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面,誰的行為最難猜測到?

俗語:鬼神不測之機。


劉璋部將吳懿啊!

話說劉備入川奪蜀,吳懿作為劉璋部將領兵抗擊,兵敗被俘後被帶到劉備駕前,此時作為敗軍之將。遠有高順一言不發慷慨赴死,近有嚴顏大呼有死無生立而不跪,後有龐德斷然拒降罵聲不止。即使如文聘,張遼,潘濬委身歸降,也是泣不能保境,自責無用。

可他吳懿張口一句話,竟說的讓劉備防不勝防,我猜劉豫州當時一定目瞪口呆。

————男嘉賓吳懿VCR–––

話說吳懿被捉,縛押見劉備,劉備問曰:「汝願降否」?

吳懿對曰:「我既被捉,如何不降」?

劉備╭(°A°`)╮
孔明╭(°A°`)╮
張飛╭(°A°`)╮

投降還用反問句?理直氣壯有沒有?我滴個乖乖!竟然讓人無法反駁(⊙o⊙)


先說唯一正確的答案:「諸葛亮」。講其他人的答主們,要麼馬虎沒審題,要麼根本沒讀過《三國演義》。
老師問你:「地球最高峰是哪一座」?你覺得答「珠穆朗瑪峰」很俗是么?偏偏傲嬌加任性,道:「我覺得乞力馬扎羅山也很高呀!」那就等著考試被老師扎了吧。

【下文按照辯論賽「立論階段」的標準寫就,是自足的邏輯體系,能解答評論區大多數提問。但不適合只讀過《少兒版三國演義(拼音注本)》的人閱讀。】
「最難猜測」要論證出「最」,包含三個條件:
第一,行為或策略有猜測價值。
比如禰衡,狂悖之徒,露陰癖和穢語症患者,他本人都說不清明天想罵誰,猜他幹嘛?左慈是方外修道之人,不參與政治軍事,有必要猜?講禰衡的,忘了殺老婆喂劉備吃新鮮人肉的劉安?那可是真瘋子! 談左慈的,咋不提南華老仙火德星君,管輅于吉
水鏡先生司馬徽是「卧龍鳳雛」的推薦人,長者–〇–〇–見多識廣,但並不意味城府或謀略過人。作《人物誌》的劉劭亦同。
苗澤,張肅,孟獲等小人或丑角也出人意表,可都是為烘托主要人物而存在。要以功業成敗論英雄的諸君,記得第六十九回 「北斗注死,南斗注生」嗎?你們心目中的大贏家司馬懿邏輯上就是被北斗帶走的!他們出場那幾頁僅是小點綴,刪了也無礙全書。既然在小說中不是重點,樣本極小,也就無所謂是否能看透。

第二,行為或策略被他人猜測失敗。
這涉及一個概率問題,但也需要足夠大的樣本才有意義。呼聲很高的賈詡,雖然每次出場都金光閃閃算無遺策,但篇幅太少。郭嘉,荀攸,田豐,陸遜亦同。孫權出場雖多,但作為一名少年老成的成熟政治家,行為大多合情合理,不難被猜到。同理,曹操雖然也很智慧,但屢次被孔明破功。周瑜,司馬懿亦同。孔明的「破」和「立」都是次數最多的,多到秒殺其他所有人!更多的著名三國人物專精內政,不在修羅場中,所以不存在「被猜測」的條件,如荀彧,法正,張昭等。

第三,猜測是以「書中人」的角度。
如果是站在作者或者讀者的「上帝視角」,當然沒啥不可測的,白紙黑字早已寫就。必須以書中人的視角去衡量。

《三國演義》作者在人物刻畫上,特意著墨於刻畫「三絕」,即「孔明智絕,曹操奸絕,關羽義絕」。諸葛亮還是重中之重,五丈原諸葛星隕,剩下幾回就跳躍性收官了。這不僅體現在孔明所佔篇幅,更體現在其人對其餘人物提綱挈領的影響。《三國演義》是歷史演義小說,以軍事政治為情節主體,人物在軍政方面智謀越強,就越符合「更難被猜測」的條件。

其他答主都在舉個例說明某人難以測度,但均無法論證為何此人是「最難」。既沒有比較標準也沒有比較結果,所以與題意不合。

綜上所述,既能在書中占較大篇幅,對情節影響深遠,並做到「鬼神莫測」的只有——卧龍先生諸葛孔明!堅決不能是旁人!否則大漢丞相死不瞑目!
———呵呵的分割線———
我的回答是不是太俗氣?太保守?太傳統?太乏味?太沒戲劇效果?太缺乏創新精神?
可這麼一個傳統又簡單,考量「唯一性」的問題,只能這樣回答!赤裸裸的送分題!
許多答主們都不說諸葛亮,說別人是不是顯得你清新脫俗?
顯得個性張揚?
顯得標新立異?
抖機靈比認真答題更開心?
見識越廣就越不認同前人?
難道讀書越多就想的越複雜?
難道只有你自己讀懂了書中真諦?
騙贊的樂趣勝過了對真理的追尋?
我細讀《三國演義》次數30+,主修中國古代文學,自認有資格答題。竟然有評論「一賈二郭三諸葛,四周五龐六司馬」,這排名貼吧味兒太重,熏得我睜不開眼。 @無言知己 形容為「舊知乎精神追求真理傳播知識和新知乎精神抖機靈博出位的一次碰撞」。快被撞散架了我,這麼高贊,排名還靠後?有人指責我答題態度不好。我是知識傳播者,不是服務員!真理免費不限量,想要態度另加錢

