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陌陌「就這樣活著吧」的廣告?

廣告完整版:

2014年超有創意的陌陌廣告
相關問題:如何評價豆瓣廣告《我們的精神角落》? - 互聯網

廣告詞完整版:

別和陌生人說話
別做新鮮事
繼續過平常的生活
膽小一點
別好奇
就玩你會的
離冒險遠遠的
有些事想想就好
沒必要改變
待在熟悉的地方
最好待在家裡
聽一樣的音樂
見一樣的人
重複同樣的話題
心思別太活
夢想要實際
不要什麼都嘗試
就這樣活著吧


-

內容評價方面 我完全贊同@吳震的回答。我就想單獨聊聊配音。這個本來輪不到我來評價,專業人士沒出馬,我便率爾操觚了。

-

對,我就是很喜歡這個配音,特別討厭播音腔和渾厚男中音。

——唐岩

唐總不想要一個「專業的聲音」。唐總想要一個「普通人的聲音」。這是挺好的初衷。

唐總想,我們不要「專業的聲音」,所以我們就找一個普通人配音就行了。

是的,「專業的聲音」一聽就「專業」,是因為這些聲音的主人經受過的訓練。他們中氣飽滿,氣息平穩,字正腔圓,情緒十足——因為標準化的訓練,而變得像流水線上的產品,像機器人,失去了親和力。

所以,唐總以為,只要這個配音的人,是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就可以完美地實現「普通人的聲音」了。

不不不, 唐總,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的。

雖然也有不少人還在背書說「我就是喜歡這段廣告的平民化配音」,還是有很多非專業人士也挑出很多跟「xx腔」無關的毛病,比如「缺乏節奏變化」,比如「邏輯重音奇怪」,比如「情緒太過平淡」。

其實,他們說的是同一個問題:這個配音的聲音,讓人感覺「口不由心」。

It feels like... she doesn"t mean it.

普通人的特點是,日常說話的時候,聽上去很「普通人」。但是在他們讀別人寫的「稿」的時候,便情緒飄忽了。

所以,真正能像「普通人的聲音」的,是普通人說自己的話的時候,而不是他們念稿的時候。

美國人會經常教孩子「say it like you mean it」,而我們在念稿時,太習慣於像舊時私塾里的小學童一樣,搖頭晃腦地,念著一些根本沒經過大腦的字句(此處可能有掌聲)。

專業的配音演員練的不只是發聲方法和發聲技巧,閱讀理解和情緒調動也是重要的培訓內容——也就是讓「別人寫的稿」聽起來像「自己想說的話」的技巧。

以為「隨便一個普通人讀稿」就可以像「普通人說話」,就有點小瞧這門藝術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看不到王寶強表演的厲害之處。

王寶強就是一個好例子。他的聲音一聽就是未經雕琢的——可能也雕琢不了。但是這不影響他用自己純樸的嗓音把「別人寫的稿」說得像「自己心裡的話」。

若要反例,春晚上的Yif最合適不過了。一個未經訓練又不夠天賦的人,要在舞台上說出表演風格的話語,馬上就像播出事故了。

所以,要達到唐總的「普通人的聲音」的效果,有兩種選擇。要麼,找一個專業的人士,故意放棄專業、科學的發聲方法,故意不調動三腔共鳴,故意調亂氣息,故意帶點口音,再把這些句子讀出來。要麼,找一個天賦高一點的「普通人」,調教她/他用未經訓練的聲音,讀出「情真意切」的效果。

唐總沒能意識到這些。

我當然知道,這後面還有荒唐又有趣的誤會。這個「缺乏節奏變化」的配音,可能是故意要「缺乏節奏變化」的,因為它的模仿對象,英國《獨立報》的電視廣告,就是「缺乏節奏變化」的。

可是,難道廣告團隊里沒有人意識到,原版的廣告詞是一成不變的「don"t xxx」?陌陌的這版廣告詞是這樣一成不變的格式么?

