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因生孩子而耽誤事業的女性,她們的事業有多好?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當我選擇成為母親,更多「母親」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一直聽她們說,不敢生孩子,怕耽誤自己的事業,很想知道這「事業」到底有多好。

鏡像問題:

那些一定要女人生孩子做家庭主婦的男人,他們的事業到底有多好? - 知乎


看到這個問題真的很激動。在知乎答的很多題,記錄的很多專欄,就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現在,我可以自豪地說:勞動經濟學這兩年有關男女收入差距的研究,大部分你在知乎上都可以翻到簡介,是時候做個總結了。答案分兩部分,一是究竟耽誤了多少,二是為什麼會耽誤。一句話的答案寫在前面:幾乎所有女性都會被耽誤,事業好的耽誤得更厲害


生孩子對事業的耽誤有多大

圖1 1980-2012年丹麥性別工資差異分解。藍色為生育相關部分,橙色為教育相關部分,灰色為余項。


首先要明確一點:隨著女性在教育等方面全面趕上甚至超過男性,是否要孩子,可以解釋目前男女間絕大部分的工資差異。上面這張圖是Kleven、Landais和Soggard用丹麥1980-2013年數據做的研究。可以看到,自1980年以來,男女工資差從接近50%一路下降到近20%。剩下的這20%,絕大部分都是因為生孩子。2012年之後,生育可以解釋90%左右的工資差距。教育水平的差距造成的工資差異,在1980年超過10%,但到了2012年,已經基本不存在了(1%左右)。

圖2 芝加哥大學Booth商學院MBA畢業後14年內工資走勢。深色線為男性及女性工資均值,淺色線為男性及女性工資中位數。


我再舉一些例子。首先是Betrand、Goldin和Katz 2010年的研究,對象是1990-2006年之間從芝加哥大學Booth商學院的MBA。0坐標是MBA的畢業年份,此時男女平均工資沒有差異。男性工資中位數高一些,但也只是1萬美元左右。畢業12年之後呢?男性學員的平均工資,這時候已經超過45萬美元,而女性只有20萬美元!差了一倍有多。第6年開始,女性工資增速明顯下降;第8年開始負增長。生育導致的事業中斷,以及工作類型的變化,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圖3 丹麥高/低教育程度女性收入受生育影響。深色線為選擇不生育的婦女的逐年收入,淺色線為選擇生育選擇生育的婦女的逐年收入。上半部分是本科或以上學歷,下半部分是本科以下。


這種「生育的懲罰」不限於高收入女性。上圖畫出了Kleven、Landais和Soggard研究中,對丹麥女性為生育犧牲的收入的估計。如果是本科或者更高的學位,生一個孩子,以後每年的收入平均要低24%;如果是本科以下的學位,每年的收入平均要低22%。下面這張圖,來自Adda、Dustmann和Stevens三位學者用德國普查數據做的估計:兩條紅色虛線的差距,就是女性為生育要犧牲的收入。換算到絕對值後,差距是15%到20%。這個是對所有女性的研究結果。

圖4 德國女性工資受生育的影響。藍色實線是男性實際工資,藍色點虛線是女性實際工資,紅色點虛線為模型擬合的女性工資。紅色短虛線是模型預測女性不生育情況下的工資。


還有很多研究也估計了女性為生育犧牲的收入,此處不再贅述。總體來看,有三個點比較明確:首先,男女工資差近幾十年來在縮小;其次,男女在教育方面的差距也在縮小,有消失的趨勢;最後,生育是目前男女工資差距的主要部分。發達國家男女工資差距大體在20%-30%之間(中國也在這個範圍),與生育有關的差距差不多也是20%。另外,為山九仞--就業市場性別工資歧視研究新進展 ,已經用很長的篇幅說明了為何高收入女性,所受懲罰更嚴重,這裡不多說了。


為什麼生孩子會耽誤事業


由前一節的結論可以看到,生孩子對女性的職業生涯影響很大。每年收入少20%,怎麼算也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同時,從基層升中層,還有從中層升高層,都會因為小孩的到來變得更加困難。如果女性不換工作,生小孩損失的主要是工作資歷和經驗;如果女性換工作,新的工作常常離家更近,育兒政策更友好,工作時間更靈活,但收入一般也更低。這是兩個很重要的原因。


前面提到的對MBA的研究能很好地說明這兩點。首先,生孩子一年內,女學員工作的比率下降17%;四年內,工作中斷過的達28%。其次,生孩子後,工作選擇「基於家庭」,而非「基於事業」的女性顯著增加。她們更多選擇「靈活工時」、「少出差」或「可遠程工作」的崗位。此外,Lundborg,Plug和Rasmussen發現生育後,女性工作地點變得離家更近;Kleven、Landais和Soggard發現生育後,女性會選擇生育政策更友好的行業——比如公務員,儘管這些行業收入常常低於之前。


這是兩個最直接的原因。還有三個稍微間接一點的原因也很重要。一來自企業的決策:如果國家不樂意補貼,生育給企業造成了太多的負擔,企業就會用各種手段少招女性;二來自女性個體的決策:如果女性已經決定了以後會生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業會因此中斷,而國家又沒有很好的政策來補償。他/她接受更多教育的激勵就會下降——讀書那麼辛苦,有很多時候都用不上,為什麼還要讀呢?企業也就更不樂意招她們。這一點可以形成惡性循環

圖5 瑞典生育前後丈夫/妻子收入變動。淺色線為丈夫收入,深色線為妻子收入。


第三點要單獨拿出來說,就是文化。比方說,丈夫不樂意妻子收入比自己高。Betrand、Pan和Kamienca就發現:如果女性收入比男性高,女性會做更多家務活來補償。即便如此,婚姻也會更不幸福,離婚率會更高。具體到生育方面,社會期待女方付出更多的努力來撫養子女。上圖來自Angelov、Johansson和Lindahl的研究,0點是生育年。男方收入的增長固然有所減緩,但並沒有停止上升的勢頭;而女性的收入,就直接掉下去了。同樣是削減勞動時間,女性削得更多。


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遠。首先,這可能導致旨在平權的政策失效。比方說,Antecol等的研究發現:即使政府給了夫妻雙方優待,具體的撫養職責分配仍然不均等。女方在育兒時,男方會工作,結果就是女方重回工作市場時,面對的是更厲害的男性競爭者。女性在勞動市場上的處境反而變差了。其次,這種觀念會代代相傳。Farre和Vella的研究發現:如果母親更贊同「男主外,女主內」這種刻板印象,女兒也會更贊同這一點。性別觀念的轉變,不在一朝一夕之功。