隨便拿這個問題問小學生,答案也必然是諸葛亮。所有文學史和《三國演義》研究專著都會認為諸葛亮的智謀和難以預判的行為模式是全書戲劇性的主要構成部分。
諸葛亮事迹過多,只能從略,請讀原書,輔以權威專著和論文。不要腦補或輕信民科。
——2016年9月1日補充——
有知友質疑我為何為這個問題設定苛刻的條件。解答如下:

其一,理性尚存的人類都是趨利避害的,但具體行為隨機性太強,無法預測!肚子餓了都要吃飯,我吃麵條,你吃饅頭,下一頓吃啥都不一定。這怎麼測?具體到策略和行為本身,聰明人和神經病乾的事兒都是我等凡人蔘不透的。優秀小說,人設和情節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然都是「參不透」,「質」的層面無法衡量,那就要用「量」來對比。

其二,《三國演義》這部書,少數幾個仙人或瘋子占篇幅很小。書中人可能被他們驚嚇一兩次,頂多也就一兩次而已啦,然後呢?絕大多數都歸天或跪舔了。但我猜諸葛幾十次都看不透!
因此,我主張讓「預測有意義」成為限定條件,刨去仙人、自大狂、神經病。

其三,題目問的是「最難」,單稱命題答案必須唯一!單單只描述某人「高深莫測」沒有任何意義!不比較哪知道什麼是「最」?青蛙沒見過天,覺得井口就不小了。鑒於全書人物繁多,我主張以普適標準來衡量何為「最難猜測」。(比較標準的描述亦為論證過程,按人物類型比較排除。)

—————司馬一派反方立論的分割線—————
挺司馬懿的答主完全沒有論證「最難猜測」的「最」是如何比較出來的!
但見諸葛,未聞司馬。
仲達有知,不亦悲夫?

願分裂一片靈魂,為司馬懿立論。計時開始:

其一,現代漢語中,「猜測」意為「憑想像估計未知事物」。最高贊人物認為的「書中人視角」本質上依然是讀者「二次創作」。必須開啟上帝視角,站在從未讀過漢末三國史料,對相關事實一無所知的讀者角度來衡量《三國演義》哪位人物「最難猜測」。如英美法系的「陪審團」,以一張白紙的讀者角度來審視。

其二,「諸葛多智而近妖」。諸葛有麻煩的時候太多了,可讀者絕對不曾為他提心弔膽,因為他是孔明啊,那個作《隆中對》的傲嬌小半仙,那個寫《出師表》誓言肝腦塗地的老丞相。從第38回「定三分隆中決策」開始,孔明就嚴格按既定方針做事。關羽大意失荊州破壞《隆中對》以後,孔明以《出師表》補刀——《隆中對 V 2.0版》。反覆強調「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啰啰嗦嗦,生怕你忘了!確實猜不準孔明具體行為,但總知道他的方向和目的。因為諸葛亮有兩份白紙黑字的計劃書。呵呵噠。

同理,曹操、孫權、劉備、董卓、袁紹乃至所有二線謀士,看明白他們的陣營,看他們講的話,就很清楚他們的行為模式。他們說什麼做什麼,都只有戲劇性,不可能存在任何意料之外的驚喜、驚奇或者驚嚇。

其三,開篇那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高政治任務「合」是司馬懿和他調教的兩個好兒子完成了。但是作者絕對不能提前寫!蛛絲馬跡都不能有!像諸葛《隆中對》那樣來個《三司馬奪權密議》,這書就甭賣了。諸葛亮兒子諸葛瞻一勇匹夫,綿竹戰死;人家司馬懿兒子才像他爹!你還瞧不出司馬懿如何調教的!
司馬懿就像《碧血劍》里的袁崇煥和金蛇郎君(金庸後記里欽定的主角),出場篇幅有限或者乾脆不露面,可篇幅跨越度大,影響越深遠,隱然統領全書。
諸葛亮出場篇幅跨度,37-104回(顯靈那段兒暫且不算);
司馬懿出場篇幅跨度,39-108回
文人筆墨,倘若量化,自然是諸葛遠勝,正因為線索充足,顯而易見諸葛更容易猜測。
反觀司馬,一直若隱若現,惜墨如金,偶有一語,動輒中的。這麼一個從不表露心跡的明白人,作者不寫,你怎樣猜?
作者刻意不寫司馬的動態,這是很高明的創作手法,叫做「留白」。這麼一部文言洗鍊的作品,可埋線的空間不多。「草蛇灰線,伏延千里」僅司馬一人而已。最後「三分歸一統」的時候,我們才惘然若失。啥?叱吒風雲的三國被一個大部分時間都沉默的人搞定了?
這不正是作者想要的效果么?

