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iPod 的音質不像它做工那樣優秀?

有人說,蘋果的音質都很一般。(不一定正確,但至少能反應出蘋果的音質肯定不算太好。)

我看發燒友們推薦播放器時也一般不會推薦蘋果的設備。

喬布斯很喜歡音樂,蘋果也喜歡追求完美,為什麼 iPod 的音質不算特別優秀?優秀的像它的做工和用戶體驗一樣?


首先來說,IPOD 系列中,音質最好的是iPod Classic ( 一般論壇中稱作IPC); 其次是iPod touch和iPhone,iPad(這三個基本在伯仲之間,只有第一代的iPad在一定的版本前數據口Line Out由於推力較大有一定優勢);至於Nano和Shuffle的音質,由於體積和供電等限制,確實聲音較為一般。


下面只談iPod Classic ("IPC")


作為一個數字隨身播放器而言,IPC在音質和體質之間取得了比較好的平衡。IPC優勢在於數據的存儲和轉換方面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水平,(最簡單了例子是知名Hifi廠商MBL提供iPod的磨改作為數字音源播放器搭配其20w左右的系統)但是下面四個方面限制其實際播放的聽感
1. Phone Out 口(PO)

這個包括音量控制等模擬信號的處理(近似於台機系統里的前級) 特別和「國磚」的代表HM801/901的旋鈕式音量控制相比,當然iPod時尚的外表和體積沒有辦法使用高精度的旋鈕式的音量控制等。


2. 推力有限。

這個上面很多答友已經提及,主要是續航和體積的妥協。


3. 耳塞(earpod「小白」是硬傷)

儘管很多人把小白吹成神器,但是實際上小白只能說是「附贈品」中的良心之作而已。本身的素質離「素質」的距離還非常遙遠。

順便提醒一下,眾多電商或小米等都在推什麼100-200元左右的所謂神器,這些完全都是宣傳的噱頭而已,和earpod沒有本質的區別,如果你能接受earpod的佩戴,還是用earpod把)


4. 聲音取向。
IPC本身較為清淡,和強調「動次當次」的大多數國產或日系相比顯得較為直白,我覺得這只是IPC在聲音取捨方面考慮到更廣的兼容性而已。 IPC的聲音取向對於古典或器樂等更為友好。

因此要提高iPod的音質,你就要在上面四方面做功課

關鍵詞:揚長避短


1. 利用數據口繞開其內部解碼( IPC僅進行數字的存儲和輸出,解碼和耳放都在外部) 如果你是隨身攜帶,願意犧牲一部分便攜性為代價,願意增加少許的體積和重量許多知名的廠商包括競爭對手Sony 等都推出了這樣的隨身解碼-耳放一體機,如Sony 的PHA-1、PHA-2系列(價格2-3k) ;


如果你是家用,可以選擇使用安橋、Cambridge等品牌提供的Ipod 通用介面的Dock(價格500-2k), (包括我前面說到的需要返廠進行磨改的MBL 價格USD $2k左右), 然後利用光纖或同軸SPDIF將純數字信號輸出到更高級的解碼器進行解碼。 此時IPC的表現能達到甚至超過3k左右入門級台機CD播放器的表現。


2. 繞開其Phone Out (PO),而使用數據口進行Line Out(LO).
有興趣可以自行查詢隨身耳放,大多數的隨身耳放只需要接一根iPod數字介面的數據線就可以利用IPC的數字介面,從而同時解決了PO和推力的問題。


這裡我推薦的性價比比較高的鐵三角audio technica所推出的PHA-31i,隨身小耳放,體積超小,直接利用LO口供電(因此IPC的續航會下降1/3左右),聲音(包括推力) 有明顯的提升,因此所能適應的耳塞、耳機也大幅增加,而價格僅區區RMB 500元左右,屬於性價比很好的選擇了。(本人在用)


3. 更換更高級的耳塞、耳機。

這屬於指標而不治本的做法,但是最為簡單。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IPC的本身推力有限,因此大多數高端耳塞、耳機都不會有好的表現。(你要是拿IPC直推森海旗艦HD800然後說不好聽那純屬搗亂)


IPC的這點推力(同樣適用於大多數非國磚的隨身播放器)只能推推塞子,大多數耳機是沒有指望了。即使是塞子,IPC大多數多單元的動鐵旗艦也無法充分發揮實力,需要選擇好推且能彌補一部分IPC直白聲音的塞子

我推薦

1. 歌德GR10 耳塞, IPC直推人聲之王,全新2k出頭;

2. 鐵三角CK100, 估計已經停產,較難買到全新,二手價格1k6左右。

3. 鐵三角ESW9/10/11. 這是我認為的鐵三角是唯一能夠進行直推的耳機系列吧。ESW9全新價格1k5左右,至於ESW10和ESW11由於都屬於使用了特殊木材和工藝的「限量版」,因此市場已經沒有全新,二手價格在3k-5k之間.


