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動畫《東京殘響》背後有何含義?
這是動畫,也是現實中的日本。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東京殘響》所呈現的正是這個國家的尷尬卻又無奈的現狀:想要擺脫美國的控制,但其戰敗國的身份卻只能依附於美國。
雖然動畫中美國人一手遮天的劇情雖略顯誇張,但現實中的日本,又何嘗不是必須與美國保持步調一致。
有一些人想要改變這個國家。
動畫中的代表人物是間宮,柴崎為26個消失的孩子拜訪他的住所時,間宮說:
「像你這樣的年輕人應該想像不到吧,過去的東京可是遍地荒蕪一無所有。離那場戰爭結束,已經快過了70年了。但是,這個國家至今還是一副戰敗國的樣子,這個國家的精神尚且猶如敗家之犬,毫無半點尊嚴可言,這個國家必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獨立......」
為了實現「獨立」,他們成立了「新和平私塾」,在全國的孤兒院里挑選小孩,進行了名為「雅典娜計劃」的實驗。試圖培養超出常人智慧,比任何武器都要有用的人才。另一方面,偷偷研製的原子彈。
現實中我們也能看到日本在這方面的「努力」。
從很早以前就開始的"入常"之路,到今年安倍的成功修憲。日本似乎正一步步實現」國家正常化「的目標。
但這背後,是無法擺脫沉重的歷史問題:和周邊國家的領土糾紛,篡改教科書,慰安婦問題……
而這恰恰是這些政客想要遺忘的,如同動畫中被隱瞞的」雅典娜計劃「。
那些犧牲的無辜生命,在當權者眼中只是「國家的基石」。他們不知道父母是誰,甚至連名字也沒有,只有26個的數字。
一個視生命如草芥的國家,即便最終達到了它的目的,也還是遍地荒蕪、一無所有。
在為自己犯下的錯誤付出慘重的代價後,這個國家究竟該走向何方呢?
答案要在現實中尋找。《東京殘響》讓我們看到了一絲希望,雖然和NINE寫下V.O.N時一樣充滿未知,但一定會人將它繼續傳遞下去。
﹋﹊﹋﹊﹋﹊﹋﹊﹋﹊﹋﹊﹋﹊﹋﹊﹋﹊﹋﹊﹋﹊﹋﹊﹋﹊﹋﹊﹋﹊﹋﹊﹋﹊﹋﹊
《東京殘響》中傳遞這份希望的,是理沙。
在NINE和TWELVE和計劃中,深入調查爆炸案的柴崎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理沙不是。如果不是在東京都廳意外的看見TWELVE,整起事件都跟她毫無關係。
所以有些人不明白理沙這一角色存在的意義,因為她總是在拖後腿,完全沒有幫上什麼忙。
沒有她,結局似乎沒有什麼不同:雅典娜計劃最後三個孩子也死去了,柴崎也揭露了日本政治的黑暗,美國人依舊藏身於幕後,東京居民也免費觀看了「不花錢、不傷眼」的平流層核彈爆炸。
如果《東京殘響》的故事就這樣完結了,你是否會覺得少了點什麼?
就像一個蒙受冤屈的人用慘烈的方式證明自己的清白。因為他的死,才讓案件被重新立案。當真正的罪犯被繩之以法時,你會高興嗎?或許會,畢竟正義得到伸張。
但對那個無辜死去的人呢?
他甚至看不到這個未來。
當然,現代社會會有媒體會採訪他身邊的人,讓我們可以近距離的了解他。但」斯芬克斯「是孤獨的,沒人走進他們的世界。被警方稱為「恐怖分子」的他們,是在與這個國家為敵。
FIVE曾對理沙說,原本,你以為他們有未來嗎?
「吶,不要忘了我們,記住我們...曾經活著...」
柴崎做到了他力所能及的事,但世界只是知道了他們的存在,卻看不到他們」活著「的身影。
所有人都只是看客。除了理沙。
作為」共犯「的她,看見了NINE和TWELVE的掙扎,看見了他們真實的活著,而不僅僅是」斯芬克斯「。
她的人生,也因為他們的出現被拯救了。
看見了這個國家陰暗面的柴崎,也會懷著希望繼續貫徹自己的信念吧。
個人解謎——斯芬克斯最後的謎語
雅典娜計劃有26個孩子,沒有名字,只有編號。倖存者除了給美國挖走的5之外(美國對日本說了:「Give Me Five!」),只有出逃的9和12。
這些數字僅僅是巧合嗎?有沒有特殊的意義呢?在這樣一部以解謎為主線的動畫里。
英語正好也有26個字母,如果把每個人對應的數字換成字母的話,會怎麼樣呢?
