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這個君主到底如何?
渣權,渣就一個字。
渣的第一表現是沒良心,一個就是自己稱帝追封的時候竟然只給孫策封了個長沙桓王,第二就是晚年氣死伯言,然後就是跟張昭爺爺的對戰史完全就是熊孩子和長輩的鬥智斗勇╮(╯▽╰)╭另外前段時間看了吳易關於周瑜的一個回答,驚覺周瑜竟然也可能是被渣權害死的,當時我那個震驚啊!
渣的第二表現是打仗不行,基本每次孫權親征最後都是狼狽而逃的,關鍵還各種拖累手下→_→然後政治上感覺比較短視,如果他害死周瑜一事是真的,說明他本人並不支持取巴蜀,有點不思進取的感覺。就算撇開周瑜這事不說,你荊州借了就借了吧,結果搞了半天又和劉備開打,當時曹總明顯虎視眈眈,那時候取荊州真的是個好決策嗎?
其他還有一些虛偽什麼的就不說了,基本上三國的諸侯哪個不是那樣,也不能單怪渣權。其他國內治理,平衡世家大族之間的關係之類的渣權做的勉強還行吧。總的來講孫策死前勉勵孫權的話私以為還是挺準的吧。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早在很久以前,三國殺Online上就已經有人稱孫權為渣權了。因為他對手牌依賴程度太高,很容易被針對,所以一輪跪的孫權都能繞地球好幾圈了。
那孫權到底渣不渣?
大多數人覺得孫權不行就是因為覺得他打仗不行,尤其是進攻戰,和他老哥差得不是一星半點。來來回回打合淝,被遼神虐得生活不能自理,對著生病的張遼還哀聲嘆氣的。
但孫權雖然打仗不行,他的管理運營手段真是沒的說。他將抵禦大敵的任務幾乎全部外包給了自己的手下。赤壁的周瑜、襲取荊州的呂蒙和猇亭抗蜀的陸遜,孫權都是一揮手,你去做就行,要啥我給你啥的姿態。
靠著這種危急關頭放手一搏的用人膽魄,雖不能爭衡中原,倒也可雄踞江東。
然後大家又說了孫權做人有問題。
孫策對他可真是好到家了,把自己有生之年打下的那麼大的地盤手一擺就送他了,死前還恭維他說自己守家業不如他。等到孫權自己稱帝,就給了孫策一個「長沙桓王」,對孫策的子嗣也都支支吾吾不想封官。大家都開始罵孫權是個白眼狼。
張昭,聞名全國的老爺子,孫策都管人家叫仲父。要沒有張老爺子壓住場面,憑孫家這種和當地世族的關係,孫權或許落得跟孫策一樣的下場被暗殺掉。結果還真是一個青春期遇到了一個更年期,孫權尊不尊敬張昭?尊敬。孫權煩不煩張昭?煩。遇到這麼個倔老頭,也夠難為孫權的,最後鬧了幾場,彼此各生嫌隙。
陸遜,要是沒有他,或許劉備這個賣草鞋的就得跟曹子桓二分天下了。到最後呢,孫權藉機給他小鞋穿,直接把陸遜氣死了。大家都說,打江山時的孫權「一杯酒,全靠你了」,坐江山時的孫權「殺個頭,不能留你」。至於周瑜好多人都說是孫權害死的,這點我還是同意的,作為從小就是策瑜粉的我,倒也不恨孫權,因為我要是孫權我也得想盡辦法毒死周瑜。
下面就靠著我這個學文學的妄想症患者來猜測孫權是在什麼情況下生活得了。
首先,在三國殺里,孫權的陣亡台詞是:「父親,大哥,仲謀愧矣。」日本光榮的三國無雙里,孫權的人物特性是一直「望著父兄的背影,渴望超越父兄的繼承者」這樣的。
