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女子的名字由來:以「築山殿」、「華陽院」等命名,是指她們在宮中的居所嗎?

德川家康正室阿鶴,後來又叫成了「築山殿」,其他側室的名字也都是「XX院」、「XX局」,好像是居所冠名。這是不是當時對宮中女性的習慣性稱謂?


在日本歷史上,用X局,X殿來稱呼女性,分很多種不同的情況,據我的粗略總結,大致如下。

首先,要說說日本的「地名敬稱」起源。

日本自平安時代起,受儒家文化影響,就有普通女子名不公之於眾的習慣。除非是天皇正式后妃,或是重臣妻女母,才會在史料中錄其大名。其次,日本一直遵眾中國古俗,有以貴人居所為其尊稱代稱的習慣,比如中國自漢代起,就以皇后的居所「長秋宮」,代指皇后。所以,在平安、戰國時代,用住所代指貴 人做為諱稱,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比如說,貴族正夫人有統一敬稱稱「北の方」,「北の台」,是因為貴族寢殿多在那個方向。比如說,枇杷殿皇太后,是對住在枇杷殿的藤原妍子的敬稱,因此也可以視為別名。

在了解了這個背景後,日本古代女性的稱呼,就可以派生出不同的分枝。必需糾正一個誤解,很多人會認為平安時代或戰國時代的女子沒有名字,這是錯誤的。因為平安史書、婚書上都有記載官員妻妾的正式名字,如果貴族,必然有姓有名,若是平民名,也有名字。只是大多數女子的正式名字沒有流傳下來,也不是當時社會對她通行的稱呼。比如著名的紫式部,正式的名字可能叫做藤原香子,但是她當時做女房時被大家稱呼為」藤式部「,後來因為寫源氏物語中的紫姬而聞名,被後人雅稱為」紫式部「。

1、官職類:朝廷正式授職的後宮十二司的女官,如尚侍、典侍、掌侍等,有其位階,以官職呼之。但因為同一官階可能有多名女性,或是為了區分前後任職不同者,就派生出一種新的稱呼,叫做候名或侍名。

2、候名:簡述之,即女官在後宮出仕(侍候)時為了方便稱呼所用的通名。最初只是簡單的標記+官職形式,比如高內侍,指的是高階貴子,皇后藤原定子的母親。這個高,當然就是從其姓而來。比如修理典侍藤原基子,是因為其父(兄)當時官職叫修理亮。但到了後來,這種原本相對固定的稱呼就開始出現變形了,比如說,一位典侍,本來應當被稱為藤典侍,按例典侍應是從六位,但是日本官位和位階常不相配。她後來封到了三位。那麼再叫其藤典侍似乎不夠顯其尊貴,那麼她的候名就變為了藤三位。

再後來,出現了女房,女房可視為並無朝廷正式授職的女官,多是公卿貴族家的女兒,是后妃的私人侍從。(也有在公卿家服務的高級侍從,以及皇子、公主的乳母,因為有慣例,后妃是在娘家生產做月子的)但主要工作卻是在後宮,屬於實際干著女官活的編外人員(但如果她們本身因為出身關係擁有位階,還是要拿一部分朝廷的供養的)。這個時候,為了區分,候名就多以以父親兄弟、或服侍主人的官位、名號代稱。比如女歌人和泉式部,是以其父和泉守,和其夫式部大丞的官位合起來稱呼。紫式部的女兒大弐三位,是以其夫和她自己本人的位階合起來稱呼。 怎麼組合主要看當事人,以及當時的具體情況。

3、召名:候名派生的一種女房稱謂。

女房出仕後宮或公卿家、將軍家,也是有地位高之分的。謂之上臈,中臈,下臈。其中又可細分為大上臈,小上臈等。臈位的高低,由多種方式確定,首先是出身。比如說公卿(三位以上)之女,親王之女,幾乎都是上臈。四、五位殿上人之女、陰陽家(安倍)、神官之女,一般是中臈。至於國守之女,六位以下出生之女,多是下臈。再次是本人的職務和際遇,比如紫式部之女大弐三位,紫式部本人因為父兄只是六位小官,所以只是下臈(或許因為其才學之故給到了中臈),但其女嫁給了公卿之子(夫二位),又做了後來天皇的乳母,雖然二婚的丈夫官階不高,但紫式部之女仍有三位的位階,所以是上臈。

