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現在正在看莎翁的四大悲劇,在看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好像不會看書一般,僅僅看著情節,怎麼都覺得與之前的心理預估差別很大,以前高中的時候也對這些書有過了解,知道所謂的文章主題之類的是什麼?但是在看的過程中卻感覺有些素然無味。(另,看的是中文版,朱生豪先生的譯本)


昨晚又增的兩千字,今早起來一刷新就沒了。瞬間理解了司馬遷史記手稿被燒的心情……再也不敢相信知乎的草稿系統了!!
先把編輯中的內容發出來(?_?)有關注的同學讓我看到你們的贊好嗎!給我一點重寫的動力……

剛剛寫了個奧賽羅的paper,正好看見這個問題。看了一下,莎士比亞話題下好像沒有一個長答案。知乎上學文學的是不是都去回答金庸和哈利波特去了……
莎士比亞不能讀,只能學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很多所謂「經典」作品本身都能從無數個方面解讀,人物本身、歷史、種族、性別、敘事手法……經常隨便一個方向就能研究一輩子了。
但是業餘讀者在不查那麼多資料、沒有過多知識背景的情況下,只要願意付出一點點的細心,就能感受到莎士比亞的作品有多宏偉精巧。和現在的暢銷書不同,過去的文學是經得起一遍一遍掘地三尺的細讀和推敲的。尤其在過去書價奇貴的年代,一個人一生也擁有不了幾部書。他們可能會把一部書看上幾遍甚至幾十遍,從年少看到年老。所以那個時候的文學作者對作品是絕對的負責,你永遠不敢想像他們對作品的每個細節有多麼嚴謹,可以說,沒有挖了沒填的坑,只有你沒找到的坑
雖然莎士比亞是個寫劇本的,他寫劇本就是為了拿給戲院表演,根本沒想到後世那麼多人拿著純文本研究……但是他並沒有想著「反正大家都只看一遍,認真我就輸了」,仍然盡心儘力地埋了無數個彩蛋,當代的人沒挖完後世的人繼續挖……
基本上每個去讀莎士比亞的人,讀之前情節都已經被劇透得渣都不剩了(雖然到關鍵情節你還是會緊張得不敢繼續讀下去),而且普通讀者又沒太大興趣從歷史背景、文學手法甚至格律音韻上研究,那剩下的最有意思的環節就是挖彩蛋了。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麥克白》、《李爾王》、《奧賽羅》,《奧賽羅》是我近期讀的,就拿它舉個例子吧。因為我讀的是英文版,所以引文和人名都直接採用英文了。

奧賽羅是個很典型的,第一眼看上去覺得戲劇衝突都在男人身上,女人好像沒起什麼作用的「男人的悲劇」。很多隻看了一遍奧賽羅的人關注的重點都在Othello和Iago兩個人的衝突上,對奧賽羅的妻子Desdemona沒有太多印象,Emilia(Iago的妻子)更顯得是配角中的配角了。但是只要稍微看得細一點,就能發現莎士比亞在塑造她們上不僅下了很多功夫,更是留下了很多讓人「毛骨悚然」的細節。
只看了一遍的人,很容易覺得Desdemona是個比較單純的「道具式人物」,有點類似很多少年漫畫「主角推動情節發展的,配角吸引人氣」的那種主角。不過Desdemona連主角都不是,雖然戲份並不少,但是乍一看形象相當的刻板:年輕(應該比Othello小不少)美麗單純、貞潔忠誠(在被Othello刺死的前一秒也深愛著Othello),會針線會唱歌會跳舞,家教良好(在嫁給Othello之前拒絕過很多富家子弟的求婚),典型的神話傳說中英雄標配的伴侶形象。可以說,直到死時,Desdemona都是遵從丈夫的要求在睡房等待死亡降臨的。只讀了一遍的讀者從她身上,更多的是對一個無辜的犧牲者的同情。可當你注意到莎士比亞埋下的一個一個伏筆的時候,同情會變成恐怖,因為你會發現即便這個悲劇不單單是Iago造成的,一個一個看似不相關的角色也是共犯,社會力量的不作為一步一步釀成了最後的悲劇。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背景設定。Desdemona是作為Othello的妻子被帶去賽普勒斯這座小島的。她在這座島上,除了Othello,無親無故,幾乎沒有任何社會力量的支援。而Othello不僅來過這座島,而且有很多朋友和熟人。並且,一開始由於她在Othello和父親之中選擇了為Othello說話,引得父親勃然大怒,她的父親也已經拋棄了她。這樣一個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實際上所有的社會資源實際上都在父親手上。一旦失去了男性監護人的支持,實際上她的處境和Bianca沒什麼兩樣。如果Othello在這座島上拋棄Desdemona,她只有兩種命運可以選擇:其一,成為Bianca那樣的妓女(以她的出身和性格是完全不可能的);其二,在悲貧交加中死去。

How does my old acquaintance of this isle?
Honey, you shall be well desired in Cyprus;
I have found great love amongst them.