《獨立報》廣告配音幾乎沒有起伏的情緒,是跟這組句子契合的,而且,最後到punchline的時候,也絕對要忽然給你這一記punch。

更荒唐的是,陌陌想走平民風格,卻把廣告詞寫得一點也不口語化。「離冒險遠遠的 」,這也太為英語翻譯人員著想了——咱就不討論作者是不是明白中文裡祈使句和陳述句的微妙區別了。

所以,陌陌的廣告,只留下了原版的殼。

-


-
響應群眾要求,撤掉這坨錄音……


怎麼說呢,一直以來「約炮神器」這個定位真的是委屈了陌陌了,讓人誤以為,陌生人交友就只剩下約炮這點事兒可以幹了。所以這造成了兩個缺點:


1,「都說陌陌能約炮,我咋沒約到?差評,刪!」

2,「我是一個正經人,怎麼能用陌陌呢?」


這第2條尤其致命。而新的TVC中的「總有新奇在身邊」揭示了它作為一個社交軟體,更原本、更純粹、更真實的願景:探索世界。這裡說的不僅僅是所謂「陌生人交友」,這個概念依然太狹隘。


我第一次思考陌陌這種東西存在的價值,是在一次午夜下班坐出租的時候。那時候,跟女朋友分手了一段時間,原本以為自己一個人能過得很好,可卻越發地感受到孤獨。雖然每天的工作都是在跟別人聊天,但全部都在勾心鬥角,就為了向行業專家請教點知識,忽悠得天花亂墜,雙方唇槍舌劍,唇亡齒寒(誤)……雖然最後總是我贏,但,累心。更慘的是,每天跟人家勾心鬥角一整天,半夜回家,卻發現連一個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自己把最知心的人扔了。傻逼。


就是懷著這種懊惱和悔恨,在午夜時分,我上了一個順義大娘的計程車。其實北京女計程車司機本來就少,開夜班的更少,我在半夜這個點滴滴過一百多次,就碰過這麼一個女司機。難得的訪談對象。所以出於某種職業病似的聊天熱情,我問起了大娘的工作、生活,後來聊開了就又聊到家庭。

「您干出租多久了?」

「十幾年了吧。」

「那您愛人呢?」

「他在學校工作。」

「那您孩子今年多大了?」

「我女兒今年21,快大學畢業了。」

「那您一直在外面開出租,女兒誰管啊?」

「我女兒從小就特獨立,根本不用管,學習也特好,我不操心。」


我心裡一緊,我也從小獨立,從幼兒園大班開始,每周住校五天,學習什麼的都不用父母操心,以至於長大之後,感情上也相對獨立,覺得自己不是很需要別人。所以當時跟女朋友分手,就有點一意孤行,高估了自己的感情獨立性。其實,一旦習慣了跟別人在一起,就再也無法習慣孤獨了……不好意思我扯遠了……於是順著獨立性的話題,我就跟大娘聊起了自己的感情經歷,把自己的思考和思考後的無助都跟大娘說了,而大娘其實也沒說啥有營養的話,就總是拿特平凡、特質樸、特家長里短的話,跟我說,你還年輕。


二十分鐘的車程很快結束了。其實我沒聊盡興,但這個對話必須告一段落了。大家都知道,計程車這種東西,上車陪聊,下車走人,兩人就此別離再無瓜葛,這幾乎是一條社會潛規則。雖然用滴滴的話,雙方都有手機號,但你能發個簡訊過去說,大媽我覺得您特好咱能再聊聊嗎?顯然這也不是你該做的事。所以像我這樣,一個人留在失落的夜空下,剛起的話題半途而終,意欲再起,四下無人。何等寂寥。


