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學還是完全不懂語法只想靠美劇或者英語書籍來的語感強行記憶,這種做法靠譜嗎?

希望能列明語法的作用和必要性


先說結論:靠加強語感學英語是靠譜的,但是語法也是重要的。

下面詳細說。

如果你和我一樣在中式英語的教育下長大那麼你應該懂這種感覺:從小到大學的語法均是大量不知所云的名詞堆砌,靠死記硬背記住所謂的語法規則,在高考完後這些規則全部都還給了老師。高中時候看過「薄冰語法」,現在回憶起來這本書對我的幫助僅局限於高中英語考試。今年寒假看到知乎上面強烈推薦的「賴世雄語法」就買了一本,但是看了不到四分之一就看不下去了,滿篇的專有名詞實在是要命啊,但是只聽光碟里的播講我又記不住啊。

上了大學明白了英語的重要性,不再為了學英語而學英語,而是為了興趣而學,才發現其實從小到大我們接觸到的對語法的學習方法並非最佳,有更有效率的方法。

這學期在準備GMAT,剛剛學完了SC 部分,SC全稱是Sentence Correction,翻譯成句子改錯並不那麼恰當,因為它和高考考的句子改錯有很大的差別,GMAT 里的更注重對整個語法體系的考察,所做的一切考察都是為了讓英語的表達更加correctly efficiently ,正確的答案總是表達得最準確的那一個,只是碰巧有了一些語法規則

其實這不正是我們學語法的目的嗎?為了讓英語的表達更正確、更有效率,即用最合適最簡練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本意。當我正經學了一遍Manhattan SC 以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以前學的十年語法全白學了,高中時候學的都是零零碎碎的語法規則,而GMAT 幫我建立的卻是整個語法體系。
與此同時,我也體會到了語法的重要性。在學SC 之前,我看英文小說也好,雜誌也好,包括看美劇,整個感覺只是輸入,作者寫的什麼就相信什麼,他用這個詞那就應該這麼用,要是換成別的我也不知道對不對,大概如此。但是現在再去閱讀英文書籍就很不一樣了,一句話我能很快地挑出作者想強調的部分,我知道了他這個時態用在這裡是貼切的,換成別的是不可以的。換句話說,我學會了輸出,用自己的體系檢驗與判斷我輸入的東西。


也許你會說,我看懂就可以了,為什麼非要檢驗與判斷呢,我覺得這要看個人的追求了,如果你僅僅是想通過英語「接受」知識,以供自己參考,而不是雙向地、知己知彼地「判斷」知識,那麼你可以不用系統地學習語法,通過美劇或者閱讀強化語感,最終也可以很牛逼,就像真正的武林高手往往是無招勝有招。但是普通人想變成武林高手也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其實我覺得,有時單項的輸入也是需要語法的,在有些情景下語法的不正確會扭曲作者的本意,學習這東西總是寧多勿少,多學一點沒壞處的呀。

下面說說Manhattan SC 這本書,也就是它:

沒錯是全英的,我能看得下去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它是全英的,就像看原版小說一樣,讀完會有成就感,另外,這本書不像中國的語法書裡面有大量的專有名詞,基本上沒什麼你不認識的單詞,但是卻可以很好的解釋某種用法,讓人恍然大悟。私以為學一門語言就應該在這門語言的環境下,學會直接用英語思考,而不是翻譯成中文思考。

這個而且書里作者的語言也是比較生動的,整本書分十二章,每章就是一小塊知識點,但是和高中所學的什麼主語、謂語、動詞、同位語從句這樣的分法完全不一樣。

舉個例子:
第四章 modifier 告訴你英語里各種修飾是什麼,所謂modifier 就是一個完整句中除了主語(subject) 、謂語動詞(verb)這兩個句子核心部分(core) 以外的修飾部分,只起到補充信息的作用。了解了這一點之後拿到一個句子你就可以快速挑出它的core ,在心裡劃掉不重要的modifier ,長難句看起來也不再亂七八糟、句子套句子了,大大加快了閱讀速度以及理解能力。


這本書刷起來是很快的,我每天只有晚上的時間學英語一周也就刷完了,而且我是以考試的水準要求自己,如果只是為了學語法的話應該可以更快的吧~

缺點的話那就是這本書針對GMAT很好,針對傳統語法學習未免過於苛刻。GMAT 是考試,所以一定限定了許多規則,實際的語法規則並沒有GMAT 如此苛刻與挑剔,大量的習語、生活用語充斥其中,但是大體的思想是一樣的,拿來入門綽綽有餘。

最後,總結我的觀點:
語法重要,因為它是讓你的英語表達更正確、更有效率的工具,指引你用最合適最簡練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本意。

擁有一套完整的語法體系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抓住作者本意、雙向思考。

但是,如果你僅追求單向輸入,不要求檢驗與判斷作者的文法與意圖,那麼你完全可以不必系統地學習語法,只用美劇或閱讀加強語感。


多學一點總是好的。


全英教材更適合學英語。


拋開針對考試嚴格化了部分用法外,ManhattanSC 是一本很適合構建語法體系的書,沒有晦澀的專有名詞,沒有紛繁複雜的分類,可以一讀。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朋友們新年好,感謝各位知友對我回答的關注,贊同/否定,評論以及私信(尤其感謝提醒我用錯成語的那位朋友!!)。大家中肯的話語讓我受益匪淺,從中學到了很多,看問題的角度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充(這點巨感謝)。一直都想說點什麼,想著期待更多的火花來著,思來想去,今天就做一個總的回復,請諒解(鄙人正處於「每逢佳節胖三斤的節奏」)。
總的來說,這個頭腦風暴還是比較成功的,大家的觀點都鮮明有聲且適時地進行了擲地有聲的表達,各自理由也有一定的說服力,富有啟發性,下面將表達我自己的一些淺見。
首先,個人認為對於語法重要與否的回答不能從母語的習得作為思考切入點,但是可以作為後期的多語類橫向比較的藍本之一。因為母語的習得過程太過具有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的語法系統是很難道清說明的。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的研究過程可以佐證:皇家給了他100萬瑞士法郎,讓他生孩子(汗)去研究他們的母語習得過程。可是結果卻。。。。反正索緒爾自己一生是沒有寫出語言學專著的。
其次,語法是一個最節省時間的工具,當你學好它的時候,會極大的提高你掌握這門語言的速度。因為語法說到底是規則,相較於個例的入海般浩瀚的語言現象而言,直接掌握抽象直白簡單的語法規則要顯得簡單的多到髮指!!
接著,語法學不好,很多精品文章你無法看懂,無法被感動。比如Economist。
最後,我的觀點還是要極端強調語法的重要性,無論是我個人的學習經歷和教學實踐經歷來看,都是效果非常明顯的!好好學習語法吧,加油!
(抱歉得閃了,想著多說點的,企鵝號31937162,願與朋友們切磋交流,感謝!)

