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計程車漲價」的行為是否合理?

【補充】問題2:有什麼辦法讓計程車暴雨天出車?


我覺得第二個小問題「有什麼辦法能讓計程車在雨天出車」更好回答一些。

讓計程車在雨天出車無非是三種辦法,道德的,法律的,經濟的。
1、道德批判可以加深計程車司機在雨天不出車的罪惡感,影響他們的行為。但是這種效果通常不好,特別是在關係到重大利益的時候,道德勸誡的效果都比較弱。
道德說教控制不了一些官員的不端行為,我相信也控制不了計程車司機是否出車。

2、法律規則更加有強制性,規定計程車司機不得拒載是其中一種,有時候能有效果。
但是法律規則永遠是不完善的,永遠是有空隙可以鑽的。法律規定不得拒載,人家可以說我要交班了。不讓交班,人家可以說我為了安全需要臨時休息。就算臨時休息也不行,人家還可以乾脆貓在家裡生病。當一群人存心想要逃避法律制裁的時候,法律也很難充分發揮效果。
從下雨天計程車司機的行為來看,法律事實上沒有產生約束力。

3、經濟措施是最不受歡迎的,也就是多付錢。100不行就200,200不行就400,上可以不封頂,總有一個價格會讓司機接受。
在三種方法裡面,經濟措施是唯一肯定有用的。小崗村的村民為了經濟利益,可以違背法律和道德的規範。計程車司機為了足夠的經濟利益,也可以無視風雨。

有什麼辦法能讓計程車在雨天出車?答案就是多付錢。
這不是一個皆大歡喜的解決方案,甚至聽起來有點不合理,但只有這個方案才可行。
我個人也贊同這個方案。


我又花了點時間看了一下問題的各個答案,查了一下,我修正一下說法吧。

問題問的並不清楚,有一點兒歧義。
如果說「你是否同意雨天計程車漲價」,那我的回答是同意,但要經過一定的程序和公示、聽證過程。
如果問的是「你是否同意雨天計程車私自漲價」,那我的答案是不同意。

首先,在《北京市出租汽車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

第三章第12條(二)執行物價管理機關制定的收費標準,使用經稅務機關監製的專用收費憑證,不得擅自改變收費標準或者使用其他收費憑證;

第16條(七)必須正確使用計價器,不得與乘客議價,不得向乘客索要財物,收款後需要給乘客找零錢時,必須找零錢;

換句話說,這是北京市對出租汽車的管理要求,那麼作為正規的計程車司機,應該遵守這些要求,因此雨天議價是不符合規定的。

其次,從感情上講,出租司機不容易,但是不容易並不代表他「把自己的風險向倒霉的用戶轉移」的行為是正當的。每個職業都不容易,老師也不容易,但公立學校的老師不能讓家長接濟自己、醫生也不容易,但公立醫院的醫生不能私自漲門診費用、飛機駕駛員也不容易,但飛機駕駛員不能飛到半空向每個乘客要500元保命費——我甚至還沒有舉警察、軍人、消防員這種職業為例子。

第三,司機不出車是避害,司機出車要高價是趨利,這兩者有本質區別。我接受(合乎規定的)避害,但不接受(違反規定的)趨利。

第四,別提道德,我們還是應該遵守規定,否則比慘的話,就容易把自己陷進去。司機下大雨出來不容易所以要900塊可以被接受的話,那麼我先給司機錢,到地方了把錢再搶回來可否被接受——我也很慘啊,我一個月工資才900,發著燒又想回家,我容易嗎我?說不定被雨澆成肺結核呢,你要不要這麼多錢我能搶你嗎?

第五,我理解司機不容易,但是司機不容易不能成為他不遵守規定的理由,你如果覺得這活兒不好乾,你可以不幹,你如果覺得出租公司太黑,你可以不幹,但你既然幹了,就要遵守規定——這應該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求吧?

第六,計程車行業也不是絕對自由的市場經濟。計程車公司本身就是壟斷的(雖然司機也是被剝削對象),除了計程車外,其他車輛並不能收費進行運營。這就是政府對計程車行業的保護(更別提油價上漲後還有補貼)。如果要說搞絕對的自由競價——那就別要計程車,所有的車輛都可以自由、合法地參與運營。

第七,很多人把政府、出租公司和出租司機混在一起談,我覺得這事兒挺亂的,出租司機該乾的事兒是去反對吸血的出租公司,而不是欺負更無助的顧客。

最後,所以,我同意出租行業針對特殊情況,經過合理的流程,制定不同的收費標準。但不同意個人不遵守相關規章,以自由心證之風格隨意漲價。說這是職業道德也好,說這是規章必須得到遵守也好,就算是自由市場經濟,也得講究個契約精神。所以,歸根結底,這不是道德問題,而是一個是否應當遵守契約的問題。


災難經濟學(轉自鳳凰財知道)