很多東吳粉包括我都設想著孫堅孫策如果活得長久會是一番什麼景象,可惜,兩人實在是太個人英雄主義了,以為自己隨時開著無敵,橫行無忌,結果都被幾個嘍啰伏擊了。孫堅給孫策留下了幾個老部下,少的可憐的部隊。孫策靠著邊宣傳邊打仗的態度(老鄉,和我們走有地分),在幾年內打下了別人一輩子可能都打不下來的江山,但也把當地四大家族和其他大族得罪遍了,他一死,孫權其實就相當於直接坐在了刀刃上,還下不來。
孫策死的時候,孫權一直哭,估計不是心疼他的帥兄長,而是被丟下來的爛攤子嚇的,張昭這時候說,哭什麼,我們又不是不幫你!孫權這才定下心來。可從始至終,孫家也只是表面上和四大家族保持穩定,實際上也沒贏得他們的心,到晚年還得慢慢收拾他們。
赤壁之戰的時候就更是讓孫權直寒心,就連張昭這個老頭都哭天搶地地要投降,這可壞了。好在魯肅穩住自己,要不然和劉琮一個下場,被個走卒一刀捅死暴屍荒野。赤壁贏了之後,自己又頭疼,周瑜這個不安分的想要奪得天下的人又開始唱反調,說不定就把自己這點家底忽悠走了或者敗光了,哪個對自己都大大地不利。我要是孫權我也得想辦法毒死周瑜,所以只能怪周瑜跟錯了老闆,跟著孫策沒錯,這個是打天下的,跟著孫權就不行了,人家就想守著一畝三分地當皇帝。
其後大家也知道了,吳國算是倒霉,濡須口,猇亭和洞口都得打防守戰,好不容易抽出點兵力要打打合淝,又碰上東邊張遼樂進,西邊關羽這幾個大爺了。我估計孫權也在這幾次戰爭認清自己了,就別消耗自身實力了,除非有大便宜可占,可不做冒險的事了。
可以說,孫權是個英雄,但不是雄才大略的那種,守住一方南向稱孤是可以的,但真要邁動步子帶著東吳奔小康有點難度。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軍事統帥能力太差,再者人才培養能力也不行,真正經手的也就呂蒙蔣欽算是他點化的,其餘的都是靠幾位都督提拔的。處理內部矛盾也太消極,不鐵腕也不軟弱,搞得大家都很緊張。
最後,作為東吳粉,想說,我玩三國志都不選孫權的、、、識人識勢,能屈能伸,勢利短視,嗜酒昏庸。
缺乏安全感,意志力強,有魄力,深諳權術。
以上是個人的相對客觀的評價分割
以下開始渣權一生黑
來,請跟我一起念,保證朗朗上口~紫髯碧眼似柯基,對待兄長不仗義。
就沖逼死我這一點,我就說不得他好話。
禍害妹子為耷妻,人生至賤則無敵。
周郎功高英年祭,子明勛巨死成謎。
老來昏聵逼陸議,二宮權謀實遊戲。
遼神一吼竟退避,吳兒由此不夜啼。
雖有豪情決赤壁,奪取荊州玩偷襲。
老來裝逼稱大帝,秒天秒地秒空氣。
想來實在氣量低,三足鼎立他最皮。
要我總結的話,孫權就四點
1、合肥經驗包
2、政治投機者
3、都督劊子手
4、作妖老不死孫權很渣就不說了,但需要說一下大家一直耿耿於懷的追封孫策的事,我的觀點是,這事還真不能說孫權什麼。
「堅四子:策、權、翊、匡。權既稱尊號,謚堅曰武烈皇帝。」——《吳書 孫破虜討逆傳》
孫堅追謚大家是沒有異議的,關鍵是對於孫策,要不是你哥你能有今天么,渣權!
