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要得到一個人,先要敢於失去他」?
謝瑤,在公眾號貼過一篇文章,現在貼起來作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好了
每次我在逛淘寶,對於買哪樣東西猶豫不決的時候,我媽都會說,不要看了,喜歡就都買,你決定買哪樣東西所浪費的時間,比這個東西的價值貴多了。
我媽的這種經常性洗腦,造成了我買東西很隨意的習慣。喜歡就買下;想擁有覺得開心就買下;認為它可以給我的生活帶來便利,節約我的時間就買下。從來不考慮規劃與後果,造成我的房間總是充滿著各零碎的小物件,像一個冗亂散漫的粉色百寶箱。
當然,購買的一切前提就是:這件物品在我的承受範圍之內。
什麼是承受範圍呢,就是第二天我不需要它了,第三天我出門弄髒它了,第四天它出意外被丟了,我都只會短暫的悲傷,而不會心疼。實在需要,可以有能力再買一件一模一樣的來彌補心中遺憾。
花開有時,凋謝有時,聚散有時,萬物生死有時。
開始遇見便是分別的序曲,父母終會與你分離,心上人會走,黃桃罐頭有保質期,緬因庫恩貓也會老,花會枯萎,夏日焰火過後就要轉涼入秋,做工再精細的表也會有壞掉的那天,紙張保存得再好也會泛黃脆弱。
生活中每時每刻的細節都在透露著一切的消逝。這是一件多麼再自然不過卻又讓人多麼想忽略的事情。
我希望能和她永遠這麼好,我希望每天都可以和他說話,我希望我明天一睜眼起來也能看見書桌上那盆含羞草淡紫色的粉粉花蕾。
在每一個圓滿故事的結尾,人們總喜歡寫上," living happily ever after"說這是完美的選擇,情侶屬於彼此,愛情在每個角落裡沉醉著穩穩的幸福。
作者一邊試圖對主角以後的生活不負責任,一邊讓讀者吃下符合預期的心滿意足的最後那口甜膩慕斯。我們總是幻想著,只要現在的一切滿足那個條件,之後的一切就能完美得像開始一場童話。
在我開始工作的時候,遇見一個極好的mentor。我們在進入公司之前是經過了一場很苛刻的考核。一系列的測評,有一張表格對每個人來進行評分,其中有5個授課老師的綜合評分,HR評分,組長評分,團隊總體評分,個人簡歷和綜合技能評分。按照評分把所有參加選拔的大家列成一行,從高到低。
5天之後才會公布這個選拔結果。等待結果的那五天,我每天晚上沿著江邊走,走到晚上11點再回宿舍。
我處在一個決策的邊緣,要麼回去孤擲一注,破釜沉舟面對難度極大的三跨考研,要麼可以進入一個新的部門,獲得自食其力的薪資,開始把生活放慢節奏,重新規劃。
我只給自己留了一條退路,就是進入這個我在三年前就看中的企業。頗有種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感覺。
最後我如願以償,進入了這個企業的ERP部門。
Mentor挑了2個人進入他的ERP,一個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生,人人都喜歡的那種人,他在我們的表格評分上,是第一名最高分。
另一個是我,我在表格評分上是第21名,最後一名,最低分。
Mentor很相信我們,給了我們極大的自由權,讓我們完成工作,為我們設置挑戰。一個又一個的安排與挑戰,讓我們的工作變成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他相信我們,同時也相信我們能給部門注入新的創造力。
我開始在這裡工作,因為要處理項目,壓力的原因,每周都會大哭一場。
但是每天都像在面對一場巨大的治癒。
我很喜歡我的工作,我的部門。
Mentor開始問我說,你想簽什麼樣的合約,是試用的,還是長期的正式員工合約。
我說你建議呢?
