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小說《島上書店》?


孤島,唯一的書店,安居樂業且愛讀書的島民。《島上書店》構建的是一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一個脫離了功利社會的烏托邦。像是文藝青年熱愛的麗江一樣,這座小島應當是書迷們的理想國——但如果這就是這本書這麼火的原因,就不會有這篇書評了。

因為作者的這本書,並不僅僅要獻給愛看書的人,還要拯救那些把自己的世界隔絕在外的孤獨患者們,甚至我懷疑,作者的野心是要鼓勵所有人都回歸書本,重新重視書籍的力量。換句話說,這是一本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其精緻的心靈雞湯,也是一本構思精妙的推銷手冊。這個星期六的早晨,讀完整本書只花了三個小時,但是感覺像吃了一整瓶十全大補丸,可以向蒼天再借個五百年——我們沒有生活在孤島,但可能比孤島的人們,更需要溫暖的能量。如果把書籍當作一個互聯網產品,那麼本書作者,應該是產品經理中的佼佼者了。

關於形式、情節設計:

這本書的落腳點,是孤獨、愛和救贖。而把這三點連接起來的,是書:

AJ與阿米莉亞的相識是從推銷書單開始的,而AJ愛上阿米莉亞的導火線,是愛上了阿米莉亞給他推薦的一本書;拯救AJ走出心靈困境的小生命瑪雅,是被她媽媽丟棄在書店裡的(原因是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在有書的環境中成長);更是因為對喜歡的作家的盲目崇拜,瑪雅的母親,這位哈佛大學的大學生才未婚先孕走投無路丟棄孩子並且自殺;而貫穿始終的收藏珍本《帖木兒》,不僅給AJ帶來了瑪雅,還救贖了伊斯梅,延長了AJ一年的生命。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一本書自成一個世界。

每個篇章的標題是一本書名,而開頭的一段,是AJ給這本書的書評。這些書評的內容變化,也是AJ從極度思念亡妻的厭世鰥夫到充滿慈愛的父親的角色過渡的體現。看到最後AJ得了絕症死去,再回過頭看這些書評,裡面那一句一句」瑪雅,這本書我想你會喜歡「,好像是在說這些書評其實不僅僅是一個讀者對於書的即時感受,更是一個即將離世的父親送給女兒的精神遺產。而這種把標題、書評與故事內容的結合的表現手法,似乎是在揭示著:故事中的人物就生活在他們讀過的書本中,而作者講的這個故事,又呈現在我們正在閱讀的書本里——就像是一個巧妙的循環:也許我們讀過的某個故事,某一天就會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

整本書的細節描寫和情節鋪墊,更帶來一種看懸疑小說的快感。失竊了一本貴重的書,突然多出來的一個孩子,走向湖中自殺的外來女人——這些成分已經構成了懸疑小說的元素。瑪雅是AJ的妻姐伊斯梅的丈夫出軌和女大學生生下的孩子,而偷了帖木兒的是伊斯梅。這個結局其實早有暗示:」看到伊斯梅,那個小孩大哭起來」以及伊斯梅對自己說漏嘴的解釋:「我覺得那封信的語氣聽著年輕,我想,或許筆跡也是。」她的手指在自己短髮中劃拉一下。這個動作描寫暗示了她的緊張和不安(回過頭追查這些細節,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過的一部叫《讀心神探》的港劇)。此外,AJ得絕症這件事,也是早有鋪墊的——「他沒有駕駛執照(因為他會突然走神,所以一直沒有拿到)」。正是這些類似懸疑小說的寫法,又給這本心靈雞湯增添了一些情節的趣味。

關於人物形象:

AJ:男主。書店老闆,本是一個失去亡妻的鰥夫,自私、冷漠、刻薄、固執、不近人情。孤獨症晚期患者。對於書籍極端挑剔。因為撿到一個棄嬰而變成了慈父,和圖書推銷員阿米莉亞產生感情並重新結合,最後因患腦瘤去世。

AJ的人物形象變化是整本書的主線,而這條主線的構建毫無疑問採用了對比手法。

「我跟你說說我不喜歡什麼好嗎 ?我不喜歡後現代主義 、後世界末日的背景 、已亡故的講述者以及魔幻現實主義 。對那些按說是機巧形式的設置 、多種字體 、在不應該出現的地方出現的照片 — —根本說來 ,任何一種花招 — —我都幾乎沒有共鳴 。「」我不喜歡童書 ,特別是有寫到孤兒的 ,我也不想讓我的書架上有很多給青少年讀者看的書 。我不喜歡任何超過四百頁或者低於一百五十頁的書 。我厭惡電視真人秀明星請人捉刀的小說 、名人的圖文書 、體壇人物的回憶錄 、搭電影順風車的版本 、新奇玩意兒以及 — —我想這不用說 — —關於吸血鬼的書 。「」最重要的是 ,洛曼女士 ,我覺得一個小老頭兒的薄薄一本回憶錄 ,寫他的老婆死於癌症 ,這樣的書絕對讓人難以忍受 。不論銷售代表聲稱寫得有多好 ,也不管你向我保證母親節那天我能賣出多少本 。 」

——開篇這一段就是對AJ未來生活的諷刺:不喜歡「童書」,」特別是孤兒的「,後來自己卻收養了一個孤兒;厭惡「關於吸血鬼的書」,卻夢見自己日夜思念的亡妻變成了吸血鬼,甚至無法拒絕她想要自己也變成吸血鬼的請求;」難以忍受「小老頭的寫亡妻回憶錄,根本原因其實只是自己想逃避,不想面對妻子離開的事實。

」獨自生活的難處,在於不管弄出什麼爛攤子,都不得不自己清理。不,獨自生活的真正難處在於沒人在乎你是否心煩意亂。「

」有上百萬個白痴理由,主要的一條就是,我是個白痴。「

」要是你誰都愛,大多時候到頭來會受到感情傷害。「

」要先贏得別人的愛才能付出。"

連伊斯梅都說AJ是除了自己丈夫之外極度自私的人,對世界的付出的前提是自己先獲得愛。而他卻在撫養瑪雅的過程中,逐漸打開了自己心扉,並且在面對和阿米莉亞的感情時,選擇了主動去愛(儘管追求對方的手法十分笨拙又呆萌)。甚至在最後一篇書評,他竟然寫道「這行做得越久(賣書,當然也是謀生)我就越相信這一點是所有的意義所在:跟人溝通,我親愛的小書獃子,只有溝通。」,是什麼引起了他的轉變?

我想是愛。亡妻離去,他失去了精神寄託,於是對於周圍的世界選擇了冷漠應對,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即可,而瑪雅的出現,使他把對亡妻妮可的愛轉移到了瑪雅的身上,之後又轉移到了阿米莉亞身上。

正如他說:"一旦一個人開始在乎一件事,就發現自己不得不開始在乎一切事。"

唯有愛,可以拯救自己。

阿米莉亞:圖書推銷員。大齡女青年。顏值高,個性挑。相親無數還是沒找到,因為和AJ的讀書交流產生共鳴選擇與自己的」美國英雄「式的型男男友分手,和AJ組合家庭。

阿米莉亞是本書戀愛觀的傳遞者。戀愛的偏執狂,約了很多次會,但是最終沒相中一個。可能和生活中很多看起來談過很多戀愛的人一樣,他們並不是不看重愛情,而是太看重愛情,所以才選擇了殘忍的淘汰制。她要找的是一個真正理解她,能夠與她產生精神共鳴的知心人。這一方面,AJ做到了,不然他也不會用下面這段看似滑稽的話來求婚:

「我只能說 … …我只能說我們會找到解決辦法的 ,我發誓 。當我讀一本書時 ,我想讓你也同時讀 。我想知道阿米莉婭對這本書有什麼看法 。我想讓你成為我的 。我可以向你保證有書 、有交流 ,還有我的全心全意 ,艾米 。 」

而對於AJ,阿米莉亞愛的方式是很成熟的,她包容了這個男人內心的孩子氣。她沒有揭穿一貫自以為是的AJ犯的一個很明顯的錯誤——沒有意識到請來的《遲暮花開》作者是個冒牌貨,而是選擇了成全他的好辯和自以為是。

所以真正的愛情就不是兩個完美的人互相欣賞,而是我已經知道你不完美,可是我依然愛你

——凡是婚禮我都喜歡,但是當兩個真正長大的人決定結婚時,這不是尤其讓人高興的嗎?

