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沒有立皇后?


簡而言之:從史書上被刪掉了。

-----------------轉載分割線-------------------------
李開元:秦始皇的後宮之迷與亡國之因

秦始皇的一生,迷霧重重。重重迷霧當中,隱藏得最深的疑案之一,就是他的後宮是誰?特別是他諸多後宮中的正妻,也就是秦王時代的王后,作了始皇帝以後的皇后究竟是誰,更是撲朔迷離,似有似無而難尋蹤影。


我們知道,秦始皇有近二十位子女,長子扶蘇,幼子胡亥,中間知道姓名的還有公子將閭和公子高。然而,這二十多位子女的母親是誰,史書上沒有留下隻言片語。近年以來,隨著兵馬俑的發現,始皇陵的發掘調查有了相當的進展,不過,我們至今仍然沒有得到有關秦始皇后宮的任何消息。去年,我得到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的墓葬發掘的消息。今年三月,我專程再訪西安,由夏太后墓開始,追蹤考察與秦始皇有關的女性的墓葬,所聞所見,種種觸發之餘,覺得似乎可以對秦始皇的後宮之謎,作一迂迴曲折的破解了。

歷史學有一個基本的共識,叫作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然而,證據是說了話的史料,史料才是重構史實的原始依據。對於沒有直接證據的史實疑案,我們不妨尋找可以作為間接證據的史料,然後根據間接的證據,作合理的推測,求得一種近似的解答。近似的解勝於無解,也可以成為再求新解的基礎。本文沿用這種方式,從秦始皇身邊的一位神秘人物-楚國公子昌平君的身世入手,逼近誰是秦始皇的皇后這樁疑案的真相。

一 秦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楚系母親的背後關聯?

秦始皇死後不到一年,陳勝吳廣之亂爆發,天下大亂。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兵,有一句響亮的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千古傳頌,被歷代史家認為是新的平民社會取代遠古以來的貴族社會的標誌,現代的史觀派史家更以這句話作為規範秦末之亂的性質為階級鬥爭的有力依據。然而,史家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一件重要的史實,陳勝吳廣大澤鄉起兵時,另有一項重大的標誌性行動:「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就是假稱秦國公子扶蘇,楚國大將項燕還在人世,宣稱起義是在他們二人的領導之下發動的。

這件事,《史記?陳涉世家》是這樣記載的。大澤鄉起兵時,陳涉號令眾戍卒說:「『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這段記事非常清楚,陳勝吳廣起兵時既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口號,也順從民望「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可以算是同時並舉的另一句口號。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秦帝國皇位的第一繼承人,被二世冤殺。項燕是項羽的祖父,曾經率領楚軍抗擊秦始皇滅楚的大將。由於這兩位人物大名的出現,我們現有的對於秦末歷史的理解出現了兩個難以自圓其說的矛盾。一,以身分地位而論,不管是扶蘇還是項燕,都是第一等的貴族,陳勝吳廣以他們作為起兵的號召,可以說與平民意識和農民革命的性質正相反,與上述對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解釋也完全不合。這個矛盾,牽扯到有關秦末之亂的性質和時代背景被根本誤解的重大問題,筆者打算將來細說。這裡,筆者只想作一結論性的提示:秦末之亂的性質是六國復興,時代特點是後戰國時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原始意義是哀王孫,同情六國舊貴族悲慘不幸的命運,其正確的解釋,應當是被嬴秦一家所殘酷摧毀了的各國各姓舊貴族,如今還有其種(後代)可以尋找得到乎?這種意義,才是在原文的語境和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的原義。至於陳勝其人,固然曾經「與人慵耕」,做過僱農的工作,但僱農決非天生,他為什麼淪落到如此地步,成為赤貧的「閭左」,怕也是須要追究的問題。對此,我另有專文論述,就不在這裡多說了。