在大家看來,孫策作為東吳的開拓者最起碼追封個皇帝吧,是,我相信渣權也這麼想過。
但是,細細一想就發現這事不對。
首先,孫堅有四個兒子,假如封孫策皇帝,那其他兩個弟弟怎麼辦,會不會使旁人胡思亂想,兄終弟及也是可以的,這無疑會使東吳繼承人選的不確定性增強,必然是不利於東吳的發展的。
其次,孫策也是有兒子的啊,假如孫策封了皇帝,那他的兒子豈不是要封王?更嚴重的或許又讓其他人產生幻想,認為孫策的後代也是可以繼承皇位的,於是又給東吳政局蒙上了一層陰影。
為了向世人表明東吳的繼承人只能是我兒子,渣權也只有追封孫策為王這一個選擇了。
所以還真不能怪他。
事後諸葛一下,僅僅是兒子繼承已經把東吳政局搞得那麼烏煙瘴氣了,何況又加入了那麼多的不確定因素。
《孫策傳》最後的注釋已經把話說明白了:
「孫盛曰:孫氏兄弟皆明略絕群。創基立事,策之由也,自臨終之日,顧命委權。夫意氣之間,猶有刎頸,況天倫之篤愛,豪達之英鑒,豈吝名號於既往,違本情之至實哉?抑將遠思虛盈之數,而慎其名器者乎?夫正本定名,為國之大防;杜絕疑貳,消釁之良謨。是故魯隱矜義,終致羽父之禍;宋宣懷仁,卒有殤公之哀。皆心存小善,而不達經綸之圖;求譽當年,而不思貽厥之謀。可謂輕千乘之國,蹈道則未也。孫氏因擾攘之際,得奮其縱橫之志,業非積德之基,邦無磐石之固,勢一則祿祚可終,情乖則禍亂塵起,安可不防微於未兆,慮難於將來?壯哉!策為首事之君,有吳開國之主;將相在列,皆其舊也,而嗣子弱劣,析薪弗荷,奉援則魯桓、田巿之難作,崇之則與夷、子馮之禍興。是以正名定本,使貴賤殊邈,然後國無陵肆之責,後嗣罔猜忌之嫌,群情絕異端之論,不逞杜覬覦之心;於情雖違,於事雖儉,至於括囊遠圖,永保維城,可謂為之於其未有,治之於其未亂者也。陳氏之評,其未達乎!」
所以大家還是吐槽別的事吧。。。
謝謝某人啊,我看到一堆白痴在那裡不懂孫吳還亂噴,本來都懶得看了,既然又上來跳梁,就別怪我大範圍打臉了。
張昭?
各位中二驚心膽顫了二十多年,然後一個不是你父親的老頭還在你面前各種裝逼各種頤指氣使,前期還不支持你即位,大敵來了想投降,你們不氣你們不罰?鬼才信!別說老頭了,跟親爹媽各種不和各種吵架的騷年有多少,不用我說。
然後自己做不到,反而還罵同樣的行徑,這叫。。。咳咳,為了你們的臉皮我不多說了。周瑜?
呵呵,別躲,先吃我一箭再嚷嚷什麼【中箭會死很蹊蹺】——說你呢,別跑!
周瑜功高蓋主不假,但從始至終你見孫權哪裡奪他權了?要帶大軍打荊州?准!要佔住南郡不準劉備借?准!要西征益州?准!一堆看新三國中毒的小學生,有本事就找找有哪個史家說什麼孫權害死周瑜啊?我倒想見識見識。
周瑜後代?呵呵,且不說朱然全琮都沒否定周胤的犯罪事實,就算孫權壓根沒處罰過周胤,噴子又要噴孫權【徇私枉法】了是不是?永遠無法滿足你們是不是?呂蒙?
我就不鄙視那些看新三國的了,就兩點:1、關羽是孫權率軍親自追殺的,跟呂蒙屁事都沒有;2、孫皎蔣欽同年也死了,這兩個幾乎沒人知道的人物是功高蓋主還是關羽附體啊?江東士族?
我很佩服某些孫策吹,居然敢說孫權和江東士族關係處理不好,信口雌黃果然不需要臉皮啊。
孫策時期用了多少江東士族人才,自己找,給你一隻手來數都嫌多。
孫權時期。。。顧雍陸遜陸績陸瑁全琮朱桓朱據張溫駱統吾粲步騭,呵呵。
啥?晚年殺士族?騷年,看書詳細點能死嗎?是參與太子之爭的士族被殺!自古以來大臣越公開參與東宮之爭死得越慘,死亡人數直逼三位數,自己作死還怪孫權啊?
而且仔細看看。。。
陸遜:史書明白記錄是被訓斥病死,沒有被殺——孫權能預知自己的幾句話能讓陸遜病死啊?你當孫權是諸葛妖孽一發嘴炮得天下啊!?
朱據:孫弘矯詔殺害,從古至今無人質疑,敢問現在的質疑噴子哪來的膽量,無知是吧?
