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學習如何平衡語言與專業?

出國後學習時間往往不充裕,有很多專業知識需要學習。在出國申請中,國內很多學生的語言門檻也較低。但以一個較低的語言水平出國學習實際上難以達到學術交流日常生活交往的目的。

題主過一年要申請出國讀研,在參加過一次國外暑期課程覺得語言水平不足(Ielts6.5,私認為要達到7.5才能夠用)。現在在國內課業又十分忙,而且還要考慮GPA和個人經歷參加實習或競賽,需要考慮實際情況分配時間。

想問下有經驗的出國學習者或其他相關的過來人,如何平衡這兩者的關係?或分享下經歷!


先說學術方面吧,其實很簡單啊,說白了就兩個字:看紙。
目測之前題主因為嘲諷文科和社科被吐槽了很大一部分……不過說實話,文科和社科生的確「不太容易感受到這種所謂的衝突」。因為我們的語言水平的提高完全是和專業知識的學習結合在一起的,根本不存在「學了這個就顧不上那個」的情況。不是說我們專業輕鬆所以可以去學語言,而是沒有語言水平根本學不好專業。
就在我們這行來說,博士生每天看六十到一百頁的紙(兩到三篇),然後寫筆記、總結,根據筆記寫草稿。這一百頁的紙里不僅是相關的知識點,也包括了作為「語言學習」的內容;碰上我導師那種寫到一半蹦個法語拉丁語出來的更是如此。你想看懂紙?先把詞都搞懂了句子理順了再來吧,等到看懂了紙,自己想照貓畫虎寫紙做報告也就沒那麼困難了。
我身邊的理工科朋友看紙的時候經常有一個偏好:有公式的看公式,有figure的看figure,這些看完了剩下就都扔一邊了,這紙就結束了。竊以為這種讀法的確效率高,一天可以看十篇紙,但是看下來會丟了很大的一部分:作者的寫作特點、論證邏輯等都沒有認真思考過,也不知道如何用文字來表述自己figure里的內容、如何解釋公式的論證,更不知道學術寫作用語的基本規程是什麼樣的。像我基友們那樣本來英語就好的人倒是無所謂,但是如果平時語言水平就一般,還經常覺得自己手裡的紙太長不看,那麼到了自己寫的時候,活該一句話都寫不出來。
在學術用語方面,看語法書真不如看紙寫紙來的有效,因為語法書是「普及性」的,也基本不會針對學術交流而專門開設章節(除非是那種專門教如何寫作的,比如我之前看的how to write badly),並且語法書和專業文獻的確有「衝突」的可能。但是專業文獻本身就不會和專業衝突。如果你看專業文獻而學不到作者的表述方式,只可能有兩個原因:作者寫得太爛+編輯不負責;或者,你根本就不會看紙。

至於日常生活之類的,說什麼都沒用,把自己丟到那個環境里生存一段時間就好了。如果實在是比較在意的話,我覺得可以先考慮在看紙的同時聽聽BBC 4的廣播之類的。畢竟在國內沒有語境的話還是比較不好處理個人交流的。
我年初剛來的時候,被我導師拎著說,「Chris你一定要多和各個地方的人來往,去formal hall(學院的正餐會)和人聊天,去社團,你不僅是要讀PhD,還要在這個小城市生活四年吶。」
就日常的交流來說,沒有與之交流的對象,一個人鎖在宿舍里,也是沒辦法修鍊成功的。所以這件事情,等到去了國外多和別人玩大概會有所緩解。


答完才發現原來問題日誌。。。
就這麼跟你說,在英國讀書的文科(Humanities)遠比工科(Engineering)累得多,更別提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這種Science了。

=正文=
支持@Chris Xia (卧槽到底怎麼才能at上人?!)的大部分觀點。

但是吧,對於我們學數學/理論物理的人,讀懂字還是很重要的。
譬如今天我讀的兩篇文章的intro與section2兩個部分,我能認得每個字,串起來卻讀不懂,要不是我舔著臉去打擾姐姐,恐怕我今天又是白過了!(明知故問=搭訕)
這時候需要整理文章的思路,這種邏輯上的整理與社科類並無太多差別。至於說只看公式與圖表,是完全學不懂數學/理論物理的。但讀懂了文字看不懂公式與圖標,這與抄書無意。我們挺苦的。


說了些廢話,就是說下實際上對於每個專業,學習讀書的方式是不一樣的,雖然有類似。但主旨不變,也正如Chris所說,倆字

看紙

我比Chris看得要少很多,每天充其量16開紙讀下來20頁而已,這還是在我不知道讀了多少遍的基礎上。黑胖子曾跟我吹牛逼說他一天就看幾頁紙還是一頁紙我給忘了。他學PURE-PURE maths的。誒,我好想吃Nando"s的Peri-Peri chicken!

