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有關於夏朝的記載嗎?


甲骨文無載。

關於夏的記載都是周人的追憶。周人自稱我有夏或我區夏,並能嚴格區分周人和夏人。
西周時期夏的同姓諸侯國只有杞、曾(左邊有邑旁,無法打出)二國。他們與周人彼此並不認同,周人也常稱呼夏為夷夏。現在看來周人自稱有夏與夏後氏的有夏完全是不同的。周人自稱的夏應訓為為大,周人的方言稱呼大為夏。
關於夏人,周人評價也不高,認為夏人不德所以被商人革了其命。
周人和夏人的聯繫主要是周人記載周人的祖先稷曾在虞夏朝當官。
但是周人的這段記載可信性非常低。與甲骨文關於周人的活動區域是有矛盾的。與考古上的先周文化、光社文化也無法完全對應。在積年上與商王的世系也差距太大(大約差一倍)。具體不展開,有興趣的,自己查資料。

結論,從文獻和考古上無法確定夏朝的記載是信史

我整理了一下,估計我讀著暈的原因是我很多地方沒能做好字詞區隔,如果把你說的這段回答改寫成下面這樣,我覺得對我這樣的門外漢來說就比較明白了,你看看對不對——

關於夏的記載都是周人的追憶。周人自稱我「有夏」(或我「區夏」),常稱呼夏為夷夏。

夏的同姓諸侯國中,只有杞、鄫(左測有邑旁,無法打出)二國延續到西周時期。他們與周人彼此並不認同。

現在看來周人自稱的「有夏」,與夏朝夏後氏自稱的有夏完全是不同的。周人自稱的「夏」應訓為「大」,周人的方言將「大」稱呼為「夏」。

關於夏人,周人評價也不高,認為夏人不德所以被商人革了其命。

周人和夏人的聯繫主要是周人記載周人的祖先「稷」,曾在虞夏朝當官。

但是周人的這段記載可信性非常低。與甲骨文關於周人的活動區域是有矛盾的。與考古上的先周文化、光社文化也無法完全對應。在積年上與商王的世系也差距太大(大約差一倍)。具體不展開,有興趣的,自己查資料。
黃繼新?00:19


甲骨文有關於夏代後人的記載,因此可以間接證明有夏

這個夏的後人就是杞人,沒錯,杞人憂天這個杞人。杞人為夏的直系後裔在先秦文獻較多。

詩經: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說明殷商前為夏)

大戴禮記:成湯卒受大命……乃放夏桀,散亡其佐,乃遷姒姓於杞。(說明杞地的姒姓為夏後代)

國語:有夏雖衰,杞、鄫猶在。(說明杞、鄫兩地有夏代後人)

論語: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夏的後人杞,商後人宋)

逸周書:稱前來朝拜周的杞君為「夏公」,稱宋君為「殷公」。(夏的後人杞,商後人宋)


那麼甲骨文中和杞相關的甲骨卜辭就比較多了
如:丁酉卜,殼貞,杞侯炬弗其禍,有疾。

又如:己卯卜行貞,王其田亡災,在杞。
再如: 庚辰卜行貞,王其步自杞,亡災


.

夏禹創造的八個符號文字

? ? ? ? ? ? ? ?


這八個符號文字的夏語讀音:

乾、坤、巽、震、坎、離、艮、兌。(是武丁創造的)


這八個符號文字的夏文字義:

天、地、風、雷、水、火、山、澤。(是姬昌創造的)

這八個文字元號兩兩組合(上下重疊),就能表達夏禹對自然界六十四

種自然現象的智慧。這就是《連山》,記錄在「大禹九鼎」上。

齊家文化
¨¨¨¨¨¨¨¨¨¨¨¨

【名稱】:玉琮
【類別】:玉器
【年代】:距今4000多年
【文物原屬】:齊家文化遺物
【文物現狀】:現藏靜寧縣博物館

【注】 距今4000多年,不能與伏羲印證,只能與夏禹印證。

周易正義卷第一·第二論·重卦之人[孔穎達疏]