「天價的士」其實是最低價
你生氣的不該是這個司機太「黑心」,你得生氣的是別的「黑心」司機都哪去了?為啥不都來發財?來的「黑心」司機多了價才能降下來。他們沒來說明他們要價其實更高,仔細想想是不是?
財知道:前幾天,北京遭遇61年來最強暴雨,大批旅客滯留首都機場。就有計程車坐地起價,到望京要價400多,而很多望京的私家車主無償前去接旅客。這樣一條微博引起熱議,轉發上萬,一褒一貶,計程車司機甚至引起公憤,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胡釋之:這個問題得理性來看。首先就是說,天災來了,肯定對誰都是不好的情況。你像機場,好多飛機起不了飛,大家都滯留在機場,快軌又出故障,這時就造成計程車奇缺,極度供不應求的狀況。這個時候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趕緊增加供應。計程車還有那些市民自發的私車去接旅客,都是增加供應的行為。差別在於一個不收費,一個收費,收的比平時還多很多。大家就對收費的不滿意,就你講的坐地起價。但坐地起價的說法其實不太準確,這個價格不是計程車司機他個人能決定的。
財知道:怎麼說?
胡釋之:你說平時他要抬價,他說不給400不拉,他能抬得起嗎?你肯定扭頭就坐別的車去了。他能抬得起價,一定是沒有人比他出更低的價了。他要價400你嫌高,但其實是最低價了,如果有別的司機只要價300,你肯定就不會坐他要價400的車了,問題就是沒有比他要價更低的了。沒有人跟他競相壓價了,所以他要價400才能「得逞」。所以你生氣的不該是這個司機太「黑心」,你得生氣的是別的「黑心」司機都哪去了?為啥不都來發財?來的「黑心」司機多了價才能降下來。他們沒來說明他們要價其實更高,仔細想想是不是?
這是從計程車司機之間的競爭角度看,從供給方的競爭來看,另外一方面,從需求方看也是這樣。為什麼你得出400才能坐到車?那是因為你不出400的話,別的旅客就把車打走了。是眾多的旅客在那種極端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競相把價格抬高的,別的旅客要不願意出高價,價格是抬不起來的。
所以問題不是司機他個人的貪慾什麼的,而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就是說突然的天災造成短暫的極度供不應求的局面,太多的旅客,太少的司機。這個時候你要說價格信號靈敏的話,它其實是可以更快解決這種問題的一個途徑。
微博號召大家為賺錢去救援或效果更好
賺錢的動機本身不是錯,為己利人的動機本身沒有錯,又不是去害人,去損人利己,而是利人利己,利人沒有錯,值得表揚,利己怎麼就錯了?人和己這麼不平等?有點利己成分在內就錯了?怎麼能因為人家收了錢就否定人家的救援行為本身呢?
財知道:這又是怎麼說?
胡釋之:剛才你講到有很多私家車去馳援,是有人在微博上號召的,說機場計程車不夠,大家去幫一幫忙,號召起大家的公德心。大家的表現確實很好,反應也很迅速。
但其實反應更迅速的還會是那些想去賺那個錢的,你可以說他是去發災難財的。說白了,他必須趕在這些免費車主大規模到來之前他才有得大錢賺啊。所以更快速調動司機的辦法可能是在微博上發出消息,把價格信息告訴大家,比如說現在去機場去拉活可以一千塊錢拉一個進城,那這個調動司機的能力會更強。價格信號反應更靈敏、傳達更迅速其實對救援,對供給能力的調動,對供不應求的緩解,是非常有幫助的。
財知道:但為了賺錢才去救援會不會不太好?
胡釋之:不用去管人什麼動機,而要看他對解決實際問題有沒有幫助。他雖然是為了自己能賺錢,但他實際效果是幫助了旅客。市場經濟的神奇就神奇在這地方。亞當-斯密說過,「我們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或烙面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自利的打算。」平時都得是人們的自利才最靠譜,最靠得住,危急時刻更得如此,怎麼還可以棄之如敝屐呢?
而且賺錢的動機本身不是錯,為己利人的動機本身沒有錯,又不是去害人,去損人利己,而是利人利己,利人沒有錯,值得表揚,利己怎麼就錯了?人和己這麼不平等?有點利己成分在內就錯了?怎麼能因為人家收了錢就否定人家的救援行為本身呢?
交相利 局外人橫加指責是破壞
你說你要真正有道德,司機說要400,你是不是可以說加600給1000呢?司機冒著生命和車被淹的風險送你,你作為顧客能不能道德一把呢?我們單方面的指責賣家不道德,但其實買家也可以道德點。為啥只能是賣家讓利,而不能是買家讓利呢?
財知道:我在微博上也看到有這樣的說法,就是說有人在雨中等車,好不容易等到一輛計程車願意載他,平時40塊錢的車程他給了司機400,但他覺得很高興,很感激。
胡釋之:肯定高興啊。我們首先不高興的是災難來了,幹嘛下那麼大雨啊,搞的路不好走,這個對誰都是災難,對旅客是災難,對計程車司機也是災難,這是我們第一步不高興的。但不幸中的萬幸是我們還有一個機會,我多花幾百塊錢,而司機他也願意,我們能成交,我能回家,司機他能賺這幾百塊錢。災難來了,但是因為司機的出現,因為他願意跟我400塊錢成交,導致我不幸中萬幸,導致我遇到的那種災難緩解了一點,所以我會感激。
現在假設計程車公司說任何司機漲價都要開除或者怎麼的,司機有了這個預期,那他不敢漲價,他也不願意出車,他不來載你這個客。你想一想,如果有了這種限制,他不來載你,那是不是對雙方都是一種損害?對你來說,這會不會是把你逼到一個更慘的境地?你會不會更罵娘?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仇啥別仇價格,仇啥別仇交易,你該仇的是災難本身,而這種交易,這種所謂的發災難財,其實都是在緩解災難,得理性認識到這一點。別搞得好像是計程車司機要價高帶來的災難,要分清因果,分清災難本身和緩解災難。
有些人覺得要400塊不值,那他就不坐。但有些其實是花400坐車回到家了的,還去發微博罵司機,就有點不厚道了。想想看,你其實是覺得花400也值了也賺了,所以才坐車的,對不對?只是說賺的少了一點。也就是說,本來你是個花400都覺得賺了的人,你只是希望計程車司機還只收你平時40的價,你希望你賺得更多,而計程車司機沒有順你的意,讓你賺少了,所以你生氣罵他。
我們在指責他人不道德的同時,其實得捫心問問自己的道德。你說你要真正有道德,司機說要400,你是不是可以說加600給1000呢?司機冒著生命和車被淹的風險送你,你作為顧客能不能道德一把呢?我們單方面的指責賣家不道德,但其實買家也可以道德點。為啥只能是賣家讓利,而不能是買家讓利呢?
這個還算好,還算是局內人。還有一類,就是局外人對這種交易不滿,說司機怎麼能漲價,怎麼能發這種災難財?說你怎麼這麼傻,怎麼給他這麼多錢?這其實就有點庸人自擾了,人家那是雙贏的交易,他們交易雙方都是很高興,互相感激的。外人去說什麼,都是不太合適的,要去橫加干涉的話,那就是對交易雙方的迫害了。
財知道:我們還看到有一些民營的老闆也在參與救助,免費提供一些吃的、喝的、衣物等等。
胡釋之:你想這些民營企業,這些私家車主,你說他們圖的啥?他們純粹就是助人為樂,因為他們沒有任何義務要這麼做,但也恰恰是因為他們沒有這種道德義務,所以才會激勵他們這麼做。他們這麼做的時候,他們可以真正感受到一種助人的快樂,一種良心上的快樂。沒有任何道德義務要我這麼做,但我做了,這就是一個真正的道德行為。相反,像公職人員,因為他有義務那麼做,那實際他做這個事的道德滿足感就會低很多,主動性上相對也會低一些。
但咱們老強調一個免費,這個其實也成問題,為什麼大家的關注點一定要在免費上呢?這些機場的旅客都很窮,或者都沒帶錢嗎?刻意強調免費,強調是損己利人,其實就會生生造出兩種人,造成一部分道德高尚的,而另一部分道德低的。我免費讓大家來住,我道德很高尚,而那些免費來住的人是不是顯得太不道德高尚了?為什麼要不勞而獲?為什麼一定要讓你們免費住我才是道德的?你又不是付不起錢。所以這種道德觀會造就一批損人利己者。因為你是損己利人的話,那就一定要有一部分人是損人利己的,是愛佔便宜的,這樣才能成交,不然大家一晚上都只能是在相互推讓了。這個也仔細想想是不是?
仇啥別仇價格 發災難財是在緩解災難
我們一定別把眼睛盯在價格上,而不盯在災難本身。盯在價格上,打擊投機商,其實是在加重災難,在火上澆油。沒有人平時去囤積糧食,沒有人想著災荒的時候去大發一筆財,去投放糧食,那糧荒會更嚴重的
財知道:把這個問題延伸一下,你怎麼看投機商發災難財?比如以前經常說的,商人囤積居奇,糧荒時就大發其財。
胡釋之:這還是同一個問題,就是災難本身是不好的,糧荒本身是不好的,但投機商他其實是在降低災難的危害。包括你說的囤積,就是在糧食豐盛的時候,糧價低的時候我囤起來,等糧荒的時候我投放出來。他投放本身是什麼?他是增加了供應,緩解了糧荒,而且他其實是降價者。你別看他賣的價格依然很高,但如果他不來,他不千里迢迢調糧食過來,趁機發這個國難財的話,當地的糧價會更高。他帶著糧食來,其實是來降低當地糧價的。他是新來的供應者,他是來競相降價的。可惜的是這樣精明的投機商人太少了,所以糧價還不能一下子降得很低。
我們一定別把眼睛盯在價格上,而不盯在災難本身。盯在價格上,打擊投機商,其實是在加重災難,在火上澆油。沒有人平時去囤積糧食,沒有人想著災荒的時候去大發一筆財,去投放糧食,那糧荒會更嚴重的。
看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得去看有災難的時候,沒有這些精明的人會怎麼樣?跟災難時沒有這些人會怎樣去比,而不是跟沒有災難的時候會怎樣去比,應該區分這點。我們得去想沒有收400塊車費的司機時會怎樣,要跟這個去比較,而不是跟沒有下雨的時候司機會怎樣去比較。
而且價格它本身是一個很中性的東西,它是一個信號,它是靈敏反應供求狀況變化的一個信號。它是信使,雖然它常常帶來的不是好消息。你去仇恨價格,去仇視打的費上漲,你改變不了極度供不應求的事實。你要去阻礙這種價格的調整,那隻能是加重這種局面。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同理,供不應求,不殺價格。
總結來說,我們一定要理性看待價格,理性看待交易,理性去比較,理性去看待這種災難中的經濟問題。越是極端情況下,越是最經不起浪費的時候,越需要尊重經濟規律,這樣才能儘可能降低我們所受到的傷害。


