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馬奈、莫奈、德加等印象派畫家為什麼都受到浮世繪的影響?這影響是什麼?
浮世繪 floating world 的精髓就是live in the moment 即 「活在當下」,是被當時的市井小民奉為主體的主流思潮,反映市俗生活,注重感官刺激的風俗畫。
對歐洲畫壇影響最大的是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他研究了荷蘭的西式透視方法,用來描繪日常生活的風景畫。他在70歲時創作了系列風景畫《富岳三十六景》共46幅,最廣為流傳的是《神奈川衝浪里》。
《凱風快晴》
這個階段浮世繪的特點:藝術裝飾性更強的構圖方式、精簡的線條排列、色彩鮮明互不混合、平面上色不加陰影、取材於民間生活。
當時西方古典主義繪畫採用定點透視法,符合人的視覺真實性,追求「畫得象」。那個時代攝影已經出現,攝影屬於單一焦點透視,它的出現對追求「畫得象」的古典繪畫形成了挑戰,因為拍照遠比繪畫更寫實。浮世繪打破了古典創作規則,給尋求創新的畫家們帶來了全新感受。浮世繪採用了非嚴謹科學的透視關係,比如散點透視法、前縮透視法和重疊透視法。散點透視法是一個畫面沒有固定的焦點,中國的工筆畫大多是散點透視,把景物和人物都放在一個畫面上追求完整的裝飾效果,如《清明上河圖》。前縮透視法,維基上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是:漫畫中要表現拳頭對我們的正拳攻擊,拳頭被特寫誇大,前臂縮小變短。重疊透視法是將前景物體在後景物體之上,利用前面的物體部分遮擋後面的物體來表現空間感。
所以,浮世繪的出現對於當時的歐洲印象派繪畫是很大的衝擊,除去內容的平民化很吸引人之外,使他們耳目一新的是藝術的構圖方式一樣可以表現透視關係、遠近關係,線條和無陰影的平塗一樣可以帶來立體效果和體積感,鮮明的色彩更具裝飾效果,多視點、非單一主體使畫面能容納更廣泛的內容。
印象派描繪現實生活,比如巴黎市井文化。在繪畫技巧上不再象古典派那樣把陰影抹得光滑過度到看不出線條,反而強調平面塗色,不加陰影,保留線條,用色大膽艷麗。透視關係上不再嚴謹科學,進行了大膽嘗試。這些都和浮世繪的特點相吻合。
每個印象派大師從浮世繪里吸取的精髓又略有不同,這個我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講,不排除有過度解讀。
馬奈引領了印象派的發展。我個人理解首先是他繪畫取材於當時的巴黎市井生活,《草地上的午餐》把全裸的女子和衣冠楚楚的紳士畫在一起,《奧林匹亞》女子裸身躺在床上,兩幅畫中的裸體女人都是淡定還有些傲慢地看著世界,這對當時學院派傳統題材是一種挑戰。繪畫風格從構圖、空間表現上有創新之外,繪畫技法不追求立體化,平面大塊平塗,色彩對比明顯,不追求陰影過度,這些都有浮世繪的影子。
他的《吹笛少年》幾乎沒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畫法,對比明顯、艷麗的色彩,以及讓人物懸浮在畫面上無空間感很不符合古典精神,明顯是受了浮世繪的影響。
在馬奈的引領下,取材自生活,描繪自然,捕捉瞬間的光影印象是印象派大師們的追求。莫奈在繪畫時簡化細節,用大塊色彩來增進繪畫速度,畫面更平面化,用規則的色塊規律性地排布、不加融合過度,來表現遠近關係和動感,以上或許是受了浮世繪的影響。
《青蛙塘》這些由大到小規則層疊的水紋,是不是受了《凱風快晴》里雲朵繪畫技法的影響呢?
