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年都有那麼多人喜歡一邊看春晚一邊吐槽?
春晚很好看啊。
我20歲左右的時候很厭惡春晚,春節的時候坐在電腦前上網,玩遊戲,在論壇里和朋友聊天,對著節目用鼻孔發出嗤聲。大概是25、6歲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忽然開始很想看春晚了,然後就每年都看,我的那些朋友們也和我差不多,從看春晚到不看春晚再到開始看春晚。我們每年一邊看一邊在QQ群里和朋友們聊。就好像一群人在一起看一個規模很大的文藝演出一樣。
我覺得這種「天南地北的人同時在干一件事」的感覺很奇妙。而且老實說,我覺得春晚的大部分節目還不錯,也不知道是他們進步了還是我老了。
我並不是為了吐槽才看春晚,但是看春晚的時候總是要吐點兒槽,好節目誇一句,壞節目一起罵一句,12點的時候大家互相拜個年,聽完難忘今宵,然後各自道別睡覺,這樣才是春節呀。
順便說,去年春晚都沒有難忘今宵!忘了祖宗!
你不懂啦。
路過五個節目以上的是真不愛看。
一路只看不吐槽的是路人。
一邊看一邊吐槽的才是真愛呢!
不看就跟不上大家的槽點了…
認同感——所有上微博的人終於能找到共同話題進行討論。
換作平時,哪次微博上能所有人就一件事進行討論?
反正跟我一起看的鬼佬問我韓紅是誰,我說Chinese Adele ,沒毛病!就是鳳凰傳奇上的時候,我對不起搖滾粉 想了半天想不出來情急之下 我就說了鳳凰傳奇是chinese greenday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傳統,習慣。因為節目本身乏味。。
吐槽春晚是因為大家習慣了這個吐槽的習慣,而且現在通訊工具通訊手段越來越發達,渠道越來越多,當你看到有人開始吐槽的時候你自己心理也會形成慣性思維,於是你也開始跟著吐槽。歸根結底,吐槽是信息化社會的產物,如果你沒有途徑去宣洩,沒有對象去吐槽,那你的吐槽行不成有利的傳播,那誰還會吐槽,誰還會被你的吐槽影響而跟著吐槽。
另一方面可能是大家日常接觸到的有趣事物比很多年以前多的太多,週遊世界都不再是問題,指間領略天下豪情,那春晚這種藝術的匯總又會對你有什麼意思呢?
不過也不排除有的個別節目確實很乏味,但是春晚是面向13億乃至更多人播放的,所以想滿足13億人口,各個民族,各個年齡層,同時兼顧傳統,顧及政治以及文化因素,又要起到揭示社會現象,實在是太難,一家3口吃飯沒準還不一個口味呢,對么?
所以春晚更多上只是一個形式我感覺,是一個給大家機會聚在一起,分享快樂也好,吐槽也好,為的是讓大家能在這節日里更加感受平時感受不到的溫情。
抱歉可能打擾了某些愛吐槽的人的性質,可能你的屬性就是天生愛吐槽,這個出廠設置也是無法一時變更的,我只是現在一個批判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對於我這個在海外留學3年沒法回家團圓過年的人來說,對著Yotube上的春晚直播,透過這小小屏幕裡面的節目,就好像父母兄姐就在我身旁,同我一起觀看。首先說,春晚的意義,在我看來,就是兩個字「情懷」。
身為一名身在海外的遊子,口口聲聲說著「無大聖,不春晚」,可還是坐在了電腦前打開YouTube看直播。
從1983年第一屆春晚至今,已走過33個年頭。
在這33年里,老人可能已經去世;背著大收音機,穿著喇叭褲的年輕人可能已經跳起了廣場舞;當年還在收著紅包的孩子們如今也組成了自己的家庭,抱著子女一起看著春晚。
隨著一代代的傳承,春晚已經不再是單獨意義上的全國大聯歡節目。而是「中國年的象徵」。
無論多大年齡,無論何時何地。只要討論起中國年的傳統,無一例外都會說起,闔家團圓看春晚。
然而發展也會帶來相應的、無法避免的問題:商業化、政治化…
在大眾看來,春晚已經變得越來越不隨心意,也可以說越來越無聊。
眾口難調,更何況是14億人民心中的年度盛會。
因為無論如何,這都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是我們中國人的情懷,是中國年文化。
有幾個層面的原因。
一、本質
從有了電視媒體,培養起通過電視媒體獲取內容的時候開始,我們就有了基於這些內容進行交流的習慣。人們在收穫了內容之後渴望表達與交流,也渴望在與人交流的時候獲得談資。
歸根到底,在於孤獨。
二、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現了幾個現象:
1)電視媒體迅速發展,成為第一傳播媒介,強勢的渠道優勢讓部分節目具有在固定時間段內的壟斷性,例如新聞聯播、春晚
2)電視節目內容的製作越來越專業化,同時也在題材、製作方式、播出方式等多方面受到制約
3)互聯網的興起,尤其是UGC的發展,使得人們本身對於視頻內容產生了不同的偏好
4)人們對於自我表達的願望越來越強烈
三、工具
電視媒體的出現,解決了內容獲取的問題。
但是人們的表達和交流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很自然地表現出對工具的需求。而在某幾個時間點出現的工具,雖然並不是以媒體互動,但人們依然選擇了這些工具來滿足需求,例如微博。
這些工具大大降低了交流和傳播的成本。
共同感太難得了,在共同的大前提下,吐點有差異有個性的槽,安全的刺激,再過幾年估計就有人要懷念春晚了。自由的代價。
單純的孩子們,其實春晚集體大吐槽是央視為挽救春晚收視率而放的大招,再一次地全國上下男女老幼齊聚一堂滿心期待地做同一件事情,這才叫復古風,中國范兒呢!
