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的情況就不一樣,為什麼曾經輝煌過的製造業要對8000塊錢的offer反應那麼大?
感覺這也不過是過一陣就會來一次的「憑什麼IT行業掙這麼多錢」的問題。
看到有同行表示說傳統行業的弱人只不過是弱而已,牛的話自然在傳統行業拿高工資,因此拿低工資不要抱怨行業,而應該怪罪自己弱。對此我是不同意的,我認為信息行業不論高端低端人才,事實上就是比傳統行業掙得多,而且這是有其內在原因的。
舉個我認為特別有說服力的例子吧:在美國讀過計算機專業博士學位的都知道,計算機專業學術界的工資是比工業界的工資普遍要低的。教授行業作為一個門檻很高、受尊重程度很高、社會影響力很大的傳統行業,在全球範圍內幾乎所有國家幾乎所有專業方向,都是要比同專業的工業界職位收入高的。像計算機行業這樣,即使做到終身教職,平均工資都不見得比工業界的普通職位高多少,這種情況是極其罕見的。而且工業界的高收入絕對不止是數字上的比較,而是實實在在導致了人才的流動:我身邊見到的很多有資格去爭取學術界職位的人都直接投向了工業界;學術界工業界都拿到offer最後選擇工業界的也見過;而且在Google,不時能碰到放棄了教授職位來Google寫代碼的牛人,而且經常會在內部郵件組裡面看到新聞說有人從學術界跳槽過來。由此可見,不需要比較「相同水平」的人,即使是考慮完全同一個人,在「傳統行業」和「信息行業」之間,仍然會在後者得到更高的回報率。實際上,如果考慮Google(或者其他大公司)在近10年間的發展速度,在工業界的經濟上的收益平均來看可能是在學術界的十倍甚至更多。
為什麼在IT行業掙得多,個人愚見是,IT行業的以下兩個特點註定會讓這個行業的從業者收入豐厚:一是IT行業產品的主要成本是人力成本;二是IT行業產品的邊際成本極低。
第一條列在這裡只不過為了論述的完整而已,其實這一條沒什麼特別的。所有的傳統意義上的「高薪」行業都是靠提供別人無法提供的人力來賺錢的,醫生律師教授建築,莫不如是。而且如果再細想一下的話,機械電子之類的行業,高薪者或者大公司依然是靠自己人力成本的高價值賺錢的(薪水低的應該考慮一下自己的勞動創造了多少價值了)。畢竟不管什麼東西的成本如果追究到底,終究會歸結到人力成本和資源成本這兩項上。而我們日常所見的大部分東西(除非是土地石油礦產之類的普通人本來也無法掌握的資源),價值都在它的生產的困難性上。正如不時有人提起的,iPhone如果最終歸納到三氧化二鋁和二氧化硅這個級別(也就是沙子)上,只值幾塊錢而已。雖然對於大部分的製造行業,機器比人要貴,但是值錢的依然是人而不是鋼鐵:這些機器貴的原因是因為對於每台機器來說,製造機器的工程師們都要花大量的時間來造這台機器(和造造這台機器的機器)。因此真正把IT行業和傳統製造業區分開的是第二條,IT行業產品的邊際成本太低了。
我曾經在之前的一個問題上寫過類似的回答,可惜沒有太多人看到:怎麼解釋「我們想要一輛會飛的汽車,得到的卻是 140 個字元」這句話? - paradisor 的回答。在這裡,我想把其中的幾個段落再摘抄一下:
我記得在大概2000年左右,《大眾軟體》曾經刊登過一篇關於MP3.com - Free music downloads, radio, lyrics, songs, and playlists如何變革傳統唱片業的,其中有段話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雖然我當時還沒有完全理解到這段話中描述的原理的強大力量。這篇文章已經在網上幾乎亡佚無蹤,我努力才找到了原文的描述(水木社區-源於清華的高知社群):
「複製原子跟複製比特不是一回事,共享原子跟共享比特更是有著天壤之別,與「原子世界」不同,「比特世界」的音樂是可以無損複製,無限共享的。 」
再跟我念一遍:無損複製,無限共享。
人類社會千百年來的運行規律是這樣的:我吃到一份米其林三星料理,你也想吃,大廚就得為你花人力和時間再做一份;我開了一輛賓士車,你也想開,賓士車廠就得為你花(很多的)人力和時間再造一輛。因此自古以來,先進的東西總是稀少而昂貴的,因為先進的東西只有優秀而熟練的技工才能製造,而優秀而熟練的技工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但是計算機程序把這個原則顛覆了。隨便舉個例子,Google搜索是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在1996年開始開發,由他們(兩個全世界最頂尖的搜索技術專家)和其他的若干優秀的工程師花了至少兩年時間才造出來的。如果他們造出來這個程序只能一個人用,你想用的話還要他們花同樣的時間再造一份的話,相信我,你這輩子是用不起Google搜索的。然而事實上,他們只要增加伺服器,就可以供全世界的人使用Google(此處略誇張,實際上這件事不只是增加伺服器那麼容易);你平時玩的每個電腦遊戲,開發成本都在幾百萬上千萬美元,如果計算機程序不能複製和共享,那麼電腦遊戲將變成世界上最奢侈的娛樂活動,但是事實上你可能每天都可以打開好幾個電腦遊戲隨便玩兩局。在計算機行業,最優秀的人才不只為最有權力或者最有錢的人服務,而是服務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原因是因為他的服務可以被所有人共享。有限的幾個天才,就足以供給全世界,這才是計算機行業和其他所有行業的最根本的區別。