相較之下,諸葛亮形象的所有未知領域被《隆中對》+《出師表》塞了個滿滿當當,簡直就是《丞相使用說明書》初版加再版;司馬懿雖出場,親歷諸般大事,卻不怎麼參與?或者已經默默做了什麼?仲達無數次「在場的沉默」給了我們無盡的猜測餘地。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中最難猜測的人是司馬懿。以上。
————
第二套立論體系偏諸葛司馬二人比較(因餘人前文已比過),邏輯上應該沒大毛病,但材料上,以「無」證「有」是立不住的。如果推演下去,任何一個著墨不多的配角都能成為「神秘人」。
以此邏輯推演,《三國演義》中最難測的人物是齊天大聖孫悟空
從唐僧取經(貞觀二年,628年))倒推到黃巾之亂(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大概500年,那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年份!孫猴是空軍,張角是陸軍!羅貫中沒寫!所以弼馬溫最難猜測!
這是詭辯!!!純粹的文字遊戲!!!
這是詭辯!!!純粹的文字遊戲!!!
這是詭辯!!!純粹的文字遊戲!!!
即使如此,這部分依然要比其他挺司馬懿的答主來的有說服力。單吹司馬懿如何智慧爆表是沒用的……
想論證某事物是「XX之最」,必須通過比較!這是唯一可靠的論證方式!

論證技巧,也是知乎知識交流的一部分。

這篇文章主要是為 @菜刀劈豌豆 和 @徐劍 作個示範。
以上兩位答主,被我質詢幾個問題就精神崩潰: @菜刀劈豌豆 理屈詞窮,終於惱羞成怒,逢人就哭訴被我撕疼了,大家可以去他的答案下看看熱鬧。@徐劍 忙著刪評論關評論,跑的比HongKong記者還快……
天理良心!我言必稱「您」,客氣的問「人物如何比較」的問題,你們怕甚?篤信真理的答主會畏懼理性提問么?我不計前嫌,建議免費。你倆不用謝我。讀過書的人才不會心虛。】


禰衡:我瘋起來我自己都怕!


王朗。他以下的行為簡直匪夷所思。
曹真:「諸葛亮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如何對敵?」
王朗(倒酒):「都督,諸葛亮連佔我幾座城池,士氣正旺。明日決戰,正好挫敗蜀兵銳氣!都督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以壯軍威!明日在兩軍陣前,老夫只須一席話語,管叫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郭淮笑曰:「諸葛亮何等樣人?靠陣前數語,豈能退敵?」
王朗:「郭將軍不信,明日可在陣前觀戰,到時便可自見分曉。」
次日戰場,兩軍陣前
王朗(騎馬移步陣前):「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諸葛亮(拱手還禮):「正是!」
王朗(馬上欠身答禮):「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
王朗:「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
諸葛亮:「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
王朗(大笑曰):「哈哈哈哈哈哈哈,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諸葛亮:「曹賊篡漢,霸佔中原,何稱有德之人?」
王朗(點頭答曰):「唔……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 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強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諸葛亮(車上大笑曰):「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
王朗一驚,環顧四周。
諸葛亮:「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昔日桓帝、靈帝之時,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 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致狼心狗行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使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啊。 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 你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站起)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王朗(惱羞成怒,指向諸葛亮):「你……諸葛村夫,你敢——」
諸葛亮(打斷王朗):「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於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你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汪汪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朗:「我——我——我——我——」
諸葛亮(憤怒指向王朗):「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
「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朗慘叫一聲,倒於馬下。周圍人驚呼:「王司徒!」「王司徒!」「王司徒!」但王司徒已駕鶴西去。

