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能十年滅六國?

《過秦論》提到: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
讓我驚訝的是,其祖宗六輩從孝公開始變法走上帝國之路後,為何從沒有吞併過哪怕一個其它的六國國家?而秦始皇卻能十年吞併六國?是國力的顯著提升,還是賢能將才等人才的聚集?
從公元前230年滅韓開始,諸侯國不知唇亡齒寒的道理?聯合抗秦?
總之,對比其祖宗六輩,感覺始皇太過於突出,求解。


對秦國歷史不了解才會覺得突然。

秦國的強大是多年積累而成,地處最西邊,打敗「蠻族」義渠,收四川,開水渠,商君變法,不像東邊的魏國、齊國那樣折騰,國力增長穩定,同時能廣納人才,范睢、李斯、張儀可都是六國人,也是經過很長積累。

在軍事上的表現,遠的不講,秦昭襄王(其實他掛的時候離嬴政繼位只有9年,因為孝文王和秦王楚都沒活多久。)的作為在很大程度上為嬴政完成統一打下了基礎。

昭襄王執政前的地圖

看看秦昭襄王在位的成績:
「在位五十六年,對魏國用兵十五次,對韓國用兵八次,對趙國也用兵八次。他把這三國打得喘不來氣,也奪佔了它們許多戰略據點與廣大的地區。對於楚國.他進攻了兩次。說得簡單一些,他把魏國削去了二分之一,把韓國削去了三分之二,把趙國削去了三分之一,也把楚國削去了四分之一。」——出自黎東方的細說系列。

長平之戰、逼得楚國東遷國都、滅東周都是他在位乾的,當然,還有和他一樣辣手的名將白起。

昭襄王所在年代豪傑並起,六國也有四公子、蘇秦、公孫衍之類。也不是等著被宰,發動了5次?合縱攻秦,除了有一次有結果(秦國還了點土地)外,基本到了函谷關就沒辦法了。

昭襄王策略很簡單,就是遠交近攻+離間大國(楚國、齊國),因為貫徹有力,慢慢旁邊的小國實力喪失差不多了,大國最後也就楚而已。軍事是和政治的延續,秦國的軍政一體政策很穩定,而其他國家顯然都無法貫徹一致的政策來反抗強秦。

長平之戰(秦昭襄王在位後期)的地圖看看,對比他上位前就明白此消彼長。

在歷代秦王經營後,尤其是梟雄秦昭王這五十年的作為(前期宣太后執政),繼續貫徹原有戰略,秦滅六國本來就不遠。


奮六世之餘烈


秦何止滅六國?


當時的秦國生產力發展水平較高,而且軍政體制異常的穩定,趙國的大軍被活埋了以後,基本就是零星抵抗了。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蘇洵·《六國論》


為何能十年滅六國?秦始皇走了狗屎運唄,他老子死得早,老子的老子也死得早,他就享用了祖輩兒們留下來的基業。祖輩兒們為秦始皇已經打好了滅六國的堅定基礎,秦國人才濟濟,隨便換一個不是太混的都能橫掃六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李世民的豐功偉績以及弒兄殺父?
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是怎么回事情,是鬼无法窃听人类意图了吗?
秦國統一之前六國最後一次翻盤的機會分別出現在什麼時候?
古代已婚婦女冠雙姓,如果與夫家姓氏相同的時候如何解決?
到底劉備三顧茅廬是真的,還是諸葛亮主動見劉備才是真的?

TAG:歷史 | 秦始皇 | 中國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