大家都說春晚難看,也不至於吧,起碼都是付出心血的。對我而言,春晚就像過年的一個習俗一樣,看了春晚才覺得過完年了。大家一起看一起吐槽,很熱鬧,好象那麼多人都在一起過年,而且吐槽本身就很好玩(總不能一個勁兒的讚美吧)帶來好多歡樂(比如今年的宏迪。。。)
不喜歡就不用看了。
所有春節晚會演職人員辛辛苦苦準備的節目,不是為了讓人吐槽伸直謾罵的。不用心製作的電影電視劇都可以不反對不參與,春晚就因為它特殊的上演時間就要被吐槽嗎?
不愛看就別看了,不好看還要忍著看完然後吐槽,我認為,大部分這種人無非就是標榜自己的所謂"高品位"吧。
吐槽春晚,並不時尚。
和父母在一起不得不看一場毫無樂趣的晚會,唯一的樂趣就是吐槽了
個人愚見,因為……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為了在吐槽的浪潮中尋找共鳴,所以就一邊看一邊嘶叫一邊集體高潮了。
因為年夜飯太無聊了!我已經決定以後都出去旅遊躲個三天!一幫中老年人會活活把你憋屈死!
感覺看小品的時候都替他們尷尬,明明不好笑,非要扯著脖子吼,硬要營造出那些效果。。。
尷尬。。。
不過開心麻花的還好。。。
看了一下,回答有4年前的,3年前的,2年前的,1年前的。
最開始大家喜歡看春晚,後來喜歡吐槽春晚,吐槽是很寶貴的,應該珍惜。因為慢慢你會發現,大家連吐槽都懶得吐槽了。
點開春晚的節目單,影視演員佔了半壁江山,幾乎就是去年火的電視劇演員大匯總。所以可以總結,春晚=一年的熱劇演員+人氣鮮肉+語言類的老幾位+部分歌手。配上一年的熱門語錄和經典歌曲,恍恍惚惚又一屆春晚。
點開微博的評論,哇塞!大開眼界。全是各家鮮肉粉絲表白愛豆的。呵呵呵呵呵,真好。太好了!導演應該很高興,我做了年輕人喜歡的晚會啊!我要打100分!
曾經春晚是熱門語錄的發源地,現在是熱門語錄的總結地。曾經春晚結束後會有幾個經典節目讓人津津樂道,現在看完就忘了。曾經看春晚一家人可以被節目吸引哈哈大笑,現在只剩下背景音般存在的尷尬,連玩手機都會覺得吵。
到底是為什麼,春晚淪落成這樣呢?
其實也挺好的,可以安心干其他的事情了,因為連家裡的長輩都不會非得叫你看了,因為他們也覺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總有種情懷,可惜情懷也會消耗殆盡。看是因為無聊,因為大多數台都轉播,而且家裡的老人要看,吐槽是因為確實不好看。
推薦閱讀:
※看完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大家對劉亦菲飾演的白淺感受如何呢?
※金鐘國尹恩惠的緋聞為什麼能傳10年之久?
※看完《神探夏洛克》聖誕特輯有感,卷福演的福爾摩斯跟原著的福爾摩斯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