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後還能學好鋼琴嗎?要學多久?

會不會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過十級有沒有問題?


—————————————————————
原本是看到問題有感而發,隨便寫寫,承蒙大家喜愛,現更新一些內容
—————————————————————

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我就覺得很親切,因為我就是成年後才學鋼琴的,感觸很多。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 :

  1. 學多久看你想學到什麼程度以及每天願花多少時間去練琴。
  2. 過十級沒有任何問題,但前提是你得堅持下去。

我是92年的,如今研究生在讀,這個暑假過完就研二了,一直以來都堅持的事情就是 : 不論多忙,每天都會抽兩個小時的時間去練琴。對我個人而言,我已經做好「活到老學到老」的準備了,學無止境,這於我而言也是一場終生浪漫的修行。

在正式開始之前,很想說一句:如果真的下定決心好好學鋼琴,就不要在乎年齡,而且——一定不要自學此外,很多人覺得一開始入門不需要請多好的老師,我可以用我後來的經歷告訴你,入門時選擇老師非常重要,這將是你以後學琴的基石

——————— 先來個概述 ———————

我小時候學過幾個月的風琴(和鋼琴鍵面一樣,但是需要腳踩下面的踏板鼓風進去才能彈響的那種)和一段時期的電子琴,後來沒學了。這姑且算是埋下了一顆音樂的種子吧~~~

2012年9月,也是我大二剛過完邁入大三的一年,正式下定決心學鋼琴。學琴之前的基礎只限於會認基本的五線譜,其他什麼都不會。這一學期就是依照老師的進度按部就班來,從基本的拜厄彈起,加上哈農練習手指。

2013年3月,也就是大三下學期剛開始,彈完了拜厄,進入到車爾尼599。

2013年12月,考研前差不多一個月的樣子。花了九個月多的時間彈完車爾尼599,開始學習車爾尼849和巴赫初級。當時我鋼琴老師她跟我說599是一本非常重要的練習,一定要扎紮實實的好好練,而且也比較厚,有一百多條練習曲。

2014年5月底,進入到車爾尼299,畢業之前學到了第7條。

2014年8月,來到西安開始研究生生涯。3月份來西安複試那會也打聽好了音樂學院那邊的課程,所以後來一到西安就立刻去音樂學院報了鋼琴課,9月份開學後,繼續開始了鋼琴學習。

2014年9月到現在,目前進度是車爾尼299第20條,巴赫二部三部創意曲,同時也在學習即興伴奏。

目前熟練掌握的樂曲有: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巴達捷芙斯卡的《少女的祈禱》,喬治溫斯頓的C大調《卡農》,中國民樂《彩雲追月》,Pianoguys的《all of me》和《love story meets viva la vida》,還有一些個人喜歡的流行鋼琴曲。

如今是在西安這邊讀研,加入了學校藝術團的鋼琴部,認識了一群熱愛音樂的朋友,有事沒事喜歡一起來點合作表演。鋼琴仍在繼續學習ing ~~~

—————— 個人學琴的心得 ——————

從2012年9月學琴到現在的2015年8月16日,將近三年的學琴時光是我在學校生活中最值得回味的日子。我學的是計算機軟體,但我熱愛著鋼琴,將她視為我一生的摯友,她帶給我的幸福快樂遠超我最初的想像,也改變了我整個人生。

雖然學琴時間還不算久,也談不上有多牛,但對於成年學琴,還是有很多話想對大家說,尤其是對也是成年了想學琴而又在踟躕的人。

1)關於學不學琴的問題 :

  • 如果一直以來都有想學鋼琴的念頭,卻又一直在觀望的,就下定決心好好學一次吧!哪怕懷疑自己能否堅持下來,也不要在以後老去時留下後悔遺憾。(後面的個人經歷中有講到,感興趣的可以看下)
  • 如果此前覺得自己做事沒恆心毅力,總是無法長久堅持一件事情,對自己很不滿意想要改變同時又想學樂器的,下定決心好好學吧!若能堅持下來,你會發現,原來那些堅持到底的品質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 學琴不是一件你可以考慮到」有沒有「、」值不值「的問題,學琴的意義遠不止」我會鋼琴「,其過程的價值遠大於結果的價值。

2)成人學琴主要存在的問題:

  • 成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時候會顯得比較固執。不論怎樣,聽從老師的教學安排,按部就班最重要,切忌急於求成。鋼琴學習的見效周期比較長,若是想一蹴而就,就很容易放棄。
  • 最大的問題是沒法保證每天都有時間練琴!我幸運的是在學生時代開始學琴,現在在讀研,還是在學校,所以現在還可以每天擠出兩小時去練琴。對於工作的人,至少一周有三四天的練琴時間,每次不低於一個小時。鋼琴手指技巧需要日積月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3)關於成人學琴的建議:

  • 只要不是想成為鋼琴家那種水準,不論你是處於那個年齡段的,都可以學鋼琴。
  • 所謂八級、十級,這類的考級針對的是業餘愛好者,對於成人這些沒有太多實際意義,可以嘗試但不要執著於此。十級真的說明不了什麼!
  • 學琴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能保持一定量的練習,貴在堅持。我個人經歷告訴我,基本保持每天兩個小時的練琴時間,三年下來,彈奏八級難度的曲子沒有大問題。
  • 好的老師很重要,千萬不要自學!一個好老師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節約你寶貴的業餘時間。
  • 主動學習比被動灌輸重要千倍萬倍!成人和小孩不同的地方在於會自己思考,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有事沒事多去鋼琴論壇貼吧看看討論,也多搜搜名流大家的彈奏視頻。我現在就是在酷六網上看周廣仁的299視頻教程的,之前也看了王羽佳小時候的849和小奏鳴曲視頻。

最後,說說就鋼琴學習而言目前為止我個人覺得要重視的方面吧 :

  • 會彈琴和彈得好是兩碼事。能把樂譜上的音和節奏都無誤的「翻譯」出來,這是會彈琴,而能彈出音樂性並且在此基礎上有自己風格的處理,這才是彈得好。
  • 每個人彈琴是不一樣的,對於同一首樂曲,不同人彈總是不一樣的感覺。同一個人不同時期彈,感覺也是不一樣的。首先是力度的控制,然後是音樂性,而音樂性是建立在良好的手指技術上的。簡而言之,只有日積月累,才能水到渠成。
  • 手指基本功練習每天要做,《哈農》每次練琴都要保持練,後面還有一本叫《什密特鋼琴練指法》也很重要。
  • 手型很重要,但不要過分強調。好的指導老師很重要,但能學多快多好,這得看個人努力,「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 力度控制是擺脫「機械」彈琴的首要學習目標!進而是音樂性,音樂性跟個人音樂素養以及彈奏經驗有關,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
  • 多彈古典,少彈流行。當然,這是針對想認認真真修鋼琴這份學業的人而言,如果你只是想學到能彈通俗流行鋼琴曲的程度,學完849差不多就可以了,之後每天保持哈農前31條的手指練習就行。

——————— 8月18日更新 ———————

一、關於學琴之初如何找老師的問題

每個人的想法和判斷標準都不一樣,所以也沒法總結出一個通用的,在這裡我就說說我是如何找老師的吧:

學琴之初,我是去學校附近琴行了解情況,但大多數琴行都比較黑心,只說好不說壞。而且之前也了解到,琴行里魚龍混雜,很多老師本身水平也不咋滴。我後採取的方法是讓琴行提供些學生聯繫方式,然後自己私下給那些學生打電話問,因為我覺得他們說的更靠譜吧。就這樣找了也有一個多月,最後是找到武漢音樂學院畢業的一位女老師開的琴行,通過她教的學生反饋的,感覺老師挺靠譜,就在她那學了兩年。現在想來,真的非常感謝她,她教給我的基礎(手型、哈農的練習方法、強弱拍、音階琶音、力度控制等)到現在對我也是很重要的!

來西安初試時,我一開始也是去附近琴行了解情況的,由於已經學了兩年了,心裡基本也有個判斷標準了。之後發現琴行老師確實有很多比較水的,然後果斷就放棄找琴行了,直接去音樂學院那邊找老師了(音樂學院老師教的話學費會比較貴)。

二、成人學琴和小孩學琴的差別

說沒差別是騙人的,說差別巨大的也是騙人的!

我第一位鋼琴老師,也就是大學時期的那位,在我畢業那天,語重心長地跟我說:「到西安了,學業再忙也不要間斷學習鋼琴。只要堅持學下去,你會越來越優秀!」

先講講差異吧 ,就挑幾個我們最關注的問題說說,其他就不過多贅述了:

  • 手指 小孩很小的時候,手指骨頭還未成型,可塑性強,隨著鋼琴學習,手跨度可以變得很大(我現在那些朋友很多都是有十度、十一度的大手……),而且訓練手指靈巧柔韌性方面所花時間比成人短很多。這也就是很多人說的「童子功」。
  • 力度控制 小孩對感性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比成人更敏感,加上十多年的日積月累,對所彈每一個音的力度的把握都比成人更到位。
  • 聽音 雖然不想承認,但是這方面的差距是最明顯的。從小學琴的人,對鋼琴上的每個音都很敏感,不需要刻意訓練,就可以聽出每個音出來。我現在正在學即興伴奏(因為我不想我只是會照譜彈),所以也發現我這方面是存在很大問題的。
  • 音樂性 不論從性格、表現能力、手指還是理解方式上,小孩的可塑性比成人強很多很多。而音樂性是音樂素養、樂感、手指技巧等方方面面的綜合體現,這方面也不是老師都可以傳授的,需要自己的點滴積累。

然而,由此認為成人學琴不可能超過小孩那也是錯誤,這種錯誤更多是那些從小學琴和專業學琴的人們的一種偏執吧(在這裡並無惡意,望理解~):

  • 手指

成人手指最大問題就是可塑性不高,但並不是不可塑的(可能也因人而異)。這裡的可塑包括手的跨度和柔韌性。

我就用我自己的體會來說吧,我學琴之初雙手只能勉強夠到八度(就是手腕低於鍵面,用力伸張才能達到八度,這種情況下是不可演奏的),但我現在手指已經可以輕鬆夠到九度,勉強夠到十度了。我曾刻意挑選了哈農裡面的手指伸張性練習,練了將近一年左右。
再者,靈巧柔韌度方面,我剛接觸音階琶音那會,音階只能按照節拍器72的速度來彈(節拍器響一下彈四個音),前不久我自己測了一下,現在雙手合彈音階120的速度下可以保持均勻平穩,右手單獨彈可以達到144的速度,左手是108。琶音現在是雙手可以112,單手右手是120,左手108。
顫音方面,我比較奇葩(囧……),我右手34指間的顫音比23指好,可以達到160多,左手是正常的23指強,不過只能顫到108的速度。

其他技巧方面就不再羅列了,說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我們成人也可以把手指訓練的很靈巧(雖然我現在手指也並不快),困難在於我們能否每天擠出時間來練習!

