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如果身體健康,壽命至少延長10年,曹操能否那麼快統一北方?對天下大勢有什麼影響?

很好奇一件事,官渡之戰後袁紹真的完全沒機會了嗎?如果他身體健康,能多活至少10年的話,曹操還能否那麼快一統北方呢?三國變局又會怎麼樣發展?


謝邀。

1、官渡之戰後袁紹真的完全沒機會了嗎?


如果題主的「機會」是指「打敗曹操勢力」,答案是機會並不小。

首先,官渡之戰後,「曹操盡坑之(降卒),前後所殺八萬人」(後漢書)。

和之前對峙時缺糧聯繫起來,說明曹操其實缺乏消化如此大勝的實力(養不起也不敢放走)。換句話說,軍事上的勝利雖大,但在內政上曹操並不能完全消化勝利果實,以至於需要殺降來消除隱患。

這一點也可以從官渡後的變化看出來,雖然「冀州城邑,多降於操」。但曹操並沒有太多餘力再次進攻,反而就食於安民——如果不是戰爭潛力差距太大,很難想像曹操會輕易放棄對軍事勝利的利用。

其次,袁紹死前,通過收攏散兵「平定諸叛郡縣」(三國志)。不僅穩住了失敗的陣腳還收復失地,說明袁紹至少恢復到戰前的相持階段並有一定優勢。這一點也可以從袁紹讓自己各個兒子自領一州決定誰是繼承人佐證:假如曹操對袁紹的勢力威脅已經極大,很難相信袁紹會昏聵如斯。

最後,即使袁紹死後,曹操也屢次因為缺糧而退兵。如203年十月,操引兵至黎陽,尚聞操軍北上,乃釋平原還鄴。尚部將呂曠、呂翔叛尚歸操。譚陰刻將軍印給曠、翔。 操知譚懷詐,為子整聘譚女以籠絡之。操因軍糧不足,引軍暫還」。

所以,在袁紹死前,雖然官渡之戰讓曹操有機會驅逐劉備,穩固了後方政治基礎,但曹操並沒有一舉擊破袁紹勢力的實力。即使袁紹死後,曹操也無法一次性攻佔袁家地盤,多次因為缺糧而退軍。如果袁紹不死,很難說最終鹿死誰手。

2、如果他身體健康,能多活至少10年的話,曹操還能否那麼快一統北方呢?

我們可以看看曹操在袁紹死後十年中做了那些事。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二月,操攻黎陽,譚、尚敗走。郭嘉向操建議:「譚、尚各有黨與,急之則相保,緩之則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操以為善,遂引軍還許。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正月,操引淇水人白溝,以通糧道。二月,尚又進兵攻譚,留審配、蘇由守鄴。操乘尚東去,再來攻鄴,先為土山、地道攻城,至五月,毀土山、地道,而繞城鑿長塹,周回四十里。起初挖的甚淺,審配從城上望見,笑其無用。至夜,操急掘之,廣深各二丈,引漳水以灌城,城中餓死者過半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正月。操擊殺譚於南皮。於是冀、青二州郡縣皆為操有。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春,操攻破壺關。高幹自往匈奴求救,單于不受,干南奔荊州,行至上洛(陝西商縣),為都尉王琰捕斬。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擊烏桓,斬蹋頓,所獲二十餘萬口,殺尚、熙,徹底統一北方。
208年:曹操南征劉表;劉表病死;曹操殺孔融;劉琮投降曹操;赤壁之戰;曹操被孫劉聯軍打敗。
209年:周瑜拿下江陵,曹操與孫權於濡須口對峙,雙方都不能取勝,建安十四年(209)十二月,曹操撤軍回譙。
210年:曹操下唯才是舉令。建銅雀台,劉備覲見孫權借荊州險些被扣留,周瑜死。
211年:曹操討伐張魯,擊敗馬超、韓遂平定關中。劉備入蜀。
212年:曹操征孫權,對峙後撤軍。荀彧自殺。劉備全取蜀地。

袁紹死後,曹操用了五年時間全盤接收之前袁紹勢力,207年才徹底一統北方。208-209年曹操征孫權失敗。211年平定關中,212年逼殺荀彧(大權一統徹底架空皇權)。

沒有袁紹的袁家勢力,曹操徹底接收都用了五年。袁紹不死,曹操十年也未必能吞併袁家。也許會一直在北方和袁紹對抗。

3、三國變局又會怎麼樣發展?
命題太大,歷史沒有如果,只能臆測。

假設袁紹多活十年,劉表208年病死時,不會恰好遇到征伐荊州的曹操,很可能順利過度政權給繼承人。孫權沒有曹操的壓力,也許能更早在北方拿下江陵,甚至一敗再敗的合肥也很可能佔據(也可能看到劉表撲街去打荊州)。

劉備同學就更不要說了,能借得到荊州,是因為孫權需要集中實力對抗曹操攻勢,不得不將荊州飛地委任給劉備作為緩衝地帶。劉備能入蜀正是因為曹操可能攻佔漢中打四川。以劉備的實力,乘著劉表死亡後獲得一片地方自立不難,多大就不好說了。

總的來說,袁紹的死徹底改變了三國勢力格局。


肯定不行。官渡之戰要不是跨河,燒了烏巢,大將投敵,指揮崩潰,就算是八萬隻豬潰逃曹操也抓不住。
何況冀州多年兵禍後曹操進入,還可以得兵三十萬。何況幽並青,烏桓尚有實力。
你不太了解當時的形式。曹操本質上是逆時代而動。世家的特點是可以用法家對付別人,但不可統治者以法家對付自己。所以曹操一些舉措都是在走鋼絲並且伴隨武力鎮壓與自己的以身作則。&袁紹打到官渡,汝南河南都蠢蠢欲動收不到稅還有帶路黨。李通直接跟荀彧說人心不穩,請豁免錢帛。見李通傳。&因此大軍居然還要關中的支持。&不然以曹操之兵力相對少,又是內線作戰,還是靠近自己的統治中心區域,兵糧會比袁紹先見底。屯田屯了那麼多年說不過去。&以事後繳獲的與袁紹內通的人書信之多來看。其實曹操雖然有荀彧坐鎮,估計不少地方也陷入癱瘓陽奉陰違。&這把不偷塔不奇襲烏巢,曹操會崩。&事後曹操說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平生多疑好猜忌的奸雄法不責眾,真是罕見。法不責眾一般都是真查要亡國那種。這是大實話。