張休:孫弘矯詔殺害。
其次同樣派別的滕胤諸葛恪朱績等人都安然無恙,日後做大官。說好的屠殺呢噴子們?孫策?
孫策臨死前,張昭等大臣想立的是孫翊,懂嗎?孫權剛即位,李術孫輔叛亂,各地面服心不服的賊寇爆發懂嗎?還陰謀論,也不看看孫權即位的艱辛痛苦,當孫權抖M啊?
孫策兒子?哦,孫紹,怎麼了?他被殺了?啥?不給王位?知道袁紹嗎?知道劉表嗎?知道東吳的二宮並闕嗎?想看東吳真的因為兩個王位繼承人殺得腥風血雨你們才覺得痛快是吧。。。吳黑們!不好意思,我喜歡揭穿你們的真面目。
啥,司馬兄弟?司馬炎和司馬師是兄弟嗎?司馬師的兒子都是司馬昭的種,他who怕who啊。哦司馬炎啊。。。司馬炎稱帝時已經有兒子了知道不?立兒子還是立弟弟哪個優先知道不?司馬攸後期因幾個大臣擁護其即位,立刻被平日兄弟情樂呵呵的司馬炎扔出去知道不?
啥,孫皓殺孫策後代?原來【孫權:「好孫子孫皓啊,我開了上帝視角,知道你最後會當皇帝的,你當了皇帝後一定要替爺爺殺了爺爺大哥的孫子啊吧啦吧啦。。。」孫皓:「爺爺,我才九歲,你怎麼知道我聽得懂啊?」】
噴子們:「我說你聽得懂就懂!」所以孫權孫仲謀到底哪渣了,各位讀史跳著看的騷年們?
軍事?且不說軍事不好卻會用人的君主千千萬,孫權斬黃祖、屠李術、破皖城、擒關羽、掠石陽、數退曹操父子,很渣嗎(誰再說那詔書的【八百破十萬】我呵呵誰,不解釋)?那曹丕是什麼?從河北逃到四川的劉備是什麼?千古明君劉阿斗是什麼?
政治?政治本質就是爾虞我詐,有問題嗎?劉備都忽悠曹操呢,喊著漢賊還派使者去許昌呢,是不是渣的N次方啊?說。
盟友?呵呵,知道南郡阻攔嗎?知道劉璋同宗嗎?知道長沙叛亂嗎?還好意思,占著別人便宜時咋沒想到盟友?
一手好牌,卻常一時興起的仨二帶倆王打出去了。
我不知道他在那樣局勢下是否只有這麼一條(用人但不盡其才的)路,才能守住江東基業。但可以想像,江東很多人才並沒有得到足夠的啟用或封賞,至少陸遜(帥才)、張昭(相才)、甘寧(帥才)都是憋屈的。
辛辛苦苦培養的呂蒙使了一招白衣渡江,看似佔了便宜,實則幾乎毀了整套戰略。
簡單評價我認為作為三國亂世的知名君主,他確實夠渣。能發掘啟用人才,但卻不能盡人之才,不能說是合格的君主。
偷襲荊州害死關羽是為心黑,見勢不妙就向曹操稱臣是為臉皮厚。不過心黑黑不過曹操,臉皮厚厚不過劉備,於是只好三分天下。評曰: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
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貽厥孫謀以燕翼子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臣松之以為孫權橫廢無罪之子,雖為兆亂,然國之傾覆,自由暴皓。若權不廢和,皓為世適,終至滅亡,有何異哉?此則喪國由於昏虐,不在於廢黜也。設使亮保國祚,休不早死,則皓不得立。皓不得立,則吳不亡矣。】
先貼兩段,一個是陳壽三國志的評,一個是裴松之的評。
陳壽是先贊後貶,說孫權和勾踐類似,能忍辱負重云云,也評其為「英傑」,方能成就天下三分之勢。
後一段就是說他性多猜忌,晚年昏聵,又廢長立幼,這些可能是吳國最後滅亡的原因。