  • 力度控制和音樂性

個人認為這方面是需要彈奏大量曲目,同時進一步學習樂理知識,這樣日積月累,逐漸形成自己的理解。這方面我現在做的也並不好,還在學習摸索中,只能給大家一個參考性的個人想法了。

要注意的就是,平時練琴一定要主動練習,不要只是麻木於把譜子上的音和節奏彈出來就行了,多嘗試不同的觸鍵彈法。多多思考不同彈法彈出來的音響效果。

  • 練耳聽音

這方面,也是在我來西安後才重視起來的。由於現在在學即興伴奏(這個是另外找的一個老師,主要是我不想只會照譜彈),然後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目前我這方面的練習方法是,手機下載幾個練耳聽音的APP(我現在用的是視唱練耳和MyEarTrainer),利用空閑時間,每天保持半個小時的練耳聽音。我曾每天一個小時練了一個月,軟體裡面的單音基本沒問題都能聽出來。

但這個方法有個缺點:軟體裡面的音是「死的」,而實際鋼琴的音是「活的」。具體點講鋼琴每個音彈下去存在泛音,並不是單純的一個音。而且不同鋼琴的音色音質也不一樣,所以,這個練習方法只能作為輔助作用,有條件還是要每天用鋼琴來練耳。(練之前記得判斷下鋼琴音準不準哦~可以手機下個調音軟APP。)

(此部分更新完)
————————————————————


( 以下內容,是關於個人大學學琴生涯以及給我大學生活帶來的改變,不感興趣的可以直接跳過~~~ )
—————— 學琴帶給我的改變 ——————

(注 : 以下部分是我個人QQ空間去年所寫日誌內容,在此分享給大家。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改變》

2010年9月6日的傍晚,天邊撒滿火焰般的晚霞,我和老爸躺在學校火之舞廣場前的草坪上,我跟老爸說:
「老爸,你看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我就上大學了。」
「等你再一眨眼,就大學畢業了!」
老爸悠閑地枕著頭,看著天空,好一會,問我:
「你有沒啥打算,有想過畢業後自己會在哪兒做著什麼事麽?」
我一時不知如何作答,沿著老爸的目光,看向深邃的蔚藍,想像了一番未來四年的光景:
「嗯……我覺得這四年里,只要我努努力,到時候應該會在一個不錯的城市,擁有一份滿意的工作,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努力掙錢養家。」
……
2014年9月6日的晚上,中秋節的前晚,我坐在學校騰飛塔下,同那座不知名的白色女雕像一起望著明晃晃的月亮。此時,我來西安已有一個多月,四年前的那場對白,總是在腦海中浮現。
最近,我時常在想一個問題——我是從何時開始醒悟過來想要改變自己的?

兩個開始

(一)鋼琴
大一時興緻沖沖買來電子琴,揚言「要繼續保持和發展自己的音樂愛好」,不想還沒到半個月,就基本將其束之高閣。大二期間,受一場現場演出的觸動,我後主動搜集和購買各種學習書籍、視頻、音頻等資料,再次宣誓「要努力發展興趣愛好,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結果一個月不到,又不了了之……
在經歷過自己無數次「三分鐘熱情」和「瞎折騰」之後,我發現自己是一個毫無毅力之人。之後曾有一段時間情緒低落,不過後又憑著阿Q般的精神安慰,又若無其事地生活學習,玩著一遍又一遍的遊戲。
直到大三伊始,感覺到以前學長學姐還有老師口中的「找工作」、「考研」、「考公務員」這類辭彙離自己不再很遙遠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我已經大三了,如果我再不下定決心認真一次,或許,這以後,我就真的再也沒有機會了。
那是我第一次很認真很仔細地審視自己。
2012年9月2日的星期天晚上,我來到學校附近,走進XX琴行,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學琴之旅。
只是未曾想到,一切改變,也就此開始。
什麼叫做熱愛?當你遠遠看著它的時候,覺得它很美妙,當你慢慢走近它、接觸它、認識它,逐漸了解它後,當那層由神秘包裹的美麗面紗經由你雙手輕輕撕去後,你若還是不思緣由地喜歡和堅持,那麼這就是熱愛。
正式接觸後才發現自己以前在琴上玩的那些三腳貓,簡直就像過家家一樣。學琴過程整體而言是比較枯燥繁瑣的,為了訓練手指,我不得不每天不厭其煩地彈哈農(那是一種單調的、甚至不能用好聽或不好聽來形容的,卻又極具價值的訓練方法),還得去彈那些枯燥乏味的一首首練習曲,並且要日復一日的進行下去。
可是,當我這麼堅持下去,然後在以後的某一天,突然發現,我非常喜歡的一首樂曲,如今竟然通過自己的手指流淌著,那一刻的成就與滿足,足以肯定之前所有的付出。
只要每天不斷地堅持,就能感受到指下帶來的變化。這種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的感觸,深深感染著我內心。
之後的日子乏善可陳,但我每天都堅持練兩三個小時的琴,那顆躁動的心終於逐漸踏實安靜下來。我開始嘗試克制自己與肯定自己,也開始去思考一些切身相關的問題。

(二)考研
在大一大二期間,我曾無數次暢想和計划過畢業季里各種可能的遭遇和場景——能力好的話,拿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去北上廣好好發展大幹一番;沒那麼多機遇,但對工作還算滿意,過著幸福悠閑的安穩日子;能力弱運氣差,遭逢生命中的雨雪風霜……
2013年2月6日,過年的前幾天晚上,我跟一位高中老同學說:「嘿,我打算考研了。」
為什麼要考研?因為工作就業壓力,還是學習規劃?
——不是因為工作就業,也不是因為學習規劃,具體原因不知,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我已經體會到初次嘗試改變帶來的與眾不同,受此鼓舞,想去做一些以前想都沒想過的事情。
當我在紙上第一次寫下「考研」二字時,大腦一片空白——這不是我最初設想的劇本,之前一直告訴自己不要「趟這趟渾水」——如今我卻神奇般地坐在自習室思考著這樣的問題,我這是怎麼了?我不得不去面對一些以前不願去想的問題——我的動力是什麼?目標如何確定?如何計劃?如果失敗,我該怎麼辦?……
那一陣我為這些問題糾結不已,患得患失,優柔寡斷,第一次深深感覺到自身很多的缺陷和弱點,竟然這樣限制阻礙著自己。
直到某一天,我在琴行彈琴,看著自己的雙手在琴鍵上靈活舞動,不由問了自己一句:
「XXX,當初你決定好好學琴時,可曾想過自己能否真正學好,能否真正堅持到底?」
我總是左顧右盼,想要既可以考研成功,又想能夠在考研失敗時可以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患得患失,總想著能給自己計劃一條最保險的路。可我哪會有這樣的好運氣,讓自己每次都能順心如意。我認為自己輸不起,一定要覺得自己要有輸的砝碼,才能去嘗試。殊不知,其實自己還很年輕,還輸得起,只是缺乏輸得起的勇氣和擔當。欲勝懼敗,欲進懼退,這樣才會懂得努力的意義。
也就是那一天,我突然明白了自己思想上的誤區,考研也由想法變成了決心。
當初我在大三之時下定決心努力學琴,客觀來說不是一個理性的行為,但也就是這個不理智的行為,開始給了我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一想起這些,真是不得不感嘆命運的奇妙。

不一樣的結果

(一)動力與品質
2014年9月20日周六晚,我正式加入XXXX大學藝術團鋼琴沙龍部,那晚恍惚想起自己大一那會也曾想加入校藝術團,可惜之後一直都只是停留在想法中沒去執行。
四年前與四年後,同樣的想法不一樣的結果,深刻而又鮮明的對比。
我記得小時候第一次接觸鋼琴,是在三年級的時候,那時音樂老師在教我們彈《雨花石》,之前我在家一直把玩電子琴,曾經彈過這首。課間的時候我自己跑去彈了下,得到老師的讚揚和同學們的羨慕,心中暗暗竊喜——原來這個是可以讓別人覺得自己很棒的啊!所以那會有過一段學琴的勁頭。
可惜好景不長,四年級後換了老師,新老師不教器樂,只教唱歌。沒有了讚美和羨慕,我對鋼琴漸漸失去興趣,之後初高中都是重複著同樣的過程。
通過這些,我發現自己做一件事情的動力是:需要有周圍的支持、鼓勵或者是鞭笞、嘲諷,總之,需要有外界給自己壓力或動力,我才能堅持下去。換句話說——我無法給自己壓力或動力。
意識到這個問題對我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一個人對生活對理想的動力,最終是要來源於自身,終究只能自予。如若一直只是依賴某人或某事,那麼,這個人永遠只會是一個從依賴一個人到依賴另一個人,從依賴一事物到依賴另一事物的人。
而讓我想明白這些,完全歸功於這幾年堅持下來的學琴生涯——一種只有堅持下去才會明白是否有意義的經歷。
有些事情,不是因為有意義才值得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會變得有意義。
以前,我是一個缺乏自制力,沒有毅力的人(我姐也曾一直這麼說我),經過無數次事實的證明,我後不得不承認並面對;現在,朋友們覺得我是一個蠻有毅力的人,我也欣然接受。不要笑我厚臉皮,因為我把這些當作自己勞動所得,我感謝自己的覺悟,所以沒有必要謙虛。
我這些年瘋狂學琴練琴,培養發展愛好,也算成功克制了自己,同時也發現了一個我以前不知道的事實——原來,像毅力、自制力、誠實、勤奮,甚至是積極的心態等這些品質,都是可以培養的。原來,品質這東西不是隨著每個人與生俱來的。
當我明白這些的時候,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珍惜自己。
感謝那個曾在混沌迷茫之時未曾放棄自己的我,感謝自己一直相信著混沌過後必見天地。
原來,改變自己真的沒有那麼難,只要懂得如何付出。