袁紹若在,官渡只是小敗。攻雖然正面不足,但守則有餘。曹操還是要對抗幾面敵人不可能長期與袁紹主力對峙。過了河,殲滅戰才有用。擊潰戰袁紹扛得起。但袁紹堅守又怎麼能打殲滅戰。形勢就很複雜了。


謝 @浪子天妖、怪人邀

先看史實。官渡之戰後曹操是否迅速統一北方?顯然不是。從建安五年起,直到九年秋八月大敗袁尚才算破局,其後十年斬袁譚,十一年擒高幹,十二年征柳城大功告成。易言之,官渡之戰後雙方僵持的局面維持了近五年,北方粗定更是用了七年,怎麼也當不得一個快字。

再看戰事進程,前期二袁合力,曹操完全奈何不得,雖黎陽戰勝,旋即敗於鄴城之下。末了二袁之所以兄弟鬩於牆,恰恰因為外侮已御。同床異夢的袁尚、袁譚兄弟尚能如此,況袁本初乎?

袁紹素得人心,至少得豪強之心:

紹為人政寬,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傷怨,市巷揮淚,如或喪親。

則袁本初在,河北統合不難,以統一之河北據曹,恐猶有餘力。另,昔年官渡之戰,曹營通敵者無數,汝南等地更公然反叛,老曹多年屯田,內線作戰居然鬧到補給斷絕,可見袁紹的政治影響力無遠弗屆。雖然大敗之餘必有削弱,但不可能就此一筆勾銷。

再看大局,荊州劉表雖然持兩端觀望,但河北崩盤絕非樂見,二袁內訌,此公即以書信開導。若能南連荊州,則可對曹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這步棋忙於互懟的袁尚袁譚下不好,老袁恐怕未必。

袁紹此人頗有才能,不失為英雄。論軍事,北破公孫,一統四州,南下攻曹,雖前軍失利,卻在官渡合戰大破曹操,形成圍攻之勢,絕非等閑。論政治,天下無人不通袁,老曹空有朝廷,幾乎鬧到孤家寡人。雖然袁家四世三公,但袁紹區區【孽子】,若將其成功悉數歸於拼爹,未免一如將霍去病的戰功悉數歸於武帝,都有偏頗之嫌。老袁家正派嫡子,常年對袁紹開嘲諷的袁術混成了啥樣,似乎不用介紹。

總之,有一首詩改倆字,形容袁紹挺合適: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河北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這屬於腦洞題,收到邀請也無奈。不說袁紹壽命至少延長10年,就是歷史上袁紹死了,曹操都在鄴城下,被著名傻蛋袁尚吊打,來了個【尚逆擊破操】

結論寫在前:戰略上能合理運用對手的弱點而發動進攻,也無可厚非,唐太宗滅東突厥也是靠內訌+饑荒時動手。但袁紹死後,曹操趁喪第一次進攻河北,在袁尚部分軍隊進攻河東的情況下,還被袁尚【逆擊破操】反抽到回家下敗軍令,這就十分尷尬了。要是袁紹壽命至少延長10年,那就不敢想像了

  • 後漢書袁紹傳:操軍進,尚逆擊破操,操軍還許。
  • 三國志武帝紀:夏四月,進軍鄴五月還許,留賈信屯黎陽。己酉,令曰:「司馬法『將軍死綏』,故趙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將者,軍破於外,而家受罪於內也。自命將征行,但賞功而不罰罪,非國典也。其令諸將出征,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 三國志張既傳:袁尚拒太祖於黎陽,遣所置河東太守郭援、并州刺史高幹及匈奴單于取平陽,發使西與關中諸將合從。司隸校尉鍾繇遣既說將軍馬騰等,既為言利害,騰等從之。騰遣子超將兵萬餘人,與繇會擊幹、援,大破之,斬援首。

曹操花5個月在黎陽慘勝2袁,然後4月進軍鄴城,5月便被袁尚吊打後開始回許昌。己酉也就是5月20號左右,曹操下達了敗軍令來檢討,規定以後【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可以說曹操從5月回許,到己酉20號下敗軍令,總共10來天,曹操歷經鄴城,陰安,渡黃河,回到許昌,一路逃命八九百里,這逃命速度快趕上高粱河一戰的趙光義了


而袁尚還未用盡全力,要知道在袁曹相爭的情況下,袁尚部分軍隊還在進攻河東

  • 三國志辛毗傳:嘉白太祖,太祖謂毗曰:譚可信?尚必可克不?
  • 三國志武帝紀:秋七月,尚還救鄴,諸將皆以為此歸師,人自為戰,不如避之。公曰:尚從大道來,當避之若循西山來者,此成禽耳。尚果循西山來,臨滏水為營。
  • 三國志袁紹傳:尚聞鄴急,將兵萬餘人還救之,依西山來,東至陽平亭,去鄴十七里,臨滏水,舉火以示城中,城中亦舉火相應。

曹操問辛毗【譚可信?尚必可克不】?,打袁譚問辛毗也就算了,打袁尚曹操還問袁譚使者辛毗幹嘛?不知道【尚逆擊破操】也就算了,知道袁尚曾經【逆擊破操】,不就擺明曹操是被袁尚吊打後信心不足而問辛毗了。等曹操趁袁尚不在圍攻鄴城,後在袁尚援軍來之前說【尚從大道來,當避之;若循西山來者,此成禽耳】。


啥意思?袁尚要是從大道來說明兵多,曹操自然要慫,要迴避。而西山就是太行山,太行八陘,說明是山路,也就是小路,袁尚要是走小路過來就是說明兵少而心虛,所以曹操會說自己可以贏了。


1,203年5月,袁尚吊打曹操【逆擊破操】。

2,203年5月20日,曹操下達【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的敗軍令。

3,203年8月,曹操對辛毗說:譚可信?尚必可克不?

