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殷商文化而不是周文化成為中華文明的主流,今天的中國有可能是什麼樣子?

請不要用現代政治語言和完全現代的文化框架去套些「殷商」相關的辭彙。能不能真正的從考古和歷史的角度探討一下?歷史當然沒有如果!

殷商文化和周文化有很多不同。當然這些都奠定了文化的基礎。如果用商朝和周朝有重大分歧的地方來討論呢?比如商朝男女平等,女性可以參政得分封。周朝奠定了男尊女卑的基礎。商人重法,周人重禮。商人提倡自由戀愛,婚姻形式自由。周朝開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開始重形式?

商周的技術發展程度不同,所以自然周朝的影響力更大一些沒什麼好說的。但是除去技術限制,只看文化分歧呢?

雖然周文化對殷文化有許多繼承,但殷文化與周文化有很大差別。王暉的《商周文化比較研究》對兩者進行了比較,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亦有「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之說。

維基百科上面的信息都比下面很多答案有價值。


作為商周史方向的學生,我必須得說——

是什麼給了諸位商文化不是華夏主流文化的錯覺的?(如果不開玩笑的話啊,樓上有不少大大們是以幽一默的方式在答的)

華夏文化有兩個核心——敬天和法祖(這不是鄙人說的,不提老爺爺的名字,免得被說掉書袋)

而我們作為一個真正的「彼方」,就是在於「法祖」——因為「敬天」,是任何他者都在做的,不管這個終極存在是叫「GOD」,「安拉」,還是「宙斯」,「提豐」,亦或是「拉」「伊修塔」

把祖先拔高到某種程度,認為祖先可以保佑自己,認為自己的使命就是延續祖先的意志進而把修史當做王朝興盛的標誌更把留名青史變成人活著的目標的——從8000年前的烏爾王朝開始,這個地球上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然後你跟我說這不是華夏文化的核心?講笑嗎?

而只要承認法祖是華夏文化的核心,那就沒什麼可說的——因為敬天來自周文化而法祖恰恰是商人傳統。

至於為啥說法祖來自大邑商——詳見各種甲骨卜辭(或者鄙人閑了再來,需要寫的太長了)


殷商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名字稱呼改革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的第丁次大會精神,推進殷商文化改革,方便人民群眾生活。國務院決定,正式引進周國的姓氏制度,並根據《關於全面推進名字稱呼改革的指導意見》制定《名字稱呼改革方案》。
一、基本原則
1、堅持取其精華,摒棄糟粕。引進姓氏稱呼,應吸取精華,摒棄糟粕,重視別婚姻、貴賤的作用。對巫師學者采和政府官員以及社會財富人士和廣大群眾採取有區別的姓氏制度,要從嚴區分、不得私自改變。
2、堅持統籌兼顧,夯實基礎。人名稱呼的混亂是我國戶籍制度落後的根本原因之一,這次人名稱呼改革,要堅持做到統籌兼顧,一次性移風易俗,為進一步做好戶籍制度改革打好基礎。
3、堅持穩步推進,謀求創新。對姓氏制度的引進,要做到一絲不苟,穩步推進,避免出現新的混亂。對賤民和罪犯,可以發揚創新精神,採取「屎」「尿」「奴隸」「沒文化」「粗俗」等姓氏。
二、改革方式
1、殷商黨和國家領導人,可從「總書記」「總理」「常委」等現代職稱取姓氏,也可以取古意以「王」「帝」「師」「傅」「侯」為姓氏。以上八個姓氏,僅限省部級以上領導人選取,禁止其他人隨意使用。違者以《殷商神授憲法》和《殷商刑律》擾亂社會秩序罪處理。舉例:黨和國家領導人大丙總書記正式改名王大丙,取王姓。
2、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可以以「主任」「局長」「書記」等 自己的職位為姓氏,但必須避免第1條中的八個姓氏。建議在職位前按照級別加上所在省份和市縣名稱,建議採取簡稱。舉例:朝歌市市委書記虎正式改名朝書虎,取朝書姓。
3、根據《說文解字》和《殷商名人大辭典》,篩選出一千六百五十二個詞義美好的姓氏,明碼標價,由社會財富人士選購。一千六百五十二個好字眼、價格及購買方式,附錄在後。
4、廣大平民百姓,可以採取本地地名、著名男性直系祖先名、除上述之外其他無特殊意義字眼做姓氏,加綴原來的名字,組成姓名。舉例,黑牛祖先為我國聖人傅說,但由於他的身份不能採取「傅」姓,於是可以採取「傅說」或者「說」為姓,即姓名為傅說黑牛或者說黑牛。
5、賤民,可以按照主人喜好,在不違反本方案的前提下隨意安排,及時上報即可。
6、罪犯,可以按照法律所宣判的刑罰加註姓氏,其後人要取消姓氏,可以採取贖買方式。具體贖買方式參考相關法律。
7、人殉,對人殉按照《殷商神授憲法》規定,不視為人類,不享受名稱稱呼,也不享受姓氏制度。