平安時代確定女房臈位時,慢慢行成了一種慣例,一般從候名中用的父兄官階上就能判斷高低。比如說女房叫大納言中納言左衛門督的,肯定是上臈。叫中將少將少納言的多半是中臈,如果叫小督呢,小宰相,呢,說明父兄兼任了參議(在四位中的重要官職),所以比臈高一點,是小上臈。其他的侍女就是下臈了,但如果候名用到了官名,比如侍從、或是以國名命名(多表明是國守之家出身),那麼就是下臈中位置又比較高的了。 另外,如果叫命婦,那麼肯定是中臈女官。如果叫一條二條近衛X小路之類的女官,比如押小路女房之類的,一看就是藤原各分家出身,那麼不是上臈就是小上臈。但是,這個只是慣例,不是一定之規。 而且跟據出仕地點有所浮動,比如說,一位叫少納言的女房,如果是跟著皇后入宮的,一般是中臈。但是如果只是去退位上皇、內親王、女院那裡的冷衙門,或許就只是下臈中的高位。但如果這個上皇是掌實權的,那麼也有可能是中臈。所以是大致規矩如此,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在《源氏物語》中出現的各種女房稱呼,熟悉的人就很清楚其身份高低了,比如說紫姬的乳母叫少納言,那麼是中臈女房中比較低的位置,很符合其親王庶女乳母的身份。王命婦,命婦本是中臈,但加了王字,說明有皇室血統,因此可能是小上臈或上臈,也符合藤壺中宮親信的地位。至於源氏的侍女右近,原來是其情人夕顏的侍女,夕顏是三位中將之女,右近多指其父兄為右近大夫之類的六位官員,其女大約就是以下臈身份來服侍夕顏,所以源氏會讓她做捏腳這種相對下等的事。有一個細節是,夕顏還有一位侍女叫三條,在右近面前象個土包子。其實從名字認真細究起來,三條應當是出身較好的侍女,但因為長期生活在鄉間,已粗鄙不堪了。

因為「侍名與臈位對應」 這種慣例,又漸漸派生出一種稱呼方式,參考了官位的稱呼,謂之「召名」,意思是召你來當女房,雖然你爹你兄就算並不是中將少將之類,但主家得給你中臈的待遇,所以仍會授與你「少將」「中將」的召名。某種意義上,召名成為了一種女房等級的劃分標誌,或者說是准 官位。這種召名在院政時期、幕府時期出現得很多,即是給女房授局之時,會象官位一樣把召名指派給你,讓大家清楚你的地位。例如著名的歌人建禮門院右京大夫,這裡出現的就是召名,其本名大約為藤原伊子,其父當時推測只是六位的小官,她按出身應屬下臈女房,但因其才名被召入中宮建禮門院處擔任女房,所授右京大夫之召名,大約等於五位以上命婦的地位,是典型的中臈。

女官召名的盛行,還有一個原因是武家興起之時,大多數掌權者的官位並不是很高,比如北條時政,到死也就是從五位下的國守職,初封征夷大將軍也不過只是四位左右,府中的女房也就不可能全是貴族出身了,但是要支起與宮家相對應的一套府內架構,女房還是要有的,只是這個時候很多就採用召名了。之後出現的大納言局,中納言局,民部卿局,基本都是召名,只代表女房的高低身份,不代表其父兄真實任職。而且因為武家理論上是比公家要矮一頭的,所以大納言這一女房的召名,在後宮為大上臈或上臈,在武家一般只是中臈,各種民部卿、式部卿的地位,也是如此。不過,這種召名也不是嚴格對應臈位的,比如綱吉時期的公家出身的右衛門佐,這是一個典型的中臈召名,但本人卻是上臈御年寄。