(二)渴望與幸福
為什麼我們誤把渴望當幸福?
——《自控力》
2013年10月4日我在預報名上最終填上了「XXXX大學」。
2014年3月29日看到預錄取名單上我名字的那一刻,欣喜激動之餘,也為自己能夠做出最好的選擇而感到自豪。
我曾想過「過程與結果」這個問題,因為它一直伴隨著我考研的全過程。
慶幸在這期間看了《自控力》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渴望與幸福的差別。
書中「為什麼我們誤把渴望當幸福」這一章節中描述了這樣一個實驗:
兩位科學家將一個電極深深植入小白鼠的腦袋裡,通過電極來刺激大腦的某個區域。實驗發現,小白鼠受到電擊後不停回到籠子的角落裡,那個它曾受電擊的地方。看起來,他們的小白鼠還想被電擊。
他們無法理解小白鼠這個怪異的行為,所以決定驗證一下,看看小白鼠是否希望被電擊。每次小白鼠向右移動、遠離角落的時候,他們就會用適度的電擊來獎勵小白鼠。小白鼠很快就明白了。在短短几分鐘內,它就爬到了籠子的另一個角落。他們發現,只要他們用電擊來獎勵小白鼠,它就會向某個方向移動。很快,他們就可以像操縱木偶一樣操控小白鼠了。
當他們用食物和電網來分別證明,刺激這塊區域會帶來多大的快感時,發現飢腸轆轆的小白鼠不論是面對食物的誘惑還是電網的劇痛刺激,都會竭盡全力去尋找那個帶給它快感刺激的按鈕開關,直到最後力竭而亡或全身燒焦。
通過對人類進一步的實驗證實:導致小白鼠不願停下來力竭而亡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電極刺激帶給它極大的快感,而是因為刺激該大腦區域會讓它們有種會獲得幸福的承諾,事實上它並沒有體驗到真正的幸福,而是陷入到對此深深的渴望中無法自拔。
這也就是為什麼小白鼠寧願放棄食物或燒焦爪子,也要讓大腦再受一次電極。每當這個區域受到刺激的時候,大腦就會做出一次承諾。每次刺激都讓小白鼠尋求更多的刺激,但刺激本身卻不會帶來滿足感。
得益於《自控力》,我開始嘗試去理清這些關係。
很多人在考研時都會表現得像那個小白鼠一樣,會給自己設定一個宏大的目標,並為此努力,我最初也是其中一員。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能讓自己投入更多的努力並時時敦促自己,但壞處也很糟糕——會陷入對自己努力的感覺中難以自拔。
我們總是容易沉浸在自己努力的感覺中,因為這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滿足感,時常憧憬獲得成功後的喜悅,為此不斷鼓舞自己。這本身是好事,可到最後我發現自己太過頭了。
我問過自己很多遍:「你考研是為了享受努力拚搏的過程而不介意結果,還是希望辛苦付出不要白費?」——最開始,我以為我是前者,我也希望我是前者。後來,我發現我應該是後者——最終,我發現其實我問錯了問題,我兩者都不是。
鬥爭過後,我明白了自己的想法:我既不甘心隨便選一個穩妥的學校,也不願意考研努力付諸東流。
我有對渴望得到更好更高目標的本能追求,也有對獲得真實幸福的期待滿足,只是一直沒有意識到渴望與幸福的差別。
一場考研,一本書,讓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如今回想起來,甚至都會驚訝自己當初為何會那般的死腦筋。
但也不得不說,考研很現實,很殘酷,很美好,也很具誘惑。
考研是一場不錯的人生經歷,很鍛煉人,很有意義,很值得,我慶幸自己走過。

給予

對於生命中出現的人和事,不論是傷害還是溫暖,要相信所有的經歷都會使自己成長。
——我一直這麼認為,並且找不出它的錯誤之處
直到某一天,一位有著多年交情的女生,告訴我說:
「你不能只是想著『經歷過的人和事能使自己成長』,然後就沒了。你不能只是抱著『能讓自己成長』的態度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你這樣是將他(它)們視為工具在使用,你這樣很自私!」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我震驚了,真的震驚了。
是的,大學到現在,我一直關注的都是自身,思考的也是自身問題。在我寫前面那些部分的時候,角度都是圍繞著自己而言。
更要命的是,我從改變自己所獲得的收穫中不斷肯定自己的這種思考方式,所以一直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因此欣然接受自己這樣的思維習慣。
嘗試改變自己缺乏毅力,前後的不同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嘗試做一些自己未曾想過的事,下決心考研,最後收穫不錯的果實。
就在我為這些沾沾自喜時,就在我打算用這樣的思維方式繼續思考以後的問題時,突然就跳出了這麼一位女生,一句話就刷新了我的觀念!
前後也有在和一些朋友的聊天中,他們的某些話瞬間觸動了我。
之後我越來越感受到,一個人一定要多和不同的人交流,不同類型、不同性格、不同學識的,不論是否是自己偏好的,都應當與之交流。一個人經歷再多的事,讀再多的書,也只是以自己的方式來汲取生活和書中的養分,這樣不管你獲得的感受有多深刻多美妙,也都只是局限在自己的思維意識里,這不利於自己的眼界和深度。
「對於生命中出現的人和事,不論是傷害還是溫暖,要相信所有的經歷都會使自己成長。」
我只是關注生命際遇給予我的成長,卻忽視了我可以也應當帶給他人的感受——就像她那一句話給予我不同感受一樣。
這就是這句話的錯誤之處。
我們生活在很多個圈圈裡,彼此需求又彼此供給。如若僅僅認為所有的經歷都會使自己成長,這是不夠的,也是自私的。一個人重要的,不只是我能從閱歷中得到什麼,讓我自己成長,還應當包括我能帶給大家什麼,讓我和我愛之人以及愛我之人,一起成長。
「給予」這一詞,如今才第一次讓我這麼印象深刻。

雖然目前我還沒想明白這方面的東西(等到以後某年某月再來補充吧),但我真是慶幸自己身邊還有一群這樣陪我「嘮嗑」生活、人生、理想、觀念的朋友,感謝他們給予我新的觀念和視野,使我不斷進步。

新的改變正在發生,而且往後還會有更新的改變萌生,我要做的只能是思考,思考,再思考,只為明天會更好。

——————— 最後想說的話 ———————

長久堅持做一件事情,是為改變自己總是用當前來衡量以後的習慣。若凡事都要在權衡其意義價值後才去做,就永遠不會懂自己的局限在哪裡。有些事情,不是因為有意義才值得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會變得有意義。


(完)


( 歡迎各位各種形式的交流 )


首先這個問題要先定義什麼是"好"。即使是對從小學音樂,科班出身的小孩來說,如果16歲以前沒有出成績的話,就可以放棄走獨奏音樂家的道路了。對於成年人來說,想達到專業的程度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但是,如果「好」是指令自己滿意,那這個肯定是可以達成的,需要的時間因人而異,因標準而異。

就我自己而言,我是高二開始學的琴,因為以前學過單簧管,所以音樂基礎還不錯,樂感也有。一開始學琴的目標是彈下來卡農…………(其實我是古典音樂愛好者,但一開始的目標居然是這個曲子讓我自己都無力吐槽…)

學了兩個月左右的時候差不到一星期可以練下來一個巴赫的小步舞曲(簡單的那幾個),半年左右的時侯練下來了庫勞的小奏鳴曲,一年以內練下來了卡農(目標達成,這個時候已經很唬人了,彈卡農的時候沒學過鋼琴的人會覺得很厲害,但只有我知道我只會這一首,而且卡農這個曲子左手很簡單)。

後來一心沖著莫扎特的那個C大調奏鳴曲去的,但是當時失敗了,只能彈彈比較簡單的小奏鳴曲。
大學之前練下了幾首久石讓的曲子,令我比較驕傲的是我當時練下了貝多芬的一個奏鳴曲,作為貝多芬的死忠粉,彈出他的音樂的時候那種幸福感不言而喻。

後來上了大學有一年幾乎完全沒彈琴。

再真正好好練的時候已經大三了,那時的目標是彈下來前面說過的莫扎特C大調奏鳴曲,因為住校的原因,每周只有兩天可以練琴,直到畢業才恢復到原來的水平並練下來這個和月光一……………(這個時候算是一個瓶頸期,眼高手低,什麼曲子練起來都覺得難)

後來突破瓶頸期的時候是在大學畢業以後那半年,因為在申請讀研,所以有大把的時間來練琴。這個時候就像@鄧妍 最後一段說的那樣,非常刻苦,並且幾乎沒有一天少於過3小時,很多曲子對我來說很難,但是最後都拜到在我粗暴的練琴方式下—反覆加堅持。出國之前練下來了悲愴奏鳴曲一三樂章和暴風雨奏鳴曲第三樂章,不敢說有多好,但是我對自己很滿意。