4,204年7月,曹操說:尚從大道來,當避之;若循西山來者,此成禽耳。


因此哪怕袁紹掛了,袁譚拖後腿,傻蛋袁尚都能把曹操吊打到下達敗軍令。趙括好歹會紙上談兵,袁尚這傻蛋除了會弔打曹操外,還會啥?看看另一個超級傻蛋袁譚對曹操的表現:

  • 三國志曹純傳:初以議郎參司空軍事,督虎豹騎從圍南皮。袁譚出戰,士卒多死。太祖欲緩之,純曰:今千里蹈敵,進不能克,退必喪威;且縣師深入,難以持久。彼勝而驕,我敗而懼,以懼敵驕,必可克也。太祖善其言,遂急攻之,譚敗。純麾下騎斬譚首。
  • 北史彭樂傳:諸將乘勝,斬首三萬餘。西軍退,神武使樂追之。周文大窘而走,曰:痴男子!今日無我,明日豈有汝邪?何不急還前營收金寶?樂從其言,獲周文金帶一束以歸,言周文漏刃破膽矣。
  • 後漢書袁紹傳:譚被發驅馳,追者意非恆人,趨奔之。譚墯馬,顧曰:咄,兒過我,我能富貴汝。言未絕口,頭已斷地。於是斬郭圖等,戮其妻子。

袁譚一出手,曹操便【士卒多死】要【欲緩之】,按照曹純的說法叫【退必喪威】,曹純還說【彼勝而驕,我敗而懼】,莫非是噁心曹操?其實超級傻蛋袁譚的運氣也就比宇文泰差一點。


瀉藥,雖然本人是曹粉。但不得不承認,如果袁紹不死的話,曹操很難擊潰袁紹集團,,至少是短時間內。

官渡之戰曹操以魔王之力讓袁紹雖然損失了8萬精兵。但是在任何時候有錢有糧就有兵,袁家控制的河北、山東、山西板塊不僅地緣潛力巨大,而且相對來說更容易防守。只要袁家不窩裡反,堅守並且休養生息,不主動進攻曹魔王。大魔王如果進攻就用費邊戰術,堅守並且不停的消耗,堅持內線作戰,不給曹操主力決戰的機會。而曹操還要面對後面劉表和孫權的威脅。

如果袁紹再活10年,那麼到208年左右的時候劉表會掛掉,而孫權穩固了政權後會進攻荊州。荊州有很大的可能被東吳吞併。這個時候曹操就很不好受了被夾在袁紹孫權兩強之間。

當然備備趁著劉表死了拿下荊州,也不是不可能,因為畢竟荊州集團同孫家父子有仇,說不定他們更喜歡投入備備的懷抱。備備請到了諸葛亮,可以再娶個蔡家的女兒。蔡家如果給臉不要臉就擁立劉琦,娶蒯家的女兒,趁亂拿下襄陽。至於這個計劃成功的可性能有多高,我認為相當的高。劉表在的時候荊州還可以維持表面的團結,劉表一掛,內部各個派別的勢力必然會有衝突和投機,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袖。唯一的問題是從幾個勢力中選一個罷了,從備備在葭萌關邀買人心和領徐州的先例看,他在收買人心和民心方面還是很有一套的。

亂世的土地本來就是有能者居之,那些世家大族也有自己的盤算,可以想像如果投降曹操那麼排位必然在穎川荀家、河內司馬家,甚至河北士族集團之後,也就是個三流士族集團。跟著劉備混就不一樣了,相比曹操擁有譙縣武人集團的支持,劉備要更多依仗士族集團的支持。如果劉備最後成功了,那麼荊州這一批蔡家、蒯家、諸葛家、韓家那就是開國元勛,就算達不到關隴門閥集團的級別,也是全國第一大士族政治勢力,政治實力就是經濟利益。

曹魔王我最佩服他的就是敢為天下先,逆潮流行事的魄力,提出唯才是舉的政治舉措。在那個年代沒有士族集團的支持想取得天下真得是很難想像。袁紹可以兼并冀、青、幽、並四州,跟他有河北士族集團的強力支持息息相關,他也是士族集團最大的代言人。馬超縱橫西涼,沒有當地的士族支持一夜之間就變喪家之犬。曹操因為得罪了兗州世家大族,他們就發動兗州之變,迎接呂布,害得曹操差點就丟了老窩,幸好袁紹接濟,荀彧、程昱、夏侯惇死守,才有了翻盤的本錢。曹操雖然一定程度上也依賴世家大族,但總體來說在世家大族、寒門、豪強幾方面一碗水端平的。是的曹操沒有刻意打擊世家大族,他只是堅持自己的原則唯才是舉罷了,所以世家大族的荀彧、荀攸、司馬懿可以在他的麾下發揮才幹,雖然司馬懿最開始的時候不情不願的;所以李典、許諸、樂進這樣的豪強願意追隨他;所以程昱、徐晃、張遼這樣的寒門願意為他效死。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我相信這是曹操酒後說出的真心話。雖然當時把劉備嚇的立即叛變跑路,但從後面劉備的表現來看他對得起這句話。

在蔡家女婿諸葛亮的公關活動下,荊州蔡家公開表示支持劉備領荊州並找劉備為蔡家女婿,共建和諧美好新荊州。因為斡旋之功,劉備任命諸葛亮為總參謀長(軍師中郎將),總督零陵、武陵、桂陽、長沙軍政民務。

備備這個時候拿下荊州那就是完整的有襄陽的荊州,相比歷史中二爺鎮守的荊州更容易防守。再趁著曹操無暇南顧的機會拿下南陽郡,東漢最大而且戶口最多的郡。佔住南陽盆地後,派魏延領南陽太守屯兵宛城,封鎖方城夏道,阻止北軍南下。再派出二爺屯兵夏口,防備孫權。讓趙雲任桂陽太守,娶了樊氏,做了桂陽的姑爺,這個太守也就穩了。讓弓神黃忠和霍峻守長沙郡。

