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是否像史籍描述的那樣昏庸?如果不是,被冤枉的原因是什麼?
劉賀不僅不是一個昏庸的天子,相反,他還是一個有正常心志的皇帝。
首先我們要看到,當時劉賀面臨的是一個朝廷被權臣霍光把持、政令不出未央宮的局面。如果他是昏庸的天子,他可以忍受這種局面,但是他不是,所以他想要從霍光手中奪取權力。
而劉賀是以諸侯王之身前去長安繼任的,因此他的身邊有一個親信圈子,他短暫的皇帝生涯,就是他依賴這個親信圈子向霍光奪權、並且最後失敗導致被廢地位的過程。
史書中的記載是「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文學、光祿大夫夏侯勝等及侍中傅嘉數進諫以過失,使人簿責勝,縛嘉系獄。」
這恰恰就是說明,他在繼位之後,打算用一系列的政治布局和人事調整來從霍光手中奪取權力。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霍光廢立劉賀並沒有得到內外朝的一切認可,反而是他個人的獨斷行為,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政變。
「光乃引延年給事中,陰與車騎將軍張安世圖計,遂召丞相、御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會議未央宮。光曰:「昌邑王行昏亂,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驚鄂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離席按劍,曰:「先帝屬將軍以幼孤,寄將軍以天下,以將軍忠賢能安劉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將傾,且漢之傳謚常為孝者,以長有天下,令宗廟血食也。如令漢家絕祀,將軍雖死,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乎?今日之議,不得旋踵。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光謝曰:「九卿責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當受難。」於是議者皆叩頭,曰:「萬姓之命在於將軍,唯大將軍令。」
霍光想要廢立劉賀的時候,召集了外朝重臣們進行商議,但是附和他的人基本沒有,這時候是他的親信死黨田延年站出來,拔出劍來說「先帝將天下託付給了霍大將軍,誰不跟霍大將軍走,我就讓他跟著先帝走!」,這才強行壓住了外朝,讓他們同意廢立。這不是政變是什麼?
同時,霍光並不只是廢掉劉賀的帝位而已,還對劉賀的親信進行了血腥殘酷的報復和屠殺。
昌邑群臣坐亡輔導之誼,陷王於惡,光悉誅殺二百餘人。出死,號呼市中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所以,我們看到,昌邑王劉賀被廢,是一場血腥的政治鬥爭的結果,他被廢掉不是因為他平庸,恰恰是因為他不肯隱忍,想要從霍光手中奪取權力。以皇帝的標準來看,想要集中權力是沒有任何錯誤的,如果說有錯的話,只能說他低估了霍光對權力的渴求和反擊的力度。
登基一個月不到,就犯下了超過一千件過失,這等於就是在說劉賀一天到晚不幹正事就是在做壞事,以敗壞天下為己任——作為一個廢立的理由,這已經夠了,但是這有可能是真的嗎?劉賀再怎麼壞也總得要歇息下吧?
說霍光沒有篡位之心我信,但是說他不擅權不獨斷那是個笑話,實際上他對權力擁有異乎尋常的慾望,不容任何人(包括皇帝)與之分享。
沒錯,霍光畢竟還是沒有篡位,但是像宇文護那樣的弒殺三帝、屢次廢立但是堅決不篡位「忠臣」,到底算不算忠臣?我看是不算的。
從漢朝歷史來看,霍光就是一個有治國才能的梁冀,但是本質上還是一個跋扈將軍。漢書說霍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已經是班固給這位前朝權臣一個面子了,完全不過分。
政治鬥爭是一場零和遊戲,其中的固定規則就是贏家通吃一切,敗者就只能成為「狗不如的人間渣滓,天下頭號千古逆賊」,所以昌邑王在被廢掉帝位之後被霍光操縱輿論機器污名化,實屬尋常。但是後人不能輕信了這種污名化,以至於對其中的是非失去了理性的判斷。我們拋開種種雲遮霧罩的、充滿政治宣傳的內容,只看最基本的歷史事實,自然就會知道,劉賀被廢,主要是因為他想讓自己的嫡系人馬,全盤接中央政府,於是悲劇了!
劉賀的嫡系小弟全盤接管中央政府,從前的中央高級官員幹什麼去呀?霍光等人,自然會非常生氣,霍光等人一生氣,後果很嚴重。
劉賀在到長安當皇帝時,率領了大批的嫡系小弟,而且一到長安,就對這些嫡系小弟都破格提拔,並且讓自己的一個小弟,控制了宮廷內的中央禁軍。[注]
[注]:昌邑王既立,淫戲無度。昌邑官屬皆征至長安,往往超擢拜官。相安樂遷長樂衛尉。
對於劉賀這種作法,當時就有人勸他,你一當皇帝,就這樣急不可耐的提拔自己的小弟,也太誇張了吧?[注]
[注]:太僕丞河東張敞上書諫,曰:「....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傾耳,觀化聽風。國輔大臣未褒,而昌邑小輦先遷,此過之大者也。」王不聽。
基於劉賀的角度,顯然認為自己這樣做,並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因為既然我當了皇帝,天下就得由我作主。
問題是,處於霍光等人的角度,顯然認為劉賀這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因為我們讓你當皇帝,就是為了讓你來排擠我們啊?
劉賀這種作法,也是有先例的。
想當年,周勃等人請代王來當皇帝,代王當時就領著大批嫡系小弟進入長安城。
周勃想和代王說幾句悄悄話,代王的嫡系小弟直接就告訴周勃,你想說什麼,就公開說吧,代王和你沒有什麼悄悄話可言。[注]
[注]:太尉勃進曰:「願請閑。」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無私。」
而且代王的小弟,也都得到破格提拔,當然了,宮廷內的禁軍,自然由代王的小弟接管了。[注]
[注]:太尉往諭,謁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以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
劉賀進入長安城時的所作為所為,和從前的漢文帝好像沒有什麼差別。接下來,劉賀會怎麼玩呢?
我們先看看漢文帝接下來是怎麼玩的?
代王成為漢文帝後,對周勃那是越來越嚴厲,周勃也是越來越害怕漢文帝[注],後來漢文帝感覺周勃仍然不夠馴服,於是就把周勃抓進了監獄。
周勃進入監獄,讓獄卒嚇唬的那是語無倫次,漢文帝才決定放他一馬。[注]
從此以後,周勃再也不敢跟皇帝牛逼了。因為周勃和皇帝相比算個屁啊,周勃就是面對小小的獄吏,也是嚇得大氣都不敢出。[注]
[注]:後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注]:其後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辭;吏稍侵辱之。 [注]:絳侯既出,曰:「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
呂氏被誅後的周勃,和漢昭帝死後的霍光,好像沒有多大差別。總而言之,誰當皇帝,好像就是他們說了算。
呂氏被誅後,周勃選擇漢文帝,僅僅是因為漢文帝比較好控制,結果呢,周勃讓漢文帝收拾得,連大氣也不敢出了。[注]
[注]:或言:「齊王,高帝長孫,可立也。」大臣皆曰:「呂氏以外家惡而幾危宗廟,亂功臣。今齊王舅駟鈞,虎而冠;即立齊王,復為呂氏矣。代王方今高帝見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且立長固順,況以仁孝聞天下乎!」乃相與共陰使人召代王。
漢昭帝死後,霍光選擇昌邑王劉賀,也是因為他認為昌邑王劉賀比較好控制。[注]
[注]:夏,四月,癸未,帝崩於未央宮;無嗣。時武帝子獨有廣陵王胥,大將軍光與群臣議所立,咸持廣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內不自安。
結果呢,劉賀一到長安城,全套模仿當年漢文帝的所作所為。接下來,劉賀會幹什麼呢?霍光會不會比當年的周勃更幸運呢?
周勃當年,天下劉氏諸王盤根錯節,以周勃的力量,隨便廢立皇帝,有可能會引得諸王蠢蠢欲動的,到時代王作不成皇帝,可能會產生一個更兇悍的皇帝。
霍光現在,劉氏諸王被文、景、武三帝輪番削藩,已脆弱的不堪一擊了,霍光似乎不用有這種顧慮了。
在這種背景下,霍光背著皇帝召集高級官員開會,開口就是新皇帝昏暈無道,在家認為應該怎麼辦呢?
