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兒童特別喜歡聽(看)繪本?繪本書抓住了兒童什麼心理以至於孩子這麼喜歡?


因為對於兒童來說,繪本中的圖像才是最直觀「可讀的」。

試想一下,剛到這個世界不久的孩子,就像你去到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家,你會對文字書感興趣嗎?當然會首先對音樂和圖像充滿好奇。
閱讀文字其實很累,需要大腦做很多精密的工作:認字時眼睛聚焦橫向掃視(有很多失讀症與此功能不完善有關),文字在腦中轉為語音,語音建立語義,語義轉化成意像,上下文還要串聯,還要想像潛台詞,想像圖像、理解結構,這一切需要思維在多個層面同時協作。成年人閱讀文字也經常會出現「字都讀了」就是「不進腦子」的情況,何況對於一個剛掌握不多文字經常遇到生僻字的孩子,是很麻煩的事。

而看繪本時大腦的狀態則完全不同,雖然也要將圖像轉化為結構意像等,但這和日常生活中的視覺狀態沒有太多區別,根本就不會「失讀」。畫面看不懂孩子可以用最純真的好奇心琢磨,即便完全不進腦子,彩色的圖像也比黑白文字更有意思。

並非文字書不好,但做為家長要看清:兒童無法審美文學,因為它們是文盲。兒童真正感興趣的是甚至不是爸爸媽媽講給他的故事(同一個故事它們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聽上十幾次),而是有人跟他交流說話,它們遠不感興趣別人手上那書本身。所以文字書並不能直接培養兒童的閱讀習慣。

相反,繪本是兒童自己可以讀的書,儘管不一定能真正讀懂,但色彩斑斕的畫面只要不盲便是「可讀」的,孩子會很仔細地去畫面的細節中「讀出」故事和人物。這不僅能培養兒童的閱讀習慣,孩童更能從精美的裝幀中體會精緻之美,這些都是對孩子為人處事最直接的影響。

這便是繪本的教育意義。引導孩子對看書這件事產生興趣養成習慣遠遠比具體看什麼書更重要。就好像讓小孩子從小出去瘋跑養成運動的習慣遠比為讓他參加一個所謂高雅高爾夫球項目更重要。
閱讀這種腦力運動也是同理:並不需要一開始就塞給孩子多麼文字優美文學性強的故事和宏大的人生格言,孩子真正受用的不是那些紋飾,而是閱讀本身。所以只要繪本做為書本身足夠可愛到讓孩子願意翻閱它,隨著這份動人的可讀性,兒童也就慢慢養成了翻書的習慣。而這個習慣可以跟隨他一生,開卷有益,裨益無窮。


1、色彩感知。大多數繪本都是彩色的,而且色彩鮮艷。
2、動物。孩子天生就對動物有天然好感。特別是狗、貓、馬、熊、老鼠等這類比較溫順憨厚的動物。
3、繪本里的故事,簡單而且大多數歡樂的故事。
4、圖片為主。孩子更願意具象的東西,所見即所得,而不是抽象的理解和感知。這比較符合0-12歲孩子的階段心理特點。


其實這事兒直接問孩子多好,大人都是自以為是猜的。
我這麼猜:
1.人睜開眼睛就能看,但張開嘴巴能讀嗎?
——孩子暫時就這水平。
2.直接看到草泥馬是不是比較不會想歪?
——孩子認知特點擺著呢。
3.回家就能吃上媽媽做的飯,可比自己琢磨吃什麼溫暖多了,還省心省力。。
——親子共讀狠重要,聽故事多美個事兒啊。
4.聖誕節跟咱有關係么?還不都其樂融融高興的不行!
——有錢難買娃樂意,就是看著高興。


那是因為他們還不認識字


看繪本和聽繪本得分開說。

孩子之所以喜歡看繪本,因為孩子對於圖畫的感知是早於文字的。從孩子剛出生開始,用的一些閃卡實際就是圖畫。文字是對世界的二次解碼,是形、音、義的結合體,而圖畫就不同了,圖畫是直接對世界的一種呈現。對於孩子來說,當然喜歡圖畫這種可以「直接」呈現世界、事物的方式啦。另一方面,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而在孩子的能力還沒有能夠直接去接觸世界之前,看繪本就是孩子認識世界、接觸世界的一種直接方式,所以,以圖畫為主的繪本能夠讓孩子喜歡就是理所當然的啦。

再說聽繪本。聽繪本,脫離了繪本圖畫的載體,其實就是聽故事了。故事是虛擬的,想像的,孩子聽故事時就彷彿是在玩想像的遊戲,非常符合孩子喜歡遊戲的天性。

所以說啊,繪本受孩子歡迎可不是偶然的。


繪本不是讓孩子自己看的書,而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書。——松居直


大人也喜歡聽故事不是嗎?

色彩,趣味,故事,知識。


繪本是兒童文學的一種。

關照兒童心靈的讀物。

就像成人喜歡愛情小說等一樣。一本書是怎麼樣被你喜歡的呢?

也的也是因為情節有意思,市面上各種異形書也挺多的。


圖片比文字形象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孩子會早慧,尤其是在不和諧的家庭?
如何讓小孩子做數學題時能更細心點?
父母該不該為了培養孩子學會分享而強迫孩子讓出心愛的玩具?
表弟30出頭就去世,他兒子剛上二年級,成年前和剛成年階段哪些關鍵點我能幫他?

TAG:兒童教育 | 繪本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