由於扶蘇和項燕的同時出現而引起的另一個難以解釋的矛盾,則是二人秦楚兩國的出身與陳勝吳廣起兵反秦復楚的目的之間的不協調。陳勝吳廣起義的目的,是誅滅暴秦,復興楚國。項燕是統領楚軍抗秦的大將,當年就戰死在大澤鄉所在的蘄縣地區,復楚的起義軍以他的名義號召楚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是秦帝國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反秦的起義軍將他的名字與項燕並列以為號召,怎麼也有使人感到難以理解的地方。我在寫作《復活的歷史:秦帝國的崩潰》時,已注意到這個問題,在該書「陳勝吳廣反了」的章節中我解釋說,「以扶蘇的名義起事,反暴政而不反秦政,不僅順應舉國民情,而且有利於秦政府和秦軍的瓦解。」儘管是一種道理,總是有些牽強而不盡人意。

最近,我拜讀了日本著名的歷史學家藤田勝久先生的新著《項羽與劉邦的時代-秦漢帝國興亡史-》(講談社選書,2006年9月),有豁然開朗之感。藤田先生在該書第三章敘述陳勝吳廣起義時,對扶蘇和項燕同時出現在起義軍口號中的歷史隱情作了一個大膽而合理的推測。藤田先生以為,扶蘇之所以在這裡與項燕一道出現,或許是因為他的生母的關係。扶蘇的母親可能是出身於楚國的王女,因為母親的關係,扶蘇與楚國就有了血緣上的關聯,扶蘇冤死於二世之手,楚人同情扶蘇,復興楚國的起義軍以扶蘇的名義為號召,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進而,藤田先生以為,扶蘇與項燕的名字之所以同時並舉,其間有一連接二者的關鍵人物,這就是昌平君。昌平君是楚國的公子,在確立秦王嬴政親政的重大歷史事件-嫪毐之亂中曾經發揮過重大的作用,他可能就是護送扶蘇的母親到秦國的使者。藤田先生的意見,當然是沒有直接證據的推測,不過,這種推測是基於戰國以來秦楚兩國非常密切而複雜的關係作出來的,有相當的合理性。據我所知,藤田先生的這個推測,曾經受到田餘慶先生解明秦楚關係的著名論文《說張楚-關於「亡秦必楚」問題的探討》的啟發,有關昌平君的事迹,主要見於田先生的文章。

歷史學是累積漸進的學科,歷史之密的破解,常常是專家學者們前仆後繼的結果,有兩位先生的開啟,我感到與秦始皇的後宮有關的一系列問題的解決,籠罩在秦始皇身上重重迷霧的開撥,似乎已經條件成熟,於是不揣冒昧,由昌平君入手,嘗試一一破解謎底。

二 末代楚王昌平君:連接秦楚兩國王室的神秘人物?

昌平君,是長期活躍於戰國末年秦國政權中樞的神秘人物,也是最後一代楚王。關於這位神秘人物的真相,千百年來模糊不清。

昌平君第一次登上歷史舞台,是在秦王政九年,也就是公元前238年。這一年,秦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嫪毐之亂。嫪毐是秦始皇的母親帝太后的面首,與帝太后生有兩位兒子,受寵愛權傾一時,被封為長信侯。我們知道,秦王政13歲即位,由於年紀幼小,政權由太后和大臣們代攝。這一年,秦王政年滿22歲,到咸陽西邊的雍城(今陝西寶雞)祖廟舉行了帶劍著冠的成人禮,將要親自執掌政權。在帝太后庇護下擅權的嫪毐感到危機,在首都咸陽發動軍事政變,擁立自己與帝太后的兒子為新的秦王。

遠在雍城的秦王嬴政得到消息,當即命令相國呂不韋、昌平君和昌文君領軍鎮壓。經過激烈的戰鬥,叛亂軍潰敗,嫪毐被生擒處死,他與帝太后所生的兩位兒子以及參與叛亂的大臣們也都被處死,秦王嬴政安全渡過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危機,正式開始親政治國。