這一句話,把大家都嚇得不敢接茬了。於是霍光的主要合伙人,握著寶劍發表了一通大義凜然的演說。總而言之,我們今天要廢立皇帝了,誰敢反對,我現在就一劍捅死他!在這種背景下,自然全票通過了廢立皇帝的法律程序。[注]
[注]:癸巳,光召丞相、御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會議未央宮。光曰:「昌邑王行昏亂,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驚鄂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離席按劍曰:「先帝屬將軍以幼孤,寄將軍以天下,以將軍忠賢,能安劉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將傾;且漢之傳謚常為『孝』者,以長有天下,令宗廟血食也。如漢家絕祀,將軍雖死,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乎?今日之議,不得旋踵,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光謝曰:「九卿責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當受難。」於是議者皆叩頭曰:「萬姓之命。在於將軍,唯大將軍令!」
當然了,皇帝這種東西,絕不是隨便可以廢立的,你想廢立他,總得有點理由吧。在這種背景下,各種莫須有的罪名,就都扣在了劉賀頭上。
總而言之,不是霍光要廢劉賀,實在是因為劉賀,已根本不是人了。劉賀當了27天皇帝,所犯的過錯,多達一千多條。[注]
[注]: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過千餘,故霍光廢之。
劉賀這些罪名,可信嗎?一點也不可信,只是因為後來沒有為劉賀平反,所以這些離奇的罪名,遂成了鐵案如山的東西。
後來,司馬昭滅掉高貴鄉公曹髦後,也為曹髦羅列了一大堆罪狀。並且也是援引昌邑王劉賀被廢的先例,所以證明司馬昭滅他的合法性。[注]
[注]:皇太后令曰:「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東海王子髦,以為明帝嗣,見其好書疏文章,冀可成濟,而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吾數呵責,遂更忿恚,造作醜逆不道之言以誣謗吾,遂隔絕兩宮。其所言道,不可忍聽,非天地所覆載。吾即密有令語大將軍,不可以奉宗廟,恐顛覆社稷,死無面目以見先帝。大將軍以其尚幼,謂當改心為善,殷勤執據。而此兒忿戾,所行益甚,舉弩遙射吾宮,祝當令中吾項,箭親墮吾前。吾語大將軍,不可不廢之,前後數十。此兒具聞,自知罪重,便圖為弒逆,賂遺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藥,密因酖毒,重相設計。事已覺露,直欲因際會舉兵入西宮殺吾,出取大將軍,呼侍中王沉、散騎常侍王業、尚書王經,出懷中黃素詔示之,言今日便當施行。吾之危殆,過於累卵。吾老寡,豈復多惜余命邪?但傷先帝遺意不遂,社稷顛覆為痛耳。賴宗廟之靈,沉、業即馳語大將軍,得先嚴警,而此兒便將左右出雲龍門,雷戰鼓,躬自拔刃,與左右雜韂共入兵陳間,為前鋒所害。此兒既行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禍,重令吾悼心不可言。昔漢昌邑王以罪廢為庶人,此兒亦宜以民禮葬之,當令內外咸知此兒所行。又尚書王經,凶逆無狀,其收經及家屬皆詣廷尉。」
再後來,燕王朱棣滅掉建文帝後,也給建文帝羅列了一大堆罪狀。[注]
[注]:時諸王坐廢,允炆日益驕縱,焚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御容,拆毀後宮,掘地五尺,大興土木,怨嗟盈路,淫佚放恣,靡所不為。遣宦者四齣,選擇女子,充滿後宮,通夕飲食,劇戲歌舞,嬖倖者任其所需,謂羊不肥美,輒殺數羊以厭一婦之欲。又作奇技淫巧,媚悅婦人,窮奢極侈,暴殄天物,甚至褻衣皆飾以珠玉錦繡。各王府宮人有色者,皆選留與通,常服淫葯,葯燥性發,血氣狂亂,御數老婦不足,更縛牝羊母豬與交。荒眈酒色,晝夜無度。及臨朝,精神昏暗,俯首憑案,唯唯數事而已。宮中起大覺殿,於內置輪藏。 出公主與尼為徒,敬禮桑門,狎侮宗廟。嘗置一女子於盒以為戲,謂為時物,舁入奉先殿薦新,盒開聚觀,大笑而散。倚信閹豎,與決大事,凡進退大臣,參掌兵馬,皆得專之。陵辱衣冠,毒虐良善,御史皆被棰撻。紀綱壞亂,構成大禍。自是災異疊見,恬不自省。夜宴張燈熒煌,忽不見人。寢宮初成,見男子提一人頭,血色模糊,直入宮內,隨索之,寂無所有。狐狸滿室,變怪萬狀,徧置鷹犬,亦不能止。他如日赤無光,星辰無度,彗掃軍門,熒惑守心犯斗,飛煌蔽天,山崩地震,水旱疫癘,連年不息,錦衣衛火,武庫自焚,文華殿毀,承天門災,雖變異多端,而酗樂自如。
事實上,翻開二十四史,失敗的君主,如果完全喪失了話語權,常常都會享受這種待遇,總而言之,各種聳人聽聞的、有悖常理的罪名那是堆積如山。千言萬語一句話,這種腦殘變態的傢伙,就沒有資格當皇帝。
類似的罪名,只要當事人擁有一點點話語權,人們也會知道,這就是胡編亂造出來的。因為一個人已腦殘變態到了這種境地,怎麼會有機會合法的繼承皇位呢?
霍光給劉賀等人,編排了一大堆罪名之後,又幹了些什麼?我再繼續往下看。
劉賀的嫡系小弟,一共二百多人,全部被抓進了監獄。[注]
[注]:光使盡驅出昌邑群臣,置金馬門外。車騎將軍安世將羽林騎收縛二百餘人,皆送廷尉詔獄。
當然了,抓進監獄關不算完事,經過一通簡單的審訊。劉賀這二百多個嫡系小弟,全被判了死了刑。
只有兩個人,在此前勸諫過劉賀,所以死罪饒過,活罪難免,都被剃了頭髮去做苦力;還有一個人,哭著喊著說,我當年也勸諫過劉賀,於是也免了死罪。其它人呢,都殺了![注]
[注]:昌邑群臣坐在國時不舉奏王罪過,令漢朝不聞知,又不能輔道,陷王大惡,皆下獄,誅殺二百餘人;唯中尉吉、郎中令遂以忠直數諫正,得減死,髡為城旦。師王式系獄當死,治事使者責問曰:「師何以無諫書?」式對曰:「臣以《詩》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於忠臣、孝子之篇,未嘗不為王反覆誦之也;至於危亡失道之君,未嘗不流涕為王深陳之也。臣以三百五篇諫,是以無諫書。」使者以聞,亦得減死論。
廢掉劉賀後,讓誰當皇帝呢?大家挑來挑去,挑中了一個人,那就是皇曾孫。
當時的皇曾孫,其實已淪落成了平民。當時的皇曾孫混得有多慘,我們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一個低級官員,想把女兒嫁給皇曾孫,這個低級官員的老婆竟然非常生氣,因為自己的女兒,怎麼可以嫁給皇曾孫這種啥也沒有的人呢?[注]
[注]:時暴室嗇夫許廣漢有女,賀乃置酒請廣漢,酒酣,為言「曾孫體近,下乃關內侯,可妻也。」廣漢許諾。明日,嫗聞之,怒。
霍光一伙人,為什麼想讓皇曾孫當皇帝呢?端在桌面上,理由自然是一套接一套的。其實呢,主要原因就是,這個啥資本也沒有的皇曾孫當了皇帝,肯定不會像劉賀那樣囂張吧!
這個皇曾孫就是後來的漢宣帝。
漢宣帝當了皇帝後,與霍光坐在一起,常常覺得如芒刺背。為啥呢?劉賀領著200多嫡系小弟當了皇帝,結果200多嫡系小弟,被霍光殺了個一塌糊塗,劉賀只能背著一身聳人聽聞的罪名,灰溜溜的回到自己封國。漢宣帝光桿一個人當了皇帝,如果惹得霍光不高興,會是什麼結果呢?
當然了,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霍氏一族被漢宣帝滅了滿門。
謝邀,反對下淚痕法師回答。當然,我的回答基本是對事不對人的,不僅僅是淚痕法師,其實包括高票在內的大部分回答,都沒弄清楚一個問題:霍光和劉賀之間是權力鬥爭當然沒錯,但是霍光所做究竟有沒有為公的成分?如果霍光為個人同時也在為社稷,那就不應輕易否認劉賀的罪狀。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分析:
1、關於這次事件的史料記載,主要來自《漢書》。《漢書》是東漢初年班彪父子編撰,而東漢皇室與宣帝並無直系血親關係。那就是說,如果劉賀是被冤枉的明君,那麼班氏父子根本不需要為了肯定宣帝這支合法性,而去強行歌頌霍光廢劉賀的正義性。《漢書》又是皇帝肯定的,可以認為符合官方意志。《漢書》是怎麼評價這件事的呢?
處廢置之際,臨大節而不可奪,遂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光為師保,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漢書·霍光傳》
2、霍光不立廣陵王而立昌邑王,說是昌邑王更好控制,當然是沒錯的。但是必須認識到,霍光控制皇帝目的是什麼?僅僅是為了維護個人利益嗎?當然不是!武帝的政策在晚年有根本轉變,之後的昭宣中興的基礎也是與民休息的路線,而重要的執行者當然就是霍光,這是歷史證明的事實。倒退回去,廣陵王的名聲實際上是非常差的,霍光作為內朝領袖,希望武帝晚期以來的政策順利延續,當然就要有所考慮。所以立幼並無不妥。武帝還立年幼的昭帝讓霍光輔佐呢,他當然意識到霍光可能成為權臣,但是對其忠誠度還是不懷疑的。所以霍光的權臣地位本來就是來自武帝、昭帝的。
3、昌邑王名聲確實不好,霍光不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認為他能控制住年輕的劉賀。如果沒有這個自信,一開始也沒必要立了。但霍光有自己的底線,你作為皇帝胡鬧可以,但是千萬不能觸動原有的政治格局,因為這可能會危及國家社稷。必須注意到一點,漢代是以孝治國的,劉賀是武帝的孫子,又是昭帝的侄子,實際上還是作為昭帝的繼子而接任皇帝。而目前的政治中樞都是武帝、昭帝時期的老臣,所謂「三年無改父之道」,劉賀的做法當然違背了最重要的政治倫理——孝道。如果他能像宣帝一樣,大權獨攬後再適時調整政策當然無可厚非,但是一上來就亂折騰,淚痕你還敢說皇帝集權都是對的?
4、淚痕法師拿昌邑王和文帝比較,那又是大錯特錯了。文帝任用宋昌做衛將軍、張武做郎中令,不過是為了保護自身安全,並沒有觸動原有政治格局。陳平、周勃、灌嬰,這些實權派仍然是開國軍功集團組成。另外宋昌本來就是代國中尉、張武本來就是代國郎中令,漢初諸侯國官員和中央官員基本是平級的,調動從制度上說並無不妥。而推恩令後諸侯王官級別低於中央任命官員,並且明確規定不得進入中央任職。那麼劉賀帶著兩百個低級近臣企圖與霍光分庭抗禮,還敢把上官太后的宿衛換成自己人,被霍光認為「亂漢制度」也是沒錯的。淚痕知道什麼是限制諸侯王的《左官律》嗎?
5、霍光向文武百官提出廢劉賀的想法,包括丞相楊敞等人開始都嚇得不敢說話。這並非是說他們反對霍光,只不過這事來得太突然,也存在很大的風險,沒有足夠的膽識和魄力,沒有人敢輕易決斷。但很明顯的是沒有人出來反對霍光。當然,霍光給劉賀的定案,有些事確實是雞毛蒜皮,比如「弄彘斗虎」之類。但劉賀的昏庸也是確實事實,龔遂、王吉、張敞、夏侯勝等人都勸諫過,這些記載總不是無中生有的吧?在諸侯王位置上可能無關痛癢,但是作為皇帝絕對是昏君了。淚痕來句「一點都不可信」,那你告訴我什麼可信?
6、隨著海昏侯墓的發現和陪葬的《詩經》等儒家文獻出土,有些媒體又開始嘩眾取寵了,大聲喊要給劉賀翻案云云。對於考古資料,我們當然要重視,但要注意謹慎使用,陪葬《詩經》能證明什麼?物化證據本身不會說話,那就存在著多種解釋。可能是劉賀晚年有所悔悟,可能僅僅作為裝飾品使用,但要證明他即位前文化修養好、道德水平高,從而推翻文獻記載,還是證據不足的。所以辛德勇先生也說「沒有讓我感覺文物中體現出來的劉賀與《漢書》中的劉賀有什麼不同」。
總之,霍光是權臣沒錯,劉賀被廢的直接原因是觸犯他利益更對,甚至說他有奸惡的一面都可以,以下犯上這點是洗不掉的。但他給劉賀的總定性「行昏亂」「亂漢制度」,基本也是可以肯定的,放在時代大背景看也是功遠大於過。讀歷史當然要透過史書去思考,但是思維不能非黑即白,更不能輕易否認文獻記載,否則不過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罷了。
《霍光傳》不可不讀!