要說的話很多,一言以蔽之,語法非常重要,無論是否是英語專業的學生,都應當認真好好的學習語法,爭取在大一啃下這塊硬骨頭。
語法在聽說讀寫譯這五門功課中,都是不可或缺無法避免的存在(除了聽的部分需要調集的語法知識相對較弱之外),所以,鼓起勇氣,關掉借口,學習語法。(推薦章振邦的書)
語法的理解歸根到底是什麼?我認為是對單詞詞性的動態理解。總的來說,當你可以確定任何一個句子中任何一個單詞的詞性,你就能夠準確地判斷出它在句中的地位(或發揮的作用),進而判斷整個句子大的結構,加上對時態表意的理解,任何長難句都不會難住你。
很多人說語法可以忽視,是因為「我們學習漢語並沒有學習語法呀」,其實不然。一個嬰兒從出生最先學習的不是音也不是詞,而是圖。他看見父親指著母親發出「媽媽」的音,首先的理解是自己最親密的那個人在腦海中是「怎樣的一幅圖」,繼而才記得這幅圖對應的音。以此類推,加上完美的母語聽力環境以及語言輸入輸出環境,造就了母語習得者。但是期間的每一步都包含語法的學習,因為我們聽到的看到的說的寫的都是別人告訴我們的合乎語法規則的。
但是學習外語,沒有這樣優質的條件,外來的條條框框要約束著我們,母語的刻板效應又無時無刻牽扯著我們,所以我們覺得語法痛苦,所以我們的英語總是違反語法。這事就像談戀愛,當你女友背叛你的時候讓你痛苦,你還會記她的種種比如生日嗎?
具體說來,個人觀點,語法的學習從解決兩大點問題入手:一·時態 二·從句;這一切都是為什麼呢?因為漢語沒有~這也可以是對比語言學的一個基本中的基本吧~嘿嘿
要解決這兩個難題,得先要有一些理論準備,首當其衝,英語有哪些詞,最重要的是誰?(為什麼說詞而不說字呢?這是因為陳宏薇教授的至理名言「英語沒有字,只有詞」。
對詞的理解(包括對語法的理解),都要秉承「從宏觀到微觀」的方法)從實詞和虛詞來記憶,這裡就不列舉了。最重要的詞是動詞,是英語的靈魂所在。動詞給了英語生命力,與莎翁一道,給了這個中世紀一直為貴族所鄙視嫌棄「低等語言」以力量。
還需要使用的一個專業術語是屈折變化(Inflection)這裡限於篇幅,請找姑姑。
動詞的屈折變化有六個,是所有詞中最多的,包括原型do,三單does,過去式did,現在分詞doing,過去分詞done,不定式to do。前三種可以作謂語,後三種為單獨使用為非謂語。(這一段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要像你姓名那樣記住)。
非謂語非常重要,現在分詞doing 的功能有 1.形容詞 2.beV+doing構成進行體 3.可以用來引導獨立主格(及垂懸結構)與邏輯主語構成主動關係;過去分詞done的功能有 1.形容詞2.have/has+done構成完成體 3.beV+done構成被動語態 4.可以用來引導獨立主格(及垂懸結構)與邏輯主語構成被動關係;不定式to do 用在實意動詞後,當含義中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動作時使用,但是關鍵要看前面實意動詞自己的用法,(比如like後可以加to do也可以加doing)。
好,準備工作已妥,開整。
時態的意義這樣理解,它解決的是當人類在交流過程中,「確定一件事何時發生」以及「以哪種方式發生」這兩大問題。所以時態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一個整體,它應當被分為兩個部分來理解,即時,和態。
人類的三維空間告訴我們時分為:過去,現在,將來 ,多的那個叫做過去將來。這哥們哪來的?過去將來時存在的理由就是它的不確定性,過去的將來(中心語是過去),到最後(相對於現在這個時間點而言)既可能指過去,可能指現在,也可能指將來。比如前天的明天,對於今天而言是過去;前天的後天,對於今天而言是現在;昨天的後天,對於今天而言是將來。
態即語言狀態或者事件狀態,分為:一般式,進行式,完成式,完成進行式(是的,沒有打錯字,就是式,因為它根本不牽扯時間!),分別把各自的公式背好就可以了~~
這解決的是時態」長什麼樣「的問題,現在解決時態」說什麼話「的問題。
」說什麼話「即時態所表達的含義是什麼,這裡僅牽扯」態「。
一般式:習慣或經常性的動作,或者是現階段的狀態;進行式:正在發生的事情(記住這裡無關時間);完成式:前一個時間點開始的動作,在後一個時間點完成,表示過去對現在造成的影響(這裡的過去現在並不是past和present,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完成進行式:較DT,理解為動作在後一個時間點完成了,但是要繼續下去或者重複持續下去。(比如武漢地鐵2號線修好了撒,但是還要繼續修撒,因為阮成發同志的目標是8號,贊,呵呵)
最後一個部分才是學習時態怎麼寫,這個最容易相信可以獨立完成,最後說一句,時態總共有多少種呢?16種,因為每一個時都可以和一個態組裝在一起構成一個時態。
抱歉,從句只好下次寫,得去寫材料啦~~希望能夠幫助你們!謝閱。


一堆扯淡答案。 學英語是需要你寫essay能在正式場合交談。樓上一群三腳貓以為白鬼忍著耐心跟你廢話兩句就是國際化。你去當個ap看看,改作業看看。
笑尿,知乎現在就這麼群人在回答問題嗎?!@


其實美劇或者英語書籍的語感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培養的,何況你要強行記憶。
不如把這時間拿去研究英語語法,一天半小時不過分吧?循序漸進,你會看到成效的,如果結合你愛看的美劇或者英語書籍作為例句分析就更好啦。
什麼事情都不要走捷徑,尤其在你不知道自己在語言方面是否有過人之處的條件下,保守派表示穩紮穩打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建議學習時不要藉助電腦、平板和手機,拿一本字典,筆和書即可,專心半小時,一個月你會有不小的收穫。
當然,你如果覺得你跟樓上那位高中考四六級的兄貴骨骼一樣輕奇,請點「沒有幫助」,wish you luck!