5就是E,9就是I,12就是L。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三島理沙(Lisa)會和12走的這麼近了吧!因為Lisa的首字母也是L。
E,I,L。倒過來,組成的單詞就是lie(謊言)。
這也是斯芬克斯真正的動機,揭開謊言,公布雅典娜計劃的真相。
然後,片中出現的冰島語「希望」:Von。
因為5和9,12是對立的存在,但又同為計劃的受害者,所以他們恰好處於「希望」的兩端。
所以將V置於lie中,而且在l,i和e的中間會怎麼樣?
liVe(活著)
這就是斯芬克斯最後謎語的答案:
記住我們,曾經活著(live)。
其實一直以來對渡邊的印象更偏無政府主義,主席講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教堂與白鴿,爵士與槍的浪漫主義是那些可愛的無政府主義者的商標。《東京殘響》使我意識到,渡邊也有現實的,極左的一面。
在這部動畫中,問題的焦點在於,今天的日本可謂昇平日久,但又缺乏所謂大國的雄風,處在一種非常尷尬的位置。動畫中,右翼為了打破現狀,採取的辦法是修憲、是秘密製造核武、是蔑視倫理道德的人體實驗。而這些右翼在動畫中的代表,就是「民自黨」政客(你懂得)、是草菅人命的政界大佬。戰爭過去七十餘年,廣島與長崎的爆二代都人到中年,血的教訓成為歷史,面對右翼的種種行徑,在動畫中,我們甚至難以找到能與之抗衡的力量。如果有,大概就是美國了。five和她的副手在某種程度上代表美國的態度,為所欲為,將日本的所謂尊嚴踐踏腳下。上層就是這種狗咬狗的狀態,底層則是以女主為代表的年輕一代,被侮辱被損害,生活的高壓,自我封閉,深刻的無力感,對現實的逃避。
面對一潭死水,渡邊選擇讓兩個犧牲的羔羊站出來,撕裂一切。還記得柴琦警官說的話嗎,在學潮的年代,青年學生朝警車扔石頭,我們視他們為英雄。極端的左派就是這樣,甚至有人認為,六十年代學生運動留下的遺產之一就是恐怖主義。這不正好契合男主的所作所為嗎?當年日本赤軍做的不比男主誇張,重房信子不比男主人設更加瑪麗蘇?女主在摩托車后座上問男主是不是要毀滅世界時,他們為什麼笑呢?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問題真的很中二很天真,一方面這個天真的夢想不正是禁止禁止的年輕夢想家們該擁有的嗎?所以這裡要表現的,是女主從令人壓抑的社會中被解放了(雖然這解放很短),並且她和解放者達成了諒解。
排除男主作為個體的夢想,被人需要,被人記憶。社會層面上,男主所作所為就是驚醒醉生夢死的人民,有什麼比在東京上空平流層扔一顆原子彈更震撼,更能迫使日本社會必須面對核武問題和修憲問題嗎?這是真正的反戰題材。
當然,震驚整個社會之後,男主的使命就結束了。比較中左的柴琦警官登場,解決問題,恢復秩序。按照結構主義敘事學的觀點,所有的童話故事結局都是秩序的恢復。
而女主,前面已經說了,她象徵的是普通民眾,她見證了一切,她理解了一切,當塵埃落定,未來的希望當然要落在她的身上。
為了服務這樣巨大的社會意義,個人所面對的問題其實在這部動畫中被犧牲掉了。人物為故事服務,我想,這也是《東京殘響》大暴死的原因。現在的日本動畫主要就是賣人物,賣故事的年代早就過去了。
忽然想起了另一部經典的反戰動畫,《機動戰士敢達0080》,估計那部放在現在也是撲街,人物太普通,但是那個故事本身就不允許出現高人氣人物啊。。。
所以我其實也不太明白倆男主個人到底有什麼意義......