我不推薦(:

1. 任何大耳機,包括所有的高阻耳機,包括低阻的AKG 全系列,歌德全系列天龍D7000等;

註:推薦與不推薦僅限於IPC PO直推的前提下。


利益聲明: 自己算是一名中燒吧,不過隨身基本已經退燒,基本在玩台機。

目前保留的隨身設備包括

IPC + PHA31i

Sony D50,

耳塞 CK100, UE900, IM04


蘋果的音質一般,得分成兩部分來說。

iOS設備方面
包括iPod,特別畫蛇添足來註明是因為貌似有人不明白這答案跟iPod有什麼關係)
因為電池的限制,很難在音質上有所建樹。
實際上所有廠家的手持設備的音質都不算多好。電源供應的原因,是關鍵性的。
少數國磚的音質不錯,但那是以犧牲體積為代價,而且只需要實現音樂播放這個單任務,假如國磚還要打電話上網之類的,估計3個小時就沒電了。

Mac設備方面
包括台式機和筆記本,本來確實是可以把音質做得更好一點,技術上的難度為零。
但我猜測,可能蘋果方面認為:

  1. 對音質有較高要求的用戶,都會把mac數字輸出另外轉接專業音頻設備來進行重放。mac的音頻系統即使再好也滿足不了他們,還會造成重複投資。所以蘋果只要給mac提供充沛的音頻介面就行。
  2.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mac的音質已經夠好了,他們分辨不出mac和頂級設備的區別。
  3. 那些既沒有專業音頻外設,卻又嫌mac聲音不夠好的用戶,只是讀雜誌上網看帖子人云亦云而已,這些人無論提供什麼級別的音質給他們,都會繼續挑刺,所以沒必要理他們。