出國留學,本以為基本上再也沒有機會彈琴了,但是非常非常幸運的得知學校的一個Hall里有鋼琴可以讓學生彈(後來發現其實學校音樂系有不少練琴房= =),於是現在灰常開心的每天中午雷打不動的2小時練習了啊~都沒工夫吃飯啊跑去借鑰匙,我都快被我自己感動了 TAT..... 現在2個月了終於把悲愴第二樂章也練下來了。至此距離我開始學鋼琴已經五年了,五年前如果我看到一個和我現在一個水平的人在彈悲愴,當時的我一定是滿臉花痴的呈OTZ形態,而這些如今我都已經做到了。

現在我真的很想試試月光三或者熱情。

2015.1.9補充:
距離發這個帖子已經過去了一年了。很感激學校給我們提供的練琴場所,作為非音樂學院的學生可以每天彈到三角簡直是猶如天堂TAT。去年三月份在一個小project的graduation上彈了暴風雨奏鳴曲,本來有另外一個同學要彈天空之城的,但居然說被我彈的嚇到了所以不敢上了233。不敢說彈的怎麼樣,至少沒什麼錯完整的彈下來了。。

最近幾個月練下來了小星星變奏曲和幾個莫扎特的四手聯彈,我的同學都被我熏陶的重新撿起鋼琴彈了~目前正在練習貝多芬的黎明奏鳴曲第一樂章。

============================================================
關於我學琴的故事:

我學琴的道路絕對是會被所有正經學鋼琴的孩子鄙視的那種野路子,野到我自己都看不下去。我小時候學單簧管是真的一步一個腳印,非常學院派的一級一級考級練上去的,所以我很清楚真正的鋼琴課應該是什麼樣子,也知道目前我最大的問題就是沒能系統的學習過鋼琴,所以小孩子就不要看我下面這段了啊!

我上過的鋼琴課可能加起來超不過20次。老師看到我這麼大才學也沒一板一眼的從基本功開始教,我也很明白我不能像小孩那樣學琴了。雖然什麼哈農車爾尼我都練過,但是沒有一個是堅持每天練的,以至於現在基本功基本為0。但是,好在我很認真的在練曲子,遇到練不過去的地方真的就是上百次的反反覆復的鑿,這個過程其實也是練習基本功的過程。比如練下了卡農,基本上所有流行樂的左手都可以搞定了,難的就改編成簡單的,對於流行樂來說真的沒太大問題。再比如練下來了巴赫的曲子(基本上是任何巴赫的曲子)之後,左右手協調性就會大幅度提升。等等。

當然我不想給我自己辯解,我目前的問題太多太多了。比如手沒勁,左手不靈活,識譜慢,兩隻手不能同時彈節奏型差太多的曲子,同一首曲子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錯等等等等。這些都可以歸根結底為沒有好好練基本功。不過對於我來說,我的目標不是去考級,不是去當演奏家,我只是想彈彈曲子自娛自樂,所以基本上這條練琴之路是我的唯一選擇。

PS: 我從一開始就用的鋼琴,KAWAI的,低音有點悶,不過好在高音還不錯。現在學校的鋼琴也是KAWAI的,不是什麼好琴,不過對我來說足夠了。電子琴我試過,其實這兩個樂器差距還是挺大的,想練鋼琴曲的就不要用電子琴了,如果只是想彈彈曲子,那電子琴完全沒問題。電鋼琴我彈得比較少,反正我有鋼琴就肯定不彈電鋼琴。。但鋼琴確實是擾民啊 = =。

===========================================================
學琴的訣竅:

學琴是有訣竅的,而且只有一個字——!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看一下@大果 的回答:對於自學鋼琴的初學者,有沒有培養左右手協調性的竅門? 看了這個回答我挺有感觸的,原來我不是一個人這麼2的在戰鬥啊!!

練,這個字對於成年人來說就是一字真言。有人說對於成年人來說學琴就是要保持興趣,但其實保持興趣也就是為了你能夠堅持下去而已。有條件有時間的話,每天堅持練是必須的。一天不練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琴老師知道,三天不練琴所有人都知道。我對這句話深有感觸。上上周開始聖誕學校放假,今天才剛回去上課,一彈琴就感覺跟半身不遂的似的。

每天練也不是隨便的練。

  • 練曲子的過程中,每天都要要求自己有進步,哪怕只是彈下來了一小節也算進步,絕對不能因為困難而停滯不前。
  • 其次,遇到難點就要慢練再慢練,不犯錯了再加快速度。以前學單簧管的時候老師經常讓我吹五遍不犯錯,錯一次就重新計數。我把這個方法用在了學琴這裡,效果很好。練琴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一句話:不能練到對了就停止,要一直練到不出錯為止。(當時看到這話真是醍醐灌頂)
  • 不厭其煩,反覆練習。我很慶幸我對即使是最簡單的音符都有很強烈的熱愛,所以反覆練習的過程中,我一直沒感覺過有多枯燥。
  • 節拍器是神器。
  • 不要盲目追求感情,在100%解決技術問題之前談感情都是耍流氓 = =
  • 不要彈自己不喜歡的曲子。

當然一開始老師還是很重要的,至少要保證你學琴不能歪的太多。不過沒有老師也不是就要放棄學琴了,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我身邊有很多同學鋼琴技術都比我好,但是有的人考完了十級就再也沒碰過鋼琴,有的本來可以彈得很好,但是缺乏練習導致都無法保證連貫的彈下來一整首曲子。我的唯一優勢就是我練得多,而且還在堅持練,所以我可以連貫的彈下來一整首大型曲目,也基本不會有太多太明顯的錯誤。所以,靠著這一點唯一的優勢,現在學校的組織學生活動的leader問過我願不願意去畢業典禮演出,在City library的鋼琴上彈完一首暴風雨會有很多local給我鼓掌。

==========================================================
學琴的感悟:

學鋼琴對我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首先,能彈下來自己喜歡的曲子的感覺真是無與倫比。我是貝多芬的腦殘粉,他的音樂總讓我感覺置身天堂,自己彈出來的時候真是能不由自主的投入百分百的感情。其次,彈琴真是表現自我的好方法,以前我在人多一些的場合說話都會結巴,現在我可以在在台上大大方方的表演,即使是彈得不好我也能自信,不膽怯。

當然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學琴讓我真的了解了什麼是努力

學琴之前我一直認為努力是改變不了什麼的,我也確實是一個對於什麼事情都不去100%努力的人,以前的考試順風順水,我沒遇到過太大的波折也就更不知道努力可以有多麼重要。

但是,學鋼琴的過程中,我真真切切的感覺到我的小聰明沒用了,任憑我怎麼喜歡音樂,聽過多少鋼琴曲,當年音基考的有多高,在彈不下來的鋼琴曲面前就是無能為力。手指不聽使喚,左右手永遠不協調,怎麼辦?!

練!

後來慢慢的征服了一個有一個曲子,慢慢在向更難的曲子前進,我著實感受到了努力的可怕。對於我來說,我在任何一方面可能都算不上是天才,那我除了努力還能怎麼做呢?何況努力確實很有用!我現在很鄙視過去的自己,明明有大把的時間,明明有很好的機會,為什麼不努力!?

現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了,我要退縮的時候,我就會對自己說:「你像你以前練琴那樣一練就是上百次嗎?你以前練琴每天能堅持3小時,現在怎麼就堅持不了?你根本就沒努力過談什麼困難不困難!」


兒童和成人學習樂器的潛能優勢不同

很多人懷疑成年後是否能學會一門樂器,是因為他們認為樂器只是孩子的專利,成人學起來會有不可逾越的障礙。其實這只是他們不了解兒童和成人學習樂器的潛能優勢。

1、成人不存在「學不會」,經過足夠的訓練和正確的示範,成人的音樂學習會達到優秀的水平。(Trainor Sandra 1992)例如,研究人員曾對於兒童和成人進行同樣的「全音階」辨識測試,成人組第一次的測試分數並不好,識別能力不如兒童組,但是通過一次訓練後再測試,就有了顯著進步並且達到合格水平;相反,兒童組在學習前後的測試表現中沒有明顯變化。(Trainor Sandra 1992

2、儘管兒童在音樂的很多方面都天生敏感,例如對於「不和諧」的音,或者不符合音樂結構的樂句,他們不經過學習就能感知到。但是對於一首樂曲的感性認知、音樂體系、符合文化習慣的音樂結構等有關音樂的其他重要方面,就一定要等到一定年齡之後才能學到。(Trainor Sandra 1992)

成人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歷使得他們對於音樂的感性認知遠超過小孩,同時也能理解比較深奧的音樂結構和音樂體系。

3、成人在有關動機和注意力的實驗任務上,幾乎全面超過兒童。(Trainor Sandra 1992)相比較於孩子學習的動力主要來源於父母壓力,成人學樂器唯一的動機就是因為「自己想學」。因此成人最讓兒童或者說兒童的家長羨慕嫉妒恨的,就是注意力和動力。花同樣的時間,成人的學習效果要比兒童好得多。

成年人學樂器100小時定律

成年人學習樂器到底需要多久?我們認為,達到專業級/世界級水平需要10000小時,達到熟練水平,僅僅需要100個小時

1、心理學作者Malcolm Gladwell曾提出著名的「10,000小時定律」,在任何領域要達到「世界級」的水平,需要「10,000個小時」的練習,其中就包括音樂,這個時間也是Beatles樂隊成為世界頂尖樂隊花費的大致時間。

按照這個時間計算,假設1個人一天花在這個領域內的時間是5小時,一周工作6天,每年有1個月年假,那麼成為專家需要6.9年。這個年限符合大多數領域的博士學位的學習+培訓的總時長,可以認為是比較有參考價值的。(Omahan, 2009)

