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被人關注,總喜歡藏起來是什麼心理?

.
如果說《浮誇》是唱小人物想要人關注,我的情況就正好與《浮誇》相反,是小人物害怕人關注。

今天在微信群里看同事聊天,裡面一個同事在開另一個同事的玩笑,我忽然發現好像大家對我不怎麼開過玩笑,進而回想起來,不是他們不開,而是有些時候我不知道怎麼去反應,無法合適的回復,於是他們就不說了。

我覺得自己有點問題。

我平常總喜歡隱藏在團隊裡面,隱藏在事情和工作裡面,不喜歡出風頭,不喜歡談論自己,哪怕獲得了別人的認可支持,也會趕緊從認可中退出來,否定自己。

我很害怕別人關注自己(同時害怕別人對自己特別好),談論自己,哪怕是誇。在團隊中,但凡是表現的事都願意讓給別人去做,有時候怕引起關注,好多優秀的點子都不敢說和做。

我身邊有能短時間內就打開人心扉的人,而我就是越來越能封閉人心扉的人。

當然我並不是在團隊中沒有存在感的人,因為個人工作能力還行,所以也還算被領導和同事認可。我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員工,但是更多的是職場上的東西,個人的人格特質是幾乎沒有存在的,除了工作之外沒有特點。

和人交談時,說事兒的多,說自己的少,甚至是沒有自我的情感流露。我和朋友的交往很少講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普通的交往就更不會說了,以至於大家都認為我比較高冷、嚴肅、不太接地氣。有時候覺得是戴一個工作事項的面具, 把自己給隱藏起來,感覺現在自己已經依賴這種方式,擺脫不掉。我發現我只能借著事情與別人相處,如果沒有事情,我是無法和別人自由相處的。

我想問的是,一般什麼原因會產生這種心理狀態?

怎麼改善比較好呢?


謝謝邀請。

在聚會中,有一些人特別希望引起注意,當別人注意到他們時,他們會很興奮,而當別人不注意時,他們會感到焦慮(似乎自己不存在了)。另一些人剛好相反,當別人注意他們時會很緊張,而當別人不注意他們時則感到輕鬆,題主似乎就是這一類型。

這兩種人是自我表現欲的兩極。前者無時不刻不想表現自己,即使喚起他人的嫉妒也要那樣做;後者壓抑了自我表現欲,在他們眼裡,表現自己是羞愧的,本我中的表現欲被嚴重的壓抑了。我來談一談後一種情況的原因。

追溯人的成長,表現欲本來是嬰幼兒天生的心理需要,每個人都渴望被讚賞、被喝彩、被肯定。一個幼兒驕傲地把新做好的積木造型拿到媽媽面前,他渴望媽媽的讚賞。當他得到這種滿足時,便能感覺到一種勝任感和自信心,這種感覺讓他更樂意去展示自己。相反,抑鬱的媽媽心不在焉,嫉妒的媽媽貶低了孩子的成就,挑剔的媽媽指出哪裡哪裡做得不好,那麼這個孩子便會體驗到失落和沮喪。反覆多次之後,表現欲可能會被壓抑了。

父親或母親是一個壓抑表現欲的人(那些特別在意麵子的人往往如此),也可能會培養出類似的孩子。在這些父母眼裡,表現自己是危險的,因表現自己而失敗所產生的丟臉是可恥的,那麼孩子也可能潛移默化的吸收了這種態度,內化了一個批評性和嘲弄性的客體表象,在表現的場合當然會戰戰兢兢。

由於表現欲長久得不到滿足,因此它們仍然處於原始狀態。在表現的場合(聚會、演講、開會),這些人得花費大量的心理努力去壓抑隨時都要爆發的表現欲,因此置身於這些場合時,他們往往會感覺到精疲力竭。當突然間被人注意到時,那些壓抑的表現欲有了表達的可能,喚起的不是滿足而是焦慮。對於他們而言,表現自己是一種危險情景,幼時因為表現而受傷的記憶存留在潛意識深處。