切身經歷告訴你,不靠譜。
來美國以前我也以為我語感好,語法可以忽略,真到了天天用的時候真是捉襟見肘,寫作就不說了,說話在別人聽來應該是通過我說出來的單詞自行排列組合猜我講的意思,虛擬語氣什麼的幾乎不會用,所以在一學期之後,我開始從頭補語法。就用的《文法俱樂部》這本書,我覺得對我口語幫助很大。
至於看美劇,是有幫助,不過對聽力的幫助更明顯一些。畢竟,從聽懂到張口說再到說的好,還是有一定路要走。


不行。以下意見供參考,歡迎討論。

中國英語教學雖然強調語法,但是絕大多數學生語法根本沒學好。聽力、口語和寫作就更不用提了。其實初高中教的那些英語非常小兒科,打個比方,如果是外國人學中文,他們到了高中階段學會了正確運用「三心二意」來造句。這個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都應該會用的成語他們終於掌握了。中國初等英語教學大抵如此了。到了大學階段普通四六級對於英語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可以說沒有。如果一個人沒有選擇英語專業,或者在課餘時間參加英語口譯的培訓,那大學階段的英語基本上和荒廢沒什麼兩樣。

學好一門語言,聽說是先決條件,閱讀是進階能力,最高級是講演和寫作。貫穿這幾個方面的是語法這個充要條件。是沒有語法的積累,是沒辦法進入語感的。特別是我學了法律以後,更感覺語法的重要性無法強調更多。

如何提高對語法的掌握?一般人倒是未必需要對語法有一個系統性的掌握和理解,主要是知道怎麼用就行。到了大學以後,用做選擇題來提高語法能力完全不可行。最好的方法是跑國外待幾年,被環境所迫。在這個方法實現不了的前提下,首先推薦閱讀原著。我在初中第二年讀完了人生第一本英文原版書,雖然只是一本很中二的青少年小說。當時我的英語老師時候得知,就鼓勵我說,這樣子對提高辭彙量、語法和閱讀能力都很有幫助,要保持下去。閱讀的同時,記憶單詞。語法在閱讀里的重要性不需要再強調了吧?

閱讀做好了就能理解英語這個語言傳達的信息了。大概讀完幾百上千頁英文原著以後,想看劇的可以開始看劇。最好是對於一部劇集,反覆看上十幾遍。這種變態的方法起碼能讓你背出很多英語國家常用對話,同時了解他們的文化(也就是說他們為什麼要這麼說話,這麼說話有沒有隱含的意思),同時也能讓你托福聽力做到滿分。英美劇里的台詞,絕大多數情況下也都是符合語法規則的。

聽和說是分不開的。然後「說」,怎麼練?非語言專業還真不好練。。。「說」英語,最好找英語母語的人做陪練。說的時候也要有語法。知道語法規則,受話人就能正確理解說話人所傳達的信息。換句話來說,任何一方語法犯混球,那就可能造成誤會或者笑話。這個現象可以類比外國人中文的,發揮下自己的想像力吧。

說和寫的區別在於一個是可能是即興的隨意的,另一個大多數情況下是深思熟慮的嚴謹的,語法對於他們都很重要。有簡單來講,一篇思路清晰,觀點明確,語法嚴謹的文件,和一份語法混亂,邏輯不清,條理飛到九霄雲外的文章,讀起來是高下立見的。「寫」建議從翻譯開始。所以這時候,口譯是個很不錯的課餘課程,聽說讀寫樣樣一起來。學有餘力人絕對應該嘗試,鍛煉思維、兩種語言之間的切換和反應。


停!!!!!!!!!!!!!!!!
這麼一點事!!!!每個答案都扯這麼多字。讀者不暈?

接下來的話就一句總結:1.請想想你怎麼學漢語的。2.看你需要學到什麼程度。

再上鏈接。這是早些時候在扇貝論壇上的回復。開學要參加一個英語競賽 (Keep Getting Better Everyday!每天我都感覺更好,我好像每天都有進步)以下是原文的複製:

語法的重要性在於,閱讀遇到長、難句你是否會分析。就像平時你讀中文版的哲學書、文學書、理科書,很多句子你也需要調用你強大的中文句子分析基礎,才可以看懂。

語法的重要性在於,寫文章、說話需要語法的規範,肆意胡拼亂湊,認為把幾個短語或者句子擺出來對方一定能理解。誰都願意把話用一句話就講得清楚明確。

如果你不想學語法,也能做到以上,我覺得就沒必要學了,你的句子表達已經夠用了。但是一定注意,不要覺得外國人每天在語言環境里聽說就幫他們掌握這門語言了。一個中國人學語文時都要學語法,外國人也得學自己的語法。當然沒怎麼學語法的外國人說話你應該也能聽懂,但是這種人在中國叫文盲。說話水準差很多。

總結:1.請想想你怎麼學漢語的。2.看你需要學到什麼程度。

最後允許我繼續吐槽!
我真是服服服服…了!知乎的跑題能力!

列舉自己怎麼學英語的、當年怎樣怎樣就學成功了,可是我想問?你懂不懂語言天賦有差異這個事?(肯定有不懂的,咱不強求。)但是你讓題主怎麼辨別自己有多少語言天賦?所以,題主別理他們。

舉個大家都懂的栗子。
就拿知乎說好嗎。有人能侃侃而談,幾句話說中要點;有人能繪聲繪色,幾句話把你帶入他的情緒;而有人,說一件簡單的破事,一百句都說不明白,還玩命跑題。比如說我。


第一次想過認真回答問題(IT行業大神太多根本插不上嘴啊)!!!
樓主想法很好,但是並不完全可取。

我自己屬於聽力和口語比閱讀和語法高N個等級的。現在跟外教對話毫無壓力(日常對話,非學術性),很多時候外教講話,就好像聽中文,不需要經大腦翻譯,很多美劇也是這樣。

講一下我學英語的黑歷史
小學三年級被我爹用棍棒強迫開始學《gogo英語》,應該是洪恩出的,很好的起步教材,剛開始買書也是可以的,但是主要通過視屏,跟著他讀,記下基礎對話模式,比如I am sorry. Not at all. 剛開始,這些東西是要記住的,到以後還是很有用的,畢竟孩子小不能理解並反應。

五年級開始學洪恩出的幾個長篇動畫片《little red riding hood》(小紅帽)等,這些動畫片基本在一個多小時,學習的模式基本是棍棒伺候+先過一遍,梳理單詞+再過一遍,記句型+最後一遍,我爹會把字幕遮住,把聽到的複述出來。聽力就這麼練起來的。

六年級到初中畢業,用的是洪恩的《Franklin》(小烏龜學英語),這才是重點!當時我學的時候有
68集,每集10分鐘,屬於動畫片,但是完全不是喜洋洋這種弱智型的,每集都會有個小道理,比如怎麼解釋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the way? 中文大家都明白,英文呢?when you want to do something badly enough,you will figer out a way to do it.整合動畫片,標準的美式發音,不會在語速上特意變慢,而且都是以生活為劇本的,非常受用。我學這個時候,用了四年!680分鐘的動畫片而已!!!每天45分鐘,周末2小時,雷打不動!!否則棍棒伺候!!!!怎麼學呢?先過一遍單詞,再遮住字幕聽,最後是最喪心病狂的!!完全背下來!!!沒錯,每一集我都背下來了!!!!!一字不落!!!!!