而Desdemona對自己的孤立無援是十分清楚的,因為她在後面和Emilia談話的時候,用到了「乞丐般的離異(beggarly divorcement)」這麼一個詞。

Or that I do not yet, and ever did. 2925
And ever will—though he do shake me off
To beggarly divorcement—love him dearly,

這就導致,Desdemona在丈夫的暴怒之中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逆來順受,希望他能回心轉意。
這樣的Desdemona,在意識到丈夫的怒火之後,就是暴風雨中風雨飄搖的一葉小舟。她只能和Emilia商量,但是Emilia也是一個女人,而女人在這個社會裡是沒有任何地位的。所以,當她聽說有來自威尼斯的使者到訪的時候,無疑是非常高興的。那是她的同族,是她的同鄉,代表著熟悉和親切(老鄉啊!)。所以,她第一面見到Lodovico,就稱呼他為cousin,並且詢問她家鄉的消息:

And what"s the news, good cousin Lodovico?

但是Lodovico無視了她的詢問,反而和之後發話的Iago攀談起來:

IAGI I am very glad to see you, signior
Welcome to Cyprus.
LODOVICO I thank you. How does Lieutenant Cassio?

緊接著,Desdemona試圖尋求Lodovico的幫助,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和Othello解開誤會

DESDEMONA Cousin, there"s fall"n between him and my lord 2660
An unkind breach: but you shall make all well.

如果不是真的開始怕了,你會向一個非親非故的人尋求幫助嗎?

但是Othello將Desdemona的恐懼誤會為輕浮,對她大發雷霆,而且當著Lodovico的面打了她。看看這個時候的Lodovico怎麼說的:

LODOVICO My lord, this would not be believed in Venice,
Though I should swear I saw"t: "tis very much:
Make her amends; she weeps.

注意一點,Lodovico並沒有阻止Othello打她,也沒有言辭強烈地譴責他,而是相對溫和地勸Othello去安慰Desdemona。在Othello和Desdemona都下場之後,Lodovico對著觀眾有一段自白,大意就是奧賽羅真的不可理喻,提拔他到這個位置的人都怎麼了?
是不是顯得非常正直?但是注意,Lodovico在注意到Othello的暴力傾向之後,並沒有介入調停這兩個人的矛盾,也沒有詢問Desdemona是否需要乘船回家(這個做法是有些冒險的,但是對Desdemona是最安全的,因為在威尼斯殺死妻子要面對更多輿論的譴責)。
所以Lodovico對Desdemona的請求是怎麼回應的呢?莎士比亞的寫法非常的隱晦:在他退下的時候,他是這麼對Desdemona說的:

Madam, good night; I humbly thank your ladyship.

而Desdemona是這麼回應的

Your honour is most welcome.

兩個人的對話都是非常明顯的社交辭令,非常的形式化和生疏。還記得Desdemona曾稱呼他為cousin嗎?這裡她已經從對方的冷淡中讀懂他的意思了:這個人並不願意對自己伸出援手。後面她和Emilia對話的時候,突兀的提到了Lodivico:

DESDEMONA This Lodovico is a proper man.

而Emilia明顯沒有理解她的意思,說

EMILIA A very handsome man.

而Desdemona的回應是:

DESDEMONA He speaks well.

沒有注意到以上交鋒的人,是不會理解這句話里的失望和心酸的。


貼一篇之前寫的專欄書評:[每周讀書 八十一]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 每周讀書 | 楓言楓語 - 知乎專欄
==============================

即使沒讀過莎士比亞的作品,大部分中國人也都聽過這句話: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這句話被解釋成每個人對於文學作品的理解各有不同,而我卻一直對這種解釋持懷有疑問,一是我不明白這句話到底想要表達什麼,二是我無法理解能夠被一千個不同 POV 解釋的哈姆雷特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按理這種空泛的解釋換了哪個角色都說得通,但為什麼一定是哈姆雷特?