他說我建議你簽長期的,
我說那好,我簽長期的,反正你也會一直在這,你該不會突然離職吧。
他當時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一個半月後,他離開了這家公司,去了上海。
其實我還沒有開始習慣在學校之外的會充滿變數的人與生活,在學校里我們總是會按課表上課,我們總是會在11點45下課去食堂打菜,我們總是會在體測前晚上9點下自習後去操場跑800米練習。我們總是會約好周末去看一次電影。
我還沒習慣這種突如其來的離別。
就好像是真正的此生不能再相遇,我很害怕這種此生不能再相遇。
喜歡的mentor離開後,我還是要繼續工作,繼續學習。
我在桌上擺上也開始擺上漱口水,我開始把手機鬧鐘設成一系列的早上5點,我也想變成像mentor一樣每天早上5點起,看書寫作,有著對生活良好掌控力的人。
成熟啊就是學會分別,雖然每一次與人分別,都會照樣傷心的哭泣,只不過每一次會更好的接受這種分別。習得對方對你帶來的好的影響,變成像你想像中的自我那樣,靠譜穩重,可以讓人依賴。
希望我們都會變成那樣子的人。
在初心裡,嵌上一顆鑽石。
擁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你身上帶著他的印記,在他離開之後,學他身上最吸引你的那些東西,把自己變成自己喜歡的人,就想你當初喜歡他那樣喜歡自己。
這樣,也不會在乎,擁有與否這個小問題,畢竟,一生都會是自己獨自走過,從未擁有過誰。
瀉藥。
這句話說的更多的是一種心態。我們在追女生時經常犯的錯誤就是太想要得到一個人,太在乎他,以至於饑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比如發簡訊的時候:沒過兩分鐘就發:在嗎?幹嘛呢?為什麼不理我?生氣了嗎?。。。。
其實妹子當時正在洗澡,看把你猴急的。。。
所以,心態不好的話極有可能暴露了我們的需求感,即所謂的跪舔。那麼為什麼跪舔不好呢?再舉一個例子:為什麼電視劇吸引人,這是因為你不知道後面的劇情到底是什麼。追女生也是一樣,你上來就表現出我喜歡你,失去了所有的懸念。讓妹子對你好奇心直接為0。
每個人都喜歡追求比自己社會地位高的的人,所以你的心態一定要保持好,即所謂的失去她的心態。有自己的框架和態度,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沒必要為了討好而一味的迎合妹子,到頭來很有可能是失去了自我,同時失去了妹子。
所以,你想得到她,就一定要抱著失去她的心態去交往。
以上。
如果把得到轉換成追到女孩的話,我想我可以說說我的經歷。
在這之前我先舉個例子,我有個哥們前不久喜歡上一個女孩子,那段時間對人家那叫一個貼心,平常吃飯電影就不說了,我那哥們會做飯,做的還非常之不錯,但就算是我都沒想到他會在人姨媽到來期間給人家送自己親自煮的雞湯…因為我跟他七八年兄弟了一次都沒嘗過!!!所以愛情的魅(chong)力(dong)果然是偉大的。後來這現象大概持續了兩三個月忽然就消失了,原來哥們有次找了個時間表白了,結果對方來了一句我只是把你當成哥哥……我內心當時的獨白:我沒有你這麼蹭吃蹭喝蹭玩的妹妹。
結果就很顯而易見了,表白被拒之後倆人幾乎就沒了聯繫。其實這種現象很普遍,表白被拒往往讓人沒面子,甚至惱羞成怒甩臉色的都有。
下面來說說我與女票的故事。
我與女票是初中同學,但她正式成為我的女朋友才一年,去年情人節在一塊的,她現在大二,兩人是異地戀。也就是說,我們這些年在同一個學校的時候一直沒有在一起,卻在異地大學的時候在一起了。這就是我要說的重點,在我看來,追女孩子最終的目的不是追到手,而是你真心實意願意對她好,願意看著她好,這些年我喜歡她嗎,我確實喜歡,但我並不奢望她一定會成為我的女朋友,我很認真的考慮過如果她不會成為我的女朋友,我是否還會繼續對她好,我的答案是確定的,我想真正喜歡一個人,哪怕身旁的人不是自己,但只要她開心幸福,自己也會樂意去接受。就想她大一時有段時間沒怎麼聯繫,我以為她有了男朋友,但我心裡並無不悅,反倒是比較擔心蠢萌蠢萌的她會不會被欺負。