說我的黑歷史有什麼用呢?完全答非所問啊!!!
但是有一條是符合的!我從小到大接受的學校外的英語教育都是基於視頻,不是書本。你敢想像一個不背單詞,語法渣的人,全靠語感中考140+,高考120+嗎?(廣東卷你懂得),等四級考到語法和辭彙量的時候,就飄過20幾分(六級已拜考神,求過!)

所以說,樓主的方法可取,但是,我認為美劇英劇這些都是基於真實生活,對英語基礎要求太高,這是我顧慮的地方,像生活大爆炸這種帶有一定學術性的沒字幕不行,對於神探夏洛克這種說話像機槍的我都跟不上字幕好嗎!

如果樓主很想學好英語,尤其是口語和聽力,就應該下功夫,跟著視屏多讀,遮住聽,最後背下來,日積月累口語,聽力就毫無壓力了。

如果樓主仍然堅持美劇英劇學習,那麼推薦《唐頓莊園》,英國古裝劇,語速不快,而且辭彙不大,我看這個基本可以不靠字幕。

手機碼字真辛苦


倚天屠龍記裡面有一段張三丰教張無忌武功的。
張三丰問剛剛教的忘記光了沒?張無忌說忘光了,周圍的人嘆氣跺腳,張三丰卻笑著說可以了你去打吧。然後張無忌打贏了對手。
張無忌是武學天才吧,那他能不聽張三丰的教導直接打出太極拳嗎?顯然不能,即便可以他也要悟很多年才能完全悟出一整套這樣的體系。
學英語和學太極差不多,差不多是前人把這一套極其複雜的東西總結得條條理理直接灌給你,你聽過去直接學就好,即便死記硬背非常難過,但也比你自己去一天一天悟出來快很多。母語為英語的人他們身處英語環境,時間充足可以自行領悟,但是作為沒有環境一天三節課的非native speaker這點時間遠不夠你參悟自己的語法。
回到小說裡面,張無忌既然忘光了張三丰的東西,那麼他為何還能用太極拳勝過對手?很簡單,因為他領悟了,張三丰的東西並不是在他腦子裡消失了,而是轉換成了自己的東西。換到英語學習上,一旦你學習了足夠多的英語語法,用得多了,這些語法就會慢慢融入你的思維中,你一個句子講出來腦子裡面根本想不起語法,但是句子不會錯——「忘光了可是不會錯了」。
每個地方,每個人的語法教學都不一樣,教科書不一樣甚至語法體系都有細微差別,可以這些語法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讓你熟悉這一套語法,然後慢慢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思考方式。語法是死的,語言卻是活的,死的東西是能夠死記硬背學下來的,至於如何再將其活化,就要靠自己去「悟」了。
總之我的觀點是,在國內的普通學生,脫離語法去學習英語,是不應該被鼓勵的。


4.3 阻礙語法學習的幻覺——「那我沒學中文語法不一樣樣能用好中文么?」

拒絕學習等於拒絕進化。用個不太恰當的類比來說,拒絕學習的人就好像是甘心永做猴子而不想進化成人一樣 。然而,很多人拒絕進化往往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有足夠理的理由。比如,很多人拒絕學習英語語法的時候,常常用這樣的一個貌似無法反駁理由:

那你看我根本就沒有學過中文語法,那不也一樣用得好好的么!所以說啊,語法這東西沒 用,學它乾脆就是浪費時間!

果真如此么?

其實,還有比這更為誇張的例子他們沒有想到:哪怕不識字的文盲(他們當然沒有學過語法)在使用母語的時候也幾乎沒有病句。然而這並不能證明語法沒用。即便是不識字的文盲,也身處一個母語環境,身邊的人都在說正確的句子。語言學習的最基本手段就是模仿,你說什麼,我就跟著說什麼,准沒錯——而事實上,我們說的話之中,幾乎99.9%是在重複我們曾經聽到的、看到的句子。所以,即便是文盲,也不可能每一句話都是病句。不過,顯而易見的另外一個事實是文盲通常說的話都是表達簡單思想的,用得都是簡單辭彙、簡單句型,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降低了他們犯錯的可能性。

順帶說,這也是我為什麼極力反對學生跑到所謂的「英語角」去「學英語」的根本原因。因為在英語角里,大多數人所說的並不是真正正確的英文,而更可能是「原創英文」。一方面身邊的人都在說不正確的句子,另外一方面自己又堅決不學語法,不是找死是什麼?有人孤獨求敗,英語角里可好,是集體自殺——竟然還都以為在聯歡……

很多人認為自己「沒學過語法不也一樣可以熟練使用母語么?」,實際上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由自主地高估了自己。大多數人的母語語法實際上並不及格,只不過他們已經從學校畢業,就因此認為自己已經「過關」了。教育體系註定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每一個科目都要人為地設置一個100分的標準之後再設定個60分的及格線,而完全不顧那標準事實上有多麼荒唐。數學 100分的學生真的就100%掌握了數學知識么?英語60分的學生真的就掌握了所有英語知識的60%么?滿分100分的語文考試一貫只能得個八九十分的大多數人,難道就真的一畢業就「自動合格」了么?

而另外一方面,他們在高估了自己的同時,又降低了標準。他們一不小心就把「熟練使用母語」自動降低到「能夠用母語熟練地進行日常交流」的水平上——菜市場上的流利與熟練和正式場合中的流利與熟練根本不是一回事。一旦想寫文章給別人讀、或者當眾講話給很多人聽的時候,大多數人就會瞬間體會到自己的語法有多麼糟糕,進而迅速放棄,而後開始對講演、寫文章產生抗拒情緒。調查表明,在任何文化中,人們最為恐懼的第一件事兒是死亡,而緊隨其後的就是當眾講話。不過,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語法差還算是清醒的,絕大多數人把自己的糟糕表現歸咎於諸如心理素質不好、發揮太差、準備不充分之類聽起來相對「冠冕堂皇」得多的理由,而迴避自己在兩個最重要的方面徹底不及格的事實:語法和思維能力。

為了能夠有效表達,就算是林肯不也老老實實地去鑽研了好幾年的語法才放心大膽參加競選的么?