¨¨¨¨¨¨¨¨¨¨¨¨¨¨¨¨¨¨¨¨¨¨¨¨¨¨¨¨¨¨¨¨¨¨¨¨

然重卦之人,諸儒不同,凡有四說:

1). 王輔嗣等以為伏犧畫卦;
2). 鄭玄之徒以為神農重卦;
3). 孫盛以為夏禹重卦;
4). 史遷等以為文王重卦。

【注】.我個人贊同孫盛之說,因為齊家文化玉琮上的符號文字
與《周易》中的符號文字相符,而其考古斷代4000多年與夏禹
相符。這有什麼可丟人、可誤導的呢?要丟人、要誤導也是古
人和考古學家的事兒。討論易學,還是禮貌用語交流為好,拋
磚引玉,拍磚引氣…。

(一己之見·僅供笑閱)


杞國,國君為姒姓,是中國歷史上自夏朝到戰國初年的一個諸侯國,由華夏族所建立,延綿1500多年是大禹的直系後裔。商朝杞國的存在也得到了殷商甲骨文的證實,武丁娶了一位杞國的女子(「婦杞」)為妻,是其60多個妻子之一,當時,杞被冊封為侯爵,甲骨文卜辭有【杞侯】的字樣,而在商紂(帝辛)時,卜辭上也有:「壬辰卜,在杞,貞:今日王步於商,亡災?」的字樣。周朝初年,杞國重新建國,周天子始封杞國為侯爵,主管對夏朝君主的祭祀。上古人注重祖宗崇拜,不會亂認祖宗。周王分封杞國的時候距離夏亡也就不到500百年,至少證明夏朝有存在的可能。


在商代,龜甲是用來占卜的,因而甲骨文書寫的內容實際上都是卜辭。腫么可能從占卜的文字中找到關於前朝歷史的記載?


1、秦始皇當時的人認為他是「趙正」,開國之功是歷史學家和後人賦予的
2、商人把夏人看成鄰居還是前朝,我們不知道。連是「商」本身是「商」?是「殷」?還是其他,我們也不知道。
3、文字,文明四要素,是西方人總結的,亞洲、東亞是否適合?
4、朝代更迭、五階段論什麼的是 歷史知識,不是歷史事實。
5、甲骨文至少三分之二還未識得。
6、這是一個 餘興 問題,不是一個好問題


根據黃奇逸教授的新甲骨文學說,甲骨文全部是記錄祭祀的祭品、祭名、祭法的「錄辭"。甲骨文是祭師階層使用的宗教文字,而非舊甲骨文學說的商王和貞人記錄卜問內容的「卜辭",更不是記錄商王日常事務的世俗文字。所以,從甲骨文中尋找夏朝的記錄,那就無異於水中撈月了。
黃奇逸的新甲骨文學說,自己網上搜閱吧。


印象中甲骨文有關於大夏(不是夏,但同夏以及吐火羅都有點關係)的記載(不記得哪篇文章了),不過這個解讀是否正確不好說。
另有《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一書,解讀甲骨文中多處記載夏,不過在學界沒啥影響。
遂公盨中有關於禹的記載(西周),較真的學者認為禹不等同於夏,另遂公盨具體出土地點不明。


甲骨文中,無關於夏朝的記錄,但是周已經高度文明,推測前面或者有一個奠基者


有啊
「夏」字是什麼意思?來源於哪裡? - 譚樊馬克的回答


甲骨文是一種成熟的文字。從一種文字鄒形剄成熟至少得幾百年,商代是明確證據存在的,所以中國可以向塑。但學術上要講證據,不完全沒有也不說一定有。


學習考古知識以後,才有回答問題的資格。否則就是胡扯。

夏朝有嗎?

有考古史料嗎?

你懂最早的馴馬的地區在哪嗎?

游牧民族從何而來?

青銅器起源於哪裡?

車起源於哪裡?