——我懂你的意思。他們看來不是閉著眼結婚的。A.J知道阿米莉亞不是十全十美,阿米莉亞也知道AJ不是十全十美,他們知道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這種事。

伊斯梅:中學教師,AJ亡妻的姐姐。喜歡錶面光鮮的人,思想比較淺薄,前半部最悲慘的角色,丈夫出軌愛偷情,自己流產了七次,偷走《帖木兒》來打發丈夫出軌對象瑪雅的母親,目睹AJ再婚受到打擊與丈夫在車上爭執導致車禍丈夫去世,與追查《帖木兒》下落的小島警官結合,後歸還《帖木兒》拯救AJ生命。

」妮可是個好女孩,是我不好,嫁的也是壞男人。我知道壞人的下場是罪有應得,但是哦,壞人也真的不想孤獨一人。」最後一句的「壞人」說的是自己,因為是自己間接地造成了瑪雅母親的自殺悲劇。而最後歸還帖木兒,也是對這個過錯的一種救贖。離開作家丹尼爾前夫,選擇貌不驚人但人品淳厚的警官,對於只看表面的伊斯梅來說也是一種成長吧。

瑪雅:AJ的養女。伊斯梅丈夫和女大學生的私生女。AJ追求阿米莉亞的神助攻。一個充滿魔性的小孩。善良,懂事天真,充滿愛心。一步一步感化了AJ的心靈。

這本書最感動的兩個地方,都與這個小女孩有關。一個是她寫《海島一日》記錄自己母親最後自殺的一天,看到的是她對母親的原諒和同情。還有一個是她勸AJ手術時對AJ說,「我聰明,我會申請到獎學金的。我會寫一篇世界上最悲傷的入學文章,講我怎麼是個被單親媽媽遺棄在書店的孤女,將收養了我的養父怎樣換了世界最罕見的腦瘤,可是看看我吧,一名堂堂正正的社會成員,大家都吃這一套,爸爸。「能夠對自己的不幸加以自嘲和調侃的人,內心都是無比強大的,即使她只是個小女孩。

寫在最後:

作者說,一個人無法自成孤島 ,要麼至少 ,一個人無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島 。很多時候,你以為人生不過如此,但其實它剛剛開始,所以永遠不要去拒絕生命的美好。孤島與世隔絕,但人卻並不一定孤獨。「最理想」,應該是茫茫寂寞天地間,有人可愛與被人愛著。

所以去愛吧我們不是我們所收集的 、得到的 、所讀的東西 ,只要我們還活著 ,我們就是愛 ,我們所愛的事物 ,我們所愛的人 。所有這些 ,我認為真的會存活下去 。

所以去讀書吧我們讀書而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我們讀書 ,因為我們孤單 ;我們讀書 ,然後就不孤單 ,我們並不孤單 。

每本書,是一個世界。而每個人,都是一本書。

想起很多事,也想到一些句子,但最後還是選擇用一句用濫了的語式來概括:

唯書與愛,不可辜負。

——————————————————————————————————

句子、片段摘抄:

我們在二十歲有共鳴的東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不一定能產生共鳴 ,反之亦然 。書本如此 ,生活亦如此 。

一旦一個人在乎一件事 ,就發現自己不得不開始在乎一切事 。

沒有人會漫無目的地旅行 ,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迷路 。

關於政治 、上帝和愛 ,人們都講些無聊的謊話 。想要了解一個人 ,你只需問一個問題 : 「你最喜歡哪本書 ? 」

「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 ,我們獨來獨往 , 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 ,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 。有一天 ,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你會驅車上路 。有一天 ,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你會遇到他 (她 ) 。你會被愛 ,因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單 。你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 。 」

「好的婚姻 ,至少有一部分是陰謀 。 」

不是專門說寫作 ,不過 … …有一天 ,你也許會想到婚姻 。要是有誰覺得你在一屋子人中是獨一無二的 ,就選那個人吧 。

我們時常接受失望 ,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重整旗鼓 。

一個人無法自成孤島 ,要麼至少 ,一個人無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島 。

「我們不是我們所收集的 、得到的 、所讀的東西 ,只要我們還活著 ,我們就是愛 ,我們所愛的事物 ,我們所愛的人 。所有這些 ,我認為真的會存活下去 。 」

我們讀書而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我們讀書 ,因為我們孤單 ;我們讀書 ,然後就不孤單 ,我們並不孤單 。

——————————————————————我是分割線————————————————
有同學在問我一些閱讀方法方面的問題,推薦一本書叫《如何閱讀一本書》給大家,可以提供一些很系統的指導。
這是當時看這本書的時候做的思維導圖:

希望有幫助啦~
謝謝大家的贊~(≧▽≦)/~


一本筆觸簡潔精準、情感細膩溫情的小說。


A.J 費克里,艾麗絲小島書店的老闆,在妻子妮可去世之後,他渾渾噩噩,生活跌入谷底——志趣相投的圖書銷售哈維去世,雇來的店員莽撞無禮,冷凍食品,廉價紅酒,還丟失了鎮店之寶《帖木兒》。


轉機發生在A.J收養了瑪雅——被生母遺棄在書店的小女孩,以及與新任圖書銷售阿米莉婭墜入愛河。阿米莉婭放棄了自己的未婚夫與A.J在一起,是因為「跟一個人心意相通、分享激情有多麼重要。」


A.J舉辦非受洗派對,成立讀書小組,邀請作家來書店朗誦,有了蘭比亞斯這個鐵哥們。


「他想,真是煩人。這完全毀了他打算把自己喝死、把生意做垮的計劃。」


A.J平淡又幸福地生活下去。直到最後他患腦瘤去世,書店由蘭比亞斯與他的妻姐繼承。

這就是人生。你會因為女兒的作品得了名次而驕傲,會編造拙劣的借口只為去看某一個人,會跟不解風情的老媽耍性子生悶氣,乃至親友或自己會發生一些猝不及防的變故。


我的確深深著迷於A.J寧靜安詳的生活,甚至忘了這只是一本小說——這種生活方式如今已逐漸式微,很多文青都有過開家書店/客棧/咖啡店的憧憬,付諸行動者寥寥,能維持生計、保持初心的更為罕見。


而A.J開書店的初心很簡單,只是因為前妻妮可的老家艾麗絲島沒有書店。


「一個地方如果沒有一家書店,就算不上一個地方了。」


A.J極端厭惡電子書閱讀器,不只是破壞他的生意,還導致文學文化粗暴而快速地衰落——把責任歸咎於電子閱讀器有些牽強,但書店一家家的關閉,甚至那些大型連鎖書店也不能倖免,這是不爭的事實。


A.J對日新月異的世界的態度可見一斑。他老派,守舊,執拗,不常旅行,飽受所謂「時代潮流」的折磨。沒錯,這個世界逐漸變得浮躁,閱讀熱度每況愈下,A.J好像一位騎士,堅守著舊時的榮光與尊嚴。


好在這家書店實實在在地改變了島民們的生活。原先幾乎不讀書的警長蘭比亞斯樂此不疲地主持「警長精選讀書會」,最後放棄了去佛羅里達度假的機會,繼承了這家書店。最令我欣慰的是,A.J去世後,每個人都在擔心小島書店何去何從,人們對他們的書店有了感情,讀書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並不能算是我的理想生活,某種意義上來說,我也挺俗的。但我羨慕他們,有個情投意合的靈魂伴侶,把自己的愛好作為事業,以自己的方式帶給他人積極的影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真是太棒、太幸運了。