另外,很多人所謂的「我從來沒學過語法」乾脆就是徹頭徹尾的幻覺——從小到大上了那麼多語文課,考過那麼多次的語文考試,怎麼可能是一點都沒學?這還不算平時潛移默化通過各種輸入手段獲得的語法知識,以及對正確語法的所謂「母語直覺」。如果說「從來沒認真學過」,這倒是真的——而又恰恰因為如此,才導致大多數人語文表達能力並不良好(甚至不及格)。 我 無 意 勸 每 一 個 人 都 去 認 真 學 習 語 法 ( 無 論 是 中 文 還 是 英 文 ), 我 只 是 把 道 理 講 清楚。之後就是讀者自己的選擇了,你覺得自己是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呢?還是一個一生只需要短句斷句就可以生存了的人呢?各取所需好了。

轉自李笑來老師的《人人都能用英語》。


我不認為語法是學好一門語言的必要條件。

語法重不重要?我認為在很多情況下很重要。但語法跟語感相比,哪個更重要,或者哪個讓你嘴裡出來的句子更像英語?毫無疑問是語感!!

我是英語專業畢業的。但我在高一就考過了CET4(84,考之前還被教英語的老頭BS過,認為我是撒謊逃課,後來看我考過了,從此英語課沒管過我),高三考過CET6(76,06年四六級改革,CET最後一次接受社會考生以及最後一次使用百分制),高考英語142(提前20分鐘交卷),大二過TEM4(80,裸考),甚至大學還時不時幫幾個關係不錯的老師代課,給班上同學講講語音語調和聽力課。我正兒八經開始系統地學習語法,是在高二~大三這段時間(特別是大學專業課)。

對於非語言類專業的學生來說,語法是一門語言的規律。對於語言類專業的學生而言,語法是一門科學,又可簡單分為詞法和句法(當然,實際上一門語言的語法沒這麼簡單),但同樣很重要的語音語調、語言習慣等,並不包含在語法範疇內。非語言類專業的學生,要想通過自學的方式學習語法學,不是很容易,因為有很多東西不是光靠看看語法書就能明白的。

而從溝通而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學習一門語言,是否熟練掌握語法知識,不是評判一個人一門語言水平的必要條件。很簡單的例子,童鞋A學的是啞巴英語,張道真語法這種大部頭書也能倒背如流;童鞋B是美國鬼子,高中畢業沒申請到本國大學,便來的天朝體驗生活,也從沒系統學習過自己母語的語法。請問這兩位童鞋,從語言的應用,即溝通角度來看,誰的水平更高?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門語言的語法就相當於理科學科的公式。它確實可以幫助你快速成為一名表面上的高手,但你能光憑背公式就學好數理化不?反過來看,雖然你沒背公式,不知道一個化學反應的原理是什麼,也記不住公式,但可能你一看就知道兩個元素起反應之後能生成什麼新物質。

所以如果你是英語專業學生,不學語法確實沒辦法完成學業。但如果你只是為了以溝通為目的而學習英語,考個CET6什麼的,不系統學習語法,甚至不學習語法也沒任何關係,不會影響你跟一個native speaker的正常溝通。

通過語感、習慣和條件反射鍛煉英語水平(注意,不是英語考試水平),是最簡單,最速成,最普遍,也是最機械化的途徑。

事實上,雖然我在大學裡的專業課成績絕對能算優秀(毫不誇張,至今學校也沒人打破我99分的口語成績記錄。那個曾經在小鷹號上當水手的美國糟老頭外教至今仍然跟我保持很好的關係),但由於後來的工作都跟英語學科無關,所以語法之類的語言科學知識已經忘了很多了。我現在根本記不得動詞時態有多少種,從句究竟可以分為哪幾種之類的專業知識,但你要讓我站在一群老外面前做一個presentation或者speech,那也是毫無問題的,我甚至能當著英國佬說地道倫敦音,轉過身跟另一個美國佬說美語,跟阿三也能來兩句印度英語。為什麼?大學裡讀了不少英文原著,現在也經常跑英文網站查資料、看新聞,去Google Scholar找些參考資料,或者義務幫同事翻譯些東西,看英文電影時也習慣性地注意別人的發音、語氣和習慣用語的用法。

再說簡單些:我普通話過了甲一,但要不是我因為工作關係經常跑北京見客戶,別人見了我也只能問:你以前學過播音?普通話挺標準啊。可在北京這麼長時間,我不知不覺學了很多北京人說話的特點,現在跟客戶混熟了,一見面就開始聊:「x你丫的,你以為在你地盤你就能隨便BB啊?」導致旁邊跟著一起抽煙的人都忍不住問:「你不是四川人吧,小時候在北京長大的?」

忠告:很多中國學生學不好英語,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中國的教育體制和考試方法,使學生和老師把語法看得太重。我認為有這精力去記語法知識,還不如多讀些英文詩歌散文,多了解些proverb和idiom,最重要的是理解使用該門語言的國家的文化(大學專門有英美文化、英美文學、英美歷史等專業課),否則你語法再NB,也不懂為什麼有句話叫a bull in a china shop,更不知道該什麼時候用,更更不知道為什麼都學了十幾年英語,跟老外交流還是聽不懂,看美劇仍然不明白為什麼其他人會爆笑,讀英文報刊雜誌為什麼依然那麼費勁。

PS:突然又想到現在以新東方為首的各類英語教育機構。我也有不少朋友和同學在這些教育機構當老師。但我當著他們面也說,其實現在新東方不是在教學生學好英語(至少不完全是,新東方也有美國口語這類的課程),而是在搞老師的個人崇拜,在講相聲,在教學生如何應付考試(考試確實有技巧,特別是中國學生考得最多的幾種,比如高考、TOEFL、GRE、IELTS等等)。我記得我讀高中的時候,甚至還幫班上同學總結過高考英語高分速成的竅門:背課文+猜,其中猜答案的方法是最過癮的(當然不是機選這樣的瞎猜)。我也不止一次給很多同學演示過怎樣在聽力材料還沒播完時就已經做完聽力題,怎樣在不到10分鐘內做完一個完形填空(猜)+4篇閱讀(先讀題後讀小部分文),同時正確率在95%~100%(僅針對中學英語和CET4,更高級別的考試請別隨意這麼玩.....),甚至不看選擇項,也能答對至少一半以上的完型填空。題海什麼的策略簡直弱爆了。