2、然而對於絕大多數領域,通過「積極地練習」熟練地掌握一項技能,並且遠遠超過一個剛初學的水平就只需要100小時

10,000小時定律能讓你成為1%,而100小時就能讓你從什麼都不懂到超過95%的大多數。這就意味著,如果你每天花費1個小時學習樂器,3個月後你就能超過95%的大多數,如果你只有周末的時間,那麼10個月後也能達到學會的效果。而這些時間,絕大多數成年人都是有的。(Modern Mrs. Darcy: The 100 Hour Rule)

成人學習樂器需要「刻意練習」

有了大致的時間概念,還需要有良好的方式才能達到目的,100個小時錯誤的練習顯然不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成人學習時更要發揮自己的潛能優勢,做到:

1、利用成人的理解優勢,搞定複雜、抽象的概念,減少相似的練習。(Adams,2014)

例如,在教成人學鋼琴的時候,我經常說:「你的手總有翹指的毛病,是因為你認為自己的手指力量不夠,需要藉助其他手指去幫助彈奏的手指,就導致了手指發力方式不正確。應該從根本上改掉這個想法,放鬆了之後再去彈奏。」絕大多數成人聽了之後都能理解,並且可以馬上實踐出來。對於兒童,基本都不涉及複雜概念的解釋,而只能通過大量時間的示範和練習來讓他們掌握。

2、針對弱項做「刻意練習」,單點突破

重複已經掌握的東西是無法有效達到一個新的水平的。成年人如果能針對弱項做「刻意練習」可以高效地提高樂器水平。每個人學習樂器的時候,都有相對的優勢和劣勢,而人會傾向於反覆「把玩」已經會了的東西,不願意改善自己的弱項。例如,我們學會某一個和弦之後就很樂於去表演有這個和弦的曲目,而不想去改善自己「節奏差」的問題。「刻意練習」指的是意識到自己的弱項且針對這一弱項去聯繫,當你的音樂練習密切伴隨著你的心理運動、認知適應甚至是生理反應,那些被認為是需要「音樂天分」的技能也證明可以被掌握。(Lehmann, 1997)

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坦白說,成年了沒有學會樂器很可能是沒有遇到一位合格的老師。誰都可以列舉一大堆「好老師」應該有的特點,例如,音樂素養高、耐心、表達清晰等等,但是沒有哪個老師可以做到完美,而其中總有一些特徵是比其他特徵更重要的。下面我就列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關鍵特徵:

1、能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包括尊重成人的學習特點和起點,能充分認識到成人學習樂器的潛能優勢在哪裡,並且幫助成人去發揮這樣的優勢,找到學習樂器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另外創造交流的氛圍也對成人學習大有裨益,我們的WePlay鋼琴空間就有每個月的彈奏會,給學員提供音樂交流的機會。

2、有效的教導策略
直接決定了成人每一次的學習和練習是否有效,這些有效的策略需要通過老師不斷的積累,通過教授不同的學生,接觸大量的案例,老師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例如,我們的成人鋼琴空間就給每一個學員建立電子檔案,通過積累數據,讓教導策略越來越有效。

3、「有個性」

老師最重要的就是將TA在各處學習到來的技巧、教學方法想辦法全部消化轉化為一個目的:在教學的時候「做自己」。(Schmidt, 1998)有些老師性格活潑,那麼一節課講得生動幽默就是成功,有些老師性格內斂,那麼一節課講得條理清晰就是成功。不同個性的老師都有適合這樣教學方法的學生喜歡,最重要的是懂得發揮自己的優勢,把知識有效地傳遞給學生。

成人在學習一項新技能時,無論最後成功與否,最終都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成人在學習一項新技能時,無論夢想有多遙遠,成功與否,最終都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因為一門樂器從來不被同事注意的你在年會上備受矚目;因為一首自彈自唱的曲子你的表白讓女朋友一輩子銘記在心;因為一門樂器,很難和你交流的孩子能和你玩在一起。花100個小時學會一門樂器,除了技能的收穫、大腦的鍛煉、音樂素養的培養,心理上的收穫遠遠不止這些。

參考文獻:

Trainor, Laurel J., and Sandra E. Trehub. "A comparison of infants" and adults" sensitivity to western musical structur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18.2 (1992): 394.

Omahen, David A. "The 10 000-hour rule and residency training."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80.12 (2009): 1272-1272.

Adams, Rebecca. "6 Reasons Learning An Instrument As An Adult Is Easier Than You Think.」 The Huffington Post, Mar 06, 2014

Lehmann, Andreas C.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ise in music: Efficiency of deliberate practice as a moderating variable in accounting for sub-expert performance."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of music (1997): 161-187.

Darcy, Anne. "The 100 hour rule." Jan 5, 2016

Schmidt, Margaret. "Defining" good" music teaching: Four student teachers" beliefs and practices."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998): 19-46.

————————————

北京工作室:WePlay鋼琴(亞運村、呼家樓、海淀黃庄、望京),電話:18515241201


作為鋼琴專業學生一枚,學校圈子裡基本認可的觀點是,大人彈琴一般情況下抵不過有童子功的的孩子們,樂感啊身體放鬆狀態啊不好教也不好改。直到有天知道個也不是從小學琴的神人,這才推翻了我的固有偏見。
神人擁有著敏感的聽覺,對近百年來出現的鋼琴家有著獨到且犀利的見解,很久以前只看彈琴身體狀態就預言過國內某位鋼琴「家」的手傷(腱鞘炎)。雖然後來神人鋼琴疏於練習,但人家肚子里有東西啊,吃老本動動嘴皮子,指導過的學生也不乏考入國外音院的碩士。最神奇的是,他並不靠鋼琴謀生,有自己的專業和主業,鋼琴純粹是個人業餘愛好。
這麼厲害的人,曾經每天瘋狂練琴數小時,到後來的恍然大悟開始改革彈琴脫胎換骨,之後混跡各大古典鋼琴論壇,十幾年來書櫃里裝滿cd,收集電腦錄音無數g,幾百張黑膠和上百本黃的發霉的各種文字譜子,聽說光這些就可以砸死人哦。

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說,只要你能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不低於本專業學生所付出的,那麼,你,也可以專業,甚至超過專業。
一說到心目中大神就激動地跑題,把上面的話換一個方式說吧。不管你多大,在哪,有無條件,只要你想並且著手去做,你便能。

至於多長時間,還未開始呢就想著「什麼時候才能出結果」的功利之心,或者「需要多久啊好像好難的樣子要不就打退堂鼓吧」,不只是鋼琴,做什麼事都不會專和精吧。


正好貼一個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的視頻,很是應景。上傳者這樣介紹他:「演奏者以前的職業是木匠,喜歡音樂,50多歲開始學琴,現在64歲,完全自學沒有老師,偶爾跟我交流交流,我給他一些音樂和技術上的建議。後來他跟朋友合開琴行,每天都在琴行里彈自己喜歡的曲子。」
Schubert Impromptu D899 No3
視頻封面schubert即興曲錄像視頻

順便自勉,一個業餘愛好者能彈成這樣仍然還在苦心練琴精益求精,各位同學要加油了。


如果年齡不超過40歲,找專業的老師,按照正確系統的路線踏踏實實學,每天至少保證一個小時的有效練琴時間,達到個初級肖邦練習曲(達到一個對於業餘來說比較不錯的程度和深度)程度完全可以,身邊這樣的例子不少,也不算天賦特別出眾,但是都是特別【執著認真肯下血本肯花金錢時間精力肯做犧牲】的那種。如果想超過這個程度要看個人資質和悟性了。
至於時間,能堅持個5,6年已經可以改變很多很多了,但是20歲和25歲感覺差別並不大吧?【微笑】


坦白說,我覺得大家要定義一下什麼叫做好?
很多人說自己彈的很開心,但是他們的演奏方法一塌糊塗,技巧/音樂表現非常的爛還不自知,對於音色的控制也毫無概念。真的別以為自己能彈幾首肖邦和巴赫就覺得自己彈的好了。如果覺得自己目標是開心,那就當彈著玩。

如果目標是「學的好」就要認真的找好老師,認真的彈練習曲,認真的彈閱讀,認真的學習和聲。

我們國內的鋼琴教育是非常糟糕的,一般的琴行老師,師範學校畢業的學生,連演奏中最基本的東西都做不好,甚至不知道。他們會繼續把錯誤給自己學生。

成年人能不能學好,關鍵不在於年齡,關鍵在於你能不能找到特別好的老師老指導你,你是否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去練習。他們能讓你少走彎路,激發你優勢。


第一個問題:可以的。我去年才開始學鋼琴,不敢說學得好,但我很 enjoy。

第二個問題:我感覺很難回答,首先是學習目的就因人而異。其次是對音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前期練習古典音樂曲目的話。

如果你對音樂是真心的,卻怕自己不是這塊料,竹籃打水一場空?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短期試驗,找一個鋼琴老師帶你入門,看看你的水平、樂感和基礎知識在什麼水平,然後做出適合你的計劃。

彈鋼琴並不是找對按鍵,在對的節拍上按下去就行了。音樂更是感情的抒發,如何「表現」音樂才是難點。練習地多了,找對按鍵和節拍變得非常基本,「肌肉記憶」代替了大腦,讓你有更多空間去思考如何「表現」音樂。

(以下指初學,之後怎麼發展請看補充)我曾經看過朋友的教科書,說實話,有些書里的曲目更注重指法和基本功,因此旋律不像一些著名鋼琴曲那樣優美有情感,而是很多民歌、兒歌或簡單重複的音階,所以練起來可能不是那麼「有趣」,甚至會覺得很無聊。如果是我,我會避免這樣的教材……我覺得成人彈鋼琴,陶冶情操,當做一種休閑,挺好的。若是機械地訓練基本功,會打擊積極性的(無限同情從小學鋼琴的小盆友們)。推薦 Suzuki Method。

