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甘澤謠》中,魏博節度使往往以反面角色的形象出現?
題主讀完《甘澤謠》發現的一個有趣的問題。
最著名的《聶隱娘》,聶隱娘被魏博節度使派去謀殺劉昌裔,結果反被感化,替劉昌裔擊敗了再來刺殺的精精兒、空空兒。
另一篇《紅線》,紅線盜盒是為了嚇止魏博節度使吞併潞州。
晚唐跋扈的藩鎮不知凡幾,為什麼偏偏魏博成了《甘澤謠》作者筆下的「御用反派」?
謝邀~
魏博節度使必然是反面形象啊!這種長期和大唐中央對抗的藩鎮,怎麼可能是正面形象呢?
晚唐跋扈的藩鎮不知凡幾,為什麼偏偏魏博成了《甘澤謠》作者筆下的「御用反派」?
晚唐最頑固的跋扈藩鎮,就是幽州、成德和魏博,隨機來看,魏博被《甘澤謠》當成典型,也有1/3的幾率了。而且,把這哥仨一比,魏博確實最典型。
藩鎮的跋扈體現在什麼地方?
- 對外和中央軍打對台;
- 對內驕兵悍將經常作亂。
這兩條,我們的魏博全佔了。幽州主要是2,1較少;成德主要是1,2較少。以下圖表示:
我們先來看第一條,和中央軍對抗。
唐代宗時期,幽州、成德幫助中央討伐魏博;
唐德宗時期,一開始幽州幫助中央討伐成德、魏博、淄青;後來幽州和成德、魏博一起反了;
唐憲宗時期,魏博投誠,幽州也和中央合作,一起打成德、淮西、淄青;
唐穆宗時期,幽州、成德、魏博一起獨立;
唐文宗時期,幽州、魏博幫中央討伐成德、橫海;
綜上,這哥仨一比,幽州對中央的態度最好,魏博其次,成德最差。可為什麼成德沒有被抓典型呢?那就得看看第二條了。
我們談起晚唐藩鎮的節度使不由朝廷任命,往往會覺得那裡的節度使是世襲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牛掰、跋扈的藩鎮里,節度使的日子非常難過,可以用刀頭添血來形容。底下的驕兵悍將個個是大爺,你不把他們伺候好,隨時會全家慘死的。用現代人的眼光看,這些藩鎮早早地實現了「敏煮貢河」,把封建世襲掃進了垃圾堆;但在古人眼裡,這他媽還不如世襲呢!完全是以下犯上,無法無天啊!
臣光曰:……《詩》云:「勉勉我王,綱紀四方。」載義籓屏大臣,有功於國,無罪而志誠逐之,此天子所宜治也。若一無所問,因以其土田爵位授之,則是將帥之廢置殺生皆出於士卒之手,天子雖在上,奚為哉!《資治通鑒.卷244》
成德鎮雖然在對抗中央方面獨佔鰲頭,但當地的驕兵悍將相對收斂一點,世襲制維護得還不錯,一共就換了三個家族:
762 - 782年,奚族李家;
782 - 820年,契丹王家;
820 - 821年,成德短暫地臣服中央,朝廷任命田弘正為節度使,821年7月被驕兵悍將殺掉;
821 - 921年,回紇王家世襲統治成德鎮近100年,大唐都亡了,他們還沒亡!
相比成德,幽州、魏博這倆地方就亂多了。我們先來看魏博:
763 - 821年,這段時期相對穩定,一直由田氏掌管魏博。
822年,史憲誠殺了節度使田布,自己上了位。
829年,史憲誠被驕兵悍將們幹掉,何進滔踩著他的屍體上了位。
870年,何進滔的孫子何全皞被士兵幹掉,韓君雄上位了。
883年,韓君雄的兒子韓簡又被樂彥禎廢了。
888年,樂彥禎被如狼似虎的牙兵嚇得出家當了和尚。驕兵悍將讓趙文?頂上,結果發現趙文?爛泥扶不上牆,反手就把他殺了,然後問:「哪個想當節度使?」 羅弘信有膽量和野心,說我來!
906年,羅弘信的兒子羅紹威實在受不了這些牙兵了,暗自聯繫朱溫,來了一通大屠殺。從此魏博老老實實地跟著朱溫混了,於是實力大增的朱溫終於在下一年把大唐推倒了……
怎麼樣?和成德相比,魏博夠亂的了吧?但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再一看幽州,魏博也得甘拜下風啊!