我們再來看《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孫小伯符大戰嚴白虎》選段。

時有嚴白虎,自稱東吳德王,據吳郡,遣部將守住烏程、嘉興。當日白虎聞策兵至,令弟嚴輿出兵,會于楓橋。輿橫刀立馬於橋上。有人報入中軍,策便欲出。張紘諫曰:「夫主將乃三軍之所系命,不宜輕敵小寇。願將軍自重。」策謝曰:「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親冒矢石,則將士不用命耳。」隨遣韓當出馬。比及韓當到橋上時,蔣欽、陳武早駕小舟從河岸邊殺過橋里。亂箭射倒岸上軍,二人飛身上岸砍殺。嚴輿退走。韓當引軍直殺到閶門下,賊退入城裡去了。
策分兵水陸並進,圍住吳城。一困三日,無人出戰。策引眾軍到閶門外招諭。城上一員裨將,左手托定護梁,右手指著城下大罵。太史慈就馬上拈弓取箭,顧軍將曰:「看我射中這廝左手!」說聲未絕,弓弦響處,果然射個正中,把那將的左手射透,反牢釘在護樑上。城上城下人見者,無不喝采。眾人救了這人下城。白虎大驚曰:「彼軍有如此人,安能敵乎!」遂商量求和。次日,使嚴輿出城,來見孫策。策請輿入帳飲酒。酒酣,問輿曰:「令兄意欲如何?」輿曰:「欲與將軍平分江東。」策大怒曰:「鼠輩安敢與吾相等!」命斬嚴輿。輿撥劍起身,策飛劍砍之,應手而倒,割下首級,令人送入城中。白虎料敵不過,棄城而走。策進兵追襲,黃蓋攻取嘉興,太史慈攻烏程,數州皆平。白虎奔餘杭,於路劫掠,被土人凌操領鄉人殺敗,望會稽而走。凌操父子二人來接孫策,策使為從征校尉,遂同引兵渡江。嚴白虎聚寇,分布於西津渡口。程普與戰,復大敗之,連夜趕到會稽。
(前方高能)
會稽太守,欲引兵救白虎。忽一人出曰:「不可。孫策用仁義之師,白虎乃暴虐之眾,還宜擒白虎以獻孫策。」朗視之,乃會稽餘姚人,姓虞,名翻,字仲翔,現為郡吏。朗怒叱之,翻長嘆而出。朗遂引兵會合白虎,同陳兵于山陰之野。兩陣對圓,孫策出馬,謂王朗曰:「吾興仁義之兵,來安浙江,汝何故助賊?」朗罵曰:「汝童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並吾界!今日特與嚴氏雪仇!」孫策大怒,正待交戰,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馬舞刀,與慈戰不數合,朗將周聽,殺出助戰;孫策陣中黃蓋,飛馬接住周聽交鋒。兩下鼓聲大震,互相鏖戰。忽王朗陣後先亂,一彪軍從背後抄來。朗大驚,急回馬來迎:原來是周瑜與程普引軍刺斜殺來,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與白虎、周聽殺條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弔橋,堅閉城門。孫策大軍乘勢趕到城下。分布眾軍,四門攻打。
王朗在城中見孫策攻城甚急,欲再出兵決一死戰。嚴白虎曰:「孫策兵勢甚大,足下只宜深溝高壘,堅壁勿出。不消一月,彼軍糧盡。自然退走。那時乘虛掩之,可不戰而破也。」朗依其議,乃固守會稽城而不出。孫策一連攻了數日,不能成功,乃與眾將計議。孫靜曰:「王朗負固守城,難可卒拔。會稽錢糧,大半屯於查瀆;其地離此數十里,莫若以兵先據其內:所謂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策大喜曰:「叔父妙用,足破賊人矣!」即下令於各門燃火,虛張旗號,設為疑兵,連夜撤圍南去。周瑜進曰:「主公大兵一起,王朗必然出城來趕,可用奇兵勝之。」策曰:「吾今準備下了,取城只在今夜。」遂令軍馬起行。
卻說王朗聞報孫策軍馬退去,自引眾人來敵樓上觀望;見城下煙火併起,旌旗不雜,心下遲疑。周聽曰:「孫策走矣,特設此計以疑我耳。可出兵襲之。」嚴白虎曰:「孫策此去,莫非要去查瀆?我令部兵與周將軍追之。」朗曰:「查瀆是我屯糧之所,正須提防。汝引兵先行,吾隨後接應。」白虎與周聽領五千兵出城追趕。將近初更,離城二十餘里,忽密林里一聲鼓響,火把齊明。白虎大驚,便勒馬回走,一將當先攔住,火光中視之,乃孫策也。周聽舞刀來迎,被策一槍刺死。餘眾皆降。白虎殺條血路,望餘杭而走。王朗聽知前軍已敗,不敢入城,引部下奔遍海隅去了。

這個王朗就是後面那個王司徒。
你說雖然是打敗了,但是王朗也是敢跟孫策硬幹的漢子,能跟太史慈耍上幾回合的主,沒事不好好謀劃打仗,耍什麼嘴皮子啊?還耍死了。
真是不好琢磨啊!


張飛,光榮《三國志》系列唯一一個智謀值翻倍成長的角色。

(曹)操曰:「張飛一勇之夫,豈有詐謀!」

(嚴)顏大喜曰:「我算定這匹夫忍耐不得。你偷小路過去,須是糧草輜重在後;我截住後路,你如何得過?好無謀匹夫,中我之計!」

玄德差人犒軍,見張飛終日飲酒,使者回報玄德。玄德大驚,忙來問孔明。孔明笑曰:「原來如此!軍前恐無好酒;成都佳釀極多,可將五十瓮作三車裝,送到軍前與張將軍飲。」玄德曰:「吾弟自來飲酒失事,軍師何故反送酒與他?」

末了,誰都覺得張三多年掃地,修成正果,真乃智勇雙全,不世出之謀將——

次日,帳下兩員末將范疆、張達,入帳告曰:「白旗白甲,一時無措,須寬限方可。飛大怒曰:「吾急欲報仇,恨不明日便到逆賊之境,汝安敢違我將令!」叱武士縛於樹上,各鞭背五十。鞭畢,以手指之曰:「來日俱要完備!若違了限,即殺汝二人示眾!」打得二人滿口出血。


謝邀

諸葛亮

魯迅都說過,羅貫中「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人不能預測妖精能做什麼。。。。


有很多啊。
《三國演義》里為了突出某位尊神厲害,經常會有這種場面:
某魔王出面,勢不可擋。
辣雞甲:看我!我手指放鬆,我目標如龍,當敵人是空。我要宰了魔王這個二貨,我宰了他跟玩似的。看招!
厄!
垃圾乙:居然敢殺甲,甲還該我五十塊錢呢,我要為他報仇!看我!我手指放鬆(以下省略)
厄!
魔王:哈哈,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
尊神:看老爺的!
魔王:看我!我手指(以下省略)厄!
於是,尊神封神!
登登登登!
讓人難以理解的,就是那些辣雞,尤其是辣雞乙。眼見著都死了一個了,咋還那麼自信呢?特別是魏續,明知道跟宋憲水平差不多,宋憲被顏良輕易宰了自己還敢上前嘚瑟?
不過,這些可憐的配角們經過努力作死還是感動了大家,終於有一個代表人物混了出來:上將潘鳳!