「我們讀書而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後就不孤單,我們並不孤單。」

總的來說,《島上書店》展示了一位自閉、憤世嫉俗的中年人因為愛而漸漸離開孤島的故事——那個棄嬰是小說的轉折點,因為這個棄嬰,他願意與這個世界發生連結,願意開啟新生活的大門。

「一個人無法自成孤島,要麼至少,一個人無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島。」

人類,表現出孤獨,或者不孤獨,其根由都是因為,人總要在保持自我和隨大流中不停糾結搖擺。


半個小時前才看完,怎麼說呢,我決定以後不再看暢銷書了,從《一個人的朝聖》到《青春咖啡館》再到《島上書店》,《追風箏的人》勉強還可以了解下阿富汗的歷史,其他三本給我的感覺就是看了一部特別平淡,完全沒有必要堅持下去的電影一般,說浪費時間有點過了,因為有的書我翻兩頁就直接丟一邊,比如梁文道的《我執》,比起《我讀》差太遠了。至少這幾本書我堅持讀到了最後,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努力與作者進行著靈魂的交流,但是大概不太合彼此的心性吧,我不喜歡這幾本書,我寧可把讀這些書的時間換成讀別的書,比如同時讀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和《生活在別處》,它們對我的思想有過很深刻的交融。
其實要是你讀過《島上書店》你就會覺得儘管我不愛這本書,我也很自然的被影響到了,正如我此刻在寫評論時,不自覺的運用了《島上書店》的寫作模式——穿插了許多書目一樣。
這本書是寫給愛讀書的人的,儘管敘事不是我喜歡的那種,思想性也不高,但是比起看那些沒有營養的電視節目來說,還是要好很多


它是小說界的K歌之王


看到很多文藝青年紛紛表達了對書店的喜愛,然而,文章的一條主線還是愛才是救贖。

A.J.也是個愛閱讀的人,讀書讀了大半輩子了,然後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他只選自己偏好的文學類型,最喜歡短篇小說,對婦女類,青少年類,兒童繪本等皆不屑一顧,勉強會進一些暢銷書。他對一般人感興趣的書籍嗤之以鼻。」
由此可見他是一個不包容,目中無人的人!這麼多年的書基本沒讓他成為一個可愛的人。

他改變是因為瑪雅,因為他逐漸愛上了這個小女孩,愛上她的原因當然是因為瑪雅愛他。為了讓瑪雅閱讀,A.J.開始進他不喜歡的繪本;為了給瑪雅更好的照顧,一向獨來獨往的他也開始與鄰居婦女攀談,進她們愛看的書,吸取他們養兒育女的經驗;還辦起各式各樣的讀書會,無意中拉近了與其他人的距離。

也是因為瑪雅,他才看到了《遲暮花開》,才喜歡上這本書,才有機會改變對阿米莉婭的偏見。

愛讓A.J.更加包容,讓他更好的照顧女兒之外,也為他帶來了愛情的第二春。

然而一方面,我們也要承認閱讀可以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後就不孤單,我們並不孤單。就像文章的金句 『關於政治、上帝和愛,人們都講些無聊的謊話。想要了解一個人,你只需要問一個問題:「你最喜歡哪本書?」』

這對應著文中第二條主線,『警長蘭比亞斯,一個從幾乎不讀書,到成為讀書會的核心人物,再到小島書店的新接班人。雖然談不上華麗的轉身,但可以窺見他內心逐漸變得富足的過程。並且在後來找到愛情。』

愛會讓人包容:

喜歡一個人,就會想了解對方喜歡的一切,即便《真愛如血》完全不是A.J.的菜,他也因為想靠近阿米莉婭,而心甘情願走進她的世界。

『當我讀一本書時,我想讓你也同時讀。我想知道阿米莉婭對這本書有什麼看法。我想讓你成為我的。我可以向你保證:有書,有交流,還有我的全心全意。』

同時愛也讓A.J逐漸能夠理解和欣賞那些他鄙夷的大媽。

第三條主線其實是,盲目的閱讀和盲目的愛並不會讓人幸福。

A.J.的妻姐伊斯梅因為愛上作家丹尼爾的一本書,對他深深迷戀!進而成為他的妻子。對婚姻抱著美好憧憬的伊斯梅,婚後才知道丈夫花心不忠,完全不像書里所寫。

一方面這個很符合羅蘭.巴特的觀點,他認為作品在完成之際,作者就已經死亡。「讀者也是價值創造者」, 伊斯梅盲目的相信作者,因為丹尼爾的那一本書而錯誤的姻緣,顯然是負分的價值。

這個和《遲暮花開》相對比很有趣,《遲暮花開》的作者也是一個欺騙了讀者的人,然而這個作品卻依舊幫助了阿米莉婭和A.J的姻緣。


這句話本應該可以慫恿我去讀這本書的原始動力,作者把它放在了最後。
沒有經歷那些絕望和困惑的人,無法體會。
救贖的路可能不是書,但一定是能陪你一起孤獨的東西。

又及。我最近幾年看當代文學書都是用電子閱讀器。因此這本書讓我花了兩次錢,電子版看了又買了紙質書讀了一遍,真是一手好營銷。

關於對營銷名過其實的指責,我想說國外類似的不需要太費腦子和動感情讓人覺得平靜感動的小說確實很多,這本書被推火也許是這類小說的一個機會,其他的類似小說沒火,也沒什麼,反正讀書寫書本來就是個孤獨的事,跟別人沒關係。
總之對於不在意推薦榜單長期大量讀文學書的人,我相信讀了不會覺得傳說中的失望。
我分享兩個小故事。
有一個從來不吃西餐的人,有一次看到西餐廳外面的招牌,寫著數千顧客推薦招牌菜,進去一吃,覺得失望,於是覺得上當,破口大罵。
這上千人本來就愛吃西餐,被推薦榜迷惑吃了自己又不習慣能怪別人。
有一天皇帝見到了一個後宮小宮女,誇了一句她長得清秀。這事傳遍三宮六院,不少人都覺得如臨大敵,紛紛指責當天相關的轎夫太監園藝工人居心叵測暗黑營銷。
她本來就是長得清秀的一個小宮女而已,又沒說錯。就算有計劃,也不算陰謀吧。


只是想寫一點心情。。。
書,是我末日逛噹噹不小心來到的一本暢銷書,因很長時間沒看書了加上又喜歡書上的一句話「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所以就買回來看看。
書我暫時只看到了前半段,後面會繼續看完的。書看了一半,突然覺得自己很孤單,有三兩知心好友真好。因一些特殊情況,我有一些時間基本上都是一個人,一個人工作,一個人在家。而自己又是那種不太會交朋友的人。最近突然發現自己好像開始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的時候,覺得這事很嚴重,所以想培養一些興趣,如讀書,彈尤克里里。畢竟生活是自己的。
島上書店中是瑪雅和阿米莉亞把A.J.從孤獨的絕境中拯救了他,我希望讀書能拯救我這個庸俗之人。。。。(相比島上書店的書名,我還是更喜歡書的英文名the storied life of A.J.FIKRY)
最後想說的是,在這只是寫一個小心情,不喜勿噴,直接忽略我就好。。


我用AJ痛恨的電子書閱讀器看完的,也很投入。
不過小說本身一般,沒啥吸引人的。


貼一篇我的專欄書評:[每周讀書 八十六] Gabrielle Zevin ——《島上書店》 - 每周讀書 | 楓言楓語 - 知乎專欄
==============================

讀《島上書店》不覺凌晨,陽光敲醒額頭的時候腦袋還在島上跌跌撞撞,逡巡於書店老闆 A.J.F 一生動人的故事,被吸引,被逗樂,被感動。愛倫坡定義短篇小說為「可以一口氣讀完的小說」,從這個層面上說,《島上書店》是一部貫穿 A.J.F 一生的短篇小說。