直到讀完《哈姆雷特》全劇也沒有答案,我覺得這位悲劇主角的形象一直非常鮮明,就是一個內心矛盾又優柔寡斷的王子,能夠對其有 10 種截然不同的解讀已經很厲害,1000 種實在不知怎麼生成的。更奇怪的是這句「廣為人知的名言」沒有人知道其準確的出處,有人說出自莎士比亞,有人說是恩格斯,Google 英文,出來相關網頁全是中國人寫的,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句話是否「Made in China」,就像「太空可以看到長城」一樣。後來我在知乎上提了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回答,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考據一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出處是哪裡?這句話是Made in China 嗎?

不過開始看莎翁的「四大悲劇」卻是因為 James 的《衝突與懸念》中多次提及《麥克白》這部作品。《麥克白》是莎翁最短的一部作品,《哈姆雷特》則是最長的一部。很多讀者可能一聽到莎士比亞內心就有些畏懼,覺得這人是古代人,寫的是古代英語,像文言文一樣一定很難讀,而且跟《巴黎聖母院》什麼的是一個時期的吧,一大堆環境描寫無聊透了。這也是我對莎翁的第一印象,但是讀完「四大悲劇」(《哈姆雷特 Hamlet》、《奧賽羅 Othello》、《李爾王 King Lear》和《麥克白 Macbeth》)之後卻發現這些著名的戲劇跟小說一樣有趣,而且完全不會難讀。

首先莎士比亞創作的巔峰時期是文藝復興後期(1600 年前後),大約相當於中國明朝中後期,這時候的英語已經是現代英語(Modern English,英語分為古英語、中古英語和現代英語三個時期,真正的古英語跟我們看甲骨文差不多)了,除了部分詞語和文學表達有點陌生之外,大部分內容都是很好讀懂的。

其次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是戲劇,當時他既是演員也是劇作家,而且是劇團老闆,他的戲劇是要在劇院裡面上演的,除了特別長的《哈姆雷特》之外,大部分戲劇都在兩個小時左右,跟今天的電影差不多,所以情節都非常緊湊,不會像《悲慘世界》一類小說,需要大量環境描寫來吸引當時無所事事的讀者,所以讀莎士比亞的戲劇你不會覺得無聊,大部分時間都會有各種衝突衝突,麻煩麻煩,懸念叢生,欲罷不能。

最後能夠讓莎翁的作品產生「不好讀」的感覺的大概就是翻譯問題了,我讀的是民國翻譯家朱生豪先生的譯本,除了個別辭彙的翻譯有點奇怪之外(比如 to act, to do, to perform 被翻譯成「干、行、做」,稱呼王后 Madam 被翻譯成「娘娘」),大部分內容都很好讀懂。不過戲劇作品中多有詩歌,中譯本很難做到即押韻又優雅,所以真正想要體會戲劇魅力的還是得看英文版。英文版可從古騰堡計劃(Free ebooks by Project Gutenberg)的網站上下載,這是個專門提供公版書下載的網站,比較有名的公版書都可以找到。莎翁的作品都是自由版權了,這個網站提供多種語言版本,下載的時候注意看看是否為英文版。

15.06.27/下午
時光咖啡


這麼接地氣黃賭毒的莎劇,你讀不出樂趣,那一定是你的問題,哈哈哈~

其實樓主之所以覺得無趣,大概是因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實在是流傳太廣了,沒讀的時候就已經對劇情和結局瞭然於胸,有趣程度自然打折,跟譯本沒多大關係,畢竟朱生豪的譯本是公認的莎譯經典。他當年可是說過:飯可以不吃,莎劇不能不譯。一輩子費盡心血都在翻譯莎劇,甚至在戰爭中幾失其稿,仍然孜孜不倦。他同學兼老婆宋清如也是他的得力助手,他們的生活除了吃飯、睡覺、讀書就是譯莎劇了。啊不,還有說情話,朱生豪情書可是出了整整一本書的啊!有興趣的可以讀一讀,甜得飛起。直男、程序員什麼的讀了就會有女朋友的,愛信不信。

如何才能讀出莎劇的趣味和意思來?對所有的書都是一樣:專註和用心!所有的書,讀完感覺像沒讀,最重要的原因都是:不夠專註和用心,沒有完全進入到書中。

在這一點上深有體會,多年前買了本朱光潛先生的《談美》,當時前面看得津津有味,後面就疲倦看不下去,隨意瀏覽。基本也就沒什麼印象,也完全勾不起興趣。後來在語文課本中學到其中一篇,認真讀過一遍之後,感覺文章好得不行!想繼續看他其他文章,也覺得挺眼熟,拿起之前買的書一看,果然早就看過的。同樣是讀,第一遍讀和第二遍的差距,簡直有一個銀河系。

再說莎劇無趣嗎?怎麼可能!這麼黃賭毒又極具戲劇衝突,故事性極強的莎劇,簡直有趣到爆好么。下面來舉幾個廣為流傳的列子。

黃暴篇

愛情如果是盲目的,就射不中靶。此刻他該坐在枇杷樹(形似屁股)下,希望他的情人就是他口中的枇杷。啊!羅密歐,但願她真的成了你到口的枇杷。 ——《羅密歐與朱麗葉》

哈姆雷特: 小姐, 我可不可以卧在你的懷裡?

