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的年輕人是如何做到回答某些「深刻」問題的?

修改說明:
1. 原題目「為什麼很多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僅評閱歷就能夠回答這類問題」描述中「很多年輕人」「僅憑閱歷」事實依據不足;故將賓語明確,去除「憑藉閱歷」這一略主觀的限定詞。
2. 原題目「深奧」一詞多用於形容科學理論,和題主所指價值觀判斷批判思維等的問題搭配不當;故改為「深刻」。
3. 原題補充描述中提及「閱讀量」等詞對回答者思維略有限制;故將其刪去,僅保留探尋原因之含義。
4.補充說明裡有句:「我很好奇是什麼造就了你的這種能力」頗為不妥,故自刪去。


謝邀。。

我想閱歷不是要把每一座山都翻一遍,而是你安心躺在草坪上,卻也理解別人怎麼就硬要去爬山。
太陽底下都是新鮮事,永遠來不及消化,但人心從來大同小異。抓著糖果不肯放的孩子,跟抓著權力不肯撤的君王,這一刻是相似的,你只要還記得自己放聲的嚎啕,就能理解掌權者對於分權的吝嗇。

我一直相信,決定你看到什麼的,不是景色而是眼睛,不是生活密度,而是感受力的敏銳度。
另外,贊同排名第一的答案,懂得和做到之間,有很長的路要摸索。你頭頭是道地分析這個世界的殘酷規則,卻想憑藉人品,做一次僥倖的溫暖的例外。
這麼一想,很多裝大人的回答,都像是在跟世界撒嬌。


所以,對那些沒有經歷過的「問題」而言,就只是「回答」而已。

真到了面對現實那一刻,指不定什麼心情呢。

(當然也包括我在內)


學習的作用是收集知識,
閱歷的作用是檢驗這些知識的有效性。
小小年紀閱歷不凡,並不一定有什麼奇特的經歷,只不過檢驗效率更高一點,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題目被修改了。
「深刻」的標準是什麼?知乎現在特別奇怪,抱著分享與交流的心態越來越不能被正視,相反在這類題主求助問題下幾句嘲諷題主的話就可以被高高頂起,吐槽誰都喜歡,但吐完呢?笑笑是吧,那我勸你別點開這個問題看,完全就是在浪費時間,出門左拐,糗百內涵段子,微博段子手,比不比這些有趣的多?
「我很好奇是什麼造就了你的這種能力。」原本題主一番懇切認真的詢問,成了一句陰陽怪調。
幫助題主,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反正我不吐。

原答案:

年輕人這個群體,與小學生,中年人,更年期婦女,老年人等其他群體在這個問題上大同小異,哪個群體里都有一部分人有這種本事,年紀大的會讓人覺得很正常,年紀小了又會讓人覺得矯情,就像很久之前新聞炒得火熱的一個報道:「五道杠」黃藝博:好傷心 我真的不是個壞孩子,換做一個矮肥眯眼,腦袋地中海的官員,你會覺得那些神態舉止對於官員來說很正常,而一個少先隊紅領巾擺弄姿態,就會讓你覺得受不了。

而年輕人,20歲左右,恰巧是思想不會因年齡而遭受嘲諷的時候。在這個年紀你可以盡情地在專業/非專業領域,與同好的朋友探討真相,交換思想,碰撞觀點,同為年紀相仿的年輕人,一杯咖啡的功夫就可以因為喜歡羅素的《哲學問題》而坐在一起交為朋友,輕鬆愉快地聊一下午。
在這個年紀,思想是最開放的,最不需要受到保守思想的拘束。
這是我的總結的幾條方法,如有不足請多多指教。

一、你要找到真正屬於你的圈子。
相信我,在與你同樣喜歡APP研發的程序員圈子裡,引發對於產品的評價,要比果粉愛好者圈子深入數倍。
我前段時間把7年多時間加的近百個QQ群全退了,什麼人都有。有出來沒事就發個是中國人就轉的,有淘寶刷單日結千元的,我看到一個退一個,這些人跟我不是一路人。
真正跟你有交流的,幾個圈子就夠。

