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農背後的愛情故事是假的嗎?
網上傳卡農背後有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看了很為之動容。但是我百度了作者生平,好像跟時間不太符合啊
#我又來毀小清新啦
原先不知道這個故事,看到這個題目去搜索了一番,全程大笑看完。把這個流傳甚廣的故事貼來供大家一樂 : DD大調卡農的來歷:Pachelbel(卡農的作者),德國人。在他10幾歲的時候,戰亂使他淪為孤兒。流浪到英國的他被英國一個小村莊的天天在教堂彈琴的琴師收養,之後他天天聽那個琴師彈琴,耳濡目染也學會了鋼琴。
在他們旁邊的鎮上上有一個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裡有錢有勢,Barbara Gabler也是鎮上最漂亮的女孩,自從到教堂聽了Pachelbel彈的曲子,就愛上了他。很多有錢人上門向Barbara Gabler提親都被拒絕了,因為Barbara Gabler心裡只喜歡Pachelbel。但女孩子嘛,都比較害羞,從小被寵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後來Barbara Gabler就找了個理由,說要去Pachelbel那裡學鋼琴,她對Pachelbel說自己熱愛音樂,希望可以拜師學藝。
Pachelbel很高興的收下了這個徒弟。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並不是彈琴,所以幾乎不把經歷花費在鋼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責罵。Barbara Gabler心裡委屈,但還是一直跟著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終於有一天Pachelbel對Barbara Gabler說:「你走吧,你真的不適合彈鋼琴。而且你也不喜歡鋼琴。」Barbara Gabler聽後,對自己說:「不要說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彈琴,半年後我要拿到本地的鋼琴第一名的!」(在鎮上每年都會舉行一次女孩鋼琴大賽。)
半年裡,Barbara Gabler天天練習,餓了就叫家裡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著睡一會。 半年一轉眼就過去了,Barbara Gabler參加了比賽,果真的拿了獎。Barbara Gabler想拿這個獎盃去找Pachelbel並向他表達自己的愛意,但當她去找Pachelbel的時候,Pachelbel已經不在了。當時正值戰亂,Pachelbel被征去打仗,Barbara Gabler知道後說:「好,我等他回來。」
就這樣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整整3年多,在這期間村長的兒子看上了Barbara Gabler ,村長的兒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經心有所屬,就叫人從前線運回來一具碎屍體,說那就是Pachelbel。Pachelbel沒有父母和親戚,沒有人可以對證,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經死了,趴在"Pachelbel"的屍體上哭了3天3夜,那時,村長的兒子買了很多的禮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親,Barbara Gabler沒有理睬。
在3天後的晚上,在當時Pachelbel教Barbara Gabler鋼琴的教堂里,Barbara Gabler割腕自殺了。
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的半年裡,他發現沒有Barbara Gabler在身邊,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樂,其實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的愛Barbara Gabler,只是因為她學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沒了對她的喜歡。當時他準備寫一首歌,做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禮物,當他完成了卡農的1/3的時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戰亂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當心中不舒服的時候都會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彈琴的日子......那段時光真是值得懷念啊。之後他完成了卡農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殺後了第2個月,Pachelbel回到了村裡。他從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為自己做的所有事後,他咆哮著,放聲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問她現在葬在哪。她家裡人都不肯告訴Pachelbel,隨後的一次禮拜,Pachelbel招集他們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鋼琴前強忍著淚水,彈出了卡農「Canon(D Major)」彈後,在場的所有人沒有一個沒有落淚的。
-------------------------------
這個故事當然是假的,且槽點多到可愛。
首先,在 Pachelbel 的時代,是沒有現在的這種鋼琴的,只有古鋼琴。但 Pachelbel 最常用的應該也不是古鋼琴,而是管風琴—— Pachelbel 是巴洛克早期的作曲家和管風琴師。
其次,像「流浪到英國的他被英國一個小村莊的天天在教堂彈琴的琴師收養,之後他天天聽那個他彈琴,耳濡目染也學會了鋼琴。」這樣的話顯然也是有悖於常理的。首先鋼琴不是這麼學的就不說了,再者 Pachelbel 關於作曲和樂器演奏的知識是通過在學校學習的。(也就是說,人家是科班出生。)
Pachelbel - 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的創作肯定不是像故事中說的那樣。這整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胡編亂造。
作為史上最有名的半曲天王(為什麼是半曲天王而非一曲天王,後面會解釋), Pachelbel 一生致力於教會音樂的寫作,J.S.巴赫的哥哥曾是他的學生。不過比較遺憾的是,他最傳世的作品卻是這樣一首小曲,不知道 Pachelbel 地下有知的話,是否又會高興呢?
