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國的鏡頭如此受推崇?

例如蔡司、康泰時、徠卡……其鏡頭優秀的本質和原理是什麼?


源於中國廣大淳樸的人民對德國製造的狂熱迷信...


本質……
你問的是本質……
本質,是德國這個民族一絲不苟的嚴謹的精神!


德國人在光學的發展中有巨大的貢獻,日本一直在後面追,追到現在算是能在消費級市場打敗德國人了,不管質量還是價錢,日本鏡頭都可以把德國老牌大廠按在地上。不過話說回來,照相機本身就不是一個很精密的光學儀器,在專業領域,比如電影頭比如測距儀比如顯微鏡比如光刻機比如各種宇航用的光學設備,日本依然是干不過德國的。。。
題主說的德頭比日頭好應該也就是在七八十年代以前了,再往後很多好的日頭一點也不虛德頭,哪怕蔡司都把攝影鏡頭扔到日本去做了。。。
前面有幾個哥們說什麼玻璃鍍膜之類的,這些日德之間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異,玻璃的話哪怕徠卡夜之眼也是各種日本玻璃往上懟,鍍膜的話日本現在也一點不差,還是那句話,攝影不是一個很高端的領域,強行說xxx好沒啥意思的。。。


至少在全幅及以下的鏡頭領域逼格高而已,實際上不怎麼樣。
中畫幅大畫幅鏡頭我不了解,但我知道在航空攝影測量領域徠卡的相機還是很好用的。
不過一般人接觸到的是全幅及全幅以下的相機及鏡頭。

德國鏡頭好嗎?小到普通用戶,大到商業攝影師(不討論中大畫幅),體育記者,如果德國鏡頭好為什麼沒人用?

去看看鏡頭的MTF曲線,看看徠卡蔡司和佳能尼康到底哪個好?

有人說德味大法好,其實不就是偏色嘛……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日本人曾經玩壞過很多傳統行業。

瑞士的機械錶曾經遭到過日本石英錶的嚴重衝擊,機械錶準確性不及石英錶,成本高售價高,從「表」這個角度來講簡直被完爆,但是,逼格拯救了瑞士表。
美國車曾經遭到日本車的嚴重衝擊,美國人在傳統家用汽車領域玩不過日本人,在「家用車」這個概念上也被完爆,於是美國車開始玩「美國文化」,「美式逼格」————大排量肌肉車。

除了互聯網行業,目前我還沒有找出日本人做得不好的領域。
日本人給我的印象就是,青出於藍勝於藍。


德頭的做工和用料根本不是拚命節省的日頭能企及的。同時,由於德頭都是手動對焦,所以成像質量基本上都比日頭好些(當然對於現在新出的日頭而言這已經不是問題了)。本人有幸用過一隻徠卡35/2.0,對焦時順滑的手感至今難忘。

說點題外話,德頭輝煌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的蔡司已經沒法再去搞15mm無畸變了。一個AF問題就已經讓德頭失去了易用性,而事實證明,易用性比光學素質更容易被市場接受。


Contax這個品牌已經沒有了
剩下就Zeiss和Leica
Zeiss現階段與Sony,Nokia合作,Sony在a系統上所以有獨家的Zeiss自動鏡,但是都是日本自產的,原廠貨就不用想了。
Leica已經奢侈品牌化,值不值就見仁見智,但是自家的鏡頭品質看MTF真的是相當好。
Zeiss偏向廣角(Distagon結構),Leica就偏人文(50mm 5支一流標頭)
風格也是各異,但都不太愛自動對焦
原廠貨真是攝影玩家夢寐以求的

既然答了,還是多說兩句吧
德國貨在一般人心中都是品質的保證,前些時候家裡壞了一個近年買的國產的電吹風,而另一個十多年前買的德國電吹風還繼續服役。
Sony自家的E系統上的Zeiss鏡,E24/1.8出現了「扁菊」問題(光圈不圓),而遮光罩的做工也是備受指責(兩段式用膠水粘合,非常容易被擰開兩半)
頂級微單Nex7的機外蒙皮也是粘合不夠好,蒙皮容易脫落
而a系統上唯一一支未破萬的半幅Zeiss鏡16-80ZA也是一直有鏡頭鍍膜發霉問題
(以上具體情況可以到Xitek Evil區搜索相關帖了解詳情)
本人也是Sony Nex系統的用家,也希望Sony能在這些價格不菲的民用消費品上面的品控能抓好一點
畢竟對於普通人來說,花費數千甚至上萬購買鏡頭或者機身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贏得了消費者的心,才有機會贏得市場