如果歷史真真么發展就太有意思了。

劉備初期只會將少部分兵力配置在宛城,魏延的任務是在宛城構築多軸線大縱深的一體化防禦工事。大魔王被袁紹牽制不會南下,劉備不出擊給他找麻煩就謝天謝地了。而一半的兵力配置在西線,主力在江夏郡和長沙郡,由南向北依次是關羽部、黃忠部、趙雲部,嚴密防守渣孫。

袁紹和曹操都要拉備備,袁紹希望跟備備簽署同盟條約,南北對進壓制曹操。而曹操為了防止形成孟德包圍網也會拉備備,先派出徐晃、張遼為首的高級軍官代表團拜訪劉備集團的東部戰區司令關羽並就軍事安全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之後派出參謀總長郭嘉(沒有徵烏桓,所以不會病死)同總參謀長諸葛亮進行了親切的交流,並就劉備領荊州牧的事項達成了一致。

公元209年春,穩定了荊州局勢的劉備被朝廷敕封為驃騎將軍領荊州牧。作為交換條件,劉備承諾不參加任何針對曹司空的軍事同盟。

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局勢動蕩不安,在周瑜等人的輔佐下,地位逐漸穩定。又分派諸將平定安撫山越諸族,討伐叛亂之人,逐漸穩定了江南局勢。穩定了內部後孫權率領的集團面臨一個難題就是北進還是西進,從203年至208年孫氏集團三次征伐黃祖,終於拔掉了黃祖兵團,準備長驅直入一舉佔據荊襄。誰知發生了208年劉表病逝,劉備取而代之的事件。眼看著煮熟的鴨子飛了,孫權和周瑜決定干他,周瑜領軍出征,孫權在柴桑趁機收周瑜之權到自己囊中。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夏,周瑜軍在黃坡遭遇關羽軍阻擊,雙方僵持不下。長沙太守黃忠率軍威脅周瑜側翼,周瑜得到黃忠支援江夏的消息後,竟然迷之微笑,眾將不解。在黃忠的不斷打擊下周瑜軍南線崩潰,退守黃坡大本營,周瑜面臨關羽、黃忠兩路夾攻。這時秘密屯兵廬陵的程普軍突然出現在了長沙,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攻長沙,一時間沙石俱下、飛矢如雨,兩萬人馬圍攻長沙晝夜不停,霍峻率軍死守長沙,並親自在城頭督戰。劉備緊急從南郡派出張飛軍,星夜兼程馳援長沙。長沙城破只在旦夕之間,掌握了主動權的孫權派出步騭部攻桂陽牽制趙雲部,凌統部增援周瑜。

一時間荊襄震動,反對劉備集團的氏族開始聞風而動,劉備、諸葛亮拚命穩定局勢,駐守江陵的張飛軍團出征後,江陵成為叛軍大本營,龐統作為張飛的功曹留守江陵開始嶄露頭角,用雷霆手段鎮壓叛亂的氏族豪強,安撫百姓。江陵竟然最先平定。

張飛認為勞師以遠救援長沙,處處受制於人,太過於被動。不如主動出擊先擊破周瑜集團。於是並沒有執行劉備救援長沙的命令,向油江口方向進發。凌統軍威脅黃忠部側翼,黃忠被迫停止了對周瑜大本營的包圍撤陽新堅守。

張飛軍抵達油江口後,稍作修正繼續突擊前進越過彭澤湖進入廬江郡,襲取了周瑜的補給基地蘄春後,出現在柴桑城下,並擊破了在城郊駐紮的張昭軍。孫權非常驚慌急令周瑜回師勤王,周瑜被迫讓甘寧率主力回師,自己率軍殿後。關羽同黃忠於後緊追不捨,周瑜中箭負傷,所幸主力安然返回柴桑。

關羽、黃忠尾隨而至,設立江北大營,同南岸的張飛共同威脅柴桑。雙方對峙到深秋。劉備、龐統、諸葛亮已經完全穩定住了荊州局勢,諸葛亮還組織了一支生力軍準備志願被圍困長大100多天的長沙。孫權見無法取勝,主動派出諸葛瑾同劉備進行和談,劉備也急於穩定統治答應了同孫權罷兵休戰。霍峻因為出色的表現達成守城狂魔成就,晉陞裨將軍。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孫權遣步騭為交州刺史,率軍南征。士燮率眾兄弟歸降。蒼梧太守吳巨在劉備的支持下自立,向東吞併南海郡抵禦步騭南下。士燮見吳巨擋住吳軍就蛇鼠兩端,既接受劉備的敕封中郎將領交州刺史,同時接受孫權的敕封左將軍交趾太守。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在柴桑整軍備戰,誰知出師未捷身先死,竟在壯年病死,成為千古之謎。孫權無法忍受劉備軍團的壓力,將治所遷至秣陵。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孫權築石頭城,改秣陵為建業。拜魯肅為大都督,假節,領柴桑太守。

劉備集團完全消化荊州後開始人事調整,關羽官拜前將軍,假節鉞,總督江陵、江夏、長沙事,屯兵油江口,取前公關羽安營紮寨之意,改孱陵為公安。封張飛為左將軍,假節。黃忠為後將軍,關內侯。魏延為鎮遠將軍,南陽太守。趙雲翊軍將軍桂陽太守。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袁紹蒙上天召喚終於去世。袁尚繼承大將軍位領冀州牧。袁尚、袁譚矛盾公開化,在鄴城外交戰,袁譚戰敗,逃回青州。曹操準備再次進攻冀州,郭嘉曰,不急等他們窩裡斗。袁譚主動歸降曹操,曹操大喜,封袁譚為青州刺史,車騎將軍。並且不惜比袁紹低了一個輩分,讓兒子曹整娶袁譚女兒為媳婦,建立姻親關係。

劉備見曹操開始攻略河北,在這一年開始進軍益州,率領軍師中郎將龐統、鎮遠將軍魏延、後將軍黃忠、左將軍張飛水路並進進攻益州。從南郡和南陽郡中划出以襄陽城為核心的襄陽郡。諸葛亮升軍事將軍總督荊州事,江陵太守,假節鉞,可先斬後奏,便宜行事。關羽督襄陽、南陽、江夏、長沙事,襄陽太守,受諸葛亮節制,趙雲督零陵、武陵、桂陽事,桂陽太守,受諸葛亮節制。