現在網上所講的這首「卡農」,正式的名稱為 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如今大多數人聽到的都是卡農的那部分,吉格的那部分現在很少有人聽。所以我說 Pachelbel 算是「半曲天王」。
還有,卡農其實是曲式的名稱。它是用對位法寫的一種復調音樂,一個旋律在數個聲部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追逐,到最後的和弦合在一起。
最後送上經典視頻——《我恨帕海貝爾》,我知道你們一定會喜歡的。=D我恨 帕海貝爾卡農!視頻
我不明白你們為什麼那麼多人黑這個故事,在我看來,只要稍作修改,這就會變成一個合情合理,感人至深的故事。
P同學,不知何許人。在他10幾歲的時候,他被一位天天在筒子樓里敲代碼的程序員收養,之後他天天看那個程序員編程,耳濡目染也學會了C++,Java,Python,Linux……
在他們隔壁有一個女孩子叫B,家裡有錢有勢,B也是附近小區最漂亮的女孩,自從有一天見到了P寫的代碼,就愛上了他。很多高富帥約B出去都被拒絕了,因為B心裡只喜歡代碼寫的很好P。但女孩子嘛,都比較害羞,從小被寵到大的B一直不敢向P表白,後來B就找了個理由,說要去P那裡修電腦,她對P說自己還想學寫代碼,希望可以拜師學藝。
P很高興的收下了這個徒弟。但B她的目的並不是學編程,所以幾乎不把經歷花費在寫代碼上,遭到了P一再的責罵。B心裡委屈,但還是一直跟著P,希望P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終於有一天P對B說:「你走吧,你真的不適合寫代碼。而且你也不喜歡編程。」B聽後,對自己說:「不要說我不行!P。我回去一定要好好編程,半年後我要成為社區里最牛的程序女猿!」(在社區里每年都會舉行一次編程大賽,女程序員備受歡迎。)
半年裡,B天天在房間里寫代碼,餓了就叫家裡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著睡一會。 半年一轉眼就過去了,B參加了比賽,果真的拿了獎,還捧回了杯。B想拿這個獎盃去找P並向他表達自己的愛意,但當她去找P的時候,P已經不在了。當時正值IT浪潮,P要去找一家願意要自己代碼的公司,B知道後說:「好,我等他回來。」
就這樣B等了P整整3年多,在這期間社區一個產品經理看上了B ,產品經理很清楚B已經心有所屬,就叫人在網上發帖說,P在公司加班過度猝死了。P沒有父母和親戚,沒有人可以對證,B相信P真的已經死了,哭了3天3夜,那時,產品經理買了很多的禮物去找B,要約她出去,B沒有理睬。
在3天後的晚上,在當時P教B編程的電腦前,B割腕自殺了。
而P在B離開的半年裡,他發現沒有B在身邊,自己寫多少代碼也找不回快樂了,其實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P在B離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的愛B,只是因為她學編程不努力所以就埋沒了對她的喜歡。當時他準備自己寫一個演算法,做為向B求婚的禮物,當他完成了這段演算法的1/3的時候。他迫於生活壓力出去搬磚了,在搬磚的時候,自己多次差點死在加班的過程中,每當跳錯的時候都會想到B,想到幫她debug的日子......那段時光真是值得懷念啊。之後他完成了演算法剩下的2/3。
在B自殺後了第2個月,P回到了社區。他從網友的口中知道了B的故事和她為自己做的所有事後,他咆哮著,放聲大哭。隨後,P招集了他和B的所有共同好友,他在電腦前強忍著淚水,發布了一個精彩的演算法,在場的程序員沒有一個沒有不落淚的。
我不知道卡農的愛情故事是真或是假,但是我自己的愛情故事和卡農有著重要的聯繫,感謝緣分給過我那麼一段偉大平凡的愛情,感謝生命中曾用特別的方式默默陪在我身邊十年的男人。對我個人來說卡農背後有著無法言語的故事和情感,每當我聽到這兩個字就會想起陪我走過很長很長一段路的你。若有來生,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死相依,定不辜負。下輩子換我來守候你保護你。
卡農背後的愛情故事是假的,德芙背後的愛情故事是假的,百利甜酒背後的愛情也是假的。
已經很有名氣的東西的背後的愛情故事基本都是假的。
瑪格麗特雞尾酒背後的愛情故事是真的。不過這就像中國那麼多的選秀節目選手要哭自己身世慘一樣,這杯雞尾酒的創作者之所以那年能靠這個酒拿獎,跟這個「凄慘的愛情故事」脫不開關係。
所以,靠著愛情故事才變的稍有名氣的東西,可能是真的。至少創作者自己說它是真的。假的。
順便你們真的覺得那個是卡農?難道不是帕撒卡里亞嗎?
那故事,我捏著鼻子看完了,一股濃濃的《故事會》味兒揮之不去。
估計是哪個宅女意淫出來的。村長和他的兒子第1566次中槍了。
是真的。
卡農背後有很多人的愛情故事,何必計較最初的那一個?