范疆,張達之類的底層軍官


實名反對贊數最多的一個,讀三國讀了三十多遍就說的有說服力了?且不說這三十多遍真實與否,你只要對諸葛亮有了好感,那你讀一遍和讀一百遍都認為諸葛亮最牛叉。很懷疑是不是三國殺玩的太嗨了吧你~
再補一句,如果知乎的水平真是贊數最多的那個,那知乎真的要完了。。。

諸葛亮是唯一一個?呵呵,司馬懿表示不服。
首先說說空城計。一提到空城計,眾人都會聯想到諸葛亮的智慧和膽識,大兵壓境卻泰然自若。但仔細想想司馬懿的智謀會比諸葛亮差很多嗎?他和諸葛亮的多年交手,兩人早已對對方知根知底,顯然以前的認知是錯誤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司馬懿看透了諸葛亮,但他很懂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心想:諸葛亮是劉備朝中的頂樑柱啊,如果把諸葛亮一鍋端了,那我司馬懿的價值還能存在多久呢?

以下論據轉載自新浪博客,原作者秀輝,原文鏈接:司馬懿中諸葛亮的空城計其實很聰明

諸葛亮平生謹慎,從不弄險。但正因為他從不弄險,所以他一旦弄險就可以騙過很多人。按照《三國演義》描述,精明的魏國大都督司馬懿就是遵循上述的思路判斷諸葛亮在西城必有伏兵,故而不戰自退的。諸葛亮也在輕描淡寫的撫琴中嚇退了魏國的大軍。

魏國真正有雄才大略的統帥級智將其實只有兩人,一個是曹操,一個就是司馬懿。郭嘉、賈詡雖也是軍事上的奇才,但畢竟僅是謀士、軍師一類,並非帥才。張遼、夏侯淵雖是鎮守一方的元帥,但用兵上難以與曹操、司馬懿相提並論。說到軍事才能,曹操與司馬懿可說各有所長,旗鼓相當。但為什麼司馬懿在智謀方面的評價總要比曹操高一點呢?這是因為曹操雖然多智奸狡,但曹操的弱點也很明顯——他多疑!曹操的多疑令他的軍事生涯增添了不少敗筆。比如赤壁兵敗後有大路不走,偏偏撞上去諸葛亮已布防的華容道。若非關羽高義,曹操早已命喪荊州;又如漢中之戰,諸葛亮也是準確抓住了曹操的多疑症,令曹操對劉備的大決戰變成雞肋,並最終丟掉了漢中。

反觀司馬懿,司馬懿也多疑,但司馬懿的多疑症是輕度的,不像曹操那種病入膏肓的晚期多疑症。司馬懿在多謀善斷的基礎上,更擁有曹操所沒有的堅韌沉穩,這也是後人在智謀的評價上,司馬懿總要比曹操高一點的原因。

要洞悉司馬懿識破空城計後的「異常」舉動,我們就要從魏國內部的政治鬥爭入手。曹丕死前,曾任命曹氏宗親曹真、曹休及外姓心腹司馬懿為顧命大臣,同掌軍政輔助新君曹睿。但曹操生前的警告依然在曹氏高層中發揮影響,無論是《三國演義》中的「此人鷹目狼視,不可賦予兵權」,還是新三國中的「司馬懿你必須用他,但要永遠提防著他」,作為英明領袖的曹操是洞穿了司馬懿的能力和野心的。曹操的後輩子侄有沒有魏武的知人之明,這點秀輝也很保留。但無論曹氏高層是真的清楚司馬懿的潛在危險,還是僅僅把曹操的遺訓當作排擠政敵的借口,司馬懿還真的在曹睿執政初期被排擠出了權力中心。按道理說,曹丕指名的顧命大臣,司馬懿應該在曹睿時期得到重用,掌握軍政實權。但在曹氏親貴的排擠下,司馬懿很快就被排擠出魏國的政治中心。若非諸葛亮北伐,夏侯懋等曹氏親貴大敗,司馬懿根本不可能被重新起用。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關係既是天敵,也是知音。而對命在旦夕的司馬懿來說,諸葛亮和他更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只有諸葛亮繼續北伐,司馬懿才有利用價值,司馬懿才不會被曹氏徹底弄死,司馬懿才有掌握軍權的機會。一旦諸葛亮死了,司馬懿的死期也就不遠了。

西城城下的司馬懿雖然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但他看到「一生從不弄險」的諸葛亮竟然要採取空城計這種九死一生的策略,也明白當時的諸葛亮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只需一波攻擊,諸葛亮必死。但諸葛亮死了之後又會怎麼樣呢?魏國的西方威脅徹底解除,曹氏再不需要司馬懿迎戰諸葛亮了,司馬懿就算不被「莫須有」的罪名賜死,也只能在軟禁中度過慘淡的餘生了。

司馬懿很清楚諸葛亮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更清楚在自己權力未穩固之前絕對不能讓諸葛亮先死。因此,司馬懿在西城之下做了一個看上去愚蠢但實則暗含大智慧的決斷:你不是要我中計嗎?我就中你的計了。老諸你千萬別死,你死我也活不成了。

其次不得不說他的演技之高,三番兩次的騙過了曹氏家族,不僅免於自己家室飛來橫禍,而且在裝病中和蟄伏中積蓄力量,最終為子孫建立基業鋪平了道路。
以下論據轉載自武林軍事網,原作者不詳,原文鏈接:司馬懿厲害嗎 司馬懿裝病的原因是什麼

