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很好奇這個問題,經常看到xx電影花了上億元,可就算買一架su 27真拍也就是3000萬美元成本,那麼電影的錢都用到哪去了,怎麼使用的呢


電影的製作,主要分為籌備階段,拍攝階段,後期製作階段。所以,若不計算宣傳發行階段的投入,僅考慮製作的話,這一個億的資金分別是花在這三個階段的。

在研究怎麼花錢之前,先討論一下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
在國內電影創作中,投資過億的影片一定是大製作了。那麼作為一個製片人,是什麼原因讓他決定要投入如此之大的資金呢?原因就是投資回報率。
影視遊戲這種視聽類產品都有一個特點,畫面炫,好看,震撼的,能給受眾帶來無與倫比的感官體驗的,都會讓消費者捨得花錢,去體驗他們在平時生活中無法體驗到的感受。所以,類似於冒險,災難,戰爭,魔幻,科幻這種類型,以及任何需要在視聽手段上想辦法的影片,都需要大投資,來撬動高回報。
影視產品還有另一個特點,明星。自從好萊塢建立了明星制度,明星成為了各種影片最能刺激票房的有效手段,因為明星本身的知名度足夠高,能有效調動起觀眾對影片的期望。那麼,根據影片自身氣質,花大價錢去請一些符合這種氣質的明星,對票房的拉動作用也是很明顯的。
也就是說,有這個必要,花錢,叫投資,沒這個必要,花錢叫燒錢。
(PS.突然想到了很多人津津樂道的商業元素。我的理解就是,所謂商業元素,就是你平時在生活中很難見到的事情,比如追車,爆炸,飛機失事,海嘯,火山爆發,外星人進攻等等。這些元素可以調動起觀眾去消費影片的衝動,所以稱為商業元素。越難見到的事情,越容易刺激觀眾的消費欲,所以遠的像星戰,近的像復聯,都是這麼回事。而立足於某個商業點去展開一個故事,就叫商業片,比如國內有個影片叫《緊急迫降》,就是這個路子。)

根據這種特點,我們再來看看怎麼去分配三個階段的投資。

籌備階段。
劇本方面,改編還是原創。
改編的話,小說,劇本都需要買版權,還需要支付一筆改編費,這部分費用300到800萬不等,好的小說版權貴,好的編劇酬金高,具體花多少錢,就看製片人或者導演怎麼定位了。
原創的話,孵化期比較長,短則一年,長了五年八年都是常有的事,從找來編劇或者搭建編劇組開始,就會支付酬金,這部分費用200萬到500萬不等。具體是改編一個已經成熟的故事,還是平地起高樓的弄一個原創劇本,還是要看製片人或者導演怎麼定位。

除了演員,導演的酬金,各種想法的落地也很花錢。
先說演員。國內一線男演員,價碼都在2000萬左右,高的有3000萬往上的。國內一線女演員,價格從1200萬到2500萬不等。這個費用浮動很厲害,如果劇本好,導演好,演員的費用會很低,可能500多萬都能搞定。因為作為演員,如果是一個能打動他的劇本,能讓他信任的導演,都是很樂意參與的,甚至他自己會投資,反而不要片酬,畢竟任何一個演員都是希望能得到獎項或者票房的肯定的。
(PS.有些製片方實際上不用支付演員這麼高的酬金,有一部分酬金是演員簽約的品牌買單。一個電影的氣質很符合某個明星,製作班底也入了品牌的法眼,該品牌認為該明星出演電影會提升品牌價值,那麼品牌除了會考慮廣告植入,還會出一部分錢替製片方給演員補齊酬金,促使演員出演電影。舉個例子,當年小貝轉會皇馬,阿迪達斯掏了一部分轉會費,因為阿迪達斯分析得出,促成小貝轉會皇馬,會提升品牌價值,增值的那一部分錢,遠多於支付的轉會費,事實證明,阿迪達斯判斷的沒錯)
再說導演,國內一線導演,價格500萬到1000萬左右,這個浮動也很厲害,但是再低,不會低於50萬美金。這個是全球導演協會的一個規定,具體的以後再說。跟演員一樣,好的劇本,靠譜的製片人,監製,也能讓導演的片酬降低。