這本質上還是供求關係不合理,如果無論天氣價格都是計程車司機認為合理的,那麼在惡劣天氣下也就不會出現多數司機休息少數司機勒索。

用北京的狀況舉例說明,為什麼計程車司機在惡劣天氣下會休息。過去小區里有一位北京本地人,愛開車所以考了出租牌,但最終還是選擇非法運營,他告訴了我做出租司機有多容易虧錢。首先你要交幾萬「按金」才能加入公司,這種現象在廣州見報過,在北京也一樣,錢還沒開始賺先出去幾萬。

開上計程車後,就要提防交管局罰錢。今年北京曾經有一個月打擊黑車,打擊後的下一個月就是整頓計程車,這個收入來源超贊啊,跟先殺一把沒交保護費的人再跟交了的人說提高保護費無異。交管局喜歡在雨停後第二天去機場檢查車況,計程車座套上有水跡叫「車況不佳」,罰 ¥200。至於北京南站,無論是否雨天都可能碰到交管局的人,摸一下你的車上有土就 ¥200。如果你打車去南站,司機拒載,你的時間又不值錢,你可以坐在車上等交管局來處理,拒載罰 ¥200。當然司機也是有經濟頭腦的,這樣罰 ¥200 比跑去南站罰 ¥200 要省事。

(拒載的標準是司機問了「去哪」。沒問的話司機有權行使「連續工作 4 小時休息 20 分鐘權利」,交管局來了司機也可以解釋為自己剛好要靠邊休息,沒有拉你的意思,是你自作多情而已。有些司機會靠邊讓你說你去哪,不合適就擺擺手但絕對不問「去哪」的,這是有心規避規則。)

在明白上述道理後,你就知道雨雪天正規計程車是虧本生意,全面停運是符合經濟規律的,不停運才有問題。至於雨雪天勒索乘客的正規計程車,你可以認為它已經停運,司機已經臨時加入黑車隊伍,只是用的車是正規計程車而已。

供求關係不合理是必須調整的,至於是全面加價還是僅雨雪天氣加價則不重要,調整計程車管理方式也是手段之一。


問題:「雨天計程車漲價」的行為是否合理?

多數人的回答都是計程車司機應當如何,不應當如何。將這個問題歸結與司機的道德水平或職業道德。

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將問題歸結與司機,是不是打了最不該打的人的板子? 就好像將這個問題換一個提法, 一個計程車司機是否應當在惡劣天氣,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或財產安全的情況下出車?在這種情況下,他能否提高價格?