梵高屬於受浮世繪影響較大的後印象派大師。他在巴黎期間受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繪的影響,一改過去陰鬱的畫風,畫板開始明亮起來。修拉的點彩畫法也影響著梵高,相鄰的顏色靠人眼視覺來融合,使畫面更明亮。規則的小塊分區點畫法,給人更精細、秩序和立體感。
梵高巴黎時期作品,點彩法和明亮的色彩。
清晰明亮的線條,大膽地使用純度很高的顏色,平塗上色不做暈染。
色調變換著排線,通過這種方式作畫能快速有效地抓住事物的運動形式,這也是從浮世繪繪畫中得到的啟示。有人拿這幅旋轉的星空和《神奈川衝浪里》的巨浪來對比。
關於構圖,我重新翻了梵高的作品,看到這幅很有意思,一下就想到了歌川廣重的《龜戶梅園》,採用遠近法構圖,將卧龍梅大手筆地安排在前景,穿過梅樹,可以看到遠景。浮世繪的空間切割方法,給人不完整的形象,有很強的視覺張力。
《龜戶梅園》
德加是很特別的一位印象派畫家,其他印象派畫家忙於風景畫,而他對人體更感興趣。區別於同樣喜歡人體繪畫的雷諾阿,雷諾阿喜歡捕捉女人美麗的瞬間,而德加卻喜歡描繪真實的女人,尤其是後期,簡直是近乎殘忍地俯視女人的各種醜態,真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畫家啊!德加最主要的題材是芭蕾舞女,另一個是浴女。他不僅描繪人物外表,也刻畫內心。浮世繪對他的影響,我理解對於他早期描繪芭蕾舞女演出和排練大場景時的構圖非常重要。他在作品構圖中運用了中心位移和空間切割的方法,得以容納更多的內容,使畫面具有真實感。當時攝影的表現方法也被他運用到繪畫構圖上。
《棉花交易,辦公室內的景物》中每一個人物都刻畫得很細緻,沒有任何一個相機能拍出他筆下的空間深度及平衡對稱。
特寫鏡頭誇張的前景、漸行漸遠的後景、突然切掉的肢體、從高處俯視的視角、用空間留白強調深度等。就好像某個人在場景外正在偷窺一樣。德加在空間構圖上的大膽嘗試是極具創新意味的。
(未完待續,下一節是塞尚)浮世繪對印象派有如此重要的影響,那麼它是印象派的最關鍵因素嗎?
印象派之所以被列入繪畫史是因為他們強調光影對事物的影響,對光影的思考才是印象派的最核心要點。印象派,室外作畫,喜歡風景題材,重光影,重色彩,寫實。當時德拉克洛瓦、庫爾貝、柯羅和巴比松畫派對印象派畫家已經有了很深的影響了,然後這時候來了浮世繪,讓他們知道還可以不用科學透視來構圖,可以使用明亮不混合的色彩,可以大塊平面鋪色,用線條和色塊可以快速的作畫,浮世繪給印象派畫家以啟示,並被運用到創作作品中去,所以我們在很多印象派的畫作中都找到了不少浮世繪的影子。
1853年美國海軍強迫日本向西方開放貿易並建立外交,並簽訂貿易協議允許定期貨物交易(具體原因我也不懂,手機碼不方便查),日本的藝術品也一同流入市場,浮世繪這麼大眾的東西肯定少不了。
最早引起西方藝術界注意的是葛飾北齋,在法國藝術界引起廣泛興趣,其中就包括左拉一類的大神,影響也就隨之擴大。
再然後,1867年巴黎世博會舉辦了歐洲第一個日本版畫展覽,各類藝術品,包括浮世繪開始出現在特色商店,甚至一些街邊小店,也就是形成了一定市場。
1872年法國人對日本的興趣更加高漲,藝術批評家菲利普·博迪提出了"日本主義"的概念,這說明在歐洲藝術領域已經正式佔有一席之地了。
如此一來,1860年到1900年之間,不管是繪畫還是設計都掀起了一股日本風,強調平面和裝飾性。惠斯勒畫了一幅《瓷國公主》,(就是一個西方古典女神臉穿了身日本和服,cosplay即視感= =,如下圖),這幅畫的所有者要惠斯勒為放置這幅畫的櫥櫃門配色,結果他居然畫high了,趁贊助人不在的時候把整個房間都畫成了日本風的藍綠色孔雀,免不了被罵一頓,但是贊助人還是把這些裝飾保留了下來,後來這個屋子就被叫做孔雀屋。好像跑題了,但是主要想表達那時候的藝術家有多陶醉於日本藝術。