如果當時有陌陌,如果當時的我沒有狹隘地認為那是個「約炮神器」而我這種「有身份的人」不該用,大概就不會有這種夜半空靈的感覺了吧。


其實想開來,我們平時有很多活動,都是不知不覺中跟陌生人完成的。比如DOTA路人局。當年我在美國DOTA2還在發激活碼的階段的時候就在玩,那時候玩家少,水平低,北美路人局就是菜雞互啄,能遇到一個掛著中文ID包雞買眼TP支援的路人,那真的是三生有幸的緣分,比被老美誇一天「You are the best PA I』ve ever seen」要可心得多。加了好友天天開黑自不必說,這樣的戰友有三五個,大家分布美洲大陸各個角落,說是朋友,沒見過面,說不認識,卻比陌生人親密得多


一方面,我們在生活中不得不與陌生人共同體驗一些事,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將一些寶貴的陌生人留在一個「外圍圈」中。這個人我沒見過,可能也說不上是朋友,但是「一起打過dota」、「加過校內好友」、「她在俞敏洪的演講上給我遞過話筒」……這些可能也是一種關係,一種用共同的經歷聯繫起來的、有待發展的關係。

其實我們去旅遊、去博物館、去咖啡店、去書店,很多時候也帶著一點「偶遇」的期待,陌陌就像是把這些場景搬到了手上。


這種關係發展發展會變成什麼樣呢?我有個女性朋友,之前投了一份兒簡歷,跟那家公司的一個男經理聊得挺愉快。後來,雖然買賣不成,但仁義在,尤其是當這個經理去外地出差、沒人陪沒人靠的時候,就會跟我同事聊聊天,也不聊什麼實質性的東西,也不給那些真感情的信號,就抒發一些自己文藝青年的情緒,對蒼生、對自然、對滾滾紅塵的矯情。我這個女同事就總是問我,「他寫這個到底啥意思?他愛我還是不愛我?」我說,你還是讓他用陌陌吧。


其實外人總把陌陌想得太約炮,我忘記在哪看過一個數據,是一個挺可信的調查結果,說陌陌上,大多數人都是已經有男女朋友的、或者已婚、甚至已經有孩子的,他們有的時候就是單純想找人聊聊天。當然,跟異性聊更好些。我跟女朋友說陌陌上並非大家都約炮,她不信,就自己去做了幾個抽樣,發現很多用陌陌的人真的不是在約炮(或者從來沒約成過),但對幫助陌生人很熱心,各種介紹當地旅遊景點、觀景指南什麼的。我心說,呀,這些用陌陌的人這麼友善呀我也註冊一個。零勾搭。呵呵呵。


其實想想知乎,跟陌陌也有相似。我們為什麼要在知乎上,分享自己經歷、見解和知識給陌生人呢?我們需要認可,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來自陌生人的認可更有說服力——兩個人萍水相逢,非親非故,你來贊同我,這便不是因為相貌、不是因為名利、不是因為親疏。在這種絕大多數觀眾我都不認識的環境中,反倒讓我更認真,因為我知道,這裡需要的是我最純粹的價值,而且「最純粹的價值」往往不需要什麼報酬,只要被需要被認可,就證明有存在的意義。


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的我是否被需要?這是陌陌和知乎這樣的平台,為每個人提供的一個哲學思考。


很多人嘲笑那些去西藏尋找人生意義的人。我也不認為去一次西藏就能收穫什麼靈魂洗禮,但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確實只能通過不斷嘗新、不斷探索、不斷突破來豐富。而今的陌陌,靠活動、靠話題、靠組群,來為不同興趣的人創造探索的空間和人群的歸屬,這對每個人來說,是一次自我認知的嘗試,也是自我認知的驗證。知乎將一群大咖從世界的角落中挖出來,湊在一起,於是現在發生的事,美到不敢想。而陌陌,將一群偶爾孤單又好奇的人湊到一起,這又會發生什麼呢?是萍水相逢一笑而過,還是「我跟他一起看過話劇」,還是……