4、居所尊稱類:此項下又分成幾種:

a 后妃類 如前面的枇杷殿皇太后的敬稱,宮中常呼藤壺(院)女御,淑景舍女御、桐壺更衣等等。均是以后妃所居殿、院名為號。這種稱呼是半官方的別稱,過幾年這個殿換個人住,又會用這個稱呼代稱其他后妃。

后妃類還有一種外號式的別名和代稱,比如說」大中宮「,如藤原道長女藤原威子,嫁給自己的外甥後一條天皇為後,因宮中別無任何妃嬪,所以被稱為大中宮。還有「大齋院」選子內親王,因為當了近六十年,經歷五代天皇的齋院,所以稱之為大。一般後世提到這兩個稱呼,都是專指這兩位女性。

b 院號類 身為女院的女性,前面所綴的地名是其院號,並非其住所。如八條院,如安嘉門院。X院原是對於太上天皇的敬稱,後來延用到女院(女院可以理解為太上天皇級別的女性)。這種是官方稱呼,一輩子不變。

c貴人正妻,重要妾室類 主要指居所位置,或是來歷. 這裡面又分兩類,一種是普稱,比如御台所,就是指將軍正妻。一種是特定人的代稱,比如築山殿,淀殿。築山乃是家康當時居城岡崎市的某處,家康夫人應當是住在這裡,故行文時為示尊敬,以此呼之。但是這類代稱、別稱並不是一輩子不變的,還可以同時有別的別稱,比如築山殿又可稱駿河御前。織田信長的正妻齋藤歸蝶,因為自美濃國來,故又別稱濃姬。

d官方正式稱呼類 如北政所、大(北)政所,北政所此呼最初來源是北之方,三位以上公卿的正室都可尊稱北政所,後來經歷官方確立為關白正妻的稱號,關白之母為大北政所,這是官方稱呼,一輩子不變。

e 女房、妾室類:宮中女房比較高位的中上臈者,可以在宮中有自己非常小的獨立居所,稱之為局,因此女房、女官也可稱為XX局,這樣的稱呼主要在平安後期出現,XX可以是位階,比如中山一位局(明治天皇生母),也可以是居所,比如長橋局。如前所說,這個「局」的稱呼在幕府時代之後,一般和女房的召名結合起來。比如平安時代的女房稱為少納言,到了幕府時代之後,則為少納言局。意思是一個部屋中位置最高的女性。將軍側室們一般最早也是女房身份出現的,所以也稱XX局,一般都是上臈,但這個XX局起名就相對隨意,比如茶阿局,比如西鄉局,局的稱呼一般是非官方的,可以改變。一般來說,從將軍家女房的局名也是可以看得出這些女性的身份高低的。

比如說以官職召名相稱的女子,少將局民部卿局,中臈。為將軍生了兒子的一般XX御方,或者直接叫上臈局,肯定是上臈啦。生女兒的女房,中臈居多,混得不好失寵生了女兒的也有下臈。

以將軍家正夫人(御台所)陪嫁而來的公家女子,被稱為上臈御年寄,雖不掌實權,但是為上臈。

試舉一個有趣的例子:春日局。

德川家光的乳母齋藤福,到家光當上將軍後,確立了大奧制度,被稱為將軍樣御局,是上臈待遇的女官。但後來需要代表家光與天皇會面,實際上以齋藤家女兒的身份是不夠參內,於是就以其母族方面的親戚、三條西內大臣義妹(猶妹)的身份,改了個名字叫三條西福子參內,天皇賜三位位階及「春日局」名,其實也頗值得玩味。首先春日局多是足利家(室町幕府)將軍乳母的召名。但前面的幾個春日局不是父家出身二位公卿,就是老公是幕府管領家的高位,因此一直到戰國時代,春日局在公家,多上臈中偏下女官的召名。在德川幕府這邊,卻變成了中臈女官的召名。天皇用這個稱號來賜給身為中等 武家人,卻以假公家女參內的家光乳母,頗有一種不上不下的滋味。後來家光外甥女當了明天正皇,春日局很快得到了一個二位的位階,從此到死都讓別人稱自己為二位局了。這裡面的較勁微妙意味,是頗有趣致的。