這就是IT行業和傳統行業的本質區別:你寫了一份程序,不用費什麼力氣就可以給100個人用,費一點力氣就可以給1萬個人用;所有人都在說,讓你的程序給100萬個人用好難的,但是這個難度絕對遠低於寫一份程序的100萬倍。而反觀之前提到的,從理論上來說技術難度比寫程序大得多的醫生律師教授建築,都不滿足這個條件。你治病再好,一次也只能治一個人;辯護再好,一次也只能辯一樁案子。即使這些行業技術含量更高,單位時間的價值更大,但是不能複製的價值總會有上限的;而IT行業的人力價值上限則高得多。有類似特點的生產力相關的行業,我只能想到金融業(管10倍的資金不需要多付出10倍的努力),這也確實是待遇極高的一個行業,但是畢竟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數量和IT相去甚遠。因此IT行業,尤其是互聯網行業發展起來之後,從業人員的待遇一直很高,而且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裡,恐怕不會降低。
其實在IT行業裡面,大家經常提到一個詞叫「scalability」,這個詞其實翻譯起來蠻難的(維基百科的翻譯是「可擴放性」),但是如果你仔細想一下,這裡面的核心概念不過還是邊際成本而已。一個容易scale的產品值錢,那麼一個容易scale的人也是值錢的。當你審視自己的能力的時候,不僅要審視自己花了多久的時間學會了多困難的東西,更要不時地想想:當我把我的能力轉化成可以出售的產品的時候,容不容易把這份產品賣10倍賣100倍出去?傳統行業想拿10倍高薪,你需要讓自己做出的東西比現在值錢10倍;而在IT行業,你只需要能找到比現在多10倍的人來買你的產品就可以了(如果你說傳統行業可以選擇把自己的生產率提高10倍也沒問題的話,請把上文數字改成100)。
最後回到最開始的題目上來:IT行業不是因為風水好才賺錢的,而是它生來就賺錢。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一時風光」的行業像IT行業這樣,在門檻不高而且人人趨之若鶩的情況下還能保持普遍的高收入。也許有一天現在的IT行業會衰落,但是絕對不會是被現在的傳統行業打敗,而是會被更自動更智能更沒有邊際成本的技術搶走風頭。放下幻想,面對現實,時代大勢是不會逆轉的。物理世界不會停止自動化,精神世界不會停止虛擬化,所有的「傳統行業」終將死去,只有Matrix永生。
I am not joking.
我只是在實習,不談工作,只談高考志願。
10年報志願的時候,計算機和英語倆專業是最不推薦報考的兩個專業,而且我感覺計算機自2000年後一直低迷的。那時候你們誤報計算機的,有沒有罵娘?反正我當時得知進了計算機專業後,猶豫要不要去讀。。
而12年後,計算機形式一片大好,工資上漲,這……只是趕上一個時代了而已,也不是說IT就比其他的高貴。
哪個時代都有"卧槽,傻逼都能掙錢"的行業啊。50年代卡車司機是個寶,80年代倒爺掙錢容易,2004年房地產,金融,憑什麼不能輪到計算機輝煌一下呢?
當然高於其他行業的平均工資有時代的因素。沒什麼可迴避的。而且這次不同於1998-2000年的IT,這次IT處於並將長期處於輝煌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吧。
最後,我深知我同等能力放其他行業也就3000-4000,現在拿得多,也是從坑裡走出來的。畢竟,剛讀大學的時候可不是這行情。
還有,IT不是一個養老的職業,要一直學習,還有很多職業病,也不能光看賊吃肉,也要想想賊挨打。有感而發來寫個吧。
價格是由需求和供給決定的,現在越來越發現這句話的真理。
市場上所有與自身能力接近的人,與需求這種能力的公司數量有一個平衡點,這個點決定一個人的工資。
假設以後所有的人都能經過幾個月的培訓就能寫出高質量的代碼,那麼擁有這項能力的工資就跟現在經過幾個月的培訓就能當富士康員工工資一樣。
在這世界上活得好就是與世界各種形態不斷地賽跑,掌握別人不擁有的技能。
本質就是,信息不對稱!!!知乎真是嚇死寶寶了。來包薯片壓壓驚。
知乎牛人太多了。大家對於我題目中心感觸不多、都在糾結我閨蜜到底算不算學霸。那成、我們這種小透明比不過各位雅思8分、各種證書國際大獎國家級獎項拿到手軟的、也也比不過應屆生實習工資就八九千的。所以話都說到這份上、過來秀優越表達鄙視的點返回謝謝。語文沒學好跑來說我中心思想是來顯擺的出門右走不送。========分割線=======
實名答。不撕、沒空。作為一個互聯網渣(上周已簽。8.5k稅前、上海)。實名冒泡說。的確是運氣好。
包括我金融和土木的基友。在我們幾個找工作的時候都感慨的確是趕上了這幾個行業正發展的好時代。感謝初中一部電影讓我迷上智能選擇智能專業吧。
最好閨蜜同校法學專業。成績比我好。然並卵。我們幾個半渣不渣投的簡歷基本都7k+甚至更高、同班簽了的沒有低於7k的、過1W的目前也有兩個。同為同校的本科應屆生和她專業相關不跨行的話起薪她就只有3k+、一線會給多點但也就是4k–5k。
即使人家雅思6.5還準備刷然而我6級還沒過。
即使人家一個還自修了會計、複習一個月就拿了會計證。