整部動畫的主旨其他答主已經說了很多了,我就想單純的說說理沙這個角色,整部動畫存在感最低的主角。
我一直覺得日本是一個很壓抑的民族。在知乎里有一個日本相關的回答,說在日本如果別人幫你撿了東西,你不該說謝謝,應該說對不起,因為你給別人添了麻煩。日本的很多文學作品裡也是壓抑絕望的味道。而理沙,就是這樣一個壓抑的社會的產物——存在感低,毫無長處,經常被嘲笑,還有一個神經質的媽媽。她自卑又敏感,非常在意他人眼中的自己,總是擔心自己犯錯,自卑又懦弱,時時刻刻如同一隻受驚的小動物。但是她還有勇氣,她一直希望能逃離這個世界。
理沙剛出場的時候的時候她站在泳池邊,旁邊光線亮麗的女生襯托出她的平庸。她處於尷尬的境地,跳也不是不挑也不是。
理沙總是慣於躲在廁所裡面。因為廁所是一個安全的空間,沒有其他人,沒有監控攝像頭,也不會有人突然推門進去,她的媽媽不會,嘲弄她的同學也不會。而且人要排泄是天經地義的事,不用擔心犯錯。
理沙耳朵里經常響起同學的嘲笑。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有人說她的名字(或者相似發音),她就會覺得是她人的嘲笑或責備。記得動畫里有一幕,理沙在柜子里取東西,耳邊響起同學的嘲笑聲。找不到具體在哪了懶得截圖了。
這裡的一個細節,里沙離家出走。她後面的人在打電話,說著「被抓去輔導?不是高中生嗎?」這時理沙就想起了自己,她正在離家出走中,如果被抓住也要接受輔導。然後理沙就默默的走掉了,這個細節也能體現出理沙的自卑和敏感。值得注意的是,打電話的妹子語氣很強勢,帶一點傲慢的味道,欺負理沙的同學聲音也是如此。而理沙說話一直是小聲的,弱弱的。
理沙在機場放完煙霧彈跑出去的時候,撞到了兩個人。一般人會在這時候說一句「對不起」,但理沙連說了許多高對不起,還一直鞠躬。依然懶得截圖。
twelve對與理沙來說,就是天使吧。在遇到twelve之前,理沙一直都蜷縮在陰暗潮濕的角落裡,但twelve像太陽一樣,照亮了那個角落。最開始twelve就說「我也一樣(熱)」,然後跳下泳池,替理沙解了圍。後來理沙說「我本以為你能帶我離開這個世界」,我本以為twelve會覺得理沙幼稚,沒有能力還期望很大,沒想到twelve真的帶理沙離開了這個無聊世界;後來twelve為了救理沙背叛了nine,我本來以為twelve會有一點責怪理沙,沒想到他居然帶理沙去了遊樂園。明明他當時很難過,但還是一直對理沙笑。最後一集原子彈快要爆炸,twelve受了傷,低頭走在路上,他聽到理沙叫他的名字,第一個表情居然是笑。twelve一直對理沙說,你一定可以的,放心吧,呆膠布,不是你的錯。nine同意麗莎去機場的時候,他還對理沙做了一個勝利的表情。他從來不把壓力,悲傷和負罪感傳給理沙。這正是理沙需要的。
刑警說過一段話,說他想去他們(斯芬克斯)去過的地方,看他們看過的風景,聽他們聽過的聲音,呼吸他們呼吸過的空氣,也就是,走進他們的世界。刑警和理沙走進了斯芬克斯的世界,而且記住了他們。東京上空巨大的煙花綻放過後,很快城市又恢復了原樣,曾經轟動一時的新聞也會被遺忘,斯芬克斯就像沒有存在過一樣。好在有人記得他們。
nine沒能帶著five的份活下去真是太遺憾了。five是有點想救下你呢和twelve吧,趁著最後的原子彈還沒炸,他們也許有機會收手。twelve和nine其實壓根沒想揭發美國軍隊乾的事情吧,結果他們還是不願意放過(?_?) 不能好好聽聽人話嗎!
策劃一場巨大的遊戲,僅僅為了吶喊不被淹沒。最後塵封的真相被揭開,也終會再次歸於平靜。
話說這劇情罵日本政府罵的挺狠吧,日本都沒禁中國禁了,服氣。手機打的無排版,請見諒。
作品的背景設定本身就是日本社會各個方面的一個縮影。
而故事本身就是在這個微縮的社會裡,在發生一個極端事情時,可能會變成的一副模樣。
關於本片,其實可以參考一下開播前官網的一個訪談:
原文:Special | TVアニメ『殘響のテロル』公式サイト
翻譯:(翻譯)《殘響のテロル》官網訪談
這裡只是引其中的幾點和作品本身相關的部分:
——您構思這個企劃的靈感來源是什麼呢?