和淚痕法師探討過的問題:
林屋公子:《曹劌論戰》中魯公怎麼會讓一個鄉間村夫曹劌來打這麼關鍵的戰役?
林屋公子:為什麼漢武帝讓《史記》流傳後世?
林屋公子:如何評價商鞅其人其事?
林屋公子:應該怎麼評價五代十國時期的馮道這個人?
劉賀從立到廢一共27天,27天時間顯然不足以看出他是不是昏庸是不是有足夠的治國才能。但顯然他政治敏感度是不夠的。他沒有看清自己的廢立本質上是霍光個人意志的體現,他被立是因為「合光意」,而被廢,他如果足夠昏庸或者足夠忍耐,讓霍光能夠完全維持自己的擅權局面,也不至於27天被廢。尤其對比後面宣帝對霍氏的忍耐,劉賀顯然政治敏感度沒有宣帝那麼高,對局勢判斷也不清楚。
他被立本身就得益於勢力較弱。對於霍光來說,當時看起來最合適的廣陵王對他來說是不好控制的,所以他不希望立廣陵王。劉賀跟廣陵王不一樣。其父劉髆是武帝與李夫人之子,李氏一族外戚在巫蠱之亂之後劉屈氂與李廣利謀立劉髆為太子一事中已被清剿,劉髆雖因不知情而未受牽連,但其本身在朝中有可能可以依仗的政治勢力已基本被消滅,劉賀出生在昌邑,五歲襲父爵位為昌邑王,父親在朝中並無故舊勢力,而自己的母系外族亦無勢力,其岳父嚴延年為酷吏,但遠不足於對抗霍光,所以劉賀實際上並無外戚可依靠。而且劉賀雖在昌邑有舊臣,但此時年約二十,並無足夠政治經驗和政治勢力,在朝堂之中無重臣可依靠,亦在當立之時來不及培養或拉攏朝中的勢力。 霍光當時時間緊迫,才立得劉賀,本以為他比較好控制,然而並不是。
但劉賀沒有好好利用這種「勢力弱」,本來可以韜光養晦的,但他偏偏動作頻頻。劉賀被廢官方說法是「行淫亂」。尚書令當時陳述劉賀的罪狀之時共列了具體事項將近三十來件,最後得出「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 的結論。但這些罪狀應該是不可信的。霍光決定廢劉賀之時,群臣反應是「驚愕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驚愕失色,說明罪名不真實,至少不完全真實。而且班固在細節記述之中藏著貓膩。為了讓群臣主動或被動同意這一決議,田延年「離席按劍」 發表了一番有關社稷將傾,當力挽狂瀾的言論,最後言「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 ,這一動作和這最後一句話就是赤裸的威脅,於是群臣只得「皆叩頭,曰:『萬姓之命在於將軍,唯大將軍令」。從這兒就能看出,劉賀罪名真不真已經無所謂了,而是因為他動作頻頻,霍光不喜歡他了,不想他當皇帝了。
他的動作主要是三件事:一是「從官更持節,引內昌邑從官騶宰官奴二百餘人,常與居禁闥內敖戲」 以及「獨夜設九賓溫室,延見姊夫昌邑關內侯」 ,而且實質行動上劉賀將昌邑相安樂遷長樂衛尉,可見劉賀在有意識地培養私己勢力,以求打破霍光「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的局面。二是「祖宗廟祠未舉,為璽書使使者持節,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園廟,稱嗣子皇帝」 ,祭拜生父本是孝道之現,但是向父親昌邑哀王自稱「嗣子皇帝」即為否認了與上官太后的母子關係,「昌邑王賀以侄子的身份,過繼來接昭帝的統嗣,在皇位纘序中,他已是昭帝的嗣子,應割斷與昌邑一系的昭穆關係」 (江建忠:〈從霍光的政治行為看中國古代權臣的基本特徵〉),因此劉賀的這一行為冒犯了已掌握皇帝立廢之權的霍光的權威。三是最為重要亦是最為直接的一點,即劉賀密謀剷除霍光,《漢書·霍光傳》雖未直接提及,但細節之處卻有所披露。昌邑群臣伏誅之時號呼市中,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清人何焯言:「觀其臨死之言,則昌邑群臣亦謀為變,光微覺之」 ,呂思勉亦認為由此,「昌邑之所以廢可知矣」 。後來劉賀被廢數年後與人之對話反過來應證了這點,當時有人問劉賀:「前見廢時,何不堅守毋出宮,斬大將軍,而聽人奪璽綬乎?」賀曰:「然,失之。」 即為承認本應搶先剷除霍光,卻錯過了最佳時機,讓霍光搶先下手。 從這裡可以看出,劉賀沒有找准合適的時機,而且他的系列行為非常不隱蔽(至少被霍光發現了,在安插妥當之前就妄圖挑戰霍光勢力以及謀劃剷除霍光的行動無非就是以卵擊石)。
還有一個點也可以佐證劉賀政治才能其實不足。劉賀進京之際,帶了許多昌邑故吏,顯然是想效仿當初的代王劉恆,但是由於敵人霍光太強大了,他並不能成功將宮廷宿衛權控制在自己手中。 而入主長安之際,昌邑中尉王吉就已經告誡劉賀:「今帝崩亡嗣,大將軍惟思可以奉宗廟者,攀援而立大王,其仁厚豈有量哉!臣願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聽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 昌邑郎中令龔遂亦諫言曰:「宜進先帝大臣子孫親近以為左右。如不忍昌邑故人,信用讒諛,必有凶咎。願詭禍為福,皆放逐之。臣當先逐矣。」 在這種情況下,劉賀仍舊帶了二百餘昌邑故人至長安,可見他的政治敏感度遠遠不夠,無法正確估計形勢。
綜上,劉賀是不是昏庸從27天當皇帝真的不好判斷,但他政治敏感度不夠,忍耐度也遠不上後面的宣帝是肯定的。被人邀了,很明顯想看我噴淚痕,好的,愉快的答應了,先求贊,只是暫時沒空,有空的時候更新一下。
首先,昌邑王被廢是一場政變,霍光也不是個善茬,這個是可以明確的。但淚痕大師的解讀就比較奇葩了。
周勃選擇漢文帝僅僅是因為漢文帝好控制?首先先明確一下,漢文帝登基時是24歲,當時劉長是19歲,為什麼24歲的比19歲的好控制?因為劉長的脾氣比較差?
而且說起好控制,能不能立趙王友的兒子劉遂?也是高帝子孫,淚痕大師明明知道漢初諸侯國實力還在,別人也是虎視眈眈,比如齊王襄。還能扯出什麼好控制,挺刺激的。
周勃的權勢又遠不如霍光,霍光可以一言九鼎,周勃能么?周勃兵權在手,在外的灌嬰沒兵權了?
雖然漢初功臣立文帝這檔子的事也算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做了較優的選擇,但完全不知道淚痕大師所謂的控制漢文帝什麼情況。
感覺淚痕大師又是滿嘴扯淡,劉賀模仿漢文帝什麼了?就因為文帝用宋昌掌握了禁衛軍,劉賀用了一批昌邑國的故人,就是模仿了?漢文帝不是用的陳平代的周勃么?劉賀準備用張安世還是誰代霍光?陳平死後,文帝搞周勃跟高帝搞蕭何如出一轍,劉賀模仿出了什麼?是搞得霍光自免了還是把霍光下獄了?還是淚痕大師覺得漢文帝到了長安就是各種吃喝玩樂了?所以劉賀依葫蘆畫瓢?
劉賀被廢是政變不假,但是淚痕大師憑什麼認定劉賀的罪名是各種莫須有?霍光本傳為霍光開脫,那記載了霍光將為國害的五行志有沒有給昌邑王開脫?也沒有吧。
時王賀狂悖,聞天子不豫,弋獵馳騁如故,與騶奴、宰人游居娛戲,驕嫚不敬。冠者尊服,奴者賤人,賀無故好作非常之冠,暴尊象也。以冠奴者,當自至尊墜至賤也。其後帝崩,無子,漢大臣征賀為嗣。即位,狂亂無道,縛戮諫者夏侯勝等。於是大臣白皇太后,廢賀為庶人。
後昭帝崩,無子,征昌邑王賀嗣位,狂亂失道,光廢之,更立昭帝兄衛太子之孫,是為宣帝。
賀即位,天陰,晝夜不見日月。賀欲出,光祿大夫夏侯勝當車諫曰:「天久陰而不雨,臣下有謀上者,陛下欲何之,賀怒,縛勝以屬吏,吏白大將軍霍光。
夏侯勝好好的勸導一下劉賀,叫他防範一下,何罪之有?夏侯勝白白的被劉賀推到了霍光那邊,這不是劉賀自己做的孽?難不成這個也是莫須有?也是夏侯勝為自己開脫?
劉賀的罪名會有捕風捉影,但是這就代表了全是扯淡?不太懂淚痕大師的邏輯。感覺淚痕大師的世界裡,非黑即白。
什麼叫完全喪失話語權,所以會被安上各種罪名?這個話感覺挺刺激的,感覺淚痕大師思想很偏激,很危險,滿腦子的陰謀論。孫亮和朱祁鈺都被廢了,他們有沒有完全喪失話語權?淚痕大師是不是要反轉一下再說成孫峻、孫綝喪失了話語權,明憲宗給了明景帝些許話語權?
淚痕大師的話,換句話說,失敗的權臣也喪失話語權,他們的罪名都是被人惡意安上的?淚痕大師要不要給梁冀什麼的平反一下的?感覺有點刺激,真想看淚痕大師的各種洗白文。
重新說回劉賀。
臣敞前書言:『昌邑哀王歌舞者張修等十人,無子,又非姬,但良人,無官名,王薨當罷歸。太傅豹等擅留,以為哀王園中人,所不當得為,請罷歸。』故王聞之曰:『中人守園,疾者當勿治,相殺傷者當勿法,欲令亟死,太守奈何而欲罷之?』其天資喜由亂亡,終不見仁義,如此。後丞相御史以臣敞書聞,奏可。皆以遣。」上由此知賀不足忌。
說白了,劉賀根本就不是啥好鳥。被廢之後還這鳥樣,難不成為皇帝的時候,這個人原本不是這樣的,被廢了之後心性大變?不知道淚痕大師要不要洗白一下。
數年,揚州刺史柯奏賀與故太守卒史孫萬世交通,萬世問賀:「前見廢時,何不堅守毋出宮,斬大將軍,而聽人奪璽綬乎?」賀曰:「然。失之。」萬世又以賀且王豫章,不久為列侯。賀曰:且然,非所宜言。」
要說劉賀被廢之時,經驗不足,但都被廢了好些年,還這樣是什麼情況?莫名其妙自以為自己應該為豫章王。這人難道不刺激?
