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料中的蝦(壽司、刺身、天婦羅),都不把蝦尾部的殼也剝掉,讓吃起來更方便呢?
12-14
曾經我也有這個抱怨,但是後來有一次給父母剝蝦的時候,我也留了尾部的殼沒剝掉,而選擇讓他們吃的時候自己剝,我才明白為什麼。因為剝蝦是件麻煩的事,而吃蝦是件簡單的事,自己剝過蝦的人都知道,一頓下來,能吃到的蝦肉也沒感覺有多少,但殼子卻堆了一大堆。所以,不去蝦尾殼,正是為了讓食客在吃的時候自己剝,從而減慢進食的速度,好好體會蝦肉的美味,而不是像吃豬肉一樣,囫圇吞咽,這樣才對得起剝蝦人和烹蝦人的付出。還有第二個原因,我感覺蝦帶一點殼,能讓人心理上感覺蝦是新鮮的、完整的、現剝的。因為我自己在剝蝦的時候,如果把蝦肉剝斷了,或者遇到蝦肉鬆散的,發現它們如果帶著尾殼會挺難看的,所以如果是遇到這種情況,我都自己把這隻蝦消耗掉了,哈哈。只是自己的見識,歡迎日料大神和廚師大神來答。
不請自來。
反對上面兩個答案。
上面兩個答案都說蝦尾難剝,但是根據我這麼多年吃蝦的經驗(額。。。。),蝦尾非常好剝,方法是,剝完前面幾節之後,抓住蝦肉和蝦尾,拉一下,Duang的就剝好了。
除此之外,經常逛菜市場都會看到賣海貨的攤子上有賣凍蝦仁或者現剝的新鮮蝦仁。因此這種食材並不難找。
綜上,廚房裡負責剝蝦的應當長期從事這項工作,不會掌握不了剝蝦技巧,一定能剝出漂亮完整的蝦仁。
我認為日料中的蝦留著尾巴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是美觀,帶有兩片翼的蝦尾非常漂亮,帶有尾巴的蝦讓人看到甲殼的光澤,感受到到蝦很新鮮。同時這是個視覺信號,讓你馬上反應到這是一隻蝦。另外,我從來不把蝦仁和蝦看成同一種食材,蝦有醇厚的蝦腦(雖然詳細說說那是什麼東西,大家估計就都不會想吃了),肉緊緻有彈性,本身的鮮味也沒有流失。但是再好的蝦仁,吃起來也不會覺得那是一隻蝦,更像是一種人造物。因此,一個鮮紅的蝦尾巴會提醒食客,這是一隻蝦。
第二,天婦羅早期是日本的一種街邊小食,應該是邊走邊吃的,從面中探出來的一段尾巴剛好可以用手拿,就像甜筒外面的包裝紙一樣,還是滿貼心的。所以我認為這也是原因之一。
以上。
嗑瓜子和瓜子仁的關係吧
其實很簡單。一個字就是:新鮮。
這個習慣估計是日料里衍生來的,日本人最嚴謹。
最根本的原因,蝦只要燙熟以後,如果沒有好好保存,常溫下(廚房溫度也稍高)過幾個小時帶殼的部分就會出現明顯的黑斑。。所以沒有黑斑的蝦尾是對鮮度最起碼的證明。
樓上說的為了食客可以慢慢品嘗蝦。我覺得只是臆測。。
蝦尾巴很容易剝掉,為什麼就著呢。是因為…好看…增加逼格
好看
1看起來美觀。
2吃的時候拿著方便。
3很容易就會剝掉的。
4炸蝦的話,尾巴也可以吃的,脆脆的很好吃。
強迫症食客表示如果看到蝦尾被剝斷會渾身不自在,所以店家不剝就把難題留給食客咯。
起源是來自於日本最初期生食文化開始盛行的時候,大多數都會把那些已經取完肉的魚骨連同擺放整齊的魚肉放在一起呈現在客人面前,是為表示料理師傅刀功的精湛,沒有浪費魚肉的意思,刺身這個名字就是這樣由來,至於那個關於蝦尾的問題,也是大同小異的,
蝦尾不好剝
妳如果次次都把那個尖剝出來,可以考慮教教我
給食客自己剝就可以成功甩鍋啦
因為剝蝦尾很難,剝開的蝦尾也不完整,影響外觀。
自己剝幾次蝦仁就知道了
推薦閱讀:
※鹽的好壞在做菜時有什麼差別?
※明蝦(大對蝦)這樣個頭很大的蝦在家裡做怎樣才能更入味又保持比較嫩、彈的口感?
※西班牙海鮮飯(Paella)和義大利燉飯(Risotto)的區別在哪?
※馬卡龍到底應該怎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