馬車起源於哪裡?

畜牧種群是如何演化為游牧民族?

在4000年前,氣候如何?

中原地區的地理狀況如何?

東亞農業起源於何地?

東亞農業如何衍化?

在4000年前,社會是如何組織的?

在4000年前,東亞大陸社會是如何組織的?

在4000年前,中亞地區社會是如何組織的?

在4000年前,中東地區社會是如何組織的?

在4000年前,小亞細亞地區社會是如何組織的?

在4000年前,南西伯利亞地區社會是如何組織的?

在4000年前,蒙古高原地區社會是如何組織的?

在4000年前,現在新疆甘肅地區社會是如何組織的?

這些問題,首先要明白,而後在來回答夏朝的問題!

懂嗎????????????


.


最近有考古新發現,已經用文物證明確實有夏,可以參考NHK最近的紀錄片。儘管紀錄片的第三集有不少錯誤,但是關於夏朝的存在應該是板上釘釘了。

夏朝沒有文字,所以用夏朝的文字證明有夏怕是很難。在商朝文字也只是祭祀用。直到周,文字才有了類似今天交流的功能。但是,後代的文字證明夏朝的存在,確實是很早就公認的事實。只是一直缺少考古文物證明。現在有了考古發現,周朝的存在應該是毋庸置疑的了。


夏時期是有文字的,但保留下來的很少。《山海經.山經》記述的是唐虞時代的事迹,假設成書之時只有圖,很難想像如何可以在文字出現後,再翻譯成細緻的文字記載,圖是做不到那麼精確的。
《穆天子傳》的記載中,夏時期是有策府之地的,這裡保留著所有的最古老文獻,穆王西遊時到過此地,「群玉之山,阿平無險,

四徹中繩,先王之所謂策府」。策府之地處於群玉之山下,狂風的山谷之中,而且亞洲大陸已知的彪悍游牧民族,都佔領過此地,經歷了太多戰亂,很難說能夠真正發掘的到了。
殷商甲骨的內容是卜辭而非史書。目前的解讀有夏部落杞與繒的記載。「貞,王次於曾。」

"乙未卜,□,貞立史於南,右從我,中從輿,左從曾
。十二月。"
夏部落杞與繒在殷商時期的位置大致在南陽盆地附近,而此時夏後氏已亡,估計很難出現在以卜辭為主的甲骨之中。


甲骨文有夏字,從人從日,從造字本義來講,指的是「直接接受太陽照射的人」,引申義可以是「中原」,「中原人」,頗有點處在「宇宙中心」的意思。我懷疑(不只是我…)夏字作為地理名詞,本來就指的是中原地區,或者中原人生活的地方之類的意思。所謂夏朝,就是指中原地區的第一個王朝,這可能就是夏朝名字的來歷吧。至於周人稱自己是夏人,很好理解。一方面,他們要推翻的政權是商人,商人又推翻了夏人,敵人的敵人,或者打著復仇,復辟的旗號來尋求中原人民的認同,是很正常的,這是縱向的原因。另一方面,周人地處西部,想要奪取中原政權而標榜自己是中原人的後裔來尋求歸屬感,也是理所應當的,這是橫向的原因。而且這種歸屬感不是硬生生編造出來的啊,目前考古學界普遍認為形成周文化的一支文化就來自晉南地區,離夏文化中心並不遠,或許周人和夏人真的有關係呢,畢竟山西上古神話傳說那麼多 另外典籍記載和考古發掘的證據就不用我羅列了吧…我們不能因為一個朝代沒有文字就否定他的存在啊…畢竟現在這麼多證據都表明它存在過…


推薦閱讀:

甲骨文的冊字能說明商朝已有簡冊么?
這塊骨頭上是什麼字?
天乾的起源是什麼?
甲骨文(Oracle)股價跌破 30 美元,這家公司的問題出在哪?
在甲骨文公司 (Oracle) 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

TAG:甲骨文 | 夏朝 | 夏商周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