我也不洗白霍光廢劉賀的私心,但劉賀這種人被廢了,有什麼好說的?不太懂淚痕大師什麼情況,霍光這個人私心就算很重,好歹昭帝紀的論贊也是一番好評。
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時以成名,大矣哉!承孝武奢侈余敝師旅之後,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光知時務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至始元、元鳳之間,匈奴和親,百姓充實。舉賢良、文學,問民所疾苦,議鹽、鐵而罷榷酤,尊號曰「昭」,不亦宜乎!
感覺淚痕大師好像有點進步了,會開始引史料了,不過說那麼多,還是白搭,像淚痕大師這種非黑即白的邏輯,真感覺是不是受過什麼刺激,真的,很偏激,有點陰暗,思想很危險。感覺淚痕大師應該學學我,陽光一點,做個純潔的好人。
要評論劉賀被霍光廢立的前後,首先從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說起。
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本質是武帝朝兩個不同政治集團的政見之爭所激發,而絕不僅是昌邑王黨(劉賀之父、昌邑王劉髆、其母系李氏外戚)與衛太子黨(劉據、其母系衛氏外戚)的儲位之爭。
從巫蠱之禍到昭宣中興:帝王侯劉賀的前生今事 - 狐言論史 - 知乎專欄
【上覺之,謂大將軍青曰:「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將軍頓首謝。皇后聞之,脫簪請罪。
太子每諫征伐四夷,上笑曰:「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
上每行幸,常以後事付太子,宮內付皇后。有所平決,還,白其最,上亦無異,有時不省也。
上用法嚴,多任深刻吏。太子寬厚,多所平反,雖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悅。
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邪臣多黨與,故太子譽少而毀多。衛青薨後,臣下無復外家為據,競欲構太子。】——《資治通鑒·卷二十二》
按漢武帝原定的規劃,他自己用法深刻,征伐四夷。等太子劉據上台後,再來改弦更張、休養生息,行儒家寬仁之政,以避免亡秦故事。
而劉據顯然沒體會武帝的用心,在太子位上就和武帝公然唱反調,朝堂政見分為兩黨,劉據一派更得百姓之心,導致父子關係疏離。
武帝信用的法吏集團,對此亦不能容忍,這就和秦末的李斯趙高一定要反對皇長子扶蘇同理。因此他們多方構陷劉據,隔離父子。劉據憤然起兵,終於釀成流血數萬的兵變。
就連劉據之女、武帝的嫡孫女已出嫁,也被一併處死。(古代滅族,通常並不牽連外嫁女,足見此事株連之廣。)
皇曾孫、後來的漢宣帝劉病已,其祖母史良娣、其父母皇孫劉進和皇孫妃王翁須留在長安,直接處死;劉病已自己只因出生數月人在襁褓,才逃過一劫,作為全國年齡最小的政治犯進了監獄。
【初,太子有三男一女,女者平輿侯嗣子尚焉。及太子敗,皆同時遇害。衛後、史良悌葬長安城南。史皇孫、皇孫妃王夫人及皇女孫葬廣明。皇孫二人隨太子者,與太子並葬湖。】
可見此時武帝對劉據之痛恨,早已失去理智,並不存在為特意其留下血脈之心,否則是以古代嬰孩夭折率,是劉進這個成年人延續血脈可能性大,還是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劉病已順利長大、並開枝散葉的可能性大?
而衛太子黨成員,其賓客盡誅、隨同起兵者滅族,脅從官吏士兵流放敦煌。
平亂有功的司直田仁,因放劉據出逃而被斬,北軍使者護軍任安這種兵變時坐觀成敗的亦斬。御史大夫暴勝之只因替田仁說情,亦被逼自盡。
此時霍光居官為人謹慎,一切唯武帝之意行事,沒有受到牽連。畢竟霍去病生前當然「衛霍一體」,可霍光作為其異母弟,和衛家並沒血緣關係,也決然不是太子黨核心成員。
不然的話,武帝連自己兒子女兒、孫子孫女都殺了,若霍光真是什麼太子黨中核心,絕不會被大開殺戒到不惜自滅三族的武帝放過。畢竟連衛青長子衛伉也不免於死的恐怖氣氛中,單單霍去病弟弟這個身份根本保不住他的性命和官位。
可僅僅一年後,劉屈氂同樣以巫蠱罪被殺,劉、李兩家滅族,李廣利出徵得訊,舉兵降匈奴。
ps:《漢書·外戚傳》中「衛氏悉滅」一句,說的是衛氏親族和姻親中在朝堂上勢力全滅,衛皇后、其所生衛太子、公主、丞相公孫賀、嗣長平侯衛伉這些人被殺或自殺,衛氏在朝中的勢力「悉滅」,而不是指衛家滿門皆亡。衛青第三子三子衛登在漢宣帝時,其子得賜錢五十萬,復家業。
【宣帝元康四年,詔賜衛青孫(衛登之子)錢五十萬,復家。 成帝永始元年,衛青曾孫玄(衛登之孫衛玄)以長安公乘為侍郎。 平帝元始四年,賜衛青玄孫賞(衛登曾孫衛賞)爵關內侯。】——《漢書·外戚恩澤侯表》
又一年後,因為劉據死,天下人在武帝之後能恢復寬仁政治的期待斷絕,天下處處烽煙,眼看就要有亡秦之禍。
漢武帝被逼下罪己詔,承認「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此後改弦更張,行劉據倡導的「得百姓心」的仁政,以給劉據鳴冤的車千秋為相,將巫蠱之禍中參與謀害劉據的蘇文、江充等滅族,建思子宮和歸來望思之台,收買故太子黨人心和民心。
但仍不給衛皇后和劉據謚號,等同仍認定劉據為「子弄父兵」罪人的底線,亦未必真對衛皇后和劉據有什麼思念懺悔之情。
如作為劉據唯一血脈延續的劉病已,『食皇孫亡詔令』,就是沒有任何官方供養皇曾孫的詔命,邴吉只能用自己的私家貼補,拿出錢糧米肉供養之,看顧之。武帝對劉據這點骨血的態度,近乎任其自生自滅。這個小小嬰兒沒有在監獄裡夭折,確是邴吉的一片善念,亦可算是天佑大漢王朝了。
劉病已年近五歲時,大約武帝年歲漸長,登仙之念也漸漸破滅,明白天意不可違,民心不可逆,方因「天子氣」事件一念之慈,赦免了這個小曾孫所謂的「罪過」,下詔掖庭養視,屬籍宗正,恢復了他宗室子弟的待遇。
可劉病已雖被赦免,終究還只是個沒有爵位的普通宗室,作為皇曾孫和皇帝的血緣已經隔了三層,在武帝尚有幾個成年兒子在世時,離皇位繼承權尚且很遠。
畢竟古今中外,傳位皇孫的帝王已經不多,而絕無放著在世的兒子不傳,卻傳位皇曾孫的例子。
至武帝死前,尚有廣陵王胥、燕王旦、昭帝弗陵三個兒子,武帝因不喜劉胥、劉旦,立幼子為嗣,託孤霍光,令其與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幾大臣輔政。
而昌邑王劉髆已死,其子劉賀嗣位;作為皇孫同樣繼承權遠了一層。但即使不死,以武帝對李廣利、劉屈氂的厭惡,亦沒有什麼即位可能。
昭帝時期,金日磾早死,霍光殺桑弘羊、上官桀父子、燕王旦、鄂邑長公主等,徹底大權獨攬,昭帝形同傀儡。
霍光甚至連昭帝的宮闈之事亦橫加干涉,只許他與自己外孫女上官皇后生子。對其人來說,重要的從來是他自己的攝政權柄和霍氏榮光。
此時,爆發了假衛太子案,京兆尹雋不疑公然咬定即使是真劉據歸來也是個罪人,(即官方定性的所謂「子弄父兵」罪),而霍光對此大加讚賞,還打算以女妻之,亦認可這一結論,成為昭帝一朝的官方共識。逼得哪怕後來劉病已繼位,亦只能給親祖父上個「戾」的惡謚,否則難以平息朝議。
【武帝六男獨有廣陵王胥在,群臣議所立,咸特廣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內不自安。】
而對霍光而言,為王多年的劉胥有自己在廣陵國的一套班底,何況最重要的是,這樣他的外孫女上官後就不能當皇太后,他就沒有合法行使廢立的渠道,來壓制皇權,於是找了個劉胥「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的借口,讓皇侄昌邑王劉賀過繼為昭帝子,尊上官後為皇太后,成為皇位繼承人。
劉賀似乎是被天下掉下的餡餅砸中,帶了一套昌邑國的班底進京,然後緊鑼密鼓地開始奪權計劃,無非是借鑒當年文帝從代王為天子、向功臣集團奪權的前例。
可惜他的行事太過操切,任命親信為長樂衛尉、意圖控制上官太后所居長樂宮一舉,更是圖窮匕見。——上官太后這個外孫女,是霍光決斷廢立大事的唯一合法渠道,對霍光一黨而言,絕不容失。
而霍光同樣也明白前車之鑒,其權力慾望和專權程度也遠大於當年的周勃陳平們。因此僅僅二十七日後,霍光連同其黨羽丞相楊敞、車騎將軍光祿勛張安世等,宣布劉賀做下一千一百二十七件錯事,由上官太后宣布廢去劉賀帝位,挾制百官贊同,親自動手從劉賀身上奪去璽印綬帶,並殺其親信二百餘人。
如此指鹿為馬,侮辱大眾智商,公然廢立,歷昭帝、劉賀、宣帝三世,攝政終身大權獨攬而不肯歸政,此外更殺皇子(燕王劉旦)、公主(鄂邑長公主),亦被歷代官方史書譽為和伊尹並列的護國忠臣。
之後霍光又選中了原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為帝。這和他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去病是劉據的表兄其實並沒有太大關係。對霍光來說,重要的從來是他自己的大權,而不是處心積慮幾十年,只為去擁立什麼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遺孤;
劉病已最大好處正是他完全沒有自家班底,對權臣而言容易操縱,遠強於廣陵王劉胥,是昭帝早死無子、昌邑王劉賀又被廢去的最佳選擇。
上官後在劉賀、宣帝時代都是皇太后,即使論血緣她本應是宣帝的叔祖母,但官方文書他們就是繼母子關係。到宣帝死後漢元帝繼位,才成為太皇太后。
【黃龍元年十二月,宣帝崩。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漢書·元帝紀》
因宣帝執意立糟糠之妻許平君為皇后,霍光之妻霍顯懷恨,買通醫女,趁許皇后生產,暗殺之;霍光知其事後,引忍不發,促成其女霍成君為繼任皇后。
而宣帝在霍光死後三年,雖以「鄭伯克段」之術族滅霍氏,並廢殺霍皇后,但卻不能公然否定霍光這個嚴重侵犯皇權的權臣,其實就和他終身禮敬上官後一樣,因為他自己的皇位是這兩個人立的。
從官方文書角度,他是由霍光和上官後做主,以武帝曾孫的身份入繼昭帝嗣,再以昭帝繼子的身份成為皇帝,而並非因為他是故太子劉據之孫。
【秋七月,光奏議曰:「禮,人道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擇支子孫賢者為嗣。孝武皇帝曾孫病已,有詔掖庭養視,至今年十八,師受《詩》、《論語》、《孝經》,操行節儉,慈仁愛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後,奉承祖宗,子萬姓。」奏可。】
【有司奏請;「《禮》『為人後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後,承祖宗之祀,制禮不逾閑。】
當然,對宣帝來說,衛家僅僅是曾祖母這輩的外戚,對兩漢皇帝而言這個關係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其母族王氏、妻族許氏才是自家人,祖母家史氏都已經疏遠了很多,勿論曾祖母家衛氏。至於霍光從衛子夫-霍去病-這樣轉彎抹角的親戚關係,更不用提。
因此,宣帝亦不曾顧念昔日的「衛霍一體」和其祖父故衛太子劉據的情面,感激霍光對他的擁立恩情,是以無情誅滅滅霍氏滿門,而不肯抬抬手,給霍氏留一點血脈延續,甚至連霍去病兩個孫子(或嗣孫)霍山、霍雲都不放過,令博望侯和冠軍侯俱都國除滅族。
亦不說衛登之子僅僅是賜錢五十萬,復家業。而衛青征戰一生所得長平侯爵位,都不肯紹封賜還。 居然還是到了幾十年後的王莽秉政,收買人心,才賜封衛登曾孫衛賞一個關內侯。
對此事,可以歌頌宣帝為糟糠之妻復仇、不負「故劍情深」的偉大愛情,亦不得不說他繼承了西漢諸帝的冷酷寡恩。
從國法上。當然可以冠冕堂皇地說謀害皇后,罪當滅門,霍氏一族死有餘辜;
可若不是霍光選中劉病已為帝,那許平君已只是個嫁給連爵位都沒有的罪人之孫、空頭宗室的普通民女,她的一條性命,讓罪魁禍首霍顯償命即可,又哪值得用霍去病和霍光兩位大漢功臣的舉族所有性命來償還?
