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有哪些內容與真實歷史不符?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引用章學誠對《三國演義》的評價:
清章學誠又病其「七實三虛惑亂觀者」也。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於關羽 ,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凡演義之書,如《列國志》、《東西漢》、《說唐》及《南北宋》,多記實事;《西遊記》、《金瓶梅》之類,全憑虛構,皆無傷也。唯《三國演義》則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以至觀者往往為之惑亂。——章學誠《丙辰札記》
但個人對【七實三虛】的說法表示懷疑,除卻小說中的對話(這很大一部分是編的)與單挑(這絕壁是編的)我們不討論,我們來看看具體事件在正史中有無記載。
事件的實虛判定原則:
若只是稍微細節與史實出入,如十鎮諸侯改為十八鎮,則判為【實】,
若事件的主人公被調換,比如劉備燒博望改為諸葛亮,則判為【虛】。
事件以毛本《三國志通俗演義》120回目的240個事件為基礎,另添加回目中缺少的重要事件如【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等60件,共計300個事件。新添事件會進行下劃線處理。
遇南華書生得神書——虛
佩黃巾張角舉大義——實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虛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虛
張翼德怒鞭督郵 ——虛
何國舅謀誅宦豎——實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實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虛
呂布乘夜刺丁原——實
廢漢帝陳留踐位 ——實
謀董賊孟德獻刀——虛
陳公台感義釋英傑——虛
曹孟德忘恩殺父友——實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實
孫文台火夜折祖茂——虛
關雲長溫酒斬華雄——虛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虛
焚金闕董卓行兇——實
匿玉璽孫堅背約——虛
袁紹磐河戰公孫 ——實
趙雲單槍救公孫——虛
李儒妙計解戰亂——虛
孫堅跨江擊劉表——實
黃祖設伏殺孫堅——實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虛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實
除暴凶呂布助司徒——實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實
王允狹心殺蔡邕——實
呂布寡恩斬李肅——實
勤王室馬騰舉義——實
報父仇曹操興師——實
太史慈匹馬報母恩——實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實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虛
陶恭祖三讓徐州 ——實
曹孟德大戰呂布——實
李傕郭汜大交兵 ——實
楊奉董承雙救駕——實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實
荀彧獻策誅呂布——虛
張飛醉酒辱曹豹——虛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實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實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實
呂奉先射戟轅門——實
曹孟德敗師淯水——實
袁公路大起七軍——實
曹孟德會合三將——虛
賈文和料敵決勝——虛
夏侯敦拔矢啖睛——虛
下邳城曹操鏖兵——實
白門樓呂布殞命——實
獻帝喜認劉皇叔——虛
馬騰怒斥董國舅——虛
曹阿瞞許田打圍——虛
董國舅內閣受詔——實
曹操煮酒論英雄 ——實
關公賺城斬車胄——虛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實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虛
禰正平裸衣罵賊 ——實
吉太醫下毒遭刑——虛
國賊行兇殺貴妃 ——實
皇叔敗走投袁紹——實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虛
關公單騎斬顏良——虛
雲長獨力殺文丑——虛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虛
袁本初敗兵折將 ——實
關雲長掛印封金——實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實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虛
廖化援嫂脫劫難——虛
胡班得書離火災——虛
夏侯惇奮勇追關公——虛
關雲長感義收周倉——虛
斬蔡陽兄弟釋疑 ——虛
會古城主臣聚義——虛
關雲長喜得義子——虛
小霸王怒斬于吉 ——實
碧眼兒坐領江東——實
戰官渡本初敗績 ——實
劫烏巢孟德燒糧——實
皇叔遇危敗穰山——虛
程昱獻計伏倉亭——虛
曹操倉亭破本初 ——實