裴松之就是說孫權廢孫和與國亡沒什麼關係,因為孫皓還是會繼位,把吳國滅亡的鍋直接甩給了孫皓,還說孫休不死,孫皓就當不了皇帝,吳國就不會滅亡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沒什麼實際意思,孫權作為一個君主,很有能力是無疑的,否則也不可能敗曹操,敗劉備,活那麼多年之後當皇帝。
但人都是有缺失的,孫權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但他親自指揮的戰役,在三國志一書中確實沒有多少光彩,反而被張遼打敗成了調侃的段子,可曹操也敗過,當然曹孟德打的勝仗更多,劉備也敗過,但無論是早年平黃巾,後來在公孫瓚手下混,以及後來自領一州與群雄鏖戰,劉備的軍事能力也是經過數十年的時間磨鍊的,但孫權作為一個二代,父親生前打出名堂,哥哥打下江山,自己直接穩坐,身下還有一幫賢才輔佐,他是一個運氣極好的人,雖然父死兄亡,但相較劉備這種草根他可以少奮鬥幾十年,所以他與曹劉之間整體有一定的差距也是很正常的,無論是年齡的差距,還是人生的閱歷。
赤壁之戰時他抗曹依然需要劉備那僅剩的一點軍事實力與其名望,這沒什麼不妥,見曹操戰敗去自己帶隊去打打秋風也沒問題,劉備奪得益州,去求荊州之地也沒問題,後來關羽水淹于禁,從背後捅刀也沒什麼問題,反而奪得了荊州大半,開疆拓土,又敗劉備,抗曹丕,他所做的一切以一名主君的角度而言都沒有太大問題。
君主畢竟不是聖人,所以說如果以他晚年的一些作為來看,以他本身有限的軍事才能而論,他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但我們必須看到他的閃光點,他的優點與長處。
他在位期間開疆拓土,拔擢賢才,在與年齡,閱歷不在一個等級的對手面前保持不敗乃至勝利都是很難做到的,赤壁之戰時他才二十餘歲,和諸葛亮相當,觀後之歷代南主,能在內部為數不少的投降言論壓力下,以區區三萬軍士可破名聞天下的曹操,所以流傳千古,畢竟曹操不是符堅。
可以說只憑赤壁一役,孫權之才就遠勝許多帝王。
當然有人會說赤壁是周瑜打下來的。
化名反對關於把孫策追封長沙恆王是無奈之舉的回答
三國時期另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司馬兄弟。
論親疏司馬炎對伯父近,還是孫權對大哥近?
論既得利益,一個是江東割據,一個是魏蜀之地。
再說司馬師雖然沒親生兒子,但有養子啊。這個養子既是這個皇帝的兒子,又是那個皇帝的兒子。司馬炎追伯父做皇帝的時候難道不緊張?估摸也是司馬昭臨終前特意囑託的。
孫策兒子連個毛都沒有。。。
守成之君,進取不足。
叫他渣權沒啥問題,畢竟他人品是真渣。不過也不能將他全盤否定了,渣權也是有功績的。
1,人品渣,氣量小。
雖然對武將能夠推心置腹,但他手下的文臣似乎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對文臣基本上是有用就用,沒用就閑著。一旦觸及到了自己的利益立馬翻臉,害怕自己的權利被分擔。
孫權在武昌稱帝的時候,大封功臣,但有一個名人成了被遺忘的角落,那就是張昭。同事們開始見到張昭時,都拱手說恭喜恭喜,預祝將登丞相大位,張昭也自信滿滿。不久任職通知公布,大家都傻眼了,丞相叫孫邵。這可是孫權稱帝後第一任大管家,但好多人還搞不清楚,這是誰啊?!