同年,劉備軍攻破江州,收嚴顏。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率軍北渡黃河,阻塞淇水,使其流入白溝,以便運輸軍糧。冀州牧袁尚本著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則,向據守平原的青州刺史袁譚進攻。曹操抵達鄴城城下,堆築土山,挖掘地道,發動猛烈攻擊。圍攻兩個月無法攻陷鄴城,曹操命曹洪繼續攻城,率曹真、于禁、樂進諸將及虎豹騎、先登兵攻克邯鄲,切斷鄴城糧道。五月,曹操改變策略,挖掘壕溝,繞城一圈,引漳河水注入,鄴城跟外界完全斷絕。

劉璋派遣張任、吳懿等阻擊劉備,都被劉備打敗。張任退守涪城。劉備開始分兵,劉備、張飛、黃忠兵分三路掃蕩西川,黃忠平定江陽、犍為等郡,張飛平定巴郡、巴西兩郡。劉璋派遣劉璝、泠苞支援張任、吳懿,劉備主力進軍涪城擊破劉璋軍,劉璝、吳懿投降。張任退守雒城,劉璋派李嚴、法正守綿竹,法正主動歸降,李嚴只能投降,劉備進佔綿竹。劉備遣諸軍圍攻雒城。

孫權加強步騭兵力,擊破吳巨部,士燮降步騭,交州納入孫權管轄。

七月,袁尚率軍回救鄴城,距鄴城十七里紮營,曹操率軍攻擊,袁尚敗退祁山,曹操進軍包圍,袁尚軍將領陣前頭像,袁尚兵團崩潰,袁尚逃往中山。

八月,鄴城被攻破。此時青州刺史袁譚叛變曹操吞併甘陵、安平、河間、渤海郡,並進攻袁尚所在的中山。袁尚連夜逃跑投奔幽州刺史袁熙。袁譚接收袁尚的部隊後駐防平原抵禦曹操。

十二月,曹操進攻平原,袁譚戰敗退往南皮。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正月,曹操同袁譚在南皮決戰,袁譚戰敗被殺,曹操開始安定青州。焦觸自封幽州刺史,攻擊袁熙的部隊,袁熙同袁尚出逃烏桓。焦觸歸降曹操。曹操開始安定幽州。

平定交州後,魯肅兵團的兵力得到加強,魯肅部進兵油江口,呂蒙部進兵長沙。關羽部5萬、趙雲部2萬分別阻擊。魯肅初戰不利,轉而對峙,呂蒙圍困長沙同趙雲隔湘水對峙。

張任死守雒城整整一年,糧草耗盡,於是發動自殺攻擊,被擊敗俘虜,歸降劉備。劉備於是派簡雍勸降了劉璋,遂領益州牧,重用法正、黃權、李嚴、張任、吳懿、嚴顏等蜀中人才。劉備開始安定益州。任命劉璋為振威將軍遷公安。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月曹操親征并州刺史高幹,三月攻破壺關,并州平定。

五月,劉備在穩定益州後,率軍返回荊州進兵公安同魯肅對峙,孫權親率軍同魯肅回合,同劉備、關羽會戰,被擊敗,遂議和恢復開戰前的疆界。

八月,劉備返回成都,準備攻略漢中。順便迎娶吳懿的妹妹吳女士為妻。

十月,孫權率十萬大軍征討合肥,還是未能攻下合肥,便撤軍東歸。於逍遙津以北被魏國大將張遼所襲擊,損失慘重,獲得外號孫十萬。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從建安十九年到建安二十一年的兩年間,袁尚兩兄弟同烏桓部落就像蒼蠅一樣不斷騷擾冀州、幽州。司空曹操準備對烏桓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大家紛紛表示反對,說劉備可能趁機偷襲許昌。參謀總長郭嘉力排眾議說:「袁紹對四州人民和塞外蠻夷都有恩德,而袁尚兄弟還活在人世,四州人民只是畏懼我們的強大,不得不服。假如放棄他們,大軍南下,袁尚以烏桓部隊為資本,號召所有願為舊主效死的豪傑之士。到那時青、冀將脫幅而去。劉備剛剛多去益州一定會攻略漢中而且要防備孫權不會偷襲我們。就算率全國之軍而去都不用擔心,更何況現在只派出精銳部隊。」曹操採納。開始著手調兵。派曹仁屯駐許昌,拱衛首都,派于禁駐兵合肥,抽調張遼、張頜、夏侯淵、曹真北征。

五月,曹操率軍出征。劉備見曹操無意南征,率領法正、魏延、趙雲、黃忠進軍漢中。

六月,孫十萬率軍十萬進攻合肥,十萬再次發揮防禦作戰百戰百勝,進攻作戰百戰百敗的風格,無法突破合肥外圍防線,遂撤兵。

八月,曹操登白狼山,同烏桓主力遭遇。曹操命張遼為先鋒展開攻擊,斬首領蹋頓,烏桓聯軍崩潰,二十餘萬部隊投降曹操,曹操從中選精銳者編入騎兵部隊。袁尚、袁熙投奔遼東公孫康

九月,公孫康取二袁首級獻於曹操,北方平定。

而劉備在漢中山地陷入鏖戰,至十月才攻破南鄭,收降張魯。劉備佔據漢中後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假節。構建漢中一體化防禦工事。同時派劉封、孟達攻略房陵、上庸、西城,合併為上庸郡,打通漢中到襄陽的通道。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同劉備開始在三輔地區滲透,爭相拉攏當地氏族武裝和軍閥。究竟鹿死誰手?就只有天知道了。