呂不韋是擁立秦王嬴政的父親孝文王的大功臣,秦王嬴政即位後,被尊為仲父,委以國事,在嫪毐之亂中,他受命平叛,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不過,呂不韋是商人出身,長於算計謀劃,積極倡導文化發展,是第一流的政治家和文化保護者,卻不曾有過領軍作戰的經歷,也無軍功閥閱。在嫪毐之亂中真正領軍作戰,擊敗叛亂軍的功臣,應當是昌平君和昌文君二人。昌平君和昌文君,能夠與相國呂不韋一道被委以鎮壓嫪毐之亂的重任,親自統領秦軍攻入咸陽結束內戰,可見他們與秦國王室和秦王嬴政的關係非同尋常,不但親密忠誠,而且在秦國政權核心擁有相當的力量。

遺憾的是,出於某種原因,史書上沒有留下昌平君和昌文君的姓名,我們只知道他們出身於楚國,被稱為「楚公子」,至於這兩位楚國公子為何會在秦王嬴政面臨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危機時受命出來收拾局面,一舉安定政局,史書中更是完全沒有提及,留下難解的遺憾。嫪毐之亂以後,立有大功的昌平君和昌文君從秦國政壇的記載中完全銷聲匿跡。直到十二年後,在楚國即將被秦國滅亡之際,昌平君才再一次出現在歷史記載中。不過,這次不是擁立秦王的功臣,而是抗秦稱王的反臣。《史記?秦始皇本紀》的有關記載如下:

秦王政二十一年,「新鄭反,昌平君徙於郢。」

秦王政二十三年,「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

秦王政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秦王政二十一年,已經被滅亡了的韓國舊都新鄭(今河南新鄭)發生了反秦叛亂,連接於此,昌平君離開秦國首都咸陽,被遷徙到緊鄰新鄭的楚國舊都郢陳(今河南淮陽)。兩年後,昌平君被楚軍大將項燕擁立為楚王,統領楚國軍民抵抗秦軍的進攻。又一年後,楚軍被王翦軍擊破,楚王昌平君死,大將項燕自殺。

聊聊數語的簡單記事,處處都是歷史的缺環。儘管過於簡略,我們依然大體可以看出,隨著秦統一天下步伐的加速,長期居於秦國政權中樞的昌平君的命運,突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韓國新鄭發生叛亂的時候,他被貶斥出京,遷徙到郢陳。在楚國即將滅亡的危急關頭,楚國王族出身的昌平君出於某種原因,與楚將項燕聯手反秦,成為最後一代楚王,為拯救楚國而流盡了最後一滴鮮血。至於其中的詳情隱秘,幾乎是毫無消息,留下了千古的歷史之密。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作者:李開元)