他有個聰明之處,裝病。主要呢,有三次比較廣為流傳的裝病歷史。第一次算是公元201年的那一次,這時候的曹操在做官,大概就是國家水利局的,曹操聽說了他,就派人來找司馬懿,司馬懿看出了漢朝沒多大氣數了,不願意去,但又得罪不起曹操,就裝病,假裝自己得了關節炎,躺著不動。他的聰明之處還在於,曹操晚上再次讓人去查看,發現他還是躺著,就信以為真。

第二次就是,曹洪去找司馬懿,希望他來幫助自己,司馬懿根本看不上他,就杵著拐杖,結果他就去曹操那詆毀司馬懿,曹操於是去請司馬懿出山,他立馬摔了拐杖就去了,還真是一點也不給曹洪面子。

第三次算是,騙了曹爽的那次。大家都忌憚司馬懿,於是他們去看司馬懿的時候,他就故意自己把衣服拿掉地上,把湯喝滿地都是,裝傻,而且幾次把李勝說的話重複錯,這樣曹爽才對他放下戒心,最終曹爽被司馬懿剷除。

曹爽本來和司馬懿同時託孤大臣,但是誰讓曹爽姓曹呢?最後,司馬懿靠邊,曹爽一手遮天。他的手下勸他乾脆把司馬懿幹掉。因為司馬懿乃是三朝元老,如果能夠不流血,曹爽希望盡量不動刀。
曹爽幾次派人去試探司馬懿,司馬懿都裝作又老又病,根本就是一糊塗沒用的老人。曹爽信了,放鬆了警惕。結果,在一次曹爽外出打獵的時候,司馬懿發動政變,掌控了京城。

曹爽本來可以攜帶天子到暫且到別處去,挾天子令諸侯。可是,曹爽根本就是個傻子,還希望司馬懿能夠放過他。結果,他主動進入城內,接受司馬懿的制裁。司馬懿自然不會心軟,將曹爽勢力連根拔起,血洗曹魏宗室。司馬家族的根基也在這一戰中確立。

司馬懿每一次裝病都是很沉得住氣,無論是曹操那次,還是曹爽那次,都堅持到最後,像模像樣的裝,才徹底打消了敵人的懷疑,真是高手。


作者。
對於篤信《三國志》的人來說,相當驚悚。


隨手一翻,最高贊得主小號刷贊刷的挺HIGH啊,三國殺內奸勝率怎麼來的呢?(打算寫另一個文章的時候回來翻看舊答案,結果點過去一看高贊撕逼的答主現在小號刪除了當時的答案,改為給大號專心刷贊,哎,你這和知乎上盜圖伴美女又有什麼區別呢?這樣三國殺勝率誰敢信?)
————————————————————————————————

曹操,曾經有一個善於揣摩曹操心思的人叫楊修,後來楊修的結局大家都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本意更多是抖個機靈,一方面有楊修這個現成的例子,一方面出了楊修的事情之後沒人再敢隨意猜測曹操。
結果我發現很多人覺得曹操的行為很容易被猜到,我只能說其實現今的我們都是信息完備開了上帝視角的後來人,照這個想法可能諸葛亮周瑜郭嘉賈詡也不過如此,但如果將我們放入當時的時代,我們可能還不如古人。

當年曹操膽敢以身犯險刺殺董卓多少人當年猜測得到?
昔日的刺客義士轉身變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臣,多少人當年猜測得到?
殺呂伯奢一家「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番神理論多少人當年猜測得到?
陳琳一套文章罵的他狗血淋頭他反而重用,孔融沒事就嘲諷他他打完袁紹反手就把孔子的後人孔融宰了,多少人當年猜測得到?
曹操酷愛人妻甚至和曹丕爭風吃醋,但是卻最終任命曹丕為繼承人,多少人當年猜測得到?
曹操性格乖張卻和結髮妻子丁夫人和平離婚,多少人當時猜測得到?
曹操容得下陳琳、容得下關羽、容得下曹丕、容得下丁夫人,卻容不下一個小機靈鬼楊修,多少人當年猜測得到?
曹植才高八斗,曹丕甚至和他爭風吃醋,結果他還是將位子傳給了曹丕,多少人當年猜測得到?
賈詡得了善終何嘗不是曹操看透賈詡只求自保不在乎仁義禮法,適合與曹丕為臣呢,這個思路多少人當年猜測得到?

單論《三國演義》,論最智首推諸葛亮,論最仁首推劉備,論最勇首推呂布,論最忠首推關羽,論最毒首推賈詡,論最俊首推周瑜,論最美首推貂蟬,但若是論最難猜測,其實曹操還真的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其實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的原名全稱是《三國志通俗演義》,雖然叫通俗演義但是其實其中作者的主觀因素大量的影響著故事,和《三國志》相比較,有大量的橋段張冠李戴無中生有,目的是為讀者樹立了多智近妖的諸葛軍師和忠肝義膽的關羽將軍兩位大忠臣的形象。雖然如此,但是其實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三國志》中是實打實的存在的,那就是煮酒論英雄。
當年曹操大勢初成,劉備事業不過剛剛起步,曹操是如何慧眼識英雄認定劉備能夠成為日後和其三分天下的一方諸侯的呢?以曹操之陰狠毒辣為何不幹脆除之而後快呢?
關於煮酒論英雄曹操本身判斷的依據、思路和行為,時至今日在史學界依舊沒有一個令眾學者統一信服的說法,當然這本身也不是什麼熱點問題,但是諸葛亮等人的行為卻在近日大多被認為有跡可循,這是否更加能夠說明曹操的不可預測性呢?