最後談談中國的情況。在李實和馬欣欣2006年的研究中,他們利用1999年的數據發現中國城鎮勞動力市場中,女性工資收入超過男性的70%。剩餘的差距,大部分內來自同一職業內部,男女工資的差異。但是,在李實、宋錦和劉小川在2014年對城鎮勞動力市場的研究中,他們發現1995-2007年,男女工資的差距一直在擴大,速度從2007年起加快以2002年為界,之前差距拉大,主要在教育程度比較低的人群;之後的情況和發達國家類似,擴大主要發生在教育程度比較高的人群。


中國的情況,還有兩個因素尤其值得注意。首先是很強的性別規範,這也是東亞地區的特點。在世界價值觀調查中,主張勞動力市場女性應讓位於男性的受訪者比例,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韓國,幾乎是世界最高。其次是女性受教育程度快速趕上男性,頗類似歐美近年來講的「男孩的潰敗」。《無聲的革命》里提到:在2002年,北京大學和蘇州大學,新生中女生比例已經追上了男生。限制嚴密,而機會在增加,最後的結果就是更多的爭吵、更揪心的抉擇和更深的不甘。


部分可以參考的回答和專欄:


為山九仞--就業市場性別工資歧視研究新進展 - 知乎專欄

柔軟的枷鎖--旨在保護女性的政策如何排擠了女性? - 知乎專欄

莫奈何兮莫奈何,老婆比我掙得多--夫妻相對收入對家庭穩定和幸福的影響 - 知乎專欄

When can women have it all

孩子和事業能兼得么?--來自丹麥的證據 - 知乎專欄

婚姻制度在現代的意義是什麼? - 知乎

參考文獻:


李實, 馬欣欣. 中國城鎮職工的性別工資差異與職業分割的經驗分析[J]. 中國人口科學, 2006, 2006(5): 2-13.


李實, 宋錦, 劉小川. 中國城鎮職工性別工資差距的演變[J]. 管理世界, 2014 (3): 53-65.


梁晨, 張浩, 李蘭, 等. 無聲的革命: 北京大學, 蘇州大學學生社會來源研究 (1949-2002)[M]. 2013.


Adda J, Dustmann C, Stevens K. The career costs of children[J]. forthcom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ngelov N, Johansson P, Lindahl E. Parenthood and the gender gap in pay[J].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2016, 34(3): 545-579.


Antecol, Heather, Bedard, et al. Equal but inequitable: Who benefits from gender-neutral tenure clock stopping policies?[J]. RR a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Bertrand M, Goldin C, Katz L F. Dynamics of the gender gap for young professionals in the financial and corporate sectors[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2010, 2(3): 228-255.


Bertrand M, Kamenica E, Pan J. Gender identity and relative income within household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5, 130(2): 571-614.


Farré L, Vella F.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gender role attitude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emale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J]. Economica, 2013, 80(318): 219-247.


Kleven H J, Landais C, Sogaard J E. Children and gender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Denmark[J]. 2017.


Lundborg, Petter, Erik Plug, and Astrid Würtz Rasmussen. "Can Women Have Children and a Career? IV Evidence from IVF Treatments." Forthcom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乍一看覺得提問者很不友善,提問方式有點挑釁,好像隱含了【某些女性事業沒多好,憑什麼用事業作為不生育理由】這個感覺。

後來越想越覺得味道不對,仔細想一下,如果事業並不太好,生育耽誤不大的女性也會因為這極小的損失拒絕生育,我們國家的生育保障做的是有多差?


這麼說吧,題主可以去看看女強人的家庭情況,包括不限於本公司本單位的一二三把手,中層不算,是不是大部分單身或者離異,如果有小孩也是顧不上家。

很簡單,一個家庭,總要有一個人主內一個人主外,如果兩個人都主外,孩子丟給老人或者保姆,難保不出現心理或者生理問題,而且,以當今社會的工作強度,要事業成功,至少要比三分之二的人更加努力,包括不限於花費更多的時間在技能培訓,人際交往,學歷提高等各種方面,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顧得上這樣就顧不上那樣。孩子不僅僅是耽誤上幼兒園前的兩三年,生病要不要管?教育要不要管,接送要不要管?還有後續的一系列問題,誰來負責,誰來解決?

我只能說,大部分女人是犧牲了事業來換取家庭的,如果女人事業成功,勢必要有人在背後非常支持她,包括她老公,父母等等,而且,要承受來自社會家庭方方面面壓力,同樣是領導,男性領導基本定義為不用管家,做好事業就成,而女性能做到不管家的鳳毛麟角,即使有,難道你們不在背後噴她,沒女人味,太強勢,家庭不幸福吧啦吧啦。

所以說,要換位思考,說不耽誤事業的朋友們,給你接送小孩,輔導功課,讀繪本,心理教育,安排各種課外活動,陪練,跟老師搞好關係,買衣服,女孩子還要扎頭髮等等,這還是不負擔家庭勞動的情況下,如果再加上家庭理財,買菜做飯,打掃衛生,洗衣烘乾掛燙,購買家庭用品...請你告訴我,這叫不耽誤咯。

你看我作為hr,同時生養了兩個孩子,一個四歲,一個一歲,因為孩子生病,通宵照顧,已經一個星期沒怎麼睡過覺了,白天要上班,工作強度不小,一下班馬上要帶孩子去醫院,今天還做了霧化,打了針,回家都已經十二點了,結果現在二寶又發燒了,我現在一邊餵奶,一邊寫答案,你告訴我這叫不耽誤?我的效率比單身的同事差了至少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因為孩子發燒,還匆忙從外地的工作場合趕回來,你跟我說這不耽誤?come on guys.are you kidding me?