玄德荊州依劉表——實
奪冀州袁尚爭鋒 ——虛
決漳河許攸獻計——虛
曹丕乘亂納甄氏 ——實
郭嘉遺計定遼東——虛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虛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虛
玄德南漳逢隱滄 ——虛
單福新野遇英主——虛
玄德用計襲樊城 ——虛
單福識陣破曹仁——虛
程昱詭謀賺徐庶——虛
元直走馬薦諸葛——虛
司馬徽再薦名士 ——虛
劉玄德三顧草廬——實
定三分隆中決策 ——實
戰長江孫氏報仇——實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實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虛
蔡夫人議獻荊州 ——虛
諸葛亮火燒新野——虛
劉玄德攜民渡江 ——實
趙子龍單騎救主——虛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實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實
諸葛亮舌戰群儒 ——虛
魯子敬力排眾議——實
孔明用智激周瑜 ——虛
孫權決計破曹操——實
三江口曹操折兵 ——虛
群英會蔣干中計——虛
周瑜孔明定火計——虛
蔡中蔡和降孫吳——虛
用奇謀孔明借箭 ——虛
獻密計黃蓋受刑——實
闞澤密獻詐降書 ——虛
龐統巧授連環計——虛
宴長江曹操賦詩 ——虛
劉元穎諫言被殺——虛
鎖戰船北軍用武——虛
周瑜祭旗斬蔡和——虛
七星壇諸葛祭風 ——虛
三江口周瑜縱火——實
諸葛亮智算華容 ——虛
關雲長義釋曹操——虛
周瑜彝陵救甘寧——實
曹仁大戰東吳兵 ——虛
孔明一氣周公瑾——虛
諸葛亮智辭魯肅 ——虛
趙子龍計取桂陽——虛
趙范徒施美人計——虛
張翼德計破武陵城——虛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虛
魏文長殺主獻長沙——虛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虛
太史慈中計言壯志——虛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虛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實
玄德智激孫夫人 ——虛
孔明二氣周公瑾——虛
曹操大宴銅雀台——虛
孔明三氣周公瑾——虛
柴桑口卧龍弔喪 ——虛
耒陽縣鳳雛理事——實
謀國賊馬騰被殺——虛
馬孟起興兵雪恨 ——虛
曹阿瞞割須棄袍——虛
婁圭獻計築冰城——虛
許諸裸衣斗馬超 ——虛
曹操抹書問韓遂——實
張永年反難楊修 ——虛
龐士元議取西蜀——實
趙雲截江奪阿斗 ——實
孫權遺書退老瞞——實
取涪關楊高授首 ——實
攻雒城黃魏爭功——虛
落鳳坡龐統身死——虛
諸葛亮痛哭龐統 ——虛
張翼德義釋嚴顏——實
孔明定計捉張任 ——虛
楊阜借兵破馬超——實
馬超大戰葭萌關 ——虛
劉備自領益州牧——實
索荊州諸葛為難——虛
進王位荀攸憂亡——虛
關雲長單刀赴會 ——虛
伏國舅謀誅曹操——虛
伏皇后為國捐生——實
曹操平定漢中地 ——實
司馬劉曄謀西川——實
呂蒙甘寧破皖城——實
張遼威震逍遙津——實
濡須口孫曹鏖兵——實
臨軍陣凌甘解和——虛
甘寧百騎劫魏營 ——實
左慈擲杯戲曹操——虛
卜周易管輅知機 ——虛
討漢賊五臣死節 ——實
吳蘭折兵下辨關——實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虛
老黃忠計奪天盪山——虛
占對山黃忠逸待勞 ——實
據漢水趙雲寡勝眾——實
救黃忠趙雲破曹兵——虛
諸葛亮智取漢中 ——虛
曹阿瞞兵退斜谷——實
玄德進位漢中王 ——實
雲長攻拔襄陽郡——虛
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實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實
華佗因義療關公——虛
關雲長刮骨療毒 ——實
呂子明白衣渡江——實
徐公明大戰沔水 ——實
糜芳士仁獻江陵——實
關雲長敗走麥城——實
廖化求援上庸城——虛
玉泉山關公顯聖 ——虛
洛陽城曹操感神——虛
治風疾神醫身死 ——虛
傳遺命奸雄數終——實
兄逼弟曹植賦詩 ——虛
侄陷叔劉封伏法——實
曹丕廢帝篡炎劉 ——實
漢王正位續大統——實
急兄仇張飛遇害 ——實
雪弟恨先主興兵——實
孫權降魏受九錫 ——實
先主征吳賞六軍——虛
橫老氣黃忠遭暗箭——虛
報父仇關興勇奪刀——虛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虛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實
陸遜營燒七百里 ——實
孔明巧布八陣圖——虛
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實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虛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實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虛
征南寇丞相大興師 ——實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虛
渡瀘水再縛番王 ——虛
識詐降三擒孟獲——虛
武鄉侯四番用計 ——虛
南蠻王五次遭擒——虛
驅巨善六破蠻兵 ——虛
燒藤甲七擒孟獲——虛
祭瀘水漢相班師 ——實
伐中原武侯上表——實