由上述分析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壓抑表現欲的人內心有著強烈的表現慾望,只是這種慾望不太能得到直接的滿足,那麼可能會尋求替代的滿足。記得多年前有兩個網路名人(鳳姐、芙蓉姐姐)火遍了全中國,是什麼令她們有如此的吸引力呢?她倆的共同點是敢於在大庭廣眾之前表現自己(一個吹牛一個跳舞,都是比較原始的表現方式)。正如一個壓抑溫柔的冷酷男人會深深地被一個溫柔女子所吸引,對於諸多壓抑表現欲,或因各種原因無法滿足表現欲的人而言,當看到一個敢於表現自己的人時,可能會被強烈的吸引——因為她們做了別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在某種社會氣氛下,壓抑的表現欲會大量的爆發出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大躍進時代,中國出現了「放高產衛星」的現象,多個地區爭相以誇大和虛假的方式來吹噓自己的成就,這可謂是原始表現欲的強烈表達。在溫格時代,跳忠字舞,早請求晚彙報,崇拜領袖的人們也以這種原始的表現方式表達了對領袖的熱愛之情。

對於習慣性壓抑表現欲的人來說,要去打破對於表現自己的重重阻礙。通過反省的方式去覺察那些阻礙表現的價值觀、道德標準,以及過去的創傷記憶,並體驗到表達的快樂。當一個講者把自己的思想傳遞給聽眾,一個表演者把自己的藝術展現給別人看,或者一個人在聚會上發表自己的政治觀點,或者一群小夥子盡情的舞蹈時,這些表現自己的情景是快樂的,滿足的,個體是能體驗到成就感和勝任感的。這種健康自戀的滿足是生活幸福的必需品。如果一個人總是壓抑表現欲,正如一個人總是壓抑性慾和攻擊欲一樣,那麼這個人內在的張力很高,不快樂的體驗更多。心理能量被無謂的消耗於壓抑之中,也並不利於原始表現欲向成熟表現欲的健康轉化。

——————————————————————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3DgLE--EXaIirbtw923O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謝邀請。
渴望被人關注和害怕被人關注,背後的原因是一樣的,源自於內心深處的自卑。
看起來是在迴避關注,實際上,更是害怕失去關注。
害怕被人關注,是有潛意識裡的擔心:如果他們都說我優秀,我被他們關注了,萬一有一天我沒有這麼優秀了,我不是他們期待中的樣子,我要怎麼辦?
所以,害怕被人關注,雖然看起來低調,但卻是一種過於隱忍而滿懷焦慮的低調,一種未曾接納真實的自我,從而不斷否定了自我的低調,其結果,正如你所說,實際上是戴著了面具在生活。
害怕他人知道了真實的自己,從而對自己產生深深的失望,從而不再愛自己。這背後,是對愛的失去的恐懼。
-------------------------
補坑。
如果,我們欣賞的是自己的優秀,我們就會惶恐於,有一天自己不再優秀,會失去他人的讚賞、關注和喜愛。於是,自卑已經埋下種子。
然而,一個人的價值,並非在於他的優秀,而是在於,他的獨特,他是這世界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可複製也無法再生的那一個人。
也只有獨特,永遠不會面臨喪失。
欣賞自己的獨特,包含了許多的內涵。它意味著,你不僅會欣賞自己的優秀,你也會包容自己不夠優秀 、不盡人意、甚至讓自己十分失望的那一部分。
那,也是真實的你。真實的你,一直在等著你,去看到、去發現、去愛、去珍藏。