763年,安史叛將李懷仙投降,被任命為節度使;
768年,朱希彩殺了李懷仙上位;
772年,驕兵悍將殺了朱希彩,擁立了朱泚。後來朱泚投靠中央政府,弟弟朱滔接任節度使。
785年,朱滔病死,將士們擁立了劉怦。
821年,劉怦的孫子劉總投靠了中央,幽州暫時臣服,接受了中央任命的張弘靖為節度使。同年7月,驕兵悍將囚禁張弘靖,擁立了朱滔的孫子朱克融。
826年,驕兵悍將們推翻了朱克融,殺了他一家300餘口,李載義上位了。
831年,幽州兵變,李載義被驅逐,楊志誠上位。
834年,又是兵變,楊志誠被驅逐,史元忠上位。
841年,幽州兵玩兵變上了癮,先殺史元忠擁立陳行泰,再殺陳行泰擁立張絳。最後大佬張仲武幹掉了張絳,當了節度使,穩定了局面。
849年,驕兵悍將們趕走了張仲武的兒子張直方,擁立周綝為節度使。
850年,周綝病死,士兵們擁立了張允伸。
872年,張允伸的兒子張簡會認清了形勢,知道無法繼承老爹的位置,跑回了中央。士兵們擁立了張公素。
875年,驕兵悍將對張公素不滿意,回鶻李茂勛抓住機會,驅逐了他,自己上位了。
885年,李茂勛的兒子李可舉派小弟李全忠攻打易州,結果失敗了。李全忠怕回去受罰,帶著敗軍殺了個回馬槍,把老大李可舉打得措手不及,登樓自焚。李全忠就這樣當了節度使。
893年,李全忠的兩個兒子內訌,弟弟李匡籌驅逐了哥哥李匡威。同時,蔚州的驕兵悍將不服李匡籌,擁立了劉仁恭來火拚,結果劉仁恭被暴打了一頓,投靠了李克用。12月,劉仁恭當了帶路黨,帶著李克用殺回幽州,幹掉了李匡籌,劉仁恭上位,暫時臣服李克用。
897年,劉仁恭拉起了獨立大旗,李克用馬上帶兵過來討伐,結果被打得鼻青臉腫。從此幽州鎮一直獨立到大唐滅亡,後面的事情就懶得說了。
怎麼樣?幽州節度使的更換是不是看得您眼睛都花了?在驕兵作亂方面,幽州第一,魏博第二,成德最安穩。
總而言之,成德雖然很「壞」,老是對抗中央,但人家內部安穩啊;幽州雖然很亂,以下犯上層出不窮,但人家對朝廷態度端正啊!唯我大魏博,兩頭不靠,是反面角色的不二人選。
因為在晚唐人眼裡,魏博是跋扈藩鎮里最典型的一個
首先唐朝藩鎮並非鐵板一塊,有河北三鎮這種以跋扈著稱的強藩,也有許多對中央一直效忠的順藩,一般而言,跋扈藩鎮都是安史叛軍餘黨,這些叛軍在史朝義死後唐廷無力一一討平,只得暫時妥協允許其割據河北,這是三鎮的雛形,其他強藩則來自在討平叛軍中發揮巨大作用的平盧軍,這些人雖然站在唐朝一方,但也不同於神策軍等中央直屬部隊,具有比較強的獨立性,主要分布在山東,以淄青鎮最大、最強。
需要注意的是,跋扈藩鎮也並非從一而終的和中央作對,他們對藩鎮利益有自身的考量,隨著時勢的變化往往是時叛時忠的狀態,即使是以桀驁不馴著稱的魏博,也有過對朝廷格外忠心的田緒、田弘正等節度使,在涇原之亂朱泚朱滔兄弟一同起兵令德宗焦頭爛額時,是田緒率領魏博軍擊敗了盧龍的朱滔叛軍。
然後還要分析各鎮的內部情況,三鎮之中魏博、成德、盧龍大體上是自南向北的分布,魏博自首任節度使田承嗣統計人口建立強大牙軍以來,擁有最為強大的步兵,而創立牙軍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針對唐廷,魏博位於河北南端,地處中原心臟地帶,與山東的平盧軍藩鎮往來密切,常常相互勾結,中央也無可奈何,對唐廷而言威脅最大,相應的也是唐廷最欲除之而後快的對象。
成德的地理位置則不具有太大的威脅,而且內部相當穩定,除了早期的李寶臣父子和王武俊、王承宗外,幾乎沒有和唐廷爆發衝突。盧龍鎮位於最北端面向邊境,和中央來往最少,利益衝突也最少,關係比較和諧,而且盧龍鎮內部衝突劇烈,幾乎每一代節度使更迭都發生過內訌,主要原因在於將領派系林立,各集團之間忙於互相傾軋,常常處於自顧不暇的狀態,除了朱滔以外也幾乎沒有發生過針對中央的戰事。
由此可見,三鎮之中的成德、盧龍雖然也具有相當獨立性和軍事實力,但和中央的衝突基本是間歇性爆發,而魏博則從田承嗣開始就長期貫徹了和中央做對的基調,田緒、田弘正效忠朝廷是偶發,田承嗣、田悅、田季安等人不斷犯上作亂才是常態。
和魏博相比,淄青鎮幾乎自始至終都是朝廷之敵,李正己曾屢次上書質問德宗處斬劉晏真相,令朝廷上下啞口無言,李師道甚至派出刺客公然在長安殺死主張削藩的宰相武元衡,而且淄青的領地、實力比魏博還強,地處山東,比河北的魏博對中央的威脅還大,一旦淄青阻斷漕運,中央幾乎難以維持。因此在憲宗時,最堅決的打擊對象就是淄青,河北三鎮終究留到了最後,淄青卻終於被消滅解體,《甘澤謠》作者袁郊所處的唐懿宗時淄青已成歷史,對當時的唐人來說,最熟悉的強藩莫過於此時尚存且距離中央最近最為知名的魏博。
唐代中晚期的藩鎮割據應該發端于田承嗣。田承嗣受封於魏博,為魏博節度使。《新唐書》中《藩鎮列傳》第一個就是他,可見其在藩鎮割據中的核心地位。在德宗年間,田承嗣死後其侄田悅欲繼承節度使,而唐廷對此甚至無法過問。其他藩鎮也紛紛效仿,最終使德宗決意削蕃,爆發戰爭。這期間還發生了」涇源兵變」,差點使得德宗命喪於一個小縣城。
因此唐代文人把筆鋒指向魏博而不是其他藩鎮是有理由的,因為他就是肇始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