成年後,嬴政堅決拒絕立皇后,而且終其一生也沒有立皇后。考古發現證明,秦始皇陵中各種設施和用具應有盡有,部署十分周密,可是卻沒有皇后陵。有人認為,這是由於秦始皇死後而皇后仍健在,秦王朝又很快覆滅,因此皇后未能葬在陵園內。可是,偌大的秦始皇陵園裡面,卻根本沒有為皇后預留陵墓的位置。秦始皇的皇后是誰,任何一部史書都沒有記載。而且,秦始皇后宮的任何資料也沒有記載。涉及到秦始皇后宮的史料,只有秦二世胡亥即位後的一句話:「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於是把秦始皇的後宮全部誅殺。這是所有關於秦始皇的史料中惟一涉及後宮的記載,堪稱一句話新聞。因此,秦始皇就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後宮狀況不明的皇帝。況且,他還是「始皇帝」,距離《史記》成書僅僅一百年!
  這一不正常的狀況與母親對他肉體和心靈的雙重傷害息息相關。
  嬴政13歲即位,22歲親政,長達九年的時間裡,秦始皇沒有立皇后;在22歲到50歲長達28年的*統治時期,秦始皇也始終沒有立皇后。這到底是為什麼?
  答案是他的母親。
  因母親帶來的心理陰影終生伴隨著秦始皇,致使他成了一個女人的仇視者,視所有的女人為不潔之物,就像他的母親一樣。可是他對母親的感情又是奇異的。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母親死後,秦始皇的生活中出現了一位奇怪的女人。
  這個奇怪的女人叫清,是巴郡的寡婦。《史記?貨殖列傳》中有寥寥數語的記載:「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台。清窮鄉寡婦,禮抗萬乘,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清的先人因經營丹礦成為億萬富翁,清作為家族的後裔繼承了這份家業,而且擁有一支龐大的私人武裝保護家業,此之謂「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始皇認為清是一名貞婦,對她非常客氣,而且把清接到秦朝的首都咸陽安度晚年。清病故後,秦始皇又將清的遺體運回家鄉安葬。不僅如此,秦始皇因為懷念清,專門在埋葬之地為她修築了一座名為「懷清台」的豪華紀念碑,以供緬懷,以至於司馬遷感嘆道:清不過是一名窮鄉僻壤的寡婦,竟然「禮抗萬乘」,和秦始皇平起平坐,名聲顯於天下,難道不是因為她富有的緣故嗎?
  司馬遷的感嘆也許遠遠沒有揭示出清和秦始皇關係的實質。
  秦始皇對清的禮遇令人驚詫。最奇特的是,秦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防止六國之人的反叛,把全國所有的兵器都收繳加以熔化,鑄造成編鐘和12個重達三萬公斤的銅人,安放在宮中。嚴苛的《秦律》也明文規定:天下兵器,不得私藏。可是秦始皇卻能容許清擁有一支龐大的私人武裝!這份禮遇早已遠遠超越了司馬遷認為的是為表彰清的富有的程度。還有學者認為,秦始皇一生都在求神仙和不死之葯,而清經營的丹礦是冶煉丹砂的最大企業;秦始皇陵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保守估計大約有100噸水銀,同樣需要丹礦冶煉提取,因此之故,才對清超乎尋常地禮遇。可是,在清死後,秦始皇已經失去了繼續懷念清的利益動機,怎麼解釋「懷清台」的刻骨相思?
  宋朝的夏竦在《女懷清台銘》里批評巴清「婦越閨戶,預外事,是非貞也;圖貨殖,忘盥饋,是非孝也;采丹石,棄織紝,是非功也;抗君禮,乖婦儀,是非德也」,指責秦始皇表彰巴清是「婦非所表而表之,表貪競也;台非所築而築之,築禍亂也」。夏竦以靈敏的嗅覺,也許還有不為我們所知的資料,態度隱晦,同時又旗幟鮮明地推翻了秦始皇對清的「貞婦」封號。夏竦到底在懷疑什麼?
  夏竦懷疑的是—巴寡婦清是秦始皇的戀人!在清身上,折射著秦始皇對母親的奇特感情。這種感情一方面是仇恨,一方面又糾纏著莫名的戀母情結。尤其是對天性內向的秦始皇而言更是如此。清的年齡大約比秦始皇要大上十歲左右,秦始皇把這份感情移情到了清的身上,清就是秦始皇母親的「想像性的替代」。清死後,即使築起了豪華的「懷清台」,秦始皇仍然無法消泯對清的刻骨相思,不久就在巡遊途中病死,追隨清的亡魂而去。


沒有人從「後」的字源方面考慮嗎?「後」原本是上古夏商統治者的稱呼,與皇、帝、王相似,這個字本身代表著權力,一旦封后有協理和分權之嫌。參考嬴政親政前的經歷,封后為嬴政所惡所憚。


其實很現實,秦始皇他媽太不堪了。婦少子幼,會發生什麼事?可參看後世漢武帝立其子而殺其母。秦王在堅毅方面,自然不遜於漢武。
樓上講的懷女清台,其實透露了一個道理:作為自詡開天闢地以來偉大的統治者,誰願意有個那麼不堪的媽。自已的媽作不了主,娃的媽還作不了主么?
誰攤上這種媽都會這麼想。
再參見呂后與惠帝。見識到媽的殘忍,娃都不想活了。……………………