所以,明星加導演,再加其他演員,就按3500萬計算好了。

然後就是各種想法落地了。如果演員導演的價位談的比較低,導演也真想弄個曠世佳作出來,那麼這部分製片人是要捨得花錢的。以前都是一支鉛筆幾張紙,把分鏡畫出來,現在因為特效特別多,光畫已經沒用了,還會直接用電腦建模,在三維空間中模擬動作軌跡和攝影機的運動方式。一般會按主要場景來建模,也有肯燒錢的,按幾組鏡頭來建模。
這部分的費用主要看導演想花多錢,演練到什麼程度了。
緊接著,就是特別燒錢的美術部分開始了。
建模完成,接著就是落實,怎麼能把之前都設想好的東西實打實的拍出來,哪些場景需要完成哪些拆分,都需要做哪些道具。基本上,大片的話,可能會為了一個鏡頭來單獨做一個模型。

以《盜夢空間》舉例

上圖是盜夢空間中開頭那個酒會的場景,這還屬於傳統的搭景。

上圖是專門拍電梯爆炸那個鏡頭搭的景。

上面這個圖有印象嗎,是為失控狀態中酒店打鬥的那個鏡頭搭的景。

上面這個是為城市摺疊搭的,滿足運動軌跡用的景。

很多場景拍一個或者幾個鏡頭就不用了,一部電影上千個鏡頭,這樣的場景一般都是百十多個,累積起來可是筆不小的錢。
《桃姐》裡面有一場戲,是投資人(還是製片人?)吐槽徐克搭景花超了好多預算。由此可見,這部分的價錢是很高的。
我沒參與過億元以上大片的製作,做過一個投資3000萬的,那個電影前期美術用了整個預算的15%,對於靠造型吃飯的大片來說,這個錢只會多不會少。
這部分費用估計在2000萬好了。

然後是拍攝階段。
這個階段其實不是特別花錢,只要按拍攝計划走就行(風險主要來自導演拍HIGH了,延期,演員違約金可是筆不小的錢)。
這部分會有不少贊助,所以很多花銷是不計算在成本裡面的。
各種攝影器材,燈光器材,300到500工作人員的費用,各種群眾演員什麼的。
高至上億的大製作,大導演,攝影器材基本是不花錢的,贊助,燈光需要一些錢。吃飯需要一些錢,住宿會有很大折扣。拍攝地,不管是外景還是影視基地,基本都是贊助,由當地有關部門協調。
拍攝時間按60天計算的話,這部分費用600到800萬吧。當然製片人製片主任能力不行的話,拍攝階段的費用是可以高的沒邊的。
(來自1月19日的更新。評論里,有朋友質疑這裡關於攝影器材的贊助是不存在的。我可以很負責的說,這個攝影器材的贊助是真存在的。國內投資上億的片子,不會找器材公司去租,大多都是直接跟廠商聯繫。主要花錢的設備,攝影機,升降,各種機械電子搖臂,航拍設備,很多都是贊助。當然,具體哪些是贊助,贊助力度有多大,就要看製片人的本事,以及導演攝影的名頭有多大了。以前有機會跟鮑德熹老師聊過,他拍的大製作片子的攝影機都是廠商贊助的,因為這些大牛用了自家設備,那可是最好的廣告。美劇《24小時》的攝影也說過,他們當時籌備的時候,阿萊公司找到他們,希望能用他們公司的愛麗莎來拍。要知道投資上億的大製作,一年也沒幾部,能讓這些劇組使用自家設備,廣告效果是大於那點租金的。)

最後當然就是後期製作階段了。這個階段特別特別花錢。
《赤壁》裡面有一個鏡頭,士兵甲戳了士兵乙,士兵乙噴血倒地。大約1秒多,40格左右的鏡頭,一個槍頭戳破鎧甲,噴血的特效,花了2萬。
所以這個後期階段要花多少錢,自行想像吧。

簡單上幾個圖,都是《盜夢空間》的,圖一,是簡單的搭景加綠幕,後期做水的特效(PS.今天有評論里說水是實拍的,我重新看了一下記錄片,確實部分是實拍,部分是做的特效,特此註明)。圖二,是實拍,後期合成軌跡,做少量渲染。圖三,純粹的建模,把人後期合到場景裡面,做軌跡匹配。

然後,我們看看我們還有多少預算,3000萬多點吧。特效導演抽了根煙,咬咬牙,跟製片人說:「要不,您再想辦法弄1000萬過來吧」

-------------------------------------------------------分割線--------------------------------------------------------