即使人家去香港五百強實習而我就去過恒生。
但是因為我是IT她是法學。就是我8K她3K+的差距。
因為法學專業的確苦B本科生很難熬。而且律師要熬好多年才能熬出頭。所以她選擇去英國讀研然後來上海找我。因為她更喜歡英美法系覺得可以更突出個人能力。啰啰嗦嗦這麼多、的確要承認。當初選了好專業。說別人羨慕高工資為什麼不跨行。不跨行就別BB的。說這種話的人你是傻B么。你知道啥叫夢想么。人家夢想建築師律師教師醫生然後問別人為啥不跨行去編程。人家學了4年法律你跟人說學編程可簡單了、給個電腦就會。唷、法學更簡單!不就是背!給你幾本法律書籍你準備一年去考司考當律師進大律所走上人生巔峰去吧。律師也掙錢!閨蜜刑法老師一年3千萬起。5千萬都說少了。把一個無期房地產商弄出來對方直接給塊地皮。熬出頭的律師很有錢、熬出頭的製造業也掙錢。但那不是說應屆生。同為應屆、的確沾了專業的光。所以沒什麼可優越的。
至於輪子哥說風水輪流轉這點。因為輪子哥和我們自己這些身處互聯網行業的、我們現在是這個現實下的既!得!利!益!者!因為現在好風水在我們這個行業。是行業捧高了我們的工資。
同學校同年級。學習成績和為人處世等能力她都比我做的出色。僅僅因為專業不同、就因為我是IT所以我可以瞧不起低於6k的工資。而很多專業大多都只能瞄準3k到5k的工資。
列個數據。昨天學校就業指導會議說。我們學校去年10月份應屆簽約薪資平均4.8k。而我們院除了回老家小城市的。其餘的自己院的學長學姐1W+、9k+的比比皆是。那個4.8k都是我們幾個工科院系和金融拉動的。
看你們撕得那麼激烈,我只想說,產品經理都還沒擔心泡沫,我們開發擔心個毛線。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話說自學寫程序是最容易和廉價的事情了,一台可以上網的計算機就可以了,比生物化學物理什麼培養基顯微鏡加速器便宜多了。學會計還要考注會,學律師還要司考,公務員還要考試呢,就沒有找程序員要看二級證的,無證程序員掩面。coursera上有那麼多免費的課程,stackoverflow上有那麼多人熱心回答問題,github上有那麼多代碼可以學習,想練演算法有poj,leetcode, hackerrank. 代碼錯了編譯器和運行結果都可以立刻給你反饋,學習/練習/反饋的循環再容易不過了,都不需要老師指導。
有幾個程序員是在學校里學的python/haskell/ruby/php/groovy/scala/html/css/javascript/rails/django/iOS/android/hadoop/mapreduce/spark/...,不都是自學的,可見這行自學門檻多低了。最近幾天這個題目和相關的題目刷屏,我說說我的看法
10年畢業的時候,我這一批人武漢區的,拿到的金山 offer 是這樣的(我們手上不止一個offer,僅僅是說最後選擇的 offer)
@鄧堅 ,ACM 洲銀牌還是什麼鬼來著了,反正是當年中學 NOI 下來應該算唯一在大學趕上ACM機會的人,從金山走了 1年後成為 Adobe Actionscript 3 專家,做過多次分享。恩,他6000/月
@王燁 ,我拖拉機大學少有的「學霸」(至少比我霸),4年沒落下碼代碼知識面和深度完爆99%同系其他學生,就差背一個龍書當基本法了。來我大金山後快盤周邊服務打雜全乾了一輪,離職後1年成為豆瓣 ANTI Spammer 建組宗師。恩,他6000/月
@劉洋 ,我拖拉機大學漢朝劉氏第我也記不清多少代後代,本來要考研在失戀的情況下於校招末期加塞強面UCWeb,5年後成為南方前端界一面旗幟,號稱不願意透露姓名的 UCWeb 第二前端(目前第一了)。恩,他4500/月
@Junkun Huang ,在中南民大度過了4年沒有多少女色的日子後,無論是 ACM 還是在工程上是在武漢區校招的人裡面我所唯一佩服的男人。ACM是洲際金牌還是什麼來著,工程上看那簡歷都嚇尿了,寫得一手好CPP。在被金山坑了後秒進迅雷,你以為你看「bi」片為啥那麼流暢?恩,8000/月(當年狀元)
我,大拖拉機遊手好閒打過DOTA怒草WOW逃課沒停花了4年略環中國一圈……但好歹也是左手TCPL右手演算法設計與實現,腳踩TCP/IP卷頭頂操作系統,胸口龍書碎大石,拿了金山offer水了騰訊的男人(從此3試騰訊皆無緣)。1年後豆瓣DAE主程,2年後一個人走遍窮逼伊斯蘭戰亂國家一條龍,4年後在芒果TV掃地。恩,6000/月
其他的我懶得寫了,10年金山給的offer還算湊合,一年下來全加起來10W還是有的,加之逆天食堂趴一月用200,怎麼也比開8000批發價的騰訊要好吧。別的不說就比珠三角應屆水平,金山那幾年還是很厚道的,另外北京的應屆就別來比了,就算10K也沒金山過得好零花錢多。
哦,我們這批人,驕傲點講基本上都是武漢碼農民工區前10%不為過,2010年批發價差不多就這樣了,我們都是本科。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10-2015,泡沫滿天飛,掃碼一條街,免費玩一天。我自己也面了不少人也被面了不少次,我真不知道現在剛畢業的,連個快排時間複雜度都算不清的,連個深搜都腦補不出來的,有什麼臉找我要20*15?
就因為「人才大戰」有錢的時候屯點民工的 BAT 開出了這個均價所以你就認為你有這個水平了?