以上是說明生養小孩對女性事業的耽誤,現在更可怕的是如果女性不努力,以後可能連工作都沒得做。目前二胎政策放開以後,企業基本傾向於少招聘女性員工,那麼同等錄用條件下,女性至少要比同崗位的男性優秀兩個檔次才可能被錄用,然而這點優勢很快被結婚生育所抹平,甚至隨著時間推移,原來比男性更優秀的女性會變得平庸,所以,還是請男女雙方相互理解,共建和諧社會吧,別整天扯這些沒用的,不解決任何問題。


我一個過來人說說
研究生沒畢業我就被家裡逼得結婚生子,至今畢業兩年有餘,全職媽媽兩年
要說對事業耽誤到什麼程度?我說幾乎是致命的,這些年一直在憂慮在折騰,寫書、做淘寶、學英語,凡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可以在家裡做的,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工作的活並且在我能力之內的都做過,然並卵……
我在學生時代,是學霸也是學生幹部,專業第一名畢業,拿獎學金拿到手軟,風生水起,院領導不停地把我介紹給好單位,被家裡以各種理由拒絕,其實他們就是覺得我年齡大了應該早點生孩子,確實年齡不小,生吧。生完自己帶,只能在家。
我一個研究生同學前兩天給我打電話,說她日收入三千,朋友圈天天各地旅遊,現在很困惑,覺得這麼大年齡了還沒有男朋友;
我室友工作兩年多,在東北工作兩三年,月收入四千多,和我說覺得應該去北京,那裡給開的工資更多。她在我同學中真的只能算平均水平。
她們都是獨生子女大齡女青年,未婚未育甚至還沒有男朋友,她們在職場風生水起
我呢,天天被家裡說讀個研究生也不過是在家裡帶孩子,連個家務都做不好……
前年考上一個事業編,是我的夢想,當老師,那時候兒子還不到一歲,沒人幫帶,過五關斬六將被錄取了又只好放棄了,從此再也沒碰到事業編學校要往屆生的,而私立學校又要求你有幾年工作經驗或者是職稱,換句話說我基本就不可能實現我的教師夢了。
現在我都不敢和同學聊天,我算什麼呢?去年因為辦事回母校了一趟,被導師知道了,導師問我怎麼不去看他,我說時間安排太緊了,沒時間。其實內心是拒絕是害怕,當年導師對我寄予厚望,現在又該和他說什麼呢?見面聊孩子?
我一直想進入職場,但是感覺很難,和我專業對口的,這兩年都只招應屆生入體制,而我已經沒有應屆資格;讀博,也必須在35歲之前畢業,否則依然不能進體制;而如果進私企,又因為我自己帶孩子,不可能加班、出差、應酬我都不可能,這就限制了很多工作機會。
講真,提出問題的這位,我不和你抬杠,你告訴我我應該怎麼進入職場,並且讓我和我同學一個高度,甚至比他們低幾個,我都心甘情願拜你為師


母親節(過後三天-_-||)我們來聊一下「母親懲罰」,也就是母親(已生育女性)在勞動力市場和職場上會受到的歧視。考慮到很多女性本來就會遭遇就業歧視,母親的身份可能會讓她們面對加倍的阻力。

@Manolo 的回答已經比較全面地概述了生育對事業/收入的影響程度及可能的原因,不過可能由於篇幅限制沒能更詳細地解釋其中一些很有意思也很重要的機制和相關研究,我在這裡就補充一下吧。我還會再強調一下文化因素(相對於經濟、政策等因素)的重要性。

就如@Manolo 回答提到的,生育對女性收入的影響可能來自這幾個方面:

  1. 生育限制了母親的工作時間。尤其是對於一些按小時算工資的職業,收入基本與工作時間成正比。而由於母親在傳統社會性別分工下承擔了育兒的大部分責任,母親就需要(或至少是被默認為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工作之外,這一方面直接限制了工作時間及相關收入,另一方面也會讓僱主認為她對工作不夠投入、不夠專註、不夠「拼」,從而降低對她的評價,影響工資和升職(見下面第4點)。
  2. 遵循傳統性別分工的母親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一般會做出兩種「選擇」(打引號是因為並非真正的自由選擇,而是受條件所限被迫做出的選擇/妥協):一種是暫時離開職場做一段時間全職媽媽,但這樣一般對她的職業發展影響很大,損失的工作經驗、技術、人脈和簡歷上的幾年空白都會對重回職場及收入水平有負面影響;另一種是換工作,去做一些離家更近、工作時間更短更靈活、加班少的工作,這些工作一般工資水平會更低一些,而女性的選擇面也更小,限制了她們的議價能力。
  3. 女性如果預計到自己將來會生孩子且職業選擇和發展會因此受限制,那麼她們在接受教育/培訓方面的激勵就會減少:「既然我將來/我爸媽公婆老公希望我將來做全職主婦,我吃飽飯沒事幹為啥還要費時間費錢費腦去讀大學/研究生?」,這自然也會影響到女性的人力資本積累和就業、職業和收入。
  4. 如果沒有足夠的政策補償,很難期望企業不進行基於性別和育兒的歧視。母親一般要承擔更多育兒責任,有可能會更容易分心,更有可能沒法加班、出差,更有可能因為孩子原因而離職,給企業帶來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回報。當然,即使許多個體母親實際上並不比她們的同事表現更差、完美平衡了家庭與工作,只要老闆和同事(或是基於偏見,或是基於統計歧視)認為她們作為母親自然效率更低更不投入,她們的薪資和升職就會受到「母親懲罰」。

我這裡著重講一下最後一點中的「母親懲罰」(motherhood penalty),也就是來自企業/僱主的比較直接的歧視。

Correll, Bernard, and Paik (2007) 關於「母親懲罰」的研究非常經典,不同於以往依賴於社會調查數據的研究,Correll等人採用了兩種實驗方法:實驗室內的實驗(laboratory)和現實中的審計實驗(audit)。這些實驗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變數,排除干擾,找到比較純的歧視效應。Correll等人的研究方法簡單來說就是讓受試者們評估虛擬的就職申請材料,每位受試者拿到的材料其實是幾乎完全相同的(比如教育、工作經驗等),唯一不同的就是申請者的性別和母親/父親身份,因此,任何評估結果中基於育兒狀態(有孩子/沒孩子)的差異只有可能來自受試者的歧視而非申請者本人的真實能力(因為申請材料完全相同)。

結果顯示:

  • 對於相同的申請材料,當申請者是母親時,申請者會被認為能力更差、對工作投入更少/專註度更低。
  • 評估者對母親們的要求也會更嚴格,對她們的錯誤更不寬容:母親們每個月被允許遲到的天數更少,且招聘時要求的分數也更高。
  • 評估者也更不願意僱傭母親,給母親們開出的建議工資也顯著低於沒有孩子的女性,也更不願意推薦母親升職和進管理層。

也就是說,僅僅因為申請者的母親這個身份,僱主或潛在的僱主就會在沒有看到任何實際表現的情況下就進行區分對待,讓母親遭受「懲罰」。

然而弔詭的是,父親們不僅沒有受到類似的「懲罰」,反而還可能因為父親這一身份受到「獎勵」。當母親們為了育兒在勞動力市場和職場上付出代價的時候,父親們卻在僱主們眼裡突然變得更有吸引力了:僱主覺得父親們工作會更投入,也願意給他們開出更高的工資,願意推薦他們升職和進管理層,甚至還對他們的怠工更加寬容了。