殷商日報社論:對周國採取陶俑代替人殉的欺瞞天帝行為辯駁
殷商日報社論:人殉制度是最好的祭祀制度
殷商日報記者專訪:人殉少女,殉葬首長是我一生的榮耀
殷商日報社論:天命玄鳥的正統性不可置疑


·


摘錄自商英字典。

二鍋頭:water
水:plain water
茅台:holy water
酒精:H2O

河南人:people
外省人:livestock
姬昌:bitch
周人:son of bitch
蜀人:mother fucker
夷人:uncle fucker

玄鳥:Valkyrja!
天命:Valhalla!
葬禮:witness me!
紂王:immortan zoe!
妲己:giga horse!
生老病死:I live,I die,I live again!


.


這個問法有個很大的問題。
任何一個後興的文明,都不可避免的會延續前興文明的部分傳統,並在此基礎上做出一些適應性改變。
商朝尚鬼,那會兒的鬼神就是祖先,他們將「我的祖先是王,所以我是王」作為統治的合法性。並以宗教性的儀式等來約束被統治者。
周把商滅了,那麼這種血脈原因稱王的理由就被打破了,於是周便用天命來替代,並考慮治理中的成敗得失,以天命為參考,制定出以禮為主的約束(比如天地尊卑次序,制定出君臣尊卑次序的天然性。)。相比較前朝而言,權利部分下移,更多了些人文的東西。就好像社會在發展,相對迷信的東西就少了,理性的東西就多了。但延續了之前的,祖先祭祀,(禮的核心就是祭祀),血脈宗族傳統等。
西周被打到東周。其統治的天命性被打破,諸侯之心蠢蠢欲動,又由於動亂中學官下流落到民間,諸子百家興起,於是權利中心進一步下移,如果真按照周禮,諸侯的行為是違制的,學問也是只有官府才有,用以教育貴族的。所以有國王想用孔子,有大臣就說,要用孔子,就得復周禮,按周禮,大王您這國土面積可大大的違規了啊,然後那王就放棄了。
其後秦滅六國,參考周滅經驗廢棄封建治,立郡縣。
劉邦立漢。秦再怎麼說,都是正兒八經的貴族血脈,往上講和諸侯都是一家子的。但劉邦的興起,就又打破了周禮中貴族血脈的這部分。其後有人說要復周禮,劉邦不同意,就制出了漢自己的禮。當然,肯定也還是參考了之前的制度,比如君臣次序,一些名號,秦的郡縣制和之前的分封治等等。
至於商的鬼神血脈特色的延續,那同樣很深刻,比如祭祖,嫡出庶出等等,多的我就不曉得了。畢竟咱們現在又是一個新的時代。