看來大家對這個話題的興趣還挺高,那我再隨便聊聊吧。

演員,美術,特效,就是投資上億的大片主要花錢的地方。下面主要說說不同類型片的錢都是怎麼花的。

《卧虎藏龍》,動作,武俠。
因為是和鮑德熹老師聊的,具體聊的都是技術上的事,沒好意思問太多製作層面的事情,所以到底花了多少錢,我不知道確切數字。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那種製作水準,絕對是遠高於一億人民幣的。
首先,《卧虎藏龍》的演員不便宜,而且因為是好萊塢的製作,對演員利益的保護是很重視的。總費用佔總投資的35%左右應該是沒跑的。
剩下的投資裡面,主要花錢的是美術這塊。首先,年代戲在造型上的特殊性,服裝,道具,場景,現成能借用的很少,大多需要做。類似的像《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這部分都會很花錢。
同時,因為動作類電影的外景多,鏡頭拆的碎,機位多,燈光方案多,轉場時間長,造成的結果就是拍攝時間長,那麼這部分費用也就上去了。
《卧虎藏龍》沒有用太多的虛擬技術,後期的特效沒花多少錢。同理,那種追車,爆炸多的動作片,花銷也主要是在美術上,但如果《鐵甲鋼拳》這種科幻動作片,那後期特效的費用就佔了大多數。

《畫皮2》,魔幻。
直接跟龐總聊的,印象就是他一直在吹噓他這個片子在後期上多麼多麼炫,花了多少多少錢。為什麼只說了畫皮2呢,票房高唄,說起來有面子。
確實,這類造型為王的電影,要想吸引觀眾,炫,幻的視覺體驗少不了,那必須要在後期上下功夫。
《畫皮2》官方數據是投資1.1億,具體有多少水分不清楚,但是3500萬的特效費,這是龐總自己說的,應該也差不多。《畫皮2》里有很多鏡頭都是在綠幕空間中完成的,就是後期純建模,把人放到場景中。龐總說《畫皮2》有700多處特效,反正我沒細心數,但是可以知道,這片子很多的錢都砸在特效上了。當然市場表現也不錯。因為高至上億投資的科幻魔幻大片,故事已經不是最吸引人的了,視聽才是,比如變形金剛系列,阿凡達皆是如此。
另外,特效化妝,服裝也是筆不小的錢,參見《加勒比海盜》。

《智取威虎山》,戰爭。
徐克導演在北京盯後期的時候,有機會跟著某大牛一起去探了個班。
馮小剛導演的《集結號》給中國戰爭大片開了個好頭,後續的戰爭片都對細節造型越來越重視。這類片子花錢多的,自然也是美術了。一炮過去,炸了,預先準備的碎片就要往外飛,炸完之後的樣子,那也是美術組提前做好的,還要分析炸成什麼造型,燒成什麼樣,置景的時候都需要注意。服裝化妝也很費勁,一是複雜,二是人多。
徐導著重介紹了一下那個讓他很爽的老虎,機械虎,動態捕捉,後期渲染。就那一場打老虎的戲,就沒少花錢。要知道特效那是一幀一幀的做,1秒的鏡頭,需要上百小時的工作才能完成,需要修改的像素越多,時間越長,燒錢是自然的。
另外提一句,聲音。後期混錄和擬音在戰爭片里,尤其是冷兵器戰爭片里特別重要,因為動作類型豐富,聲音造型的內容豐富。士兵們的盔甲摩擦的聲音,兵器劃破皮膚的聲音,子彈出膛聲,掩體破碎聲,甚至還有遠處隆隆炮聲,不一而足。所以戰爭片的後期聲音混錄也需要花不少的錢。所以當初徐老怪拍《智》的時候,業內人士不看好很正常,因為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風險高。

國內沒接觸過科幻,冒險類電影,就不舉例了。

一般來說,投資上億的大製作,都是以上這幾種類型,因為有花錢的空間,同時花了錢也有回報的空間,因為造型對於這類電影極為重要,所以當得知《黃金時代》花了7500萬的時候,我也嚇了一跳,「花這麼多錢,必要性在哪?怎麼往回賺啊!」

-------------------------------------------------------分割線-----------------------------------------------
1月24號的更新。
今天看朋友圈,竟然有人轉發這個文章,簡直嚇尿。急忙把開頭改了改,至少顯得不像是純粹的閑聊,省的被同僚笑話不專業。
看評論有人問起電影的利潤是怎麼分配的。
這個問題非常的複雜,因為作為一個商品,電影的長尾效應極為突出,我就簡單說說好了。