回到印象派、後印象派,看膩了幾百年的寫實主義的歐洲繪畫,這撥人本來就是藝術變革的先驅,自然對浮世繪這種新奇的來自神秘東方的藝術狂熱。愛玩攝影構圖大膽的德加對浮世繪的構圖感興趣,凡·高就喜歡那些瘋狂的設計以及手工的粗糙感,每個藝術家都在浮世繪里找到了非常符合自己風格的創意元素,那便不妨在日本熱的大浪潮中趕趕時髦(我怎麼會用「時髦」這麼老派的詞啊喂,不過一時想不起別的恰當形容),下面繼續放圖。
第一幅是安藤廣重的《龜戶梅園》,第二幅是凡·高先生的臨摹,雖然是臨摹,筆觸顏色還是很有個人風格的。
做不到像樓上的maggie大神一樣在成熟作品中找到蛛絲馬跡,只能說說印象派大師早期作品裡較為直觀的日本元素。補上莫奈的《穿和服的女人》,可以看到浮世繪的「硬性植入」,依然很違和,這幅畫的模特是莫奈的妻子卡繆,據說莫奈是特意讓妻子帶上了金色的假髮,以強化東西方元素的衝突感,同時與和服上的金線相呼應(大師就是大師,就連違和感都是存心的呢= =)。
。。。密。。。封。。。線。。。內。。。不。。。准。。。答。。。題。。。。
美術史小白,以上部分參考瑪麗琳等人的《藝術通史》,有錯誤請大牛指正。雖然是老題,第一次碼這麼多字完全沒人理也好難過QAQ
某種意義上說,印象派對日本藝術的興趣與他們的旨趣有關。1860年代北齋的作品啟發畫家們不必為透視問題操心。這引發了對自文藝復興以來的構型表現規則的質疑。
一是和那時西方繪畫群開始把興趣由立體轉向平面有關 二是浮世繪生動又有力的畫面構成和西方傳統里從建築發展而來幾何式的畫面分割傳統異曲同工 又可互相借鑒。
浮世繪中存在西方繪畫從來沒有過的東西:取消焦點透視也可以表示遠近,沒有明暗也能暗示凹凸,僅憑遊刃有餘的線條,畫家可以描摹萬象。另一方面:西方傳統構圖將人物放在畫面正中,風景、建築、傢具放於人物後面,千篇一律,失之簡單。日本繪畫沒有那麼多清規戒律,同樣能描繪複雜的世界,不難想像,那些苦於創新無門的畫家看到浮世繪時多麼新奇,情不自禁將這種藝術技巧用到創作中去。
因為他們都認為」藝術在東方「
推薦題主買一本蘇立文寫的書,《東西方藝術的交會》
,第六章深入淺出地分析了日本與印象派的淵源:
有幾十頁,只能給你一些節選:
在沒網沒手機的年代,西方畫家們為什麼能看到日本的浮世繪還深受影響,為什麼不是中國的山水畫先傳入歐洲去影響他們呢.一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起之前看過的幾期&<曉說&>,有兩集分別提到了浮世繪對西方印象派畫家的影響,解釋得非常有意思.轉述一下:
19世紀中期,一些本來由中國出口的生絲,茶葉,瓷器,由於清朝長期的閉關鎖國,西方只得改道從日本進口。日本出口的陶瓷、茶葉的包裝上就印有浮世繪的圖案,這樣浮世繪就被順帶著大量流傳到歐洲,從而被西方的畫家們遇見,算是個淵源.
另外,中國和日本都向歐洲出口瓷器,但是有個很有意思的差別,造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輸出.
瓷器運輸很容易碎,中國人想的辦法是很聰明的,在瓷器里撒很多黃豆,黃豆泡水就會長豆芽,長起來會把整個瓷器里里外外都包住,據說整個被黃豆芽包住的瓷器直接摔地上也不會碎.而日本出口瓷器,是用報紙包起來,日本人本來就愛看報紙,世界上唯一倆個發行過千萬的報紙就是日本的讀賣和朝日,所以大量的日本報紙跟著日本的瓷器進入到了歐洲,報紙上印著許多繪畫也自然被很多歐洲人看見,日本的浮世繪在國際貿易時期率先傳入了歐洲而不是中國的山水畫,這些小事真是很有意思,如果當時中國不封關禁海,在出口的瓷器里塞上大量的中國的山水工筆,也許會出現截然不同印象派大師也不一定.