我自己的例子可能比較奇葩。我起初不會彈鋼琴,但我識譜(因為小時候認真學習了九年義務教育《音樂》……其實,大家的起跑線是一樣的……),樂感較好,所以節省了很多時間,教學著重指法和姿勢,每周在老師家上課一小時,剩下的自己找時間練。這個一周一小時的教學頻率,已經堅持了半年多,上上周剛開始彈《致愛麗絲》。在那之前均為 Suzuki Method 1-3 冊里的曲目(我的老師主打 Suzuki 教學法是因為她的大多數學生都是兒童=。=)。

其實每一個老師風格也都不同。我的老師跟我一樣大,所以更像是在「幫助」我學習;而我見過的一位 70 歲高齡開始學鋼琴的老爺爺,他的老師卻是傳統嚴厲型的,並沒有因為他年紀大而產生絲毫鬆懈……

暫時只想到這麼多……歡迎提問……

—————————————————

補充:

關於鋼琴
我的第一個琴是電子琴,而且都沒有 88 鍵,因為當初只是買來玩兒……老師的琴是雅馬哈的靜音鋼琴,就是立式鋼琴,機械的,聲學的,但可以插耳機電子輸出。我在老師那就可以彈真鋼琴,回家就用電子琴練。直到要彈《致愛麗絲》了,才去買了現在的帶 weighted keys (漸層式錘感)的雅馬哈 P105 P-105 - 雅馬哈中國。從無錘感到有錘感中間的轉換絲毫無壓力,很快能適應——也許很多人會告訴你很難重新適應,我覺得因人而異。

我有一個客戶家裡有一架施坦威,所以去年我很幸運地彈了幾天施坦威,真的感覺超爽。低音猶如悶雷,高音猶如清鈴,原諒我詞窮不會描述。聽說國內某家喻戶曉的鋼琴家還彈過這架鋼琴,我感覺我就是在暴殄天物,well……

—————————————————

補充:

昨天和知友聊起來這個話題。我覺得彈鋼琴,或者任何樂器,甚至音樂 in general,都是 「時間的藝術」。練習曲目,嘗試複製經典,是有所期待的——總在期待下一個音符,下一組音符或下一個樂章。它有嚴謹的完整性,讓我對自己總有 「不彈完不開心」 的挑戰,常常一坐就是一兩個小時直到體力不適。

而一位從小練琴的人告訴我,他小時候練琴可沒這麼開心。他對我這種能不厭其煩地重複練習直至熟練的自覺性表示支持,但告訴我他小時候從未能 enjoy 自己製造的音樂,也十分反感練習,因為小時候還沒能對音樂有正確的認識。(長大後走上搖滾之路,當然,也熱愛古典。)

所以成人學琴,也不算沒有優勢的:)

當你嘗試了一些優美的有趣的小樂曲後,比如 Clementi 或者 Kuhlau 的 Sonatina,你會慢慢發現,再接下來的練習,漸漸提高了對手指靈活度和力量的要求——這個時候可以開始抽空練習 Hanon 的 Piano Virtuoso,很枯燥,但當你知道為什麼要練的時候,你會心甘情願地練下去的。當你還沒彈完一遍就小臂酸痛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力量欠缺的程度,並從此有了更遠的目標。怕就怕,還沒能理解音樂就被要求彈這些枯燥的指法練習。註:我的老師沒有提到過 Hanon,我是自己要求自己彈的,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通常是因為手指力氣不夠。寫這段的原因是想說,無論學什麼,有的放矢地學,更能做到持之以恆。

—————————————————

補充:

如果你只是想學會一兩首名曲並從此充滿自豪感……每天三小時,老師手把手、一小節一小節地教,死記硬背,廢寢忘食,意志堅定,絕不反悔……說不定一暑假就學會了一首名曲了吧。這總方法非常不推薦。因為一旦不練,你就會忘記的,而且這樣做只是機械重複,並不能從中理解音樂的美。


成年後還能學好鋼琴嗎? -- 可以
要學多久? -- 看你要求學到的程度因人而異

我媽53,2013年夏天讓我教她彈鋼琴。
在她提出要求的那天下午,我教會了她識譜,包括五線譜的基本知識。
之後,給她示範了一些基本的手法。
她就自己蹦躂著彈湯普森去了。

通過我的觀察,我發現年齡大的人學彈鋼琴較年輕人來說有以下困難:
1、不靈活,這體現在左右手的協調性,彈鋼琴的手感,從單手練習到進入雙手練習需要的時間可能會長一些。 這是年齡增長自然帶來的問題,包括小時候練過琴,之後很久沒有再彈過的人,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但大齡學琴者,會在這第一步敗下陣來。 好好鼓勵他們,耐心很重要。
2、識譜,這在靈活性上又要加上一條——手+腦+眼的配合。年齡大的人,一開始會有些忙不過來,不知道眼睛該看哪裡、手該怎麼放,這是需要不斷練習強化提升的。
3、樂感,對音樂的感覺,這是因人而異的,不分年齡,存在差距,而這也是能否彈好鋼琴的關鍵,都說樂感是天生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可以培養的。年齡大的人,在樂感的培養上可能需要花費一段時間,多聽多感受。

其實,在很多事情上,你都會發現,年齡大的人在反應性、靈敏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確實比年輕人略遜一籌,而這三點又是對學習一樣新技能、知識,尤其是樂器至關重要的。但不排除個別特例,而且在孩子中,這三點的差距也是很明顯的。

不分長幼,學琴時間長短,一般就會因著個人條件,而差出很多了。


我說說我個人的經驗吧。

我93年生的。長到現在,鋼琴對我來說是一種情節。
從小到大幾乎所有人見到我都拉著我的手說:「你的手指好長啊,很適合彈鋼琴。」但是年幼的我十分好動,只想長高不想學琴,冬天體育館,夏天游泳館,春夏健身房。後來上中學後長高無望,課業也開始加重,只好專心讀書。一直到去年暑假,保研成功,拚命了十年的我決定在接下來的一年好好犒勞自己,不為前程,不為名利,純粹地想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
我看著自己的手,想著那些話,漸漸地覺得,鋼琴對於我是一件 有著極高天賦但一直沒有機會去做的事(厚臉皮(????ω????) 但是後來想想這個想法挺重要,因為這是一種興趣和自我鼓勵),於是我就愉快地開始學琴。

我於2015年7月28日開始踏入我家小區旁邊的琴房上第一堂課(這個日子我應該一輩子都不會忘吧),一開始手指無力,尤其是四五指,四指不獨立,五指沒力氣,琴鍵按不下去。即使這樣我也堅持學了(畢竟錢交了←_←),暑假雷打不動地學了一個多月,平均每天4小時,中間有一次刮颱風,我在去琴房的路上,過紅綠燈的時候被吹的原地打轉。九月份開學了回學校上課,平均下來每周只剩三天練習時間(學校離家近,每周可回家)。一直彈到現在,三級,沒有考,就是鋼琴考級教程三級的曲子會彈,老師誇我彈得還不錯,速度、表情都拿捏地挺好。

我不知道我彈得算不算快,算不算好。但是這大半年的彈琴生活,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我收穫頗豐,也非常感激。

首先興趣很重要。
彈琴會累會煩的。彈久了手指會酸軟無力,坐久了身體會乏會累。彈琴進度慢,也許你談了一整天,半首也彈不會,急性子的我有時候都想摔課本。彈琴會佔用你大半部分時間,你可能因此失去了玩電腦玩手機逛街吃飯去旅遊的時間。但是是什麼支持著你,讓今晚疲憊的你明天依舊早起去彈琴呢?我覺得,是興趣。有時候想想,我真的是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才去學琴的嗎?不全是,我是一個旋律控,除此之外,我不記得有多少次在鋼琴曲面前心跳加速耳朵懷孕了。所以,當我累了乏了厭倦了,一首動人的鋼琴曲就能找回我對鋼琴全部的熱愛。興趣就像好夢,在半夜裡為你驅走一切負能量。

其次,專註。
我是一個成年人,一個經歷過嚴酷的應試教育並且結果還行,懂得自我約束的成年人。我已經學會如何高效率地專註完成某件事了。我在練琴的時候,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我躲在狹小的琴房裡,再苦再累從不分心。熟能生巧,對我來說很適合用在學鋼琴上,長時間高強度重複性的練習對提高手指的靈活性很有幫助。

最後,也是我認為最重要,收穫最多的一件事。將彈鋼琴安排進你的生活里,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
我從沒想過來不來得及,我當初只知道我喜歡,我要學,然後就學了。每天的上午和下午起床後至飯前,就是我的練習時間,在這段時間我不做其他事情。因為我的目標不是考級,學習的盡頭也不是某一級,更重要是修身養性以及你從彈琴中收穫的快樂。我打算將鋼琴作為陪伴我一生的東西,活到老學到老。因此我不功利,不在乎一時彈琴的多少(這不意味著我會偷懶,只是說我不會因為彈琴的時間被耽誤就著急,也會合理放鬆自己)。
如果你真的喜歡鋼琴,將彈琴安排進你的生活,不用多想,認真地學下去,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是我的感想。

周鴻禕上央視《開講啦》曾說過,用你擅長的東西,做你喜歡的事,就會成功。

我挺擅長專註,我喜歡彈鋼琴,我一路彈到現在,並且會一直彈下去。


我學了很多東西,鋼琴,吉他,尤克里里,小提琴,拉丁舞,潛水,摩托艇,騎馬,射擊,至今為止,我任然不滿足我的現狀,我還想去學滑雪,學跳傘,學職業賽車,學駕駛飛機,雖然不一定都有機遇,但是,人生那麼長又那麼短,活在當下,現在的一切都是最早的時候,想學的東西永遠不會太晚。