第二我從來不表白,我不認為表白是追女孩的最終步驟。一來我確實擔心表白被拒沒臉,二來我認為風險太大太大,被接受固然好,但一旦被拒你就算還想對人好對方也會認為你有了強烈的目的性,破壞了兩人之間原來的感覺,三來我很固執的認為兩個人在一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相互依存的感覺很清晰,在一起也就變的自然而然。另外表白也要考慮綜合因素,如果人家已經表現的很明顯根本就沒有談戀愛的觀念與思想,那你再表白有個毛線用,如果人家是個乖乖女你在人家高考的時候去表白?外向的女孩心情不爽的時候你去表白?內向的女孩當眾去表白?沒啥感情基礎僅憑一腔熱血和一些禮物去表白?自己都一塌糊塗還有閑心去表白?你這不是欠揍嗎?你咋不上天呢?表白不是目的,在一起之後兩人該如何長久的維護下去才是戀愛的真正目的。
PS:我的女票在上大學之前根本就沒有談戀愛的思想觀念,那時她的想法就是只要表白的通通進入黑名單,她太單純了
第三是我認為最為重要的一點,層次。兩個人的關係造就了兩人之間的層次,那麼層次具體指什麼呢,我簡單分一下大家就會明白,僅僅認識,普通朋友,一般朋友,好朋友,男女朋友,夫妻。簡單來說:你和她之間的互動交流要符合你們現在所處的層次。包括你對她好,也要分層次。如果你們是比較要好的朋友,生日時買點正常禮物給對方很正常,但如果只是普通朋友,對人家貿然的好就會讓對方認為你有目的性,有目的性的好會使人產生兩個極端的感覺,如果對方也喜歡你,那麼層次升級,反之層級降級。所以你對人好,也要看清你與對方之間處於什麼樣的層次,最好讓她感覺到你沒有任何目的性,因為我確實沒有目的性,哪怕她以後的男票不是我也沒關係,我只是想對她好而已。這一步做好了,就算你們最後沒在一起,關係也能變的很好。但在這裡要插一句,如果你和她已經是好朋友,而且知道她有了男朋友,那麼請你自覺一些退回到一般朋友的層次,別再傻乎乎的讓自己的好反而打擾到人家戀愛給人家造成困擾,退一步反而是在對她好,更別去做備胎,我堂堂七尺男兒也是有自尊的,好好的祝福人家就可以了。
我跟女票有那麼多年的基礎,所以現在談的也比較順利,女票聽了我的理論氣鼓鼓的大呼被我拐騙了,哇哈哈,既然已經進了本大爺的山寨就好好當壓寨夫人吧~因為現在的人變的有些浮躁,所以愛情在這種情況下也轉化為一種快速消費品,但你不能因為大多數的陰霾,就否定了小部分的美好,更不能不去相信它的存在。
別當這個理論很容易施行,具體實施起來因素還有很多,能不表白就別表白,而且對人好也要看清楚那個人是否真正值得你去對她好,人心難辨,誰都不希望好心當做驢肝肺甚至反遭嘲笑。其實做到這個理論最難的地方在於:無論如何,你還願意繼續真心實意對她好嗎?重點還是在真心。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那個人。
私以為,如果你很想得到,就必須去試著接受得不到。難點在於接受之後不能影響一開始的「很」想得到。若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陳奕迅的富士山下。
再捨不得 沒有舍 還是不會得
不難理解只有失去的那一刻
我們才知道
自己心裡最真實的想法
只有面臨失去
我們才知道
那個人是不是真的重要
愛到不敢失去她就會失去自我
若有你我將會變得更好,
沒有你我依然會變更好。
我是愛你的,你是自由的。
謝邀,答主給我提了個難題啊。
「要得到一個人,先要敢於失去他。」
這個句子裡面,有兩個謂語,【得到】和【敢於失去】。還有一個【先要】以提示兩個短句的關係,那就是說【敢於失去】是【得到】的條件。
於是我提了幾個問題:
1,什麼樣的人,會讓我想要得到?