二、圈子內行業最好不要過分重疊。不然不同渠道的信息你接受起來就會單一乏味,這對於思想的開闊沒有好處。
比如下午推在我TL的這個問題:如何評價@偉大的安妮 推出的 App「快看漫畫」? - 互聯網我事先詢問了這麼幾個朋友:資深微博使用者、「快看漫畫」的死忠、「快看漫畫」的無腦黑,安妮粉,安妮黑,以及對於微博漫畫領域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這些角度從各個方面給我提供信息,不會因為讓我看到這個問題後對於高票的幾個朋友答案造成先入為主的思想偏見,使看問題的方式更為客觀。
而真正是行業內部人士的人,點評起來就寥寥幾句,一針見血,不需要長篇累牘。

三、在專業交叉中,找到共性與差異的原因。
比如,我在知乎上喜歡的一個朋友——拾荒少女,語言學專精,她的這個問題如何看待「汽車走自行車道被老外攔住」事件? - 知乎用戶的回答,在利益角度的分析,就彌補了作為客觀中性新聞報道中缺少的那份對於「人性」的理解。語言學放大了講,是可以由表及裡解讀中華文化的,這種思維角度,給我啟迪很多。
很多時候引發爭辯的原因就是人們所處的專業領域不同。知乎各行各業的人這麼多,理性爭論一定會受益,而有人只顧著吵得臉紅脖子粗,卻不想思考,為什麼他的思想跟我不一樣,他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
把長姿勢的時間都拿去吵架打嘴炮了,你說,你哪來的時間去思考?

四、多讀書,讀好書,不要浪費時間。
這句話太說教了,但我還是忍不住說,人丑就該多讀書這句鐵一般的道理一定要做,要大力做,要不遺餘力地做。做不到?除非你有錢任性,否則等你年紀大了發現,卧槽我狗屁不是還長得這麼丑我人生無望我他媽該如何是好……這些令人憂傷的人生難題會讓你哭出翔。

長得一般的,尤其是那些化化妝就可以變漂亮的,一時會沉浸在「卧槽我也是個美人兒啊」這種幻想中不能自拔,隨著年紀變大,你會發現你耗費在化妝的時間會越來越長,因為你不花時間就會變醜,花時間短了還是丑。

長得好看的,更得讀書。相信我,別人罵你「你TM這麼好看懂的還這麼多思想還這麼深邃你讓不讓我們活了」的時候,你會很爽,爽如狗。
不讀書,一個專業名詞都說不出來,舉個例子都得哼哧半天。
讀書少,還能思想深邃,還能有閱歷,回答深奧的三觀問題,你逗我呢?

讀書也是一門學問,我最近在收集書單,最後整理出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否則,你絕大部分時間被那些淚點滿滿,只知道「努力就一定成功」的雞湯文,成功學書籍浪費掉,這就是所謂的「壞書殺死人生。」

最後,我還是覺得這句話放在這裡很有必要: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不匿,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回答題主
本人79年,所謂閱歷不長不短吧,很多年前我招了一個系統策劃,88年的,他看問題的深度廣度遠遠大於我。(當時並沒感覺到)
我是在和他的不停討論(被教育)下才去閱讀的批判性思維,辯證法,微觀經濟學等等…
而當我逐漸提升自己的認知並且用這些方法來重新看待事物之後,我發現原來的自己是有多幼稚和愚蠢。在深刻理解自己當初是多傻逼的同時感到非常的後悔,因為之前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了,這種後悔沒法形容,可能浪子回頭會有同樣的感受,我不是很確定。
當然,這些方法論不會對你做事有非常直接的影響,因為當你理解越多,你會發現生活或者事件越混沌,你會發現一些三觀很原始的人活的也很開心。確實如此,這些東西不會讓你做事永遠正確,但是它們會影響概率,或者至少免得你去做傻事。
回到題主說的生活閱歷這件事,我打個簡單的比方,在哥白尼之前有多少人到死的時候經歷這麼多日出日落也沒去思考過星體運動?
閱歷是肥料,縱然是金坷垃,如果你不在這個肥料上種些東西,它們將永遠是一坨臭大便而已。
這東西就是思維,請認真思考,這樣你的閱歷才可能發揮作用!沒有正確的思維你看20年新聞聯播也就吐槽水平,而有思維的人看2天的新聞就能總結出比你20年的還多,所以人和人的閱歷真的有差多遠么?不會正確思維方式年紀也只是活在狗身上。
還有看書是快速吸取前人經驗的有效途徑,他們經過這麼多年的思考和實驗,比你幾十年的所謂閱歷豐富的多,看書等於活幾百年幾千年,你覺得這幾十年的閱歷能比?
最後衷心希望大家不要浪費時間,有空去看些真正的書,即便是知乎,也只是一個娛樂平台,真的想提升,還是要去認真的讀嚴肅書籍。