言歸正傳,我吐露下我的語言成績,好像考了4次托福,前三次加一起估計還沒別人一次考分高。第四次剛好夠berkeley的本科申請成績。後來考雅思,第一次5.5第二次6,剛好過B2,好像是,就是正好夠來英國的簽證。

現在我的水平是什麼樣的呢?大約就是跟辦公室5個native還有希臘哥一起玩Diplomacy的水平吧。知道的人會懂這個遊戲是爾虞我詐,完全靠背後使詐以及國與國的嘴上的遠交近攻。

怎麼練的?

因為我導師說(就是跟Chris這麼同步!),你呀,要多與博後交流啊。我們博後是個德國人,愛喝酒,基本上我每個月跟他們去兩次酒吧,嘰嘰呱呱,要是我不說話,絕壁會被遺忘,我又不是很悶蛋的人,就私下看了不少大家感興趣的東西。

還有因為辦公室的都是native,每天都有固定的coffee time跟lunch time,雖然我不經常去,但每次想去的時候,都是在那跟他們聊很長時間,哪怕不說話,也能聽聽他們關心什麼,做什麼。

至於說平衡語言與專業,因為辦公室經常討論學術問題,語速又特別快,講的東西我也不是很懂,聽多了,耳濡目染,至少能附庸風雅幾句。

在國外,多跟外國人玩玩吧,高冷的英國人也會常常跟我吐槽,你們中國人不理我們。。。

很久沒看英美劇了,也很久沒用BBC iplayer看紀錄片了。不過侵染到他們的環境里,語言還是提高不少。

那個我還有個習慣,我這麼練習寫作的如何有針對地高效地閱讀一篇學術論文? - Gregory Tang 的回答


我真想知道文科生怎麼地你了....憑啥文科生學習時間就充裕啊,難道文科生活一天不是24個小時....


『相比較於文科社科類學生,理工科類學生的學習時間往往不充裕,有很多專業知識需要學習。』

給笑了。同學你這麼可愛,還是多多努力吧。

---------------------

於是覺得還是正面回答一下問題比較好。

凡是出國的人都是這麼過來的,沒有什麼平衡的訣竅。一般問『學習跟XX怎麼平衡呀』的問題的都是大一的小朋友,題主都大二了吧也能問出來可能確實需要幫助。那作為一個過來人有一個最重要的建議,就是做你覺得重要的事情。一個檔口你只能去實習或者競賽,而你更想要去實習那你就實習,因為我在這裡給你出主意說你白天實習晚上搞競賽估計你也不會這麼干。年輕人不要貪多,大神是極少數,以之為目標很好但還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考慮。

話說回來,目前語言水平低絲毫不影響學術交流和日程生活交往,因為這些事情跟你在國內學的GT根本無關。GT再高(given你不是大神)出國了也得從頭學,但又學的很快。我跟銀行客服打了3個小時電話之後感覺口語比一個月的提高都多,你只會更快。

另外你在考雅思?理工雅思似乎7就夠了。如果說去了英國跟native speaker一個水平的話,你考9都不夠。

最後有個private建議。題主敘述問題有點條理,思路也算清晰。但是這個問題本身應該是你自己很容易考慮清楚的,而對問題的敘述,很遺憾暴露出你對其他學科,生活管理和英語學習認識的短視。你去看看國外搞political science的他們用的數學和統計是不是比你用的多多了(讀的書多多少就不說了),再想想為什麼人家叫political science。所以說題主很可愛,還年輕,趕緊找不同的人多聊聊天發現下廣闊世界吧。


社科一篇2500詞essay的基礎閱讀材料,就這個量,看去吧少年

噢,不對,我們文社科藝術類最悠閑了,要記得double哦~~~


沒上過國內的大學英語課,不過就我聽雅思gre作文課的經驗來看...寫作教學就是渣渣。不清楚題主要去哪個國家,強烈建議入手一本當地的writer"s guide,美國為例:

A Writer"s Reference
Rules for Writers
They Say / I Say

前面兩邊都是手冊型,沒有長篇大論,任何跟學術寫作相關的問題都能很快查到。其中為international writers總結的語法非常有用。真出了國手邊也是一定要有一本的,不如現在買來有時間就翻翻。

然後牆裂推薦一個網站COCA,積累辭彙及用法的利器,各種神奇的功能,相比之下有道就是渣渣,而且請換成英英詞典Dictionary.com。

個人感覺沒有必要為了出國後的學習生活做語言考試以外的準備。


其實我無權回答這個問題。作為一個高中生,我完全不知道研究生是怎麼學習的。但再三糾結,還是決定來給題主一些建議,專業方面僅涉及一些學習方法。部分可能比較幼稚,但我已經儘力了………