在這種狀態下,我們看到了法律的缺失、政府管理部門的失職,計程車公司的不負責任,和計程車司機的無奈。讓我們更進一步地分析問題。

一、法律的缺失。計程車營運是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但是法律卻沒有清晰地規定其義務、責任所在。而且法律、法規之間也可能存在著衝突。比如氣象台發布了暴雨警告,有沒有規定公共交通在何種情況下停止營運、或繼續營運?總不能在十二級颱風或洪水來的情況下載客吧?但是如果客人要求強行上車,算不算拒載?

二、由於計程車市場由政府管制,不是任何人想進入都能進入的自由市場(先不談黑車)。政府要進行管制,則需要制定明確的制度和應急預案。比如在暴雨情況下,是否發布了適當的交通及營運指引?授予營運車牌時,是否已經與保險公司達成協議,對營運行業出現的公共事故,財產損失保險公司是否賠付?緊急狀態下,計程車行業應當維持何種服務?

三、各計程車公司,是否需要對所屬車輛進行管理和協調,對司機、乘客人身安全進行保障?而不是依仗牌照的優勢,只收錢不管事?

所以在惡劣條件下,計程車司機的拒載、漲價行為,多半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甚至是用生命換工錢的搏命行為。對乘客來說,政府沒有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在極端情況下也未有合適的指引、開放庇護場所,疏導交通通報情況,是最大的責任人。

所以,問題:「雨天計程車漲價」的行為是否合理?的回答是:從所謂和諧社會的主旋律道德標準來看,不合理;從當前司機所處的社會實際情況看,行為合理。而從法律層次及政府責任來看,責任在郭佳。


  1. 這個「贊同」是以什麼身份表態的?是作為消費者、計程車司機、計程車公司老闆還是行政管理部門?
  2. 這個「贊同」預期如何起作用?大部分消費者或行政管理部門不贊同,是出台一個政策不允許漲價?
  3. 計程車雨天出車,有什麼風險,增加多少成本,誰最清楚?是消費者、行政管理部門還是計程車司機和公司?前兩者既不能分到計程車的收入也不能承擔相應的損失,憑什麼代為判斷加價是否合理?憑什麼認為自己認定的價格才最合理?
  4. 政府若是補貼計程車公司,或者投入更多人力管理監督,這些支出從哪裡來,歸根到底不還是從納稅的消費者身上剪羊毛?而且連雨天不出門不坐計程車的納稅人也無辜中槍。折算下來是否划算?
  5. 若是強制執行壓價和懲罰措施,司機和公司覺得不合算,一部分退出服務市場,消費者到頭來還是難打到車。

消費者手中的鈔票和選擇權就是議價工具,為什麼凡事一涉及消費者和服務者的議價競爭,首先想到的就是尋求行政手段干預呢?
人人都罵發改委,其實人人心裡都有一個發改委嘛。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我當然不希望出現超出期望的漲價,要是遇上了,不坐漲價或者漲太猛的計程車,價錢談不攏就不做你的生意嘛;要麼想其他辦法自己解決,又不是少了計程車就會倒斃街頭。
如果漲價幅度不大,還是可以接受的——凡事總要付出一些代價,在大雨天節省時間精力,多付一點錢給提供服務的人很難想通嗎?有必要代表全體消費者說不?


評論里有朋友反映答案看不懂,那就再說透一些。

回答「雨天出租能否漲價」,首先要回答以下問題:

  • 計程車——即使是私有的計程車公司——是否是一種准公共服務?
  • 公共服務,或者准公共服務,是否可以完全交由市場來確定價格?
  • 下雨天的機場,乘客面臨的是否是一個完全的充分競爭市場?
  • 即使通過市場來確定價格,是否應該有具體的確定流程?還是可以不用經過任何手續完全剝奪消費者剩餘?

選文摘自《環遊地球八十天》,與機場打車情況正好相反,同時滿足私人產品+市場博弈+完全壟斷+自由議價。這個例子里,價格再貴都沒話說——誰讓英國紳士非要和別人打賭環遊地球?

但是,普通市民下雨天從機場打車回家,與探險家在印度買一頭大象穿越森林,是一樣的嗎?

————————————————————————————————

「先生,」他說道,「我相信我已經找到了一種交通工具了。」

「什麼樣的工具?」

「一隻大象!離這兒百十步遠,住著一個印度人,他有一頭大象。」

「走,我們去看看。」福克說。

五分鐘後,福克、柯羅馬蒂和路路通來到一所小土屋旁邊。靠近這所小土屋,有一個用柵欄圍成的高圍圈。小土屋裡住著一個印度人。圍圈裡有一頭大象。由於旅客們的請求,印度人把福克先生和他兩個同伴帶進柵欄里。

在柵欄里,他們看見了那頭大象。這頭大象已經快要被養馴了。象主人並不打算把它訓練成馱東西的象,而是要把它訓練成一頭打仗用的象。為了這個目的,他首先是慢慢改變大象馴良的天性,使它逐漸變得兇猛起來,成為一頭印度話叫「馬其」的猛獸。因此在三個月內,要用糖和牛奶來飼養它。這種辦法似乎不可能產生那樣的效果,但是那些養象的人,多半採用這種方法獲得了成功。對福克先生說來,這簡直太幸運了。因為,這頭象,剛剛用這種辦法來訓練,還一點沒有變成「馬其」。這頭名叫奇烏尼的大象現在還跟別的大象一樣能長途跋涉,而且跑得很快。既然找不到其他坐騎,福克便決定利用這頭大象。

但是,大象在印度算是珍貴動物,因為印度的象越來越少了。尤其是適合於馬戲場表演用的公象,就更不容易找到。這種動物一成為養馴的家畜,就很少繁殖,只有靠打獵來補充,因此它們已成了人們特別愛護的寶貝了。當福克問印度人是否肯把象出租時,對方拒絕得非常乾脆。福克先生決心要租這頭大象,所以就出了個大價錢:每用一小時,給十英鎊(合二百五十法郎)。但是主人不幹。二十鎊呢?還是不行。四十鎊呢?總是不答應。福克先生每加一次價錢,都嚇得路路通跳一下。雖然這個價錢已經出得不低了,可是象主人卻絲毫無動於衷。如果按十五小時到阿拉哈巴德計算,大象主人就能賺六百鎊(合一萬五千金法郎)。