我覺得首先是,兩個字,敏感。

每個人對生活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我們很多人是屬於沒心沒肺型的,吃了好吃的哈哈哈,今晚要寫作業嚶嚶嚶,被戀人甩了嗚嗚嗚,晚上床上一躺呼呼呼,第二天醒來啥也忘了。相對好一些的,大概就是知乎上的諸位,偶爾見到一篇文章,會很有共鳴,覺得寫出了自己的心聲。而大凡作家、藝術工作者大多都是心思細膩、感受敏銳的。因為他若要把一件事演繹得入木三分,那他的自身感受必定勝於三分。比如林妹妹,天上月亮的圓缺都能挑動她情緒的陰晴。這樣的人,自然對生活、對人生有更敏銳的感覺,快樂起來似乎到了天堂,遇見悲傷也有 12 分痛感。

舉個例子,給我們寫了無數首好詞的林夕老爺,他的詞,幾乎把男女關係那點事的無數道理都說盡了,他是怎麼做到的?難不成他談了無數場戀愛嗎?他其實就是一個極其極其敏感(無貶義)的人,所以微涼的便當旅館的門牌、爆米花好美冰激淋流淚等一個個細節才能出現在他筆下成為愛情的意想。打個電話沒人接,他就寫出了《假如讓我說下去》……再舉個知友為例, @GayScript,看他的文章,會發現他的心思也極其細膩,能感受常人所不能。題外說句偏見,是不是同性戀群體里更容易出這種人格特徵?

再說看詞。每個人的感受能力、審美能力也是不一致的。譬如最近見到的一個簽名「賜我理由再披甲上陣。」,覺得很有意蘊有沒有(聯想到知乎上知名的軟肋和盔甲)? 這是陳奕迅《裙下之臣》的一句歌詞。再有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講述她爸爸患了癌症去世以及上一代人的愛情形式,寫的很感人,標題叫「總有一個人要先走」。很熟悉吧?《十年》里的一句詞,一字不差。想比這些歌大家都聽過,但不是所有人都會/能一句句去感受歌詞。

第二個原因,我覺得還是讀書多。

我們活到現在,也就半個人生。而讀書的人,早已經經歷了很多個人生。

感受力強 + 讀書多,結合起來大概就是這個提問的答案了。說起來上帝是不是不太公平?同樣是人類,為什麼我們活的跟豬一樣? 其實也不盡然,沒心沒肺往往能過得更快樂。你是願意做一頭快樂的豬呢,還是做一個痛苦的哲學家? 哈哈


學無先後,達者為先


對於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於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張愛玲《半生緣》

這話略顯矯情,但是我看了差點眼淚都掉出來了。(騙你們得兒


對於一些【強力】的人來講,我想他們並沒有空閑來寫這些【無用】的話題。

就我個人而言,有這麼多有關三觀的認知,是因為我屬於【掉隊】的人。

被一些涉及到【三觀】的東西,給拖出了腳步。

強力的人用【實力】哐哐哐砸出一條屬於他們的路來,我這樣【不強力】的貨色就只能一點一點解開繩索再前進。

對於一個從小就自己玩兒玩具的孩子來說,【一個人】的狀態並不會引起什麼情緒,但是我卻無法消除【挫敗感】給我帶來的身心影響。

於是等我【病好了】之後,一邊前進,一邊在知乎上寫些答案,點贊數和誇獎聲是如此的直接,會讓我收穫一些快樂的元素。

我並不介意現實生活沒有什麼變化的情況下,獲得一些心理上的平衡因素,在知乎上答題,可能就是為了安慰自己說:

把直路走彎的人是豁達的,總是多看了幾眼風景。


嘻,雖然我掉隊了~但是還是比較開心的。

最後告訴題主:我就是因為【三觀問題】而【掉隊】,【生病】【治好自己】然後才有了這些 【無用】的知識,【實力】才是更值得讚揚的東西。
還有,我不是說我噢,我腦子不好用。

世界屬於敏感又有悟性的人。--來自很久以前的知乎。

補充:

知行合一,是這個人自己的事。
但是是否對這個世界產生了想法,是獨立的事情。
這個人沒有知行合一,於是他的想法就全都是狗屁,這樣的思路,盡量避免吧。

另外,大道理誰都懂,就是看這個人做不做的到,no,並不是這樣。

大道理,不是人人都懂的。

很多道理,我們真的不懂。


甘羅十二歲已被拜為上卿,牛頓三十歲之前基本完成了所有他科學上的貢獻,知乎上應該沒有這種天才,但僅僅是答幾個問題,還要年齡做門檻?

井底的蛤蟆到老死,經歷的也沒池塘里的蝌蚪多。


恩,我就是90後,也回答了一些三觀問題,也得到一些反對和贊同,很多問題明知道會引起反對,但還是回答了,我覺得對的那就是對的,反不反對是別人的問題,在三觀問題上有時候也會吸取反對的觀點,但大多時候不會,因為我並不會盲目得出一種觀點,所有得出的觀點一定是我認為正確的,起碼是符合我個人生活的。

怎麼說呢,閱歷這玩意分為具體的社會實踐閱歷和思想閱歷。前者大家都知道,但思想閱歷往往也很重要。比如,人為什麼活著這個根本問題,我曾經在看了一些哲學書籍之後就非常迷茫和絕望,做所有的事情我都不知道意義何在,行為的背後是被什麼非個人意志的力量支配著,這導致我像行屍走肉一樣。我思考了三四年,那是段最灰暗歲月,現在都不願意想起。但最終還是想明白了,個人和社會是什麼關係,個人行為的各種動機,還有各種活法。反正現在的狀態就是,能理解世界上各種存在的合理性,有自己的觀點但不偏執,有自己的生活但尊重別人不同的生活,與世界和諧地相處,身在其中也好,站在邊緣也罷,反正,不再迷茫。

但很多人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曾在為什麼活著的問題上產生根本性的迷茫和困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如現在這樣活著,很多心理層面的問題也不曾對自己進行深度解剖,他們的思想上不曾經歷過這些,雖然在社會摸爬滾打多年。

每個人的思想都不可能直接輸入到別人的大腦,就好比應用程序和系統的關係,你所持有的觀點必須適合你自身的系統,才能進入到你內心的空間來運行,這是一個持久打磨的過程。所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當然,每個人在面臨具體生活的時候都存在自己的煩惱,我也從來不認為知乎上的那些大牛都在生活上能做到安然自若。但是,思考總歸是有用的,長久的思考習慣會讓你對所面臨的事情進行透徹的分析。要知道,人的很多痛苦都是因為自己思想的錯亂造成的,面對錯綜複雜的現實問題沒有分析解決的能力,才導致痛苦,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痛苦的時候跟別人聊聊會好很多,不是因為得到了安慰,而是導致痛苦的原因在聊天過程中突然變得清楚和明白。雖然觀點不代表能做到,但總比那些連觀點都沒有的人要更容易接近幸福。