這本書來自 Gabrielle Zevin 2014 年的暢銷之作 The Storied Life of A.J. Fikry ,作者很「雞賊」地選用了「閱讀」這一話題,吸引了大批愛書的讀者。主角是鄉村小島上唯一一家書店的老闆 A.J.F,圍繞主角身邊的人都喜歡讀書,這是一部關於讀書的小說。從開篇 A.J.F 毫不客氣地揶揄各類文學作品的時候,我已知道今夜註定無眠了。

光是圍繞「讀書」這件事情,這本已經值得一看,再加上作者嫻熟的寫作技巧,中文曉暢的翻譯,這本書的可讀性甚至遠超許多本土作品。近年來如《冰與火之歌》、《人類簡史》等外文譯著,行雲流水令人欣喜,可以說外文翻譯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讀《島上書店》的時候,一直讓我回想起 James Scott Bell 的《衝突與懸念》中提及的寫作技巧,Zevin 的這部作品簡直就是 James 寫作技巧的範本!比如典型的三幕劇結構,開場出版社銷售代表 Amelia 與書店老闆 A.J.F 的衝突給這本書起了個不錯的開頭,兩位主角的形象特點十分鮮明。接著突如其來的遺棄在書店的小孩由於生母的自殺讓 A.J.F 不得不收養下她,以此推入第二幕,開始圍繞小孩瑪雅的各種溫情故事。最後以 A.J.F 自小就有的間歇性昏迷症揭開癌症告別的終幕,作者在前面埋下的懸念,比如每章開頭的讀書見解其實都是 A.J.F 在醫院無法講話的時候寫下給瑪雅的讀書建議,比如瑪雅的誕生之謎,瑪雅生母自殺之謎,A.J.F 店裡被盜之謎,都以貫穿全書的形式一步步解開,可謂深得暢銷書寫作技巧。

然後是每一個場景,出場的人物都沒有閑著,無論是對話還是在做的事情,都是麻煩麻煩,衝突衝突,讀者沒有一刻喘氣的機會,再輔以作者適時地幽默打趣,穿插以溫情的畫面,有如好萊塢商業片緊湊的節奏,令人沉迷其中不覺時光。

如果說技巧是這本書暢銷的基礎,那麼對於各個作家與作品的見解則是錦上添花。我必須承認書中提到的絕大多數作品與作家我完全沒聽說過,但是沒聽過還能覺得點評有理,足見作者的功力。比如開篇的 Lamb to the Slaughter,作者對劇情做了簡單的敘述,然後一針見血地指出一旦覺得其中有蹊蹺,則整個故事就崩盤了。

這一點也正是本書的缺點:技巧讓這本書可讀性極佳,但是一旦讀者意識到作者在使用技巧,那麼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就會被破壞,也就是技巧太著於痕迹。寫作技巧有入門到爛熟於胸再到忘掉技巧寫出屬於自己的文字這樣的過程,一旦作者很露痕迹地去使用各種技巧,讀者就會覺得像好萊塢大片一樣:刺激但沒什麼營養,這也是「暢銷書」一直為部分讀者所不屑的重要原因。

這部作品著露痕迹的地方很多,比如在描寫作家丹尼爾車禍的一段,刻意地引用丹尼爾在第一本書中使用現代詩風格描寫的車禍場景,讀到這裡讓人覺得作家彷彿在背後偷笑,擠眉弄眼。又比如《遲暮花開》這本貫穿全書串起 A.J.F 與 Amelia 的感情的書,真假作者的出現讓人覺得過於突兀,彷彿為了衝突而衝突,為了反轉而反轉,只是大概覺得應該在這個地方放置一個反轉了,就插入了一個真正的作者,在令讀者意外之後轉身離去,太不負責!

不過只要讀者沒有意識到這些寫作技巧,嗯,那就是一次很不錯的閱讀體驗了,畢竟作者在情感的細膩描寫上太過耀眼,很容易掩蓋其他的地方。比如在描寫兩歲的瑪雅笨拙但真摯的情感的時候,一個可愛鮮活的小孩在讀者面前展現,實在不得不愛。比如在瑪雅第一次參加寫作比賽,頒獎時既渴望得獎又佯裝不屑的矛盾心理,當時我想,假如是自己來寫這一段,一定會是很糟糕的平鋪直敘,借景移情,因為我根本代入不到一個青春期中學生的內心,做不到以人物的視角來表達,而作者完全掌握了這些情感的細微的不同,每一個人物都有不同的個性與思考,所以可以在被寫爛的親情愛情之間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美好。

一本小說,最重要的是要給讀者一場豐富的情感體驗,《島上書店》做到了,而且給予讀者關於閱讀的思考,關於名作家名作品的思考,我們通過閱讀知道我們並不孤獨,我們閱讀因為我們孤獨,我們閱讀所以我們不孤獨,我們不孤獨。

No Man Is an Island; Every Book Is a World.

We read to know we』re not alone. We read because we are alone. We read and we are not alone. We are not alone.


摘自我的日記
當我敲下第一行字的時候,我想你的火車應該到站了,想著你一個人那單薄的身影心頭終究放不下。白天把自己泡在圖書館兩耳不聞窗外事,夜深了把自己從思念的囚籠里放出來找尋自己遺留在這塵世散落的魂靈,其實我怪過你,一句不愛了否定了愛過的整個曾經。有過新年的那一陣撕心裂肺,如今相似劇情重新上映,我早已乾枯殆盡剩下木訥的自己。
國慶節過的一如往常,父母也最終接受你要離去的現實,我還是一如往常打包了一些圖書來喂自己,想你了便看著滿牆的曾經,也是一種慰藉。這幾天安靜地看了幾本不同風格的書,搜索豆瓣評分的時候發現張小嫻張嘉佳類的作品我已沒有耐心再拜讀了,太顯得矯情做作了,也不知道豆瓣評分會高給人一種假象,連我最支持的大冰也變得功力了,在公交車幾個小時便刷完了,說實話兩年前品味完大冰的《他們最幸福》著實感動了一把,書中的故事很溫柔,品味著這樣的故事,心中不免對這些生命由衷的敬畏和折服,同是也深深感動於這個世界溫柔相待的人們,一切都是如此溫柔就像書的封面上那句「浪蕩天涯的孩子,忽雨忽晴的江湖,願你有夢為馬,隨處可棲」般溫柔。當時毫不猶豫就買了《乖,摸摸頭》然後這次《阿彌陀佛萌萌噠》,在《乖,摸摸頭》里甚至還能看到,有些故事當事人並不願意拿出來講述,大冰違生硬給它寫進自己的書里。在《阿彌陀佛萌萌噠》里到達了頂峰,我想,這群人這樣的生活,不該被打擾。有些故事,我們知道一些就好,有些故事,讓它默默無聞就好。用一些感人的故事去鼓吹一種所謂「詩和遠方」的生活,去滿足那些朝九晚五的人的理想國真的不太合適。也許,這也是麗江、陽朔等本來極具文藝氣息的地方會被玩壞的原因。大冰給自己標榜了:主持人、流浪歌手、詩人、作家等。對於其他的身份我無從評價,但對於作家而言,《他們最幸福》之後,再無大冰。相對於《皮囊》之前我在kindle上囫圇吞棗的看過,這次決定買紙質書回來重溫那一份情懷真的挺好,華仔給他題序,白岩松力薦。對於這兩位華仔的演繹生涯大家都知道,白岩松的書也讀過不少都是真性情的人。讓我平靜的度過這幾天的我想感謝《島上書店》這本書,如果沒有它的出現我想我可能在哪個酒吧里借酒消愁吧,書的封面很吸引人,一副溫暖而深邃的水彩畫,紅藍相間,白色點綴,熱情奔放之中溫暖向上,深邃悠遠之中寧靜祥和——維多利亞風的小島書店,以小島為中心,以書為紐帶,締結愛之羈絆,讓愛如蝴蝶效應般向四周擴散,並影響著我,影響著這獨特的小島書店,影響著每個閱讀之人……
「沒有人會漫無目的的旅行,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迷路。」主人翁費克里突遭愛妻離世之痛、書店危機惑、唯一值錢之書被盜之憾,所有這一切都可以是造成費克里迷茫、失落、悲傷、一蹶不振的理由。事實上他的確因此而消沉了,「獨自生活的真正難處在於沒人在乎你是否心煩意亂」——於是他醉酒、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雖然書店仍在那裡,書仍在那裡,閱讀也仍在繼續,可他脾氣越來越差,生活逐漸變得一沓糊塗。假若一切如此一直發展下去,小島書店將不會是後來的美妙讀書會、人群來往交流、親人愛人相逢相愛的理想之地了吧。
生活有時候就是很奇妙,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書上也說:「大多數人如果能夠給更多事情一個機會的話,他們的問題都能解決」——異曲同工,不是嘛?
果然,上帝關掉你的一扇門之後,自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費克里所遇到的第一扇窗,就是可愛的瑪雅,她的出現,讓費克里狂躁的頭腦逐漸開始冷靜,那麼愛讀書的他,骨子裡絕對是個善良之人,於是他知道,瑪雅需要他,以愛之名,關心呵護,責無旁貸,於是這活潑可愛的小生命從此成為他生活中一道無比亮麗的風景線;而他也需要瑪雅,以書之名,遵從瑪雅母親的遺願,讓其成長在豐富多彩的文明世界裡,於是粗獷卻善良的費克里爸爸從此成為引導瑪雅走上作家之路的最重要導師。
因為親情,書店生活生機盎然。
書,小島,親情——愛,由此開始,相得益彰。
警長蘭比亞斯是個很有趣的人,他不怎麼讀書,卻因為小瑪雅,跟費克里多了交流,從此讀書會不斷,書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為讀書會,內心新一片天地打開了,有趣的警長與費克里那逐漸走出人生灰暗地帶的妻姐在一起了,乃至在費克里去世之後兩人接管並延續了這獨一無二的小島書店,讓書與愛,長存天地人心之間。朋友如此,真好!
看過這麼多書,跑過這麼多城,謝謝你讓我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其實我又何曾怪過你,心疼都來不及。
很榮幸,我有鏡頭,有酒,有故事,有一個不完整的魂靈,晚安。。