就因為創業公司沒下限的兜底挖人反正是白瞎投資人的錢開出了這個價格所以你認為剛畢業就應該拿這麼多了?拜託,現在一個好的系統工程師,在帝都,50K/月都不一定能談下,對我說的就是一個我非常佩服的工程師,他隨手在8個小時內寫出了一個400K QPS的某業務型 Server,真隨手寫。你們這群毛孩子要經驗沒經驗要實戰沒實戰連個工作環境99%都要重新搭至少半個月內沒任何戰鬥力的憑什麼有臉找我要他這種級別的一半薪資?我就說這個400K QPS的Sever,裡面 Zero Copy,Reuseport,多路IO復用,mmap等,不說99%,可能95%的應屆畢業聽都沒聽過吧。
好啦,現在大家錢燒沒了,開始收縮了,你們還不樂意了?真正有實力的,如我剛才說的當年武漢區的狀元黃俊坤那種,搞得了理論的又草得了工程還兢兢業業的,18K我都敢開,沒實力的8K我都嫌多。另外別嫌 18K 少,我按照長沙的價給開的,長沙房價均價6000,一月3平還不夠?
就為了所謂「學習能力」買當?不好意思,我要能幹活的。
這一行,祖師爺圖靈馮洛伊曼哪個不是科學家哪個不是喝著純牛奶草著原子彈的心?前幾年泡沫比較猛所以都以為這一行沒門檻了?不好意思,這一行的門檻就有這麼高,18個月一次的硬體提升,時時刻刻的迭代,永遠受限於硬體的廣闊舞台。真當隨便一個剛畢業的小孩就能玩得愉快的?
對,我指的不是全部的應屆畢業生,但90%以上包含本科碩士博士在內盯著這塊肉還嫌棄8K少的應屆畢業生,都是垃圾,趕緊轉行別來禍害我們拉低整體實力了。以前看《富蘭克林傳》的時候,覺得很奇怪,為啥印刷工人那麼NB,州長市長都要另眼相看。後來偶然間看到一個文章,裡面提到,印刷工人在當時就想現在IT那麼NB,都是促進信息更快傳播的。
於是我又去找了一些書,看看印刷行業是怎麼完蛋的。就是由一個明星行業變成了普通行業。
最開始,印刷行業是一個資金高度集中的行業,包括大型的印刷機和熟練的排字工人。都是需要大量的資金,後來隨著小型印刷機的普及,這種大型工廠就死掉了。
想想IT企業,最開始的編程工作也是只有大型公司才能負擔的,但是隨著計算機小型化,編程就變成了小公司可以主導的事情了,後來出來的雲計算,好吧,硬體都不要了,最近惠普收購EMC就有這點感覺,大家都自己雲了,傳統硬體怎麼辦。
第一個階段完了,印刷工人其實生活更好了,更多的地方需要印刷工人了,那時候印刷工人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排字,其實排字靠手工,是一個效率非常低的事情,但是就是因為效率低,才標識出技術的好壞,一個好的排字工人的效率是一個普通的排字工人的幾十倍,然後他們就能出來創業了。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硬體小型化,雲端化並沒有消滅編程人員,雖然從很大程度上已經消滅了管理員,對的,就是那個電腦出錯了以後的提示,請聯繫你的管理員那個管理員。反而更多的需要編程人員,而且編程人員的技術更加重要了。
我估計現在在第二個階段。
第三個階段,印刷行業的game changer ,
Linotype排字機
Linotype排字機
Linotype排字機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發明了,這個發明有啥用呢。大大的提高了排字的效率,而且令人悲傷的是,好技術和壞技術的排字工人差異也不大了。然後第三個階段開始了。這個行業不需要那麼多頂尖的排字人員了。而且效率更高了。於是就變成了普通行業。後面還有不用排字工人的發展就不講了。就像你有手槍以後,弓箭就被淘汰了,當然也有少部分的弓箭愛好者NB慘了,但是對於行業來說並沒有什麼卵用。
結論:
1、編程會突然跳躍的發明一個大幅度提高編程效率東西。(人工智慧,大數據)其實都在做這個事情。
2、這個東西不但能夠提高效率而且降低使用難度,有一天,你隨便對一個人說,我需要一個什麼樣東西,然後就自動出來了。(可能像鋼鐵俠的那個平台,人只要提創意好了。)
3、然後人類回去研究另外一個需要投入頂尖人力的低效率的事情當中去。比如星際列車什麼的。
4、就像我以前經常說的一樣,一個預測木有時間真是木有意思。今年我28歲,估計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可以急速編程並且消除程序員門檻的東西出來。畢竟IT發展太快了,我小時候電腦城賣電腦都是IT精英,現在敲代碼都成了碼農,更不用說發明HTTP的傢伙都還沒死。只能說世界發展太快,不過也不用擔心,這是一件好事,聰明的人總會在世界中找到自己位置。發明效率高的東西只能說解放了他們。而不是淘汰了他們。如果富蘭克林生於今天這個時代,我敢肯定他一定是在矽谷寫代碼。我覺得大家多了解下前因後果會更清楚明白些。去年是什麼行情,今年又是什麼行情。阿里為了自己少招人,使出來這種招數,真的很下作。我也是大開眼界。
___________
對於其他行業來說,真的沒必要在那撕逼,說句不好聽的,你們只看到賊吃肉,沒看到賊挨打。算時薪的話真的不高。至少我覺得在老家3000要比在帝都過萬舒坦的多。生活質量也高的多。
每個行業都有頂層技術人員和底層施工人員之分,只不過在互聯網這個圈子裡面更明顯了。回家他們跟我說,某某某同學在北京賣房子,一個月收入幾萬,不也很正常,剛入門的能吃飽飯就不錯了。
退一步說,即便是程序猿,差距也很大的,有人3000塊苦苦掙扎,有人輕輕鬆鬆稅後過萬,兩個人付出的努力不同,收穫怎麼能一致?