如果目標是演奏音樂,我的答案是肯定可以,而且可以彈的很好;如果是為了演奏鋼琴,我不確定,因為沒見到多少人在這條路上可以堅持到成功。我所指的演奏音樂是用鋼琴或是其他樂器演奏任何你喜歡的曲子,通過演奏表達自己的情感與趣味;我所指的演奏鋼琴是追求演奏技術、甚至是指法上的無懈可擊,日復一日的練習某個段落,完成一些你既不喜歡也不明白所以然的曲子。

就我的接觸來看,有些器樂教育模式,對技術的刻板要求,甚至對指法的要求,到了捨本逐末的地步了。而應該要求的,反而根本顧不上。我總結了一些常見的問題,更重要的,發表一些我學到的寶貴思想和一些我的想法。

比起其他藝術形式,音樂與語言最為相似,甚至可以說,音樂本就是一種語言。三四歲的孩子已經能夠很流利的說一口母語,可以非常清楚的表達自己,而不是等待掌握一本初級的字典之後才開始說話。孩子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表達自己,和大人和這個世界溝通。

相反,我們成年人學音樂卻經常目標不明。如果不明確自己學鋼琴的目標那麼絕大多數成年人都會半途而廢,因為一開始的目標就是錯的。常見的有為了提升氣質——顯然這個短期做不到;為了陶冶情操——這詞到現在我也不明白什麼意思;還有為了討男、女朋友歡心——很快就發現達到這目標的手段太多了,學樂器是最蠢的一種,於是放棄。其實學鋼琴、學任何一種樂器目標只有一個——演奏音樂,進一步說,演奏自己喜歡的音樂。這點,由於藝術教育的缺失,國內絕大多數人其實並不清楚,尤其是廣大琴童的家長們。

前面之所以說,孩子們不是從背字典開始學語言一樣,技術上的過度準備,是我們學音樂過程中最大的問題。也難怪,早早教會你彈曲子,或者,教會你自學曲子的辦法,大多數教學機構都沒法活了。但這個影響到人們的普遍意識就不對了。還是那句話,樂器只是演奏音樂的手段,這個手段有高端有粗淺,但如果一開始就是奔著學手段,而忘了是為了表達自己,不正相當於先背字典再說話嗎?其實對於絕大多數曲子來說,都不會要求太高深的技術、技巧。話說回來,技巧也是最容易提升的,任何成年人認認真真花一個月總能把哈農彈一遍吧,而這個,對於鋼琴的入門直到演奏一般的音樂已經敷用了。再說句得罪人的話,指法、手形只是一種相對有效率的演奏模式,但不是唯一的。而且,別人看見你的手形不好指法不對,但是你能聽見嗎?
忽視其他要素,技術的過度準備,日復一日的彈練習曲,造成了對音樂中其他的要素準備不足,導致真正到演奏曲子的時候,還是顧此失彼,最後導致信心受到打擊。音樂的要素其實有很多,對音高的感知,對音長的感知,對音樂中留白、呼吸的理解,對節奏,以及國人最缺乏的律動的感受力、對力度的理解等等,如果勉強將這些也算技術的話,最起碼,音樂中的情感就絕對不是訓練出來的。

不善思考。成年人最大的優勢應該是思考能力,但很少人去用,而去盲從一些普遍的概念、方法,甚至追求一個錯誤的目標,在音樂學習中,這個問題也是普遍從在的。另一方面,成年人思考的過多,太追求條理、完美,也導致學習音樂的不順暢。這世上很多事情,根本沒有事前想的那麼複雜和困難。


具體到學習的過程,有老師教是最好的,但一定不能放棄思考,看到情形不對,立馬閃人。對於成年人來說,現在在學習材料如此全面和容易獲取的情況下,自學任何東西都是完全可能的。
對於自學,我覺得有具體的方法:一聽二慢三跟。

我在另一個回答裡面說了,就不重複了,有興趣請移步這個視頻當中的掃弦節奏是怎樣的?怎麼才能掃得那麼快速?
是跟隨喜歡的演奏家的錄音,一起彈奏熟悉的曲子,找到互相對話的感覺,看看他是怎麼表現的,怎麼處理的,這樣練習一段時間,會找到如有神助的感覺,因為音樂本就是靈魂層面的東西。


最後推薦:
John Novello《The Contemporary Keyboardist》這是本比較早的書了很全面,觀念也非常好,暫時沒看到譯本。
Victor Wooten的《The Music Lesson》,我的很多觀念受這個啟發很大,一定程度上改變我的人生觀。
還有一段Victor Wooten的TED視頻,有一個基本的介紹,也非常好看!
Victor Wooten 音樂是一種語言


我最討厭別人說長大了再學鋼琴會比從小學的遜色。我就不用什麼一萬小時來打雞血了。
我是小學六年級學琴,初二考過五級的。考過五級之後就不學了。為毛?大家都以為彈鋼琴就是穿白裙子彈黑三角斯坦威嗎?………老子14歲,暗戀一個男生,想彈周杰倫的千里之外就被家裡人撕譜。天天練習曲練習曲,一點興趣都沒有,蛋疼!…
現在上大學,重新撿起來。所以可以來對比下,小孩子學和成人學的區別。最重要是可以自己挑的老師,溝通很好。考不考級不重要,也學一些技巧性的,比如最近的輪奏。也要配合枯燥的練習曲,四個鍾就在那裡噔噔噔的練。但是,但是,這種練習,是我願意的,並且,當我掌握了我能用它更充分順暢的表達我的情感。
我現在的學習方法是。。。
練一些自己喜歡的大麴子,難度稍微難於自己的水平的。裡面用到一些技巧是之前沒有掌握的。最重要,老子喜歡!…那種剛看譜時,我靠,這什麼玩意的感覺,再到你生生硬硬的彈出來了,覺得,咦,好像是這個。再到你練上幾天了,突然有一次,那幾個動人的小節這麼流暢,自然的時候,那種全是暖了起來,覺得好美滿,好感動的感覺。。。才是學鋼琴最重要的好嗎?………

我個人覺得,只要手指軟軟的,正常尺寸,這個硬體條件就可以學。
樂理知識老師會慢慢教你。一開始看起來很高大上很複雜的樣子,其實都沒問題。只是音樂有太多心事,要用好多符號從好多方面去描述出來而已。
至於考級,無力吐槽…
這個東西,感覺已經形成一個產業鏈。家長燒錢,小孩受罪。原諒我這麼偏激了。如果不是想走正統古典路線成長為朗朗的…我覺得就沒必要那樣學了。你看朗朗那個樣子……你是艷羨他的演奏魅力還是他的名利?……

如果你想成為會彈喜歡的曲子,彈沒有改編過的難度有點大但better,多加練習。好成人學琴想要彈喜歡的曲子,老師會給你改編過的曲子,難度小,旋律也蠻好聽的。但是,對比之後,你會發現那是山寨機和iphone的區別,會是青色獼猴桃和黃色獼猴桃的區別。
技巧是用來表達多層次細膩的感情的。它很重要。但不必練一堆讓你覺得厭煩無趣的技巧,沒意思了。
可以自然地給喜歡唱歌的小朋友即興伴奏,學下和弦。還可以搞個合成器和大家組樂隊玩音樂。多enjoy啊。

如果你死心不息還是要考級。也不難,入門了之後,讓老師特訓你一段時間,專門刷考級的曲子和技巧……也是可以的,好多人得瑟自己的八級、十級……嗯…………

什麼時候學都不晚。硬體要求不高,什麼童子功那是人家要做大濕的……也覺得是用來忽悠家長早點送小孩來學琴的,而且教小孩慢多了,也相對輕鬆。我個人這樣覺得的。
更多困難是成人沒有那麼多時間,和耐心能一天坐在那裡練聽起來沒有未來的枯燥的斷斷續續的小節。要堅持,它們才會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突然串聯成一串圓潤的珍珠。
找到你自己的目標或者真正的熱愛,去實現它。

貼上一段話,來自奶牛Denny「在追尋理想的路上,我們總是會遇到很多牆。但是這些牆並不是來阻擋我們的,它是用來阻擋那些沒那麼熱愛的人的,它是用來證明我們到底對理想有多渴望多熱愛的。」不記得原話,但是,每當練煩了就對著琴說幾次說幾次,又堅持繼續練下去。
還有就是,真正的快樂是件嚴肅的事。剛開始學琴會有很多期待。但是真心不會是白裙子黑三角。鋼琴的魅力在於它是可以同時發出好多個音符,在於它嚴謹優雅的編曲。無關幻想速成和名利。

不是專業學音樂的,所以有些地方可能冒犯了。盡量通俗易懂,每次我看一些帖子用一堆專業名詞就…摔!
加油,音樂是好東西,生活也蠻不錯的!…


我學了四年電子琴和四年鋼琴,學到頭來還是一無所成。就算會彈不少曲子,也只覺得自己是個渣……原因很簡單,我根本就不喜歡鋼琴,鋼琴打動不了我的心。但我現在學的是木笛,不到兩年,我已經可以達到連我老師說「如果你能早學一年,大學就能申報木笛專業」的水平,同理,因為我喜歡這個樂器。
你喜歡一個樂器,你與她一同呼吸,每天都撫摸她,練習很長時間的話,你的年齡根本不算障礙。我的木笛老師是個很親切的德國人,有時會跟我談她的教學經驗,說「學生年紀大一點,對音樂的理解力就高一些,學習樂器就更快了。」我十七歲才開始學這門樂器,但這卻超越了我學了八年的鍵盤類樂器,你說年齡到底重不重要呢?
如果你真的喜愛鋼琴,熱愛音樂,並願意和鋼琴度過許許多多的時光,把鋼琴當作知己,那還擔心什麼呢?
希望題主能享受自己的音樂生活。