 關於為什麼沒有立後,沒有正史記載,當我們都不了解的時候,我們不妨就大膽猜想一下吧。
  聲明:以下的猜想絕不代表歷史,你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我無聊時編的童話故事。
  首先請確定出故事的幾個線索:
  1、秦始皇一生沒有設皇后,至少史書里沒有提到。
  2、秦二世在當上皇帝後,也沒有立太后。(如果有太后的話,史書里一定會記載的,始皇有趙姬、庄襄王有夏太后、昭襄王有宣太后,二世卻沒有,因此只有一個可能,「太后」掛了。)
  3、嬴胡亥在史書上是秦始皇最紈絝卻又最寵愛的兒子。
  4、趙高是嬴胡亥最信任的老師,同時也是秦始皇最寵信的內臣之一。(秦始皇一直很欣賞趙高的才學,趙高犯了死罪,秦始皇都從蒙毅手裡救他,這可是以法治國的秦國呀,秦始皇卻為趙高破法,並且讓他來教育自己最小的兒子。而嬴胡亥一生也最信任趙高,臨死時最後只求見趙高一面。)
  5、《史記·李斯列傳》中嬴胡亥曾提到自己「少失先人」。(先人應該指胡亥娘吧,始皇是嬴胡亥二十多歲才死的,所以不「少」。)
  6、嬴胡亥是秦始皇的最後一個兒子,而當時秦始皇只有31歲。從此秦始皇再無子女。(很多人說是秦始皇不行了,可是這個說法確實有點牽強。)

------------------------------------------分割線------------------------------------------------------

  另外,我還要講兩個故事:
  1、金朝的世宗皇帝完顏雍在位29年,卻始終沒有冊立皇后。他的從兄,荒淫無道的海陵王即位之初,聽說完顏雍的妻子烏林答氏容貌美麗,就詔令她入宮。烏林答氏在半路上趁人不備,投湖而死,保全了清白。完顏雍即位後,追封她為昭德皇后。他心中的位置,只留給了未做皇帝時的髮妻烏林答氏一人,至死,他的中宮都一直空著。
  2、皇太子胤礽的生母是皇后赫舍里氏,出身顯赫,她的爺爺索尼是輔政大臣、一等公,她的父親噶布喇是康熙朝的領侍衛內大臣,她的叔叔索額圖則官至大學士。赫舍里氏12歲嫁給玄燁,兩人恩愛,但不幸在生育胤礽時因難產而死,年僅22歲。康熙帝與這位早逝的皇后感情很深。母因子死,子以母貴。康熙帝對這位嫡長子格外關愛,決定改變曾祖父、祖父、父親三代皇位繼承製度,而實行皇位嫡長繼承製,預立胤礽為儲君。

———-------------------------------分割線------------------------------------------
  好了,童話故事開始:

  秦王政18年,也就是嬴政31歲的時候,嬴政最愛的女人給她生了一個兒子,嬴政起名胡亥。而這個女人,卻在生下胡亥後沒多久去世了,秦始皇悲痛欲絕,他本要在這個女人在生下兒子後便立其為王后的,可是她卻走了。嬴政再沒有續弦,他把精力放到了六國的統一上。秦王政26年,39歲的他統一了六國,嬴政成了始皇帝,可是卻沒有設立始皇后。他始終忘不了她,就像完顏雍和烏林答氏一樣,皇后的位置只空留給了那個她最愛的女人,而太子的位置則給了那個女人的孩子——嬴胡亥。在家裡,嬴政從小就寵愛他的這個小兒子,嬴胡亥很頑皮,有一次喝醉了還踢亂宮殿外大臣們的鞋,可秦始皇並沒有怎麼責罵他。秦始皇給他配的是自認為最好的老師——趙高,他認為只有才學廣博的人才有資格當嬴胡亥的老師,為此他不惜破法從蒙毅手中救出已被判死罪的趙高。秦始皇多次巡遊也帶上了他的這個最愛的小兒子。