首先說說我的經歷。我初二考托福,考前準備了一個月,中間夾著十幾天的義工,最後成績112。雅思因為用不到,只考過一次模擬,8.5。但這個成績我懷疑有水分。

在出國之前,我想我的狀態和你一樣,學校要忙競賽、學生會、期末等等。許多事情堆積起來,煩不勝煩。語言成績我覺得全靠突擊。大家都知道,學得快忘的也快,不能算數。出國後與研究生不同,我們沒有那麼多的專業辭彙,國外生活相比也算……輕鬆吧就當(不提AP和MUN這些的話),所以基本沒什麼要平衡的。但實際上,既想要熟悉日常表達,又想兼顧學科辭彙,還想同時能提高整體水平。在時間不太充裕的情況下,還是有可能的:

一. 聽懂課。

聽懂課是學術的前提。雅思6.5的水平,我覺得你想聽懂課上那天花亂地的理論知識還是有點略困難的(擔憂臉)這個時候你能做的,就是盡量嘗試去聽懂(劃掉),結合你已知的知識(劃掉),記下你認為他應該要表達的內容和寫下的公式(劃掉)這個時候如果你覺得有些雲里霧裡,課上只能明白60%~70%,那你就要開始注意了。(當然如果你理科知識完爆外國婊可以忽略所有我說的不計)你可以做的是,拿一隻錄音筆或直接用電腦,對lecture進行錄音。這是我覺得唯一一個可以幫助你理解課堂的方法。此時採用兩種方式來記筆記:

1.錄音+手記。上課鈴響時,打開電腦,打開錄音軟體,點錄音。再拿出筆記本,手記。這種方式我去UCLA旁聽一門心理學課的時候曾經用過。當遇到我很迷茫的某個詞或老師口中的重點,我會右手繼續記筆記(為了不落下),左手在電腦鍵盤上敲幾個字。我當時使用的是一個叫audionote的軟體,appstore可以找到(相信我比它順手好用的軟體還有很多,只等你來開發)。它和所有基本的會議記錄錄音軟體一樣,你在哪分哪秒記下的東西都會顯示出來,因此如果時間不太充裕,你後來回去重新聽時只需要聽你敲字的那幾個時間的內容。如果時間還算可以,建議將重點和不會的地方附近也聽一下,第一加強記憶,第二連點成線,如果你夠細心,還能從側面發現教授講課的邏輯。final時如果有恆心,可以貢獻到總複習中。這種錄音+手記的方法用於內容複雜、公式繁多以及有大片瑣碎的專業術語的課上。還可以用在你發現自己幾乎所有東西都聽不懂的時候,回家自己慢慢磨耳朵。可這樣做的一個壞處就是,你沒有太多時間記憶、思考和轉換。不過如果你要是課上聽不懂,也不是特別能思考(別打臉)

2.錄音。如果課上沒有太多公式,就可以省略手記的方式而選擇邊錄音邊打。我是個地地道道的未來文科生(對我是文科生!文科!!),對於我來說,很多課只要聽和type再動動腦子就夠了,花費時間的更多是課下的paper。如果你上一門沒有太多公式符號需要記的課又同時本身比較晦澀。這可能是種比較好的方法。【所以我說我不了解理科生,你們到底是不是每門課都有好多公式啊喂!

以上這兩種針對我覺得6.5的階段或剛出國階段在理解課堂內容上可能使用的記錄方法,下課下去複習時如果需要也可以看看相關公開課。


3. 記筆記。如果你覺得這門課不是太難,你可以明白80%甚至更多的內容,剩下的只是記憶和練習。你可以拋開錄音,只記筆記。但注意記時要多用自己能看懂的符號表示前後、因果等的關係,如果你想也可以使用cornell notes的格式。這些都有助於你對理清思路,歸納總結。但就像排名第一的那個叔叔說的一樣,記過的東西懂了但不要隨便扔啊!!隨便你用folder或者binder什麼都好,就是不要扔掉!!!