接受真正的自己。如果不被人關注能讓你更舒服一點,那麼何必做別人。
從來沒有任何其他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喜歡什麼,需要什麼。給自己一個挑戰和改變:如果我能安排一種不和人過多接觸,不被不喜歡的人關注的生活,那會是什麼樣子?嘗試去體驗一兩周這樣的生活,因為只是一種嘗試所以不用在意任何外界的反對與質疑,只關注自己的內心是不是更加舒服愉悅。
這個社會沒有標準。人和人本來就應該不同。沒錯,我們這個時代可能是外向的人、開朗樂觀的人比較多,也更受歡迎更成功。但是人數多就代表可以成為標準嗎?反對「白人特權」、反對「男性標準」不是現在的趨勢嗎,為什麼要在人性上也反其道而行之。這是在用「外向特權」在道德綁架和打壓「內向的弱勢群體」。
一個個體,如果沒有建立準確而不是「正確」的自我認識,這個人會出現lower self-esteem。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如果你認識到「也許引入注目的人生並不適合我」,假如不是你的生活所迫你必須那樣做,那麼過一種符合自我認知的日子才會舒心。這一點國內的社會的確有些扭曲,企業要求員工積極團隊活動,老師要求孩子外向活潑,連國內心理醫生都把人按照一個標準去疏導。別人又不是個體本人,憑什麼要求個體一定如何如何。除非她自己想,但是心理醫生能不能幫個體反思,到底是個體自己真心想,還是這個社會在迫著她想?

本文理論僅為諮詢師意見。


害怕關注的最主要原因應該是,怕別人對自己失望。

道理就是:你看不到我,總比看到我覺得我無趣不再看我來的好。

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一段日子,不想被他人的視線鎖定,即便是善意的讚賞的目光,我也不想要。
當時也困惑過,不解過,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像是自閉一樣。

現在回想起來就漸漸明白了,那段日子恰好是我在成長階段。
我各方面都不成熟,不足很多,優點很少。


有人看見我,是因為我做錯了事,他們譴責。這樣的關注度,我不想要。

有人看見我,是因為我做的很棒,他們讚賞。
但我明白我展現出來的已經是最好的了,再往下看下去就全是我的缺點了,哎,不如你等我長到更完美的時候再來看我好嗎?所以這樣的關注度,我也不想要。

不知道題主是不是和我一樣。
帶著莫名其妙但又確實存在的自卑心理,內心其實渴望關注,但相比之下,更害怕關注者在關注過後所產生的失望。

這種心理無計可消除,我也是等我更好了,才開始慢慢自信了的。


謝邀。


題主屬於典型的高C性格。

喜愛思考,擅長分析,注重邏輯,盡職盡責,這是高C的特長;

不善社交,高冷嚴肅,相對封閉,存在感弱,這是高C的短板。


之所以會有上述表現,其根源在於,高C從骨子裡就不相信人


這種性格的成因,我覺得不能簡單地歸結於缺乏關愛。實際上,幼年成長受挫,家庭環境不佳,沒有獲得認可,成年後更有可能發展出高I性格,高I最為顯著的行為特徵就是求關注、刷存在感。知乎常年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之一,「為什麼我總是刻意討好別人」,就是這種情況的產物。

缺愛導致討好、求認同,發展出的性格是高I、而不是高C。

高C性格的養成,離不開兩個關鍵要素:背叛、荒廢


在自我尚未發育完全的時候 ,每個人都不得不依賴他們最親密的關係,這種親密關係通常是父母,也可能是祖父母、養父母、師傅,還可能是寺廟、孤兒院,甚至是黑社會、街頭。在這個關鍵時期,假如一個人遭遇了身邊最親密關係的背叛,如果沒有及時的補救措施,他/她就很有可能喪失對別人的信任。


家庭以外的環境影響也不可小視。如果一個人學習、工作、生活的環境過分注重「以目標為導向」,忽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社交,久而久之,他/她的心靈就會變得冷漠,不習慣處理人際關係,社交能力就荒廢掉了。


如何改善呢,這需要從源頭上說起。

如前所述,高C從骨子裡就不相信人,這話包含兩層意思:

從表面現象來看,高C不相信他人,

從內心深處來看,高C不相信人性。


前一個問題相對好解決,要讓冷水沸騰起來,就需要點一把火,給它加熱。光靠高C自己是不大容易的,需要有人主動幫助他/她、持續給他/她溫暖,在他/她的內心重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後一個問題則更為複雜。有的高C,他們家庭環境很好,成長經歷平穩,卻也表現得冷冰冰。據我的觀察和經驗,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出於特殊目的,刻意隱藏自己:常見於殷實人家出身的子女,平常低調行事、不炫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一回到屬於自己的圈子,立馬回復常態、生龍活虎,該瘋的瘋、該鬧的鬧,跟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受教育經歷的影響,客觀理性:常見於智力水平出眾、學習成績卓越、教育經歷顯著的人群,注重事實、尊崇科學、追求真理,—— 客觀態度、理性思維在他們的頭腦中佔據上風。

受組織環境的影響,推崇制度:常見於多年供職於大型組織(如外企)的人士。組織架構清晰、工作任務明確、人員職責清楚,規章制度健全、管理辦法完善、獎懲措施齊備,整個組織就像一架設計精密的大型機械,員工們如同螺絲釘一般,只需要遵循組織的要求、依據自己的職責、完成分內的工作即可。—— 「人是靠不住的,要靠制度」,這一信念,已經潛移默化地、深深融入他們的骨髓。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倒不認為高C自身有什麼需要改善的,只要找到合適的崗位和環境,充分發揮優勢,就可以了。


———— 分割線 ————


具體到題主的問題,心理層面的解決思路,我覺得可以歸納為一點:立信。


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能心平氣和地接受他人的讚譽,歸根結底是為了規避社交風險,為了避免暴露自己之後,可能招致的負面評價,例如批判、貶低、嘲笑、責備、辱罵等;—— 出現這樣的結果,很可能是長期遭受負面評價、卻又無力反抗而形成的自我保護機制和策略


如果這個角色仍然存在於你的身邊,要麼你遠離他/她、要麼你迫使他/她停止支配,正本清源,這是第一步。

接下來,你需要一個能提供安全感的環境,在寬容、平和的氛圍中,通過別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憑著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積累成績、積攢成就感、積聚自信。培養底氣,這是第二步。

之後,為了進一步實現自我價值、獲得較高的社會評價,你需要挑戰更高難度的目標,這往往不是單槍匹馬可以做到的,需要藉助平台、團隊協作的力量。由於已經建立了自信,你可以做到不卑不亢地待人接物、溝通交流,發展自己的人際關係。建立互信,這是最後一步。

除此之外,從字裡行間,我感覺題主還有一絲實際操縱層面的隱憂,那就是擔心由於高C「隱形人」的特質,會不會耽誤自己職場發展、影響仕途前程呢?


http://weixin.qq.com/r/BEzSyjTE8WmOrXCp9xkW (二維碼自動識別)


見過好多人活成了被別人期待的樣子。
只要旁的人拍手鼓舞兩下,就認定這是對的事,罔顧法律道德。
其實更想要做一件事情源於內在的動力,而不是藉助外力推動呢。
而且總有些人喜歡損人不利己,折騰你兩下,就能多吃碗白米飯的呢,所以當然要把真正在意的東西藏好一些啦!

而且
最重要的是

你管我呢!


經歷過渴望被關注 特別喜歡錶現自己的階段
現在處於小透明的狀態 喜歡追求內心的充足 寧靜 與安穩 不想被世俗的眼光打亂自己的看法


你已經用了「害怕」這個詞語,表明已經有著很強烈的情緒在裡面!很可能是內心有著極大的不自信,擔心被人關注,在眾目睽睽之下自己的缺點被人發現,繼而被指責!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較多的來源於童年時經歷過在眾人面前出醜或是被訓斥的經歷,希望能幫到你!