  這個童話故事足以證明秦始皇不只是個鐵血男兒,他也是個痴情的帝王。為了昔日的愛人,處於盛年的他,竟然自願拋棄屬於帝王的歡暢了。

  備註:

  1、關於扶蘇,呵呵,你一定要問扶蘇了,我贊同《史記》中的扶蘇即位說,可是我也同樣懷疑他,扶蘇即位可能是由於當時的政治需要而編造的。比如說陳勝吳廣起義打的是公子扶蘇的旗子,自然就要師出有名,使扶蘇正位。為什麼他就不能是起義軍改的精神領袖呢?而且就算秦始皇臨死前傳位給扶蘇,也有這種可能:就是他本身想傳位胡亥(從配備老師的角度,秦始皇的確更鐘愛於嬴胡亥。)可後來發現胡亥不才,才決定傳位扶蘇,可是已經晚了。他給心目中「舊太子」配備的老師太狡猾了。總之,就是秦始皇是應該有過給胡亥傳位的動機的。

  2、我曾經做過秦始皇不設皇后,主要是因為他媽媽原因的論斷。趙姬一生淫亂宮闈,自然對秦始皇的心理影響很大,可也許這件事還不足以使足智多謀的秦始皇把所有的女人都不信。

  3、揪結種種的糾結,最終我猜想了這個故事。

  好了,美麗的故事也講完了。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這是我高中時期的觀點,並做過百度知道解答,前幾天翻出來了,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王立群教授確實究其可能進行了闡述,我覺得有道理,但我更傾向於李開元教授的推測,即秦王政的夫人為楚國王室女(考慮到華陽夫人的地位,甚至有可能是昌平君的姐妹),因為秦楚交戰後的尷尬處境(也許還有維護楚國的舉動,就算沒有,兄弟昌平君反了也很難撇清關係),以及後期的地位(得寵程度),沒有被立為皇后。

考慮到胡亥和子嬰也都沒有提皇后,或許皇后這個稱呼和地位還是始於呂后,有秦一朝並未對皇后有定位。


沒有記載不代表不存在,一切的迷底要等始皇陵打開的時自有答案,那裡一定有相關的文獻記載,千古第一帝如果真沒立後,第一,因為他足夠強大,不需要捆綁婚姻來實現政治價值,第二,是因為他非常驕傲且工作繁忙,所知的女子都入不了心。第三,他幼年顛沛流離且母親的影響也一定是有的,所以,他那麼強大那麼傲驕,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秦始皇:後宮有一萬佳麗,為什麼一生不立皇后?


秦始皇留給後世許多謎團,他後宮有佳麗一萬人,卻不立皇后。王立群先生在央視《百家講壇》的《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節目里講述了秦始皇不立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多不勝選。

第二,怨母仇女。

第三,熱衷求仙。

第四,條件太高。


第一,多不勝選。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嬴政每滅一國,就將這國宮殿用圖紙畫下來,在咸陽照著圖紙把宮殿原封不動地建造起來,把這國美女納入自己後宮。滅六國之後,秦始皇在咸陽周圍建造了270多座宮殿,他的後宮裡住著一萬多名美女。

後宮佳麗一萬是個什麼概念?我們可以對比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他把魏蜀吳三國的后妃都納入皇宮。據《晉書后妃傳》記載,司馬炎後宮的美女有一萬多人,皇帝根本挑不過來,每天晚上坐羊車出門,車停到哪個宮殿就在哪留宿。

司馬炎後宮匯總了三國的美女,尚且挑花了眼,而秦始皇的後宮雲集了七國的美女(秦國再加上六國的美女),人數肯定是會更多。

第二,怨母仇女。

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和嫪毐有私情,還生了二個孩子。這件事情對秦始皇刺激很大,他處死嫪毐,流放母親。他仇恨母親不檢點,所以對女性偏見,認為母儀天下的女人太難找。