利益相關,去年進入BAT的應屆畢業生。先說結論:
我不認為,大多數 IT 從業者,或者說程序猿,有底氣以「工作時間長」「技能緊缺」「市場需求」等理由,來合理化當前互聯網行業虛高的薪資
至少我沒有
今年校招,手上只拿了 2 個 offer,一個阿里的內推,後來給了 10K,你們都知道了;一個網易杭研,應屆碩士批發價,大家都知道多少錢,就不說了
有朋友私下問我,說你可真容易滿足,拿個 20W 不到的 offer 就撤了?不再找找?
我說我挺滿意的,即使是這樣,我也不認為我每天坐在工位上寫的那點代碼,真的值一年 20W
我也不認為,有些靠刷題的應屆生,恰好碰上了拿著《編程之美》《劍指offer》兩本書面試的面試官,混進創業公司,就真的值那 20K
我也不認為,集齊 BAT 三家的批發價的應屆生,就真的值華為開出來的 17*17 甚至更高的 35W
還有其他的,比如幹了一年混不下去了跳槽直接薪水翻倍到 24K,得罪人就不具體說了
今天上午去朋友的創業公司轉了一圈,在桌上看到一摞簡歷,徵得同意以後拿起來翻了一下
你們能想像么?把 iOS 寫成 IOS 甚至是 Ios 的,空格都對不齊的,滿紙 nbsp 的,幾個項目一看就很水的 iOS 開發,動不動期望薪資就是 12K / 15K / 17K
這幫人瘋了吧?我懷疑我去學兩個月 iOS 也可以完爆一批啊,就這敢要這麼高的薪水?
當然,至於低於 15K 的月薪在一線城市能不能活下去,那是另一個問題了
有的人要說,薪資雖然高,但是是市場決定的
我說得了吧,市場從來就是見得風是得雨,識得不識得噶?
前幾天在群里,有小夥伴說他們找了一個 O2O 家政,上門打掃了 4 個小時,最後算下來只花了 20 塊錢
其他小夥伴紛紛在問這是哪家慈善機構,準備裝 App 預約然後蓄勢待發薅丫的羊毛
然後嘴賤如我,當然瞅准了時機跳出來說:「哎,O2O 這麼個燒錢法,遲早要完,靠把自己的血給別人喝培育出來的市場,我看不靠譜」
畢竟港片教給我們,「出來混, 遲早要還」
之前的時候,O2O 整天瘋了一樣燒錢,大家都覺得你這麼搞不行啊,於是就有 KOL 出來站台,說這叫「玩法」
到了 15 年下半年,一夜之間,開始收緊錢袋子了,他們馬上洗了把臉,管這個叫「抱團過冬」
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還跟朋友半開玩笑的說,當年拚命砸錢的也是這幫投資人,現在裝逼不肯給錢說要看「盈利模式」的也是這幫投資人,創業團隊的臉還是那張臉,怎麼就從小甜甜變成了牛夫人了?
市場變了么?去年能融到錢的,就是要比今年融不到錢的團隊厲害咯?去年拿阿里批發價 13*15 的,就是要比今年拿 10*15 的牛逼咯?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所以啊,一個碼農的命運,不但要靠自我奮鬥,還要考慮歷史的行程
正因為現在的互聯網薪資,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行業溢價所帶來的,導致我一直沒有什麼安全感,今年的阿里就給我上了一課,事實證明,去年可以拿批發價 13K,今年就只有 10K,說明至少中間差的那 3K,我本來是不配拿的
有的小夥伴說不怕,即使有朝一日泡沫退去,我們也穿著內褲呢,我說事情不是這樣的,固然有一批沒穿內褲的直接走光了,可那批穿著內褲的也被晾在寒風裡了,小風嗖嗖的吹,他也冷啊
昨晚上跟朋友們擼串的時候還說起互聯網泡沫炸了怎麼辦,我說我覺得吧,純搞技術,純搞運營,或者純搞產品,都不太行,最終的鐵飯碗還是要做業務,歸根到底,賺錢還是要靠最核心的商業邏輯,所以得趕緊多學點其他領域的知識,免得將來有一天失業了被人掃地出門
至於現在?趁著互聯網薪水還不錯,能賺幾年是幾年了
當然,也祝願一些覺得互聯網工作勞苦功高,自己拿的薪水完全匹配自己的付出的同學,碼運長久,希望他們碰上泡沫破裂的時候,不要跑出來喊冤,畢竟,港片還教給我們說,「犯了錯要認,挨打要站穩」
寫完了,洗洗睡了,明天把迭代需求趕完,後天離職滾蛋祝好
還記得前幾年薪酬倒掛嗎?幹了5年的老員工拿5000,同校畢業生拿8000,老員工得知憤而離職,hr痛批密薪泄密者。
我就搞不懂為啥這幫孩子就突然那麼牛b了?是因為追求生活拒絕加班?還是具有個性不善於溝通?技術上思維上邏輯上完全比不過多年經驗的老員工啊!
後來跟一個hr聊,他說這就是行情,就像打車軟體燒錢,你不燒就搶不來客戶,畢業生也如此,質量較好的畢業生雖然有不少小毛病,但政府有就業攤派,也不能不招啊!與其招個拖後腿的,不如找個能幹活的。反正現在錢多,it億萬富翁都那麼多,不差這點錢!