奧菲利亞: 不可以, 殿下。

哈姆雷特: 我的意思是我的頭可不可以枕在你的膝上。

奧菲利亞: 嗯, 殿下。

哈姆雷特: 你以為我在講那村野之事?

奧菲利亞: 我沒這個念頭。

哈姆雷特: 那是個多麼美妙的念頭呀,在少女腿中的。

奧菲利亞: 什麼,殿下?

哈姆雷特: 沒什麼。

——《哈姆雷特》

毒舌篇

滾,你這三寸丁!

——《馴悍記》

我要把你這醜臉打得好看點。

我的胳膊彎都比你有頭腦:一頭毛驢都足夠教導你。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你這天生的丑怪,貪婪的豬玀,你生而低賤,死而凄慘,這在你出生時就已註定。你愧對你母懷你時的便便大腹,你父親怎會有你這樣的孽子,你這臭名遠揚的人渣……——《理查三世》

有趣不有趣?反正我這種低俗的人覺得很有趣啊!

還有演莎劇的小鮮肉們,讓多少少女垂涎三尺啊!

陪跑界的小李

霉霉的抖森

帥到讓無數少女尖叫的小雀斑

沒趣看看也有趣了呀!

其實看莎士比亞,不是專門去搞研究的話,看看代表作也就差不多了。裝逼夠用,文學欣賞也合適。這套悲劇喜劇全集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朱生豪譯本,一字未刪,公認的權威譯本。

讀書既可以讓人變得漂亮,也可以讓人變得有趣,你看著沒趣,多看看就有趣了。莎士比亞的戲劇其實真的不是什麼高高在上的文學經典,他的東西很市井,離人性和人的生活非常近,很容易帶入,就當做通俗文學經典看就好了。

放輕鬆~


僅我個人而言:
讀過一些情節比較強的戲劇本子,像阿加莎的《捕鼠器》、羅斯丹的《大鼻子情聖》、席勒的《陰謀與愛情》,也捎帶腳的看過一些現代先鋒戲劇,回過頭來再看,還是覺得莎士比亞的戲劇是最好的戲劇。

因為太過知名,莎翁的「四悲」被劇透的過於嚴重。「生存還是死亡」這種句子,一個初中生也可以在作文中引用無數回。結局雖然知道了,我們還可以細細體味主人公走向結局的過程。
老師和名著導讀可以告訴我們哈姆雷特報仇死了,麥克白篡位死了,李爾王昏庸死了,奧賽羅懷疑死了,但是不會告訴我哈姆雷特當時的猶豫、麥克白事後的驚恐、李爾王落魄的無助、奧賽羅之前愛情的美好。而這些都是要耐下心來,讀原著時感覺的。不妨讀之前問問自己有沒有想知道的細節,然後帶著好奇去讀。

然後是語言,這是我覺得莎士比亞戲劇能夠完爆其它劇本的根本。我看的也是朱生豪翻譯的,耐下心來讀,真的覺得語言特別美。把他們排列起來,有一種特殊的韻律在。你可以試著挑一段喜歡的句子背一遍,真的是文學的句子,打磨的真的好。

我看莎士比亞的小說就是抱著以後裝逼用的態度去的。說心裡話,情節再強的劇本,也不如小說讀起來痛快。劇本要拍出來才有趣,索然無味沒關係,咱又不是專業研究這個的,想想在別人面前可以引用一段莎翁的句子,是不是顯得咱倍兒有面子~你就想這一段可以用在情書里、這一段可以用在演講里,很快就能看進去了。