渡邊 這幾年,世界各地都有恐怖襲擊事件發生,日本人之中肯定有人認為那都是遙遠國家發生的事,跟自己無關。但是,如果東京市區中心真的突然間發生連續爆炸襲擊的恐怖事件的話會是什麼樣的?我們又應該如何應對?如果犯人是十幾歲的少年呢?沒有使用任何高科技的工具,僅用一台智能手機就掌控整個日本,如果是這樣的傢伙出現了又該怎麼辦?這次企劃的靈感就來源於此。思考著在當今日本能夠實現的恐怖襲擊,自然而然就不得不去考慮日本這個國家的運作體制,以及國家成立的過程,這些都是構思企劃的靈感來源。
——到現在為止《殘響のテロル》都沒有透露更多的信息,那麼這部作品到底講的是什麼呢?
渡邊 這部作品有動作驚悚的一部分,從這點來看,在我之前的作品中也可以發現,意外地和現代美國動作電影很相似。還有一部分,講的就是青春,也可以說是人在十幾歲的時候那種青春洋溢,未成熟而躁動,鋒芒畢露,挑戰一切的感覺,這也是我想通過作品表達的。兩者混合起來大概就是這部作品的內容了。要說是什麼類型的話,就是青春動作驚悚片吧,雖然還從沒聽說過(笑),不過新的類型總是在不斷開拓的過程中誕生的嘛。還有就是最近,很多美國的電影導演都親自參與制作電視劇,劇集質量真的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也意識到了這些國外電視劇的存在。單純從放映時間比電影長這一點來看,故事內容和戲劇化效果都能夠更好地體現。
——從現在公布的「兩個少年,以斯芬克斯之名,開始了將全日本捲入其中的遊戲」這樣的設定來看,能夠想像到的就是,即使是在渡邊導演的所有作品中也是最具有挑釁意味的內容了。
渡邊 我倒是沒有特意去營造那種感覺,只是順其自然。特別是創作原創動畫作品的時候,完全是從零開始創作整個世界觀,沒有任何靈感的話是很難進行下去的。所以,把自己想說的東西自然的表達出來就好。舉例來說,同樣是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的人,不同的人對世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會覺得世界充滿了欺騙和絕望很難活下去,也有人會覺得沒什麼不滿相當平和。處在某個情境下自己是如何看待世界的,有什麼感覺,有了這些想法原創動畫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最後請您為《殘響のテロル》說一句話。
渡邊 這是自己長久以來創作的企劃終於得以實現,傾盡全力的一部作品,是抱著能夠讓世人引發思考的心情創作的。希望大家務必觀看。
所以一定要說這部作品的意義為何,其就是在於把現實的存在誇張的展現在觀眾面前,從而引發觀眾的思考吧。
---
《東京殘響》片頭9和12出現的同時畫面上還有VON的字樣,VON在第一集就表明是冰島語「希望」,VON在此具有三重含義。
第一,是26個孩子所被寄予的希望,他們是日本崛起的希望,而這份希望就猶如身處冰窖的人對於溫暖的希冀,是見不得光的。
第二,是26個孩子的希望,童年裡沒有玩樂,沒有父母,無法與外界聯繫,沒有自由,不被外人了解,甚至生命隨時可能逝去,這種童年是沒有希望的。9和12希望他們被外界所知,希望這件事被世人了解,希望慘劇不要重演。
第三,動漫製作方無疑是希望在日本經濟疲軟的今天,日本能夠振作起來。
表面看上去是反戰,細緻揣摩一下是告訴我們,幻想和平的小清新思維是要不得的,12的被殺就是告訴我們沒有強有力的武力作為守護,美帝就可以隨意射殺本國天才美少年
渡邊信一郎的作品,還是值得看一看來理解一下
B站上有花絮特典和日後談,題主可以去看看。
我記得監製大大有說一句話,這部動畫從策划到誕生一共用了六年時間,期間幾次差點胎死腹中。
到最後還是出來了,就憑這一點,我反對以上所有輕易斷言人物行為沒有邏輯的答案。
這不只是一部揭示因為日本作為戰敗國的屈辱而為了培養天才做侵害人性實驗之殘忍的動漫,它還可以從人的角度理解。
渡邊信一郎說,人都是相似的,想要做出觸動人本質的動畫。
動漫里體現的無可奈何的壓制與屈辱,在由此產生的野心驅使下犧牲人性的行動,正像是一個人面對現實不可抗力會選擇和經歷的一樣。
我們的慣性思維是,為了改變現狀,你要加倍努力,你要抑制自己,百鍊成鋼,得以功成名就。而多數的現實是,勉強應付了生活,心有不甘也只消遣。
而渡邊給我們的啟示是,不要忘記恐懼。不要忘記自我壓制時的那種恐懼。
理沙就是很典型的無能的人,做任何事都笨拙,排不上用場只會添麻煩。但是,她沒有任何過錯。就這樣活著,遇見帶給自己希望的人,生活中的幸福並不複雜。
也許只是一個盛滿陽光的露台,溫柔的空氣像羽毛一樣飄浮。