(以上可以看第三十二期&<曉說&>,還泛泛講到中國山水對西方的影響曉說 第二季)
至於具體有哪些影響,看一看畫作就能感覺到,西方繪畫里開始有日本和服藝妓的元素,有了線條和明朗的色彩,印象派畫作不再拘泥傳統繪畫的立體感和透視景深,而講究對瞬息萬變的自然光影的情感捕捉,梵高無疑是受浮世繪影響最大的畫家之一,他先後臨摹過不下30幅浮世繪作品,還有受浮世繪影響最明顯的作品&<唐基老爹&>,背景全是各種日本浮世繪:
其他的上面人提到很多了,不管怎麼樣日本浮世繪影響了歐洲最偉大的一批印象派畫家的事是誰也沒有想到的,在歐洲的美術史里,浮世繪被認為是日本的主要畫種,但在日本,浮世這個詞從出現開始就一直有暗指生活放蕩的意思,浮世繪大多描繪的是娼妓和藝妓,雖然也有以花鳥魚蟲獸為主題的花鳥繪,描寫名山秀水的名所繪,以時事為題材繪畫的風刺繪,但還是會因為其市井之氣被視為宣傳單或海報,不被重視,直到浮世繪成為日本繪畫藝術的代表享譽全球,才最終被日本自己重視撥高。
19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的木板畫進入巴黎。馬奈、Fatin、Whistler、Tissot、Degas、Astruc、Burty、Chesneau都屬於它最早的粉絲,後來梵高也是,那要到1880s了。既然題主問浮世繪的影響,我就把影響分成幾大類來說。
一、畫的主題
1. 人的平常日子
浮世繪的「浮世」,不僅僅指享樂世界,也指人世間的虛無縹緲。說到享樂世界,我們能在畫里看到老百姓們喜歡的東西,比如美女、戲子、日常生活、相撲運動員、性工作者……
但在當時的日本,這可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葛飾北齋本人不夠長壽,連作品在巴黎火起來的那天也沒見到,就默默在臨時住所里離開了這個世界,更別說今天成為大師了。
喜歡畫老百姓平常的日子,也是德加和梵高所熱衷的啊。這是思想上的共鳴,已不僅僅是畫面技巧上了。
比如,德加喜歡畫女人的私密生活,一些浮世繪畫家也好這口。下圖是德加《The Tub》
喜多川歌磨畫的洗澡場景:
2. 日本化的生活
此外,莫奈的生活也受日本文化影響。比如他的老婆穿和服,多美(跑個題,近年聽說女孩穿和服可以練習儀態?),他的花園是仿照日本版畫設計的。他的荷花池裡有座日本橋,靈感源於歌川廣重畫的太鼓橋——這幅畫掛在他家。
下圖左為莫奈作品,右為歌川廣重作品:
3.用多幅畫來描繪同一個東西
葛飾北齋早期用很多幅畫,來畫同一樣東西。莫奈受了啟發,也畫出了乾草堆、白楊樹、魯昂大教堂、滑鐵盧,似乎比葛飾北齋的《富士三十六景》更感性,光與色都在煽情。
這是維基的葛飾北齋《富士三十六景》,2和3分別被稱為「赤富士」和「黑富士」。
莫奈描繪1888年豐收的作品:
莫奈的白楊樹系列作品:
二、平面性與輪廓線
一位裸體的女人身上趴著個緊張的孩子......