題目問的是袁紹沒死,但是似乎很多回答都有意無意的忽略袁紹這個人的因素。
袁紹是聽不進反對意見的人,官渡前,反對他的田豐被扔牢里了,官渡後,他回來把田豐殺了——我們這些局外人就像看守田豐的牢頭一樣,以為袁紹吃了虧之後會吸取教訓,但從他殺田豐來看,可見他並沒有,畢竟他是袁紹啊,順風順水了那麼久,打了這麼一個敗仗,可以想見他內心肯定是不服的。所以我認為他很可能不會就此罷休,還會起兵繼續打曹操。
袁紹毫無疑問是個有能力的君主,不然也不會一統河北。也正是他的成就,膨脹了他的自信,對於像田豐這類的反對意見,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斷。在他沒失敗之前,他聲勢正旺,對於反對意見可以直接無視,但是失敗後,他還想再來,就無法像開始時那麼順利了。毫無疑問會有更多的人反對繼續打,可袁紹既然能殺田豐,那他還聽得見反對的意見嗎?
袁紹死了,袁家內部複雜的勢力蠢蠢欲動,但是有曹操大敵當前,一開始還是能合作的;袁紹不死,他繼續各持己見,也會在內部種下叛亂的種子。
但是袁紹繼續打會怎樣,真的很難說,曹操已是強弩之末,但是袁紹興兵再戰其聲勢也肯定不如從前,也許曹操就這麼被耗死,也許袁紹又送了一大批河北精兵加速曹操的反推……
誰知道呢。


根本滅不掉的 袁紹遠征打不過曹操很正常 因為袁紹的基本盤是豪強大族 袁紹無法完成內部整合 內部傾軋矛盾嚴重 而官渡慘敗也正是因為袁紹內部集團勢力的鬥爭才讓曹操撿了便宜 但是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袁紹手下的這幫豪強大族外戰不行 守還是沒問題的 曹操一旦北伐 將遭到他們的頑強抵抗 但是袁紹一死 完了 這幫豪強就變成烏合之眾了 還各幫袁紹的兒子自相殘殺。。。。。。設想一下 袁紹不死 舔舐傷口 休養生息 不急著和曹操打決戰 慢慢的消耗你 磨死曹操是沒問題的 甚至一統天下都是沒問題的 後人好以成敗論英雄 殊不知當時情況 曹操何其僥倖
再來普及一下 曹操起家2大集團 武為老家譙郡的曹 夏侯 文為潁川的士族集團 而袁紹主要靠的是老家的汝南集團和大本營冀州集團 潁川集團深受法家思想影響 要中央集權 可以說 他們在袁紹集團內部是沒有存在的土壤的 只能選擇曹操 眾所周知 三國的曹 劉最後都完成了中央集權。。。。。。。
再用歷史考證一下 古人有言 金角銀邊草肚皮 處在四戰之地想統一天下是真的難 唯一稱霸的 曹操 和朱溫 但是曹操最後也在赤壁栽個跟頭 朱溫更不用說 和老冤家李克用不死不休 最後被李亞子滅了。。
今天再來補充一下 大家都太小看漢末的士族力量了 他們可不是宋明的士大夫 皇權的產物 他們自己有地 有兵 有名望 學閥馬上可以變成軍閥 袁紹為什麼能取得他們的支持? 就是因為袁紹對他們非常放縱 這就導致了 袁紹大而不強 曹操是厲害 劉備是頑強 孫權會籠絡 但是這三家最後不還是被司馬家通吃了嗎 但是司馬家的上台 代表著士族最陰暗部分的興起 搞陰謀的才能生存下來 最後 就來了個五胡亂華。。。
再來跟大家探討一下 漢獻帝真的有用嗎 自從黨錮後 漢朝在天下士族面前已經失去了正統性 這時候的漢朝廷 對曹操來說 恐怕是一塊袁紹不要的雞肋吧 甚至曹操迎回漢帝都是得到了袁紹的默許 這時候的袁與曹 是有一種戰略默契的 等袁紹平定了河北 才發現 自己的好基友 已經變成了自己最大的死敵 後來曹操在袁紹墓前痛哭流涕 其中滋味 惟2人知也


袁紹202年死。
207年袁尚袁熙死,曹操隔了五年時間才徹底消滅了沒有袁紹,兄弟相爭的袁家。

袁紹不死,身體健康的話,袁家不可能分裂成袁尚袁熙死斗的狀況。袁家實力肯定是要強過分裂內鬥的。
實力削弱內鬥情況下消滅袁家用了五年,實力更強的情況下消滅袁家用時如何?

機會是妥妥的沒有了,在全天下都看好自己的情況下,被曹操來了一個大翻盤。誰還會指望繼續跟著把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爛的袁紹?
人心向背等於人才向背,荀彧郭嘉等人在曹操微末之際就不看好袁紹了。等官渡之後,投奔曹操還是投奔袁紹更是一目了然。


需要考慮雙方的動態為好,單單考慮袁紹而不考慮曹操沒有任何意義。
跨有青徐,北上而擊冀州,從地形上講是較少有人完成的任務,以年份、兵種較近的慕容垂伐翟之戰為例,後者只有在河邊被牽著鼻子走的份。曹操的任務本就不可能輕易完成。但兼有幽燕之地,跨有河北,只要騎兵優勢足,如無意外完全可以破河蕩平青徐,痛心的例子太多,在此不贅述。
只能說官渡之戰,袁紹似乎在沒有完全消化掉幽並騎兵的情況下跨江攻擊,略顯毛糙,而再給他十年,他的策略當是重新收拾各地盤騎兵,並席捲(而非定點進攻)青徐,從官渡回來後做的平叛、分地等跡象看,莫不為此,如無意外,袁紹不會再輕易進攻。
各位答主已經指出,曹操並無實際實力消化河北,漢尼拔戰術在國內基本不可能實現,那麼袁紹未死,關中殘破的情況下,曹操可能將考慮循姚氏之路,挾大勝之威重新經營關中,並從太行山一路與青徐包夾河北,但這條路風險更高,一是此時北方民族虎視眈眈,二是地形上看,幽並騎兵破關而入,或者至少聯合少數民族騷擾關中也存在可能,三是此時關中已經殘破(但曹操的水準經營起來應無疑問)。

綜合動態發展,袁紹只有來自關東的威脅,可休養生息,而曹操則形成包圍圈,可從太行、青徐兩路伐冀,但結合冉閔、太宗之例,我認為袁紹戰略縱深仍在,絕不會為曹操所消滅。


袁紹不死,劃黃河而治的對峙局面就會一直維持下去。。。
對其他諸侯來說,大家會沉浸在更多的互相攻伐小打小鬧里。
中原和河北對峙,統一遙遙無期,也許提前十六國了


李克用與朱溫鬥爭強化升級版,恐怕要留給二代們絕勝負了


那要看郭圖活沒活下來。


速戰難,袁紹根基厚,守成有餘,歷史上由北向南進攻容易的多。而且,曹的地理位置四處受氣,雖有政治寵物,但是曹的根基不穩。不過,話說回來。曹操文治武功確實可贊 ,人才濟濟!