學期結束之前的final,也就是你的複習期間,一定要確保他說的重點各個擊破,最後歸總。


日常。

建議題主在剛到的第一個星期里,先拎著包在你生活的地方附近轉轉,上課不要太有壓力,盡量多張嘴。這時你就該學會放下說了多年的母語,開始說說英文了。看到學校里的亞洲面孔……也不要那麼熱乎地往近靠。下點cnn啊npr啊bbc啊這些的app,看看聽聽。

只有當你從意識上不再依賴中文,才能邁出以英語為日常用語的第一步。你可能隨時掏出手機查字典,可能會有些羞澀於與旁邊坐著的歪果仁打招呼。這些都要從心理上自我接受,一切都是新的,你還在學,比你厲害的人沒什麼了不起,一旦你待久了了,會更加熟練。

人際交往方面,你要是會一到兩項運動或樂器,可能會給你增色不少,但你若不會也沒太大關係。想和外國人交朋友,謹記在剛開學的一兩周里,多和你能接觸到的人打招呼,嘗試放鬆去表達,表現出活躍積極的態度。如果你這樣做,很快你就會發現他們都記得你的名字,也願意和你交流。因為你不是一個拘謹的只想自己發霉發芽的人。接下來只需順其自然。

總之英語這東西…不用太刻意的去學。你很快就會明白這點了。我剛到學校時,懶得開口,在本地學生圈裡默默無聞,但可能活動參與的多、課上比較積極吧,不知為何老師們都記住了我的名字…接下來幾周就會看到一個奇景…就是當下課後大家都往門口涌,步履匆忙地去換班,碰面不過點頭,而我走過的地方一路上都能聽到有人說「Hi,Cloris!」

碎覺去惹。


想出國,語言關必須過。對於理工類申請,我更傾向於gt考到一個夠用的分數即可,把精力都放在gpa和科研上。畢竟英語考試只是個小門檻,跨過去之後它真的不重要。但是要是連基本的交流聽課什麼的都有問題還是好好學學吧。

還有一點,英語考試成績和能力並不完全成正比。我當初托福都都沒過百,還擔心過能不能適應國外生活,到這邊來之後發現不管是生活還是學術完全沒問題,甚至助教的qualify口語考試也是以蠻不錯的成績通過的。這個看個人,我只是說明自身情況。

話說回來,gt類的考試,網上有大把資源,而且理工科往往要求不高,如果這些要求都達不到,還是再考慮考慮出國的想法。時間是一定要花的,如果你準備英語的時間影響到了你正常科研學習的時間甚至影響申請進度,那麼可能:

1.準備申請太晚,時間太倉促,可能的話延後一年申請
2.能力不足。不針對題主,但是現在有出國想法的很多人實際上是沒有足夠能力的。與其出來以後整日唉聲嘆氣的後悔,不如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路。


語言再爛只要你張嘴,人家都能聽得懂。
托福85分,口語20.可以說不怎麼樣了吧?到美國後第二天跟計程車司機聊天,聊了大麻、酒吧和各種亂七八糟的話題,我說的他能聽懂80%;堅持不懈的腆著臉跟人說,開學見adviser的時候已經談笑風生了。但是實際上口語水平還是很爛,經常剛說完的話就自己找出好多語法錯誤。
實際上我還是很努力的在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的,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回想白天的場景,看看哪些地方能表達的更清楚些,該幽默的地方可以幽默。說白了就是練,跟人練跟自己練都是練。
所以說,考試成績可以達到你理想的學校的要求就行了,再高用處真的不大。
最後,題主你知道文科生要讀多少文章么。。。每天都活在進度落後或即將落後的焦慮中。


分享一下個人經歷好了。當年在法國,看不進數學的時候就開始研究法語。結果學到不少羅曼語族歷史語言學的知識。


同問!同問!我也覺得化學課上說的俄語和生活俄語完全不搭邊啊。。。每天花很多時間背電動勢和能級躍遷這種專業術語,而生活中又沒人跟我討論這些玩意兒blabla。。。況且生活中我正常交流都是個菜鳥,大量時間放在專業術語上真是無法解脫啊。。。


只想吐槽下....身邊三哥和黑哥哥多一些...導致我現在印度味道的英語聽力特別好....囧.....建議題主出國前把專業英語的辭彙先背背...一邊聽課一邊有道的感覺...不是一般的酸爽.....


我挺理解題主的,如果題主在理工類學校(比如我校)的話,的確會有一種文史類學生不如理工類學生忙的錯覺(其實我見到的情況也和題主一樣)。不過隨著和別的同學交流增多,我發現學什麼其實都挺忙,學得好不好多不多的關鍵在於自己。在我校,擁有一個好學分績的理工類學生大多也擁有高語言成績。其實時間是夠的,只是好多被浪費了而你自己毫不自覺而已。


推薦閱讀:

怎樣正確地自學一門外語?
如果幼兒被置於 20 種語言的環境,他仍然能分別學習 20 種母語嗎?

TAG:英語學習 | 留學 | 外語學習 | 理工科 | 出國讀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