謝邀。關於這個問題,我希望首先表達一下我內心最真實的觀感,即歷史不需要做「如果」的設想,尤其是這種大框架大邏輯,所謂的「如果」不會具備出現的可能性和任何條件。說過這個後,我將基於我對題主提問初衷的理解,來講一講我對這個問題個人的想法。其一,相對鬆散的政治結構。商文化趨向於與世人保持一定距離的神秘感,同時在制度上缺乏一種對統一體的維繫理念,一般依託神性和克里斯馬光環進行掌控,如果商代特質在中國歷史奠基生根,大方伯大諸侯模式會繼續演進,始終保持在一個鬆散的鏈式動態互動的半穩定結構之下運轉。其二,浪漫主義、神秘主義文化。這是商文化氣質中最為根本的一點,不過我不認為宗教,政教合一等是這一點的歸宿,商文化的內核並不能簡單的歸結於宗教迷信和崇拜,而是一種獨立於夏文化的對社會意識形態的抽離式創生,以及對天人關係及生存環境的敬畏心,這是很深邃的哲學洞見,也是後代周秦文化所汲取的重要精神,只不過周秦文化體系中這一點沒有佔據凸顯的位置而已。一個擺脫束縛的創生性意識,一個懷揣敬畏的自由靈魂,所衍生出來的,是東方浪漫主義,其精髓是尚美、柔靜、玄虛,我們的尚武精神會更差些,藝術會更為高度發達,哲學會湧現出很多門類流派,科技會受到一定的制約。第三,民風與生活,或者簡而言之,社會情狀的多元化。這與政治的鬆散與文化的浪漫息息相關。人們會有更多的生存選擇,社會人際的價值包容性更強,今日的集體主義精神相對大大削弱,而對個人價值的重視會得到凸顯(儘管商王朝並未實現這一點,但這是商代社會在「如果」里可以推測的發展方向,因為對奴隸的壓榨會促進貴族的發展,加之商文化的注入,會發生貴族到奴隸的自上而下的人本觀覺醒),這將產生類似於今日歐洲社會的感覺,商業貿易發達,由此也就真的可能走上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當然了,這要經過相當漫長的歷史過程。於是,一個類似於邦聯的鬆散的富於星空式浪漫風韻的個人價值多元發展的國家,就是我所妄意揣測的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最後我還是必須回到我開篇的話,那就是,中國的地理氣候條件呼喚一個統一的強大集權實體,古早中國險惡的生存環境以及農業文明生產方式客觀要求的浸染,會生髮出一個勤勞樸實的民族文化,而集權社會與勤懇民族,為了大國雄途偉夢,顯然會把個人的一切放到微不足道的位置,奉獻乃至犧牲。集權的聯結,靠血,靠家,血家成宗法,於是周文立。這是中國歷史敘事的必然,所以,歷史真的不需要,也沒有如果。


我一直都覺得商朝本身就是一個邪惡的朝代。並不說紂王無道,事實上紂王也很有才能,毛主席也稱讚過他呢。

商朝是一個宗教色彩非常濃厚的朝代。類似於美洲的阿茲特克文明(阿茲特克是政教合一的)。其實我也偏向於認為商朝也是政教合一的,因為商王本身就是宗教首領,幾乎所有的政治決策都必須通過占卜之後才能確定。邪惡的根源在於人祭,血腥,殘酷。以人祭作為主要的宗教活動。看封神榜你是不是以為紂王發明的刑罰好殘酷?其實最殘酷的是祭祀,通常就是一大片奴隸或者俘虜作為祭品集中屠殺。這樣的文明發展下去只能走向滅亡,至少其進步是很有限的。

與之相比,周就進步多了。周廢除了人祭,改人祭為牲畜祭祀,大興周禮,根本上扭轉了商朝以來的黑暗統治。這個進步確實是中國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個飛躍!

好了,根據以上所述,答主的問題也可以解答了。

殷商文明是怎麼也不會成為主流的。用馬克思的話說,不具備先進的生產力,必定會被取代。即使周不取代商,也會有其他勢力入主中原的。


我沒有信仰我自豪。鬼才願意生活在政教合一的國度整天聽神棍吹牛逼!


覺得殷商文化被周人滅絕的人,應該也認為羅馬文化被哥特人滅絕了。。。
您是認真的么?