那麼如何解釋母親和父親這種截然相反的待遇和僱主的雙重標準呢?這就還是要回到文化因素,也就是性別角色和性別分工。由於傳統的性別角色預設了母親主要負責育兒和持家(女主內),父親主要負責工作和養家(男主外),且這種性別角色範式仍然被廣泛接受,而基於這種性別角色的分工也仍然比較普遍,這就導致當女性僱員生育之後,僱主會默認她會(不管是自願還是被迫)遵循傳統的性別分工,把重心更多地轉移到家庭,因此降低她在工作上的效率和動力,僱主甚至可能會覺得自己是在幫女性做出正確的「選擇」。而當男性僱員生育後,僱主則會認為父親的身份會讓他更成熟,更有擔當,因為他「養家」的責任更重了,因此也就會認為他在工作上表現會更好,也更願意給他更高的工資助他養家,讓他更好地完成男性的性別角色要求(僱主自己更多的是男性可能也有關係)。而在職場上的區別待遇又會進一步導致男女工作動力的分化:男人受到「父親獎勵」更願意工作,也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往往也就越干越順,而女人受到「母親懲罰」,覺得自己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甚至不管自己怎麼努力仍然被人默認會因為孩子而分心,因此也更缺乏動力,同時她們的丈夫可能在工作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多,也迫使她們花更多時間在家庭上。這樣,「自我實現的預言」就形成了,僱主會認為自己當初的區別對待非常明智,從而正當化了自己的歧視,同時男人和女人都會更加符合各自的「性別角色」,性別刻板印象也得到了進一步強化,並繼續影響下一批僱主和僱員。

有時間我再介紹一下更多相關研究,包括對母親哺乳的職場歧視和導致的收入懲罰(Rippeyoung Noonan 2012)。

關於文化的重要性我還想提一篇研究,是關於旨在對女性有利的政策可能會因為文化因素的干擾而反而傷害女性。 @Manolo這篇文章就是關於這一研究的,大家可以點開細看:柔軟的枷鎖--旨在保護女性的政策如何排擠了女性? - 知乎專欄。簡單概括就是大學助理教授們一般有6-7年時間來拚命做研究發文章,然後時間一到有委員會根據成果決定是否授予終身教職。但顯然女性助理教授很可能會因為生育而損失一段時間,所以最近幾十年很多院系出台了「性別中立停鍾政策」,也就是一旦女性助理教授或男性助理教授的妻子生孩子,他們6-7年的倒計時鐘就自動停擺1年。這一政策初衷很好,而且是性別中立的,男女都適用,但結果卻反而讓男性助理教授評上終身教職的概率上升19.4%,女性獲得終身教職的概率下降22.4%。照理這種性別中立的育兒假政策應該能夠推進性別平等的(讓育兒成本分攤給男女雙方),歐洲有不少國家也開始採用這些政策,但為什麼在一些情況下卻適得其反呢?原因就是單獨的政策很難撼動文化:還是由於傳統性別角色的原因,女教授們休育兒假時確實在專心育兒,而男教授們休育兒假時卻往往會繼續研究和發表,且由於沒有教學任務等干擾,研究效率很可能更高(聽導師吐槽說我們學校就有個男教授休了育兒假,結果立馬活蹦亂跳地拋下自己妻子和剛出生的孩子去非洲做了一年田野研究……竟然沒離婚……)。所以結果就是男性助理教授相當於憑空多了一年時間可以專心做研究,這樣在評終身教職是就是男性7-8年的成果vs.女性6-7年的成果了,結果顯而易見。母親還是遭受了「懲罰」,父親又是得到了「獎勵」,究其原因還是文化因素干擾了政策對育兒成本的平均分配。

政策在勞動力市場、職場等方面可能還能起到一些作用,但不管什麼政策也基本管不到人們的家庭內部分工,只要「性別角色」依然被廣泛認同,只要分工依然默認基於性別而非能力等因素,只要父權文化依然不斷地自我複製和強化,光靠政策也許很難有太多實質性的改變(當然了,政策也許也能倒逼文化的更新換代,但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而是需要教育、輿論和日常互動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改變,這也是我們普通個人可以嘗試做的。


----------------

to-do list:

  • 繼續聊一下「性別本質主義」(認為男人和女人本質上是不同的,有著不同的特質和能力)和其在性別不平等中的作用。
  • 講一下家庭內部分工
  • 聊一下中國的情況
  • 對生育率、老齡化的啟示。可以先看這裡:相比於美法英,為什麼日本的生育率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掉到 1.5 之後一直沒有回升?
  • 補citation references...

有多好?事業大概就和同等程度的男人一樣好唄。或者和比她水平差一點的男性一樣好。

你自己想想,如果你是個開公司的,你願意雇一個可能立刻要懷孕休產假,可能休完了產假干半年還要繼續再懷一次孕再休一次產假的女性,還是願意雇一個同等水平的男性?

如果你是個開公司的,兩份簡歷放在你面前,有一個人最近兩年經歷是一片空白,另一個人從未離開職場,其他條件差不多,你雇哪個?

你再想想,兩份簡歷放在你面前,一個是男的,一個是女的,你知道倆人家裡都有兩個上幼兒園的孩子。你覺得你雇哪個對公司的利益更好,哪個更容易經常跑去送孩子去醫院、參加幼兒園活動、去參加家長會?

你回答完了這三個問題,你再告訴我,生孩子耽不耽誤女性的事業?

每個人的精力都不是無限的。只要生孩子,一定,一定,會有人犧牲大量的精力和大量的時間,用於養育那個24小時不能離開人的小東西。

而由於男女生理的不同,懷孕哺乳這種重擔只能由女性來承擔,在絕大多數的家庭里,生孩子養孩子都更多地是女性的重任。

不耽誤事業,怎麼可能唉。無論哪個階層,無論賺多賺少,都要受影響的。


而且說句不好聽的實話——越是處於底層,受影響得越厲害。

如果你自己開公司,做老闆,你反而可能有更多的自由。你至少可以在家裡處理工作,遠程開會,躺在產床上發郵件。在家裡過完產褥期,你可以隨時選擇是全職恢復工作,還是每周去公司幾天處理一下緊急事務。

可你如果只是一顆底層的螺絲釘呢?你懷孕了,升職的機會就沒了。調你個閑職坐冷板凳去。你也不能加班,你也不能出差,你拿什麼和別人競爭升職?