(另外,在平安時代早期,還有一種類似的稱法,稱高位女官為XX町。局町兩詞常聯用,其局在宮中多指小空間房間,町一般指比較大的空間(一百平方以上),比如文德天皇更衣(類似於中國的嬪)紀靜子稱三條町,因為她爹大納言的宅子住在三條,如著名的歌仙小野小町,但後來XX町的用法在平安中期以後很少出現,大抵是宮內流行的風氣是把面積分割越來越小,所以大家都流行稱XX局了)。

5、改名(源氏名):武家的低級侍女因為原名不好聽,進入大奧後一般會改稱一個文雅的名字,這個名字多從《源氏物語》中來,被稱為源氏名。源氏名多由大奧管理者這樣的身份賜下,屬於公共名稱,比如叫「梅枝」(源氏物語章節名)的侍女,很可能在不同的時代前後有數十人。

於是這個時候,就出現一個有趣的事了。低級侍女中也可能因為使用源氏名,而出現叫「桐壺」「藤壺」「明石」的,因為在中文翻譯後的語境不容易區分。這時候請一定不要和前面「4」所說的貴人居所尊稱類混在一起……

PS:源氏名發展到後來,更成為色情行業工作者公用的藝名。

那時候叫「柏木」「夕霧」「夕顏」「玉鬘」的吉原游女,還真是不少……(他們男女不分的,覺得好聽就拿來用……) 比如著名的花魁夕霧太夫(太夫、格子、散茶,座敷持者,是妓女們的位階稱號,類似於現在相撲界的橫綱、大關),就是源氏名。

6、戒名(法號、法名)類

華陽院就是這一種

戰國時期一般貴人都會出家,無論生前生後,出家後的戒名有統一格式,為寺院名+道號+戒名+位號。

寺院是分等級的,首先是院殿號,也就是說你生前捐贈比較多、比較大的寺院的的名稱。最初這個院殿後基本是皇族用的,相當於謚號,後來到戰國時期非常 流行,是大名都用(最初一定是你捐的這個寺院,或者是生前就有遺願說我修了這個寺院,雖然小,但以後我就葬在了。到了後來就不一定了,許多亡者的院殿號並沒有真實的寺院對應),再後來這個院殿號就泛濫化了,也可以是出家的寺院名,平民百姓也可以例用。 原本次一等的庵號,就是小一點的寺院號,反而很少有人用了。

對於女性貴人生後,稱呼她們,一般會用戒名的簡稱,比如家康祖母「華陽院殿玉桂慈仙大禪尼」,就簡稱華陽院。但在她們生前,也會用XXの方的稱呼,就是XX夫人的意思,至於這個XX,可以是名字,可是代稱,就隨便取了。如果築山殿真名真的叫阿鶴,叫她阿鶴之方也不是不可以。麻煩的是一個人可以多次出家,所以還有多個戒名。

後世對於日本戰國時期著名女性的稱呼,一般會從其眾多代稱中選出一個最普及的。比如淀殿,官稱淺井菊子,小名茶茶,秀吉死後出家在大廣院,被尊稱為大廣院,戒名有「大虞院英嚴大禪定尼", "大虞院花顏妙香", "大廣院殿英嵓「等三個。但是人們說得最多的,還是淀殿。

其實這事換到中國就好理解了,一般說蘭貴人都知道是誰,但通用的是慈禧,其實可能人家大名叫葉赫那拉杏兒,晚清說懿貴妃都知道是誰,宮裡還有叫她西邊主子、樂壽堂主子的,朝廷昇平署檔案里直呼其半官方稱呼為老佛爺,但官方行文中她是孝欽後。 後世通稱哪一個,無非是看大家熟哪個而已。

…………

本來只想簡單回答這個問題,沒想到越說越多……以上只是一個粗略的總結,如果要就日本的每個時代不同情況詳細,只怕是幾十萬字的容量。是以疏漏不當之處,還請各位方家指正海涵。


築山殿實名不詳,阿鶴應為小說家作品的稱呼吧。殿指貴人,似以正室居多,前面的築山為三河岡崎附近地名,恐是築山殿的居所,便以此為名。至於XX院,則是武將死後其妻出家所取的法名;局是出仕於宮中或幕府具有一定地位的女性,也有做側室的。


築山殿(つきやまどの、生年不詳[注釈 1] - 天正7年8月29日(1579年9月19日))は、戦國時代から安土桃山時代にかけての女性。徳川家康の正室。名は未詳[1]?一般的には築山殿、築山御前(つきやまごぜん)、または駿河御前(するがごぜん)ともいわれる[2]。「築山」の由來は岡崎市の地名である[3]?