至於不相信我的話的TX,我建議你們可以自己試試,或者找現在還在讀書的學生看看:是只精通語法的人英語能力更強,還是能熟讀(不要求死記硬背)課本和少量課外英語讀物的人英語更NB。


這種做法是靠譜的,但其實要比學語法下更大的功夫。
舉個栗子:為什麼我們學文言文學了語法也比不上古人?因為我們大部分人連《古文觀止》都背不下來。
英語同理。只看美劇學英語是可以的,但是得看到位,對著字幕看劇情還漏掉好多梗看不出來就別打著學英語的幌子了。推薦一部英劇《Yes, Minister》 ,包括姊妹篇《Yes, Prime Minister》,如果你能把全五季倒背如流(至少要說上句馬上能接下句,而且順著下去不喊停就一直背)我保證你不用學語法,而且說出的英語特有范兒。

我在初中之前的英語就是這種狀態,那個時候作為一個呆萌的小胖子,我對待一切英語課文的態度跟我對待報菜名和八扇屏的態度是一樣的——不背順溜渾身不舒服斯基。家裡人適時地給我買了新概念英語的書和磁帶,於是每天早晨不聽馬三立改聽新概念之後,我坐在我爸車后座上天天叨咕「Excuse me. Whose bag is this?"。那時候背課文的熟練程度能答到你隨便前後倒磁帶,在任何地方停住,放一到兩句話,我能順著接下去,你不喊停我不停。新概念第一冊讓我的英語撐到初中,第二冊撐到的初中畢業。期間我任何英語語法都不懂,但是語法填空題幾乎不出錯,老師讓我講的話,我只能說新概念英語某課課文有一句XXX跟這句的結構是一樣的,所以應該這麼答。背新概念的行為在我中二之後就結束了,因為我進入了青春叛逆期,認為父母每天早晨放新概念磁帶導致了我的貫口童功沒有練成。英語再有長進要等到學會看美劇之後了。

不過我倒是真不建議這麼看美劇和小說,本來就是休閑就圖個休閑得了,不背著培養語感的包袱反而收穫更大。我考托福的時候每天煩悶的很,不想做題,跟完成任務一樣一天最多刷一套真題或者模考,同時特別大大咧咧的每天聽著《friends》或者《HIMYM》錄音睡覺,偷懶還看了三本美國年度最佳短篇小說集和一部長篇《QA》。我覺著做那一個月真題對我考試的效果還沒這兩部美劇和四本書作用大。最後雖然看完《QA》寫出的作文滿篇都是咖喱味兒,但托福聽力作文還是輕輕鬆鬆拿了滿分。

能問得出這種問題來,說明題主還是適合老老實實看語法,你會發現這比培養語感簡單太多了。


在知乎上學了很多知識,從來沒有覺得哪個問題適合我回答,直到這個問題的出現,因為我學習英語的方法也沒有學過語法,但是我現在英語水平對於不是專業要求的人來說絕對是夠用了,交流自然不在話下,再加上我現在的生活圈子外國朋友很多,很多人都很驚詫我沒有出國留學過,所以說我的方法可以有一定說服力和建設性,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我不懂語法,即便是現在需要寫大量的英文email我還是不懂語法。當然了這歸功於我的語感,我有非常好的語感,而且這也是後天獲得的,且聽我慢慢到來。我英語水平從中學到高中幾乎沒及格過,後來沒有上大學,開始立志學一個最難的科目,我選擇了英語,而且是自學,我一直覺得語言本來是很簡單的,為什麼老師教了我十來年我竟然什麼都不會,我一定要找到一個辦法即簡單又能學會英語,下面就是我一路走來的方法和辦法,經供參考不敢說適用於所有人。

在我決定要自學的時候我選擇租房住在大學周邊,我想即便我不能上大學,但是我至少要混在其中,後來發現大學很多公共教室都是自由進出的,後來我就每天背著書包流竄於各個教室里上自習。

對於一個對英語沒有什麼基礎可言的人要怎麼開始自學還確實挺難,之前也聽別人講什麼新概念啊,聽voa啊之類的,但是我都沒有嘗試,我認為語言的基礎是辭彙量,有了辭彙量就是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講也可以表達意思,等我確定了這個觀念以後,我就隨便在書攤上買了一本英語閱讀書,清楚記得裡面是42篇文章,內容從航天,歷史,文學到人文什麼都涵蓋,而且這些文章都是外國人寫的,起初連一行都看不懂,後來我又找到了這本書的中文翻譯,然後我就開始一行中文一行英語的對著看這本書,百分之九十五的單詞都需要文曲星查詢學習發音。當然了剛開始時候那個枯燥和無奈可以讓大部分人放棄,但是我沒有,4個多月以後我可以不依靠中文翻譯了,因為看了太多遍把中文翻譯都記住了。到了這個時候大部分人覺得自己已經攻克了這本書就會轉頭看另外一本書,在從頭開始,但是我沒有,我用了一年的時間把這本書看了無數遍,單詞寫了無數個本子以後,那個時候我的辭彙量突飛猛進,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每天看China daily的時候就會遇到很多新學的單詞,那種刺激感激勵我每天至少花10個小時翻來覆去的看這一本書,試圖可以默寫下來整本書的單詞,一年以後我可把這本書看到破的不能再破了,果斷撕毀,那個感覺太爽了!等到了這個時候我已經能看懂中國人寫的英文文章了,而且辭彙量也相當了得,因為到了後來我開始知道詞根以後,把我之前記憶的單詞做了認真學習和研究,辭彙量有了質的飛越,看詞猜義都八九不離十,就像咱們看中文的偏旁部首一樣。