做全國院線發行的影片,針對票房利潤,一般來說都是出品,發行,院線這三家分賬。
怎麼理解這三家的關係呢?我們可以把電影理解成一個商品,比如豬肉好了。
出品就像是養豬場,定位養什麼品種的豬,花多錢,找會養這種豬的養豬專業戶(導演)和他的團隊負責把豬養肥。殺掉(後期製作),做成豬肉。
發行就像是分銷豬肉的公司,負責把這家的豬肉吹上天,什麼蛋白質含量高,口感好,這隻豬跟之前的豬都不一樣,這隻豬有情懷,這隻豬向某隻豬致敬之類的。在不違規的情況下,隨便吹,爭取讓儘可能多的餐廳感興趣。
院線自然就是餐廳了,負責面向消費著把豬肉賣出去,餐廳有大的連鎖餐廳,比如萬達,博納,華納,小的呢也有作坊式的私人院線。
所以,豬肉還是那個豬肉,但是從養殖到分銷再到零售,所有的人都靠這點豬肉賺錢。那麼,豬肉買了錢,自然就是著三家分了。具體這三家怎麼分,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比如豬肉品質特別好,分銷和零售都屬於哄搶,那出品自然會要求多分一點;豬肉品質一般,分銷吹的天花亂墜或者零售包裝的比較好,那也會多分一些。當然這三家的分賬,都是提前簽訂合同的,哪家分多少比例,是個很有意思的博弈過程。

自己養的豬被推向市場了,養豬專業戶要去餐廳,面對食客分享養豬過程中的趣事,養豬花費了多少心血等等,為的就是讓食客覺得吃這個豬肉,太值了。
有經驗的食客自然就是影評人了,告訴大家這個豬哪部分好吃,哪部分不好吃。

另外還有不做全國院線發行的,這類影片的數量在國內也非常多。不少影片都是只做幾個城市發行,因為受制於宣發費不夠。也有重點做海外市場發行的,主要考慮到受眾的接受程度,或者相關法規的限制。

總之就是各路大牛各顯神通,想辦法把豬肉生產好,賣出去,賣個好價錢,誰在賣的過程中作用大,出力多,分的自然也多。

至於電影商品帶來的長尾,就太多了。
首當其衝就是廣告。廣告贊助可以抵消掉一部分投資,而廣告商之所以肯贊助,有沖著代言自家品牌的某個明星,有沖著自家某個產品接著電影做全國推廣。一部大電影產生的廣告效果具體有多大我不清楚,但總之是很大的。
還有就是根據電影開發出的書籍,遊戲,電視劇什麼的。這些開發需要購買電影版權,形成多次收益。
再有就是因為電影產生的各種論壇,講座,節目,博主,大V什麼的,也算是長尾中的一員。

-------------------------------------------------2015年7月6日的更新---------------------------------------------
沒想到這個回答時效性還挺強,不斷有人關注。
半年多過去了,感慨於我國電影產業的飛速發展。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靠的是2015年以前的經驗,結果進入2015年後,沒想到竟然接觸了兩部投資過億的電影。想想,也是該更新更新答案,添加一些細節了。

暫時先這裡更新,等以後有時間了在系統的修改原答案吧。

第一個先更新一下發行上的問題。之前沒接觸過發行,純干製作方面的活,現在自己挑頭弄了幾個小成本的電影項目,需要直接跟發行的人接觸,積累了一些發行上的知識,跟大夥分享分享吧。

因為這個項目是正在進行,容我一點一點慢慢更新。(註明一下,我做的依舊是製片這部分工作,對發行依舊只是概念,只不過這種概念相對直接了一點,經驗之談,切莫較真)

在分賬比例上,不同體量的電影,差別大的驚人。而前文提到過的出品方拿三分之一的票房分賬這個比例,大家可以徹底忘記了。

針對全國院線票房分賬,簡單可以把電影(本文中提到的「電影」,都是指商業類型片,文藝作者電影不在此範圍,下同)歸為以下四類:
一,大明星大導演大製作(投資過億,含宣發費)的拳頭產品;
二,大明星大導演中製作(投資五千萬以上,含宣發費)的潛力精品;
三,大明星小導演中製作的風險試驗品;
四,小明星大導演中製作的風險試驗品;
剩下那些小成本影片,一般不做全國院線發行,而選擇做全國院線發行的,要麼就是特殊類型(比如驚悚片,青春片什麼的),要麼就是特殊原因(畢竟天朝人情社會)。

在電影的籌備階段,出品方就會跟發行方接觸。掌握著院線資源的發行方大咖們,會先根據主創團隊,投資額度等等很多信息將影片分類,然後和出品公司的負責人展開票房分賬初步意向的談判。雖然我朝不存在壟斷行業,但是像石化通信這種掌握著少數資源的企業是客觀存在的。