最後,我意識到,在「社交」這個領域中,可能從來就不存在什麼「陌生人」。每個人都蘊含著一種可能性,未來共同經歷的可能性。這是緣。這還叫「陌陌」嗎?我覺得或許可以叫「緣緣」呢: )


我知道你們不愛看字,就把答案剪成視頻了。

這條廣告的問題在於,有一半人看到廣告詞,心裡想的和廣告畫面一樣。而另一半人看到廣告詞,心裡想到的畫面是這樣的:
視頻封面陌陌廣告《總有新奇在身邊?》視頻


本來對陌陌沒啥偏見的,結果這廣告一做,就很反感了,估計是因為配音的語氣吧……配音實在太爛了。
腦補一下就是一張嘲諷臉啊。
他用陌陌他多高端,我不用我的人生就毀掉了一樣。
神煩這種高大上的文案和語氣。


文案還行,配音很差,畫面跟不上,顯得很zuo。
這很像一個被廣告公司忽悠了的視頻廣告,市場營銷團隊的思考能力沒有得到體現。
話說陌陌既然有那麼大的用戶量,隨便搞搞數據挖掘都能找到一大堆特質去定義自己的用戶,為啥要偏聽偏信廣告公司拍腦袋呢?


這個文案完全可以做個超贊的廣告。

但是相比原版 獨立報 視頻,價值觀顯得輕浮和單薄,當看到第一句「別和陌生人說話」,感覺還蠻有新意,可惜這之後通篇的場景只是一群又一群的年輕人換著法子在瘋玩,而有氣無力的旁白就像是稚氣地為這種玩樂的空虛找借口。震撼有餘,深度欠缺,有嘩眾取寵的嫌疑。


這支廣告是陌陌洗白的又一次努力。

陌陌一直被認為是約炮神器。現在攤子大了,這樣的品牌形象顯然登不上大雅之堂,對於公司的長期發展不利。所以陌陌一直希望改變這個產品印象,探索新的產品模式。

不同於微信,陌陌做的是「陌生人」社交。但是陌生人之間社交,除了為了約炮,還能有什麼動力呢?陌陌要洗白,必須能回答這個問題。

陌陌的答案是「探索新奇」。
陌陌覺得,每個人的生活軌跡不同,生活興趣不同。結識不同的陌生人,就能進入一段不一樣的生活軌跡,體驗不同的生活,發現過去沒有發現的生活驚喜。這就是陌生人交匯之後碰撞出的火花。

所以,陌陌將品牌slogan定為「總有新奇在身邊。」

而這隻廣告片,就是為了宣傳這一理念。廣告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對白講述的是一段平庸、無聊、循規蹈矩的生活,但是卻在畫面里,呈現激情、豐富多彩、新奇的生活。鼓勵人們能跳出自己日復一日的生活圈,結識新的人,體驗新的生活。

個人評價~
首先先說對於陌陌這次洗白努力,我覺得還是靠譜的。毫無疑問,約炮仍然是陌生人社交的最大動力,這是人類本性趨勢的動力,雖然聽起來低俗,但是確實最有效最無法撼動的。但中國人還沒有外放到說不了三句話就上床的地步,我們還是會先聊聊天,談談自己的工作、愛幹啥、平時去哪玩。你們見面總歸要吃個飯、要找個見面的地點……也許最後炮沒約到,你卻認識了一個奇葩,知道了一個好餐廳,聽到了不少行業八卦,愛上了一個新的愛好……
所以,儘管約炮仍然是陌生人社交的核心,但是作為一個額外福利就是「探索新奇」。而陌陌以此來洗白自己,既離核心功能點「約炮」不太遠,同時又聽起來正能量了不少。
我想陌陌團隊一定費了不少腦子,也做了很多嘗試。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說說這個廣告。我覺得廣告手法不錯,但是執行比較差。
運用對比的創意手法,是電視廣告有效的形式之一。一般包括故事橫向上的對比和時間縱向上的對比:
故事對比,就是找兩個人、兩個場景,同時展現,表現不同的狀態下的區別,突出產品。比如經典的「I"m a Mac"。
時間對比,往往是一個人、一件事,因為不同的因素,在時間上產生了完全不同的結果。比如Nike上次世界盃的廣告」Write the future」。