以上


先說結論,《島上書店》絕對是我去年「浪費生命」讀物之首。

當時看完寫的評論↓

《島上書店》作為小說,情節簡單平庸,手法老套乏味。書中主人公AJ跟阿米莉亞就是作者自戀人格分裂出來的兩個玩偶,性格轉變生硬,通篇毫無成長,實在是小說創作的敗筆。為什麼所有愛讀書的人和書店老闆的人設都要加上怪咖、不近人情、刻薄低情商這些東西?是因為這樣才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更好的自戀,更好的清高,更好的看低世俗生活,藐視人間煙火嗎?

《島上書店》作為雞湯營養匱乏的驚人,而且創造性的連做這雞湯的雞精也一塊兒撒給你,加量不加價的膩,手動再見。那些說治癒的朋友,你的玻璃心是有多千瘡百孔,這樣的廉價濃湯寶都能安慰到你?

對我來說,全書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作者借主人公之口說出的下面這段論述

評價別人總是這麼拿手,文藝青年的清高范兒簡直是捏著鼻子都看不下去,批判了這個不行那個平庸,最後拿出了《島上書店》這樣的傑作,自我嘲諷力max。這就是典型的說「我行我上」,上完之後被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人發現,你真不行。

愛讀書是一回事,愛上愛讀書的自己陷入無法自拔的自我yy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記得知乎上有個問題是「為什麼讀了越多的書就越瞧不起周圍的人」,題主被各路答主一頓群嘲,為什麼放到《島上書店》,就有人跪舔了?總的來說,為了這個乏味的故事,為了現象級、長期榜首之類恬不知恥的營銷,必須一星。


人生的可怕與美妙之處,往往在於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A.J 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會突然離他而去,也不知道帶來好友噩耗的出版社聯絡人會是自己心的新歸屬,更不會想到給他帶來新生活氣息的瑪雅竟然是妻子姐姐前夫的孩子。
書里提到了大量的書,最後我都放棄去看注釋了,因為平淡的注釋只會告訴我作者生卒年月或者這本書是誰寫的。我只能讀著讀著越來越羨慕他們能花上那麼多時間,去讀那麼多的書。開一家書店聽起來不是什麼大富大貴的謀生方式,但是就像開一家咖啡館、開一家麵包店,諸如此類的人們的遙遠夢想一樣,當個書店老闆也是我曾經的夢想之一。或者當個圖書管理員,因為都是有閑有書順帶養活自己。
但是終究不是簡單的生活就能滿足的人,所以其實沒有那麼多的咖啡館研磨匠和麗江客棧老闆娘。平淡到乏味的夢想也許就是同樣乏味而平淡的生活的調劑品吧。讓人有種生活在別處的慰藉感。吃著現實的麵包,才能去想像花蜜的芬芳吧。但是又怎麼能靠花蜜來填飽肚子呢?
書店的生意也是越來越不好了。微博上看到過一個觀點我挺贊同,衝擊書店生意的並不是越來越發達的電子書與網路購買途徑,而是「沒有好書」「新書匱乏」對書店本質存在意義的衝擊。看書稀少如我,每次逛書店還總是能看到許多熟悉的封面,如果書店沒有新鮮血液,書店怎麼活下去呢?用來賣教輔資料和名著的書店又有什麼存在的價值呢?不過我倒是希望我只是孤陋寡聞,逛的書店都太小所以令人失望。
「為什麼我們寫我們不喜歡、討厭、承認有缺點的事物,要比寫我們喜愛的事物容易得多?」明明是在講一個很幸福的地方——書店,幹嘛又要扯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呢?最近心情實在太過鬱郁,但所幸算是開始穩定地一直閱讀了。這麼一想,生活還是很美好的呢~

書摘

阿米莉婭很喜歡門羅,可除了度假,她很少有時間讀自家出版社書目之外的圖書。

加布瑞埃拉?澤文, 島上書店, loc. 110-111


她漂亮、聰明,這讓她的死成為悲劇。她貧窮,還是個黑人,這意味著人們會說他們早就預見到這種事。

加布瑞埃拉?澤文, 島上書店, loc. 653-654


我成為一名父親後才讀到這個短篇,所以我無法說在我遇到瑪雅之前會不會同樣喜歡它。我這輩子經歷過一些階段,那些時期我會更有心情讀短篇小說,其中一個階段剛好也是你蹣跚學步的時候——我哪有時間讀長篇小說呢,我的小女孩?

加布瑞埃拉?澤文, 島上書店, loc. 915-917


想要了解一個人,你只需問一個問題:「你最喜歡哪本書?」

加布瑞埃拉?澤文, 島上書店, loc. 989-990


離三月還有四個半月。A.J.感覺到那時,他這場小小的愛戀肯定將煙消雲散,要麼至少進入休眠狀態,那會讓他好受一點。 還有四個半月才到三月。

加布瑞埃拉?澤文, 島上書店, loc. 1188-1189

//哈哈,別傲嬌啦~


如果什麼東西是好的,且普遍被認為如此,這並不是個討厭它的好理由。

加布瑞埃拉?澤文, 島上書店, loc. 2123-2123


為什麼我們寫我們不喜歡、討厭、承認有缺點的事物,要比寫我們喜愛的事物容易得多?