這是喜多川歌磨畫的。日本版畫和中國的線描人物,都有需要下功夫的輪廓線,畫過工筆的小夥伴應該明白。
馬奈喜歡日本木板畫的簡潔、平面、模糊的顏色分界,以及輪廓線。Michael Fried推測,馬奈很可能是受了描繪演員、美女、性工作者、摔跤運動員的作品影響,作品中的這些人物居住在18-19世紀的江戶里的縱情聲色的地方,非常有戲劇性。
德加也喜愛用輪廓線。喜愛畫人物的德加,也受日本版畫的人物塑造影響較大。
三、構圖
莫奈就受浮世繪的風景影響較大了。收藏了250幅日本版畫,其中有23幅是葛飾北齋的。
莫奈從葛飾北齋的《富士三十六景之一》得到了構圖的靈感,用在了他的《有旗子的公園》,見圖:
葛飾北齋《富士三十六景之一》
莫奈《有旗子的公園》
四、色彩
說到色彩,我還是最想提梵高,他的色彩強烈,很能表達性格和情緒。
梵高還是個幼兒時,日本版畫已經進入了歐洲,但這離他開始畫畫還有二十多年呢。直到1885年,他才在安特衛普見到日本版畫,接下來幾年他可買了不少。那會兒日本版畫便宜,有些是專門賣到西方的複製品。梵高模仿日本版畫的構圖、輪廓線、透視方法、平面的色彩、統一的光線、對明暗的忽略、對裝飾元素的強調。這些都能在他的安特衛普時期的作品中見到。
1886年,梵高搬到巴黎,他弟弟提奧在巴黎蒙馬特開畫廊。他弟弟也帶他接觸了許多日本浮世繪。在梵高住處旁邊,有間小店買日本版畫,叫Bing Gallery,主人是Samuel Bing——一位收藏了數千幅日本版畫的先生。梵高常去店裡逛,成了日本版畫的貪婪收藏家。下面這幅畫,據說他是欠這位店主先生的顏料錢,才畫出來作為交換的。日本曾經把這幅畫借過來跟浮世繪一起展出:
1887年,梵高臨摹了歌川廣重的作品。這幅是歌川廣重《大橋驟雨》,右邊是梵高的臨摹,注意他寫的漢字
這幅是歌川廣重《梅樹開花》,右邊是梵高臨摹的。
有沒有發現,梵高把日本版畫的色彩,「梵高化」了?色還是那個色,但性格不一樣了。
此外,還有一點重要的,就是葛飾北齋對普魯士藍的運用,影響了很多印象派畫家,看這幅經典的《神奈川衝浪里》:
梵高的《星空》之藍:
梵高的《麥田與烏鴉》:
1888年7月,梵高對日本版畫的愛好,轉移到了印象派,他說印象派畫家是「法式日本人(French
Japanese)」。而這時他仍然崇拜日本畫家的技法:清晰,不沉悶,不急躁,像呼吸一般單純,像釘扣子那樣自信地用幾筆勾勒出對象。
最後送大家一個網上找來的表情圖。。。。(好像有點大)
參考文獻:
Michael Fried,Manet"s Modernism: Or,
The Face of Painting in the 1860s,(Chicago, 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
https://www.artelino.com/articles/van_gogh_japonisme.asp
http://bee1955.blogspot.sg/2012/06/blog-post_16.html
https://www.tsunagujapan.com/zh-hant/20-facts-you-probably-didnt-know-about-ukiyoe/
維基百科
如果覺得我回答得好,可以關注我哦,也可以關注我的公號「藝術維C」,歡迎多拍磚!
不要靜態的看待歷史,接觸浮世繪與當時日本的崛起有關,可以讓歐洲的藝術家更早的接觸到。但最本質的原因是:這群藝術家的偉大之處是他們乃自己傳統的逆反,不是自己傳統的 隨順。他們邁出的第一步是殺傷自己傳統的偉大。
文 | Yi. Z
SODO資深插畫設計導師
印象派是如何起源的?現在歸結起來大致是三點:
1.藝術市場遭遇沉重打擊(1839年路易加蓋爾(louis-jacgues)發明了照相機)使得畫家的肖像定製生意大幅減少
2.管狀顏料的出現使得藝術家走出室內成為了可能
3.交通線路的發達使得長途旅行成為可能,普通大眾也可以到達更遠的地方
可以說技術的倒逼與發展催使印象派的誕生,畫家走出室外,就意味著可畫的題材大幅增加,正當印象派畫家準備大顯身手而又無所適從之時,從日本流傳來的浮世繪進入了畫家們的視野。事情發生在1856年,當時一位法國畫家費利克斯· 布拉克蒙在印刷工坊里,看到了一本從日本流傳過來的木刻版畫小畫冊。布拉克.蒙 對此大感興趣,得到了這本著名的《北齋漫畫》畫冊,原來這本書正式出自日本國寶級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的手筆。布拉克.蒙在驚喜之餘熱情地向他的藝術家朋友們推薦,其中包括馬奈、德加、惠斯勒等人。而布拉克.蒙自己也不斷地從葛飾北齋的作品中尋找靈感。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jp/pin/414542340686043928/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jp/pin/414542340686043928/