而這次陌陌的創新在於,通過聲音和視覺的對比來講故事。這種手法很少見,而且我個人覺得很有衝擊力。但是這種創意執行的難度更高,如果故事講不好,就會雲里霧裡看不懂。而陌陌這個廣告就有這個問題。在短時間內傳遞了太多信息,聲音視覺內容也完全不同,實在很傷腦。
但更重要的問題在於insight抓的不對,講述的場景和故事,與消費者生活關聯度太低了,沒有共鳴。看似很有態度,其實是佯裝有態度。
還有就是產品角色太弱了,完全不知道陌陌能扮演了什麼角色。就算這個廣告能紅,頂多提高了陌陌的知名度,但是是否能改變消費者對於陌陌的印象?我要打個問號。


沒有人覺得是一副屌屌的樣子,甚至是在嘲諷么?
反正我的第一感覺是很反感


內心強大的人,會去用這種嘲諷臉的口吻說「不要什麼都嘗試,就這樣活著吧」嗎?

對文學、藝術、創意等各種領域有自發的熱情,十年如一日,投身其中,並非是因為現在流行什麼,我就去做什麼;這樣的人,會說這種話不?

極度討厭陌陌,討厭陌陌的這幅嘴臉,但不可否認的,這種低級的作,把很多內心無主見、但又生怕別人覺得自己很普通的人,touch到了。

從一個廣告的標準來看,陌陌很成功。但是從傳遞的價值觀來說:

去你的。我只想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


陌陌的這個廣告,採用了典型的「內容差異」進行暗示的方法。宣傳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

用陌陌也好幾年了,我一直把陌陌當做一個隨緣工具,至少增加了社交的選擇。但是社交並不代表生活狀態,社交成功率的高低也無法對生活質量的改變形成有效的支撐。歸根到底,陌陌只是一個平台,怎樣的生活狀態和方式,就有怎樣的社交面。

還是先來說陌陌的這個廣告。

什麼叫「內容差異暗示」,這個不是心理學辭彙,而是電影和電視的表現手法。內容差異可以是聲畫差異,也可以是畫面差異,但最多的是聲畫差異。

最明顯的例子是《泰坦尼克號》的災難場面和幾位樂師演奏的對比,這個是經典鏡頭,不用多說了。

國內電影《有話好好說》,姜文和翟穎在室內環境各種曖昧的狀態下(視覺效果),加入了李保田在樓下用擴音器喊話(聽覺效果),形成強烈的反差性刺激,讓人對即將可能發生的性事持懷疑和拒絕態度,甚至對實際的角色產生一種逆向期待值,也就是說「姜文一定會從善如流的」,結果姜文扮演的角色真的從善如流,卻不是因為他本身的自願,而是翟穎面子上下不來台了。

在《集結號》當中,內容差異暗示的表現手法一開始就出現過,張涵予扮演的解放軍連長穀子地在戰場上喊話,對國軍說「投降了有餃子」(感謝 @miro sniper 老師糾正),腔調又極為自信和藹;反觀片中現實和觀眾的視覺效果,都是一片即將發生激戰的戰場,隨之而來的就是血肉橫飛和槍林彈雨,於是觀眾會對國軍接下來的反應有不同的心理期待。這種心理期待,很大程度上和觀眾的心理期待相反,但也不是絕對的。

陌陌的廣告好在什麼地方呢?用交錯的、層疊的畫面表現了一種狂放的、不隨波逐流的生活狀態,並且用紛繁密集,飛逝而過卻可以出現強烈視覺殘留的鏡頭語言暗示所有受眾,這樣的生活狀態可以得到各種陌生朋友的支持,可以合理,也可以表現自我,甚至可以發生更多的別的可能——點燃火箭眼花的畫面出現了兩次,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就是這樣的表現。

