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這樣的「百家講壇」型學者被同行如何看待?

易中天這樣的「百家講壇」型學者被同行如何看待?


首先,易中天老師是作為中文系教授來講歷史的,理解作者的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貢獻。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最大的貢獻根本不在於普及三國,這是大部分讀者的一個知識盲點。

他在第一章節就開章明義,建立了三個理論模型:

歷史形象:官方主張形象,不一定是歷史真相。
文學形象:文學塑造形象,有真有假。
民間形象:民間流傳形象,有真有假。

後面的所有篇幅,都是在圍繞這三個理論模型展開做探討。關於曹操,周瑜,孔明,等等眾多人物做一個非常扼要的真實形象分析。所以易中天老師最大貢獻根本不是什麼普及,三國也不需要普及,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才叫普及。三國為什麼不需要普及?《三國演義》不是真正的歷史,所以需要普及?可是易中天老師已經說過,《三國演義》是文學形象,《三國志》是歷史形象,兩者完全可以並立存在,它們都是不同考量維度里的真實形象,你怎麼理解都沒錯。

易中天老師在《品三國》里最大的貢獻是給出對於歷史的取徑方法,建立理論模型。他是告訴人們一種方法——還原歷史人物真相與原貌的方法。作為中文系教授,歷史的門外漢,他的方法和模型可能略顯粗糙,不是那麼盡善盡美,但他無疑是加深了普通人對於歷史的理解程度。這才是他為什麼能夠在百家講壇里脫穎而出的原因,他比其他人,更具有學術精神,並非單純流於講故事,說雞湯。


說句實在話,易中天之於歷史,周國平之於哲學,南懷瑾之於佛學,都是功德無量的事。他們雖然沒有從同行那裡得到很高評價,但確實是讓觀眾或讀者們得以用一種門檻更低的方式去獲取頗有價值的知識。
他們所做的,原本就不是學術,而是教化。專業學者當然可以從中找到諸多紕漏之處,但考慮到他們面對的群體在其領域內多屬小學生級別,我覺得這種授課方式已經是在擁有趣味性的同時,儘可能的更少降低專業性的嘗試了。

至於那些紕漏是否存在過於誤導的問題,我覺得,有慧根的人自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有心的人也懂盡信書不如無書,會去自己找資料驗證;對於本就是門外漢只圖個漲姿勢樂趣的朋友們,聽聽《百家講壇》也是很不錯的消遣了吧。

畢竟,你也不能指望知乎做到這一步啊。


易中天在百家講壇里屬於頂尖的人物,拿他來代表百家講壇顯然高看這類平台了,拿于丹的話還差不多。
如果是于丹之流,不用說學界,很多觀點我就能挑出毛病,顯然水平是不太夠的。
如果是易中天,只能說他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但胸中有真才實學,學術水平還是應該屬於一流的,從他幾本書可以看得出來,語言平實深入淺出駕輕就熟,讀來如醍醐灌頂。又樂於接受新事物,中國那些做學問的如果能有他一般的靈活那就不至於如此死氣沉沉了,殊不知許多教授至今都不屑於碰電腦,雖然這種一般也沒啥成就。


我是一個長期三國愛好者。
我以前對三國的了解來源於各種三國遊戲以及三國演義。
我上大學才開始看三國志。
大學畢業才開始看後漢書、漢晉春秋、魏略等書。
說真的,對於歷史的研究,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大部分中國人本身是不具備歷史素養的,換句話說,很多人對三國歷史的了解,大概僅限於三國演義和三國遊戲。
對於孫曹劉的認識,也大概僅限於曹操大奸賊,劉備大忠臣,孫權小透明這樣的程度。
比如我就在先前的答案里看到了有人怒斥易老師給曹操翻案,聲稱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已成定論,這樣做是信口雌黃,媚俗從眾。
然而易中天的水平,其實還不足以給曹操翻案,他所講的內容,我基本上都在呂思勉、田餘慶等大家的著作里看到過類似觀點。
但平心而論,以我的水平,要對呂思勉,田餘慶等大家名著讀的通透,那難度真是太大了,為啥?因為歷史研究要由淺及深,而從三國演義,三國遊戲到呂、田等人的大作,跨度太大。
而易中天的品三國,恰恰是處在中間層的位置的。
他對史料和名家觀點進行了重新組合,並梳理出了自己的觀點,對觀眾是一種啟發,然後用非常通俗易懂還帶點搞笑幽默的方式講述出來,引導了很多人進入到對那段歷史的熱愛和研究中去。
單就這一點來說,我覺得,他的大多數同行,還真沒有任何理由看不起他。