這題我本身僅僅只是想抖個機靈,但是有些人自己東拉西扯,將智慧與難猜測混為一談,還自認為十分扣題。有些人以今論古,自身開了上帝視角就認為曹操不過爾爾。

我只能說,是在下輸了!
————————————————————————

咳咳,反正這題目熱度已經過去了,這答案也沒幾個贊,再胡說幾句。

曹操不顧個人安危,獻七星刺董卓,後期卻和董卓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若使當時身便死,千古忠佞有誰知?他耍了天下人。
望梅止渴,他耍了自己家的士兵。
陣前耳語,故意投書用反間計,他耍了馬超。
鐵索連舟,赤壁慘敗,這次他連自己一塊耍了。(玩笑)
七十二疑冢,他耍了後來人。
煮酒論英雄,他當時的評論天下豪傑「唯使君與操耳」的依據至今還被學者們所爭議,他耍了現代人。
曹操老爸曹嵩,曹嵩其實是給曹騰當乾兒子的,他老爸姓夏侯,具體叫啥我記不得了,反正曹操往上倒三代其實姓夏侯,這點上他耍了我。

耍天耍地耍古今,連後人和自己都不放過,三國猴王就是你了。

初初小校刺董賊,大忠大奸何不為?
望梅止渴弄家兵,陣前耳語戲韓遂。
軍事政治與詩詞,孟德阿瞞和曹賊。
神鬼莫測首三國,除了曹操還有誰?

其實寫這破爛打油詩是開玩笑的,為什麼突然這麼吹捧曹操呢,還是有原因的。要知道我回答這題其實本來也是抖機靈,之後發現評論區大家有點開上帝視角藐視曹操,再看某個高票答案對於提出禰衡那叫一個不高興啊,後來就又在抖機靈下面補充了幾句。
但是吧,高票答案的那個大哥居然殺到我這個回答下面扯東扯西,一股濃濃的你不同意我就不行的味道,再回想到他在其答案中明顯的藐視其他答案,一副老子說的就是對的,你在你自己的回答下面稱霸王我管不了,敢到我這回答下面撕逼我就拉黑你,還建小號過來,撕逼撕上癮了還。

首先,難猜測到不等同於智力,更不等同於軍事才能。

其次,煮酒論英雄中曹操認同劉備的原因,有的認為劉備皇叔的身份,有的認為劉備有關羽,還有的認為劉備身形怪異符合奇人,是什麼原因,可能都有,但是能讓心高氣傲的曹操視作天下唯二的英雄人物上面的原因可能都不是主因,學者們對這個問題也是各有各的看法,當然,這屬於不被人關注的小疑問,和那位答主在我回答下面提出的那幾個疑問沒法比,但我認為這個疑問是曹操難以被猜測到的一個論據。
縱觀《三國演義》,曹操是標準的愛才,而且絕對是識人極准,該殺的呂布孔融楊修絕不放過,欣賞的張郃張遼關羽趙雲都成長為大將,能夠在無數人中發現劉備的潛質,曹操的識人之術我認為是極高的。

然後,單單就《三國演義》人物難以猜測來說,諸葛亮、孫權、曹操、于吉、禰衡都是種子選手,我也認為諸葛亮在《三國演義》里絕對算是各方面都頂尖的人物,但是你自己支持諸葛亮就得了唄,對別人的回答何必侮辱的那麼難聽呢?我也挺支持諸葛亮的,但是聊聊別人就不行嗎?一個問題底下就一個答案,一幫人在評論區叫好沒一個反對的,你這一言堂的美夢也太搞笑了吧?烏托邦幫主啊?

最後,有句話叫我反對你,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但是我看你在自己回答里表示自己拉黑評論區的人,刪了別人評論,最後你還@ 了人家,何必呢?拉黑就得了,還@ 人家。
你不尊重別人,我也就沒有必要尊重你了,大號拉黑,小號也給你拉黑,你再建小號過來我一樣拉黑你。

你三國殺的內奸勝率我服,但是你這辦事風格我只能呵呵。

附上這哥們和我在評論區的對話吧,權當一樂,反正這答案估計也沒幾個能看到的。

————————————————————————

我本來以為這事就這麼過去了,沒想到這哥們為了這個三國演義誰最難猜測這麼一個邊緣化的問題動用了180天一次的權利把自己小號ID改了,然後跑到這個問題下面專門針對司馬懿的回答整上了一篇新的回答,最後還@了我和另一個人,而且那個答案是那哥們小號下唯一的回答。

我其實很詫異,為什麼不直接加到自己原來諸葛亮回答下面呢?那樣和你的諸葛亮理論不是更完善也有更多人能看到嗎?怕掉贊?怕掉關注?為了這麼件小事還專門給小號改ID?將小號第一次回答問題就這麼用掉了?你是有多重視這麼一道題?