關於秦始皇仇視女性還有非常明顯的例子,秦始皇巡遊中,在南方刻石,明令不允許寡婦改嫁,不允許男女苟且。

另外,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秦始皇一生中只表彰過一個女性,寡婦清,她個丹砂產業老闆。丈夫死後,她不改嫁,把產業經營得很好。秦始皇對她進行表彰,封為「貞婦」,還修建了一座女懷清台。

可見,秦始皇提倡貞潔,對女性的要求比較高、比較嚴。

第三,熱衷求仙。

秦始皇忙於求仙升天,而熱衷神仙之術的人往往不顧家庭。秦始皇繼位第二年就遇到方士徐福,一直到第五次巡遊還繼續派徐福出海尋找「仙藥」,他念念不忘求仙。

第四,條件太高。

秦始皇有三個時間段可以立後,但都沒有立:

從13歲繼位到22歲舉行加冠禮,正式接管權力,這個時期可以完婚,可以立後,但未立。

從22歲正式接管權力,平定嫪毐之亂,到39歲兼并六國、統一天下,這個時期也可以立後卻未立。

從39歲稱帝到49歲出遊,他自視甚高,認為自己功高三皇,名冠五帝,是至高至貴至上的聖人神人,沒有女人可以配得上他。


我的歷史公眾號 歷史知識搬運工(woilishi),歡迎關注。


史記沒有記載 並不代表沒有立後、請樓上各位客觀評價


可能是有始皇后的,但歷史記載都沒有了。
我們現在了解秦始皇的歷史主要是依靠司馬遷的史記。但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距離秦朝已經有100多年了。
他只能參考有限的材料(秦朝的官方資料),如果該材料被閹割了,那麼史記里也不會寫進去。
那麼皇后的材料為啥沒有了。學者李開元先生在其著作《秦迷》中有過相關考證非常精彩。這裡就不劇透了。
如果不高興看書,也能去聽羅輯思維。有一集就專門講這個的。


「立後」制度在戰國時期已經想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秦孝公時期對於立太子和和立後有了限制和規定,其中明媒正娶的妻子才能立為後,太子即位後,順理成章亦會成為太后。但是秦始皇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一生都沒有立皇后。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建立了各種制度,並定出皇帝的正妻為皇后、母親為皇太后的制度。可是秦始皇從22歲到50歲,整整28年間自始至終都沒有立皇后,這個讓後宮佳麗艷羨多年的位置一直空著。
當然原因也有很多:
1..秦始皇生性多疑,對愛情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更是不信任。設立皇后之後,皇后一脈會成為一個龐大的姻親系統,對政治權利會有一定的干擾,更是對始皇帝想像的秦帝國千秋萬代傳下去的威脅。
2.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一直追求長生不老。他曾四次巡視六國故地,,其中三次會見了徐福等方士以求長生不死之葯,甚至派徐福率領3000童男童女赴東海神山求葯。長生不死的願望一定程度上延遲了秦始皇立後的進程。
3.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東方六國的佳麗盡充後宮,要選一個名門之後的賢淑女子也是一個難題。(她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很多對自己的故國念念不忘,對秦始皇懷著怨恨之心,秦始皇也不敢信任她們,甚至加重了秦始皇的不安全感)何況秦始皇自認功德超過古代的三皇五帝,皇后的標準難定,選定皇后就跟難了。
4.現在很多人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
秦始皇的母親穢亂後宮,與嫪毐私通並生了兩個兒子。這使秦始皇內心受害極深,為此,他把母親趕出了咸陽,後來雖有悔意,但至死都未讓她回咸陽。由怨母而仇視女人的心理陰影,也可能是秦始皇遲遲未立後的重要因素。
5.皇后不僅僅是陪伴在皇帝身邊的一個女子,還關係到儲君的位置。中國古代的儲君位置一向是長子為先,所以立扶蘇為太子。但是《資治通鑒》上記載:「始皇二十餘子,少子胡亥最愛」。從這點上來看,秦始皇不立皇后應該有自己的打算。史書上記載胡亥的母親去世較早沒有機會被立為皇后,也有人認為胡亥的母親地位低下,秦始皇不可能立為皇后。如果立其他嬪妃為後,胡亥也就沒有機會成秦二世了。
秦始皇不立皇后一直是一個謎,以上原因都只是猜測而已,沒有任何有力的證據證據來證實秦始皇不立皇后的真實原因。唯一的希望在條件成熟後打開秦始皇陵看能否尋到蛛絲馬跡,估計希望很渺茫。


