如果蒙古崛起時統治中原的是秦國,結局會有所不同嗎?
自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伊始,剽悍的蒙古鐵騎四處攻伐,鐵蹄踏遍歐亞大陸。從東海到紅海,自蒙古高原至南亞叢林,山河破碎,滿目瘡痍。
而秦人的弩箭十分精良,射程遠準度高,騎馬射箭的匈奴人無法與之對敵,屢屢敗北。秦人的戈矛亦鋒利無比,尺寸的精度令人嘆為觀止。
自商鞅變法後秦軍悍勇異常,秦兵渴望加官晉爵,常常手提著數個敵人的首級衝鋒不止,讓六國的軍隊聞風喪膽。
倘若蒙古崛起於北方草原時秦始皇當政統治中原,名將李牧 蒙恬 蒙毅 白起 皆為將帥,能否擋住蒙古的鐵蹄南侵?
你說貞觀盛世的大唐傾全國之力能拿下現在的南京軍區......的保安崗亭子不?
(題主自己還在誇耀秦的弓箭和秦的戈,我覺得我沒答偏。)
首先討論鎧甲的問題。
漢之時最好的防護鎧甲(謝謝評論區提醒)只有鎖子甲(秦朝無鎖子甲,但是秦朝的犀甲具體什麼防護性能我也不了解,所以我這裡就單說說漢代防護性能更好的鎖子甲,因為犀甲防護性不如鎖子甲)
鎖子甲或稱環鎖鎧、鏈甲,是一種在鐵器冷兵器時代出現的盔甲。漢唐環鎖鎧為制式鎧甲的一種,宋代與北方游牧民族在遠程武器弓弩和破甲箭簇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遂不再使用,只剩下兜鍪護頸的頓項常以環鎖製作,方便活動。
秦漢時候對匈奴,匈奴的箭矢都是骨頭的,所以鎖子甲足以應付,經常一個兵士插一身箭沒事。但是之後北方民族學會了用鐵作為箭矢,所以唐代大將的鎧甲已經變成了唐十三鎧
大概這樣子,但是很明顯普通步兵炮灰是用不起的,也就主將用用。
話說回來,也就是說秦朝那幫人會被射得死去活來的。
而且題主可能忽略的一個問題,當時在中原抗蒙古的,是已經完全漢化了的女真人。
我們再看看攻城戰。
最著名的也在中原,討論一下汴梁保衛戰。當時金國把北京丟了,遷都開封。當時保衛戰,雙方連火藥都用上了,我不太確定秦朝能不能擋得住。
馬鐙的問題很多人說了,我就不再說了。
還有人口問題。成吉思汗擁有的軍隊數量,據《元朝秘史》記載,有九十五個千戶,加上一萬名最精銳的護衛軍。《史集》記載的蒙古千戶數目略多於此。如按每千戶提供一千名兵員計算,兵力共有十萬數千人。當時第一次入侵金國,是衛紹王時期,剛過金章宗時代,金章宗時代是金代國力的最高峰,人口有53532151人;而秦朝人口沒有可靠的數據,歷代學者只能根據各種的條件推算。葛劍雄在其著作《中國人口發展史》中推算為前213年有2,500萬人口左右。范文瀾在其著作《中國通史》中認為秦時中國人口約為兩千萬左右。總之就是不可能比金國多就是了。當時中國算上金宋和西夏有一億多人。雖然人數不一定能代表戰鬥力,但是兩倍以上應該可以代表一定的戰鬥力問題了。
要是說軍事制度,金末抗蒙的主力軍就是忠孝軍。忠孝軍的戰術是意圖恢復金初女真騎兵的戰術。金初女真騎兵的特點是騎兵,裝備重甲,作戰堅忍,長於弓矢。而且忠孝軍的士兵大多來源於被蒙古軍俘虜逃歸的中原各族人民,他們對蒙古軍的殺掠有著十分強的仇恨,還有他們"所過州邑常料所給外秋毫無犯,街曲間不復喧雜,"軍紀嚴明。而且忠孝軍「增月給三倍它軍」,這個也是秦朝制度沒有的。論士氣,論軍紀,應該是都比秦軍要好的。
而秦朝呢?秦朝採取徵兵制,主要是全國男丁,一半務農,一半當兵。自二十三歲開始服役。先在所屬郡縣服役一月,即「更卒」;再赴首都任戍衛一年,即「正卒」;最後屯邊一年,即「戍卒」。秦朝建立前夕,約有軍隊五十萬人。然而統一後兵力反而擴充,例如北駐五原與南戍南越即調動九十萬,修築阿房宮與驪山秦始皇陵又動員七十萬人。因兵員濫用而不足,又動員商人、罪犯、贅婿與閭左為兵,戰鬥力也大為稀釋。到秦末農民戰爭就有兵力不足與素質不齊的問題。按照這個比例,假設當時還是大一統,套用人口,應該有五千萬人的軍隊,這個軍隊人數太多,質量肯定參差不齊,能不能指揮得動也是個問題,國家估計也養不起,當時也沒無線電,聯絡調度都是問題。而且要是我能握兵權並且皇帝是幼主,我可能都不管外敵入侵,先篡奪了皇位再說吧!軍隊並不是人數越多越好。
報告大汗
斥候發現
對手的騎兵
沒有馬蹬蒙古崛起時代,馬鐙和鐵器已經普及了,穿越版的大秦也應該擁有,要不遊戲太不平衡。按大秦的軍國主義風格加整個內地的人口土地,成吉思汗想牧羊而不可得。畢竟大秦沒有儒家那一套,搞屠殺不次於蒙古人,軍國主義是最可怕的武力轉化器。不過宋詞恐怕是沒有了,生活也會單調些,不過總比死在蒙古鐵蹄下強。
這問法就好比問「紅軍戰鬥力強悍,與今日的美軍交戰能否穩贏?」一樣。。
首先,關公戰秦瓊這樣的穿越問題基本沒法回答。除非是單獨評價兩支軍隊,但題主的問題實際上不得不參考兩國的生產力、制度、指揮體系。
由此以來,秦國必敗。秦國統一六國後才正式進入了(馬列主義語境下)封建社會。而蒙古雖然是部落,但其鼎盛時期已經逐漸建立固定的國家政權,封建化程度迅速,二者半斤八兩,並無優劣之分。
以秦國當時的生產力、糧食產量,我很懷疑他們能不能維持一條蔓延千里的戰線一直堵著機動性極強的蒙古騎兵。
六國舊部會不會起兵復國?如果題主設定是統一六國前,那秦國早死於多線作戰。秦能橫掃六國,除了自身制度先進、農業發達以外,戰略上「遠交近戰」保證了不會多線出擊而是集全國之力猛攻一國,一口一個慢慢吃掉六國。若蒙古來襲而六國未滅,那麼秦國沒有一口氣向7國宣戰的能力。
而且,漢族民族意識雖然已經形成,但漢族這個辭彙還沒有出現。華夏民族雖然歷史悠久,但周的分封制讓很多人對諸侯國產生了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正是秦漢長期的大一統消弭了這種分離主義情緒,逐漸塑造了漢族這個認同體系。那麼漢族這個新認同體系建成前,華夏民族會不會因為諸侯國征伐而倒向蒙古?