硬幣一定有兩面。
一定藏有「期待被關注」的一面。


不是害怕被關注,是不想被關注。

就想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做事。

一個人安安靜靜的走走大街小巷。

安安靜靜的走這一生。

我會在火車上被窗外飛過的大片麥田感動,我會被在飛機上驀然睜眼看見的日出感動,我會被在印度街頭向我要一件衣服給她孩子的母親感動,我會被站在台上演講的商業世子感動……

我還會把這些經過時間的發酵心靈的沉澱的東西寫下來,我會有珍貴的照片記錄這些。

我在等著偶然遇見的人
看到這一切。

而這一切,都不是強求的來的。


我想起了 人間失格 那本書。
裡面主角說過一句話,大意是。
懼怕受人尊重,懼怕被矚目。因為矚目意味著期待,意味著關注,意味著發現真相,然後就意味著失望與奚落。
所以他總是一邊優秀,一邊又回歸卑劣里。這是對他來說的安全感。


上大學時看過一部電影:《卡特教練》,影片講述了一位高中籃球教練帶領自己的校隊拼搏的故事。頗具爭議的卡特教練由薩繆爾?傑克遜飾演,他使一支屢戰屢敗的籃球隊最後成為無人能敵的長勝王。卡特教練不僅幫助球隊贏得比賽,更指引隊員走上了正確的人生之路。

電影情節部分早已忘記,但卻記得影片中的一首詩:

我們最害怕的,不是無能。

我們最害怕的,是前途無量。

我們真正怕的是我們光明的一面,不是陰暗的一面。

無所事事毫無意義,

畏手畏腳更不能改變什麼。

只能讓他人感到不安。

我們註定影響世界,

從小到大,每個人都一樣。

讓我們發揮潛能,才能讓人們受到鼓舞。

讓我們擺脫恐懼,才能讓人們得到解脫。

當時看這個片段,熱血沸騰,反覆暫停,把中英字幕一句一句記在本子上。反覆誦讀這首詩,它在我的內心裡產生了強大的共鳴:我們真正害怕的不是無能,而恰恰是我們的前途無量。特別是近幾年上班後,這句話在我身上更得到了反覆驗證。

與所有普通人一樣,我並不喜歡在工作單位強出頭,也不喜歡搶人風頭。與我的文字風格不一樣的是,我不太能在領導面前表現,有時明明美言幾句就可以解決或者得到的,但一方面嘴笨,另一方面也不屑於自我表現。以至於勝利果實往往被人竊取。也不喜歡和別人拉幫結派,所以時不時的被人背後踹一腳,弄的自己傷痕纍纍,雖然跌倒了再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但眼看著時間逝去,曾經站在同一起跑線的人在前方不見蹤影了,我卻依然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以至於我常常要面對一個問題:雖然我時常對自己心理預期甚高,但睜眼看看現實,我便從懸崖跌回地面,跌的鼻青眼腫。這就是像是:夢裡走了很多路,醒來還在床上。兜兜轉轉,我又回到原點。

追根究底,我不願意把真正的自我展現在所有人面前,我在大部分人面前隱藏了真正的我。當然這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我喜歡讀書,我有自己的想法,我不願與他人為伍。一方面,我因為有這些獨特的品質而驕傲,但另一方面,我不敢展現出來,我擔心其他人的笑話和嘲諷。在這種糾結的過程,內心的想法與現實的發展越來越背道而馳,結果可想而知。內心的宏偉與波瀾壯闊漸漸被現實的貧瘠取代,現實的荒蕪也直接導致內心的匱乏,我慢慢把自己逼到絕境,能走的路越來越窄。這也就是《卡特教練》中所說的:「無所事事毫無意義,畏手畏腳不能改變什麼,只能讓人感到不安……」

我不停的掩飾內心真實的想法,我試圖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普普通通的正常人,平淡的衣著,腳踏實地的幹事,勤勤懇懇的辦公,我把自己磨的毫無稜角。累的時候,我只在虛無的空間里抱怨幾句,也就是微博上,當然這個賬號把親戚好友以及同事、同事的朋友一律拉黑。

一切經歷之後,暮然回首,我依然一無所有,我開始想正視我的掩飾,我所謂的「低調」,我究竟害怕什麼呢?我為什麼要去扮演那個普普通通、一無是處的角色?為什麼真實的自己如此難以啟齒?