夏崇忠,崇尚對事業的執著,對一件事永不放棄的追求,繼承了夏禹治水的執著精神。
商崇敬,強調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忽略人的價值,特別是奴隸,推翻了夏對於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理解,削弱了人本身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以此平息夏亡後的社會動蕩,轉移人們的注意。
周崇光....開玩笑,小時代洗腦了...
周尚文,周朝開國君主號周文王,而後很多朝代都將開國君主稱為文王或者文帝,文字從此在華夏文明打下深深的烙印。文,代表禮,以禮之國,強調規律秩序長幼尊卑,帝王有帝王生老病死之禮,貴族有貴族生老病死之禮,平民百姓也有生老病死之禮,從此只要不是改朝換代,社會階級趨於固化。商周是明顯的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分界。

社會生產力在發展,奴隸制在殷紂政權的濫用下逐漸演變成社會主要矛盾,引起了底層甚至是很多貴族反彈,被拋棄是自然的。


夏商周都是華夏文明。殷商未亡就算再延續幾百年,對後世影響也不會大到讓現在的我們認為會發展出完全不同於華夏文明的文明。


首先,夏商周文化是一個大系統下的分支,雖然各有特質,但共性更多。夏商之人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遷徙,不停地遷徙,始終在運動中,而周人則相對安定一些。
其次,周制與夏制類同的一點,似乎只是王制-分封制,並且在地理上展現出來均是王在西,封國在東的布局。殷商也並非後世眼中的集權,殷商時期的諸夏部落(杞繒等)是殷人進軍南方的同盟,殷人主東,諸夏主南。
第三,商文化中被後世忽視的一點,是夏文化的邏輯性與探索性被商人所繼承,對科技與自然有探求慾望,文字的成熟與青銅器的輝煌,是與思維的邏輯性與思想的開拓性相關的。這一點來講,商文化可能更接近了西方的思維方式。所以周之建立,是一個本土東方化社會的開始,西周之滅亡,宣告遠古全球化的進程在東方徹底結束,東亞文明從此脫胎換骨。


周人原來是放羊的,有什麼文化?他們幾乎繼承了殷商的所有文化。


別的不知道。

但作為安陽人的我,上大學和找工作應該會方便很多吧。


不能否定帝辛紂王陛下執政前的三十年,也不能否定帝辛紂王陛下執政後的三十年,要辯證地看紂王的歷史功績和晚年所犯的錯誤。

紂王陛下作為殷商文明的偉大領袖,可以說是七分功三分過。

紂王陛下之功其一,提拔人才,任人唯賢。紂王從畎畝中拔擢現國家副主席、革委會主任蘇妲己,中央書記處書記申公豹,軍委總政治部主任柳琵琶,全國政協副主席九尾等,充分發揮個人才幹,實現了「帝辛中興」,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奠定了良好基礎,為人民的安居樂業築造了廣闊空間,實乃偉大舵手。

紂王陛下之功其二,誅滅反革命分子比干。比干作為國家領導人,諷刺制度、詆毀國母妲己,實乃國之癰患。比干畏罪自殺,還效仿日本帝國主義,製造出「剖心自盡」,自絕於人民。紂王明察秋毫,實乃偉大導師。

紂王陛下之功其三,發明炮烙,造福人民。在沒有炮烙的時代,廣大勞動人民未改史前陋習,常茹毛飲血、大啖生肉,不僅口味不佳,更無異於健康。紂王以銅器中灌熱碳,使肉煎烤於銅壁,肉熟得快且噴香四溢,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為廣大群眾所歡迎。

紂王陛下之功其四,識破姬發、伯邑考反殷商集團。伯邑考為功勛之後,本該為人民效力,卻妄圖勾引國母妲己並謀求政變,被紂王英明識破。伯邑考本人陷於人民戰爭的汪洋之中,在沸騰的民怨中粉身碎骨,被其父在羞愧中啖而食之。