等有了這層基礎以後我覺得時候要突破口語了。一直以來都聽說看電影可以幫助學習英語,那麼我就大量的看各式各樣的英語,發現幫助並不是很大啊,有的電影能偶爾聽懂幾句就覺得很興奮了,很多電影幾乎還是不會。做了大量的總結和對比以後我發現一個規律,看卡通片和感情篇能聽懂的多,黑人電影,黑幫和科幻的能聽懂的少。然後我就有意地看卡通片和愛情片,後來都談不上看了,我都是在讀電影,下載中英文雙字幕的電影,演員說一句台詞我暫停了模仿一遍,覺得這個辦法很好,但是苦惱的是一部電影看一個星期都看不完,鬱悶的很!後來我開始看美劇,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看老友記。老友記的特點完全符合我的要求,她們說的英語都是口頭日常英文,非常簡單,每一集才20多分鐘,再就是足夠幽默,從這裡學習很多美國人的幽默和文化,而且是非常正宗的。還是老辦法我不像有些人一年看一百部電影學習英語,我是把一部電影看一百遍。老友記非常高頻率的伴隨我大概2年,每天睜眼閉眼之前都要播放,剛開始還看、後來直接就聽了。在剛開始的讀電影階段讓我逐字逐句的模仿她們的發音和說話方式,發現美國人的口語真是簡單,幾乎都是用最簡單的單詞表達意思,和老師教的英語完全不同,所以越發激起我學習英語的興趣。十季的老友記也被我看了無數遍,雖然期間也會看其他電影但是只要有空我都會把電腦打開播放它。這個時候我的英語水平已經不錯了,聽說讀寫都可以簡單應付,可是我還是不懂語法。兩年以後我換了另外的城市生活,偶然間想學習衝浪,開始接觸外國人,才發現我之前都是自己在家練習口語還真沒有和老外對話過,剛開始也經歷了面紅耳赤說不出口,大概3,4個月以後我之前學習的東西就慢慢回來了,6個月以後可以自由交談,到後來認識的世界各地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學到了更多地道的英語,覺得英語用來交流真的不難。後來自己開了一個國際青年旅舍,客人以外國人為主,結識世界各地友人無數。衝浪作為國內還是一個小眾的運動項目,但在這個圈子裡多多少少大家都認識,所以的國際賽事都有參與工作,我現在自己的工作也有很多外國人有聯繫,總的來說我就自己用很笨的辦法學了三年英語,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學習衝浪更是給我人生增添了無數精彩。

當然我並不是說不學語法就是正確的,其實口語還好,如果真是落實在文章上,我就覺得很吃力,每當那個時候我也覺得我應該再學習一點語法,如果語法好我可以說的更貼切。我的辦法對於想學英語,又不懂語法的人來說比較有用,至少我就是一個例子,不要灰心,找到適合自己的辦法就好,主要是「堅持」。

第一次手機敲這麼多字,一氣呵成,邏輯上一點混亂,請不要見怪!


我覺得學語言有點像搭積木,想像你想搭一座供幾個人生活大房子,你聽過無數人說房子該怎麼搭,懵懵懂懂的聽著,然後真的按著別人描述的說法去搭大房子了。但是,你知道,直接搭大房子自己心裡承受壓力,比如你懷疑方法的有效性,擔心這個過程的時間成本,後來,你可能打造了幾個房梁,也或者,你打磨了一把砍木頭的利刃,可是,你看了看這些,說:可惡,這根本不是房子!

其實我們不可能一下子搭出來一個大房子的!
我們能做的是,先坐在地上,撿起小塊的玩具積木,搭個用來過家家的小房子,搭了幾次,你會知道哪裡要注意平衡,哪裡應該放個支柱。

然後,你決定給自己的玩伴,可能是條狗狗打個小房子,就按照之前過家家小房子的方法。而後,你開始給自己搭房子了,這時候要好好考慮下自己的需求,門窗啦,休息位置,而主體結構你已經不需要考慮太多了。

後來,你開始真的建造大房子,你需要重新考慮建築材料,精確計算結構力學。。。你可能更會周全的考慮整個的設計。


學語言還是要走起來,起初可能是爬著移動,找到自己感興趣、且能直接讀懂的材料來閱讀,認真過腦地讀幾遍,確認自己很清楚句子結構之類,漸漸擴大範圍,加深難度,慢慢跑起來。

當你循序漸進的時候,你會自己發現該關注什麼,你會有重新審視語法的時候,你也會有主動思考句子結構的時候,你也會有發現原來自己之前那麼熟悉的單詞,竟然還有另外非常精巧表達方式,漸漸地,你也會有忽略它們的時候。


語法很重要
現在不會,是那種情況?
1. 從來沒有認真系統地學過語法。這樣會很影響英語水平。
2. 雖然學過,但是時間太長了條條目目漸漸淡忘,而是融入到了語感中,拿到句子能夠迅速分析,也幾乎不會犯什麼語法錯誤。這就沒什麼問題。

題外話,其實每個人對自己英語水平的期望值差異還是挺大的,語法這東西,屬於英語學習中比較hardcore的那部分,學術、商務等一些比較正式和嚴肅的書面英語必不可少。
如果僅限能看懂美劇、電影,口語交流,語法不是必須要啃,簡單了解最基本的語法,多看看多說說即可。

認真學習過語法,會加速你英語學習的過程


不認為語法重要。但是最基本的語法是一定要知道的,因為如果連這些都錯那是你缺乏教育的表現,會被人瞧不起。但我猜樓主說的不是這個級別。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只要注意所學材料的性質(必須是本身就非常注重語言的,比如脫口秀和情景劇),是可行的。要看這些劇是因為你的注意力本身就在語言上,而不是帥哥美女含情脈脈,巫師殭屍滿街亂竄,你會比較容易記住對話。

我從來不記憶語法,更不記憶音標,從小就愛看friends,中文字幕改英文字幕改不用字母。但我都不是出於學英語的目的去看的,只是為了好玩。就這樣初二拿了個什麼英語競賽全國一等獎,就這樣高考英語140,就這樣出國呆了五年。到現在我依舊看不懂音標,依舊說不出很多語法。我天生對於搞笑的東西屬於好奇心極強的那類人,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幽默的段子相聲脫口秀我都是過目不忘,現在還能給大家講逗你玩。我之後看了那麼多美劇,再也沒有那樣能把對話背下來的時候。反倒是之後在看脫口秀的時候找到了當年的感覺。


語法也不是完全不需要。或者說,你需要做到的是藉助語法去理解你看不懂的句子,而不是去記憶語法本身。理解的過程就是培養語感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說,一些基礎的語法知識,比如時態、從句啥的,是培養語感的前提條件。但是,我的看法是語法過了初學者的坎之後就不再是需要刻意去研究的東西,非英語專業尤其如此。

我自己就是語感黨,以前考試從來都靠語感,從來不會去記憶具體的語法規則。至於效果... 我高二托福考了673(當時滿分677),上海高考 146/150,還拿了個英語比賽的一等獎,高考可以加20分的那種。高中畢業後直接來美國讀本科(參加高考是為了防止簽證簽不出),讀碩士,工作,除了本科時候 Liberal Arts 的恐怖閱讀量有點累,其他時候英語上從來沒有什麼障礙。

但是聯繫到題主的問題,語感的培養絕對不能只靠被動的接收,必須要靠主動的使用。只看書看劇帶來的提高是非常有限的,語感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提高。所以,除了看和聽,還要寫和說。寫嘛,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多逛逛外國網站跟人交流或者辯論都可以,但務必保證發言要言之有物。之所以辯論會很有效是因為你需要很努力地思考組織語言去論證自己的正確性。說的方面,在缺少口語交流環境的情況下,背是一個機械但有效的方法。以我自己來說,實質性提高英語的主要手段是靠背新概念 + 背辭彙... (參見我這個答案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18811/answer/14036822 )所以說到底還是沒有什麼捷徑可走的,想提高英語總得有所付出。