難道成為平平淡淡的普通人,我就可以相安無事的活下去嗎?韓寒寫的《平凡之路》中: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擁有著一切

轉眼都飄散如煙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韓寒說「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可前提是他歷經人事滄桑,他擁有過一切,他看過所有方向。而我呢,我什麼都沒有,我沒有嘗試過不平凡,我又有什麼權利說: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我想真正的做一回自己,如果可以我希望嘗試生命的燦爛與輝煌,畢竟比《平凡之路》更有名的《飛鳥集》中說過:生如夏花般燦爛,死若秋葉之靜美。


其實我和你的情況很像,但我比你稍外向一些。
我12歲的時候就離家在讀書,一個還沒發育的女孩兒,需要自己處理和面對的困難、細節很多,包括生活、學習、社交等各個方面。
尤其是在生活中,隨著自己漸漸長大,身高外貌也出落了,但我還是一個人孤獨地生活,我要防範很多人,很多事,所以,不管在群體環境下,還是在公共場合,我都盡量做到不引人注意,這是一種自我保護。
在社交過程中,我和你一樣,只討論別人,不討論自己,也無數次被人說成高冷或者高傲。主要原因是我的負面情緒自己能處理,不需要向他人傾訴,相反,我還要幫助別人走出負面情緒,內心強大很重要。
在群體中,我比較愛笑,大家說我笑點低,脾氣又好,非常喜歡黑我,開我的玩笑,我一點都不介意,所以和身邊的人還處得來。

題主如果生活狀態輕鬆愉悅,我認為不需要改變,做一個與眾不同的自己,如果這種性格給您的生活造成困擾,或者負擔,那麼可以適當自我調節,不要過於糾結別人對你的看法,做人做事都到位,別太難為自己。


我也是啊 從小我就喜歡藏在人堆里,不喜歡穿新衣服,喜歡跟別人一樣,不喜歡被誇獎,很難為情····也不喜歡被別人注視,不喜歡別人看自己的目光,也不喜歡被隔離······
但是,現在一切都變了,以前喜歡穿黑色的白色的簡單的衣服,甚至有點花紋和條紋都不喜歡,現在,喜歡橙色、紅色、大紅色、藍色、綠色,人前講話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滿口跑火車,從來不在意別人的目光,無論別人喜歡or不喜歡,好像現在不喜歡做一個別人喜歡的人,但是有一點還是留下來,你要是誇我比罵我還難受·····而且超級不喜歡遵守規則·····總的來說,思維上已經變了,等你折騰夠了,不屑於折騰了,老了,也就不怎麼在乎外界了,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不畏浮雲遮望眼,只因身在此山中,山亦浮雲,人亦浮雲,其他人其實都是土雞瓦狗一般,何必在意呢


自己內心深處怕是對自己也不認可吧


小人物沒享受萬眾曙目的基礎,一直在黑暗幕後推動和觀察,集體中個人顯得渺小,不夠主流權威,被條框壓抑著,性格特性而己,你可以選擇保持原形也可以調整改變,需要開放性的環境和人,或許也未必有太多改變你又回歸自我。


「 我平常總喜歡隱藏在團隊裡面,隱藏在事情和工作裡面,不喜歡出風頭,不喜歡談論自己,哪怕獲得了別人的認可支持,也會趕緊從認可中退出來,否定自己 ……我總很少談到自己」,你說的心態也是我有的!
我想,我會喜歡在團隊里「隱藏」自己,是因為我很渴望別人[主動]留意到我、關注到我,願意一點點靠近我(原因我還沒有想出來)。現在我想,如果真的想讓別人關注到自己,那麼我為什麼那麼被動呢?我可以主動去和他們交往啊、說話啊!