對於一類產品,製作方的大明星大導演大製作對票房很有保障,發行方對於這種電影的票房非常的看好,在票房分賬上呈現出出品宣傳發行各佔一頭的趨勢,但發行依舊拿的最多。
對於二類產品,發行方謹慎看好這類電影的票房,但總的來說還是樂觀的,所以發行方所佔票房也不會太離譜。
而對於三,四類產品,發行方所持態度就比較不樂觀了,不希望這些風險相對較高的電影佔據己方有限的院線資源,所以出品方的談判能力就很必要,這類電影發行方的分賬比例要的都比較高。
(鑒於一些我們都知道的原因,具體比例我就不寫了)

另外,發行公司每年也會出品大量電影,這類電影發行方對於票房幾乎是全拿的,製片方基本是個打工的角色。

暫時先這樣


大家比較容易看到硬性成本。其實拍電影跟行軍打仗很像,除了硬成本以外,還有很大一部份是「浪費」掉的錢,這部份費用相當可觀,但是又不可避免,少掉這部份費用就做不成事情,想想看美國打伊拉克時的驚人浪費吧,拍電影也是這個道理。

比如電影里你看到了一片荒地,不經過任何修飾、布置的荒地,你認為這個場景花了多少錢?五毛?兩塊?錯!有可能花了上萬。幾個外聯製片花了一個月時間全國各地跑了一圈,最後找到這麼個場地,光是這幾人的工資都要上萬了,更不用說車費、油錢了。

再比如一個劇組整整一星期沒拍一個鏡頭,全都在睡覺,你認為這周他們花了多少錢?至少十幾萬!因為所有人的工資都要照發,還有食宿、場地、攝影棚租金、器材租金,每天都在算錢,不會因為你沒做事情就不算錢了。

再比一個成本是XXX萬的場景,有可能花了2倍的價錢,因為導演改主意了……

總之,你覺得只值五毛的東西,真實價格可能出乎你的想像。

不過,我總覺得國內的電影在虛報成本……


電影哪都要花錢的,從前期籌備到拍攝階段再到後期宣傳。前期一個劇本的選擇,演員的選擇,各方面的商談,還沒拍攝就已經在不停燒錢,當然這些相比都是小錢了,可小錢也是錢啊。開拍就更不用說了,臨時演員要錢,場地要錢,設備要錢,盒飯要錢,這麼多工作人員要發工資。特效這些也不談了,千萬算少的了。最要命的中國這些明星片酬那麼高,一部電影投資一共才多少,一大半用來請明星。最後,電影終於拍完剪好了,後期你不宣傳么?又是各種開始燒錢,投入和最後票房要是持平,這部電影基本意味虧飛了。所以上億,上億在今天還算什麼特大手筆的投入么?


後期特效太花錢了,看新聞說鋼鐵俠的後期特效就花了4000萬美金!


諾蘭拍的《蝙蝠俠 暗黑騎士》里有一個場景是蝙蝠俠開著一輛蘭博基尼撞了另外一輛車。我告訴你,蘭博基尼是真的,撞也是真撞的。也就是說為了這不到三分鐘的畫面人家真毀了一輛跑車。 還有小丑炸掉醫院的那一幕,也是真的把一個準備重建的醫院買下來炸了。
你自己可以算下為了這幾分鐘的場景花了多少錢。


你說的是不大製作 它的製作拍攝宣傳 和後期啊等等 不都是的嘛


哦!你忽略了洗錢


他說上億你就真的以為上億?


簡單的例子就是 成龍 和Duang


請大牌明星的,加特技,各大電視媒體搞宣傳


製作,宣傳,演員的薪水,場景,陳設…吧?


食掉了。
說笑的,都是燒錢的行業多多也消得掉。


洗錢。。。。。


大牌演員的片酬看看是多少。。。。


哎呀,非常簡單的么,修個不能下水的泰坦尼克號,現在的物價一個億哪夠。


拍點片 睡點妞 洗點錢


這是一個很沒意思的問題 一個電影的製作 從前期到後期宣 每一步每一個環節都要花錢 一步電影就是一個系統 是很複雜的


推薦閱讀:

《國王的演講》中結尾處為什麼選擇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作為配樂?
捉妖記"致敬」了哪些電影?
《荒野獵人》中被灰熊撕成破布娃娃的小李子大難不死的原因除了本身壯實且意志力超強外還有沒有其他科學依據?
《不一樣的天空》帶給你怎樣的溫情和感動?
哈利·波特如果當時進了斯萊特林學院會怎麼樣?

TAG:電影 | 導演 | 電影特效 | 電影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