趙子龍力斬五將 ——虛
諸葛亮智取三城——虛
姜伯約歸降孔明 ——實
武鄉侯罵死王朝——虛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虛
司馬懿克日擒孟達——實
馬謖拒諫失街亭 ——實
武侯彈琴退仲達——虛
孔明揮淚斬馬謖 ——實
周魴斷髮賺曹休 ——實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實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虛
追漢軍王雙受誅 ——實
襲陳倉武侯取勝——虛
諸葛亮大破魏兵 ——虛
司馬懿入寇西蜀——實
漢兵劫寨破曹真 ——虛
武侯斗陣辱仲達——虛
信讒言漢相撤軍——虛
出隴上諸葛妝神 ——虛
奔劍閣張郃中計——實
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實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實
上方谷司馬受困 ——虛
五丈原諸葛禳星——虛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實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虛
武侯預伏錦囊計 ——虛
魏主拆取承露盤——實
公孫淵兵敗死襄平 ——實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實
夏侯霸逃魏投大漢——實
魏主政歸司馬氏 ——實
姜維兵敗牛頭山——虛
丁奉雪中奮短兵 ——實
孫峻席間施密計——實
困司馬漢將奇謀 ——虛
廢曹芳魏家果報——實
文鴦單騎退雄兵 ——實
毌丘儉怒伐司馬師——實
姜維背水破大敵——實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實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實
救壽春於詮死節 ——實
取長城伯約鏖兵——實
丁奉定計斬孫綝 ——實
姜維斗陣破鄧艾——虛
曹髦驅車死南闕 ——實
姜維棄糧勝魏兵——虛
詔班師後主信讒 ——虛
托屯田姜維避禍——實
鍾會分兵漢中道 ——實
武侯顯聖定軍山——虛
蔣舒貪榮獻陽平——實
姜維繞道渡橋頭——實
鄧士載偷度陰平 ——實
諸葛瞻戰死綿竹——實
哭祖廟一王死孝 ——實
入西川二士爭功——實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實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實
因離間陸抗遭罷任——虛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實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實
據判定甄別統計,300事件中,其中【實】148件,【虛】152件,故《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實虛程度應該是【五五開】,而不是【七實三虛】。(這當然是不計較單挑與具體對話的情況)
黃粱的答案部分解決了題主的問題,但是單純只是列出這些倒還好,但是其又想要使用事件數目評判【七實三虛】而得出的五五開結論實在值得商榷。故撓些跳蚤。
首先我懷疑所列內容是黃粱引用的。因為有些內容明顯錯誤,有些則很有爭議。
比如:
我不清楚為什麼會有虛的評價
(曹操)遂進軍攻之。布出兵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陣亂,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武帝紀》
張飛醉酒辱曹豹——虛
這裡也就酒辱曹豹的情節是虛構的,但是諸如劉備怎麼失去的下邳,還是和曹豹與呂布扯不開關係吧。
下邳守將曹豹反,間迎布。
英雄記曰:備留張飛守下邳,引兵與袁術戰於淮陰石亭,更有勝負。陶謙故將曹豹在下邳,張飛欲殺之。豹眾堅營自守,使人招呂布。布取下邳,張飛敗走。備聞之,引兵還,比至下邳,兵潰。收散卒東取廣陵,與袁術戰,又敗。
賈文和料敵決勝——虛
前期的對峙羅貫中腦補了一下,但是賈詡的料敵如神沒問題吧。
太祖比征之,一朝引軍退,綉自追之。詡謂綉曰:「不可追也,追必敗。」綉不從,進兵交戰,大敗而還。詡謂綉曰:「促更追之,更戰必勝。」綉謝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兵勢有變,亟往必利。」綉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戰,果以勝還。——《賈詡傳》
關公單騎斬顏良——虛
最多有些誇大了關二爺,但是不至於到虛的地步吧
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元直走馬薦諸葛——虛
歷史上徐庶不是在離開前推薦的諸葛亮,但是本身推薦的事情不假。
《三國志·諸葛亮傳》: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原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三國志·諸葛亮傳》: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
也就是時間上有些問題,司馬徽推薦的事情不假。
《襄陽記》: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曹仁大戰東吳兵 ——虛
曹仁因這件事情在知乎被奉為天人,為何算虛?