漢朝類似先例很多。比如周勃陳平灌嬰們鬥倒呂氏外戚,為免後顧之憂,將帶有呂氏血統的漢惠帝諸子,包括後少帝在內,宣布為「非劉氏子」,就這麼將劉邦嫡系子孫斬盡殺絕了。
樊噲的妻子呂媭和嫡子樊伉因為是呂氏的親族一黨,同樣被殺。而其庶子樊市人就被放過,之後復舞陽侯爵位。 魯王張偃是呂后外孫,與其兩個庶兄都被奪爵,漢文帝後來又赦免了他,封之南宮侯。
功臣集團甚至都敢於弒君,殺盡帶有呂氏血統的諸侯和皇子,(甚至連漢文帝自己在短短半年內死得蹊蹺的四個嫡子,也被猜想可能和呂氏有關,才遭橫死),卻唯獨放過張偃、樊市人,就因為他們不姓劉,不是皇族,所以放過了也並沒有什麼後患。
而霍光和霍去病的後人同樣並不姓劉,給如此社稷大功臣留一絲血脈,難道竟會對大漢江山留下什麼後患么?大事既定,抬抬手又如何?「漢帝待功臣薄」,果如其然。
從海昏侯墓新出土文物看,劉賀在封地倒也因地制宜,治理有方,對中原先進文化在江南的傳播,做了一定貢獻。
劉賀墓出土:透雕龍虎玉佩
數年後,揚州刺史奏報劉賀有後悔當初沒有當機立斷,擊斬霍光之意,又希望複位為豫章王。這引起宣帝的警惕,下令削掉劉賀三千戶封地。不久後,劉賀即去世,不過在官方記錄總算也是善終。
而廣陵王劉胥就沒這樣的好運氣,終究不免於被逼自殺。千古無奈,莫如生於帝王家。
劉賀本人八成是真的精神有問題,要不然霍光也不會特意讓李夫人的孫子到中央來。想想就知道,掌握兵權的大司馬大將軍選傀儡么,肯定是選個好控制的,就好比周勃灌嬰們選代王而不選齊王。當時昭帝的皇兄廣陵王劉胥孔武有力,為眾望所歸,但霍光卻莫名地採納了一個郎官的建議,選了皇侄昌邑王。但跟昌邑王進京的這個山東幫太猖狂,於是杯具了。他那些荒淫罪行也未必是假的,或許他腦內對這種事根本沒有負罪感呢。只能說同是傀儡也不同命。
後來漢宣帝派山陽太守張敞去探查劉賀,張敞報告劉賀「清狂不惠」,又瘋又傻。張敞是個能吏,不會為劉賀輕易欺騙。精明的漢宣帝大概也是看清了這一點,才放心給劉賀落實了侯爵待遇。而廣陵王卻終於被宣帝以「巫蠱」的名義整死了。
如果最近出土的海昏侯墓墓主就是劉賀的話,其豐厚的陪葬說明宣帝放心讓劉賀擁有這筆財富,恐怕正是劉賀本人昏庸無能的明證。劉賀是個生性殘忍之人肯定是真的,為什麼那些吹捧劉賀才德,污衊史家的人都選擇性忽略這條史料!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載:臣敞前書言:『昌邑哀王歌舞者張修等十人,無子,又非姬,但良人,無官名,王薨當罷歸。太傅豹等擅留,以為哀王園中人,所不當得為,請罷歸。』故王聞之曰:『中人守園,疾者當勿治,相殺傷者當勿法,欲令亟死,太守奈何而欲罷之?』其天資喜由亂亡,終不見仁義,如此。後丞相御史以臣敞書聞,奏可。皆以遣。」
按照張敞的奏疏,劉賀的爸爸的歌姬本來應該被還以自由,但是劉賀卻把她們扣押給他爸守墓,這些歌姬生病不給醫治,還鼓勵她們自相殘殺快點死。張敞勸諫劉賀把她們放出去,被劉賀拒絕。
也許有的人會說,這件事是史家潑污水,可是要注意,後來張敞說自己把請求把歌姬放還的奏疏呈給丞相御使,丞相御使又呈給皇帝,後來被皇帝批准,這些歌姬才放還。假如這是張敞編造,那張敞上奏疏,後來朝廷的人一去,發現劉賀並沒有囚禁歌姬,那張敞不是有欺君罔上之罪和污衊劉賀的罪行?
也許又有人會說,這是劉賀聰明,裝成殘忍以便解除皇帝的警惕。可是要注意,劉賀並不知道張敞受宣帝密詔要求他來觀察劉賀。還有,劉賀難道沒有其他解除皇帝警惕的辦法?非要虐待十幾個歌姬!如果他能為了自保,隨意虐待他人,不也說明他本性殘暴!瀉藥(雖然其實並沒有)
先說結論:霍光集團在廢黜劉賀的詔書中所列舉的罪證,大多是他們的一面之詞,根據史書中的蛛絲馬跡,我們現在幾乎可以肯定的說:劉賀是被冤枉的。
為什麼?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史書給我們留下的幾大謎團:
第一,劉賀聽完詔書後的迷之嘴硬。
按照常理來說,一見自己有要被廢黜的危險,皇帝們應該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求饒,以激發太后的母性,等她心一軟,就風平浪靜海闊天空了,具體實例可參考以為自己要被廢而跪在李太后面前的萬曆皇帝。不過我們的劉賀非常不幸,上官太后年僅15歲,比劉賀自己還小,要激發她的母性恐怕很難……更何況,要廢了自己的霍光正是太后的外公……
然而劉賀在這種情況下居然還敢嘴硬。
史書記載,劉賀跪著聽完詔書之後,爬起來拍拍身子徑直對霍光就來了一句:
聞「天子有爭臣七人,雖亡道不失天下」。
霍光頓感臉上被無形之手打得啪啪作響,羞恥之聲響徹寰宇。於是惱羞成怒上去抓住劉賀的手,把印璽綬帶給扯了下來。
爭臣,即能直言規諫國君過錯的臣子,劉賀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我身邊能有七個敢規勸我過錯的人,即使我本人真的如何如何無德無能,這天下也不會失去,這皇位也不會旁落。這像是個被廢黜的皇帝說出來的話嗎?這口氣倒是像說出「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的崇禎皇帝。
劉賀的反駁非常尖銳:我做皇帝的時候身邊沒有爭臣,導致我丟了天下。可是你霍光,你張安世不是國之棟樑嗎?不是口口聲聲說自己上達天意,下請民心嗎?你們怎麼可能不是爭臣呢?所以他的潛台詞就是:你們這些人並沒有盡勸誡規勸我的責任,是你們反對我,才把我推下台的。你們這些人不是有道伐無道,而是逆臣篡權!
這是劉賀本人對霍光張安世集團發出的憤怒的詰問,也是我們揭開歷史真相的線索鏈上重要一環,帶著這個基調,我們還會發現更多疑點。
第二,史書記載中的迷之邏輯。
在司馬光編著的《資治通鑒》中,我們也能看到劉賀上位前他的不少劣跡或是奇聞軼事,比如出遊方與縣,不到半天就馳騁二百里,比如他曾看到一個戴著帽子的人模狗樣的生物,還比如他的王座上莫名其妙出現血污,這在當時都是不好的徵兆,是上天將要懲罰他的表現。
那麼如果宋朝的司馬光都知道這些事,當朝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能不知道嗎?
知道了還擁立他為皇帝,霍大人就真的是為社稷著想嗎?漢昭帝死後,武帝的兒子中尚有廣陵王劉胥在世,然而劉胥身材高大,體格健壯,能赤手空拳和熊搏鬥……輩分,資歷都比劉賀適合多了,為啥不選他?
史書記載的原因是他的行為沒有法度。然而這是一句模稜兩可的廢話,我覺得這裡的行為沒有法度的意思是野心太過明顯,一旦上位,勢力將超過霍光集團的掌控範圍。所以,霍光排除了劉胥的選項,而選擇了武帝孫子輩中,奶奶李夫人早早去世,舅公李廣利早早去世,父親劉髆早早去世,父親的支持者也是曾經的宰相的劉屈氂早早去世,自己一個人在京城毫無勢力的昌邑王——劉賀。
所以,現在再來看看史書中記載的那些劉賀登基前的劣跡,如果屬實的話,就說明霍光並不是按照品學兼優積極向上的標準來選擇繼承人,選擇了劉賀是他的用人不察;如果不屬實的話,就更說明這是劉賀的政敵們在給他潑髒水,為劉賀千百年來的放蕩無道之君形象奠定了基礎,而這又體現了他們的事君不忠。
呵呵,那還真是弄巧成拙。
第三,劉賀登基後的迷之布局。
詔書中對劉賀登基後的罪行記載地十分詳細,有的記載讓人細思極恐……劉賀的罪行中有這麼一條,曾私下派人購買雞肉和豬肉食用。且不說這樣做對不對,都明說了私下派人購買,還能光明正大地被寫入罪行詔書,那劉賀派去的到底是誰的人?還有一條,劉賀與一個叫蒙的宮女淫亂,還專門給下屬下詔說誰敢泄露這事就要腰斬誰……皇帝的腰斬都不怕了,那這個下屬到底算是誰的下屬呢?