看洗白的答案,都回答的什麼啊。
袁紹8萬打1萬都能輸,說明用兵不行,在決策時毫無戰略眼光,給他80萬他也能打輸。
就算他不死,你怎麼知道他袁本初不會腦袋發熱,再來個翻版官渡之戰???
曹操之所以不著急統一河北是戰略考慮。
袁紹根本就不是輸在官渡之戰,根本是輸在戰略眼光。
好好想想田豐怎麼死的。
他勸諫袁紹穩紮穩打,不斷派兵騷擾,而不要南下決戰,袁紹不聽,執意要打。然後在戰爭中錯誤不斷,跟曹操比,根本不會用兵。給他多少兵都是白搭。

而曹操那,他知道官渡之後,袁紹長時間不能恢復元氣,再加上兩個兒子鬧分裂,根本不必強攻。所以他採取了田豐給袁紹的策略,穩紮穩打,慢慢侵蝕的策略。
在袁紹死後,曹操出兵討伐袁紹兒子袁譚、袁熙、袁尚,節節勝利,眾人都認為應該乘勝追擊,唯獨郭嘉則認為應退兵,令其自相殘殺,曹操從計,南擊劉備。袁譚、袁尚果因爭奪冀州而開戰。可是袁譚為袁尚所敗,出走平原,並派遣辛毗向曹操求降。曹操便進攻鄴城,將袁尚趕向北走。不久曹軍又擊敗袁譚,平定冀州。

這是郭嘉遺計定遼東。

根本就不是不能,而是不必。

打擼啊擼,你前期優勢大,本來應該控龍拿塔,侵蝕野區,你非要團中,被別人一波團滅,優勢全無,資源全丟,不得不猥瑣發育,別人控龍拿塔,侵蝕你資源,你想打團,別人根本不跟你打,最後運營死你。
而賽後總結你竟然認為自己只是輸在一波團戰,再讓你打,你照樣輸。


劉備:這就很尷尬了。


首先說明一下:官渡之前,就戰略環境而言,明顯是袁紹更勝一籌;雖然曹操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天時優勢,但這不足以彌補與袁紹相比的劣勢。造成差距的原因是地利。

考察三國以前軍事手段統一天下的方式,都是割據一方作為根據地,然後以根據地為支撐一一征討敵對勢力。這裡的根據地不是哪裡都可以的,必須保證根據地本身較為安全,而且有足夠高的經濟水平作為支撐:秦、西漢、唐都是以關中為根據地,東漢則是以河北為根據地。關中本身地勢險要,而且當時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河北南有黃河作為屏障,而且農業條件較好。

顯然,袁紹起家的戰略模仿了劉秀以河北為根據地的策略,令人感覺他進入了類似於劉秀那樣的主角模板型的發展,只是他最終暴露出自身不足,失敗了。同樣模仿前人的是諸葛亮的隆中對:在劉備沒有穩固根據地的條件下先爭取模仿劉邦的資本;而隆中對選擇從四川到關中作為北伐主攻方向,大概諸葛亮理想的根據地也是關中。

曹操沒有採用前述策略:曹操雖然有根據地,但是經受動亂,腹背受敵。經受動亂意味著經濟實力不足;腹背受敵意味著可能長期需要多線作戰,不僅要打敗敵人,而且要徹底擊潰才能不留後患。因此曹操前期不斷征戰。某種程度而言,曹操前期的發展是靠著不斷的征戰和曹操集團的軍事才能支撐的,算是以戰術的成功彌補地理上的戰略劣勢

儘管如此,官渡戰前曹操實力仍遠不如袁紹,如果袁紹在官渡之戰前後沒有犯下用人(淳于瓊看守糧草、許攸的背叛)、戰略選擇(在兵力明顯優勢的前提下,本來可以採用疲兵之計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顧)和戰術(攻佔了白馬、延津,但士氣受挫,曹操則保存主力收縮戰線)等那麼多的失誤,曹操方面可能在官渡就全面崩潰了。袁紹在官渡之戰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和不如曹操:不能採用田豐沮授等人的正確意見,許攸背叛,任用的淳于瓊沒有盡責,還有謀士間的內鬥,這都是人和上的失敗;反觀曹操方面,主要文臣武將都各司其職甚至多有亮眼的表現,雖然有戰後銷毀通敵信之事,但是至少比袁紹方面要強。

所以我們得到了兩個結論(雖然都沒有論證):
1.官渡戰前,袁紹與曹操相比具有的戰略優勢,主要在於河北的地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只能算是天時,不足以彌補地理上的戰略劣勢。
2.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和,而曹操在這一條上勝過袁紹。

官渡之戰後,袁紹方失去了地理優勢嗎?沒有,河北的叛亂被袁紹平定了,黃河仍然是河北南面的屏障。所以,袁氏勢力仍然對曹操勢力的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是曹操統一北方的最大障礙。

官渡之戰後,袁紹方在人和方面的劣勢有彌補嗎?沒有,反而加劇了。為什麼沒有彌補?因為袁紹並沒有反思自己用人方面的失誤,反而在戰後處死了提出正確意見的田豐。為什麼加劇了?因為袁紹死後,袁紹諸子的繼承權之爭完全公開化,而不是像官渡之戰期間隱藏在謀士內鬥的幕後。