我怕獲得別人的認可,因為我覺得他們對我的認可是「假的」,是希望我「自信起來」而編造的善意的謊言,所以,就算他們真的認可我了,我也會立刻否定掉,我是不會開心起來的。我想,我會這樣,是因為我內心是自卑的,就是,我的價值感很低。我連我自己都不喜歡我自己,我怎麼相信那些不是很熟的人的一句讚美?

所以,我覺得,我可以學著真正接納自己。如何一點點接納自己,愛自己?我是這樣做的(也許有點矯情,但確實給我堅定的力量):
做法一、閉上眼睛,想像在一個無人的空地里只有一個女孩的畫面,而我試著去擁抱她——那個女孩要是我自己。
做法二、記得你的很親密的人對你的積極評價,並且發自內心地相信它們!(是的,我還是很難一下子去相信其他人的贊語,不過我會很相信親密的人的讚美!)

我想我會在和別人交流時很少提及自己,我的真實心態和第一個的心態是一樣的,就是希望別人主動來問我的事、想法。我會這樣,是因為我覺得如果我主動說我自己的想法,他們是不願意認真傾聽的,唯有他們真的對我的想法好奇了才會真的把我的東西聽進去(這個心態有點消極)。現在,我努力試著表達自己,然後發現,其實別人是不是真的願意傾聽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表達了自己的內心的東西了,這說明我尊重自己,我也信任對方啊]

這是我自己找到的原因和做法,希望可以給到你一點啟發 加油


看到題主的講述,就像是看到了我自己。

我和你一樣,隱藏自己,害怕被關注。心裡期待別人的友善與讚賞,但不會主動去和別人聊關於自己生活的一切,也不會表現自己,只希望越少人注意到我越好。上學那時候刻意與同學保持距離,上班了也不會和同事閑聊太多關於自己的事情,所以除了討論學習與工作的時候,我經常冷場。特別是對於異性的關注,我特別怕。以前,害怕男同學注意到我,會故意打扮得很不起眼。萬一被我知道哪個男的喜歡我了,下次被我看到我就偷偷溜走,萬不得已真碰上了就故意板著臉冷漠應對,其實很多時候,心裡是波濤洶湧,可表面卻一副波瀾不驚的模樣。

誰不喜歡被喜歡,被關注,只是一旦發現自己成了焦點會立刻像鴕鳥一樣一頭扎進沙里。因為沒安全感,因為害怕,因為敏感,因為沒勇氣。以為閉上眼睛看不到就沒事,誰知道那是自欺欺人。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成為全場焦點的人,一種是喜歡默默站在身後的。並沒有說哪種就一定優於另一種,只有適合自己的,覺得最舒服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你喜歡成為焦點卻不想站在幕前,那就找個喜歡站在前面的男人,而你可以在幕後當個賢內助。我跑題了,可我一直的願望也不過如此而已。


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隨便寫點什麼都不擔心被別人看到。
被關注之後,一想到寫出來的東西會被人發現,就不那麼敢隨便說了。

還有另一種可能性,這種藏匿心理也是一種期待,期待能夠有一天有人會發現自己。


中國有句老話,悶聲發大財,這是極好的。


推薦閱讀:

如何回應老師「飯里不要插筷子」的勸告?
為什麼即使我重感情、對朋友能忍則忍,卻依然交不到貼心的閨蜜?
相機被朋友摔了怎麼辦?
感情空白期如何尋找感情的寄託?
如何提高聊天能力?

TAG:情緒 | 心理諮詢 | 人際交往 | 日常心理分析 | 心理調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