所以,讓秦國打蒙古,強人所難。我大宋能把秦國打得它親媽都不認識。。第一眼看成泰國了,心想那不是完得更快嗎。。
換做任何一個統一的中原帝國都可以讓蒙古統一不起來,甚至把北宋的疆域拓展到長城,鐵木真就無法統一蒙古。
只有忙著內耗的女真人才會出這種錯誤,然而到了四五百年後他們也學聰明了……
我一直堅信秦國是冷兵器時代的巔峰,無關乎其裝備,重要的是軍隊的制度,軍心,當時秦國制定了一系列的獎勵軍工的制度,先秦時期的人還存在那種士為知己者死那種心態,敢戰不怕死,敢戰便有所得,不像秦之後的部分國家的軍隊,萎靡不振,所以我認為秦國能勝。舉個例子,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是什麼個情況,「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一站而勝,秦國當時的實力軍心雖已遠遜之前,但也不可小噓,陳勝之所以勝利,源於他帶的那支隊伍的軍心。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
一千年的經濟文化科技軍事制度以及等等方面的差距,某些答主意圖以一句話就強行填平。一個鐵蹄幾乎踏平整個歐洲的民族和一個還在用青銅器沒馬鐙軍隊素質良莠不齊的民族的差距,大概等同於現在的美軍戰鬥力與抗日時期的紅軍戰鬥力的差距,還是人數都不如對方的。
如果秦朝沒有滅亡的話,一直發展下去,根本就不會有蒙古人,你認為當秦始皇知道了世界的大小後,不會去侵略?
青銅文明憑哪點和鐵器文明打?
什麼叫歷史必然性?就是秦皇漢武的年代,鐵木真根本沒機會統一蒙古草原,中原帝國一旦感覺到你有這種企圖就開始分化瓦解你的團隊。就算你僥倖統一了,等不到西征中原帝國就會傾全國之力對你進行持續不斷的打擊。。。這就叫歷史必然性啊
秦朝是青銅武器,和後世的鋼鐵武器相比就是戰五渣。
秦朝的弩是吹出來的,主要是某些人想找一個秦朝比羅馬強的地方,所以想到了弩。
事實上羅馬也有各種弩,還有弩炮。
其實我覺得題主是想問同等技術水平下的對比吧。那我覺得秦軍還是能贏的,除了技術水平以外,蒙古和匈奴有區別嗎?但是除了技術水平以外,秦軍和金,宋的軍隊我覺得還是有區別的。。要強一些。
都認真回答這種問題幹嘛?這種問題和什麼百萬古代軍隊對壘一千解放軍的著名貼吧水經驗反智帖子有什麼區別?你們在家天天想自己想要的結果不就行了嗎?天天學崔永元出來丟人。沒人有義務教會你
如果蒙古崛起時統治中原的是中華民國,一定能把成吉思汗祖墳刨了。
我國進入封建社會以後,如果不算王莽篡漢,時間最長的朝代是漢朝,大致是423年。這還是兩漢相加再加上新朝的時間。
緊隨其後的是清朝296年含後金,明朝294年含南明,唐朝290年含武周。
換句話說就是,其實,自秦朝始,2300年來中國26朝(含分裂時期)沒有一個封建朝代超過300年。
歷史也是有基本法的。
弩箭最多射五十步,超過這個射程射入深度就會減半,殺傷致死來源於毒藥的效果,是守營利器,不適合行軍(資料來源:《天工開物》 同時已經有實驗驗證了真實可靠)秦國利弩算吹上天的東西之一。
同時反駁 秦代已經有鐵器了,但是鐵器好用還是青銅器好用還需要研究那時候的鐵器金屬比例,鍛造方法,柔韌性什麼的;以及匈奴鐵器的相關數據。
還有,李牧是秦國設計弄死的,不要想太多…
蒙古最大的優勢就是地跨中原和中亞(波斯文明),吸取兩個文明的長處,再加上蒙古輕騎兵的機動性。
推薦閱讀:
※歷史人物會不會因為早逝或非正常死亡而過譽?如霍去病,郭嘉,岳飛,納蘭性德等?
※劉賀是否像史籍描述的那樣昏庸?如果不是,被冤枉的原因是什麼?
※如何評價狄仁傑在武氏周朝中的地位以及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