註:我是果黑。


喬布斯怎麼能容忍一款產品戰十年呢?
~~~~~~~~~~~~~~ 華麗的分割線~~~~~~~~~~~~
音質提升失去的是體積和續航。這是無可挽回的,畢竟電池技術喬幫主也沒法有大的提升。
你讓喬幫主開發一款產品,音質最重要,體驗是次要,而且一款產品能戰十年。
比如耳熟能詳的七彩虹C4,是2008年的產品。。估計還能再戰很久。。
這不符合喬布斯的風格啊,他的風格是改變世界。
而且喬布斯也不擅長音質這方面,擅長的是用戶體驗。。他又不是調音師。
其次才是價格啊,市場啊等等等。
蘋果的設備相比較而言音質應該是非常良心的。。不要跟國磚和索尼比。。
對了,我很好奇為啥沒有人說Earpods的外形,
當時林sir說這個設計是大膽而又具有合理性的,一般人諜不出來這東西,除非喬幫主附體。
本人之前也沒見過類似的設計。。


iPod Classic+ER4PT不折騰白開水直推黨路過。

ipc的音質屬於那種沒什麼優點也沒什麼缺點的,沒有什麼音染,基本就是還原音樂本色。(此句完全為個人主觀感受之描述)

但是在各種聽音風格不同的隨身HiFi發燒友(在各路國磚出現之前,他們最愛的是捆綁)的手裡,由於提供了數字信號輸出和較大的容量可以放下很多無損格式的音樂,ipc淪為轉盤是必然的。

捆綁如圖,又捆綁又插入。圖中的是iPod Video。貌似是ipv mod+電容盒+耳放。

(圖片來源於中關村在線)

索尼PHA1耳放解碼一體機捆iPod Classic(誠心誠念索尼大法好)

(圖片來源於PC Online)

關於做工優秀嘛。。先說下我不是果粉。

我用過iPod Shuffle 1代和6代。1代的做工屬於一般稍好,白色塑料外殼。6代的做工可以說是精緻。質量也不錯,掉到水裡過,拿出來甩甩繼續用。。音質的話嘛。。便攜型的播放器,會響就行了。

還用過iPod Touch4。做工相當精緻。音質嘛。。跟普通的爪機沒啥兩樣(個人主觀感受)。

現在正在用的iPod Classic,做工相對精緻。為啥說相對精緻呢。。我在某寶買的港行,全新未拆封,看店家客戶的評論,有相當一部分人拿到手的機器出現了上下面板接縫間隙過大和轉盤縫隙過大的問題。我的運氣不錯,拿到手的機器做工良好。

最後上個我自己的圖

小四(ER4系耳機)恆久遠,三條(ER4P、S、B)永流傳。


關於蘋果的音質,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太主觀了。
聽音樂本來就是一個人的事情,就我個人來說,起碼蘋果的輸出沒有那麼「浮躁」,平平淡淡。
但是這個問題到了索粉手裡就會變得:這聲音就跟白開水似的一點都不帶感。
那些追求動次打次的RB聽眾,我覺得水果真心不是他們的真愛。(即使配上一個Beats)(沒有黑的意思)
「水果的音質很一般」,能做得這麼沒有個性,也是一件不一般的事情。
這討論起來就是一個無止盡的問題。
聽音樂嘛,喜歡就好,對口味就好。
平時我都喜歡靜靜地一個人聽歌,iPod Touch聽聽女毒聽聽Classical,推力推ES700足夠了。
發燒友推薦?人家說什麼都信么……這個燒油對音樂有他的見解,那個燒油又有另外的見解,或者有些是槍手,那我問你,你要聽誰的。
能和自己喜歡的音樂邂逅是種緣分。
你說蘋果的音質不是太好,那我問你,哪裡有完美的前端?(在價位的限制中)
@李晗 的回答已經說得很好了,要看你和什麼比,拋開價錢談性能,簡直耍流氓。

這個是ipod touch的 RAMM曲線,可以看出輸出已經很優秀了。

便攜性也是極好的。
以上


來看看水果官網的iPod的介紹:
shuffle:賣點是體積小、有實體按鍵、有夾子。運動專用。

nano:賣點是設計,健身功能。nano最開始可看為廉價版的iPod,身材幾經變化,定位也略有變化。總體來說是廉價版的iPod沒有錯,同時更加迎合女性的審美。

touch:賣點不用多說了,是當一個廉價的手持IOS設備來賣。沒有電話功能的iPhone。

classic:賣點是容量。

看完這些可以得出結論,蘋果沒有拿音質作為賣點。
在我看來,大多數購買mp3的客戶不會把音質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關心更多的是用途。iPod為代表的快閃記憶體mp3擊敗MD也更多是因為其易用性而不是音質。蘋果沒有想把iPod賣給音響發燒友,而選擇了更大的市場。
P.S.對比索尼,索尼的低端W系和B系也都是主打運動。高端則是一直以音質為主要賣點。輔以做工和系統(安卓不想吐槽)。
這是索尼作為一個音頻產品大廠的良心(作為索粉的自我陶醉= =)。

索尼大法好。


iPod的初衷是把音樂放進口袋。宣傳也從來沒有把音質說事。一直都是便攜,續航,容量這幾點。那音質說事也是部分果粉口耳相傳造成的吧


自用iPod Touch6配索尼1A DAC,感覺推力在便攜設備中還是不錯的,比三星華為一干機型要好很多,有時候耳機沒電了推出來效果還可以。出街很方便,不用帶塊磚頭。


因為他的定位是大眾消費品。喬布斯的追求極致不是腦殘,追求的是用戶體驗的極致,hifi是少部分人的愛好需求,並不是大眾需求。人家iTunes上賣的都不是無損音樂。


最後再強調一遍,音樂主要是要聽著舒服,聽久了耳朵不會累,不要思維定勢的以為高保真就是宇宙真理。一些玩所謂hifi的裝逼把自己裝醉了,你別跟著瞎鬧。


黃章也是發燒友,但是MX。。。。。。。


當年大家壇是有定論的,ipv做的imod&>ipc&>iphone&>itouch。其他產品根本不拿出來比。高中時我手裡的創新zvm+tf10也對比過itouch2+tf10,有差距,但沒覺得差到想摔機。如果換成百元級的cx500之類,木耳表示簡直差不多。