於是一波老員工離職潮過後,又誕生了漲薪潮,it工資愈發水漲船高,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這個行業湧進來太多資金了。
就像前幾年的保代,隨便年薪百萬,暫停ipo之後又大幅降薪。
it行業一旦飽和衰退,待遇也會下來了。理工大學法學專業,剛畢業。
同學有2k元的小律師,也有5k的選調生。我們也羨慕top所的工資。
可是誰叫我們高考不如人家,淪落到一個法學可有可無的學校;誰叫我們4年啥玩意沒學到,英語不夠好,考個46級都費勁;誰叫我們就知道刀和擼;誰叫我們....
我也有個學弟,文科水專業,最近找個商務專員崗位也開出了8k*16,可誰叫人家大三就積極實習而不是混日子。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比你想像的要大,沒有認識到這現實的人可能也就值3k了吧。
回答之前,先自我介紹。我是鋼鐵從業者,不是知乎的主流人群。或許可以我可以寫出一個少數派報告,作為其他行業的他山之石,供各位攻玉。
鋼材價格大約在2000年以後逐漸走強,到2008前後形成高峰,之後開始高台跳水。由峰值的5000多元一噸,變為1800元一噸;收入相應從最初的千八百到5位數,然後在新常態下再次進入4位數。
在這個過程中最瘋狂的時候,國內生產的鋼材60%以上被新建鋼廠消耗;收入嘛,我上面寫得是國企的收入,跳槽到民營企業,鍊鋼煉鐵專業50萬元/年是起步價,我所見過最高的是500萬安家費,150萬元年薪。
當時情況下,有經驗的技術管理人員不必說了,價格被哄抬到無以復加的地位;冶金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包括技校生,在沒有畢業甚至剛剛入學時已經被預定一空。
在這裡說一件真實的事情,同事的孩子考上了技校,三年畢業。其母不認可,讓孩子再讀兩年,作為3+2大專畢業。結果呢,他的同學2007年畢業,全部進入鋼廠,他2009年畢業,作為待分配學生(企業子弟)通過父母無數努力,於2014年進入了他本該7年前就要去的地方。不評價同事的做法是否正確,(反正我不認可,花這麼多力氣找這麼一不靠譜工作),只是說明事情的變化之快。
說了這些,沒有什麼意思。程序員和實體工作有區別,2015年和2005年不同,一噸鋼材有多少啊?一噸代碼有多少啊?我只是在陳述一個剛剛發生過的事實,供各位參考。
其實,我認為,僅僅是個人意見。如果不考慮個人的愛好,選對一個行業要比你進入某個行業後發奮努力更重要。一句老話:男怕入錯行,一句流行語:風口上的豬都會飛。沒有諷刺、貶低某個行業的意思,是個人的痛徹領悟。在大巴上看到這個問題真是百感交集,迅速揉揉早起迷離的睡眼來啰嗦兩句。
話說形式比人強,一個人在職場拿薪水的高低,從來不和你個人的能力有關,只和用人單位需不需要用你有關。需要你的時候,你就是塊寶,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就算個人能力再強,也被當只雞使喚。沒了空缺,就算孫悟空不服都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呢何況你呢。此乃用人單位的掩耳盜鈴大法,任憑你勞方滿肚子牢騷,我依舊充耳不聞當不知道,就這個價愛來不來,你能如何呢?
要說所謂製造業的高潮,話說的確有那麼段日子,在找工作上不愁的。本行業事業編製的研究所和工廠可謂涇渭分明,進研究所自然高一檔。本科畢業那陣號稱每個畢業生十個offer可選,想去廠里的話,搞清楚宣講的時間,穿著拖鞋去投簡歷都沒人管你到底是人是狗,統統都要,四級沒過都能要。進研究所要麻煩些,不過好歹也是幾十上百號規模的招聘,想想辦法總能進去的。當然工資待遇上講,那還從沒算輝煌過好么,相當於溫飽了「奔」小康,這個奔字是關鍵,搞不好一輩子都在「奔」的路上了好么O_o
好景不長,沒多久後形勢起了變化(兩年前)。驚聞曾經本科生壓根不願去的某廠居然需要走後門才有把握進,又驚聞魔都某廠居然開出碩士畢業成績佔全年級前20%的入職門檻。拜託呀雖說你名頭響但真當我不知你那稅後月入4K的本質么,開這種條件除了搞笑,再有的效果就是驚得我這老鳥一口老血吐屏幕上了。又驚聞可能今年以後入職碩士下一線也不是稀罕事了,只能更加感慨用人單位的底限之低簡直不忍直視。本科時代的幾個學霸(實力足以畢業後輕鬆全獎出國無壓力的那種),研究生畢業後就業也不盡人意。真不禁讓人感慨本行不愧是獻了青春獻子孫,曾經理想餵了狗。。
誰讓人家用人單位浸染人力資源市場多年,對你求職者了如指掌呢。掩耳盜鈴大法一開,就給你這個價,你不服可以跑路呀。話說回來這話的確說中要害,你讓我跑我往哪裡跑呢。要說我每天工作幹啥?就是在各種研究鋼板焊接,開孔呢,跑路除了去工地搬磚或者給新房焊防盜窗,還能幹嘛呢?所以沒辦法,別說起薪,就算續約的合同也遠沒有稅後到手8K呀。但人家HR態度就是這麼明確,不服可以出門左拐啊。你作為人微言輕的的一員,除了就範還能如何呢?工頭還在屁股後頭催你趕緊回來搬磚呢,至於老淚千行那就省省吧,趕緊自我催眠下午飯還能多啃倆饅頭呢。
總而言之,製造業也好,IT也好,大家本質一條線上的螞蚱何必相互各種咬呢。人家用人單位也說的很明確,薪資和效益掛鉤呢。什麼?購房按揭催款簡訊來了?汽車油錢不夠了?可地主家也沒餘糧呀,覺得委屈拿一斤粉條回家下火鍋吧。所以你除了呵呵還能幹嘛呢。
要我說,大家趁年輕,趕緊一來練好英語,二來練好專業技能,三來練好身體。擴寬自身技能樹多做打算,不要指望一個地方弔死。就算樹倒了,作鳥獸散之後你也可以蹦躂遠點,反正太平洋不加蓋,說不好哪天你還真游過去了呢。年輕是最大資本,二十年後誰是好漢還不一定是不是?你瞧我這槽吐個乾淨之後,心態大好午餐又有胃口再啃兩個窩頭了呢。我一直以為一份工作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它給你的工資上,做這份工作如果你本身就感覺很爽,那工資給的少一點,其實無關緊要。
畢竟三百六十行哪行做好了不牛逼呢?