福克先生還是一點也沒有激動,這時他就向印度人提出要買這頭大象。他一開始就出了一千英鎊的高價(合二萬五千法郎)。

大象主人不肯賣!八成這個老滑頭是看準了這宗買賣能賺一票大錢。法蘭西斯·柯羅馬蒂把福克叫到一邊,叫他加價的時候應該好好考慮考慮。福克回答說,他從來就沒有不考慮就辦事的習慣,這樣辦是為了贏得兩萬英鎊的賭注;他必須要用這頭象,即使出比時價貴二十倍的錢,他也要買。

福克先生又來找印度人。印度人的一雙小眼睛,流露出貪婪的目光,人家一看就會明白:「買賣成不成交,只是價錢高不高」的問題而已。福克先生接二連三地加價,一千一百鎊,一千五百鎊,一千八百鎊,最後竟加到二千鎊(合五萬法郎)。路路通因為過分激動,一向紅潤的面孔都氣得發白了。

象主人終於向兩千英鎊投降了。


南方凍災那年,我計划去湘西鳳凰看雪,到了懷化火車站的時候剛好冰封,從火車站到當地的朋友家一共2公里路,的士司機要價200,東西特多沒法搬,於是上車。

於是kb的事來了,到什麼地步呢?小小一腳剎車,車子一共轉了720度,然後撞在了馬路牙子上,司機還算鎮定,朋友大呼小叫把我也嚇得夠嗆,於是用龜速慢慢的挪到朋友家。

散步到汽車站,問去鳳凰車的情況,說都停運了。正往回溜達呢,有的士司機過來搭訕:去那有要緊的事么?給5000我帶你去(平時票價25左右),於是拉倒。

當天夜裡看新聞,從懷化到別的縣的山路上掉下去4輛車,人都沒了。

嗯,為錢幹活也很拚命


看這個問題的一些答案可以瞭解到,很多人把自由市場等同爲無政府主義了。

不應該允許坐地起價。因爲暴雨天一個人在外面,這是一種危急狀況,不能套用市場經濟那一套——市場經濟的規則沒有錯,但不適合用來解決危急問題。

如果在這種危急時刻都要被要挾,會讓人失去對社會的歸屬感。

這時候就是政府該幹活的時候了。不是有應急機制嗎?不是制定了警報分級的體系嗎?再制定一套出租車補償機制,跟警報級別聯動就行了。比如一旦發佈橙色警報,這個補償機制就自動觸發,司機出車拉活可以得到高額補助。這等於是政府幫人民僱車,是全社會對這些大雨天困在外面的人的救助。

一旦建立了這個補償機制,雨天漲價的出租車要嚴懲。

更新:
這次颶風桑迪襲擊美國,出租車服務 Uber 漲價了,在 Quora 上有相關討論(http://www.quora.com/Hurricane-Sandy-October-2012/Was-Uber-right-to-raise-rates-during-Hurricane-Sandy)。不過需要注意的是 Uber 的服務跟一般在路上攔出租車不是一回事,並不需要放入緊急應對的範疇內。


這是個老問題,也是很經典的倫理學(或稱「道德哲學」)問題。
如果聽過(不是「聽說過」) Michael Sandel 那個著名的公開課,就不會陌生。
讀過 魔鬼經濟學 或 Dan Ariely 的書,這些問題也都不陌生。

大家的發言很精彩,很多論述很有道理,收益匪淺。
爭辯的根源有二:一是「三觀」不同,二是前提條件不同。
所以大家不必動怒,尊重差異,百家爭鳴,就事論事。

基於經濟學和博弈論的框架,這也是很值得討論的問題。
我讚賞義工司機,但不指望大家都是義工。
我贊成計程車司機漲價。
越漲價,司機幫助拉客的意願和積極性越高。
越漲價,越能激勵更多的司機參與競爭,
越多的司機參與供給,價格能越快的拉低到均衡價格。

先界定問題——
緊急環境中,現有條件下,
如何最有效的調動運力,讓盡量多的人,用盡量經濟的方法回家。

這個問題在市場經濟中,轉化為以下三個小問題——
1、如何儘快促成交易?
2、如何促成儘可能多的交易?
3、如何保證交易能儘可能多的履行成功?

只有讓市場儘快達成均衡價格,
才能降低交易成本和費用,促成交易;
才能促成儘可能多的交易。
這就解決了12兩個問題。

第3個問題只能依靠制度設計。
這個待會再說。

政府就甭指望了。不解釋。
義工精神可嘉,但也不能全指望。
最根本還是用足現有運力。
比如計程車,黑車等等任何有開車拉客掙錢動機和資源的主體。

趁火打劫,道德上可以譴責,但無法迴避或杜絕,還不如正視。
但經濟層面卻只是單純的交易行為。
只要沒有強買強賣,交易本身無可非議。

司機報價是黑,但沒有強迫你掏錢,顧客可以不坐,或者找義工的車。
但是不坐車,也有成本。比如走路、傻等一宿的時間精力。
找義工的車,也有成本。比如等待和尋找的時間和精力。

計程車司機要想做成這個單子,他也要承擔各種成本和風險。
份錢、油錢、淹水、車損、時間、機會、顧客違約……
計程車司機不是傻子,他的報價自然有他的考慮。

如果高得實在離譜,比如一萬塊,能接受的顧客數趨向於零,他的收益也是零。
如果價格為零,則視同於義工,能接受的顧客數趨向於無窮大,但收益也是零。
況且市場並非壟斷的,還有其他計程車,還有義工的車。
於是他就要在0和1萬之間選擇一個數。

他會考慮很多因素:自己的能力和風險,顧客的購買力和意願,競爭對手的報價……
並且這個價錢一旦報出來,也是會隨著市場行情和顧客議價能力而波動的。

望京500,三元橋900。這個報價很值得玩味。姑且視作均衡價格。

貴的不離譜么?當然離譜。對比平常,供給充足時,均衡價格自然不可能這個高。
貴的真離譜么?當時,供給嚴重不足,而需求旺盛,新的市場均衡價格就是高。
但只要有買家出現,這個價格就不能說離譜。