如果你是給不正規的私企打工呢?懷孕了,人家也不調你職位,也不准你請假,逼得你不得不自己提辭職,否則累得先兆流產,你要孩子還是要工作?

如果你恰巧此時並沒有正經的工作呢?你懷孕了,你還去哪裡找工作?哪個公司願意雇一個孕婦,來了就休產假?

到頭來,還是個權衡——到底是不是真的想要那種有下一代的生活。以及,你覺得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

生孩子真的是一種很嚴重的犧牲,不要把這個犧牲不當回事。


我這個人呢,既反女權主義,還是個超級繁殖狂,特別喜歡孩子,什麼工作事業都可以不要,就想著多生幾個孩子。

但是,我這種繁殖狂,都不敢勸說哪個朋友優先生娃不要管事業。

為什麼呢?

因為我不養人家啊。

我只能從我家實際情況出發,我敢辭職我敢生娃我敢多要幾個,我憑什麼讓別人生?我頂多表達一下「孩子好可愛」、「大家都不願意生會不會加速老齡化」、「會不會社會變成日本一樣沒活力」、「社會會不會被能生的綠教入侵」……我又不養人家,我憑什麼對人家指手畫腳?

人家若是因為生娃導致收入減少,我負責?人家若是因為帶娃導致晉陞無望,我負責?人家若是因為養娃一邊沒工作一邊變成黃臉婆老公還變了心,我負責?


你能給全天下直女找到既能掙錢又絕對忠誠的老公嗎?
你能補償所有因為生娃損失工資的婦女嗎?
你能拍板讓所有老闆不得歧視孕產婦嗎?

你不能,那你還說什麼?


有朋友從審計所中層退下來,生完寶寶過了一年重新找工作,她top2畢業,多年專業從業經歷,但是也只能賤賣。因為以前的公司連休假都難,可有了寶寶只能找相對清閑的,生病發燒總歸是媽媽要出現的。保姆和老人只能應對平時。
還有朋友從她們華東區負責人的位置退下來,薪水雖然保留,但是職務掉到基層。等她生完二寶,又頗拼了幾年才重回高層。以前沒事就去台灣見大老闆,中間折騰了八年,前段時間才又去台灣跟大老闆一起吃頓飯。其中辛酸不足對外人言。
還有妹子從外企採購部中層退下來的,因為一下生了個雙胞胎。跟老人帶小孩的衝突劇烈,於是自己帶。目前打算帶到小孩讀小學,最少還有四年。她也說她打算過幾年重回職場,但是以前的供應鏈人脈這些早就斷了,重回也是難度較高。
也有妹子從政府部門退下來的。領導挽留,升遷在即啊,這種辭職了就是不可能再回去了。她猶豫了猶豫,說我得回家陪孩子們。
上面四個,一個國內企業技術的,一個台企銷售的,一個外企採購的,一個政府公務員。
耽誤職業的不只是生,還有生完之後,尤其是在二胎政策之後。這是女人的情況。
說個男人的。
閨密的老公在國外一家大公司,去年他們項目組招人,有個男的資歷還是不錯的,但是中間因為一些原因一年半空檔了,沒上班。
投了簡歷大家面試後,閨密老公開了個價,薪水比這個男的之前工作時的薪水低了不少。
閨密說,你壓他的價啊!
她老公很無奈的說,他只能拿到這個價了,我已經給的不錯了。
果然,這個人去了。
在他能拿到的價里,這個價已經算不錯的了。
女人的工作有多好生娃就耽誤了?
現實很殘酷啊,就是因為沒有多好大家才珍惜啊。真正的大牛人家手裡握著資源人脈等等,人家不需要娃生病了就跟領導請假,也不需要想著今年去生娃兩年內晉陞不了,可對於普通人這些都要想啊。
甚至有些女明星生娃之後沒幾個月就去復出了,因為她真的休全了大半年的產假,她可能連通告都接不了幾個了。
說到底,大家都不夠牛,都是普通人,所以才更珍惜自己擁有的這可憐和微薄的一點點成績吧。
如果老婆跟你說,我只負責生,生完了半夜三次餵奶換尿布哄睡都是你的。
小孩生病送醫院和帶回來徹夜看護是你的。
跟領導請假留家照看是你的。
幼兒園搞活動要家長下午去參加提前離崗是你的。
早晨學校讓家長做義工八點半之後趕著早高峰堵車去了單位打不到卡是你的。
你怎麼想?
現實里這些大部分都是女人做了,媽媽對於一個家庭的付出是巨大的,這裡面有一部分就是職業上的退讓。
你不承認別人的付出和退讓,反而說,你那破工作有多好,生個小孩都怕耽誤。
你信不信人家分分鐘懟你一句,你的工作那麼好怎麼還買不起北上廣的幾套房讓我在家當地主婆呢。


本來我買的高鐵從北京到上海只需要5個半小時,有個靠窗的座位。可是我必須中途下車,在站台上接個baby,再趕上下一班不知道何時再經過的列車,也不知還有沒有座位,更不知道我登上下一班車的時候,之前鄰座的乘客是不是已經到了上海。

我之前的列車不一定多好,但是轉機就是麻煩。


有得必有失,就這五個字。

我老婆原來的老闆(女)曾經和我老婆說,當她躺在產房裡,一手拉著老公,一手還在回郵件的時候,她想的還是deadline。而當她撕心裂肺的推了六個小時,孩子被血乎次啦的拿出來,擦也不擦的放到她胸口,睜開眼睛,看她第一眼的那一刻,她腦子裡那根工作至上,事業優先的弦啪的一聲斷掉了。從那以後,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排在這一團小肉肉之後。

後來,我自己也經歷了以上體驗,兩次。我的感受不可能有當媽的那麼強烈,但是,我也感受到了新生命所帶來的不同。從你有了孩子那一刻起,你突然就被瞬移到了一個更大的時間軸下,之前的目標和志向一下變得渺小而短視。你的奮鬥不再僅僅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不再僅僅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財富,不再僅僅是追求他人的認同,一切都變得不再虛無縹緲而腳踏實地。