如果你們真的覺得程序員人傻錢多,寫代碼也很爽,不妨轉行過來試試?
都是廉價勞動力,工科狗跟程序狗……狗跟狗也分貴賤高低,這是一個可悲的現實知乎現在越來越像論壇,問的問題就一兩句話,而回答的人隨性而來,看情緒說話。
每個人要的東西不一樣,對錢的追求程度也不同,每個行業的需求和支付薪水的能力也不同,本來就是不能單純這樣對比的。不過確實,我身邊有些材料專業的同學畢業待遇明顯不如通信、電子類,製造業、文科類和互聯網也有相當差距。但是就像其他同學說的,這些行業里也有頂級的薪資,快遞員可能還有萬把塊呢,而坐在電腦前面敲代碼未必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建築工人」呀。
所以,工資是由什麼確定的呢?我覺得可能有以下三點:
第一:同行業中,能夠滿足業務需求的,薪酬期望最低的人的工資;
這點放在第一,因為這點最關鍵。大家都抱怨阿里8k,覺得這是侮辱性工資,但我保證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開8k 依然有足夠多的人願意去,而且是水平不太差的人。對大公司來說,更需要一個易於替換的螺絲釘,培養、鍛煉的制度都很系統,上手不會太慢的。我當時實習的時候同酒店一個同學本來是後台 java 開發,但是入職後馬上告訴他要去做 iOS,而從來沒有接觸過 iOS 的他就現學 Object-C,也能開始慢慢做業務。倒是很多可能自己寫過 iOS 應用的同學,因為不熟悉公司所採用的框架和庫體系,也差不多要花一定的時間去了解和掌握。
除非你的水平遠超同齡人,否則公司就會儘可能按照水平最差的那個(夠完成業務要求,但不會超出太多,超太多還不敢要)的薪資來定。當然我不是說阿里只招同行業里最差的人,但我的意思大家應該能看懂,即能幹這個事的人,有很多。
第二:市場對某行業或專業人才的需求程度;
很多人說我們傳統行業 8k 已然是天價,你們互聯網還覺得這是「被侮辱」。然而,市場對一個人才的定價並不是直接按照他所做事的難易程度來確定的,而是按照市場的需求程度。在這裡人就和商品一樣,要滿足供求關係,薪酬也隨之變化。我自己做交互設計,最近對工業產品設計也很感興趣,但後者難度遠超前者——建模、鑄型、手繪,要求頗高。然而很多工業設計的同學都一批一批轉來互聯網行業——原因很簡單,這裡工資高,而進一步的原因也很簡單——這裡錢更熱。
所謂的市場需求不是說對別人或社會的貢獻,我見過很多創業公司,做著的項目並沒有什麼實際的社會貢獻力,但是開給員工的工資可完全不輸 BAT,而且很多最後也失敗了,但這也不妨礙員工積累經驗去更好的地方。互聯網這幾年熱過了頭,導致進來的一批人水平參差不齊,尤其集中在產品、運營等崗位上,並且也逐漸擴展到技術崗(設計、開發)。隨著這塊行業資金逐漸趨於理性(看最近一年投資人的投資謹慎度變化就可以明顯感覺到),市場對互聯網類的人才也區域飽和,後期會更注重單兵質量和協作效率。
公司大了,人就多,人一多問題自然而然就多。實習的時候,數萬人的園區,開個會有二三十人,每天能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有效設計時間已是奢侈。我區區一個實習生都能感知到,領導層肯定也明白,因此都在逐步提升團隊效率(推行小團隊、要求會議精簡化、清理老白兔等等),雖然未必立竿見影,但也是一個嘗試。
換個角度我,我自己碩士所在的行業,也就是電子、通信類,大家的工資也都非常高,毫不輸給互聯網。倒是有很多國有單位,受限於體制等原因,同時又有諸多隱性福利,薪資一直較低,但這也比較好理解。
第三:個人能力的大小。
個人能力放在最後,因為它最重要、也最不重要。大家看到在知乎上抱怨工資(尤其是今年阿里首當其衝)的,幾乎全是學生:一來是因為學生集體找工作,基數大,而社招比較分散;二來是學生人一多,互相之間就有比較,容易有落差;三來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大部分沒有定價,而且心氣較高。
誠然,個人能力和上面提到的第二點迎合市場需求是有交集的,能力越強越能滿足企業的要求。但等真正到工作崗位上,會發現大家擅長的東西越來越專,適用性可能會越來越小,因此除非做到較頂尖、經驗較豐富、技能較專業,否則議價能力還是受限的。太多公司還倒掛呢,喊著8k 侮辱人的時候還有諸多崗位做了好幾年的同事和這個工資差不多,你可以說是他們不努力上進,但我保證絕大部分能力都比你強。
對學生來說,薪資敏感是很正常的,我自己也很敏感,覺得少了一兩千就是看不起我——但是前提是有其他更好待遇的地方可去,否則就是你只值這個價——至少在這個公司是這樣。