回過頭來看畫中音,以一種刻板、生硬、拖長,甚至是不耐煩的女聲告訴受眾,不可以如何如何,如何如何最舒服,這就產生了一種接受度上的錯覺,讓受眾對短促的鏡頭內容產生抵觸,因為鮮活的畫面太過流暢,卻出現得很短促;畫中音相比之下過於硬實刻板,卻從頭到尾始終存在,於是內容差異在感官接受度方面產生了巨大的解讀矛盾,讓受眾的判斷被嚴重干擾——

有多少人會因此對視覺殘留的內容產生拒絕的念頭,不敢保證,但這的確是有明顯效果的。能夠提醒用戶謹慎接受陌生人交友方式,一旦發生,煩請儘快把陌生人納入生活圈子;或者維持交友之前的狀態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這個就取決於用戶自己的選擇了。而不是之前大家所認為的那樣,純粹是一個為了滿足某種社交需求的APP。

回到我自身的使用感受上,其實社交真的是因人而異,什麼目的的人用,就有什麼結果。什麼生活狀態下,就會有怎樣的社交方式和態度。當然,世界上啥人都有,我不能定義普遍用戶,我只是堅持我的觀點。目前的陌陌功能很齊全,但過於複雜了,例如群組和陌陌吧,這樣目的單純而且可以快速聚攏社交人群的功能,都是強調各種可以快速達到的、付出成本很小的社交方式,強調選擇權在於用戶,在一線城市,這樣的思路能夠極大地促進簡單社交進一步流行,讓人們更多地在習慣的方式下互動,這也許才是用戶感興趣的地方。

陌陌吧的出現我覺得挺詫異,個人認為,社交如果以熱詞進行劃分,是能在短時間之內聚攏一批人,但我懷疑這樣的社交方式,能不能達到每個人心目中所想要的那種結果。以陌陌現在的廣告片來看,光怪陸離的生活方式和興趣,短時間內引發群體效應很容易,可是如何精準地凝聚在自己想要的點上,是不是很容易因為不相容的雜訊而產生強排斥,實在不好界定。

目前為止,我能肯定的是,如果我選擇接受「陌陌吧」,那麼我要以個人的准入制度和審美需求打造一個熱詞,小而精,純粹而且具備向心力,絕對不是這個廣告片所宣傳的效果。

這個廣告片是不是深諳用戶心理,我是不同意的。操作方式和表現手法上,很犀利,剪輯一流,這沒錯;但文案和畫面內容很平淡,不具備任何的思考點,單純為了共鳴而共鳴,還是很生硬。也許90後要的就是短平快,於是廣告就追求短平快,所以評價上,算是見仁見智。

我身邊有不少86後、90後認為自己的生活和狀態得不到更多的認可,於是我和他們一起看這個廣告片,他們認為畫面和聲音表達出來的兩種生活狀態在自己的身上存在著自洽性,回過頭來他們還是會懷疑這兩種生活狀態得不到更多的認可——因為這兩種生活狀態在廣告片里的表現方式,都沒有結論。

這不是廢話么,出生長大到成人,很多人都習慣了父母的認可、師長的認可、同學的認可,當你面對社會這個大圈子的時候,沒有人必須和父母、師長、同學一樣去認可你,除非你按照你的路子能夠高人一頭,或者聽人勸之後改變了生活方式也能夠獲得成功,這才是認可的開始。

基於這一點,我覺得陌陌這個廣告至少告訴了我身邊的人,無論你選擇怎樣的生活狀態,僅僅限於嘗試而不是結論。結論是必須靠自己來達到的。


我宅我內向我媽都不急你急什麼?

教訓我,你也配?