有了孩子當然會影響事業,無論男女。我以前在公司一泡泡十個小時,十二個小時,現在五點準時離開接孩子。晚上的應酬一概推掉,有事一律公司談。出差完全不安排,要不改成電話會議,要不等著別人來見我。孩子要是鬧個病,基本就要請假,即便上了班也是電話微信不停的看,之前攢下的PTO基本沒糟蹋都用了。一到假期就得跟沒孩子或者孩子已經大了的同事協調,學校放假我和老婆就得輪流放假。有了跳槽的機會也沒有去追,就是因為現在的公司離家近。不僅是事業,生活軌跡也不一樣了。抽了十五年的煙戒了,免得以後孩子看我抽煙問我在幹嘛,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吃飯基本在家,即便出去也是挑明亮寬敞不用等位的,口味評價情調都在其次。周末的活動場所總是各個博物館,動物園,遊樂園。電影院已經好多年沒去過了,基本靠Netflix和Amazon prime解決看片的需求。美劇太長,基本不追,後來連6集的英劇也嫌長,兩個小時的電影還經常睡著,因為晚上起來幾次實在缺覺。

這就是兩個娃的中年爸爸的日常,無聊嗎?一點也不!我有一個記錄,從我兒子和女兒出生到現在,我每天晚上都看著他們入睡,沒有缺勤過一天,連我老婆都比不上,她曾經需要出差回中國七天,不過也僅有那七天。陪伴孩子成長是我迄今為止最神奇的經歷,比追求肯定,頭銜,加薪的經歷精彩十倍都不只。我答這一題只是想告訴準備要孩子的預備役父母那五個字,有得必有失。可以接受這五個字再考慮要孩子,畢竟生下來可就塞不回去了。

====================================

感謝大家這麼多的贊同。其實我寫這個答案,並不是為了和大家顯擺要孩子有多美好,也不是號召大家放棄事業養孩子,我只是說,養孩子這件事,有得有失。具體到個人,還是要自己權衡。如果你自認為要孩子這件事給你的得小於不要孩子給你的失,那就不要,二人世界,單身貴族也會活出非常精彩的人生。我叔叔嬸嬸就沒有孩子,兩個人每天的愛好就是一人一張書台,頭對頭,寫字畫畫刻章,從來不需要為了孩子生病,上學,工作,結婚而著急上火,想擺弄孩子了就把我們這些做侄子侄女的拉過去,我們也像孝敬自己父母那樣孝敬他們,他們的一輩子從從容容,豐富多彩,也是讓人羨慕。但是如果天真的認為自己可以即享受養孩子的天倫之樂,又可以保持原來生活事業的從從容容,那最終你可能會深深的失望,兩邊都想得,兩邊最終都會失。最後,我很同意某些評論的意見,當爹的不帶娃是當下中國的一大陋習。生理上講,除了用咪咪給孩子餵奶,媽媽能做的爸爸都能做。不會做? 做不好? 練啊! 誰生下來什麼都會? 當媽的也不是天然就會帶孩子。當下的社會輿論也不鼓勵當爹的帶娃,認為一個大男人,笨手笨腳,帶回娃還不夠搗亂的,還是拉倒吧。或者覺得一個大男人,不去賺錢養家,老是圍著孩子轉,沒出息。其實說到底這就成了男女平權問題。鼓勵男人帶娃,鼓勵男人回歸家庭是男女平權的根本之一。不讓男人真正體驗帶娃,幹家務,維持一個溫馨家庭的全過程,男人永遠不會理解女人的不易,也就永遠不會真正的尊重女性,何談平權?


關於我休產假為什麼休了11個月
因為我有一個卵巢囊腫又並孕期出血所以醫生建議在家休息休保胎假,所以從懷孕第七個月我就開始休假了,生完以後休了四個月產假,後面我們公司的政策是如果員工有需要,部門領導同意的情況下,可以休哺乳假,最長可以到小孩子一歲。
----------------
以下是原回答
我本來也是計劃要孩子的,但是寶寶來的時間,怎麼說呢,突如其來
懷孕的時候正是事業上升期,跟了一個對我像干閨女一樣的老闆,準備好好培養。正是在這個雄心勃勃的時候,我懷孕了。我老公那會被公司長期派駐北京,我一個人在上海,正是兩個人都在拼事業的時候。
反覆思量以後,和老闆說談牌說懷孕了。當然是各種祝福,然後跟我說了讓我很感動的話,她說,你放心去休產假,想休多久休多久,只要有我在公司一天,就有你的位置,你回來我就給你升職,你放心好了。我懷著這樣安穩的心情請安胎假,產假,哺乳假。在家休息了11個月。
回去工作那天,怎麼說呢,物是人非。公司因為策略問題,早已經不是一年前朝氣蓬勃的樣子,我老闆,公司亞太總裁被總公司派駐菲律賓,一周以後走。我這個時候不要說升職了,原職位都可以說是岌岌可危。
在家裡懷孕帶孩子這麼久,伴隨著身材暴漲40斤沒有恢復而來的自卑感,上班竟然沒有合適的衣服可以穿。別人每天在謀出路面試準備跳槽,而我每天只關心喝什麼湯能下奶。每隔兩小時就要躲在公司洗手間的馬桶上擠奶,工作效率可想而知。更不要提家庭里與丈夫與來帶孩子的父母各種矛盾,導致我的心思根本沒辦法集中在工作中,再也找不回之前那個120%的精力都撲在工作上的自己了。
關心的再不是事業前程,而是家裡瑣事,孩子健康。小朋友趕上上海酷暑,一天到晚過敏發燒嘔吐,我幾乎每個星期都要請假帶孩子去醫院。我的新老闆,沒有了解過我以前拚命三娘的樣子,只見過我現在這副模樣,直接一個郵件給我投訴到我前任老闆那裡,無論她怎麼給我說好話,現在的老闆也不信。
無奈之下,我退而求其次,要求換部門。

我很愛我的孩子,她是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給了我生命的意義。
但是事實就是,有了她,我不可能再把完全的精力給我的事業,這是不現實的。有了孩子以後,工作只不過是工作,孩子才是宇宙中心,思維方式上就不一樣了。好多事之前加班也想弄好,我現在只想趕緊推給別人我好回家。

但是我現在也沒忘記我前任老闆跟我說的那句話,我和她說我現在想工作,不想要孩子,她說don"t be silly. you will never be ready. when you are, it will be too late. 再多說一句,她當年55歲,世界500強亞太區副總裁,沒有孩子。


第一次懷孕生娃時,從t大碩士畢業,本來三年的事情壓縮到兩年做了,然後從來沒想過出國的我考了GT,決定出國。

第二次懷孕生娃時,加速了結束異地戀,孕5月去西雅圖面試,孕8月結束工作紅眼飛加州面試,飛機晚點到酒店已是凌晨四點,月子里刷題,出月子當天去面試,結束5小時面試直奔家裡趕著吸奶喂娃,終於成功結束異地。