那為什麼不選張昭呢?孫權剛繼位的時候,危機四伏,人心惶惶,張昭和周瑜一文一武,挽狂瀾於既倒,對穩定江東居功至偉,說是擎天柱一點都不過分。然而孫權登基後一次宴會上,口口聲聲只提周瑜,讓張昭實在難堪。他幾次想站起來為自己辯駁,孫權都沒有理他,張昭最後實在忍不住了,就站了出來。孫權沒有等他出口,冷冷地說:如果聽張公的話,我們就要到別人那裡要飯了。孫權年輕時對張昭勉強還能接受,後來就是各種冷嘲熱諷。或許張昭也是知趣,先是擔任了一些虛職,後來以老病為借口,上書請求回家養老,孫權爽快地同意了他的要求。後來,張昭大多數時間就在家寫書了。
陸遜還有其他文臣的事以及給孫策封長沙王的事就不細說了。
2,軍事才能一般,但你也不能說人家渣權完全沒有軍事能力呀。個人認為孫權的軍事才能體現在能夠認清局勢調整策略,善於調度軍隊,知道在什麼樣的位置上任用什麼樣的將軍。但奇謀制勝及臨陣對敵實在是渣。下面列舉一些孫權的主要戰績:孫權用周瑜贏得赤壁,用魯肅奪得了長沙桂陽零陵,用呂蒙佔有了荊州大部,用賀齊得到數百里疆域,用陸遜贏得了巫峽彝陵石亭邾城。合肥敗績是孫權一生的黑點,但其實也不能論這個將整個人給否定了。
平御覽卷三百五十八引環濟《吳紀》曰:大皇帝征合肥,未下,因撤軍還兵。呂蒙等共留津北,魏將張遼奄至,圍數重,蒙等死戰。既破圍上馬出,外浮橋南已絕,丈餘無板。谷利時為親近監,白曰:「至尊牢攝鞍緩,利當著鞭以增馬勢。」於是得渡。
太平御覽卷三百五十九引《江表傳》曰:孫權攻合肥不能下,徹軍將退兵。已上道,權與呂蒙、蔣欽、陵統等在後張幔飲食畢,垂當發。魏將張遼帥六七千人奄至,圍遮數重。權乘駿馬上津橋,南已見徹丈餘無板。谷利附在馬後,使持戈緩,利於後著鞭以助馬勢,遂得超度。張遼是在孫權撤軍後,才發動的突襲,當時吳軍只有一千人的衛隊與三千人的後軍,主力部隊根本不在身邊。很多人都拿合肥敗績來說事,這確實是他的黑點,不過感覺還是被誇大了。要說黑點其實曹操劉備都是有的,但孫權就被放大了,或許真是因為他人品差吧。
劉備:白揀到一個徐州,守都守不住。一遇到險情就丟妻棄子,丟棄部眾先後被袁術打敗,被呂布打敗,被曹操打敗 被孫權打敗,一生都在逃命,就連死之前都在逃命。
曹操:戰西涼幾死潼關,殆命渭水。最後還是靠了賈栩的離間計。媽的,就是個拿來主義。就連死對頭劉備在他的打擊下越打越強還建了國,稱了帝。說好的縱橫天下呢。四越巢湖還不過,都不想說了。
既然都有黑點,能否幫渣權賺回點顏面呢。=_=
前面那位孫權吹能不能不要有事就找別人。認為孫策亂殺士族,得罪本土勢力,江東當時危險,沒有孫權就玩完,晚年清洗都怪孫策的講法一大把,我也不會蓋個章都是權吹推廣的。有意思嗎,孫權被踩就找別人麻煩。需要把你這位權吹論江東是誰都看不上不想接的爛攤子,孫權不得不被逼上位做聖父的論調貼出來嗎。
張昭是帶頭擁立孫權的,江東內外問題多數被周瑜虞翻呂范太史慈等人收拾了,別搞得孫權沒人效力四面楚歌一樣。
東吳後來的確是因為兩個王位繼承人殺得腥風血雨,然而這不關孫策什麼事。封王也沒什麼好說的,政治原因,陳壽和孫盛的說法都有道理。孫權粉認為孫策功勞不夠沒資格追封的也不少,別有事沒事指責是別人單方向跟你糾結這個。
未免又被蓋帽子說策吹黑孫權,蓋個章沒有孫權,孫策撈不到王進不了史書,現在也是個給孫權提鞋查無此人的路人甲,行了吧,這結論也差不多是權吹原話了,別被踩就找別人比爛,累么
公孫淵造魏國的反,跟渣權稱臣。渣權一高興派了萬把人過去,然後。。。然後全被咔嚓了
推薦閱讀:
※最不像皇帝的皇帝有哪些?
※這樣的君主專制是否優於民主共和制?
※張姓是不是沒有當皇帝的?是因為怕死不出頭?還是沒有承受出頭的後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