——by real 阿蘭

==分割線==

看到這個抖機靈的回答近日得到了大家這麼多的認同鄙人感到不慎惶恐,以防有一些不太清楚這個梗的來歷的朋友誤解這句話的意思,我還是不匿名解釋下吧:

這兩句話來自於旅日歌手阿蘭達瓦卓瑪的微博回復(微博名@real阿蘭)。阿蘭在日本唱片銷量成績不甚理想而她卻毫無自知之明以至於在微博上直嗆那些好心規勸她好好學日語努力上進的死忠粉,其中的著名言論就包括「你以為你買我的碟我就會感謝你了?」「教訓我你也配」「我媽都不急你急什麼」。這便是這個回答的來歷


謝邀。

個人認為,這廣告嘛,尷尬。

尷尬不是說它的創意抄襲。我也算在廣告行業里呆過(雖然那時不過是在4A的一個小供應商里),創意無所謂抄襲,關鍵看執行。正話反說的經典作品一大把,喬丹08年自言自語一分鐘我現在還記得。這個點其實用得挺好的。

尷尬也不是說它的執行。雖然它沒有提氣逆轉的最後一句(就這樣活著吧...整個基調被砸下去),雖然它的畫面、它的配音、它的音樂...但是它已經把這種對比衝突表現出來了,而且從第一秒就能看明白,這已經足夠。

尷尬的是:它所煞費苦心、極力鋪墊、反覆渲染的那個對立面,在當下,對於陌陌的主要用戶—那些小中產們,有不少地方很可能是對的

大樣本上,人無法擺脫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飛躍大西洋的林白,只有在柯立芝繁榮里,才能獲得遠超戰爭英雄的狂熱。

我們一定要了解當下,這比比稿時又長又臭的insight PPT要靠譜的多。


那當下是什麼?

一個運行得不那麼順暢的國家資本主義,在一部分人眼中已然是權貴資本主義。看得見的手掐在各行各業,文化產業更是被捏住了睾丸。

曾經讓沿海加工製造業狂歡的海外市場風光不在。如果沒有傍上國家的大腿,許多民營老闆面對凈利、成本、海外市場突破,眉頭皺得比他們蛋蛋上的褶子還多。

至於被視為GDP神器的土地交易,在部分城市,已經是新一輪的擊鼓傳花了。

請不要提股市這個貨幣蒸發池好嗎?

賬面上沒有閑錢怎麼辦?想想王安石當年是怎麼計劃砍冗兵冗官冗員的。當然兵和官不會真的被砍,哭的只有那些曾經堅信鐵飯碗一輩子的事業單位小職員。他們的父輩見證過下崗潮,兒輩還是義無反顧。

部分快要吃完管理積累和技術紅利的外企,今後會被敲打得更厲害。

這是必經之路,轉型、升級這些詞會更頻繁地出現在各個行業的大佬口中。至於是帶到坑裡還是帶到康庄大道上,尚未明朗。天下布武的織田信長已如夢幻泡影,絕大多數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始學習烏龜般的德川家康。

在沒有技術突破之前,許多行業將陷入長期的拉鋸戰、泥沼戰、持久戰。連我的老東家雷總都開始潛心研究三體,當黑暗森林法則被最透明最自由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奉若圭臬,其含義不言自喻。

地球屬於三體!

中產、小資、知識分子,不管你怎麼稱呼他們,在這個當下,恐怕是最缺乏安全感的一群人。和他們內心鄙夷的廉價勞動力們相比,變化帶給他們的痛苦反而最大。越發野蠻的後生們帶著更新鮮的想法撲上來(讚美擴招!),而習慣的生活方式、嗷嗷待哺的孩子(必須是進口奶粉)、年邁的四親(讚美計劃生育!)成為不敢卸下的重擔。他們身後,是幾不可依賴的社會保障體系,他們面前,是風起雲湧的行業變革,而他們手上,卻只有日益貶值的「管理經驗」。

中國中產,如大海之浮萍。本欲求安穩而不得,你還要他們冒險、改變、做不實際的夢?市場恐慌不定時,只有少數英才才敢買入。不要苛求。

現在,再讀幾句:

別做新鮮事
繼續過平常的生活
膽小一點
別好奇
就玩你會的
離冒險遠遠的
有些事想想就好
待在熟悉的地方
心思別太活
夢想要實際
不要什麼都嘗試

很多企業很多人,現在其實最好照著這幾句話做。

尷尬不?