同樣作為一名小時候學過各種鍵盤樂器(手風琴電子琴鋼琴)後因受不了高密度還課的壓力而放棄,直到大學突然在看過一個視頻後萌生教練我想學鋼琴想法的鍵盤運動員可以在這裡負責任的告訴你:如果你成年了都學不好,那就算你從小就開始學也是班裡那個每次還課都在折磨全班同學的音樂選手。換言之,從小學琴給你的優勢只是啟蒙了你的與生俱來的樂感(包括你聽音辨音的能力,節奏感,協調性)。而我們想像中的那種從小學琴能打下紮實的基本功,使手指更加靈活之類的說法我覺得真是很沒有說服力啊。再強的肌肉記憶也敵不過歲月這把殺豬刀啊。我從幼兒園開始學手風琴,通關後學了電子琴和鋼琴,也算是學的比較快的那種,可是我丟了八年沒碰再開始重新撿起來的時候,我不但小時候彈的各種熟的音階半音階音程練習曲全部忘個精光,連低音聲部的do在五線譜什麼地方開始都記不起來了,一度懷疑小時候是不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學的琴,可我不也身殘志堅的撿起來了么!成年學琴的好處就像其它各位所說的一樣:理解力高。小時候花一個星期才能理解的東西長大可能五分鐘就理解了。

至於要學多久,那要參考你你現在的基礎,你想學成什麼樣,你怎麼學,還有你的天賦值來算。按音樂風格來說,難度上我的排行是流行小於古典小於搖滾小於爵士,但裝逼效果也是這個不等式,要是能擼熟幾首爵士歌曲,我覺得這世界上也沒你裝不好的逼了。如果您能認識五線譜(讀譜慢也算認識!),那我建議你選擇一首你想要學會的曲子到琴行里找一個老師上上一個療程的課, 多看看老師的人肉示範,讀懂譜子,勤加練習。不要害怕加難度,最好是一首難的接著一首難的彈,攻克完一首難曲,你再回頭看前面一首就so easy了,這種方法我覺得進步飛速。 在我看,這把年紀學琴的障礙不是缺乏基本功,而是執著於基本功。您要是跟著小琴童從拜厄學起那我覺得您放棄也就是分分鐘的事兒了。

最後分享一下我重拾鋼琴之路,在學校不方便摸著琴,在兩個寒假和兩個暑假裡學會的:
--------------------------------------------------流行-----------------------------------------------------
1.卡農 in D major (好像叫這個名字,當初就是被一個跟喬布斯一樣的老頭的視頻忽悠,長了重拾鋼琴的草 嚴格來說這首歌也算流行)一個月學會
2. Summer 久石讓 兩個星期
3.白日夢的一首爛大街的歌已忘名字
4.周杰倫系列(誰無中二時)
5.下次下次 南瓜車 水 爭---薛凱琪
6.董小姐(第一首彈唱的歌)
------------------------------------------------搖滾------------------------------------------------------
1.V3 (沒有練完,練到第三頁結束,放棄的原因是覺得自己還沒進階到這一步前可能還漏了一首曲子)
2.Oath Sign (搖滾的特點就是密集型的三鍵齊按以及四鍵齊按,左手的和音變化速度快,需要力量)
-----------------------------------------------爵士-------------------------------------------------------
1. 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sofia petersson版 (還沒有參悟!)

其實每天也不用花很長時間去練習去糾結找不到該彈哪個鍵,或者是左手配和音對不準位之類的問題,多聽聽原曲,看看網上其他人彈的這首曲子的視頻示範,每天要零零散散的談上一兩個小時左右,睡一覺起來,您的肌肉記憶會有奇蹟發生!


小孩能學鋼琴,是因為有人逼。大人無法學習,是因為沒人逼。

業餘六級技術上找不出什麼問題,六級到八級會卡在視聽練耳和音樂體會?例如詠嘆調、大型著作、299的那種指尖連貫?這些貌似和年紀也沒啥關係…………
過了八級基本上就難了,我現在也拉不開十度%&>_&<%

我是來打擊題主的。題目補充只有一句話:『會不會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還在問這種問題的根本不適合現在就開始練習鋼琴;尋求心靈雞湯的回答對於彈鋼琴沒有用。

top X 的答案回答很全面,也很勵志,但是很多答案忘了告訴題主一個真相:彈鋼琴需要持之以恆很長很長很長時間,而且不一定能達到「學好」的效果。也許學琴三五個月能勉強彈一首簡單的名曲,但你之後會繼續精進么?如果一兩個禮拜不彈不練,基本一行琴譜也彈不下來了。

要練鋼琴,先要有興趣,然後有吃苦的覺悟,然後有意志力去不斷練習,不斷的練習,不斷的練習。理解了這個就不會問『會不會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要學多久?』這種急功近利的問題了。確定自己有興趣,能堅持,就可以了解下這種問題:24 歲無音樂基礎的人想學習鋼琴,如何入門?有哪些入門書籍推薦?

希望想通。


終於考完托福了= =能好好回答問題了!哦也!
題目是:成年後還能學好鋼琴嗎?要學多久?

簡略回答:能學好——彈出流暢曲子。 系統的學來說,100課時左右+每天的練習。差不多250小時。


教過年齡50+的學生,彈得抒情曲等節奏不快的曲子非常流暢。
也教過不少二三十歲的學生,其實一開始手生的情況和小孩子非常像,我沒看過專業文獻,但經過練習照樣順暢。所以,成年後手指僵硬學的慢沒小孩聰明等在我這裡不是那麼回事。

那咱們談談怎樣練「好」。到底什麼是呢,在我的理解範圍內是:可以隨意的看譜識譜順暢的彈出喜歡的曲子。

做法:

  • 請一名鋼琴家教是最為省事,效率最高的事情。
  • 保持每天半小時到一小時的練習時間
  • 系統的學習樂理,練習好讀譜識譜。慢慢練習視唱練耳
  • 每周每月都要進行總結,基本一個月4首車爾尼,10個拜厄,4首練級曲目。
  • 在我這裡,成人練習成功的案例都有一個共性:極其熱愛鋼琴並且願意付出時間去投入,去堅持。

如有意見歡迎補充。不定時更新。


讓我想起來大學時我班一男生借著想學鋼琴的目的接近我室友,也問了室友這個問題,室友給他的回復是,來,讓我敲碎你的夢。。。


兒童,老年人,女性都可以學好鋼琴!成年人當然也能學好鋼琴。
成年人身體、心智發展相對成熟,學習鋼琴甚至有特別的優勢。雖然手指靈活性、獨立性、均衡性等潛能的挖掘需要更多的練習,但絕不是不能做的更好。另外個體存在差異,有的成年人學起來甚至進步很快。
學多久要根據個人情況,練習時間,練習方法,投入精力等綜合因素考量。我的一個成年學生,十年前彈完599了,十年沒練,指導了兩個月,恢復的很好。一個零基礎的成年學生,半年多時間就彈完599,中間彈哈農、拜爾,彈成年人鋼琴教程的適當樂曲,加強左手彈過718,至今一直保持較旺盛的學習精神,從中獲得了無數的快樂與心境提升。
藝無止境,若非要加一個期限,我認為:活到老,學到老。


嗯,這個我可以答一答。我的學琴經歷非常簡單,沒動什麼腦子,也許對有些人也是有借鑒價值的。
先回答問題。
第一:非常可以。第二:不用很久,我大約前後學了2個月。

課程:我前年大一的時候開始學鋼琴,從當地琴行請了一位濃妝豔抹弔兒郎當的"老師"隨便教了教音階和指法,前後上了8堂課,每堂1小時。上完課後,我了解了鋼琴上黑鍵白鍵分別去向哪裡,也會彈音階和沒有和弦的練習曲。

平日練習:課程上完之後就是在家裡憑著興趣和熱情練習了,每天四小時左右(下附進度表)。當時我熱情很澎湃,不管自己彈的曲子有多簡單都非常享受,屬於自我陶醉的類型。我並不以"把鋼琴彈會了"為主,而是以"把我愛的曲子彈會了"為主。所以並不苦練基本功,而是滿天滿地去找自己喜歡的曲子。

曲譜來源:書市裡的二手琴譜+蟲蟲鋼琴網。

以下是我的練習進度表以供參考(我的背景是:正常智商,手小是硬傷,笛子九級,每天4個小時練習)
「梁祝」:一天
「夢中的婚禮」:兩天半?
「綠袖子升級版」:一個星期(各種音階跨越特大特複雜)
「回夢遊仙」:倆小時
「tears」:一天
「天空之城簡單版」:音階太簡單,第一遍就能摸下來

總之,蟲蟲鋼琴上四級以下的曲子都在兩天以內。「克萊德曼鋼琴譜」上的各種簡單版的世界名曲都在三至四天以內。

我沒什麼天賦,智商特中庸,手又小得連一個八度都跨不過來。但曲子依然練得挺快,練習過程也不痛苦。如今三年過去了,記住了好些譜子,坐在鋼琴邊,不看譜子連續不斷能彈三個小時左右吧。沒人聽,我是我自己唯一的聽眾。聽起來悲涼了些,但其實一點兒也不,可以特陶醉,特傾情。
最最重要的是(人為畫粗線!!!!)如今我擁有了聽到任何心宜的曲子都敢上網查譜子進而把它彈出來的能力,這是最幸福的。瞬間拉近了人和歌曲的距離。

作為參考

ps,最好還是找一位正規一點的老師。當時我圖便宜,從某個琴行里隨便找了一個。沒成想,這個「老師」 幾乎都是在宿醉的情況下教課(每天上午八點上課,她還能宿醉,職業背景堪憂)前言不搭後語,渾身是劣質香水和廉價胭脂的腐敗味道……當時試講的時候看這個姐姐又清純又漂亮,結果…………所以,盡量不要在不正規的琴行隨便地找老師


推薦閱讀:

彈古箏或古琴是怎樣的體驗?
如何评价动画电影《欢乐好声音》(Sing)?
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指揮版本?

TAG:音樂 | 鋼琴 | 業餘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