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成就者有什麼特徵?
如題
修行成就者最主要的特徵是其他的修行成就者都能夠知道他已經成就了,但是沒有成就的人卻不能確定這個人到底成就了沒有
換句話說,這人成就沒成就,你要先有些成就才好做判斷PS:史俊師兄的回答,雖然只有四句話,其實他所形容的境界特徵,是屬於第二種成就,生死自主順逆無拘了。
大懶人的回答,也是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因為無論世間哪個行業,什麼技術,都遵循著這樣一個道理: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高的能看到低的,低的卻不一定能看到高的。當大家都差不多的時候,基本上也都是能知道的。
所以事實上,看你的言行舉止,看你幾句文字,在明白人眼裡,什麼境界水平都幾乎可以讀得出來的。當到了出定入定無別的境界,看你一眼就能了知過去未來的水平,就更沒有什麼能瞞得住人的了。
不依經教來說,我認為修行成就有兩種:一是開悟見道;二是生死自主。
關於第一種開悟,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特徵是:初悟妙語萬千難訴盡,日久默然無識復歸朴。
其餘特徵我略為總結如下:
1,頓悟。
一般都是在非常偶然的地點、時間忽然頓悟見道的——所謂修行千百度,證悟剎那間。沒有所謂漸悟的說法,只能說之前的功夫是漸修,量化到質變而後頓悟了。
看過了那麼多書,經歷過了一些人,極少有是上座入定中悟了道的,基本都是在下座或平常日用、師徒酬對觸機開竅的。除了那些「虛空粉碎、大地平沉」的境界,但這也只是一個境界,只余虛無一靈存在,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更容易「認道」,歸根到底,還是要回歸平常日用,識得「道」在六根門頭整日大放光明,無時不是虛空粉碎大地平沉,這就差不多徹理了。若還要尋個粉碎平沉,倒是過了頭罷!
2,無惑。
雖然我們以為我們明白了並且懂得了很多道理,但我們依然會奇怪、會疑惑——我到底是不是真的明白了?無論真悟假悟,都會有這樣的疑惑,不同處在於,假悟狀態下這種疑惑永遠不會去除,真悟卻可以隨著時間的鞏固越來越明白——這是時間給我們的印證,這是真相被公開後的徹底明悟。真正的沒有疑惑,並非學會了世間的一切技術知識,而是通達了世間一切事物的本質,它們就擺在那裡,簡簡單單,好像無極與太極那樣,離了太極,無極也沒有什麼可看可顯,離了無極,太極也無體可依可倚。體與用這東西,是一是二不一不二如此簡單明了。
3,無我。(覺得學術的可以看黑體字與劃線部分)
佛法中的無我有兩種。大乘見道,在實際體會上,是兩種無我都明徹無餘的。
人無我的意義在於認識到我們存在本身,在時間長河流轉之中並沒有一個確定的、不變的自我。這稱之為無常、苦、無我三法印。
法無我的意義在於完全了知一切現象的存在都是如幻不實的,本來沒有生起,所以也無從壞滅。
——苦沒有真實的生起,所以也沒有真實的滅度。
我執是對自我形相以及感受、思想、潛意識習性,認知等精神現象的執著,認為其中有一個確實的、不變的「自我」。
那麼佛法中說的法執是什麼意思呢?法,即代指於一切精神物質現象,在這裡可以把法執解釋成為:執著於認為世間現象是無常、苦、無我,對於這個真相的「認知」,便是法執。(包括對於涅槃的認知)
事實上,即使修行人明白了沒有「真實的我」存在,但因為潛在習慣的牽引作用下,依然會像以往一樣對於事物產生執著,也會生起喜怒哀樂等等情緒,隨境起浮,不能作主。這個需要功夫深入才能慢慢克服。
4,神會。
什麼叫神會呢?引用《道德經》中的一句話: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令思想不再遊離於過去與未來,而是朗然照徹消融於當下,處於這種狀態之中能不產生分離嗎?