確實,沒有任何史料記載他的皇后,但並不代表他一定沒有立過後。至於他有沒有立後,如果立了又立了誰~我們談論這些其實沒有實質的意義。能解開這些千古謎題的人只有秦皇一人。他的一生充滿爭議與難解的謎題,所有的一切都隨他一起,沉睡在秦陵之下。只是有太多的人對他有誤解認為他是一個暴君。就算是暴君,那也是毛主席所說的,偉大的暴君~~很多荒唐的所謂的史書,葬送他的英明與一個王朝的輝煌。我想他那樣驕傲的一個人應該不會太過在意史書在意世人對他的評價~~但還是會為他覺得委屈~~是非功過留與後人說,在不相信他的人眼中,永遠都只看到他的「殘暴」,在相信他的人眼中,他永遠都是那個千古一帝~


1.據說是因為秦始皇的母親作風很淫亂,在他還未成年就目睹母親和不同男人鬼混,所以他潛意識裡鄙視女性。
2.秦始皇認為自己是真正的天子不是凡人,他統一六國後就開始追求長生。他的一切目的都是長生不老而非傳宗接代所以不需要妻子,也認為沒有女性可以夠資格做他這個神人的妻子。


這個......去看隔壁 秦時麗人明月心 ,政哥的棺材板和千古一帝的偶像包袱,默哀......


未必是因為秦始皇母親的影響,可能當時立後還沒有真正制度化,好像也沒記載秦二世有皇后。
嬴政作為秦王時應該是有王后的,年幼即位,有母親和呂不韋及其他後宮勢力牽制。作為秦王卻沒多少話語權,耍性子不立王后不太可能,王后也是牽制甚至影響秦王的手段。

很可能贏政的王后作為某一種勢力的代表,威脅了王權甚至謀反,被徹底清除了。

至於做皇帝後,早已大權在握,不立皇后就不立了。並且秦始皇應該是沒有嫡子吧(扶蘇是長子,但沒說是嫡子),不然後來李斯和趙高的陰謀也不會輕易實現吧。


宮廷亂倫,女主角還是他媽,估計有心裡陰影了


因為秦始皇一直以為他還年輕,還可以活很久


因為秦始皇有拖延症


必須有後,否則當時的宗法社會還不得瘋了?沒有皇后意味著嫡子的選擇問題,說句不好聽的,那些庶子就算是秦始皇的親兒子,只怕也比不上秦始皇兄弟叔伯們的嫡子更有社會地位。更有繼承權


李開元的分析還是有道理的


覺得自己是在太牛了,哪來的女人能配得上自己?加上趙姬確實好榜樣


沒有立皇后以秦始皇的法家思想有關,法家集權制度如果立後就有人和他平起平坐,權利自然會被分去一部分,皇后這個位置對社稷威脅最大的一個缺口。從韓非子八奸可以看的出秦始皇是完全不信任女人的,八奸第一奸是同床,作為君主第一個要防的是同床睡的女人要像防賊一樣防著她。


推薦閱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什麼首先統一了文字?
如果荊軻刺秦成功了會怎麼樣?
秦始皇有最愛的人么?

TAG:秦始皇 | 秦朝 | 秦朝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