確實有一些人在二十幾歲就可以比四十幾歲的人心智成熟,三觀健全。他們靠的要麼是過人的閱歷要麼是廣泛且精深的閱讀。

但是他們能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反而是另一回事,影響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家庭背景,個人智商情商有沒有入錯行以及運氣好壞等等等等。有的廣場舞大媽粗俗市儈,見識短淺,不也是家庭富裕兒女有出息的人生贏家?不要以成敗論英雄。

提問的人改了整個問題,我的回答被他改跑題了。


年紀輕輕,裝什麼逼,快去寫作業去。


二十歲有二十歲的人生。用二十歲的閱歷,寫二十歲的感悟。得到的贊多並非這種答案就是最正確的,只是相同經歷的二十歲感同身受。
所以你看年輕的講故事的人往往只有那個「本人經歷」得到那麼多贊。


你或許會說,這個道理我明白,但如何調整,如何珍惜現在?那我告訴你:

生活就是一場經歷,沒有輸贏,也沒有目的。

忙碌的時候,去發現忙碌中的充實;舒服的時候,去享受舒服帶來的輕鬆。

如果你沒錢,就接受清貧帶來的樸素;如果你富有,就享受富有帶來的奢華。

樸素和奢華,都是經歷,沒有高低,也沒有好壞。不要和別人比較,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比較!

只要你有糾結,就不要去改變,當你需要改變的時候,你不會糾結。聽懂了么?當你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時候,你不會有任何糾結,也沒有人能阻止得了你!

其實,糾結,痛苦,都是必要的,直到你知道它們是不必要的時候為止!

我不知道夠不夠格回答這個問題,在答之前先放上一些以前的答案吧。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982970/answer/35056968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955850/answer/34518952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799765/answer/34073446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504309/answer/33486298

以上是之前寫過的一些答案,也算是總結了個人的一些感悟。等看的人多一些了我再來詳細答這道題吧。

60贊更


有經歷和實踐不在年高,無社會經驗空長百歲。

問殺一百個人是什麼體驗,誰來回答合適?1,索馬利亞12歲童軍瘋狗強尼。2,有財富地位的智慧長者。

與二十個著名女神實現生命的大和諧是什麼體驗:
二十來歲的某老師最有資格回答。


好嘛,問題又改了……
從為什麼變成怎麼做了……
你們慢慢玩吧。

————————————昏割線————————————
嘴炮不分年齡段。

真遇到問題了,一樣艹艹艹艹艹艹艹!!!


近些年來,我學會的最有用的東西就是不要用年齡來判斷人的閱歷,那太蠢了。
我遇到的每個人,我都會給他打閱歷程度分,以此來對此人有所定位。年齡只是參考,是大方向。
所以,通過年齡指望對一個人有所了解還是放下吧,不可能。有些人還年輕,但經歷和背負已經讓他老了,和他處事就要用穩妥的思維。
然後這個問題就只剩下「沒有閱歷的人怎麼能回答出牛逼的三觀」了。可以通過間接經驗的,知乎看多了,不會創造也會吹了。已見多。


講真,因為你看不到屏幕那邊的回答者的面貌。

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文字呢?
文字是一個人思維能力可以披露的上限。

在知乎,在以文字為主要載體的網路社會,我們以文字為餌,釣出大V;大V以文字為葯,引出灼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能看到的東西,會更多。
這名引經據典的年輕人,他的表達流暢程度,accent,面部表情,「場」,等等。

會更雜。
這名博採眾長的年輕人,他的衣飾打扮,他穿的鞋他戴的表他開的車,他的相貌,他身邊人的相貌。

奇怪,又不是相親現場,可人們總是會不自覺地忍不住去研究這些……這些好像在基因里千年繼承並不斷表達出來的「人類資訊收集癖」。
比如,比如你看到現在正在回答問題的我同時在【1. 打開B站緩衝視頻】【2. 給校花傳簡訊】【3. 並使用很規範的非主流文字】【4. 留著長長的指甲】【5. 省略特別糟糕的一種情況】……尼薏啶薈咑窩鍀。


當我們發現那些在網上侃侃而談著某些「深刻」的大道理的人,現實生活中原來不過是一個時而露怯的「小朋友」的時候,他的這些「深刻」的講解和見解會瞬時失去大半的信服和說服力。

尤其網路世界的不確定性,在你沒有與我正式面基前,你永遠不會知道坐在電腦這頭的我,是一個人,或只是一隻狂敲鍵盤的自詡年輕的梳雙馬尾的猴子。

那麼,當我們在網路世界,將表和里的自我抽離重組成文字的時候,我們是如何比較巧妙地回答一些「深刻」的問題的呢?