可以說,劉賀身邊全是霍光的眼線。
正因如此,劉賀深深地感受到霍光對他皇位與權力的威脅,於是急於扶植自己的勢力——而這正是他大多數所謂「罪行」的根本所在。
再來看看劉賀在反抗霍光集團上做過哪些努力吧:派人持符節去招引昌邑國侍從官,車馬官,官奴僕等二百多人;賜予昌邑國郎官們高於他們身份等級的綬帶;將皇家倉庫中的金錢、武器賜給與之一起嬉戲遊玩的人;在溫室殿舉行隆重的九賓大禮,並夜間私下接見其姐夫(昌邑關內侯);以三牛三羊三豬的禮節祭祀其父昌邑哀王劉髆;派下屬持皇帝符節,命令各官署徵求調發物資達1127次…………
這些「罪行」,或是劉賀培植個人勢力的安排,或是劉賀「正本清源」的體現,無一不對霍光集團的掌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而最後那個1127…以我不斷退步的數學水平來看……平均每天42條的徵發命令,應該不是一個忙著搞「團團伙伙」,忙著姦淫宮女,忙著玩豬斗虎,忙著坐車兜風恣意玩耍的皇帝有空發出來的…………
要是再陰謀論一點,那都可能是和外地軍隊聯繫的憑信,甚至可能就是調兵的軍令。
從人事,從軍事,從皇位正統性這些角度來挑戰掌握政治軍事司法大權的霍光集團,不得不說,劉賀會被廢,那是一點都不奇怪。
第四點,對於廢黜皇帝大臣們的迷之態度。
事實上,霍光與張安世在找到上官太后,直接宣判劉賀政治生命死刑之前,曾經把大臣們召來開了一個吹風會。或許你以為這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奮進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吹的都是民主之風,然而其實會上吹的是無比剛勁,堪比核彈爆炸衝擊波的刀劍之風。在會上霍光說起自己的想法,儘管他的語氣很平靜,卻在朝臣心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大家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就在此時,還是我們上期提到的田延年站了出來,手中拿著一把明晃晃的劍…………
今日之議,不得旋踵,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
嗯,於是霍光就此取得了朝臣的支持……
然而也並不是所有的,劉賀被廢后侍御史嚴延年上書彈劾霍光擅自廢立皇帝,這不是人臣該做的事。儘管這次彈劾連霍光一根毛也沒拔下來,但是卻贏得了同僚們肅然起敬的尊重。
既然不能用手投票,那就只能這樣表態咯。
由大臣們在集會上被田延年拿劍威脅著才同意廢黜劉賀,以及他們對彈劾霍光的嚴延年的態度來看,劉賀應該不是荒淫無道,弄得滿朝雞犬不寧,讓全體大臣都很是不滿的皇帝,而這也從側面佐證了劉賀是被霍光集團推翻的事實。
第五點,劉賀被廢之後的迷之待遇。
劉賀在被廢之後,很快就離開了帝國的政治中心,回到了在山東的山陽郡(昌邑國作為政治主體已經被廢除),然而即使在老家他卻過得一點都不自在,因為擔任山陽郡太守的就是被新登基的漢宣帝和霍光派來監視他的張敞………
順便說一句,劉賀登基之初,上書勸他乖乖做皇帝,別忘了他是如何從山東調到長安的大臣,就是這位張敞…
被這位老冤家盯著,劉賀過得很不是滋味,起碼在張敞看來是這樣的。張敞受中央委託,定期來看看劉賀是否還有政治野心,於是他經常上劉賀家串串門。
而張敞眼中的劉賀,臉色很黑,小眼睛,鼻子尖而低,鬍鬚很少,身材高大,患風濕病,行走不便。而這時的他其實才二十六七歲……確實是過得有點慘吶。那為啥劉賀都這樣了,朝廷還不依不撓地要監視他呢?
從海昏侯大墓的一個細節上或許可見一斑,劉賀的主棺室外圍有約70厘米寬的過道。根據專家推測,這或許是劉賀想給自己弄「黃腸題湊」的痕迹。所謂黃腸題湊,是指在槨室四周,用黃心柏木堆壘成一個框形結構,一般是帝王才能享用的高級葬具,劉賀想給自己整套這個,按照西漢「事死如事生」的葬俗,應該可以說明他有一定的政治野心,念念不忘自己曾經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住日月旋轉的日子,這也是為什麼中央要一直監視著他,畢竟人是念舊的,「縱榮華享盡,到底意難平」。
不過我覺得最諷刺的是,就是這個讓劉賀直到死都沒敢逾越建制,只敢留個空位給自己過把癮的「黃腸題湊」,最早出自《漢書·霍光傳》,也就是說……第一個享用這高級葬具的……到底還是咱們霍大人吶!
黃腸題湊示意圖,圖中標號1所示的框型結構即是堆壘黃心柏木之處
根據以上我對五處疑點的分析,我們已經大概理清楚了劉賀從被選中到被廢黜的大概情節線:
昭帝死後無子,朝廷需要尋找新的繼承人——劉賀輩分低、資歷淺、勢力小,因為容易控制而被霍光集團選中——劉賀登基後急於培植自己的勢力,觸動霍光集團的利益——霍光聯合張安世、田延年等大臣,稟告上官太后,發動宮廷政變——劉賀被廢黜,勢力被清洗,繼續受到監視,直到死於海昏侯任上。
事實上,歷史上向來不缺少對這一宮廷秘事好奇的人。蘇軾就在《霍光疏昌邑王之罪》中提到,劉賀從昌邑國召來的二百多人伏誅的時候,他們號呼於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而這句話就很有意思了,當斷的是什麼事,而他們又是受了誰的亂?蘇軾一針見血地指出「此其有謀明矣」,可惜後世者已無緣解密了。而後蘇軾又說道「武王數紂之罪,孔子猶且疑之。光等疏賀之惡,可盡信耶?」這句話把霍光曆數劉賀的罪行之事與商紂王相提並論,不可謂不令人耳目一新,為之一振。根據顧頡剛先生的考證,商紂王的70多條罪狀都是周朝以後逐漸增加,情節性質也越來越惡劣,戰國時期增加了20項、西漢增加21項、東晉增加13項……而武王伐紂的時候,所作《牧誓》中所列舉的不過只有4條而已。
著實是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啊!
而劉賀,應該也是遭遇了這樣的不幸。根據其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竹簡,我們似乎可以說他是個有文化品位,起碼是個附庸風雅的貴族,而出土的孔子屏風,則顯示出了他對儒家文化的推崇。此外還有圍棋盤以及先秦時期的青銅器,則說明了他應該是一個有高雅情趣的人。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史書中竟要以永遠的反面教材存在下去,要以西漢在位時間最短,在任時最荒唐的皇帝的形象存在下去,一想到這個,我就很替他心塞………
《漢書》記載,在海昏侯任上,劉賀曾與一個叫孫萬世的小官吏談天,孫萬世不無遺憾地責怪劉賀說,當初怎麼不堅守宮中,發兵斬殺霍光,而是白白任人奪了印璽綬帶呢?!
曾經叱吒風雲的大漢天子,如今偏居海昏一隅的劉賀。
曾經策馬奔騰享受人世繁華,如今體型肥胖行動不便的劉賀。
曾經感受過一步登天又感受過從天堂進入地獄,如今只得平平凡凡老老實實活下去的劉賀。
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
然,失之。
公元前59年,劉賀去世,年僅33歲。與之一起埋葬的,不僅有如今出土的令人咋舌的豪華隨葬品,還有他那已被勝利者努力抹去的過往,和一顆從未停止過的,嚮往不平凡的心。那麼,到了這裡,就讓我們用一句歌詞來給劉賀的傳奇人生留下一個詩意的結尾吧:
如果僅有此生,又何用待從頭。
------------------------------------------------
以上是關於劉賀被廢黜的疑點分析,如果大家對歷史情節感興趣,想知道他被廢的前前後後到底發生了些什麼的話,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拾貝集】,裡面有劉賀系列的上下兩篇文章,此外還有張居正,李陵,唐伯虎,劉盈等西漢及明史人物系列作品,歡迎大家前去觀光~~~
http://weixin.qq.com/r/fkzj_9fEi4r0rZOY9xls (二維碼自動識別)
在《資治通鑒》卷二十四裡面,曾經提及到劉賀在聽完群臣彈劾他的奏章,然後被太后廢了皇位之後,在朝堂上說了一句話:「聞 天子有爭(錚)臣七人 雖亡(無)道不失天下」&
這句話的出處是《孝經·諫諍》,意思也很容易理解。而這句話也是擊中了輔政大臣霍光要害的。在整個「廢帝行動」裡面,霍光羅織了劉賀一千多條罪狀,而「判死罪」的是守孝期間淫亂後宮,也就是不孝。&
而劉賀這句話起碼從兩點上駁斥了霍光,第一,既然霍光說其過錯甚多,那霍光作為首輔大臣,為什麼不在一開始犯錯的時候就指出來,而是把這些罪名都處心積慮地收集在一塊,到最後才發出致命一擊呢?這是為臣之道嗎?第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霍光說其不孝,違背《孝經》,那霍光所為不也是違背《孝經》所說的這句話嗎?&
當然在皇位爭奪戰裡面,光憑嘴巴是沒用的,還得靠實力,就算劉賀說話說得多漂亮也無法挽回他被廢的命運,不過,這句話也充分說明了,劉賀並非如一般歷史書所言那麼不堪的,起碼,《孝經》裡面說的話,他也能隨手拈來,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反擊。
這個問題實在是一言難盡太複雜了。簡單說呢,我認為劉賀從被立開始就註定要被廢掉。霍光從立他開始就沒有真想讓他當皇帝,捧他出來只是為了斷絕漢武帝其他子孫的想法為漢宣帝鋪路的。
很多人有兩個誤解:
第一個是霍光權傾朝野,甚至於如果想當王莽曹操也並非不可能。
第二個是漢宣帝孤立無黨,霍光立他是圖個最能當傀儡的,這兩個判斷都是錯誤的。
首先,霍光當時確實權傾朝野,但是,亂臣賊子絕對沒那麼好當的,霍光遠沒到能取而代之的實力。霍光的強勢是建立在故太子黨核心,武皇帝託孤周公的身份上,而不是他的勢力真的已經能一手遮天了。要做到這一點不是不可能,那需要霍光能以自己的子婿親信們全面接管中央和地方權力,而且徹底清洗可能和霍光分庭抗禮的一切勢力,霍光沒有這能力,霍光也沒有這麼做。
其次,漢宣帝絕不是很多人以為的失落的平民了。他是漢武帝親自下詔養視掖庭的故太子唯一血脈的皇曾孫。需要注意的是漢武帝晚年實際已經親自承認自己錯了,給故太子平反了,故太子雖然死了,但是其太子地位根本就沒有被剝奪,所以絕不能說是廢太子。
更重要的是漢武帝晚年不知道是抱著什麼心態,大規模的清洗根本是把故太子死可能得益的各路勢力從宮廷到宗室到朝堂到軍方一掃而空。而且親自把故太子黨核心人物霍光提升到大司馬大將軍的位置。
所以到漢武帝死後,故太子黨的勢力反而比故太子生前還強大,完全控制了宮廷和中央,以當時漢家全盛一統的時代,就是控制了漢家天下。
如此,身為故太子黨正統太子唯一血脈,漢武帝親自確定的皇曾孫,而且自小養視掖庭的漢宣帝可能是真的無權無勢無班底嗎?故太子黨本身就是他的班底!不僅是昌邑王,就是漢昭帝,實際在故太子黨心目中都不如這位皇曾孫重要!