蘋果當初博眼球首先靠的就是多彩和時尚,廣告就可推之一二,logo也是彩色而非如今的白色(vi和產品挺統一)。當時主打音質的mp3太多了 ,而mp3市場整體又由盛而衰。 健伍騷尼創新艾利和愛歐迪等等等在音質的獨木橋上斗的飛起,小巧的容量少推力小,磚頭機又丑的跟復讀機一樣,再用膠帶綁個二房又大又重跟有如搬磚兄弟,一點都不高富帥。bo倒是老得紅點獎逼格高,貴得沒人認識,也就燒友知道你手裡那個小破東西要上萬,對著妹子裝高富帥效果還不如現在的魔聲大2b。
因此蘋果當時的定位就是時尚而非音質,受眾群根本不是那幫天天叫退燒的傢伙,又小眾又作。ipod在口袋裡就能輕鬆切歌,拿出口袋簡潔大方,滑動轉盤咻咻咻,ui和交互比磚頭機帥不知幾倍,價格不貴不賤,直擊裝逼青年的小心臟。
話說回來,classic也算是被平反的,作為很多燒友的退燒機器,classic的口碑並沒有那麼糟,容量大體積相對小,定價也算良心。所以只能說和健伍那些怪物比,蘋果音質確實不出色,產品定位也志不在此,但從軟體和硬體的各方面整合上,在使用的理念傳達上,蘋果做的很好。這也正是macbook等蘋果其他產品的優勢所在。


首先,iPod定位是什麼?便攜播放器,走中低端路線,分別以Nano和Shuffle為代表機型。

其次,以這個標準來看,iPod系列的音質其實已經算是優秀了。以下是數碼多的一個RMMA測評報告給出的排名。

動態範圍,dB(A)[數值越大越好]

總諧波失真,%[數值越小越好]

互調失真,%[數值越小越好]

立體聲分離度,dB(A)[數值的絕對值越大越好]

如圖示,拋開七彩虹的幾款HiFi產品,iPod的音質基本就同級別便攜播放器中最優秀的,正如題主所期待的一樣。引用文獻:Soomal作品 - 便攜播放器測評成績匯總 RMAA客觀測試[Soomal?數碼多]


是的,ipod的使用環境定位在戶外,健身房或者車上之類的地方,這種情況下音質好你也聽不出來,能出個聲就行了,提升音質沒啥意義。
另外,就像蘋果公司自己說的,他們更願意自稱為一個軟體公司。itunes和aac的意義遠大於ipod本身。


所謂的不優秀也要看跟誰比。

我目前用的創新live2耳罩式耳機在iPod touch4即便不用耳放也可以推得動,而放到安卓的手機上就基本都推不動。而且聲音調性上偏中性,雖然略顯平淡,但跟各類性風格的耳機都能很好地搭配。

而就個人了解,耳放即便再好,還是多少存在一定的損失,何況這又是一筆額外的投入!

事實上,1、2千的iPod搭配幾百元非高阻抗耳機是挺不錯的組合。真要再挑剔往千元以上的耳機去,還是請考慮那些專業的國磚吧。


因為它要的是流行


你是把音效和音質弄混了,你把ipc刷個rockbox就會明白了。apple音質好,sony音效好,這是共識。對了,iPod shuffle最多只有4代,請不要跟著那些2貨說什麼shuffle7代。


iPod的定位更偏向於音樂,而不是音質。就算到了今天蘋果宣傳apple music也不拿音質說事。事實上做了好音質也沒卵用,在乎音質的這些人銷量上根本無關痛癢。教育大眾聽音觀是一件非常吃力不討好也無法短期實現的事情。
另一方面,iPod流行的年代對於隨身市場本身也沒什麼音質的追求。當年ipod也算不上多差。不過十年來各類高端追求音質的播放器發展了一代又一代,的確和ipod能拉開足夠大的鴻溝一樣的差距。但是iPod說白了也就是上個世代的遺留品。當年普通人還在買播放器的時候iPod已經夠好了,現在普通人已經不買播放器了蘋果也變成了手機公司,iPod沒什麼必要再去進行播放器的軍備競賽了。
即使到現在,成熟高端的隨身播放器架構也不是iPod這樣的小機器塞得下的。而且隨身音頻主流已經是手機移除耳機口,耳機偏向於藍牙和解碼內置在線內。科技的確進步了,但更加兩極化了,一邊是複雜大體積高音質,一邊是更小更小在更小,繼續犧牲音質換取便利。


就親身經歷說一下好了… 我用過的是iPod touch4
touch4接耳機的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雖說線控不是一般的渣) 我在這機子上用過索尼 飛利浦 AKG 森海賽爾 魔聲 etc. 各種牌子各種風格的耳機 不同的耳機混響差異挺大的
總的來說4的高音還是不行 聲音稍開大點兒就呲 *除非用的是索尼那種聲音暖到悶的 其他的就算是我這裡面最貴的AKG 也是一樣 所以 回答里有人說「換個上千的耳機就行了「實在是太輕率了! 貴的耳機只會把音頻解析的更有層次 況且真正牛逼的耳機根本就不是iPod能帶得動的 上萬的耳機煲好了之後用在耳放上才是真理

外放真心不建議任何人嘗試… 簡直是對自己耳朵的摧殘!! iPod機體薄 而且還是不鏽鋼 鋁合金這種震動極差的材質 聲音小點兒貼耳朵上聽是沒什麼 調到60%以上瞬間呵呵… 跟我媽當年那渣渣HTC的外放效果無差別 就算是我最早那個沒給外放留口的諾基亞都不如 低中高三頻全廢的至今沒遇上第二款

不過iPhone的外放還是不錯的 只用過4S 那款人聲雖然不成 但對於New Age這種舒緩的還是足夠了


說句大實話,可能自己木耳吧,蘋果 的東西音質自己感覺都不錯。。。只是能聽出來地攤五塊耳機的音質和earpod的區別。。earpod和更好的就根本聽不出來了。。。。


產品的定位不同。

不過燒友入ipc的人感覺還是挺多的。


推薦閱讀:

TAG:iPod | 蘋果公司AppleInc | 音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