讀了很多易中天的書,我還是挺喜歡他的。

他成名前的作品《讀城記》、《品人錄》、《帝國的惆悵》、《費城風云:美國憲法的誕生與我們的反思》都文筆流暢、深入淺出,是引人入勝的佳作。

即使是他的暢銷書,《漢代風雲人物》、《品三國》在百家講壇系列作品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個人認為在通俗說歷史方面起碼也和《明朝那些事兒》不相上下吧,甩開于丹之流不知道幾條街啊。

而且他在媒體上成名之後也沒有放棄學術研究,之後的《帝國的終結》我認為也是近幾年歷史類上乘的作品,而且裡面一些觀點也很影射本朝,居然沒有被敏感掉,可見作者「老奸巨猾」啊。

感覺易中天先生受錢穆和呂思勉先生影響很大,也是他介紹我讀他們的著作的,在這裡感謝他!


易中天在百家講壇里品三國,有說這是拿三國志解讀水滸,拿正史解讀文學,以犧牲文學獨立出的價值和來正史做比較,他因此有了幽默,有了高收視率,他出名了。 百家講壇的意義是什麼,傳播知識給普羅大眾,但是部分人對知識的界定為何如此狹隘,正史就是正史?文學只能是文學?我更願意將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看做是通過三國演義來激發觀眾的興趣,講對歷史的思辨,對事實的考究。在尋常話語之中表現思想,猶見學術功底。學者之風,掉書袋,尤其是在推廣知識給老百姓的時候,掉書袋並不可取。

人民大學四大名嘴之一的金正昆教授,曾在百家講壇講述傳播禮儀,就一位觀眾的提問大概意思是說他講述方式雖然幽默,卻缺乏學術應有的莊重 。金正昆對此回答大意是,他在百家講壇講述的是為了向整個社會推廣禮儀,要是說禮,古文他倒背如流。可見易中天的同行有著和他或多或少對著百家講壇有著同樣的看法,幽默是推廣知識的媒介。當然,嫉妒者絕不會少。被嫉妒是成功最好的標榜之一。
百家講壇上的優秀講述者,易中天毫無疑問,當屬其列。


同樣是講孔子,你看看于丹講的《論語》,在看看易中天在《先秦諸子百家》里的論語,就會看出差距。。


出名了就開始損人家。問一問,哪位高大上的歷史學者能把歷史這個小姑涼打扮得如此活潑可愛花枝招展?


想起了易中天來學校講座,和我們學校的老師互相調侃:
老師:雖然今天易老師講的我課上都講過,不過也讓我認識到了我和百家講壇的差距。
易:想去你也能去。
老師:我就沒想去!
易:(擺手)不去也罷!


我是當年百家講壇忠實觀眾,屬於一期不落類型。

從最開始閻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 》到易中天《漢代風雲人物》到劉心武《紅樓夢》到易中天《品三國》到紀連海《和珅》于丹「論語心得」(實在夠不上一個書名號)到錢文忠《李白》、《杜甫》到王立群(忘記了。。。不喜歡這老頭)。在我小學生涯,我是狠狠追過《百家講壇》的存在。

於我,百家講壇可以滿足我裝逼需求,別人小夥伴還不知道清朝幾個皇帝的時候,我就能給大家背背十二個皇帝的年號了,並且一本正經的告訴他們是「是號」不是「益號」。哈哈,好多回憶。 從我羅列的自己看過的單子可以看出來,我看《百家講壇》比較早了,基本上零八年之前看,以後就覺得淺了不看了。

扯了一大堆,和易中天什麼關係?我看了《百家講壇》不少期,基本上每期就是一遍,但是,到今天,我還能記得《漢代風流人物》裡面袁盎、晁錯是怎麼樣的形象,到今天我還能記得「董卓廢立,袁紹另立,袁術自立」這樣的片段。 至於別人講的內容,早就忘了。

這就是易中天的魅力,他能讓我記住,然後讓一個小學生去裝逼,裝完了還想裝,怎麼辦?看書去!好,目的達到了,成功引導一位少年喜歡讀點書並且愛上歷史。 這就夠了。


我記得,很早年就看過一個採訪,有人問到易中天,有人說「學者就應該在書齋研究發表自己的成果而不是登堂入室,來這樣宣傳甚至炒作自己。」他的回答我現在都記得。大概是: 歷史文化的研究者分兩部分,一部分去研究,但是如果是單純悶著頭研究,歷史研究就成了小眾的東西,所以就需要第二種人,來把歷史傳播出去,讓更多人愛上歷史。兩種人不分高下,都對歷史研究學習有貢獻。而易中天自己在做第二種事。