以上所說都是道理,這個才是真真切切在自身上才能有的體會——明白當下的自己,擁有著怎樣一個本來面目。
不是沒有思想,而是思想情緒隨便升起,都好像雲捲雲舒,朝起暮落,於虛空而言,本自不生不滅無增無減。
不是沒有世間萬事萬物,而是萬事萬物儘管來去,我自真常本體以應之,抱其一以為天下式,無為而無不為是也。
你知道我並沒有否定悟前修行的意義。若不修,又怎麼可能會如實了悟呢。
其實吧,沒有傳說的那麼神,什麼平和啦,什麼喜樂啦之類的,修行成就不是平常人想像的,好像有個台階一樣,上去了就成就了,沒上去就沒成就,這種想法是幻想,他的生活也並不是照片了里那樣整天笑眯眯的,這些都是誤讀和幻想,一般而言,我們看不到別人,我們是同過自己的體驗和記憶去理解別人,所以,你看不到真正的成就者,甚至你如果是完美主義者,也不可能喜歡一個大成就者,甚至不是不可能,而是根本不,甚至是討厭他們,而這種討厭其實是來自於恐懼,因為他們太過真實,太過坦率,太過直白,他們盡自己所能去除偽裝,他們會哭也會笑,也會發脾氣,還會打人……但,你看到他們有情緒,實際上他們有可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激起你的情緒,他們自己內心什麼樣別人不會知道,也無法理解。他們其實是正真的人,因此在道家被稱為「真人」,呵呵……
曾經有一個人問創巴仁波切「別的上師都很忙,為什麼都沒有人找你?甚至電話都很少?」創巴仁波切說「因為人們不願意麵對真實的自己。」
所以不要揣度大成就者,大成就者的行為方式總是會出人意料,並不是說一臉和善的就是大成就者,也並不是說沒有脾氣的就是大成就者,也不是有光環,有名望的就是大成就者,真正的成就者是真實的人,他們有脾氣,有個性,有包容,也有反抗,但是不會妥協,敢於維護正義,敢於發表不同的言論,善惡標準明確,但他們也會憫人之凶,總而言之,大成就者是普通人無法理解,捉摸不定的。
就象瑪爾巴大師,他就是一個農民,但卻是公認的大成就者,當他的兒子死去的時候,他嚎啕大哭,別人問他「你不是說這世界是一個幻相嗎?」他哭著說:「我的兒子死了,這就是最大的幻相啊」(原文記不住了,大概是這個意思)然後旁若無人,繼續哭。他不會因為自己是大成就者,是眾人的老師,公認的智者而壓抑自己的情緒,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而且在考驗密日勒巴的時候,他做了N多無理頭的事情,令人不能理解的事情。
這就是大成就者,他有獨立的判斷標準,不會人云亦云,不追求認同,也不跟風,他的行為總是令人捉摸不定,一會善,一會惡,用兩個字可以概括——瘋智,即在常人眼中如瘋子一樣,但是每一個行為,每句言語都是有智慧的,看了,聽了,明白了,即受用。成就者有不同的層面,但是如果還是凡夫,嚴格來說,在佛法中說不上是成就者。
最基礎的佛法中的成就者是須陀洹,雖然基礎,但是已經跨越了聖凡的邊界。
須陀洹斷三結,即身見、疑、戒禁取三種煩惱。
斷疑:斷除對佛、法、僧、戒律等的各種疑慮,不再懷疑,生起無倒的信心,也就是「凈信」即四不壞信。
斷戒取見:須陀洹已經親見苦集滅道與涅盤,能分辨有益與無益的行為,不再迷信於對解脫無益的禁忌、儀式。
斷我見:不再認為五蘊為永恆不變的「我」、「真我」、「實我」。
不墮法(avinipata-dhamma),確立戒行,不犯惡事,不會再造惡果報,墮於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
更細微的心理特徵上,斷了八十八品見惑,可見百度百科。
這些都是特徵,凡夫不會穩定持續的具備這些特徵。
而更進一步的成就者們也必然具備這些特徵,因此可以說這些是所有佛法中修行成就者的共同特徵。
不回憶過去,不渴望未來,只活在當下。
充滿了心懷眾生的大愛,無私奉獻自己,具足無盡的慈悲喜舍,廣袤無垠的般若智慧,寬闊的胸襟氣量。待人接物讓人如沐春風;一言一行足以點亮智慧之光;面對生死從容不迫。
佛道都有舍利子、靈骨來檢驗修行的成就,因骨為氣之宗,可以恆久不滅。
站在人群中,他是最普通的一個。
只有你深入接觸他,才能看到他身上耀眼的智慧。
謝邀。
嘿,題主,和你說句實在話,真的真的很難判斷,難到幾乎不可能。原因有二:
一、成就者是不會主動告訴你他是成就者,目的是為了保護你,因為如果他告訴你他是成就者,而你不信或者不尊重等等,那麼對你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基於此,成就者是不會告訴你他是成就者的,哪怕你問他,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他也會保持沉默的。
二、擁有上人的法的一般情況下表現的也極其平凡,平凡到你根本意識不到對方擁有上人法的。因此,真的是很難,可以說幾乎不可能。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首先怎麼樣才算修行成就者?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特徵。
比如簡單點的,就是看你心靜不靜,雜念有多少,身上的陋習改善了多少?佛道二家修行,基礎的階段一般都是「讀書明理+靜心止念」。若再深入,比如道家氣功方面的煉精化氣,就看你精氣神三寶飽滿不飽滿,精力旺盛不旺盛,身體是不是健康,氣血是不是充足?能不能做到多安少病,氣通小周天?若再上一台階,鍊氣化神。看你有多少功夫,多少本事,心性如何?能不能大靜或者入定。
若是道家內丹術,修行有成者,看他是不是回返純陽,百病不生,長壽安康,或者有沒有神通法術等等。
不同的範圍,境界,這些說法也不一樣。不過,不管哪種,前人的丹經道書佛經這些,都有相應的指標。比如你修鍊到什麼地步,會有什麼樣的情況,特徵,本事,異常。
不過,一般這些都是零散分開的,很難看見有詳細完整的說明。第一,解脫能力。
沒有解脫的眾生不具備心解脫或者俱解脫。
第二,調伏眾生的能力。
尚在修習六度等沒有圓滿實證的菩薩,不具備調伏眾生的能力。
像維摩詰大菩薩,鳩摩羅什菩薩,普庵法師,蓮花生大士等具備調伏眾生能力,行不可思議事,霹靂手段等。
只有佛是圓滿修證的。看起來很普通,路人甲,但其實內涵極深,懂很多東西,沒有分別心,一切任運,隨緣利益眾生,相處起來很舒服,悄無聲息之中就能讓你學到很多東西,放下很多東西,然後,不裝逼。
被褐懷玉,和光同塵——沒有特徵就是修行成就者的特徵。
但是人群中怎麼發現他呢?
《修真九要》里說到: 以酒色財氣試之,而不能動者,必非凡品;更以《悟真》、《參同》詰之,而隨口應者,即是明師。
當然要是修佛的,可以詰之最難懂的《阿含經》《妙法蓮華經》等
那問題來了,人家幹嘛要對你的試和詰回應?你又值得人家輕泄天機嗎?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 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 失言。知者不失人, 亦不失言 。」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修行段位,成為其可與之言的那個人——所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佛最早是這麼說的: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這段話之前,佛還說了前提——從觀無常入~而心解脫:
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看不出特徵,如果不接近這個人,注意不到這個人存在。
因為平常你覺得別人比自己"高",那只是你能評價範圍內的比自己"高"。但是修成者就算站在你面前,你也完全不會有感覺,早已不是任何能被察覺到的巨大能量。
但我知道,這樣的人雖大隱隱於市,現在可能在掃著地,疊著衣服。心裡就感到很安心。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說人話,做人事。
末法時代,
要麼隱居,不出世;
要麼出世弘法,但說的法和主流佛教界的法師們不一樣,但和世尊、諸大菩薩一樣。
招主流的大法師大居士佛弟子吃瓜群眾們罵。
無一罵到點子上。
南無佛法僧隨方解縛的能力。
推薦閱讀:
※西遊記原著與道家修鍊有怎樣的聯繫?為什麼原著中有那麼多丹道術語。?
※在修行中為什麼佛教道教都說人身難得?
※為什麼佛通達世間所有的智慧?
※道教有哪些護身寧神的咒語和手印嗎?
※修行与世俗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