《我的野蠻女友》電影里,女主要求男主在她彈這首曲子的時候當著眾人的面給她送玫瑰花,而當旋律響起,男主推開門捧著玫瑰花站在她面前,兩人目光相視的時候,你我在那一刻不也見證了愛情么?
「也許一切曾太美好,所以感覺逝去那麼突然。
當過去又襲上心頭,只有淚水和酒精來陪伴。
是緣分,讓我們靠近,帶給脆弱的心,重新飄飛的希望。
認識你的歲月,是難以品味的酸甜。
如果我曾做錯什麼,那不是我本願。
我,並不完美;你,也很平凡。
直到再一回目光相視,才找到屬於彼此的答案。
願用《卡農》一首,換取玫瑰花香,和你的一生相伴。」
我此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將這首曲子彈給我最愛的人聽。
這令我想起了小學語文課本上貝多芬寫月光奏鳴曲的故事………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卡農明明是一種音樂譜曲技法, 「卡農」並不是曲子的名字,而是一種音樂曲式,照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簡單說,就是有好幾個聲部的旋律重複出現,交織著演奏互相追隨,讓人有無退延伸的感覺。 樓主提的問題就已經。。。如果特指帕赫貝爾的D大調卡農,請把它說完整,巴赫也創作過卡農,為什麼樓上各位都能接上茬並毫無違和感?
網上的那個關於德國和普盧士作戰男主角戰死的故事是假的。其實更願意相信它是真的,就好像一副絕世的畫,我們更願意相信它不是妙手偶得是嘔心瀝血之作。就像史書中記載,但凡有創造歷史的人物出現一定會有霸王之氣雲卷而起。不過卡農確實是帕海貝爾寫給女兒和妻子的作品。就是幾個音符再一直循環一直追卻又追不上,直到最後。手機里有30多個版本的卡農,卡農帶給我的東西已經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從大三到現在,一年多了每天都會聽卡農。上學的時候晚上一個人戴著耳機,跑到學校旁邊。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2015.6.9那天濟南下雨,一個人走到離學校5公里左右的彩虹湖,坐在橋上雨滴一滴滴落在身上。還有好多次早上5點多起床跑到學校旁邊一個公園再跑回來宿舍人還在睡覺。正是從那段時間我開始閱讀,矛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幾乎全讀過一遍。也是那段時間,從宿舍段子手變得很少說話了。人真的在思考的時候會沉默。也是因為卡農開始學古典吉他,開始學指彈。以前只會彈一些簡單的彈唱,一個Bm和弦毀掉了多少人學吉他的夢想。也是那段時間抱起吉他就很興奮,放下吉他手指就疼。在舍友的冷嘲熱諷下,半年之後當我開始一遍遍的彈奏卡農的時候。宿舍好多人掀起了一股聽卡農的熱潮。工作一個多月了,很辛苦,每天都會聽卡農。無論是喜悅,興奮,失落,憂傷,都能從卡農中得到共鳴。回首大學四年想學過好多東西,只有卡農和吉他自己堅持下來了。感謝自己的熱情沒有被冷嘲熱諷撲滅。此時此刻依然在聽卡農。不知不覺已經一年多了。未來的路還很遠,年輕人向前看。在路上,加油!
曲子完成於1680年前後,當時帕赫貝爾27歲,第二年即1681年結婚(維基百科)
其實不管真假,很多時候都是音樂賦予一個故事上,將故事和音樂提升一個層次。像電視劇、電影主題曲一樣,好的故事通過音樂的渲染,能使人們更容易產生共鳴,從而記住故事和音樂,有一景一音,足以勾起你的回味。
信則有,不信則無。
對於藝術,過分地報以真假的審視,是毫無生活樂趣可言的。就像魔術、電影。。。
故事終究沒有多麼可以追究真的價值。
但作為一個每次聽都能沉浸其中情緒哭得無法自拔的人,真的挺想知道作者譜曲的動機。
還有,那些把卡農說得只是一種譜曲技法的人很討厭,它能夠傳唱不衰,定有其中含義,只不過原作者沒有解釋罷了。
剛開始彈到這首曲子時,感覺這是一首好有默契的旋律,原來背後還有這麼唯美的一段愛情故事。
故事歸故事,喜歡就好何必追根究底。
Pachelbel Canon 是我最愛的輕音樂,沒有之一。尤其大愛金笛手 james galway的那個版本,飄渺、悠揚、唯美!推薦大家聽一下
卡農只是一種形式,巴赫也彈過卡農,題主指的應該是帕赫貝爾的那首吧,
大家可不可以不要篡改歷史,多麼感人的愛情被改的一踏糊塗
Barbara Gabler is Pachelbel"s first wife and she was killed by a plague. 故事用來騙流量的。people who actually believed the story have to start using you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
不在意背後的故事真不真,只知道卡農真的是無法超越的經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