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莎士比亞的作品中《雅典的泰門》不算作四大悲劇之一?

最近在讀莎士比亞的部分作品 對《雅典的泰門》最後的結局感觸最多 好奇為什麼四大悲劇裡面不包含這部作品 難道真是因為哈姆雷特 奧賽羅 李爾王 麥克白 總有自身糾結而引起的悲劇效果影響?


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歸結到 「為什麼封神演義隋唐演義不在四大名著裡面?」 『魯迅是否可以名列世界十大文豪?「 』『馬爾克斯最優秀的五部作品是什麼』 一類。事實上,世界前十高山峰、面積前三大國家此類可量化問題很容易作出排名。而文學類顯然不那麼容易,很多時候也沒有必要 就像那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讀完《雅典的泰門》感觸良多,有所收穫也就夠了。 但我還是簡單分析一下吧

《雅典的泰門》是莎士比亞悲劇的晚期作品,很多人認為遜色於四大悲劇,主要原因歸結於以下幾點:該劇由莎士比亞和米德爾頓合寫而成;其被收入第一對摺本是因為當時計劃收錄的《特洛伊羅斯與克瑞希達》未果才改而選擇《泰門》;《泰門》是莎翁未真正完成的作品且在作者生前未曾上演過。許多評論家也指出其缺乏戲劇緊張衝突和主人公內心的深層探索。(和四大悲劇相比)該劇對對泰門從一名慈善家到憤世嫉俗者的轉變缺乏深度。和著名的四大悲劇相比,《泰門》是不完美的。但就算是不完美的作品,在莎翁的筆下,依然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對社會的理解深度,毫不遜色與其他作品。

」所謂悲劇,就是將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主人公本來都是能力高強的傑出人物,但最終難以擺脫各自人性的弱點,陷於悲劇之中。王子哈姆雷特長於思考而短於行動,性格猶豫不決,最後身死。奧賽羅偏狹妒忌,生性多疑,受人挑撥殺死妻子後自殺而亡。李爾王被權力蒙蔽雙眼,不辨忠奸,最後在瘋狂與憂傷中死去。麥克白野心不斷膨脹,弒君後也在痛苦中覆亡。

泰門和他們不一樣。泰門是雅典貴族,前半部樂善好施,開朗而友善,後半部憤世嫉俗,惡毒的詛咒雅典的滅亡,甚至雅典所有的人(第四幕開頭)。從劇中看,泰門並不算太聰明的人,甚至有些」傻「,他的落魄是否多少有些咎由自取呢?僕人弗萊維斯多次提醒他糟糕的財務狀況,瘋子哲學家艾帕曼德斯毫不留情的謾罵也沒有阻止他。《雅典的泰門》事實上是一個不那麼聰明的富二代敗光家產轉而憤世嫉俗的故事。從人物的刻畫與劇情衝突角度看,該劇比不得四大悲劇。唯一的落差可能就是泰門前後境遇與心理的差距吧。


今晨為答題再讀《雅典的泰門》卻又有一些新的看法。四大悲劇都是主人公自己的悲劇,主角由於各自的弱點與缺陷陷入悲劇。當然泰門也是。但轉念一想,《雅典的泰門》主角真的是泰門嗎?其實是金錢。與傳統悲劇不一樣,推動該劇劇情的發展,人物命運的轉變關鍵所在以及戲劇關鍵衝突的焦點都不在是某個具體的人物或者事件。不管是劇中主要人物還是次要人物,他們的語言行為或者命運,都被一種力量所支配——金錢。曾有一些論者指出:」作者沒有對泰倫進行深刻的人物描寫,而是突出其揮金如土和憤世嫉俗兩種精神之擬人化」。在莎翁筆下,戲劇人物一般以形象複雜立體著稱,比如麥克白和哈姆雷特。他們內心的矛盾,焦灼和掙扎都被充分渲染,充滿張力。泰門則顯得單純而抽象。(這也是部分人認為該劇的缺點)但如果我們從新的角度看,就會發現這絕不是莎翁的失誤,因為主角是金錢。泰門是莎士比亞高度概括和抽象化的人物,破產前的泰門是金錢的象徵,破產後的泰門是金錢的批判者。泰門被金錢蒙蔽了雙眼,是金錢的受害者。泰門是我們,泰門是社會上每個人的縮影。《雅典的泰門》是整個社會的悲劇。


在晚年,莎士比亞將目光從個人的悲劇投向了整個社會的悲劇。或者說,不是每個王子都是哈姆雷特,不是每個國王都是李爾王,不是每個將軍都是麥克白。但社會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泰門,泰門是個符號。在《雅典的泰門》中,金錢被作為一種原欲來描寫。從貴族元老到普通民眾,金錢成了共同的價值取向與追求。金錢這個無聲的主角,將雅典城中諂媚的貴族,放高利貸的元老,投機商人,玩弄於鼓掌。金錢也蒙蔽了泰門的雙眼與心靈。他自認為擁有友誼,擁有朋友,擁有一切,他其實一無所有。離開金錢後,他才看清一切,成為了金錢的批判者。
那麼,回到問題本身,《雅典的泰門》為什麼不算四大悲劇?如果有一百個漂亮的瓶子,打碎了一個,那是悲劇。如果打碎了世界上所有的瓶子呢?當然是更大的悲劇。可是世界上再也沒有漂亮瓶子了,人們以後也不會認識到漂亮瓶子了。正如我們每個人都被金錢或多或少牽制著,我們每個人都是泰門,都是貴族路庫勒斯,我們每個人被金錢傷害後都會像失意的泰門,詛咒這個世界,或許變成哲學家艾帕曼特斯。這樣想大家都是一樣的,算不得悲劇了吧。整個社會的悲劇,分散在每個人身上,悲劇性也就淡化了。

純手打 作者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今天正好讀了《雅典的泰門》(Timon of Athens),雖說是第二遍了,但還不自信能給出一個很好的答復。就草草說兩點,拋磚引玉。
一是整部劇的那種扼人心魂給人壓迫的悲劇氛圍不如「四大悲劇」那麼凝練沉重,不如後者震撼人心。
二是劇中的不少角色讓人覺得像滑稽的小醜,說話辛辣快利卻不莊重嚴肅,尤其是那哲學家。而且泰門瘋得這麼快,劇本描寫了許多他發癲以後的思想狀況與話語,卻不像「四大悲劇」那樣讓主人翁在正常的心智與生活狀況下遭受內心的煎熬、思想的折磨、慾望的鞭笞和良心的譴責等。泰門內心有過的矛盾遜於「四大」的主角。
感覺《雅典的泰門》是一部諷刺劇,抨擊拜金和虛偽的友誼,對人的「美德善良」做了更深的思考。它的思想性其實也不比「四大」弱多少。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威尼斯商人》里安東尼奧這一人物角色?
如何評價《Will青年莎士比亞》這部劇?
在《李爾王》中對考狄利婭這個人物形象有什麼評價?
如何評價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

TAG:威廉·莎士比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