也許是一杯加冰的麥茶,即使味道有點淡。
這部動漫有四部分的勢力在相互博弈,第一部分是斯芬克斯也就是主角們,第二部分是日本政府,第三部分是美國政府,第四部分和日本政府有所關聯,是日本政府下以柴崎為代表的正義的警官(他們和日本政府有所不同,所以分開列出來)。如果問一句,這裡哪股勢力最強大,我想答案既不是斯芬克斯們,也不是日本政府,更不是柴崎那幾個差點被開除的警官,而是美國政府。而在這部動漫里,最沒用的勢力應該是日本政府了,如果不同意的話,想想FIVE回來日本後對日本政府是多麼的強硬,想想FIVE在機場里肆無忌憚的行為卻沒有得到日本政府的一點反抗,想想兩個主角是怎麼捉弄日本政府的,想想柴崎他們為了調查真相居然要被日本政府里所謂的上頭(這上頭,想想也知道是美國政府的高級人員了)停職,日本政府該是有多懦弱啊。
想想,多少也有點諷刺,在自己的國家裡,查個恐怖分子卻要受到別的國家的制約,在自家發生的案件,美國說想插手就插手,在自家想查個案件,美國說不讓你查你就不能查,不然停職,這是一種多麼諷刺的畫面啊。現排名第一的答案說得對《東京殘響》所呈現的正是這個國家的尷尬卻又無奈的現狀:想要擺脫美國的控制,但其戰敗國的身份卻只能依附於美國。
這部動漫也許真正要表達的除了對斯芬克斯們的同情,日本的無奈,我想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府在日本的「滔天」勢力。沒有什麼比喪失主權更讓一個國家覺得恥辱了,而日本就面臨著這種狀況,動漫里是,現實中也是,不同的是,動漫更誇張。
這個動漫估計在日本銷量不高。畢竟這個有點賣國,但是作者毫無疑問的是真心為日本著想。最後一句:大讚!!!!!!
一以貫之的日本特色反戰邏輯:「因為戰爭(戰敗)會給我們自己帶來痛苦,所以戰爭是不好的。」日本人果然還是毫無長進,只有核彈爆在自己頭上才會喊喊反戰,呵呵。
凈是 重視 珍惜 疼痛 不得已。
關於five的自殺,我是理解的。
首先,童年時代的三個人中,她是唯一一個被留下的,世界上就三個這樣的孩子了,失去了nine和twelve的five肯定十分孤單,得不到理解,彷彿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親人(同類)離自己而去,而nine在童年與five在「租界」時,這些孩子交流溝通的方式就是遊戲,nine和five顯然是在而是一起下過棋,而且是不分伯仲的那種,更給了five一種她和nine就是管仲與鮑叔牙的感覺,惺惺相惜。所以five在彌留之際(根據劇情推測five當時由於身體原因已經沒有多少日子可活了)還想與nine來一場「遊戲」,她活下去的唯一動力就是想和nine再來一次遊戲。
如願後,她希望nine能繼續活下去,帶著她的那份愛意,活下去。
我有一個理論,姑且叫做永恆價值觀衝突。
解釋一下,就是人類永遠存在價值觀的衝突,都會認為自己在做對的事,但這個對的事和那個對的事就可能產生矛盾,兩者截然相反,卻都是對的。
在東京殘響中,這樣的衝突就多次體現。作為一個國家的權力掌控者,他有責任,也必須為了國家做一切事,換做美國總統,也要為了國家利益做事,中國也不例外(這個我不多說,但是領導人都是絕對的為國家好)。在整個國家和命運前,在整個民族的命運前,他可以去做那些不是人做的事,都是為了國家,他沒有錯,和一億人比起來,犧牲26個實在是微不足道。
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一個什麼國際大事都不需要考慮的普通人,一個對於國家命運,民族命運無力為之的普通人,我們更多的是去在意生活,在意人權,而且,我們都不是冷血動物,都有同情憐憫之心,所以我們痛惡這些肆意摧殘無辜兒童的人,覺得他們禽獸不如,對的,沒有錯。
作為被摧殘又僥倖逃脫的孩子,希望能為自己討回公道,希望阻止這樣慘無人道的事再次發生,人之常情又大義凜然,也沒有錯。但這三者,卻有深深的矛盾,這無法避免,不可解決,這就是悲劇,就是現實。
所以說,東京殘響中,沒有人是有罪的,沒有人是錯的,就連美帝也是,他們也沒有選擇,他們也要保護自己的國家,也要為了自己的人民考慮,而做出非人的事。
透過這部作品,可以看到當今日本政府的願望和無奈,還有。。。。不好說,更多的是一些思考,在永恆價值觀衝突中,究竟選擇支持哪一邊的思考。
最後,男主們不殺人的恐怖襲擊更像是一種弱小又沉重的抗議和無形的革命。這或許就是被禁的原因吧,它傳播了一種想要為這個靜如死水的社會添加生機的衝動。這種衝動,是任何國家都覺得對但是都不希望看到的(中國尤其害怕這種波動,因為風險太大)。
??——————??——————??——————??