去他奶奶的文章主題吧~你肯定是第一千零一個讀者,能讀出第一千零一個哈姆雷特。


給題主說一下我之前學Shakespeare"s Tragedies and Histories的經歷吧。
課程是為期5個星期的Seminar,老師是Leslie Brisman。
首先,上課前將整本書全看一遍。書裡面包括:這個play的背景,來源,以後的研究,正文,和比正文還長的注釋。這時候你有了基礎的背景知識了,但是你還不一定能感受到這些作品的魅力到底在哪裡。(尤其是當年我英語還沒好到那個程度)
然後,是上課。我們當時學生只有六個人,圍著老師坐,老師先說一下大概的內容,然後開始挑出他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段落,每個人輪流讀一遍。當你真的將這些句子讀出來的時候,你就能感受到莎翁的文筆到底為何能受到如此的美譽。想像一下你站在舞台上,對著你的觀眾(雖然我只有6個)念出這樣的台詞來!學校的Drama School演的莎士比亞,在等開場之前也有互動環節由學生教導觀眾如何朗讀莎士比亞。雖然個人認為即使把莎士比亞的作品當小說看也沒什麼,但是它們首先是戲劇,不把這些文字當台詞一樣去感受一遍,文本的魅力就要減弱一半。
所以,第三步當然就是欣賞戲劇了。剛才讀過的那些片段,找出三四個甚至五六個版本出來鑒賞。Derek Jacobi,Laurence Olivier還有Orson Welles,都看。看完了還得討論,你喜歡哪個版本,每個演員對角色的解讀有什麼不一樣。
整個課程下來之後,我覺得我之前的莎士比亞都白讀了。說實話,在上這門課之前我也有種「莎士比亞的戲劇故事情節也不怎麼新穎,不知道好在哪裡「的想法。但是當你從戲劇的角度去看,就能發現它的好處來,因為裡面是有著語言的張力戲劇的張力如果你只是閱讀,而不去嘗試著將它當成是戲劇去欣賞,那麼閱讀的快感是會打折扣的。

到現在我也看不過不少劇本和戲劇的現場了,但是要說到文本的精緻程度,莎士比亞絕對是能排在頂級的位置的。那些永恆的關於生與死,關於愛和慾望,關於權力和良心的話題,還有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人類自我的矛盾等等,通過那樣優美的台詞,那樣精巧設置的情節表現出來,真是既殘酷又美麗。


莎士比亞不能讀,必須學,如果不學相關的歷史和文化你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重點都Get不到。不過不是因為你是外國人,我們學莎士比亞也如此。因此只有真正的書獃子喜歡看他的話劇。

最好先讀原版,然後下載電影版(如果沒法去劇場的話)看看,也可以看幾部電影。每個電影里演得感覺不同。很有趣!


背下來。
之所以要背,而不是讀,原因是要去演。在於這是幾百年前寫下來又讓人演了幾百年的劇本,若僅僅是能閱讀或是朗讀而不能記誦的程度,則對於角色、情節的理解一定是淺薄的。
太多人把莎劇當作故事或者小說去看,甚至一些研究者也沒有真正作為演員去表演過莎劇。 但是,在舞台上表演和看劇本是全然不同的體驗。忽視掉劇本的性質,必然會導致對於台詞的疑惑。
劇情是需要你作為演員進入角色去和莎士比亞共同建構的。戲劇是一種體驗,而體驗才是目的。 因此,真正理解欣賞莎劇的要點是去演莎劇。不論是一個人在屋子裡對鏡表演某一角色的段落,還是組成學習小組試著去表演完整的一節戲,當然更好的是參加真正的劇社。只有演,才能發現莎劇劇本真正超凡遠勝同時代和後來幾個世紀大多數作品之處。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先努力背下來。只有對那些令人顫抖的詞句非常熟悉,當生活中遭遇引發的感情與幾個世紀前天才作者創作的角色產生共振時,你會自然而然的發現自我與角色的重疊,此刻台詞不再是台詞,而是自己的話了。

原文比翻譯好。這一點毋庸置疑。


你怎麼看其他作品,就怎麼看莎士比亞。

我第一次讀莎士比亞是在初中,當時自然看不懂。

大學後選修課上英語文學,通篇是「莎士比亞多好多好」,而我只顧翻閱後面的拜倫和王爾德,前者再偉大,也沒有後者俊美風流惹男人女人斷腸流淚。

後來入了劇場,去看莎翁劇原本的形態。

簡樸的舞台,中古英語的味道,哈姆雷特的神經質讓人心驚,在黑暗中看著舞台上那束光,第一次感到,與我相隔幾百年的人物,似乎跟我有那麼點相像。

但從劇場出來,看到散場後的觀眾三三兩兩站在馬路邊等車邊抽煙,寒風一吹,心底那點點感觸就跟煙一樣散了。

選修課上完,我也將莎士比亞拋在了腦後。

然後,我開始工作,進入社會,戀愛結婚,走過了一些地方,見過了一些人,聽過了一些話。在最幸福的時候,忽然也像當年釋迦牟尼一樣,覺察到身旁世界的生老病死,世事無常。

從那時候開始,我從普通的歷史八卦愛好者,變成一個喜歡追尋歷史人物命運的人。造化弄人,何必苦苦追逐名利呢?