紂王陛下之功其五,建造鹿台,發揚光大殷商建築文化。偉大而雄偉的公共建築有利於塑造國家威嚴、人民自信,國家領導人生活辦公於此也讓廣大殷商人民倍有面子。

紂王陛下之功其六,酒池肉林,支持國內釀造業和畜牧業的發展。著名盎格魯經濟學家凱恩斯指出,以國家身份進行的大型投資和消費有利於刺激國內經濟發展。紂王英明提出相關國家投資政策,惠及國內方興未艾的大型酒企、農場,進一步從宏觀角度提升國家競爭力。

紂王陛下之功其七,重視醫學,鼓勵實踐。陛下巡幸時曾路遇孕婦,為判斷其腹中胎兒性別,果斷開剖孕婦,耐心視察,為只重視望聞問切的殷商醫學的婦科、外科手術領域的飛躍做出重大貢獻。無名孕婦之死體現了歷史的必然性,她用生命換來了醫學的發展,拯救了更多人的性命,不僅得到了國家的嘉獎,也勢必為殷商勞動人民所牢記。

畢竟人無完人。紂王陛下作為一代偉人,其儘管過去有段時間也犯了錯誤,但他終究是殷商帝國的偉大統治者和不朽締造者。拿他的功和過來說,錯誤畢竟是第二位的。他為殷商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殺的。從我們殷商人民的感情來說,我們永遠把他作為我們殷商的最偉大者來紀念。

紂王陛下之過其一,回答建議修改:不宜公開討論的政治內容

建議修改期間,回答內容對其他用戶不可見。修改提交後會自動進入評估狀態。如果一周內未得到修改,回答會自動摺疊


紂王陛下之過其一,回答建議修改:不宜公開討論的政治內容

建議修改期間,回答內容對其他用戶不可見。修改提交後會自動進入評估狀態。如果一周內未得到修改,回答會自動摺疊

紂王陛下之過其一,回答建議修改:不宜公開討論的政治內容

建議修改期間,回答內容對其他用戶不可見。修改提交後會自動進入評估狀態。如果一周內未得到修改,回答會自動摺疊


雖然官方有定調,可也不是知乎可以討論的,畢竟紂王陛下是一代偉人,褻瀆偉人是不可原諒的,請各位商奸自重。


——自帶乾糧的五貝幣


-


首先「中國人沒有信仰」不會有了,因為你生活在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


可以參考董碩:孔周與墨商,中華文化曾經的可選項。殷商文化與周文化的差別,其實也類似於墨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的差別。

首先說明商朝和周朝其實都不是奴隸社會,這一時期的人祭人殉主要是使用戰俘和死者親屬而奴隸只佔極少數,商是基於」眾人「的社會,周是基於」庶人「的社會。大家可以看」無奴學派「的文獻,這裡給個易懂的鏈接中國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出現過所謂的奴隸社會-冥想集-搜狐博客

商朝時女性的社會地位很高,這時的女性有獨立的財產和人格甚至可以擁有封地、擁有軍事指揮權,甲骨文中可以見到大量的女巫、女性小臣、女性史官、方國中的女官等等,商代金文中的女性作器也要明顯多於周代;周朝開始確立了男尊女卑制度,禁止女性參政,對女性的」三從四德「從周代就開始了。商的等級制度也遠不及周森嚴,《左傳·昭公七年》提及西周的」天有十日,人有十等「,而商代的社會結構只包括」王「和「眾人」以及少量的貴族和家奴。由於等級制度不森嚴,所以商代也存在類似於伊尹、傅說等出身卑微的官員。商代的商品經濟發達,所以後來才把從事貿易的人稱為「商人」,周代雖然還沒有像後世一樣公然重農抑商,但對商業已有所抑制,並且禁止酗酒從而壓制人的慾望,所以後來管仲在齊國變法時就重新鼓勵工商業的發展。李劼的《中國文化冷風景》和楊鵬的《孔子最後七天的眼淚》就批判了周禮和儒家思想對中國的負面影響。

