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和李鴻章,誰更值得後人深入了解?


兩個不同的著手點
(手機碼字排版勿怪)
如果說了解他們想要提升自己的話 還是曾文正公比較好 他的思想和為人都是非常值得我們效仿甚至值得膜拜的 「千古完人」這個說法肯定都聽過 其實即便是他在年輕之時也不是如此大賢 相反的還有點愚鈍 兩個故事 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一個梁上君子在深夜潛入他家 見他在背書 打算等他睡覺後在加以行竊 結果他吃吃不睡 因為背不下來 最後小偷都不耐煩了 說:「我都背下來了你還背不了……」 另外一個也是身為私塾老師的父親帶他和妹妹外出 途中見一景 父親便出上聯 妹妹稍加思索便答出 雖然不完美 但至少是個漂亮的答案 文正公不發一語 直到過了兩三天後才告訴父親自己的答案 父親大為動容(不知道在想什麼) 我們可以看出即使是如此厲害的曾國藩天資也有過愚鈍的評價 而卻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歷練完善自己 光是這點許多人就無此恆心與毅力
他的一切基本上都是自己奮力完善自己的結果 包括他被太祖所崇拜權柄滔天位極人臣的政治手腕 剛出道是也只是個愛鬧小情緒撂挑子不幹的愣頭青 足以見得一個人對自己人格的完善健全有多重要 在這裡可以說湖南人霸蠻的精神賦予了他獨特的執拗 所以這是需要完人的目的而深入了解 隨著了解 你會更想使自己變得強大
而李中堂的歷史則稍顯晦暗 由於種種原因咳咳…… 暫且不表 但如果是有心人想了解還是可以了解到的 比如在日籤條約時遇襲 身中一槍 日本政府承諾減免三分之一的賠款即一億元 他便提出可否再開兩槍全免賠款的提案 他的事迹真的被掩沒了很多 行為也變成了教科書上的地主階級的自救 但明眼人都心知肚明 我真的很佩服他的風骨 為清奉獻一切的精神 且不論朝代 但這種為臣子心向國家的思想並不是所有人做的到 之前知乎有個很火的問題 其中的一個答主就是李中堂的後人 看完感觸頗多 手機鏈接無力望諒解 總之深入李鴻章的事迹 你真的能感到歷史在時局的手下被蹂躪 有的放大 有的縮小
曾經聽過一個說法「讀史讓人陰鬱」
有時的確如此
大概了解一個人真的只是因為欣賞和崇拜
取決自己一念


沒什麼誰更值得一說,曾李是兩個人、兩種人,看書還是看曾吧,看事還是看李


對後世國家格局的影響是李鴻章。
對後世人們心靈的影響是曾國藩。


一個是學生,一個是老師。
老師的路相對來說比學生順。
老師雖想建功立業,可並不是當將軍的材料,更適合做一個軍師,在文學的造詣上也很有水準。
學生更多關心的仕途,最後被慈禧推上了替死鬼的道路,他的人生更糾結些。
我覺得左宗棠更有趣。


謝邀,我也不了解,但我猜也許是曾國藩。

與絕大多數高官一樣,李鴻章到達那個位置,除了個人努力,也有很大的機遇因素。位置到位後,他即成為國家的一部分,朝廷的一部分,政府的一部分,體系的一部分,國家機器的一部分。深入探究他,也許只是探究一個人的機遇,或晚清政府和政治,或上層人物的政治作為。處於與李鴻章相似位置的人為自己,為工作,探究李鴻章可能更合適。

自制力,個人修為,個人努力。。。相對來說,曾國藩成就的個人因素更強(儘管也有相當的機遇原因),更適合我等平民出身或身處學而優則仕已終結時代的普通人研究。

不過,學習可以,不必仰視。從全球化時代的今天看,他們也算不了什麼。


我的書櫥裡面,有曾文正公全集,大概是三十多本,包括了家書,奏摺,書信,讀書筆記等,佔兩層。


推薦閱讀:

想更好的了解一下中國歷史,二十四史、二十五史、資治通鑒還是其他書籍推薦,請各位大神賜教?
燒紙錢這種陋習是起源於什麼時候?
如果曹操真的是「逆時代的法家寒士政權」,那潁川士人為什麼意識不到這點去投奔袁紹?
楚霸王項羽除了一身蠻力和會打仗以外,其它沒有一點優點嗎?
如何評價周宣王?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歷史人物 | 李鴻章 | 曾國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