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賊多,金眾少,遂為所圍。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金等垂沒,左右皆失色。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矯等共援持之。謂仁曰:「賊眾盛,不可當也。假使棄數百人何苦,而將軍以身赴之!」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去賊百餘步,迫溝,矯等以為仁當住溝上,為金形勢也,仁徑渡溝直前,沖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嘆曰:「將軍真天人也!」
婁圭獻計築冰城——虛
《曹瞞傳》曰:時公軍每渡渭,輒為超騎所衝突,營不得立,地又多沙,不可築壘。婁子伯說公曰:「今天寒,可起沙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虛
演義里在這裡確實虛構了很多內容及細節,不過單純從標題說,倒是沒錯
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蒙頭、盪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另外,過五關的故事
廖化援嫂脫劫難——虛
胡班得書離火災——虛
夏侯惇奮勇追關公——虛
關雲長感義收周倉——虛
我實在不懂這些算哪門子的重要事件?
而七擒孟獲里貢獻了很多的【虛】抗天兵蠻王初受執——虛
渡瀘水再縛番王 ——虛
識詐降三擒孟獲——虛
武鄉侯四番用計 ——虛
南蠻王五次遭擒——虛
驅巨善六破蠻兵 ——虛
燒藤甲七擒孟獲——虛
具體的情節自然是假的,但是七擒孟獲則不一定:
漢晉春秋曰: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於營陳之間,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看營陳,若祇如此,即定易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
還有一些就不再列了。
坦白說,三國演義的七實三虛的評價是比較準確的。演義自然有一些違背歷史的內容,但大體上都是有依據、史料可循的。
哪怕是虛構的許田打圍,或許也是因為史書上的言論而來:
蜀記曰:初,劉備在許,與曹公共獵。獵中,眾散,羽勸備殺公,備不從。
演義里的虛構,比較多的是在一定事實基礎上添加作者的腦洞,比如七擒孟獲等,這些是無可厚非的,而且不能肯定說沒有(至少沒有史料直接用於反駁)。
另一種是張冠李戴,比如單刀會、火燒博望、怒打督郵等,這些大抵都是為了突出人物性格,而且基本上也都不是什麼太大的事情。
第三種就是一些完全違背事實的內容了,比如三氣周瑜,蔣干中計,罵死王朗之類的。雖說大多也是為了突出人物形象,但是周瑜等人的形象就被損得太厲害個人感覺有些過猶不及了。
第四種就是完全的鬼神內容,比如黃巾的法術,諸葛亮的道術,關羽的顯聖等,那自然是完全扯淡,但內容並不算太多,而且基本不影響主線進行。
抱歉,我竟然忘了。先上個圖。
這個版本的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的版本。每個回合前都列出這些劇情跟三國志上有哪些不同。只不過現在可能買不到了。你去網上搜搜吧。
演義里最常用的就是移花接木。把別人的事迹安插在蜀國人物上。比如斬華雄的是孫堅。演義里為了宣傳關羽把功勞搶走了。草船借箭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孫權作死觀察曹軍水營,被射的船傾斜了。趕緊掉頭另一面射滿了,船又平衡了。孫權趕緊跑路)
你要一一扒細節,那真是工作量太大。沒人願意回答完整。不過我可以推薦你一個版本。晚上回家我在回答。
私人建議演義你看看就好。翻翻三國志你會發現比演義還精彩。周瑜並不心胸狹窄,反而寬宏大量,建安十五年於返回南京見孫權的中途巴丘病死。
太史慈病死於建安十二年,而不是赤壁之後的對張遼作戰。
華佗並沒有給關羽刮骨療毒。至少沒有史書記載。
關羽的兵器不是青龍大刀,那時沒有這種刀。很可能是槍或者矛(「刺顏良於馬下」)
張飛容貌甚佳,書畫水平很高,擅長畫仕女,他的女兒也很漂亮。
趙雲的地位一直不如關張馬黃,也無五虎上將說法,劉禪對他也並沒有很深的感情,蜀漢滅亡前一兩年才追封了趙雲一個順平侯的爵位。關羽謚號壯繆侯,張飛桓侯(揚威於遠曰桓),黃忠剛侯,馬超威侯,都很不錯,只有趙雲謚號平平無奇。
並不是馬騰被曹操所殺,馬超才起兵報仇,而是馬超起兵作亂在前,馬騰才因此被殺。
黃忠病死在劉備征吳之前,比演義里少活了兩年。小說里潘璋上天了,五虎大將他幹掉倆。
劉備攻打孫權是在關羽死後一年半,並沒有什麼感情衝動。
劉禪並不弱智,小聰明很多。諸葛亮身後蜀漢大權總歸於他,當然具體主持國政還是蔣琬這一批人。他也不喜歡諸葛亮,不許蜀漢人民在成都祭祀他,只許去漢中定軍山諸葛亮墓。但是山高路遠,幾個人能去?