另一個版本是來自日本史上著名的黑船事件。在1853年美國用戰艦迫使日本港口對外開放,使得與歐洲貿易往來日漸頻繁,日本有大量的茶葉和生絲出口到海外。這些商品的包裝、宣傳海報都以浮世繪的風格展現,成功的引起了歐洲畫家們對東方藝術品的關注。日本版畫更是在1867年法國巴黎世博會上取得轟動性的反響,這不法令我們深思浮世繪的魅力到底在哪裡呢。
從題材上來講浮世繪的題材涉及非常廣泛。多大100多種題材。主要涉及的題材是美人繪,役者繪、花鳥繪還有風景繪。美人繪就是指漂亮美麗的女性,一般的被描繪對象都是以吉原的游女、藝妓為主,也有貴族婦人或者平民女子被描繪的案例。役者繪起源於日本的15世紀中期,據說是鳥居清信是役者會的開創人。役者繪就是當時在歌劇院工作的藝人他們的肖像作品,給當時的人氣藝人畫肖像,目的是給歌舞伎劇院做宣傳,是一種早期的商業宣傳手段。此外還有描繪人們日常生活場景的作品。
圖片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9cd4840102v7ek.html
圖片來源:https://ja.ukiyo-e.org/image/waseda/007-2861
印象派在題材方面受到浮世繪的廣泛啟發, 首先從題材的數量上來講浮世繪就完勝新古典主義,多達100多種的題材,涉及到方方面面,沒有不能畫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從內容上講美人繪中的女性角色是上到名門貴婦下到吉原游女,出身並不會限制你被記入到歷史的長河中,只要你長得美就會被畫師用繪畫的形式將你的樣貌流傳下來,被人們欣賞讚揚。
役者繪反映了當時的大眾審美,浮世繪的作品都是非常貼近人們的生活,反應日常生活中人們中從事的活動,是一部當時江湖時期民生百態的百科全書。就是這種鮮活的生活氣息,深深的吸引了印象派。使得印象派畫家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戶外用五感去體會自然、感受世界。所以我們才會看到那麼多精彩鮮活的印象派作品。除了在題材上有這借鑒之外在色彩的表現形式上也有學習效仿。
說到印象派就一定要提到馬奈,雖然他不曾參加過印象派的畫展,但是 他引領了印象派的發展,他是印象派的精神領袖。他出生在巴黎一個富有的法官家庭,自幼受習良好的教育。《草地上的午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幅作品的一大革新是把全裸的女子和衣冠楚楚的紳士畫在一起,在此之前沒有人進行過這樣的創作表達。全裸的女子和衣冠楚楚的紳士畫在一片森林中,作品背景大膽直接的描繪出塵世環境,不再是廟宇神殿畫面退卻了神聖莊嚴感。畫法上也和新古典主義有著很大不同,擺脫了學院派那種精細的筆觸和大量的棕褐色調,取而代之的是是以明快的色調、近乎平塗的色塊來填充畫面,在古板的學院派眼中這一系列的革新都是對它的權威進行著無聲的挑釁。
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77262883@N08/7099979669
圖片來源:http://www.92to.com/wenhua/2016/07-16/8360233.html
而他將日本繪畫技法融入的最成功的一幅作品就是《奧林匹亞》,學院派斥責他的畫庸俗不堪。《奧林匹亞》女子裸躺在床上,繪畫風格從構圖、空間表現上有創新之外,在平面上單純的展現一個裸體,不追求立體化的塑造效果,這是一大突破和改變。色塊是大塊平塗,顏色對比明顯,平整的色塊下沒有過度的陰影刻畫,不刻意追求光影表現,這些都是借鑒了浮世繪的表現技法。
綜上看來這兩幅作品中的裸體女人的表情都非常的自然淡定 甚至還有些傲慢地矚目這畫外正在欣賞這副作品的人,沒有儀式感、沒有聖母感,徹底脫離了宗教的光環,打破了學院派的程序化的表情。
圖片來源:https://blog.artron.net/space-293585-do-blog-id-1212904.html