文字簡直天生就是為此服務的。

所謂生命不過兩個維度,時間上的長短,質量上的高低。長短的問題,有關閱歷,吃過的飯走過的橋看過的日月河山。高低的疑難,無非成敗,吃成的飯走成的橋看成的山河月日。

不難說,但怕有始無終。
不好寫,往往知易行難。

但總歸是可以寫寫的。
人生經歷,鴻爪雪泥,夜深回夢,月落烏啼。

這不是數學問題,年齡不能比大小,閱歷不好比多寡,人生不像正弦函數那樣總能在每一個最低點否極泰來,又在下一個最高點飄搖直下命懸一線。

這不是物理問題,正義很可能不只是正的那一極,正義分很多極;朋友不一定是異性相吸惺惺相惜,朋友可能翻臉不認情。

這不是化學問題,愛情的賞味期限因人而異,某與某匆匆交會擦出的淡藍色火焰,有時能救命,有時卻也會致命。

這樣的問題下這樣的回答,證偽很難,爭吵卻很容易。

我對這些回答,喜歡的致以喜歡,不喜歡的致以敬意。
感謝那些分享故事的人,告訴我很多不一樣的故事;感謝那些透徹說理的人,告訴我很多不一樣的觀點。更重要的是:年輕值得感謝啊。

年輕其實正是試圖解決人生中疑難問題的最好的時候。
難道不是嗎?
想法尚有付諸實踐的機會,錯誤尚有能夠挽回的機會。
年輕簡直是萬靈藥啊,也是引導衰變的一劑毒藥。


把人之一生比喻成一款 APP 的話,這款應用,應該說,直到壽終正寢,都是不停在試錯的未正式版。

我們來試錯吧。

----------
#警惕:你永遠不會知道坐在電腦這頭的我,是一個人,或只是一隻狂敲鍵盤的自詡年輕的梳雙馬尾的猴子。

#警惕:「有什麼簡潔的人生建議嗎」「有。警惕所謂簡潔的人生建議。」「這一句包括在內嗎?」

#「我們來試錯吧。」該句含有十分罕見的巨大的信息資訊爆炸,可能存在誤導,傾向,表白性質,請注視掌心十秒鐘以消除。【提示:誤導誤導誤導,叮,消除】


首先,我年紀20出頭 嗯。

如果答主您是長輩,那你有沒有過一瞬,覺得自己的孩子說出的話像大人一樣?
如果答主和我一樣年青,那你是不是覺得,有些事父母處理的並不得體?

僅僅【分享自己的經驗、見解】而已。學渣做題,就只有等答案的份嗎?


1. 年齡大一些相對來說閱歷更豐富一些,三觀更完善一些是有道理的,年輕也沒有必要處處覺得人家倚老賣老,因為閱歷的重要性無可替代
2. 可以留意到知乎上確實有一部分年紀輕的人知識非常豐富,價值觀人生觀也非常完善非常有條理,個人認為非常值得讚歎,以年紀衡量他們的深度是非常狹隘的行為,希望大家繼續鼓勵他們。

最後,針對在知乎回答問題這件事本身,我覺得說話終究比實踐容易許多,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並不代表你真的能夠把這一套貫徹下來,純粹以知乎上的話語來鑒別一個人,有的時候並不真正中肯


推薦閱讀:

王夫人為什麼不喜歡黛玉?
如何閱讀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讀完何偉(Peter Hessler)的《甲骨文》之後,有什麼感悟?
有什麼書看得跟本停不下來~?

TAG:閱讀 | 思考 | 年輕人 | 閱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