也是從那個時期開始接觸莎翁的歷史。

那些君王或篡位者,臉龐像月亮般蒼白,重複著跟我們一樣的宿命:背叛別人,或者被人背叛。追尋理想,或被理想扼殺。聽理查二世神經質地低喃:

For God"s sake let us sit upon the ground

  看在上帝的面上,讓我們席地而坐

  And tell sad stories of the death of
kings –

  說說憂傷的故事,有關國王的死亡——

  How some have been deposed, some slain in
war,

  有些被廢黜,有些戰死沙場,

  Some haunted by the ghosts they have
deposed,

  有些被他們廢黜之人的魂魄困擾

  Some poisoned by their wives, some
sleeping killed,

  有些被妻子毒害,有些在睡夢中被殺掉,

  All murdered.

  無一善終。

儘管莎翁的歷史不是歷史,就像太史公也老愛身臨其境似的寫兩個人在密室里或郊野外一輪明月下如何密謀商量。但是它為我打開了一扇門,從此,我開始重新拾起莎士比亞的其他戲劇來看。

就此,我讀到了在中學、大學時代,都沒看到的東西。


前幾天又看了一遍《哈姆萊特》,就拿這本書來說:六個月前,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根本讀不出什麼。

這次重新閱讀時候,換了一種讀法:把自己當作戲劇導演,將文字轉換為畫面,讓作品在自己的心靈舞台上上演一遍。這需要投入與專註角色、身臨其境。看玩後再概括故事情節;之後再選擇一個人物,以他的視角再來回顧與串聯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我產生了挺多想法,讀書筆記也就就自然而然了。

還有,真的讀進去的時候,你會被莎士比亞與朱生豪征服~


饒兄啊,個人感覺你真心不適合看莎士比亞這些東西。對你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你說的作文中的那些引用名人名言,名人們的名字都長的要命,好占作文格子。→_→饒兄,我沒好好答題,摺疊我吧。

好吧,我暑假也準備看莎士比亞的戲劇的,可是莎士比亞的漢譯本實在是冗長乏味,即使翻譯的語言再精緻,語言中所要表達的內涵再準確,可是仍然與原作品間有一定的差距的。(這是在我看了了不起的蓋茨比之後得出來的深刻結論,中文翻譯爛成渣渣啊,逼著我把英文原著看了。)所以我建議你先看一些相關的電影,比如哈姆萊特就是有電影的,你看過之後再去看莎士比亞相對應的作品,或者現在還比較流行的戲劇改編,就是在這種相當冗長的戲劇之中,加入許多現代的流行元素的一些戲劇,上海這麼metropolitan,劇院多的去了,沒準你在哪個劇院就能看到相關的莎劇改編。看多了之後,自然會對戲劇這種東西感興趣了,只能從這些角度入手了。

另1.看到上面寫到你會被莎士比亞與朱生豪征服

我是真心哭了啊,我被朱生豪的老婆征服了(個人比較崇拜朱的老婆,別無他意,請不要想歪了)

2.鄙人帶著裝逼的心去讀莎士比亞,結果被家中親戚嘲笑了啊。重點是還沒讀完。。所以如果帶走裝逼的心去讀的話,是真心讀不進去的。建議好好靜下心來看,看只是一種享受,與主題無關(這肯定是被老唐迫害一年的結果啊啊啊啊啊)

饒兄,我可恥的匿了啊。

苟富貴,勿相忘哈。。。(我真的是在答題嗎???摺疊我吧!!!

--------------------------------------------------------------------------------------------------------------------------

2017.7.4

饒兄,這麼久了我突然想起了我之前的這個回答哈哈哈哈哈哈哈。饒兄怎麼樣 @饒劍釗 ?是不是在金融行業裡面如日中天,穩步攀升啊。我等小屌絲準備膜拜你啊,也想轉金融,饒兄有何建議否?對了,推兩本書,都是根據莎士比亞戲劇改變的,好像是莎士比亞誕生400年還是去世400年的一個慶祝活動,都是出自名家之手,一個是《時間之間》,還有一個是《夏洛克是我的名字》,饒兄可以看一看,不過估計饒兄忙著賺大錢呢~~嘻嘻。饒兄,能猜到我是誰嗎?