我也希望提問題的同學專業一點、負責一點,包括點贊的同學也是。知乎上學生很多很多,受這些言論影響的人也是很多很多,有些觀點、觀念是比較激進、情緒化的,我們儘可能理性去探討,而不要讓這種主觀的情緒擴散開來。
等賺夠了下一個100萬,回老家包一片地,跟父母學種地去……原諒我做人不忘本。我說點略偏題的,大家都知道現在製造業不景氣。為什麼不景氣,原因有很多,但有一條,是一定的。就是現在我們的製造業,產能過剩了。而且是沒有技術門檻的低端製造業產能過剩了。
但是高端又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出來的,這就導致我國現在有大量的資本沒有出路。
資本如果不流通,會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簡單的說,就是經濟危機。互聯網行業有沒有泡沫,當然有。大不大,估計不小。但是正是這個互聯網行業不正常的發展,帶動了大量的資本流通。這些你們口中沒有什麼技術能力的人,拿到了高薪,是可以帶動消費的。投資者的錢,相當一部分通過各種形式,從資本家手中流通到了其他人的手裡。
如果沒有現在互聯網行業的投資熱潮,國內消費水平要下降多少?沒有人消費,製造業的產品去賣給誰?服務業的工人去服務誰?那些閑置的資本往哪裡流通?國外市場嗎?
不管我們這些逐利的技術菜鳥值不值這個錢,至少投資人出得起,也願意出。
我不服,所以我練了一個。
傳統行業發展到今天,已經站在轉型的門檻上,無論有沒有互聯網,這個趨勢也不會改變。人民的經濟情況變了,消費觀念變了,生產商不變,不死你,死誰。市場就是這麼殘酷。
今天的這個泡沫,不是互聯網,也會是別的新興行業,絕對輪不到傳統行業。
死了這條心,世界在向前走,你不走,不要攔著別人走。@you conquer。 純手機作業,邏輯有點亂。
讀完此文,深深明白了為什麼lz到處都是批發價,lz打從心底里看不起技術,認為技術只是實現商業模式的工具而已。
我想說的是,商業模式固然重要,但研發才是互聯網行業的立足之本。
百度為什麼有底氣搞O2O,其實糯米,百度外賣什麼的,和其他O2O商業模式大都趨同,新合併的大眾美團市場佔有率85%上下,而百度10趴左右的市佔率,按理說早應該知難而退了啊,為什麼李彥宏還能如此信誓旦旦,因為百度相信(我也相信),百度深耕多年的搜索與索引技術(包括評論中提到的平台技術)與O2O有著天然的相容性(索引一切服務),而這種相容性如何從可能性變為現實,不是產品經理拍拍腦袋能想出來的。
所以你看,原來技術不僅僅是按圖索驥的做東西,技術是在創造新的可能性。
而能夠創造可能性的人,是不是比那些按圖索驥做東西的人要更值些錢呢。
這是駁論一,技術人才,特別是頂尖技術人才在互聯網行業的高薪資,不在於和其他人一樣的流水化的作業(ue-ui-實現-測試),而在於可能性。當然,實現難度和實現成本也是不一樣的。這個大家都懂,就不說了。
駁論二,泡沫是會破,王冠也會碎?
什麼是抵禦風險的最好手段,技術啊親。實話這麼說,就算互聯網寒冬真的到來,更應該擔心的是那些拿著碼農80%左右高薪資的測試和產品,70%左右的設計與運營,這些人才是吃泡沫的主啊。
碼農這一行又不是沒有泡沫過,2002年左右美國web泡沫破碎,你聽說過碼農因此受苦受難了嗎?也許有,但不強烈。可那些搞運營,PR,人資什麼的,才是赤裸裸的血的教訓啊。
你一個搞技術的,雖不敢輕易奢望財務自由。怎麼也能維持中等偏上的生活水平吧。這才是高技術的意義不是么。
lz畢竟剛畢業,如果民企創業公司見風使舵,那麼外企呢? 如果國內碼農價格虛漲,按理說外企應該果斷縮招然後去印度啊。據說這兩年不是北歐的碼農也很物美價廉了么?可是你看MS有在縮招么?EMC,ORACLE,IBM的不是還在瘋狂招人。
這是駁論二,如果泡沫會碎,最好的抵禦風險的辦法,正是踏踏實實深挖技術。
最後,如果親不了解的話,現在的企業一般會提供兩種career track給碼農,architect深挖技術和技術管理Manager,同級別的工資是可以給到一樣的哦,管你的人是可能和你的工資一樣的哦。不一定非要轉管理怕泡沫可以走architect哦。重要的事說三遍哦。
駁論三, 技術和產品運營真的不太一樣,沒有運營 architect這個崗位哦
推薦閱讀:
※各位有沒有在真實的生活中碰見過如小說《白鹿原》中朱先生那樣的人,為什麼當今社會缺少那樣的人呢?
※吃活八爪魚/章魚是什麼感覺?
※到底什麼是「玩器官」?
※如何犯賤?
※孤獨的人怎樣自己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