所謂的「譜」,就是市場規則。
合乎規則,就是不離譜;反之就是離譜。
這就解決了均衡價格的問題。

回到上文說的第3個問題,
如何保證交易能儘可能多的履行成功?
這個比較難辦。

萬一你給了500,司機不給你拉到望京怎麼辦?
萬一司機把你拉到望京,你一掏口袋只有400怎麼辦?
這個問題如果只有兩方,是解決不了的。

理論上說,必須要有第三方。比如支付寶。
你先打500給支付寶,司機才開車。
到望京,支付寶打給司機500,司機才讓你下車。
當然,操作層面,這只是個比方。

先說這麼多。


非公共經濟學,只補充一點:
雨天計程車司機的搜尋成本小。


我只想說一句,就說一句,

我在上海從沒遇過不打表的計程車。

===========================================================

對於計程車這種標準化的服務來說,我絕對反對議價,所有這種標準化的服務都必須採用統一合同價格。

但我不反對諸如律師、醫生這種沒有或者不能標準化的服務採取協議價格。

下雨天滿天要價就是違背合約的表現,其實就是一種沒有契約精神的表現。我贊同修改合同(例如開聽證會增加規定雨天漲價幅度之類,就像現在汽車火車也分忙閑),但絕對反對這種上車議價的行為。

弱勢與否是另一個問題,因為按照那種邏輯:


醫生說我很慘,先把你肚子劃拉開了再談手術費。
程序員說我也很慘,先把你網站裝個後門再談製作費用。
遊樂園的工作人員說我也很苦逼,摩天輪開到一半斷電要你補差價。


說的不好聽點,就是勒索。你可以說,那乘客也可以選擇不乘坐哈。是的看起來乘客沒啥損失。但是本質上其實是一樣的,醫生可以說你自己把肚子縫上啊,程序員可以說你自己找個人去堵後門哈,遊樂園的工作人員說你可以爬下來么。。。。。


我想大部分人小時候都有過一個夢想:全國人每個人給我捐一塊錢,那我就是億萬富翁了。

這個夢想隨著年紀的增長一般也就被拋棄了。但是比這更可笑的夢想卻被奉為不可質疑的願景:每個人都應該善良大度慷慨樂於助人不取分文。如果不是每個人,那麼所有的計程車司機也行。

稍微想一想,這可能實現嗎?符合人的利益嗎?對不起,這不可能。世界上遍布的是自私自利,得隴望蜀的小人,而且更讓人沮喪的是,除了金字塔頂那一撮,你必須跟他們打交道。

回到樓主的問題,怎樣讓計程車司機暴雨出車?設身處地把自己當成計程車司機就可以得出簡單的答案:付高價。

是的,這很無恥,很卑鄙,你可以用你能想到的一切粗口來形容這種行為——但是臨到那種境地,沒有政府提供的支援,沒有民間自發的救助,沒有家人親屬來接 ,除了接受計程車司機的勒索,你唯一能選擇的就是在積水中走回去。

孔子有一個故事: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

善行固然好,若會帶來惡果,倒不如懷著善心,行勒索之事。往好處想,計程車司機都知道雨天可以高價了,下次暴雨會有更多司機選擇出來救人,價格也許會落到一個合適的價位;或者政府和民間的支援同時進行,他們能勒索的對象減少,供過於求,也只能降價……無論如何,也好過唾沫橫飛站在道德制高點抨擊司機,逼zf出台「計程車不得坐地起價」,然後下一次暴雨,水中的人痛苦的發現,連高價計程車也找不著了。


眾觀大部分回答,出發點或者核心點糾結的都在兩個方面:
1、計程車在惡劣天氣下有沒有議價權:惡劣天氣可能但不陷入暴雨、冰封等等
2、市場經濟是否可以調節或者將這樣的議價權交給到乘客和計程車手中。

然而,我想說的是另一個方面,計程車行業到底是一個什麼行業,這個話題在關鍵字里選擇了公共政策和公共交通,計程車是否是一個公共行業和服務行業,即時由於車輛的私有化,這到底還是個公共服務行業,不然也不會有燃油費的說法和政府指導價格。
那麼,公共行業,政府應該如何管理這件事呢?計程車上的打表器真的做不到惡劣天氣自動修改價格么?我想技術方面簡直簡單到渣吧。
政府有在惡劣天氣下響計程車司機承諾你的車壞了政府管修,盡量做好計程車司機的風險保障,讓計程車司機可以在惡劣天氣下無風險的拉人么?
如果沒有,那麼我們就沒有苛求司機承擔個人風險的道理,那麼政府的管理就做的不夠好。
試想:如果司機們在暴雨下沒有任何壓力和風險,並且可以掙到政府規定的多的錢,為啥不掙?還會存在議價么?不會吧,因為有保障。保障沒有做好,要求公民發揮自己的道德觀去幫助他人,是政府的失職。如果不是交管局三天兩頭拿人開刀,沒有任何公信力,公民會這樣么?不會的。
舉例這樣的一個例子:暴雨下,計程車打表器,由政府控制全部三倍價格,乘客任意打車只要拒載和不打表,立刻吊銷執照,在暴雨期間,車輛損失政府負責,並且補償後續修車時間的無法營業損失。
做到了這樣,政府才可以有理由去要求所有計程車司機必須出車.
比較計程車和公交車行業,為什麼公交車在暴雨時依然會運營,因為司機知道,車壞了公司給修,他不負責,同時,惡劣天氣下運營,可能有獎金,因為無負擔,所以人才會有勇氣去幫助他人。
我們不能要求一個人損失自己去幫助他人,這才是道德的底線吧。


從需求看,雨天外出的人價格彈性小,所以會定高一些價格,這是三級價格歧視;從供給上看,雨天出行需要小心,容易疲勞,風險大。至於是哪方面原因能解釋價格差異,需要實證分析。