同意「本質,是德國這個民族一絲不苟的嚴謹的精神!」
當年施耐德發現做廣角鏡頭時候成像無法避免的會發生畸變(distortion),於是就放棄了生產。而日本商人就抓住了機會,贏得先機和市場。

由此可見一斑


我是典型的門外漢,日本光學的愛好者,可以簡單歸類為日粉,日精, 或者想鬧大新聞的德反。

德國鏡頭的好,一般應該是說玻璃環保化之前的好。我作為門外漢,覺得主要特色是:
1. 早期玻璃技術的先進性,二戰後及時跟進美國方面的玻璃技術進步,使用的玻璃具有普遍的高透光特性,這種特性被光學設計和加工所繼承,形成時代性的鏡頭高透光水平;
2. 光學設計上在注重比較早實現中光圈良好像差修正以及色散控制技術,找到通過控制鏡頭的色彩傾向實現畫面感的技術(實事求是地說一句,其實德國鏡頭不少的色彩傾向不是追求高還原性,而是特定的濾鏡效果,反而大家覺得普通到不能普通的日本鏡頭設計才是追求色彩真實還原的設計哲學。);
3. 起步早,成熟早,產業化和資本化早。有些行業基準提前佔據,例如電影工業的卡口標準等。


--------------------以下是作為日本光學愛好者的私貨---------------------------

前面有答主覺得攝影器材並不是什麼精密科技,我是同意的。但我同時認為,民用攝影不也不是張三李四都能來的行當。 所以這個答案並不是要闡述德國人是如何的牛逼,就是來給日本人鳴一下不平的。

我覺得民用攝影鏡頭也挺高端的。大家一般上覺得精密才是高端,但攝影系統經過這麼多年發展,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達到了一個工程方面的極致。

其中一個重要標誌恰好就是攝影鏡頭針對攝影的各種需求和矛盾,實現平衡的控制力。如像差修正,散景控制,色彩傾向,加工性,操作性,攜行性,成本的綜合控制。
就好比一個複雜的工程學問題,你可以說解決這個工程問題,可能未開拓新的知識面,但沒有理由說這個工程學問題的解決,最後產品的誕生,產業的形成及持續發展,不是高技術。

當然也可以說,我用的高技術和精密角度出發的高技術,應該不是一個位面的東西。
那麼談到實打實的高技術,我門外漢懂的不多,剛好還是知道一個: 通過二氧化硅氣凝膠實現的低折射介質鍍膜,就是其中一種現代的高科技。至少在金屬電介質複合結構鍍膜技術進入實用化,或者人類找到折射率更低的材料(二氧化硅氣凝膠亞波長結構已經可以實現的折射率小於1.12)之前,這是世界上最高科技的鍍膜技術水平。其實用化就是日本賓得首先完成的。這種例子可能不多,也可能是我的知識面不足以知道。但不要一句簡單的這不是什麼高技術就帶過去。

另外,電影鏡頭日本人做不到? 適馬art系列的結構就是妥妥電影鏡頭設計。佳能,富士做電視鏡頭多少年了,富士新電影鏡頭之一還是華人設計。話說你見過德國做的電視鏡頭? 撇開這個不講,電影鏡頭做變焦一直都是法國人比較強吧。

德國人確實有貢獻,比較關鍵的貢獻我認為首先是光學設計理念上的建立和數學化分析,還有早期和英國法國美國競爭的年代開發出部分優秀的產品。這個問題上乾貨或者吹捧的太多了。我能力有限,也沒有足夠的知識去一一說明或者辯駁。 我只是從大家可能不曾留意的角度來講一些事情:

日本人追了100年,從當年砂山角野從德國搬回來第一個德國鏡頭準備山寨。到今天,日本人做出的貢獻實實在在的造就了今天的相機工業。尤其在變焦時代,在af時代,妥妥帶領業界各種技術和工程解決方案的最前沿毫無問題。
這個問題上我單舉兩例。
1.現在廣角鏡頭上普遍使用的後組浮動補償設計,就是日本尼康發明的。沒有這個補償設計,今天的廣角基本不會有非常近的對焦能力和良好的近拍表現。
2.現在普遍使用的位相差對焦AF技術,就是由美能達發明的。雖然輸了官司,但始終是他第一家實現了從原理到量產,完整系統的開發。AF的發明者在我看來永遠都是由美能達開創的。

時至今日,德國人還剩什麼? 放棄色彩還原準確性的設計思路? MIC的零件德國組裝的MIG? 我只能表示蔡司最近幾年登記的全是眼鏡和醫療用設備專利,你覺得這兩樣他比日本人有優勢嗎?

最後,我們是在討論民用攝影鏡頭吧,扯光刻機,上太空是什麼鬼? 怎不說說工業線掃描鏡頭,手機鏡頭,這些玩意兒中國也很強,凡是中國能做的,更加沒蔡司徠卡什麼事了。


如今變焦+AF鏡頭時代德頭未必強過日頭很多吧..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粗看了一圈,都沒人提到一個最重要的背景:戰爭。

為什麼世界頂級的攝影器材都出自德國、日本?因為世界上很多重要發明首先發明、應用、發展的目的,都是為了戰爭。只有戰爭,能夠讓一個國家(甚至全球)集中所有人力物力、不計損益、不計死傷,把一個領域的技術推升到極致水平。


一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日兩國在軍備上的技術發明和儲備,在戰爭後大部分都逐步應用到了民用、商業領域。攝影、攝像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版塊。


我們在崇尚器材的同時,是否也應該思考下這些器材是在什麼背景下取得目前的地位的?並不是鼓勵閉關鎖國,而是反思:和平年代下,如何激勵國人居安思危,如同美國發明 Internet 一樣,哪怕基於防衛動機,把下一個改變世界的器材在中國發明出來?


德系就是一種態度。高於日系。但這倆者又遠遠高於MADE IN CHINA…這才是讓人蛋疼的地方…


玻璃、鍍膜及優秀的光學設計,不過目前對德頭太神話了,特別是徠卡。


國產當自強啊!!!!


很簡單,德系鏡頭成像質量確實好。看一下蔡司發布的135規格的55 1.4就能知道,在各方面都是做到頂尖。其實在目前工業自動化程度這麼高的社會,日系廠商追求的利潤最大化,面向的是民用大市場,所以在鏡頭的畫質、成本和價格上做到平衡;而德系鏡頭目標客戶主要集中在高端,特別如電影、中大畫幅鏡頭,市場小,所以可以不計成本的追求性能,所以品質自然要好不少。


其實我能說是沒錢玩英國和法國的鏡頭嗎 舉個例子 有段時間大家都抄leica相機和鏡頭 呃 最後現在賣得比leica貴的只有英國。。。。


清晰度,色彩還原都不賴…


文化上如你所知德國人及其嚴謹的習慣和長久的技術積累使得德國產品有著無與倫比的高質量和精湛的工藝 比如萊卡鏡頭都是全手工或半手工打造而成 就如勞斯萊斯的品質一樣 雖然日系的鏡頭也很棒 但是對於專業人士來說 德國的鏡頭和日系鏡頭不在一個級別 這就是差別


德國鏡頭的設計理念 材料選擇 製造精度 裝配精度都比日本的高 德國要求完美耐用 日本可用就行了 日本的機床和日本的相機一樣電子化程度高 但是不耐用 五年之後就壞了 德國的五十年沒問題電子元器件多的除外


因為目前90%的光學結構基本上都是德國人發明的.

光一個高斯結構的科技樹就是一段光學的發展史.


推薦閱讀:

單反相機什麼時候需要用遮光罩?
尼康 D7000 和 D300S 選哪個?
如何震住老法師?
用萊卡相機拍照是什麼體驗?

TAG:攝影鏡頭 | 攝影 | 攝影器材 | 攝影師 | 攝影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