看很多遍
第一遍,大致了解劇情
第二遍,注意人物發展以及劇情推動
第三遍,了解文本以外的東西,比如當時的歷史背景,作者對每個人物的看法,對人民王權的看法,英國的殖民主義等。
而且,不僅僅要看四大悲劇,要看傳奇劇,歷史劇,喜劇等等,他們的藝術成就並不低於悲劇。


讀原文


閱讀莎翁的悲劇 需得對人生有一定的閱歷與思考 方能品味其中智慧 舉例來說《哈姆萊特》作為一個經典的人物形象流傳百年 因其身上有許多高貴的品質是我們所景仰和讚美的 在父親離奇去世之悲痛 母親促忙改嫁之憤恨的雙重打擊下 甚至令他思考人生何其痛苦活著的意義是什麼?「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 不過是懼怕死亡之後的世界罷了 「那個不曾有旅人回來過的神秘之國」 這恐懼迷惑了我們的意志使人們都變成懦夫 父親亡靈告訴他這一切皆出自那位惡毒的叔叔時 王子並沒有急於為自己的不幸找到一個宣洩口 反而保持理智冷靜 不聽信不盲從 精心規劃一場戲劇去找尋背後的真相 這種在極端悲痛情緒下仍時刻保持理智清醒的魄力是許多人不具有的 定力不夠的人會迷失在悲傷中 被情緒迷惑牽引著一步步沉淪 以致失去自己


在我看來,發生在古希臘的仲夏夜之夢,充滿非常奇妙和戲劇化的色彩,如果換成現代的語言,可能更容易理解:

《仲夏夜之夢》是出自莎翁之手的著名愛情喜劇,描寫的是雅典時期的愛情故事,劇中有情人終成眷屬,皆大歡喜。然而,抽身出來,跳到二十一世紀的生活中,我對它有另一種解讀。

劇中拉山德與赫米亞相愛,但是卻受到赫米亞的父親伊吉斯的阻撓,於是兩人決定私奔,逃出雅典城。海麗娜痴戀迪米特律斯,可是後者卻只喜歡赫米亞,都不拿正眼看自己。海麗娜為了討後者的歡心,把拉山德和赫米亞私奔的消息泄漏給了他。於是,在那天夜裡,他們四個人都來到了雅典城外的森林。

拉山德:赫米亞,如果你的父親沒有反對我們相愛;如果忒修斯公爵能為我們做主;如果海麗娜沒有把我們私奔的消息告訴迪米特律斯;或者如果有一種藥水可以讓迪米特律斯回心轉意,不再喜歡你;如果我們幸福的在雅典結婚;如果我們得到你的父母、我的父母還有宙斯的祝福……那我寧願付出生命的代價,每天為宙斯和雅典娜獻祭。

赫米亞:是啊,如果這一切希望成真,我也願意每天唱頌宙斯和雅典娜的讚歌,讓他們的美譽遠揚!

海麗娜:迪米特律斯,如果你能始終愛我;如果我沒有把我最好的朋友赫米亞介紹給你認識;如果有一種神奇的藥水,能讓你失去對赫米亞的記憶;如果你的心思只放在我身上;如果你沒有向伊吉斯下聘禮……我願意為你做一切事情,哪怕是背叛全世界。

劇中,莎士比亞用神奇的藥水讓這夢想成真,迪米特律斯回心轉意,重新又愛上了膚白貌美的海麗娜;於是堅貞的赫米亞得以和心上人拉山德廝守終身。然而,在現實中,這種神奇藥水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存在的只是雅典法律對悖逆父母的嚴厲制裁;存在的只是為了得到愛情而對朋友的出賣。

當拉山德和赫米亞在雅典的監牢中醒來時,才發現這一切都是一個仲夏夜的微醺的迷夢!

最後,你會發現,現在的愛情片,不就是把《仲夏夜之夢》里的藥水,替換成了各種現實因素或者意外嗎?