實際上,漢宣帝能活生生的從宮廷走出來的事實,也就是他背後勢力強大的證明,以他這個漢武帝正統嫡系的身份,如果漢昭帝能真正控制宮廷一瞬間,他都只有死於非命的份。
看看當時的掖庭令是什麼人,掖庭令的兄弟又是什麼人?霍光親信!可以說從小他就是霍光乃至整個太子黨集團念念不忘的人了。
所以怎麼可能需要別人提醒霍光才能想的到這位?甚至說的不客氣點,漢宣帝即位,霍家女為後這個打算,漢昭帝在位時候估計霍光就有了,不然掖庭令和他兄弟就漢宣帝婚姻問題的爭論就很怪異了。
為什麼說霍光從來就沒想讓劉賀真正當皇帝?理由有三:
1、劉賀父親本來就是當年故太子的競爭對手,太子黨的冤家對頭。
2、劉賀到京城即位,霍光居然隻字不提拜漢高帝廟的事情,要知道漢昭帝甚至漢昭帝皇后都是第一時間去拜了漢高帝廟,霍光如果真的想讓劉賀當皇帝哪怕是傀儡皇帝,怎麼可能省略這一步?說明從開始就是想廢了他,這也是為什麼劉賀上來就大動作的原因。
3、就算是因為想當傀儡看不對眼鬧翻,正如劉賀自己說的,聞「天子有爭臣七人,雖亡道不失天下」。你這個先帝託孤重臣,當時周公,大司馬大將軍對劉賀有一句話勸諫嗎?完全是鄭伯克段於鄢的路子啊。
補充一些基本的資料:
1、漢武帝清洗在太子死一事上參與和得益的各路勢力:
征和三年六月,丞相劉屈氂因大逆不道,腰斬於東市,其妻與子梟首華陽街,事涉貳師將軍之妻及子
征和三年十一月,高寢郎田千秋上急變,訟太子冤:「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罪哉!臣嘗夢一白頭翁教臣言。」
天子召見田千秋:「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公獨明其不然。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為吾輔佐。」當即拜田千秋為大鴻臚,
太子據的罪名從謀反大逆變成了子弄父兵,過誤殺人。
征和三年十二月,天子以構陷儲君、大逆無道的罪名,夷江充三族,焚蘇文於橫橋上。及泉鳩里加兵刃於太子者,初為北地太守,後族。
夷三族……
漢興,雖有約法三章,然其大辟之刑,尚有夷三族之令。令曰:「當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止,笞殺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舌。」故謂之具五刑。彭越、韓信之屬皆受此誅。
自文帝時新垣平逆案後,漢朝已久不見夷滅三族之令,大逆連坐不過父母妻子以及同父的兄弟姊妹。這一次,儘管江充死於太子之手,天子仍然下了夷三族之令。
後元元年,
昌邑哀王髆薨。
鉤弋夫人死。
夏六月,御史大夫商丘成有罪,自殺。
侍中僕射馬何羅與江充相善。及衛太子起兵,何羅弟通以力戰封重合侯。後上夷滅充宗族、黨與,何羅兄弟懼及,遂謀為逆。
……
窮治,皆伏辜。
……………………………………………………………………
太子是怎麼死的:
太子之亡也,東至湖,臧匿泉鳩里。主人家貧,常賣屨以給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聞其富贍,使人呼之而發覺。吏圍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脫,即入室距戶自經。山陽男子張富昌為卒,足蹋開戶,新安令史李壽趨抱解太子,主人公遂格鬥死,皇孫二人皆並遇害。上既傷太子,乃下詔曰:「蓋行疑賞,所以申信也。其封李壽為干阝侯,張富昌為題侯。」
………………………………………………………………………………
然後這幾位的下場: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秺侯商丘成
以大鴻臚擊衛太子,力戰,亡它意,侯,二千一百二十戶
延和二年七月癸巳封,四年,後二年,坐為詹事侍祠孝文廟,醉歌堂下曰「出居,安能鬱郁」,大不敬,自殺。
重合侯莽通
以侍郎發兵擊反者如侯,侯,四千八百七十戶
七月癸巳封,四年,後二年,坐發兵與衛尉潰等謀反,要斬。
德侯景建
以長安大夫從莽通共殺如侯,得少傅石德,侯,三千七百三十五戶。
七月癸巳封,四年,後二年,坐共莽通謀反,要斬。
題侯張富昌
以山陽卒與李壽共得衛太子,侯,八百五十八戶。
九月封,四年,後二年四月甲戌,為人所賊殺。
邗侯李壽
以新安令史得衛太子,侯,一百五十戶
九月封,三年,坐為衛尉居守,擅出長安界,送海西侯至高橋,又使吏謀殺方士,不道,誅。
江充、蘇文、劉屈氂、李廣利、商丘成、莽通、景建、張富昌、李壽、鉤弋夫人……
慕容晨曦問我說所謂「反太子集團」勢力之後的被打擊程度真比劉據集團更大?應該這麼看,凡是漢武帝認為牽扯到這個事情里,在構陷和殺太子這問題上參與的還有誰還活著啊?
漢宣帝是無黨羽可以依靠的空頭宗室?
………………………………………………
先看看霍光的副手張安世吧?
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為郎。用善書給事尚書,精力於職,休沐未嘗出。上行幸河東,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具作其事。後購求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上奇其材,擢為尚書令,遷光祿大夫。
昭帝即位,大將軍霍光秉政,以安世篤行,光親重之。會左將軍上官桀父子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皆與燕王、蓋主謀反誅,光以朝無舊臣,白用安世為右將軍光祿勛,以自副焉。久之,天子下詔曰:「右將軍光祿勛安世輔政宿衛,肅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寧。夫親親任賢,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為富平侯。」
張安世傳,霍光死後情況:
安世深辭弗能得。後數日,竟拜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數月,罷車騎將軍屯兵,更為衛將軍,兩宮衛尉,城門、北軍兵屬焉。
初,安世兄賀幸於衛太子,太子敗,賓客皆誅,安世為賀上書,得下蠶室。後為掖庭令,而宣帝以皇曾孫收養掖庭。賀內傷太子無辜,而曾孫孤幼,所以視養拊循,恩甚密焉。
及曾孫壯大,賀教書,令受《詩》,為取許妃,以家財聘之。曾孫數有徵怪,語在《宣紀》。賀聞知,為安世道之,稱其材美。安世輒絕止,以為少主在上,不宜稱述曾孫。
及宣帝即位,而賀已死。上謂安世曰:「掖廷令平生稱我,將軍止之,是也。」
上追思賀恩,欲封其冢為恩德侯,置家冢二百家。賀有一子蚤死,無子,子安世小男彭祖。彭祖又小與上同席研書,指欲封之,先賜爵關內侯。故安世深辭賀封,又求損守冢戶數,稍減至三十戶。
上曰:「吾自為掖廷令,非為將軍也。」安世乃止,不敢復言。遂下詔曰:「其為故掖廷令張賀置守冢三十家。」上自處置其里,居冢西鬥雞翁舍南,上少時所嘗游處也。明年,復下詔曰:「朕微眇時,故掖廷令張賀輔道朕躬,修文學經術,恩惠卓異,厥功茂焉。《詩》云:『無言不仇,無德不報。』
其封賀弟子侍中關內侯彭祖為陽都侯,賜賀謚曰陽都哀侯。」時,賀有孤孫霸,年七歲,拜為散騎、中郎將,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安世以父子封侯,在位大盛,乃辭祿。詔都內別臧張氏無名錢以百萬數。
安世尊為公侯,食邑萬戶,然身衣弋綈,夫人自紡績,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內治產業,累織纖微,是以能殖其貨,富於大將軍光。天子甚尊憚大將軍,然內親安世,心密於光焉。
………………………………………………………………………………
首先,漢宣帝並不是罪人的後裔,衛太子並未被廢掉。其次,漢武帝自己遺詔養視掖庭,你說他是罪人後裔,罪人後裔養視掖庭?掖庭令是什麼人?衛太子家吏。掖庭令的弟弟是什麼人?霍光的副手。那麼霍光居然不知道漢宣帝的狀況?
張安世傳我覺得史家話里話外說的夠清楚了,故太子黨何止霍光一人?這個集團在太子死後因為霍光的身份和地位以其為首領,但是說到底這是太子黨,不是霍家黨,霍光要把這個黨變成霍家私黨至少要以自己的子侄女婿接管一切重要職務,並清洗任何有可能對他構成威脅的太子黨內重臣,而霍光當國殺了幾個重臣呢?