我的事業沒有風聲水起,我也常常因為倆娃而焦頭爛額,甚至過去的八個月里我睡過的2次連續6個小時都是因為第二天面試。

現在的我常常勸說身邊小夥伴不要早早結婚早早生娃,理由當然不是追求事業的成功,而是為了好好在最美的時光多浪浪。

不過我感謝我家的小不點和小小不點,他們給我的鎧甲讓我有了勇氣,想向他們呈現一個,只要你努力,不會做到最好,也不會太差,就是睡眠時間少了點。


題主家孩子屬哪吒的,三歲之後就成人了?就是那種典型的甩手掌柜思維,什麼責任都不想承擔的,才最愛譏諷別人了。
如果你真那麼不屑不服,很簡單,小孩出生妻子產假修完要上班了,你全職休工一年照顧帶小孩,不用耽誤你三年,耽誤你一年,然後你再回來提問。
別嘰歪什麼妻子養活不了你,那些整天事業為重不用生小孩一輩子的男人事業又都有多好?做個科員一輩子也不也都可以自詡平平淡淡還是真嗎?愛情不是要貧賤不能移嗎?不要太物質!賺多少花多少要乖,但是做家務要賢惠,飯菜要好吃,地板要乾淨,小孩不要哭,為期12個月,保你婚姻長久,不會看到女權就痛得像割了肉一樣。
看到題主放了個偽女權的標籤,好莫名其妙啊。
很多人一直瘋狂的攻擊「偽女權」,居心似乎也簡單,如果直接攻擊女權,未免太醒目自己的未開化,果然是先潑髒水,再罵起來就方便多了。


我就這麼說吧,如果是個負責任的丈夫和父親,你不但會理解你妻子的擔心,而且甚至會擔心自己的事業受到影響。

我認識的幾個女同事,基本上都是早上送孩子,所以要麼到得特別早(送完孩子直接開車上班了)或者就掐著點到(送完孩子回個家再來上班),然後一下班就消失了(接孩子)。

這還是在聽說她們的老公都比較體貼還會分擔家務做飯洗碗的前提下。

要是我要堅持我自己公平的原則,不做個甩手掌柜失敗的丈夫和父親,那麼就表示有了孩子之後我自己也必須身體力行分出一大部分時間來給孩子。

你可以說「我喜歡孩子所以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但是你不能說「有了孩子其實沒啥影響。」如果你這麼覺得,說明你丈夫和父親都做得不稱職。

你以為孩子是兩三年的事情?你就算沒孩子你也有爸媽吧?容我話說得不好聽,你問問你爸媽你有多不省心吧。


她們的事業沒多好。

正是因為還不夠好,所以分秒必爭,所以不能鬆懈,所以必須把會帶來事業貶值的生育行為的優先順序往後排

大學畢業後,用十年的時間,將事業和職業技能穩定到一個較難被取代的地位,

然後趕在生育的黃金期結束之前,完成繁衍的願望或義務。

下圖是來自復旦大學社科數據中心的兩項統計

由圖可以明顯看到30歲之前高學歷女性的生育率一直遠遠低於本科以下學歷女性。

然而從29歲開始,這條曲線開始陡然上升,到32歲時,高學歷女性的生育率終於追趕上了本科以下學歷女性,再往後甚至更高。

然而事實對男性更為殘酷,哪怕學歷再高,32歲以後若再不生孩子,生育率就永遠也追不上普通大眾了。

我之前就職於一家互聯網公司,該公司以福利優渥在業內著名——尤其是對女員工的人文關懷。

比如產假超長,甚至比國家規定產假長過一倍余。

比如全薪產假,和全職工作相比,收入一分都不少你的。

比如辦公樓設有哺乳室、育嬰室、甚至還在籌建幼兒園。

這樣的美名遠播,造成了新的問題——部分女性為了懷孕期間的舒適,而故意求職進來備孕待產。

我知道司內一個極端的案例。

隔壁組新招了一個跳槽來的女員工,面試時其實就已經早孕了,

然而她守住了這個秘密,勤奮地熬過了試用期,轉正後一周,就跟領導談話說她懷孕了。

女領導五雷轟頂但是不得不微笑祝福她,並減輕了她的工作量。

從此之後,她上班敷面膜打電話,中午午休,下班就走人,不能加班不能出差。

好不容易7個月產假結束回來上班,她又以孩子沒斷奶為由早退

一年後,她成功懷上二胎了。

這次領導實在忍不了了,跟她談話,說這兩年的工作實在糟糕,但是因為產假不參加考核,所以建議她主動辭職。

她肯定不同意啊,這麼舒適的產卵地怎麼能輕易放棄。

於是在公司內部論壇上發了長貼血淚控訴女領導歧視女性,逼孕婦辭職。

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上級領導責難,HR部門調查,最後的結論是根據法律規定不能辭退。

女領導被氣得在樓梯間大哭,說我自己三十多了都還不敢懷孕呢,她都二胎了!

此役之後,我們部門在招新人的時候,都會有個心照不宣的約定:盡量不要女生,除非特別特別優秀。

我看過一個BBC的紀錄片,非洲乾旱的沙漠中,有一種蠍子無法找到濕潤的產卵地,於是它就進化出了一種特性——在產卵期會去沙里翻找一種白色的大蜘蛛,把它殺死,然後把卵產在蜘蛛的身體中孵化。

我的前東家,不就是那隻可憐的蜘蛛么。

蜘蛛也在進化,為了生存,它會越來越防禦不懷好意靠近的蠍子。

這也就是中國女性日益惡劣的生存沙漠。

大部分普通女性求職越來越難,工作效率越來越低,精力越來越無法集中,很多人在懷孕的身體不適和撫養後代的瑣碎中,喪失了進取心。

工作只是她的收入來源,而並不是一份熱愛的事業。

與此同時,我深深地敬佩那些勇往直前的女性。

公司里也有不少這樣鼓舞人心的案例。

一位女同事,一路從基層員工做到了部門總監,終於能懷孕了。

作為一個35歲的高齡首孕產婦,她一樣加班一樣出差,

工作狀態甚至更加好了,帶領團隊完成了幾個出色的大項目。

去生孩子前一天還在公司里正常上班,據說待產室里還在接工作電話。

孩子出世後活潑健康。

在她休產假的時候,公司發了新的任命。

她成了新的部門副總裁。

另一個同事,BD部門的拚命三娘,32歲才懷孕

每天都能看到她挺著肚子風風火火外出見客戶

絲毫沒有一點孕婦的慵懶感。

她的業績是當年的第一名,剛回來上班,就得到了加薪和升職。


她們生育是晚了那麼幾年,但最終什麼都沒耽擱。

「事業」不在乎有多「好」,這個好的標準太虛無了。

但那必定是激發你生命能量的源泉,是你在這不值得一過的世間,還願意為之努力的事情。

為這樣讓你怦然心動的事情,晚生育或者不生育,又輪得到哪個大妖怪來替你可惜?