日文維基中僅說明了築山來源於岡崎的一地名,未說明與築山殿的淵源。

這裡我們可以參考另一位日本女性,淀殿淺井茶茶。

諱は茶々(お茶とも)及び菊子。前者は生涯で一貫して名乗った名で、後者は朝廷より従五位下を賜った際に授かった名である。ただし「菊子」は公の場面のみで使用されたもう一つの諱であって、「茶々」から「菊子」へ改名したという訳ではない。

また生存中には、居場所の変化に伴って淀の方(よどのかた、他に「淀の者」「淀の女房」など[14])、二の丸殿(にのまるどの)、西の丸殿(にしのまるどの)などと通稱された。鶴松?秀頼の出産後は御袋様などとも。秀吉の死後に落飾して大広院(だいこういん、大康院とも)と名乗っていたという説もある[15]。


根據引用的日文維基第二段可得知,淺井茶茶的「淀」的稱呼應該來自於她的寢宮,類似於中國的乾清宮、坤寧宮一樣的感覺。(訂正:淀的來源源自茶茶懷孕后豐臣秀吉賜予她一座淀城)考慮到岡崎在當時作為德川家康的居城,做個不太負責的猜測,可能當時築山殿的寢宮名字就叫「築山」(訂正:築山為築山殿封地可能性較大)。

院的來源基本上有兩個:一個是落髮出家後的院號,例如上面所說的淺井茶茶在豐臣秀吉死後出家,稱大廣院;另一個則是貴族女性(通常是皇族成員以及少數公家女性)獲得封賜的稱號,通常稱女院(通常院號是指天皇退位後稱用的,由於這裡是賜給女性,故稱女院),由於通常用禁宮門號,亦稱門院,例如三條天皇女禎子內親王稱陽明門院(也有不少例外,如後一條天皇女章子內親王稱二條院、關白藤原忠實女藤原泰子稱高陽院、鳥羽天皇女暲子內親王稱八條院),(天皇退位無論是否出家都可以有院號。日本天皇退位後稱上皇,若出家則稱法皇。日本歷史上上皇法皇多有院號,例如正親町天皇退位稱上皇,後獲贈陽光院;白河天皇退位後出家稱法皇,獲贈白河院。)

局在題主提問的語境下,讀作つぼね,原來是指宮殿中供女官女侍居住的房間,後來引申為皇室、公卿、將軍賜予侍奉他們的擁有重要地位的女性,例如長橋局、春日局。然後在前面的引申義的基礎上再做引申,就變成了大奧(將軍的後宮)的主管官職了。現代日語中お局様依然被運用著,通常是新人女性用來揶揄特別有發言權的女性上司的用語。


桐壺更衣


法名


日本古代女子無名無姓,又得叫人家,只能用這種方式了。

紫式部是官階名,所以寫源氏物語的那個姑娘也是沒有名字的。


說沒名的,過於想當然了。她爹媽兄弟姐妹老公怎麼稱呼她?
總會有個閨名。女人閨名不方便外泄,所以好些失傳罷了。

以建築地名為稱呼全世界皆然,沒什麼稀奇的。


那時候的女人大多數無名無姓,老公死了大多數要出家為尼,然後就會用寺院的名字來命名


推薦閱讀:

大谷吉繼系屬基督徒是否是信史?
假如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人與豐臣文官派關係緩解且加入西軍,那麼關原之戰的結果是否會有所改變?
伊達政宗向西班牙國王割土借兵一事可信度為多少?
比睿山僧兵的戰爭實力如何?
假如織田信長沒死,並且按照大陸侵攻計劃佔領了中國會怎麼樣???

TAG:日本歷史 | 日本戰國 | 日本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