都沒有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好看。英雄與美人,壯懷激烈!可以從這篇開始。四大悲劇大家都知道結局了,沒有了情節的震撼和感染力。


新鮮出爐的戲劇分析

由於師姐法語老師的安利,我最近去看了一場現場版本

看之前花了兩個小時重溫了一下這本書,果然以前看的很多內容都忘記了,雖然是法文不是很聽得懂,但是看到表演直接就知道是哪一幕,果然書劇才是最完美的結合

先做個總結小記錄吧,演出者比較小眾,主要在法國盧瓦河邊上的一個叫做奧爾良小鎮出演

【必須要點出這個小鎮上,是因為這個小鎮的戲劇院是和我同一天生日帥boy命名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主演為一下幾位:

其實我一直在關注元老們和Branbantino說那句「You son-in-law is far more fair than black」的時候演員的表情,這簡直是第一幕第三景的核心。

然而並不沒有聽到,難過。

首先說戲劇現場有趣的幾個場景吧
第一:不可描述之事大膽直白勾畫,並沒有那麼隱晦
(1)Iago在知道Desdemona和Othello一起時,很隱晦的自己在牆板前自我不可描述
(2)Othello被Iago挑撥,獨白幻想Desdemona和Cassio做不可描述的事情,大投影直接投影現場版不可描述
(3)Emilia撿到手帕後,Iago搶著手帕搶著搶著就不可描述了,還是抖s現場表演
(4)Desdemona被Othello誤解後,想要請求原諒的表演到一半的不可描述

不可描述真是促進劇情的發展啊

第二個:美式幽默
Cassio被挑撥動手自我反省那一幕,出現本場戲劇唯一一句英文My reputation,全場哈哈大笑,雖然很難理解,我覺得大概是類似殺手不太冷裡面的美式幽默吧

第三:舞檯布置
3D電影重現吧,該抽煙抽煙,該噴霧噴霧,最後一幕女主被殺的時候,女主穿著白裙子躺在傾斜木板上,靠近觀眾台的是傾斜的低端,Desdemona頭朝下,頭髮散開,四肢裸露在聚光燈下簡直美爆了

第四:音樂
(1)現場音樂穿插,Bianca出場的時候
(2)Desdemona從開場到死前想要挽回奧賽羅的心之前,都是現代時尚女性裝,在最後現場換上白裙的時候Emilia替她拉開遮擋的黑色紗,女主直接裹著黑紗唱起了歌
(3)最後是Bianca和Iago的扮演者唱的一首You should understand謝幕
(4)Emilia在看到Desdemano為情所困的時候,對著觀眾席大喊女性應該獨立,很多回應,這裡還蠻感人的,不知道是即興還是對戲劇做的改編

謝幕了三次,第一次是Desdemona扮演者在中間,第二次走了神沒看到,第三次是Iago扮演者站中位,全場掌聲不息。我打心底希望是希望二謝是Emilia扮演者站中位

哈哈哈哈,結束以後還說要給他們公司發郵件要演出的音樂伴奏歌名。

回歸到問題上吧,我覺得看莎士比亞最重要的還是看原本吧,翻譯版本很容易漏掉語氣的變化,就像奧賽羅第四幕第二景IAGO和RODERIGO的連續對話中,出現三次very well:

IAGO:「Well;go on;very well」

RODERIGO:「Very well ,go on,i cannot go to,man,nor it"s not very well,by this hand,i say,it"s very scurvy,and begin to find myself fobbed in it 」

IAGO:「Very well」

這三個明顯是呈現一種變化,但是翻譯文中全部翻譯成很好,讀中文的時候有時候我並不會有情感的變化,但是讀英文很容易出雞皮疙瘩,再不行就看中英雙譯的版本,其他的一個推薦是的主要還是去現場或者找到經典的版本去揣摩演員的面部表情。

已經深夜,醒來以後填坑吧。

Bonne nuit


我雖然教不了莎士比亞 但是目前一直在背莎士比亞的劇本 覺得非常的棒 因為他的語言即使翻譯成漢語 有些意思沒有原文一樣的妙 這也許就是翻譯失去的貨了 但是光看中文就覺得無與倫比的美妙 這種東西是用錢賣不來的 以後如果有閑置的錢 我繼續購買莎士比亞的原著 有些中文版也是可以看看的 但是對於莎翁的喜歡源自於我同學送我的一本哈姆雷特原版 我想背下來 但背了10年還是沒有 可悲啊


背下來,因為要演。一開始會覺得隔,等到最後綵排的時候,楊柳歌一放起來,組裡都有小姑娘哭了。


一樓的英國姑娘已經講了我想講的。有問題就問百度,Google, LinkedIn 上的group,當然也可以問知乎,我是專門教學原版莎士比亞戲劇的,我本人是完全自學的。


推薦閱讀:

讀完何偉(Peter Hessler)的《甲骨文》之後,有什麼感悟?
有什麼書看得跟本停不下來~?
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張嘉佳,大冰?雞湯文的定義是什麼?
哪些作者的書讓你讀起來有孤獨感?

TAG:閱讀 | 英國文學 | 威廉·莎士比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