這哥們我是真服了,真乃奇葩也。

正好我當時要更新回答截了圖,小號老ID和大號一樣,新ID叫這個非彼無我,大小號ID其實都是來自《莊子》。莊周的文章理論我都很喜歡,其實莊周的一個著名理論就是 「聖人生而大盜起」 ,莊周本身一直反對的就是立聖這件事,提倡復歸自然,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在這麼一個本就出題並不那麼絕對嚴謹的問題下搞得跟激進派某某分子似得誰都給聽你的,是莊周最反感的 「大盜」 行為啊,還好意思用《莊子》起名。

在我評論區提出在「軍政方面實力越強越符合最難猜測」 一出口我就知道你是一渾人,論軍政不還是曹操嗎?我一提出煮酒論英雄曹操依據存疑你就直接質疑煮酒論英雄史實性,之後還連提那幾個歷史存疑點問我,那些和難被猜測有關係嗎?世界上最高的一定是珠穆朗瑪,但要是問最難攀登的是誰,那高度就不能夠再做唯一比較方面了吧?方向錯了不是越努力越偏題嗎?主觀題生生擰成客觀題有意思嗎?

你這是標準的先立論點,再找論據,自然一細扒你就漏洞百出,似是而非,扯東扯西,語無倫次。

我看了一下,這位大哥的自我描述有辯手,整篇回答也自稱採用了辯論稿的形式,很明顯的把這個問題當成了辯論賽來對待,認為自己是正方,別的答案是反方。
我接觸辯論賽不多,但是我就很詫異了,打辯論的目的難道不是鍛煉思辨能力和認識到事物的兩面性嗎?怎麼成了一味爭強好勝,貶低對方的手段了呢?

還怪我拉黑你,有一句話叫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那啥論短長,能怨我拉黑你嗎?
————————————————————————————————


今天寫專欄回這答案取材看了一下,點了一下你小號,發現你小號的知乎首答自己刪除了,可見你內心對白應該是極其精彩的。


然後,你這小號給大號刷贊也是6666666,三國殺內奸勝率怎麼來的呢?


不知道張飛一天在想什麼233


司馬懿,你知道他一生努力到底是為什麼?


《三國演義》里很多人物的言行都多多少少不符合常理,難以被「猜測」。
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畢竟是小說,很多人物角色的事迹都與史實有明顯出入。特別是出於藝術塑造的需求,一些人物的形象被作者極力拔高(如諸葛亮、關羽),同時還有一些人被作者極力貶損(如曹操)。此外還有一系列歷史人物,壓根就沒出現在小說中,比如曹操早期倚賴的重要謀士戲志才,他是通過荀彧的引薦到曹操麾下的,在他死後,荀彧才又向曹操推薦了郭嘉。但是在《三國演義》,絲毫沒有戲志才的身影。

在《演義》,有些人是太聰明導致難以讓人猜測,比如「多智近乎妖」的諸葛亮,還有一些人相反,是蠢笨的難以讓人猜測,比如說在諸葛亮二、三次出祁山北伐時,魏軍司馬懿、曹真兩為大將之間的一場賭賽(第99~100回,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陣辱仲達)。
真實歷史上,即沒有這場賭博,也沒有諸葛亮這次北伐(諸葛亮北伐只有五次,羅貫中杜撰出一次,成為「六出祁山」)。
作者渲染這場賭賽的藝術作用,是突出司馬懿的遠見謀略和曹真的愚蠢。但這不是真實歷史中。在《三國志》里,對曹真評價很高,是個即有氣度、遠見,更具備擔當精神的魏國重臣。「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願為用。」

再有一個人,就是腦後生反骨的魏延。在《演義》里,他一向有反心,早被諸葛亮注意並提防,諸葛亮死前,還秘密留下一個錦囊,讓馬岱殺了魏延。
演義里的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就立即「謀反」,而且還很高調,就是一個從常理上說不通,讓人看不懂的行為。之所以這麼寫,自然是作者要再一次表現諸葛亮的遠見卓識與人善用

在真實歷史上,魏延雖然因為諸葛亮不採用他「出子午谷徑取長安」的計劃而有所遺怨,但還步至於生反心。他和諸葛亮的關係也並不僵硬,而是和楊儀的關係很緊張。
諸葛亮死後,也是楊儀授意馬岱,殺了魏延。這在《三國志》里也說的很明白:「……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


適才丞相笑諸葛亮周瑜無謀,折了許多兵馬,現在又何故發笑啊?

你看,手下人都被丞相笑懵逼了。


《演員》劉備。

雲喜曰:「幸得公子無恙!」雙手遞與玄德。玄德接過,擲之於地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你們這群愚蠢的人類都錯了!
是羅貫中!!!!!!!
誰會知道他下一集會把誰寫死!


這個我知道!賈府大管家人送外號齊天大聖的宋江宋公明啊!


別忘了管輅,別忘了管輅,別忘了管輅。


必須是諸葛啊,
首先出場次數多,無人能及;
樣本大,統計學上習慣於將顯著性水平定為 0.05,
出場少於10次的人都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數據不可靠。

然後是被誤測高,無人能及;分子大


推薦閱讀:

想了解物理學,應該看什麼書?
要提高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需要看什么书,或做什么?
哪些書曾經令你愛不釋卷又不忍讀完,讀完之後又悵然若失的呢?

TAG:書籍推薦 | 閱讀 | 歷史 | 文學 | 三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