如果是殷商文化成為中國的主流,雖然不敢說現在就一定會非常發達,但至少婦女和平民的地位會相對高許多,女性不會成為被禮教壓迫的對象,至少中國不會有三千年的男尊女卑,婚姻制度和性方面都會開放很多,也就不會形成後來儒家的等級倫理綱常。商品經濟發達和人口的流動性強,也很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和對海洋的探索,這種模式比周人的模式更有活力,與西方文明更為接近;殷人的功利主義觀念和崇尚質樸、不推崇繁瑣的禮儀,也能將人力、物力、財力都放到有效的方面。至於說商朝迷信鬼神,然而西方文化中宗教因子也比東方要多很多,繼承了殷商文化的墨家也同樣很迷信,但並不能因為宗教迷信就對其文化持粗暴的否定態度。

如果是考慮沒有發生「周滅商」的話,中國的歷史走向可能會和古代日本有些像。商朝人可能還沒有明確的「朝代」的觀念,他們未必把之前的「夏」視為一個朝代,可能只是把「夏」視為一個被打敗的方國;日本在大和國之前可能也有過其他的方國是天下共主,但後來被大和擊敗了,大和人也只認為自己打敗了這個方國並不認為該方國是一個朝代,於是形成了萬世一系。日本的神道教中,天皇被視為天照大神的後代,就像商王被視為帝俊的後代一樣。和商朝一樣,日本上古也是一個方國聯盟和分封制的混合體,即使到了日本的中古時期也有較高的地方自治度,古代日本的女權、婚姻自由度、商品經濟也明顯好於中國的周代至明清。至於以後是不是要架空商王,形成君主立憲制,隨便怎麼想像吧。近代科學的產生是具有偶然性的,甚至近代民主的形成也未必具有時間段的必然性,即使是把殷商文化和墨家思想作為主流思想,也不敢保證就可以不依靠西方文化的傳入而自發邁入近現代社會。

西方文化起源於古希臘的商業文化,此後的社會形態一直是商業文化主導的多元文化,這種文化的最大特點是重視契約,尊重差異。西方古代的婚姻自由度和女性地位也是偏高的。周朝對商朝的取代使得中國社會成為農業文化主導下的多元文化,商業文化不處於主導地位,但是依然受到尊重。正是因此,中國社會的契約精神受到削弱,政治形態也從鬆散變為集權。可以說,中西文化的分野就在周朝,而在商朝時期,中西文化是同方向的。歷史固然沒有假設,但是我們現代人吸取經驗教訓還是有用的。


會滅絕好多龜


題主想問的是如果商朝文明為主流即中華民族以商業為中心,而不是真實歷史上的以農業為中心,是否會建立強大的商業文明,發展貿易,走向大海,引領全世界,嗎?


文化的形態很大程度是跟生產力的水平與所處自然環境相關聯的。
因為生存是第一要務,生存就要與周邊的自然環境打交道。而生產力水平決定你如何與周邊自然環境打交道。
商周所處地域基本相同,只要使用工具能力的進程差不多,其文化形態應當也不會有太大差別。


誰上大學,誰能獲得這個職位,咱們得燒燒龜甲。。。。親,占卜用龜甲,晉冀魯豫包郵哦。。。。。。


這個問題不能如果。

如果一個屌絲不再為了生計奔波,而是愛上詩歌和遠方,他的人生將會怎麼樣?答案是他很快會身無分文,然後被生活教育,隨後好好乾活。

經濟結構決定上層建築。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物質條件決定文化,而不是反過來。

農業文明替代商業文明,這是中國的地理條件所決定的。即使商朝沒有被周朝幹掉。他也會逐漸重視農業,輕視商業,最終變成和周文化一樣的文化。從而傳承下去。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上海2016年春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如何看待恢復繁體(正體)字?是否有必要?
看京劇《金玉奴》覺得京劇不該是國粹怎麼辦?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復仇者聯盟》?
中國長期的性壓抑形成了哪些獨有的現象?

TAG:歷史 | 中國文化 | 中華文明 | 商朝 | 文化斷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