加布瑞埃拉?澤文, 島上書店, loc. 2666-2667


書評《島上書店》:其實每個人仍是一座孤島

A.J.費克里是在徹夜無眠之際,拿起了離他手邊最近的書《遲暮花開》。而我是在書櫃里數百本的叢書中,左挑右選,上瞅下望,以抽籤的方式搖到了《島上書店》。

《遲暮花開》原是費克里最厭惡的書,但最後卻成了他「砸中牛頓的蘋果」。

不過,《島上書店》對我來講,是從樹上飄落下的一片葉子,於它無話可說,不足為奇,但總有幾句可談,不吐不快。有時,書本也要到適當的時候才會引起我們的共鳴。

其實,美國作家加布瑞埃拉·澤文的第八本小說《島上書店》與其他普通愛情小說並無差別,故事既沒有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那麼蕩氣迴腸,語言也沒有野夫《1980年代的愛情》那樣富有味道。但這本書能成為全球暢銷書,理由肯定不少。或許,該書最為出色的地方,應該在於放大了在互聯互通的世界中一座交通不便的偏遠小島,放大了在小島上唯獨一家的書店,放大了在書店裡一個不善交際的中年男人,放大了在閱讀危機時代這個男人對書籍的侃侃而談。所有放大的交叉,都聚焦於「孤獨」,然後快速升溫,劇烈燃燒,灼到了閱讀者的雙眼和心靈。

島叫艾麗絲島。

書店叫島上書店。

男人則叫A.J.費克里。

費克里在艾麗絲島經營島上書店數十年,但命運卻從未眷顧他,愛妻去世,生活拮据,一人獨居,就連唯一值錢的珍藏版書籍《帖木兒》也遭竊。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內心也跟艾麗絲島一樣幾近淪為荒島。

好在,好在離開荒島上的路還是有的,儘管雜草叢生、四面臨海、風波再起,但只要敢往前踏上一步,就能聞到草的清香,看到海的安寧,聽到風的輕盈。

瑪雅就給了費克里這一踏步的力量和勇氣。

瑪雅,一個兩歲的小女孩,一個私生女,父親不認她、不見她,母親走投無路、投河自殺。她被遺棄在島上書店,獨自坐在一個角落的地板上,翻看書店裡唯一一本兒童繪本《野獸家園》。

「有人偷了你一本書,還有人給你留了一個孩子。」生活就是這樣,總是在意外中開始。尤其當兩種截然相同的命運相向而行時,前方總有一個站台,讓它們在意外中相遇。費克里和瑪雅便是如此。從此,他們相依為命,抱團取暖,攜手前行。這與其說,是費克里挽救了生活處於絕境的瑪雅,還不如說是瑪雅挽救了孤獨陷於絕境的費克里。

是的,一旦一個人在乎一件事,就會發現自己不得不開始在乎一切事。

因為在乎瑪雅,費克里意外看到了被丟棄許久的《遲暮花開》,從而與奈特利出版社女銷售代表阿米莉亞,與妻姐伊斯梅、警長蘭比亞斯聯成了生活中的網,密不可分。

阿米莉亞與男友話不投機,伊斯梅的丈夫習慣出軌,蘭比亞斯剛剛離婚,他們每個人都是生活中的一座孤島,有痛難言,有苦難盡。於是,瑪雅成了費克里與他們之間的紐帶,也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了轉機。費克里與阿米莉亞相愛相伴相守,直至因病去世。伊斯梅和蘭比亞斯也最終走到一起,並在島上書店即將關閉之時,承接下來,繼續經營。

「沒有書店的地方算不上是個地方。」蘭比亞斯說得沒錯。

「我們讀書而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後就不孤單,我們並不孤單。」費克里臨終前對瑪雅說的話,也是講給我們聽的。

就此,孤島不孤么?

然而,生活並不簡單,也總是在意外中結束。「你覺得有孩子就夠了,可孩子會長大。你覺得有工作就夠了,可工作並不像溫暖的身體。」的確,費克里的離去,結束的是艾麗絲島的一個時代,帶走的是阿米莉亞迫於生計而領著瑪雅離開小島的匆匆腳步。

有人說,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如今,信息化高度發達,我們自認為彼此之間的距離大為縮短,可實際上距離卻更遙不可及,孤獨更為深沉。等曲終人散、煙花散盡時,我們仍轉身為一座孤島,身後的那些「漁舟唱晚」與己何干,留下的都是「楓橋夜泊」的悵然。就如此刻,我們因這些文字而相通,但一夜過去、一覺醒來,我們又各自天涯、各自為壕。

不過,我們依然要看到費克里的努力。

對書和生活的熱愛,這也是作者所要表現的意圖。

「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一天,你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驅車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你會遇到他(她)。你會被愛,因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單。你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這是《遲暮花開》中的一段話,也是在費克里與阿米莉亞的婚禮上的一段話。

換句話說,如果人生沒有孤獨,你就找不到愛下去的理由。


剛看完,不大會寫書評。劇情就略吧,我很討厭劇透。
或許這本書出現在了我人生的一個小低谷,平淡的敘事,溫暖的人心,和死亡背後延續的希望(並不想提死亡但確實書中幾位重要的人物掛了對劇情的發展有助力作用),讓我覺得孤獨也是件有溫度的體驗,而並非是冰冷的,煎熬的,目前的狀態還是需要點雞湯滋潤。
故事嘛。。。稍微狗血,不過喜歡這種緩慢溫暖的敘事,慢慢熱起來,慢慢升溫,在還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意猶未盡的結束了。
不過這本書真的不解饞!完全感覺被網上書店的介紹給坑了!25國讀者含推薦,我就真的這麼冷血么?我可是那種本來帶著吐槽心態看《感動中國》但最後都會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人,怎麼到這本書就完全覺得很平淡!
我早該料到的。。。。
結論:書很好,網店的書評太扯。


又是愛拯救一切。不過是出於對「現象級全球暢銷書 美國獨立書商選書第一名 美國圖書館推薦閱讀第一名」的好奇,想要驗證,或許這會是一本不錯的書。再者作為一個把閱讀當做愛好,樂於逛書店的人,面對關於書店的書籍,怎麼會不去閱讀呢?但是,坦白說並沒有那麼打動我。這本書就像是很多年前的《芒果街上的小屋》,也不過是劇情連貫的美式心靈雞湯。

A.J.費克里在妻子意外過世後,繼續經營著他們在島上的書店。失去愛侶的他對新來的出版社圖書推銷員艾米莉亞惡語相向。但還是留下了一份冬季書目。其中就包括《遲暮花開》。有一天,A.J.費克里所珍藏的限量版愛倫坡的《帖木兒》失竊。不久之後,一位年輕的母親把兩歲一個月的女孩瑪雅遺棄在書店後自殺身亡。而後,A.J.費克里收養了瑪雅。他向島上的居民詢問關於育嬰知識,畢竟這種口傳面授的經驗比谷歌而來的理論來得專業。他的書店也陸陸續續成立了各種讀書會。一個對生活萬念俱灰的高冷的鰥夫因為孩子和島上的居民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份蝴蝶效應,甚至讓他重獲真愛。小說中,儘管艾米莉亞的母親並不是十分滿意A.J.費克里,但是沒有披荊斬棘的奮鬥,他們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大概是和自己的經歷有關,這個微不足道的情節,卻讓人感慨良多。美國人的婚姻觀念似乎比國內更加開放和多元,也鮮少在書籍或影視作品中見到因為父母的阻擾而勞燕分飛。而我國的戀愛和婚姻有太多需要門當戶對的考量。從戀愛到結婚,父母總是操碎了了心。把分手的原因歸結於父母的干涉是問題的簡單化還是迫於現實的無奈?如果愛的力量能夠戰勝一切,那麼所謂的阻撓或許只是不愛的借口吧。A.J.費克里和艾米莉亞婚禮上那段話或許可以激勵那些正在尋找真愛(包括我)的人:「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驅車上路。有一天,你不知是什麼時候,你會遇到他(她)。你會被愛,因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單。你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簡而言之,想要重新找到愛,找到救贖就要和世界發生聯繫。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一些你以為不重要的人,不重要的事情,可能就會串聯起你的一生。只有邁開步子,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就像小狐狸告訴小王子,馴養就是建立關係。因此,小狐狸看見金色的麥子就會想起擁有金髮的小王子,就會喜歡聽風在麥穗間吹拂。當你置身與世界中,你會發現萬事萬物都具有靈性與美,可能也就會找到自己的那朵玫瑰花,然後抬頭看星星的時候,會發現每一朵星星都在對著你微笑。