諸葛亮草船借箭之事於史無憑,孫權倒是干過類似的,不過系木船。
蔣干去東吳軍營是建安十五年,曹操想讓他去挖周瑜(……)。此人才貌雙全。
曹操赤壁敗逃過程中並沒有關羽的事。
董承本是牛輔餘孽,「哪裡是什麼公忠體國的人」
有空再補吧。
——————————————————————
分割
抽督郵的是劉備不是張飛。
卧龍有,鳳雛不一定存在。也沒有幼麒冢虎毒龜之類說法。
張遼沒有死於丁奉那一箭,徐晃也不是孟達射死的,兩人都是病終。
曹操赤壁沒有83萬人,一般認為也就是20多萬。
袁紹也沒有70多萬大軍,只有10餘萬,官渡折了9萬多,其中8萬是投降曹操之後被活埋。
——————————————————————————
華雄是孫堅殺掉的,而且可能不姓華而是葉。華葉很像。
魯肅曾和關羽就荊州問題多次談判,兩人均只攜佩劍,所以兩人都是單刀赴會。
以下為史家存疑:
關平可能不是關羽的義子而只是同姓而已。
魏延可能並無反叛蜀漢之心,他的叛亂是與楊儀內訌。
周倉其人於史無載。
關羽可能年長於劉備。
關羽敗走麥城,劉備沒有發來救援,有可能是記恨關羽當年投降曹操。不過這個可能性不大。荊州如此重要,關羽一守就是十幾年,劉備如果心存芥蒂,不可能把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他。
伏皇后被殺時伏完早已去世,所以並不是因為伏完要殺曹操,曹操才殺伏後。但是真正原因實為千古之謎。
————————————————————————————
再補:
貂蟬於史無載,一般認為是元朝雜曲添上去的。不過呂布的確與董卓身邊的侍女偷情,並為此感到不安;董卓也因為一些小事隨手用兵器投擲過呂布。
呂布確有一匹叫赤兔的良馬,下落不知。
諸葛亮並沒有演義中說的那麼無所不能料事如神,「多智而近妖」。奇門遁甲呼風喚雨之類明顯是後人附會。他的北伐也並非都是魏蜀兩國的全面戰爭。蜀漢兵力也沒有動輒三四十萬那麼多。曹魏軍隊滿員也只有60萬。他治國理政的才能的確卓越,蜀漢政府在諸葛亮時代非常高效廉潔。他治理軍隊也沒有問題,例如糧草輜重和軍務執法之類。但是統兵的才能則值得推敲,畢竟諸葛亮時代沒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勝仗。
關於一些主要人物的性格:
董卓之暴基本可以確定。陳壽評價他用到「狼戾賊忍」四字,並說這是從古未有的。不過他早年展現給人的更多是粗獷豪爽的形象,或許也從側面反應出皇權時代至高無上的權力會極大地放大人性的醜惡。張昭是個脾氣極倔強的人,可能舉手投足之間太多以先王託孤重臣自居,孫權始終沒有讓他當丞相。和孫權一起封自己家門不上朝什麼的……
劉備的仁義更多由演義里的細節展露,但是史書畢竟簡略,難以考證。不過劉備成了氣候以後越來越像帝王倒是真的,越來越難以容忍冒犯嘲諷他的人,比如殺張裕,疏遠趙雲。
孫策的急性子基本沒有出入。
趙雲和演義中基本一樣,謹慎穩重,有勇有謀。
張飛喜歡和士大夫讀書人結交,關羽則蔑視到不行。關羽的形象和演義里也是基本一樣的。
必須承認孫權是個比較忘恩負義的人。繼承了大哥打下的基業和一大批謀臣武將,卻沒有追封孫策為帝,還有意抑制孫策的子女。也不見如何厚待周瑜魯肅呂蒙等重臣的後代,陸遜甚至因為南魯黨爭被活活氣死。孫權晚年又搞特務統治,猜疑殺戮之重在三國各領導人中也許僅次於曹操。