會有很多人羨慕嫉妒恨


被同行嫉妒

易中天的水平,我個人還是很佩服的。百家講壇當然也冒出於丹之流。

易中天在百家講壇的演講,品三國等,我只偶爾在電視里看了一點點,除了口音,印象不深。
倒是他的著作:閑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費城風雲。非常喜歡,有趣而深刻。

最近又以60多歲高齡寫作36卷《易中天中華史》,確實讓人敬佩


什麼叫「百家講壇型學者」 你以為易中天除了在電視上講幾句漂亮話就沒的本事了嗎?
易中天老師不僅會講故事,也是淵博的、有乾貨的學問家。
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品三國裡面的幽默語言和滑稽動作,但有多少人會注意他在舉例推演時的嚴密性和分析推理時的邏輯性?
很多人都知道他在百家講壇講過劉邦項羽、講過三國、講過先秦諸子,但有多少人知道他研究了幾十年的美學、文學、人類學和中西文化比較?
很多人都知道他寫過品三國,寫過品人錄這種通俗書籍,但有多少人知道他早年寫過《中西美學比較》這樣全面對比中西方的學術專著?
那些口口聲聲說易中天學術不行的人,有幾個人看過他寫的學術論文和專著?
不要因為別人在某方面出了名,就拿這方面去給別人貼標籤。這種行為,就好比看了教科書上的魯迅文章就認為魯迅只會一味的諷刺批判;看了《黃金時代》的隻言片語就認為王小波是個黃書作者;看了《挪威的森林》的些許片段就認為村上春樹是個無病呻吟的老頭。這種行為,自以為一眼就能看穿一切,實際上孤陋而愚蠢。


有那麼一個人比你優秀、比你受歡迎、比你出書多,還比你勤奮,一直筆耕不輟,簡直毫無贏他的可能。
這樣的人只能被仰望,所以我猜同行對易中天先生應該是羨慕嫉妒恨。


他是頂級廚神,開宗立派,把歷史這鍋冷飯用自己獨創的方法做成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他是天才翻譯,把了無生氣的歷史翻譯成信達雅皆備的好文。
三國英雄少顏色,先生下筆開生面。
這是我的評價。
反正我看完書,聽完品三國覺得讓 孫權 劉備 曹操 諸葛亮 都活了過來。
而且最後非常完美地歸結到了「制度」,有一段時間我覺得他說得很對,後來開始有一點懷疑
我覺得制度是主要矛盾 社會的演進,歷史的迭代還可能有別的變數,其中一個就是「人」
不然怎麼解釋這樣的現象:
嚴嵩掌握權力的時候朝廷就是黑暗的,任憑俺答到京郊劫掠;
張居正當政的時候,就國富民強,水旱朝告夕振。
都是同樣的制度,當權者的價值觀不一樣,一個自私自利,一個以天下為己任。

為什麼《明朝那些事兒》會是當年明月寫出來的,而不是什麼歷史教授? - 張雨的回答


你不能說一個優秀的廚師偶爾路過了這家餐廳,順手做了幾個好菜,就說這家餐廳是個五星級好餐廳。

萬一是廚師覺得這個餐廳質量太爛忍不住出手呢?


從易中天的微博上盜圖一張,是易中天今年4月在廈門大學的演講圖文實錄。從這篇文章中,易老師的學術功力、思維視角、審美境界都可以窺見一二。

我認為他是當代知識分子中,站在端正科研學術與通俗大眾普及的交叉點的人。


至今還記得,當時買的《品三國》送了一張光碟,內容是易中天的一個講座《我的歷史觀》,我覺得很好地解釋了易老師將三國的心態和歷史觀。
還有就是書的最後一頁,當時讓我很受感觸,大意是「水平不足,才學有限。知我罪我,一任諸君。」


個人覺得易中天比于丹強多了。


泰學呢?一直在優酷播放,錢文忠、曾仕強、袁騰飛這些人另立門戶賺錢啊。說老實話,我覺得易中天是真有水平的,袁騰飛是會說,有一定的歷史學基礎。但更多的停留在「會說」上,拿來跟易中天比,還差個檔次。


易中天沒上百家講壇前在《隨筆》雜誌上讀過一篇他寫美國民主的,算是對我的民主啟蒙吧!後來知道他是野夫的老師,野夫坐牢時他去看,出來時還把他的書交給野夫來出版。感覺作品人品應該都不錯。跟答案似乎關係不大但就是想講


推薦閱讀:

禪宗有什麼意義?
易中天在百家講壇的《品三國》中有哪些硬傷?
易中天和袁騰飛誰的歷史水平高些?

TAG:中國古代歷史 | 百家講壇電視節目 | 易中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