如果A.J.費克里那晚沒有拿起手邊的那本《遲暮花開》,他也許永遠都無法被愛救贖。

《島上書店》適合在夜晚漆黑的房間里開著檯燈閱讀,泛黃的書頁彷彿被歲月侵蝕的羊皮紙,讓人流連於每個溫馨的橋段無法自拔。

當合上小說的那一瞬間,我凝視著小說的封面,心裡滿是被愛久久震撼的感動。

上帝不會永遠偏心

小說一開始為男主人公A.J.費克里刻畫了一個刻板、頑固、迂腐的小島書店老闆形象,因妻子在某天晚上開車送一位作者回家的路上意外身亡,悲痛中的A.J.整日以速凍食品和酒精過活,更為糟糕的是,在一天晚上他還因為飲酒過量弄丟了價值連城的愛倫坡的詩集《帖木兒》,生活徹底陷入頹廢和黑暗。

但上帝不會永遠偏心,一位不速之客的到來讓可憐的A.J.否極泰來。她是兩個月大的棄嬰瑪雅,瑪雅母親跳海自盡之前將她放在了A.J.書店的最後一排過道上。這個代表愛與希望的漂亮孩子同樣作為可憐之人——孤兒和A.J.在命運中相遇。也許兩個遍體鱗傷的生命就可以靠在一起彼此取暖,被迫照顧瑪雅的A.J.久違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在照顧了一段時間後,他終於放棄了將瑪雅送去福利院,留在了自己身邊。

愛就是在不斷的肯定他人和自我否定中彼此馴化,彼此馴化的結果是頹廢的A.J.在照顧好瑪雅的同時重新打理了自己的生活,可憐的瑪雅被安置在了愛麗絲島唯一的書店老闆家中,免於受到惡人的傷害。

一旦一個人開始在乎一件事,就會發現自己不得不在乎一切事。我們時常接受失望,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重整旗鼓。

改變第一印象只需一次機會

小說的女主人公,奈特利出版社的銷售代表阿米莉婭和書店老闆A.J.的第一次碰面不歡而散,原因是A.J.對她極力推薦的書《遲暮花開》在沒有閱讀的情況下僅憑自己的臆想給予了野蠻的否定和尖刻的侮辱。

但後來的一天夜裡,由於瑪雅出水痘,A.J.一夜未眠,無聊之時隨手拿起手邊的書《遲暮花開》看到凌晨五點,瑪雅醒來時發現A.J.在流淚。

《遲暮花開》是一位八十歲的老人所寫的回憶錄,他單身了大半輩子,七十八歲時結婚。婚後兩年,新娘因癌症去世,阿米莉婭因為這本書不可自抑的哭過。

A.J.流淚是因為和作者相似的經歷產生的共鳴。如同書里描寫的那樣,我們在二十歲有共鳴的東西到了四十歲不一定有共鳴,反之亦然。

書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或許是因為愧疚,A.J.主動給阿米莉婭打了電話,從此兩人越走越近,因為《遲暮花開》,因為興趣相投,他們終於彼此相愛。

改變第一印象只需要一次機會,當真相大白的那天我們會因為這個機會到來的時間說出原來如此,或者相見恨晚。

趣味相投是一件嚴肅的事

阿米莉婭在遇見A.J.之前在網上跟無數男人約會,卻無一例外地無法讓她動心。她的媽媽把這歸結於她總是愛看浪漫主義小說導致眼光太高,而事實上她的閱讀品味比這要寬泛的多。

書中提到阿米莉婭的兩個約會對象,當其中一個回答道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書是《會計學原理》時,阿米莉婭認為他們還是不要約會了,而她對另一個的評價是「我們確實沒有什麼共同點」。

同樣的描寫還出現在A.J.身上,他被安排和一位女消防員約會,第三次時由於和對方關於回憶錄這類書看法不同而不歡而散。

趣味相投是一件嚴肅的事,每個人在遇見合適的人之前都是一座孤島,兩個人通過愛彼此救贖。理想的趣味相投應該產生的反應是如果要是有誰覺得你在一屋子人中是獨一無二的,就選那個人吧。

真正的強大是能夠自我救贖

瑪雅在入學時寫了一篇被她稱為「最悲傷的」入學文章,文章內容是關於她想像的生母遺棄她的整個過程。在十幾年之後,住在書店樓上的她在大量的閱讀之後終於能夠理解母親的做法, 飽含深情的文字道出了深刻的追思和遲來的理解,當一個人可以將自己的不幸公諸於眾甚至因此自嘲,這就是真正的強大。

這本小說在描寫每一段故事都有強烈的畫面感,每一段故事都包含溫情。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想像安靜祥和的愛麗絲島,想像A.J.經營了一輩子的小小書店,想像A.J.和瑪雅在書店樓上酣睡的寧靜,想像A.J.為了跟阿米莉婭見面而編造借口的表情,想像警察蘭比亞斯在書店召集警察讀書會時的神氣,想像A.J.死去時阿米莉婭滿臉的皺紋和淚痕。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這本溫暖的小說在平實的文字描述中恰當地表達了孤獨、愛和救贖的整個過程,而這個過程便是小島書店老闆A.J.的一生。

這是一本溫暖的小說,願分享於你。

更多讀書筆記可關注公眾號: 井蛙不可語海

http://weixin.qq.com/r/fkRheaLEg--8reYa9xFs(二維碼自動識別)


-


無意中被朋友送了電子書,於是展卷讀來,愛之到無法言語形容的地步。

多聰明的書,多好的文筆,多好的立意,多好的(善良的)作者。

這是愛書的文藝青年,用濃縮的精血寫的小說,叫人看來高興極了。


於是懷抱喜樂,上到知乎,來找其它同好的意見。


操,讓人暴怒。


幾個排名前列文字,惡評的,你不愛這書就算了,且不說你了。

(暢銷書也有罪?尼馬!什麼鬼立足點,因為書賣的好了,就是有罪?)


而其它那些讚美的,相比之下,更是惡質,全它媽在劇透。

把好好一本小說,用你們的文字,三句話說完。


FXXK。


你們都是24幀的徒眾?寫個影評不劇透?就不知道影評咋寫了?

寫個書評,不把一章一章情節賣掉?就不知咋作論了?

人家截圖,你們直接截文字。

不這樣搞,不把你的答案撐成滑鼠滾輪轉 30 圈,就沒人給你們點贊了嗎?


你們還是愛書人?


恥為同列。

----------------------------------

討論串中搬出。


一般而言,「劇透」的行為,是在非常必要的情況下,才能為之。

比如評「黑客帝國」。

我們當初寫影評在爭論時,我一直堅持尼奧(neo)是個程序,沒人相信。

後來出了碟,沃卓斯基兄弟(現在變姐妹了)在音軌中明白說明:尼奧就是個程序。

尼奧不是人……,Ok,鐵板釘釘,現在全世界都說尼奧是程序了。


這種涉及到重大情節的推理和說明,大家在討論它時,不劇透是不行的。

(而且一定會在文字前加以提醒,內有劇透,請見諒。)


但小島書店(島上書店)這本小說,看過的人都知道,有個槌子必要劇透?

諸君,有什麼大義名份,要把「劇透」當作「寫你家書評」的充要條件?


寫如是文字,明知有讀者會尋來,諸君還要如此破壞它人的閱讀樂趣?

這還不值罵你兩句?


你要先知道尼奧是程序,再看黑客帝國,不會氣死嗎?