PS:本文靈感源自與我一高富帥同學的夜談,算換一個角度。不喜勿噴,點反對即可。


不太同意第一名的答案。

我沒覺得廣告在「洗白」。我感覺到的,是廣告通篇在用另一種語言向你號召:「請勇敢約炮吧!」

不信我來翻譯一下。大家看看通不通:

別和陌生人說話 (別嘗試約炮)
別做新鮮事 (別約炮)
繼續過平常的生活 (別約炮)
膽小一點 (別約炮)
別好奇 (別嘗試約炮)
就玩你會的 (沒約過炮吧?)
離冒險遠遠的 (別約炮)
有些事想想就好 (別約炮)
沒必要改變 (就上現在這個)
待在熟悉的地方 (就上現在這個)
最好待在家裡 (就上現在這個)
聽一樣的音樂 (就上現在這個)
見一樣的人 (就上現在這個)
重複同樣的話題 (就上現在這個)
心思別太活 (別嘗試約炮)
夢想要實際 (就上現在這個)
不要什麼都嘗試 (別嘗試約炮)
就這樣活著吧 (就過不約炮的生活吧)


相當反感。人就這樣活著怎麼了還非得嘗試了冒險了才高逼格嗎?
對胃口的覺得這廣告酷炫,不對胃口的覺得這廣告詞很煩,冷嘲熱諷式強制輸出三觀。
吐槽向答案匿了。


這廣告使我對「就這樣活著」的人產生了讚賞和欽佩


說那麼多幹嘛。這個廣告明顯強行把兩件事劃等號了。

「做新鮮事 不過平常乏味的生活 敢於冒險 敢於嘗試新鮮事物 勇於改變勇於行動 喜歡接觸新事物 喜歡搜尋各種不一樣的音樂 喜歡跟別人交流 喜歡思考 喜歡夢想…………」

這一切,跟拿個手機有事沒事非要強行認識周圍陌生人有毛關係???????這連約等號都劃不上了吧。

反而是,這日子過的,得奪么空虛寂寞冷,才閑成這樣需要如此刻意的要去強行搭訕周圍的陌生人呢。


再退一萬步講,一個男的/女的,得奪沒魅力奪沒光彩奪不吸引人,才需要拿個軟體去就近約P呢。。。。。


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負面評價,我覺得這廣告挺好的。

聲音聽起來不太成熟,才顯得更真實。話沒說完的對比手法,讓人印象更深刻。最終引出陌陌,沒有表達功能,而是強調態度,更是在樹立品牌。

對於大眾用戶,這默默的有力量,足夠了。對於業內人圈內人,其實在受眾之外。


先不管你創意抄沒抄,配音能不能有點誠意?好像隨便拉個公司前台就去錄了……


很喜歡那個女配音的感覺,高冷范很足。
看完所有的回答就發現了,喜歡的人就是喜歡,討厭的人就是討厭。
其實,廣告的效果就出來了。


「我紋身、抽煙、喝酒、說髒話,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真正的婊子喜歡裝無辜。」的詩朗誦版。
價值觀綁架,挺討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位好友們,這是我的微信訂閱號,以後我會發自己的文章上去,歡迎大家關注,歡迎大家廣而告之!可以掃描二維碼或者微信搜索@姜元昊。


推薦閱讀:

用自己的類似一寸照或證件照的照片做頭像的人是什麼心態?

TAG:廣告 | 陌陌 | 電視片廣告TVC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