對於那些畢生理想就是給自己的珍貴卵子找個好產卵地的女性

你們使勁生吧,畢竟人類還需要人來繁衍。

生了孩子還能去朋友圈發點丑娃視頻打發心中無聊,如果不生孩子,那你的人生可就真的是一無所有了。

這樣的女性,你們哪有什麼事業可耽擱?


美國之所以說這些東西,是因為他們合法保持小孩性命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如果兩個人都有工作,那你就不能把小孩放在家裡,不然被鄰居看到了報警,屢教不改,小孩就變成福利院的了,你還要出錢。這當然是不能接受的。小學2點下班,要是沒人監護,父母立刻GG,結局是一樣的。那怎麼辦呢?你就找人來看著呀,一個月幾千美元。如果你的稅後工資沒有超過這個數,那你就是虧本的,不如不要工作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最傻逼的是,美帝的聯邦政府並沒有規定帶薪產假,所以這基本都是下一級政府和公司的事情,每個地方待遇相差甚遠。你生了小孩,你要餵奶,你就不要拿工資了。當然你可以選擇把小孩直接帶到公司去,只要你老闆同意。

所以在美帝,你越有錢,你就越能保住自己的工作。在中國顯然不存在這樣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生了那麼多小孩,很多中國的女人

比起美帝的女人

還是有工作的幾乎是唯一的原因。你覺得你應該陪著小孩,這是你的選擇;你也可以選擇不陪小孩,這也是你的選擇;你也可以選擇讓父母來帶,這也是你的選擇。但是美帝人民是沒有選擇的,因為不陪小孩犯法,自己父母也是不願意過來的。所以要不要小孩會嚴重影響美帝人民的生活質量。

某些答案說女人有了小孩之後會傾向於換工作,這也是很正常的,男人也得換工作,不然你連上下班要選哪條路走都會變成一個問題。我媽在生我之後也跳去了別的學校當老師,說是以後把我弄進去上學。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她成為區域內最牛逼的老師之一。那到底我是怎麼被養大的呢?忙的時候就把我丟給外婆,幾個月沒見面也是偶爾會發生的事情。反正我自己也沒有覺得她欠我什麼,就這麼樣大了,也沒有養壞。這正說明了,這個影響在我國

比起美帝的女人

是非常小的。你有非常多的選擇可以再保留小孩的情況下仍然發展你的事業,你可以選擇犧牲很多事情,而且仍然不會違背法律

最重要的是你有選擇

但是你要是說,社會為什麼不設計成,小孩可以無比細緻的養大的同時也讓我能保留工作?我只能說人類還沒那麼牛逼,不要活在童話裡面。為了以後能稱霸銀河系,現在的人吃點苦也是應該的。

這個道理,就跟你小時候應該刻苦讀書,長大才有好日子過,沒有任何區別。

你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你要是真的不讀了,長大了有救嗎?是吧。你想要人類以後有救嗎?

P.S.

美國養個小孩這麼慘,大家只會傾向於更加不養小孩。要是萬一給中國牛逼了,以後高端移民都到中國來,美帝沒有中產階級的小孩了,立刻GG,成為另一個非洲,指日可待。


今天去採訪香江論壇,主題是特朗普政策對海峽兩岸關係影響,但印象最深的一句卻是一個香港學者講現在台灣和香港一樣,已經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區。
根據我在港生活四年的觀察,這裡的人確實有很多選擇晚婚晚育(目測35歲之後),也有很多人選擇不婚不育。
樓主所指的「影響事業」,其實在很多城市,不是人們不想生兒育女,而是成本太高壓力太大。比方說香港正常家庭開支和收入幾乎持平,所謂的「手停口停」,不要說年輕適婚適育的女性,即便是步履蹣跚的老太太,很多也不得不出來「拼事業」。
雙薪對於大城市的大部分家庭來說都是必要中的必要,雖然香港這邊產假只有倆月,看似很快就能重返職場,但生育很容易讓女性在職場上失去競爭力,注意這裡的競爭是與大量的「高素質高學歷低姿態低人工有能力有幹勁兒」的年輕人(不分男女)競爭。
所以我認為樓主的描述有些對女性不公平,她們中的很多並不是為了自己所謂的野心,也不是說她們的事業多了不起故作清高,而是真的出於社會競爭殘酷和生活壓力所迫。
以上。


事業有多好沒多好,好歹也是自己的。

孩子永遠是孩子自己的,最多代管十八年。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潛意識裡覺得孩子是自己的附屬物?

因為他們覺得孩子是自己放棄了N多換來的,

它是我的財產。

於是就給以後更多事情埋下了伏筆。

這樣真不好。


和事業好不好有關係嗎?
上來強答。未婚未育,高齡女博士,學姐正在懷孕,和我說手腫得握不住筆,幾個月沒法寫論文,鐵定沒法按時畢業,只是延期多久的問題。
這還是只用看文獻的專業,那些要做實驗的,要跑田野的,不敢想。
這還只是留守校園的學生,時間相對自由,上班族而言,幾個月沒法安心工作,事業不是好不好,是有沒有的問題吧。
於是我想了一下,如果我懷孕了怎麼辦……完全想不下去。
我要畢業啊啊啊啊!
畢業了又怎樣,混學術圈,七年非升即走,生兩個孩子加起來耽擱三年,四年要完成人家七年的工作量,如果有這個水平我也不用在這裡愁論文了……
歸根結底,還是社會對於女性權益的保護不到位。

當然,生孩子還是比寫論文容易的,畢竟生孩子肚子里有貨,寫論文肚子里沒貨,對吧(逃)
不過話說回來,反正是個女人都能生孩子,但不是每個女人都能讀博士,對吧(繼續逃)(阿Qing...)


怎麼,年薪百萬以下的還不敢說自己想要努力工作了?工資低的更要好好努力,工資高的擔心失去,這不是很正常嘛。反正喜歡生孩子的就盡情生,不喜歡生的就不生,互不干擾,世界和平。為什麼喜歡生孩子的要來罵不喜歡孩子的


推薦閱讀:

TAG:生育 | 職業規劃 | 事業 | 職場女性 | 勞動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