-


一直以來,我對一夜暴富、一夜爆紅以及少年成名等概率極小事件,秉持悲觀態度,即使天上掉餡餅,地上也一定有個坑,我從不敢奢望。我篤信腳踏實地,no pain, no gain. 看到新聞報道有這樣的事情時,我也是翻個白眼,一聽而過。


可是,我讀的這本書——《島上書店》——卻讓我相信:確實有一夜之間改變命運機緣的「生命禮物」。本書講述了一個深陷中年危機、性格固執、孤獨症晚期的鰥夫A.J.,因為一個神秘的包袱而慢慢走出人生困境,收穫愛收穫成長收穫幸福的故事。


1.


A.J.和妻子妮可放棄了博士研究生的學習,因興趣使然,倆人用妮可的託管基金,在愛麗絲島開了一家書店,也是這座遠離繁華的小島上唯一一家書店。A.J.並不是一個討喜的生意人,甚至沒有絲毫生意頭腦。他有常青藤的輝煌學歷,讀過太多書,卻沒有給他帶來機會,反而養成了他對書吹毛求疵的態度。他不喜歡的書類型多種多樣,雷區很多,要不是妻子妮可彌補他不善社交、性格固執的劣勢,小島書店真就生意慘淡了。


平淡的日子驟起波瀾,妮可因車禍去世了。A.J.開始喝酒、不管生意、更加獨來獨往。他唯一值錢的《愛彌兒》也失竊了。他徹底淪為了孤島。飄飄蕩蕩。孤孤零零。


深陷中年危機的鰥夫,是命運扔給A.J.的第一個身份。


2.


直到有一天,一個未婚媽媽在自殺前將一個神秘的包袱放到了小島書店,是一個兩歲大的女嬰,瑪雅。A.J.用笨拙、慢熱的方式照顧她、愛她。看著她一天天長大,A.J.體會到了快樂,要命的快樂。這完全毀了他想把自己喝死、把生意做垮的計劃。A.J.發現,一旦一個人在乎一件事,就發現自己不得不開始在乎一切事。他培養了一個機靈、可愛、妙不可言的「書獃子」。


品嘗到快樂的父親,是命運賦予A.J.的第二個身份。


3.


在撫養瑪雅之後,A.J.開始打理小島書店,由此和同為愛書之人的出版社銷售代表阿米莉婭有了更多的接觸。阿米莉婭認為跟一個情不投意不合的人過日子倒不如一個人過的好。(的確是,不是嗎?)這樣一個在情感上很講究的大齡單身女青年,一直在感情中找尋求完滿。她對人生負責的態度,也體現在工作上,慢慢地,她讓A.J.閱讀了很多他之前不屑一顧的作品,兩個人在情感上也進了一步。他們,不是乍見之歡,而是久處不厭。約會。求婚。A.J.笨拙而又真誠地追求,打動了阿米莉婭,他們結婚了。


電影《愛情與靈藥》里有這樣一句台詞:「你遇見千千萬萬個人,但是沒有一個能觸動你,然後你遇見一個人,你的生活從此改變了,永遠的改變了。」多像阿米莉亞和A.J.啊。


不惑之年再次找到真愛的人夫,這是命運賦予A.J.的第三個身份。


4.


幸福的生活開始了。


幸福的生活又被打亂了。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沒錯,命運似乎給A.J.開了一個玩笑。他得的這個病,先是喪失語言功能,之後慢慢的沒有思想,腦死亡。他瞞著阿米莉婭和瑪雅,準備慢慢死去,畢竟那筆高昂的手術費,他支付不起,他想留出錢給最愛的兩個女人買房子,離開那個書店二層狹小的居住空間。

生活還是出現了轉機,那本失竊的《帖木兒》回來了,賣掉之後,他做了手術。


然而,手術效果不理想,A.J.今天沒有言語但有思想,明天,他將是沒有思想的軀體。


最後的日子,他再也不能讀書,甚至不能表達自己。他想告訴瑪雅,「我們不是我們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讀的東西,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是愛,我們所愛的事物,我們所愛的人。所有這些,我認為真的會存活下去。」


A.J.真的獲得了幸福和愛。他不再是一座孤島,他是熱氣騰騰的爸爸,情意深重的丈夫,他還是回歸生活大陸的孩子。

在幸福中逝去,是命運安排給A.J.的結局。


5.


讀這本書,情緒不會大起大伏,只是潛移默化地追隨作者細膩的筆觸,想像著那個促狹的書店、倔強的男人、肉團團小女嬰以及在千千萬萬本書的見證下發生的一切。對於這些改變,當時只道是尋常,過後才發現其中的「波浪滔天」。


我們永遠無法想像一個固執的鰥夫需要鼓起多大勇氣去照顧一個兩歲的小女孩,無法想像一個心高氣傲的大齡女青年定情A.J.的那一刻胸中激蕩的愛意,更無法想像面對藤的病情時,兩個可愛女人的堅強……就像阿米莉婭說的,大多數人如果能給更多事情一個機會的話,他們的問題都能解決。對於他們,小島書店是這個世界上最接近教堂的地方。


所有的事情都會解決的,只是需要一個機會。


世事變幻,時間流轉,我們慢慢堆積著生命的堡壘,但別忘了留一個門,給那些不期而遇的人,那些「不可能」的情感,那些永不會枯竭的善良,那些充盈的愛。

只有愛,讓你我存在。這是《島上書店》教給我最重要的事。


因為《島上書店》在亞馬遜排行榜上已經很久了,所以買來看。剛剛看完,我想說,以後不會對暢銷書有多餘的期待,挑自己一見鍾情或是莫名其妙喜歡的書看就好。
書中提到或推薦了很多書,這算是一個收穫吧。即使沒有很大的震撼,但平淡的筆觸也給不安穩的心情添加了一點寧靜,真摯的情感給人一點溫暖。其中某些句段引起了我的共鳴:

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 我們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驅車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遇到他(她)。你會被愛,因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單。你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
一個人無法自成島,至少,一個人無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島。
我就越相信這一點是所有的意義所在:跟人溝通,我親愛的小書獃子。只有溝通。
我們讀書而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後就不孤單,我們並不孤單。
我們會成為我們所愛的那樣。是愛成就了我們。
我們不是我們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讀的東西,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是愛,我們所愛的事物,我們所愛的人。所有這些,我認為真的會存活下去。
我們不全是長篇小說,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後的最後,我們成為一部人生作品集。

這些句段在起霾又潮濕的南方冬日的一天溫暖了我。我想,這本書之於我的意義已經足夠了。


讀書是一件很私人很私人的事情,建議大家以後選書不要刻意來知乎和豆瓣先看書評。不管說這本書好的,還是說這本書壞的,都無法代替你的真實感受。就比如你可能還沒有為人父母,所以裡面好多關於瑪雅的事情確實無法引起你的共鳴。這太正常了。我看NBA時常常激動地大喊大叫,而我妻子覺得我有病。NBA精彩嘛?非常精彩。而我和我媳婦都沒有錯。覺得這本書壞的,和覺得這本書好的,大可不必互相嘲笑。沒看這本書的停止去看書評,去感覺名字和封面還有簡介,就可以去決定讀或者不讀。選書如此,選行業亦如此。回到正題,我如何評價這本書:還好我看這本書之前沒看到知乎的書評,我覺得這本書是我的菜,很精彩。


推薦閱讀:

讀《哥德爾 艾舍爾 巴赫:集異璧之大成》時要注意些什麼問題?已閱者有哪些經驗可分享?
如何評價九把刀的殺手系列小說?
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創業維艱》)給你帶來了哪些啟示?哪個觀點讓你茅塞頓開?
如何評價《尋路中國》在中國國內受到許多好評與追捧?
余華小說中的冷漠筆觸是如何做到的?

TAG:小說 | 暢銷書 | 書籍評價 | 島上書店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