夏侯惇是個好將軍,作戰勇猛,身先士卒,死後家無餘財。加上身為曹操宗親,是唯一享有能和曹操共乘一車的待遇的大將。
劉表早年很有本事,前任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殺掉後荊州大亂,劉表先後掃平各地盜匪和豪強,將荊州治理為亂世中一片王道樂土,避難的百姓和士人大多往荊州跑。
——————————————————————————————————
沒有證據表明劉琮投降曹操後被曹操密令殺死。
龐統的功勞只有一件,取川。小說里,好傢夥,卧龍鳳雛一人可安天下。不是沒有可能,但是歷史沒有給出證據。
諸葛亮和劉備關係在赤壁之後比較微妙。一直到劉備白帝託孤,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並不顯眼,先鎮荊州,入川支援,鎮守成都,大事件幾乎為零。劉備取川,靠龐統。取漢中,靠法正。即便是東征孫權,也沒帶除了馬良等人之外像樣的謀士(馬良還陣亡了)。個中原由,就不是我能查明的了。
曹操沒有說寧教我負天下人這句話。他說的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此處的「人」代指呂伯奢一家。性質有不同,劑量也變了。
空城計。琴聲不可能大到那麼遠都能聽到的程度。我自己彈琴就知道,講真。
很簡單,越好看的越假
其實有很多的這種情況,空城計是趙雲的,被諸葛搶了。白耳精兵的首領是陳到,被趙雲搶了。。。正史上的諸葛亮根本沒有那麼厲害,充其量只算是一個政臣,而不是像演義上那麼全能,所謂的三英戰呂布也純屬是虛構。其他的不一一列舉
赤兔馬的壽命,從呂布投董卓到關羽被砍,這都多少年了。
同意 @李俊傑的說法。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是7實3虛,是因為故事走向基本符合歷史,作者基本上是從藝術的角度對歷史事件進行填充,要是一件件細挑那還了得。
劉關張沒有桃園結義,但是恩若父子情如兄弟,仨人睡一炕上是明文記載的,有沒有結義很重要嗎?
董卓之死跟王允籌謀、呂布私通有莫大關係,中間加了一個貂蟬將兩件事情貫穿於一處,能說這事是百分百假或是真嗎?
曹操聽見殺豬就殺了呂家一家是真,但演義中真正刺激到陳宮(歷史上雖然不是陳宮,但中牟縣令放人是真)的是呂伯奢是打酒回來被曹操宰了,然後才說出那句名言,歷史上可沒這回事,那曹孟德忘恩殺父友算幾分假幾分真?
細掰這些來換算成概率證明三國演義有幾分是真幾分是假,怎麼說呢,看過《滿漢全席》里羅家英是怎麼收拾張國榮的吧,何必把宮保雞丁摻在一起又一顆顆分開呢?
推薦閱讀:
※司馬懿到底是看破了空城計,故意放跑的諸葛亮,還是真認為是空城計?
※為什麼相對於三國題材,水滸西遊紅樓題材的遊戲少之又少?
※《三國演義》中劉備既然默認關羽被殺,為什麼又要冒著全軍覆沒的風險去為關羽報仇呢?
※有一種說法是:趙雲勇武有餘,謀略不足,是不是真的?關於趙雲,演義里有多少真相?
※董卓進京後,袁紹為什麼敢對董卓拔刀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