任何語言,包括英語,都只是一種溝通工具。用語言表達自己,是自內而外的溝通;理解他人的言語,則是自外而內的溝通。只要你的英語水平,包括語法水平,能滿足你的溝通需要,那就夠了。也就是說,如果題主你「上了大學還是完全不懂語法只想靠美劇或者英語書籍來的語感強行記憶」能夠滿足你的溝通需要,那這種方法完全靠譜。

但依我推斷,能上來問這個問題的人,應該或多或少都有未滿足的英語溝通需求。
這種需求可能是應試的,一個人覺得自己不能完全理解四六級考題,同時寫出來的四六級作文一片狼藉,因此需要更好的英語水平來滿足過四六級的需求。
這種需求也可能是生活的,一個人獨身剛到美國,舉目無親,格格不入,去哪都要帶個文曲星,因此需要更好的英語水平來滿足自立生活的需求。
這種需求也可能是學術的,一個人為了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開始閱讀英語論文,卻發現滿紙天書,查了字典都看不懂,因此需要更好的英語水平來滿足通暢理解學術論文的需求。

對語法能力的需求上,我對上面三者的排序是:學術 &> 應試 &> 生活

如果題主你的未滿足需求是學術上的,那你很有必要提升語法水平。專業語法著作我沒看過,不過我同意wiki上的說法:

In linguistics, grammar is the set of structural rules governing the composition of clauses, phrases, and words in any given natural language.

這句話的關鍵在於『structural』 結構上的。學術英語默認了讀者的閱讀能力與一般native讀者無異,其句子多為結構精密、邏輯嚴謹的長句,因此一旦讀者語法不過硬,也就不能讀懂嚴密結構鋪陳出的含義,整篇文章對你的學術價值也就無從談起了。
不要說自稱「完全不懂語法」的題主了,放眼整個中國,能充分讀懂自己專業的英語學術論文的學生又有多少呢?因此,如果題主是著眼於用英語來鑽研知識的話,在語法上要走的路還很長。
題主所說的涉獵英語電視劇和書籍的方法,提升學術閱讀能力的效果是比較小的,因為銀幕作品中的英語大多是生活化的,而文學書籍中的英語則大多是文學化的,這兩種英語和學術化的英語在遣詞造句上相去甚遠。好比都是唱歌,美聲唱得好的人不一定能唱流行歌,流行歌唱的好的人不一定能唱民族歌。因此想要用題主的方法提升學術閱讀能力是不靠譜的。

而如果題主的需求是應試上的,那「完全不懂」顯然還是不夠的。我算是英語專業的學生,所以中國的考試接觸的是專業四八級,另外還考過一次雅思。專四中的語法選擇題,完形填空和翻譯都是直接考察語法能力的。而無論是專業四八級還是雅思,都有作文,而不懂語法,想寫出流暢的作文幾乎痴人說夢。
但題主的方法對於應試來說是有一定幫助的,因為除去作文以外,選擇題和完型都需要很高的敏感度,那種像獵犬般嗅出正確答案的氣味的直覺。你甚至不需要知道為什麼,答案的要求也是碎片式的一個詞或一個字母,只要找到這個碎片就可以了。而大量接觸native語言正好能夠培養這種敏感度,摸了很多張真鈔之後就自然能辨別假鈔了,因為摸起來和真鈔不一樣的就是假鈔了。放在考試里,接觸了大量的地道英語之後,自然就會做選擇題了,因為那些錯的答案看起來很奇怪,可能說不上來為什麼,但就是有哪裡不對。
但是,歸根到底,這些考試都是對一個人的英語能力的全面考察,任何的短板在專業的考試下都會顯露無疑,雖然題主的這種方法對準備這些考試可能有幫助,但我還是建議要踏踏實實鞏固好必要的應試語法知識,只是應試要用到的知識遠不比學術深而已。

如果題主的需求是生活上的,那可能你已經走在正道上了。生活上的英語相對前兩者來說,對語法的要求最低。比如想表達『I haven"t eaten today, so I"m very hungry. 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some food?』 處於「完全不懂」狀態的人,可能根本不會現在完成時,也不懂表因果關係的連詞,更不會用could來表達禮貌。但其實根本不需要這些語法知識,只需要說"no eat, hungry, food" 四個單詞就能讓人理解上面的意思了。
當然題主好歹是個大學生,走出國門也是代表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怎麼也要有點追求。這時題主看的美劇、英語文章就能很好地幫上忙了。美劇有一種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授著日常口頭用語以及交流方式,文章則帶來了常用的書面表達方式。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上超市問哪裡賣牛奶,和朋友正常聊上幾句,能看懂通告欄,能讀懂學校的郵件,這些需求就這樣慢慢被滿足了。多了的長詞偏詞也用不上,我們中國人日常交流也不會說「這個人在處理一般社交對象時大多呈現出虛與委蛇的交流範式」吧。

總結
英語是一種溝通工具,不應盲目崇拜,也不能愚昧輕視。題主的學習方式靠不靠譜,要看他對英語的需求是怎樣的。如果想鑽研學術,那需要做大量積累,以求具備很強的語法能力;如果想順利通過考試,也需要適當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以求達到考試要求的語法水平;如果只是想在英語環境中自立,那麼持續接觸電視劇和書籍,假以時日也足夠讓生活沒有障礙了。
最後多嘴一句,竊以為國人老覺得自己英語不夠好,實則是漢語不夠好。像題主這問了一長串問題都不帶幾個標點的,看著都有點鬧心。


看閱讀理解級別的文章,不需要語法;看教科書(工科類的)不需要語法;看外國人寫的論文;不需要語法。但你要是就這點兒需求,那就不需要語法了。如果你要想看懂點兒高級的文學作品,寫出點像樣的文章,那還是得學啊!


靠譜


推薦閱讀:

《權力的遊戲》中的哪個人物形象和原著最接近?
在電視劇《冰血暴》中,主角他老婆被主角幹掉的瞬間的心理活動應該是什麼樣的?
如何評價《權力的遊戲》第六季第二集 S06E02「Home」?
《權力的遊戲》中北境 Stark 家族成員在第一季就相繼被殺,拯救家族榮譽的人會是 Bran Arya 還是 Snow?

TAG:美劇 | 英語 | 語法 | 大學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