我還是想加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不能和平相處,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不去爾虞我詐,每個人都認真過自己的生活就好了吶?想傳達的是V.O.N(希望)
日本版的V字仇殺隊
畫面、人設、音樂都很上乘,可惜劇情像是為了設定而硬套的,沒有合理的鋪陳,節奏略趕。
雖然設定也算不上有新意,但是看著爽啊(* ̄▽ ̄)╭
殘害兒童的國家沒有未來
「描述少年為報復國家製造恐怖爆炸,甚至偷取核武原料製作炸彈,宣稱要「對著這個世界扣動扳機」;畫面血腥恐怖,令正常人極度不適。」這是窩國媒體說的。
其實他說的不對,這部動畫畫面和血腥恐怖還差了十萬八千里,人物設計在當代動畫界也是中規中矩,才女菅野洋子的配樂也可以說是可圈可點,但是以上優點並不能阻止這部片成為一部爛片。
首先說這部片子的題材,正如第一段所描述的,這是一部充滿負能量的片子,包括結局,也沒有走欲揚先抑的套路,反倒是又一次凸顯了人性的醜陋(窩為什麼要說「又」?,笑)。這種題材只在日本特定的時代背景(比如二戰後)下才會使人引起強烈共鳴。第一次看這種類型的動畫片的中國觀眾可能會覺得新鮮刺激,「哇,原來日本還允許這樣的片子播放啊,中國就是垃圾。」產生諸如此類的想法,窩只能說你too naive。這種題材類似於文學中的「無賴派」,在日本並不新鮮,也確實流行過一陣子,讓人產生一種看「跳樓記」的感覺,「哇原來他們過的都不如窩啊」。相比之下,脫胎於無賴派的另一部動畫《因果》題材上就三觀正確,劇情也更加抓人(《因果》之所以比較冷門,有他自身的缺點)。
第二,動畫中的梗,什麼斯芬克斯的迷霧,都已經爛大街了好伐!超沒創意好伐!還搞個VON?冷門生僻的詞為的是什麼?裝逼?
第三,這部片子涉及到政治元素,也是不可迴避的問題。窩認為,一部動畫的藝術程度不會因為你加或不加政治元素就產生些許改變。有些人看了《瘋狂動物城》還想扯政治呢。OVA動畫《小泉麻將傳說》雖然無時無刻不在醜化中國領導人,但窩仍然認為是部有趣的動畫,最起碼窩在裡面看到了漫畫應該有的熱血。而《閃光的夜襲》這片子看得人就少多了,別跟窩講什麼與歷史史實不符,一部爛片跟歷史完全無關。雖然A1出品必數精品,看過的人也只會講一句:「啊,比前作《空之音》差一些啊。」
最後,是日本和美國的關係,二戰確實是日本敗給了美國沒有錯,日本人對此有怨念沒錯,但請不要用窩們中國人的心理來套日本人的心理,窩們中國人有骨氣,從小就被教育「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是日本人可未必,他們從來都是誰強向誰學習,誰弱就欺負誰,日本有脫亞入歐全盤西化。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許人家安倍抱著《日美安保條約》睡的正香呢。
請不要叫醒他。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山田尚子《聲之形》入圍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
※有像《EVA》《殺戮都市》《未來日記》《屍鬼》這樣的黑暗向動畫推薦嗎?
※長門把曉的其他人做成六道是否更牛逼?
※如果艾蜜莉婭穿越到《野良神》,能否得到夜斗的青睞?
※如何評價《昭和元祿落語心中》這部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