把答案補充一下,可能也把題目擴充了一下:
1、在目前的情況下,北京暴雨那個司機有沒有議價的權利。
沒有。目前計程車行業屬於公共交通範疇,價格已經被統一標註。司機的合法選擇只有不出車,或者,按照標價出車。
2、目前的計程車行業調控成功了嗎?
不成功。目前的計程車行業調控在源頭上抵制了行業內的合理競爭,價格的統一和層層盤剝壓抑了計程車司機的工作積極性,對行業市場的過度政府干預導致了市場失靈,而市場的失靈又讓消費者更加期待政府干預,最終導致在極端情況下,市場供應不足,政府干預無力,供需雙方矛盾加深的現狀。
3、一家之言提高出車率的解決辦法
我認為是有解決辦法的,起碼有比現在更好的解決辦法。
放開計程車行業市場和計程車服務價格,把准入機制還給民營市場,把議價權還給乘客和計程車經營者。放開市場和放開議價權應同時進行,在普通情況下減少政府干預,在極端惡劣情況下啟動政府補貼激勵機制。
開放計程車行業的好處:
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提高市場繁榮程度,有些計程車經營者為了增加品牌效應,提高口碑,會進行統一標價。有些小型或個人計程車經營者會有靈活的喊價和議價機制,甚至會有計程車公司提供會員服務價格,總之,讓不同的服務和價格滿足不同乘客的需求。
去除車輛統一的分子錢——因為這筆錢活脫脫就是進入壟斷資源的孝敬費——等壟斷機制下的層層盤剝,盡量減少了中間環節,讓消費者的心理價位和經營者的盈利價位之間的中間層談判成本減少。
開放計程車行業的壞處:
可議價的計程車經營者可能因為議價失敗而拒載,提高了消費者的時間成本。而不議價不拒載的計程車經營者可能潛在服務費比較高。但我覺得,去除中間層的談判成本會讓市場價更趨於合理。
在極端情況下,公共交通行業仍然可能出現運能不足,需要政府出針對計程車經營者的補貼激勵機制。
4、一家之言有些行業不適合市場經濟:涉及到基本生存權,國家主權,生命權的行業——另外我個人認為衍生金融產品行業也需要加大監管,這玩意太複雜了。

===============================================================

莫非我想的太簡單了?我贊同任何形式的議價,最好計程車市場就和服裝市場一樣,你可以標價,可以喊價,可以議價,甚至可以一車載幾個不認識的,說好價錢。我一直不明白每公里多少錢幹嘛要政府替我們操心啊?何況他們真沒怎麼管。

我遇見過黑車,比如說演唱會結束,人家說看車沒了,我拉你趟300,你愛要不要吧。我說你可以啊,旁邊那麼多連鎖酒店,睡一晚才300,祝你發財。當然後來我坐地鐵去了,覺得自己省了300快錢。這個時候,遇見高價當然很鬱悶,但誰不想錢少事順服務好啊?這幫黑車和我議價的時候,警察就在旁邊笑。不要說黑車霸佔演唱會門口了,黃牛連停車位都霸佔了,說讓政府管,政府管的過來嗎?無非是多了個收份子錢的理由唄。最後還不是不給議價約束了不交份子錢的老實人,老實人不出車了,路上的車子少了,市民更沒的選了,黑車更猖狂了。那還不如都放開了,大家議價。

北京暴雨這個時候,誰來得及啟動什麼聽證會?而且議價的權利當然應該在司機身上,買方和賣方之間的中間商越少,談判的成本才越低啊。作為國家政府,應該乾的是把路給修好,把積水疑難問題給解決了,多搞點公共交通,少讓公共交通出點事。真要便民工程為市民著想,號召公務員開公車接送被困市民去。

說句不漲價就一秒鐘,我估計有關部門肯定會這麼說,回頭再開除漲價的說臨時工乾的就完了,但這樣下去,市民就回的了家了?這不是雙輸嗎?打車難到底是沒車,還是沒人愛開出租了,大家心裡有數。計程車司機是弱勢群體,滯留市民也是弱勢群體,讓弱勢群體互相指責,這事怎麼看都不地道。


北京暴雨的時候,香港正值十號風球,13年來的最壞天氣,街上的計程車很少,正常的司機都不開車了,因為風很大,在車裡甚至可以感受到車的些許搖晃,路邊的樹隨時都有可能倒下,用司機的話說,現在還開著車,就是為了要賺多一些錢,你問我為什麼要這麼拼,這麼多年來,習慣了,很難描述,如果偏要說個理由,就是賺錢。似乎在香港,遇到像這樣的惡劣天氣,車費用雙倍收已經是司機和消費者之間的默契了,沒有人覺得有什麼不好,相互之間都很樂意。我們搭了四十多港幣,末了,姑婆給了他一張五十,說不用找,也許也是因為香港有給小費的習慣,所以也是體諒了司機的不容易。
對於坐車議價個人不是很同意。本來來自三線城市,在這裡,從來沒有打表的,車上的標價基本上都沒有用。而且司機們似乎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利益集團,價錢普遍走高。價格定下來想必有一定的根據,這樣子坐久一點就多花一點錢,天經地義嘛,而且也不用總是懷著我會被司機坑多少的委屈心理。
所以對於雨天,對於那種可能會對計程車或者司機本身帶來潛在危險的天氣,價格高一點是可以的,對於司機來說也比較人道一點,而且司機本身買的保險對於他們來說回收不大,所以價高也可以理解。


總結一下:
1.從法律上說,不應該漲價。
2.從法律上說,計程車司機有權不出車。計程車司機又不是像醫生警察是領工資的,我認為自負盈虧的職業沒有承擔風險的義務。
所以:對於那些覺得計程車太貴的乘客來說,你就當漫天要價的計程車司機沒出車不就好了嗎?因為他如果不漫天要價很可能就不出活了,對你來說還不是一個效果(無法以正常價格打到車)嗎?你現在只是多了一個你不願意選擇的選擇而已。


真把自己當上帝了
作者: 迢書

都說「客戶是上帝」,我面對自己的客戶,也這麼說過。如果哪位客戶真把自己當上帝,我會暗地裡笑他缺心眼。

7月21日,北京大暴雨,人死了十個,車被淹無數。機場大量乘客滯留,一車難求。計程車司機有的照常平價載客,有的趁機漲價。私家車主有的免費搭車,有的高價攬活。
怎麼評價這四種人?