官渡之戰為什麼是袁、曹軍事鬥爭的關鍵?因為這一戰改變了戰爭的主動權。戰後袁紹方處於被動,袁紹需要平定內部叛亂。

所以,袁紹之死的確加速了曹操統一北方的進程,使得袁曹之間人和方面的差距進一步拉大,曹操可以利用袁氏繼承之爭更加快速地消滅袁氏勢力。但是,就袁紹戰後沒有彌補用人問題的表現來看,袁紹很難再次翻轉局勢,改變鬥爭的主動權,袁紹勢力的內部裂痕會愈發嚴重,他已經失去了問鼎天下的機會。那麼,作為最多偏安一方而不能進取天下的割據勢力,袁紹勢力的被消滅已經成為必然。如果說與曹操再戰,個人表示不容樂觀:雖然袁紹死時袁氏勢力尚未顯露敗象,應該是實力尚存;但是真要再打的話,袁紹方內部問題沒解決,曹操可能還有機會利用袁氏集團的內鬥取勝

至於題目中設想的袁紹」壽命延長「對漢末局勢的影響,只有一點是肯定的:漢末諸侯混戰的分裂局面可能還會延長。


袁紹,鼎盛在於討董卓之時,那時董卓是眾矢之的,袁紹舉義,可謂上承天命,下順民情;董卓滅後,袁紹成為「一超多強」中的「一超」,樹大招風,在人人都想分的一杯羹的時代,自然成為了新的靶子。所謂「袁紹為盟主,因權奪利,將自生亂,是復有一卓也」,官渡一敗,元氣消耗殆盡,即便再多活十年,也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己方勢力一點點被蠶食殆盡,阻擋不了歷史必然的車輪。


不會怎麼樣,最多多活幾年,多撐一陣子。
袁紹的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如果他是個英明神武,才德兼備之人,也不會從一個擁有二十萬左右大軍的實力最雄厚的軍閥,走到內外交困,山窮水盡的絕境。
曹操說:「袁紹雖有大志,但見事遲」,「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
荀彧說:「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陳壽評論說:「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昔項羽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
楊阜評論說:「袁公寬而不斷,好謀而少決;不斷則無威,少決則失後事,今雖強,終不能成大業。」
田豐,在官渡之戰之前,建議偷襲許昌,袁紹以兒子生病為由拒絕。後被下獄,袁紹官渡之敗後逃回被殺害。
沮授,在官渡之戰之前,建議打持久戰,未被採納,官渡之敗後被俘。其後密謀逃回袁紹,事敗被殺。
審配,因許攸家人犯罪而作拘禁,令許攸出賣袁紹,引致官渡之敗,袁紹死後助袁尚繼位。
逢紀,向袁紹獻計把冀州鵲巢鳩占,袁紹死後助袁尚繼位。
郭圖,建議攻擊曹營失敗,誣告張郃不儘力令張郃投降曹操,袁紹死後輔助袁譚。
辛評,說服韓馥出讓冀州州牧職位予袁紹,袁紹死後輔助袁譚。
許攸,官渡之戰時其奇襲許昌的建議未被採納,家人犯罪被拘禁引致許攸出賣袁紹,獻計奇襲烏巢。
荀諶,荀彧之弟,說服韓馥出讓冀州州牧職位予袁紹。
張楊,反董卓失敗後投奔袁紹,不為所用。
說明袁紹的性格里有很多重大的缺陷,不具備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所具有的智慧和謀略。


個人假設一番,我自己認為個人的能力在實力面前能發揮的餘地遠沒有小說、電影里那麼大。袁紹雖有官渡之敗,但並未到傷筋動骨的地步。袁紹死後,在袁氏兄弟內鬥的情況下,曹操花了七年的時間才佔據河北,可見即使官渡之後袁紹的整體實力仍在曹操之上。所佔河北之地民力、財力都還很強大,而曹操所據的中原由於久經戰亂也已經破敗不堪。袁紹如果還活著,依然能憑藉河北之地壓制曹操,到時候養精蓄銳,解決集團內部的派系鬥爭,伺機南下,曹操就很難再獲勝了。更何況曹操的地盤夾在袁紹和南方的劉表、孫權之間,一旦劉表、孫權起了一點北上之心,曹操就是兩線作戰,即便曹操能力再強也是左支右絀,被消滅只是時間問題。當然 ,曹操並非無翻身的機會,他還有一個選擇,那便是挾官渡大勝的餘威向關中進軍。《布局天下》里提到中國的地理類似一個棋盤,關中、河北、江東、巴蜀處於四角。四角之地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其地形進可攻,退可守,還有穩定的後方。曹操本人和屬下謀士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曹操集團的實力完全能消滅關中的大小軍閥,佔據關中。只是西北軍閥雖無力獨自抵禦曹操,但要是聯合起來也沒有那麼容易被消滅,並且當時關中已經破敗,又有游牧民族的侵擾,即使曹操順利佔據關中,多年內也只能發展經濟以求自保而無力對袁紹構成威脅。袁紹佔據中原後必然會南下,赤壁之戰將變成袁紹軍與孫劉聯軍的對決,如果袁紹勝,只要袁氏內部不出幺蛾子,那袁氏統一天下只是時間問題。否則的話,極有可能是四分天下:袁紹占河北,曹操占關中,孫權占江東,劉備占巴蜀。《三國演義》變《四國演義》,最後究竟誰能問鼎中原,統一天下就不得而知了。
—————————————————————————
ps:這兩天重溫了《易中天品三國》,易中天老師說到魏蜀吳三國皆非儒家士族所創政權,曹操、劉備、孫權出身皆不高貴,魏蜀吳創立之初都是法家寒族政權,曹魏亡是因為其對士族放棄,蜀漢亡是因為其對士族堅持,孫吳亡是因為其對士族妥協。我設想要是袁氏集團沒有垮台呢?袁紹家族四世三公,是如假包換的士族。袁紹本人雖是庶出,但在袁術能力低下的情況下,相信大部分士族還是會選擇袁紹,並且袁紹也沒有理由不實行九品中正制。在號召力方面袁紹比曹劉孫都有優勢。如果袁氏能在河北站穩腳跟,其內部能實現平穩的權力交接,雖說袁氏是四分其一,但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將是最高的。


袁紹多活十年之後,你第二個問題不應該問會不會延遲北方統一,應該問袁紹還能不能搬回來。


推薦閱讀:

諸葛亮想過謀反嗎?
在三國時期,綜合能力最強的人是哪幾位?
三國時期像廖化這樣的人物還有誰?

TAG:三國 | 曹操 | 三國人物 | 三國歷史 | 袁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