漢宣帝他是衛太子唯一血脈,這個就意味著,除非他太爛泥扶不上牆,否則在舊太子黨心目中是必然的舉足輕重的地位。
再看看這個:
丙吉字少卿,魯國人也。治律令,為魯獄史。積功勞,稍遷至廷尉右監。坐法失官,歸為州從事。武帝末,巫蠱事起,吉以故廷尉監征,詔治巫蠱郡邸獄。時,宣帝生數月,以皇曾孫坐衛太子事系,吉見而憐之。又心知太子無事實,重哀曾孫無辜,吉擇謹厚女徒,令保養曾孫,置閑燥處。
吉治巫蠱事,連歲不決。後元二年,武帝疾,往來長楊、五柞宮,望氣者言長安獄中有天子氣,於是上遣使者分條中都官詔獄系者,亡輕重一切皆殺之。內謁者令郭穰夜到郡邸獄,吉閉門拒使者不納,曰:「皇曾孫在。他人亡辜死者猶不可,況親曾孫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還以聞,因劾奏吉。
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郡邸獄系者獨賴吉得生,恩及四海矣。曾孫病,幾不全者數焉,吉數敕保養乳母加致醫藥,視遇甚有恩惠,以私財物給其衣食。
昭後吉為車騎將軍軍市令,遷大將軍長史,霍光甚重之,入為光祿大夫給事中。
…………………………………………………………………………
則霍光的親信是當初救了皇曾孫的人,霍光的副手兄弟是掖庭令撫養皇曾孫的人,大家覺得霍光可能直到廢了劉賀才想起漢宣帝來?
劉賀被廢最根本的原因,乃是與權臣霍光的矛盾。史書所記載的罪狀,如27天做了1000件壞事,是否屬實,還值得商榷。
不過揮去歷史的灰塵,劉賀在某種意義來說,還是不錯的青年。他的愛好,顯得相當有文藝氣息。
劉賀愛好一:飆車
劉賀在當昌邑王時就喜歡策馬奔騰,活得瀟瀟洒灑。而一旦有大臣批評他飆馬車,他也能馬上接受批評,虛心認錯。
此外,還有一個證據可以說明劉賀喜歡馬車,就是在海昏侯墓里發現了車馬坑,其中共找到了5輛馬車,每輛標配4匹馬,一共就是20匹馬。按照漢朝人「事死如事生」,即把生前喜歡的東西盡量都帶到墳墓里的特點,劉賀應該是個真愛馬車之人。
劉賀愛好二:吃肉
劉賀是個吃貨,在漢昭帝喪葬期間曾經忍不住偷著吃肉,這件事後來還被霍光等人羅列為其罪狀之一,成為其最終被廢的理由。
在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不少諸如「青銅火鍋」、「青銅蒸餾器皿」等頗具花樣的食器。其中有些連考古專家們一時也不能確定到底該怎麼用。餐飲器具的豐富也足可看出劉賀對吃的喜好和追求。
劉賀愛好三:讀書
《漢書》中記載劉賀被廢后,在家中接見郡守時,是「簪筆持牘趨謁」。也就是頭上插著筆,手裡拿著簡牘,起身快步向前作揖行禮。當時的場景應該是劉賀正在家看書看到一半,郡守來訪,劉賀來不及收拾,隨手把筆插在頭上,拎著書就來見郡守了,可見生活中劉賀看書很可能是常態。
而在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我們也能發現孔子屏風,以及《論語》、《易經》、《禮記》、《築墓記》、《醫書》、《五色食勝》等簡牘數千片,可見劉賀真的是很喜歡看書,涉獵還比較廣泛。
劉賀愛好四:音樂
《漢書》中對劉賀的記載不多,主要分布在《武五子傳》、《霍光金日磾傳》中,其他隻言片語,散見於本紀、列傳、外戚傳以及《天文志》和《五行志》中。包括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在內,後世史書中關於劉賀的內容基本都是源自《漢書》中的這些文字,沒有更多的新東西。而從這些《漢書》中僅有的文字來看,我們能感覺到劉賀是一個喜好歌舞,熱愛音樂的人。
海昏侯墓中也出土了大量樂器,包括編鐘、編磬、琴、瑟、排簫、笙等以及眾多的伎樂俑,這些出土文物也都是劉賀生前喜歡音樂的重要佐證。
劉賀愛好五:書法、圍棋與投壺
這幾項愛好在史料文字里沒有相關記載,但海昏侯墓出土的硯台、圍棋盤和投壺,則首次展現了劉賀生前的這幾項愛好。
所以劉賀是個什麼樣的人?除了愛飆車不算,劉賀愛讀書,愛音樂,喜歡從事一些風雅的娛樂活動。而這些娛樂活動,歷史上是被認為對一個人的道德養成大有好處的。比如司馬光就曾經對投壺這項活動給予很高的評價,他說「投壺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為國,可以觀人」。雖然對於一個小遊戲給予這種程度的評價可能太高了些,但這也充分說明了劉賀的這些愛好絕對算不上不良嗜好。
相比於歷史上真正昏庸的幾個皇帝,劉賀擁有的只是一個文藝青年的小小夢想和一個吃貨大大的胃。歷史上商紂王造酒池肉林、炮烙之刑;漢靈帝好淫到逼迫宮女穿開襠褲以方便隨時歡樂,並創建裸游宮,在宮裡搞起「海天盛筵」;隋煬帝動輒發動百萬人力去遠征朝鮮……
外加明朝貢獻了一大批變態皇帝:亂殺大臣的(明太祖朱元璋)、滅人十族的(明成祖朱棣)、玩蟋蟀玩瘋魔了的(明宣宗朱瞻基)、喜歡在豹房淫樂的(明武宗朱厚照)、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明世宗朱厚熜)、和小太監們玩11p的(明神宗朱翊鈞)、喜歡干木匠活的(明熹宗朱由校)……
如果說西漢皇族有家族遺傳病,導致歷代皇帝大都不能長壽的話,那麼明朝皇帝可以說是有家族遺傳精神病了。
比起他們,劉賀簡直可以用「健康開朗,積極上進」八個字來形容啊!所以,劉賀,真應該算是一個興趣廣泛、品行不錯的好青年了。
霍光後來回憶自己的一生,也沒做太大的貢獻,主要就三件事:
一是輔佐漢武大帝的兒子,然後目睹他的駕崩;
二是選了劉賀作為接班人,然後看他不順眼又把這貨廢了;
三是把漢武大帝的直系後代從民間找出來繼承正統,光大漢室。
如果說還有的話,那就是堅持不受皇帝寶座的誘惑,沒有取而代之。這一點是很重要的,畢竟當時漢王朝已經在他鼓掌之間。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前面的三件事,很對不起漢武大帝的囑託,只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
反對排名第一的答案
我們姑且不論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是否能站住腳,就從劉賀這哥們上任27天就被幹掉就肯定不是聰明人,自己上任後朝政被別人把持的皇帝不是就他一個人,翻盤的也多了去了,他這連一個月都熬不住,不論是政治覺悟還是鬥爭手腕都弱爆了,另外他被廢后宣帝居然還讓他活著就從另外一個角度再次證明絕對昏庸
不昏聵,但是太年輕,太簡單,有時候很天真
小夥子啥都好就是慌,太心急了劉賀生錯了時候。他就是個思慮不周密的紈絝子弟,不聽話,肆意安插自己人,愛玩愛折騰,跟劉徹年輕時如出一轍。但為啥結果跟劉徹天壤之別,因為情勢不同。劉賀上台時,天下已被劉徹折騰的差不多了,再來一位只知道折騰的,那就真完了。霍光借著別人的奏章提醒過劉賀,但劉賀沒聽,最終只好推翻劉賀。
劉賀其實沒錯,年輕人不就應該精力旺盛頭腦簡單么,霍光也沒錯,說他專權也好、跋扈也罷,但他所為者公,歷史記載的清清楚楚,辱罵或者讚揚不在他的考慮之列,他考慮的是大漢的延續。
成則漢文,敗則昌邑。
我自從自學量子力學以來……深刻感到歷史中也是有上帝擲骰子的……,代王時上帝擲了個大,劉賀時上帝擲的是小。
歷史中的隨機性太大了,別分析,沒用,一個偶然改變就可以毀了你們分析的一切。
哼哼,見識下量子歷史學的威力吧~
我就奇怪了,假如劉賀真有政治頭腦,怎麼27天就被廢了?
往前看,劉徹當皇帝時候政治環境如何?到了尊儒術推恩令的時候,劉徹的位置不是越坐越穩了嗎?
往後看,劉詢當皇帝沒有霍光嗎?霍光家族噁心劉詢的事還少?等到霍光死了,劉詢還不是把霍光家族滿門抄斬了?
當然,假如劉賀真的沒有干那些荒唐事,心智又是正常的,只能說明表現的野心太大,吃相又難看讓霍光動了廢立之心。
野心和政治智慧相匹配,傀儡皇帝的位置才能坐下去。
答:對於劉賀而言,被廢或許就是最好的選擇。
政治比你們想像的要血腥的多。
公元260年,當時魏國的皇帝曹髦由於不滿足無權的地位,帶領手下的家兵去誅殺司馬昭,當時曹髦僅帶了三百餘人,而曹髦帶兵的消息很快就被司馬昭手下的官員賈充獲知了,他立即組織軍隊進行鎮壓,他所召集的兵將有三千多人,雖然說賈充在軍力上有絕對的優勢,可是畢竟曹髦才是正統的皇帝,賈充的手下覺得跟皇帝打仗非同小可,於是都畏懼著不敢向前,眼看著曹髦說要一步步逼近司馬昭的家宅了,賈充很是著急,於是對手下的武士成濟說,要他立即殺死指揮者曹髦!成濟領命後即用一根長矛刺死了曹髦,曹髦的手下於是也一下子潰散了可是善後的問題卻很不好解決,滿朝文武在聽說皇帝被殺後氣憤不已,紛紛要求司馬昭要給出一個說法,而司馬昭也是騎虎難下,最後他跟心腹還有幕僚商量後決定殺死成濟本人和其三族,以求平息朝中官員們的憤怒,成濟在得知自己的審判對於司馬昭罵不絕口,說「分明是你(指司馬昭)狗日的想做皇帝」;而成濟的兄弟得知兄長被處死後,也不顧個人安危光著身子跑到司馬昭的屋樑上大罵司馬昭,後被司馬昭的軍士從下面亂箭射殺。昏庸在於兩個字:昏和庸;昏,即無判斷力;庸,即平庸。平庸?有可能。歷史上平庸的皇帝一大堆。昏倒是不至於,劉賀如果真的是個智商捉急的廢物,硬點他的霍光不也是老眼昏花?劉賀應該是個操之過急的紈絝子弟;平庸可能是平庸了點,但是主要是「不服管」太明顯,得罪了老頭子霍光。霍光服侍過武帝,號稱兢兢業業30年未嘗一錯;肯定內心自以為比一般權臣不懂高到哪裡去了。我捧你劉賀上位,你有給過我一句好話?釋放過一點善意?還帶了200人過來,特么還想翻天不成?不是朋友,就是敵人;是敵人,就要剷除掉。政治不是請客吃飯,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就這麼簡單。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狄仁傑在武氏周朝中的地位以及所起的作用?
※諸葛亮草船借箭能預料有大霧,為何沒料到上方谷火燒司馬懿會降大雨?
※殷商為何頻繁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