在梵高的作品中星雲、田野、山巒是經常被運用到的元素。在星空這幅作品中,梵高從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圖》尋找到了靈感,借鑒海浪的那種流動和澎湃感來表現星空,筆觸蜿蜒流動。加之鮮明的色塊,營造出視覺上是扭曲、旋轉、動感十足的畫面氛圍。整體來看呈現出動感的僅僅是存在於畫布的上方,畫布下方則沒有這種流動感,這就是梵高的高明之處,如果整張作品都用如此富有流動感的筆觸去表現,那畫面一定會太過炫目。
圖片來源:http://t.cn/RYcQ8Nd
圖片來源:https://blog.artron.net/space-293585-do-blog-id-1212904.html
圖片來源:https://blog.artron.net/space-293585-do-blog-id-1212904.html
最後再來看構圖方面,單獨看梵高的作品的話,我們可能覺得不以為然。但在當時深受學院派的影響下,這種構圖模式是不存在的。在浮世繪的構圖裡這叫重疊透視法,畫面前景一顆被橫斷的梅樹展現在人們視野前,通過梅樹的間隙視野穿過整個梅林。這種空間切割方法,給人不完整的形象,但卻又有很強的視覺張力,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以上內容,望有幫助
————————————————
歡迎關注SODO官方微信(搜索:sodo_art)
與SODO一起,每天接觸一些「大學課堂外」的新鮮事
首先,浮世繪不單指版畫,也有手繪,但對印象派畫師產生影響的恰恰是版畫部分。19世紀日本與歐洲貿易,許多出口商品都用當時廉價的版畫包裹,這也是歐洲特別是平民階層首次接觸及東方繪畫(18世紀的「中國風」則多停留在貴族階級,而且多是歐洲人對東方文明的臆想),除去風格上的新穎,像梵高這樣荷包空空的年輕人也可以近乎零成本的收集它們用以參考。這些來自日本的木版畫對新生代畫家(印象派)的影響主要有兩點:構圖及設色。構圖方面多體現在主體偏離中央化,此不對稱非平衡的布局方式展現出「虛實」(滿與空之對比)。施色方面則多用純色,即顏色即是光,非古典畫慣用的色彩減弱法,而這種平塗也減弱了透視感,形成畫中元素豎向堆積的效果,近歐洲中世紀的經驗透視(沒有消失點)。當然這種簡單純色塊分布下的平塗之於浮世繪(版畫)乃出於大批量印刷效率及工本考量,雖非絕對,可試想那些細膩精緻的版畫也不會淪為包裝紙。最後,我想說,當時攝影技術的發明也促使繪畫可選擇性的卸下「記錄」功能,進而使這些新世代畫家得以「違背」傳統,另闢蹊徑。籠統一說,見諒。 如果有興趣看歐洲繪畫較詳細的論述,可關注在下的微信公號:ywyw2046
關於浮世繪的歷史背景,我認為幾個答案都有待商榷。
日本在江湖時代(1603-1867)還沒有出現「美術」的概念。當時的政府實行的也是封閉外交的狀態。與海外的貿易和交往只局限在朝鮮,中國以及荷蘭。而日本繪畫的中心當時一直到江戶時代末期以前都在京都。但是江戶(東京)卻是繪畫作品的消費地。而浮世繪是當時具有絕對影響力的大眾文化代表,同時也是江戶地區的驕傲。
浮世繪早在江戶初期就已經出現,「浮世」通俗的說就是「現在」「當下」的意思,那麼浮世繪就是描繪現代的畫。我們今天所說的浮世繪,主要是指絢麗奢華的彩印浮世繪版畫,即所謂的「錦繪」,在整個浮世繪的歷史上屬於中後期的作品群。
1867年日本首次參加了世界博覽會,通過那次巴黎博覽會浮世繪開始被更多歐洲人熟悉,並開始對歐洲藝術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那個時期,對於向學院派發起挑戰的後印象派畫家來說,浮世繪的構圖和色彩以及流暢的線條是一種全新的啟迪,他們將浮世繪的技法融入自身的創作中。
當時海運的時候中國用豆芽來保護貨物而日本用報紙等印刷品來包裹貨物然後大量的浮世繪以這種形式流入西方。
看了你的描述,真的是如醍醐灌頂,終於了解了為毛浮世繪會影響西方的藝術。查了半天的資料都是在講浮世繪的歷史,看的我頭昏腦漲,到最後還是不知道為什麼會對西方藝術產生影響,現在終於懂了!請問,浮世繪怎樣影響現在的漫畫?希望能幫我解答,謝謝啊。
構圖和景深
而且浮世繪是當時巴黎的熱門 很多畫作都能看到浮世繪的擺件
純門外漢,突然想到的,可不可以這麼理解:
從前用諾基亞拍照不知道修圖,看見愛瘋拍出的照片甚是喜歡又買不起愛瘋,就都去下載各自中意的濾鏡了~~~
推薦閱讀:
※印象派的畫作是否都是炒作?
※為什麼有的印象派畫家很窮,卻買得起顏料和畫布之類?
※蘭波是否過譽?
※如何評價莫奈的《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