免費搭車的私家車主,「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可謂俠客,再怎麼讚美都不為過。
照常平價載客的計程車司機,「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可謂君子,其職業精神令人敬佩。
對高價攬活的私家車主,人們又愛又恨。恨的是價格太高,「近乎敲詐」,愛的是畢竟能回家了,不用在機場大廳或者附近酒店過夜。機場大廳陰冷嘈雜,附近酒店價格不菲。想不花這個錢,就得花那個錢,或者受那個罪。

有一次,我去見客戶,也是遇到大雨,打不到車,心急如焚。我當時想,只要黑車要價低於1000元,我就上車。等了好久,一輛破舊的黑車靠邊了:「50!」我非常感激那位黑車司機,儘管平時只需要30元。當他伸出五個指頭時,我感覺那是上帝之手。

對趁機漲價的計程車司機,罵聲壓倒掌聲。「政府規定計程車公司不能隨意漲價,司機必須遵守規定。漲價不僅違法,而且侵犯乘客權利。」
我不這麼看。

先不談論對錯,只看事實。在乘客最需要車的時候,相當一部分司機在休息。這好理解:出去拉活,可能堵車、封路、進水、出事、修車、死人,平價不掙錢,高價遭人罵,還不如在家抱孩子。

於是乎,奇怪的現象發生了:張三冒雨出去拉活,因為要高價,被人罵得狗血淋頭,回頭還得罰款、道歉、辭退;李四在家看電視,看到乘客們焦急的眼神,他落淚了,人們贊他有同情心;王五一邊看電視一邊大笑:「哈哈哈,幸好老子沒出去,看這幫傻逼被淋成落湯雞了!」人們不知道,也沒辦法收拾他。

對乘客來說,出去高價拉活的司機,比在家抱孩子的更可愛。可是,為什麼前者挨的罵更多呢?

我的觀點:計程車是否漲價,乘客管不著,政府管不著,這純屬計程車公司內部事務。
機票平時打折、春節全價,沒人說航空公司趁火打劫。為什麼計程車公司就不能下雨天漲價呢?

計程車公司有權利下雨天漲價,但是,權利可以行使,也可以不行使。如果計程車公司認為,下雨天漲價可能引起糾紛、得罪乘客,並影響形象和效益,可以嚴令禁止司機漲價,甚至要求司機不得休息。如果當天機場儘是該公司的計程車,還不漲價,這是多好的廣告啊!
不過,這些要求必須寫在計程車公司與司機的合同里。因為這些,公司需要在「份錢」上讓步,或者承諾下雨天的修車費用由公司承擔,否則司機就轉投其他公司了。

司機既然與公司簽了合同,就必須在下雨天堅持拉活、不得漲價,否則便是違約。注意,漲價侵犯的是公司的權利,而不是乘客的權利。公司如果要求司機向乘客道歉,這只是一種公關行為,做秀而已。做生意嘛,講究的是和氣生財。乘客好好配合就是了,別真把自己當上帝。
上個月,某銀行的保安拒絕清潔工進入大堂飲水。一時間輿論嘩然,不少人拍案而起,怒斥銀行狗眼看人低。結果,支行行長帶著保安向清潔工道歉,並承諾飲水敞開供應。當地政府也非常重視,要求臨街商戶提供免費飲水。公知一片歡呼,熱淚盈眶:「我們勝利了,為弱勢群體爭取到了最基本的飲水權!」

我呸!用別人的錢,行自己的善,噁心。銀行有權利不提供飲水,拒絕清潔工進入大堂。為了和氣生財,銀行提供飲水,不拒絕清潔工進入大堂。保安確實有錯,但是錯不在侵犯了清潔工的權利,而在違反了銀行內部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定。支行行長、保安向清潔工道歉,只是姿態而已,他們最該向總行行長道歉。至於當地政府,那叫臭不要臉。
有什麼樣的乘客,就有什麼樣的計程車公司。乘客蠻不講理,或者想得太多,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如果大部分乘客是堅定的道德控,「哪家公司敢在下雨天漲價,我就永遠抵制它,哪家公司今天把我送回家,今後我就不坐其他公司的車」,堅持拉活、不漲價便是計程車公司的上策。

如果大部分乘客是雞賊的道德控,「哪家公司敢在下雨天漲價,我就罵它,但是今後也不抵制它,哪家公司今天把我送回家,我就贊它,但是今後也坐其他公司的車」,不漲價、默許司機休息便是計程車公司的上策。

如果大部分乘客是明事理的人,「人家也不容易,漲價可以理解,總比打不到車強嘛」,堅持拉活、漲價便是計程車公司的上策。

絕大部分道德控都是雞賊型的,因為做一個堅定的道德控需要雄厚的財力、超凡的意志。再過五百年,中國人也不可能大部分成為堅定的道德控。我只希望雞賊的道德控們能夠學會明事理,這樣就夠了。

2012-7-22
引自:http://tiaoshu.blog.caixin.com/archives/43248

以上


1 贊同。因為計程車在雨天出車,車輛的故障率及事故率會增加,相對來說維修費用增加,但如果按計價器收費,很可能會賠錢!!!很多計程車司機是當日結錢。賠錢的事誰會做???另外,如果被水堵了,無法拉客,誰給補助計程車司機交給公司的"車份"費用???請不要站在某一高度對計程車司機指手劃腳的扣道德的帽子,人家要養家糊口的!!!計程車司機沒節假日,沒固定休息時間(修車就算休息,掉河裡算放假),有些城市的計程車司機連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都沒有!!!
2 辦法是有,但誰來買單???
1) 政府牽頭,給於出租公司一些優惠政策。讓出租公司讓利給計程車司機。
2)政府出面,由計程車司機投票,認定什麼樣的天氣給予補償。不僅僅是雨天,還有大風,沙塵,暴雪等等天氣。
3)落實政府補償的結算方式,不能由出租公司或車主(有車,但把車包出去的,與有車但也跑車的做一區別)代領,讓實際開車的人能得到真正的實惠。
4)落實違反優惠政策的懲罰機制,借這個機會狠抓套牌車,克隆車!!!鼓勵舉報,清理運輸管理隊伍中的敗類和保護傘。
這些僅僅是我現在能想到的,說說容易,但做起來呢?你會抱希望嗎?我是不抱希望。

以上


推薦閱讀:

什麼情況下會選擇不讓座位?
如何評價共享單車破壞和佔為己有行為?
為什麼杭州會超越北京成為中國第二大擁堵城市?
通過收取交通擁堵費治理堵車問題是合理的嗎?
BRT 系統對廈門有什麼益處和損害?

TAG:社會心理 | 市場經濟 | 公共交通 | 微觀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