2,什麼樣的人,我敢於失去?
3,【敢於失去】真的是【得到】的條件嗎?如果是的話,到底是充要條件,還是充分不必要條件,還是必要不充分條件呢?
於是我試試來回答每個問題,看看能不能得出答案。
1,什麼樣的人,會讓我想要得到?
對於我來說,肯定是在和我門當戶對,三觀相似的基礎上,價值略高於我的。至於我想他哪方面價值略高於我,顏值?家世?學歷?能力?文化水平?我可以對這些因素分配一下權重。
(在此解釋一下,我認為學歷不等於文化水平。在我心裡文化水平更偏重於通識教育那一塊。懂不懂一點藝術?民主政治基礎懂嗎?哲學能不能懂一點?歷史呢?)
能力40% ,顏值25%,文化水平15%,家世12%,學歷8%。
(這數值我沒有設計什麼科學的測量表,隨機打的…其實這幾個因素之間往往也是有一定的非線性相關關係,但是我水平不夠對它們進行動態分析,就假設它們的值是靜態的吧…囧)
然後我還得對我自己的這幾個因素進行打分。
就是我們每個心裡有兩套尺子,一個用來量自己,一個用來對方。
2,什麼樣的人,我敢於失去呢?
應該是低於或者等於我的基本條件的。越超出我的基本條件,在我權重最高的因素上分值越高,我越不敢失去。
3,所以a=敢於失去,和b=得到,究竟是什麼關係呢?
(1)由A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則A是B的充要條件(A=B)
(2)由A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則A是B的充分不必要條件(A?B)
(3)由A不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則A是B的必要不充分條件(B?A)
(4)由A不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則A是B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A¢B且B¢A)
如果你敢於失去一個人,你就可以得到ta?很明顯不是,因為你們可能互相嫌棄。
如果你能夠得到一個人,你就敢於失去ta?感性地來說,這不一定成立。
客觀來說,沒有誰離了誰就活不了,但由於【敢不敢】是個心理向的詞,在此選擇感性的說法。
∴ 由A不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則A是B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A¢B且B¢A)
∴ 這兩者沒有什麼關係。
其實我只是來裝個B,不知道裝成功沒有呢,哈哈哈哈哈哈!!!
擁有裡面也包含著失去。失去也是擁有的一部分。
道出心聲的一句話
前段時間一度有著患得患失的心情
有時會想失去怎樣怎樣,感受著被那種難言的不安慢慢包圍
後來一想 這情緒好口怕
以致於跟最親愛的她說話聊天都不能全神貫注的
後來想起妹子說過的「想好你要的是什麼」
恍然大悟過來
我已經擁有了,為什麼要擔心那些
這不是對自己的不自信嗎。。。
感情真的是要靠擠的
不然一點點的人就會變的懶惰
疏於對另一顆心的溝通和理解
這才是最可怕的
現在不會了,因為一想起她心裡滿滿的都是甜味兒
哪還有時間去想那些沒營養的問題
前提是她不刺激我,不給我加醋!哼!
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富士山下》
佔有慾不能太強烈,兩個人相戀是共同進步,而不是誰主宰誰。
想和她聊天卻不知道從什麼開始
雞湯煲好了
你在時,我領你看這世界,你走了,我就是世界
因為擁有是失去的開端
我的理解是先破後立
我做好了要與你過一輩子的打算
也做好了你隨時要走的準備
深情而不糾纏
-
面對非線性複雜任務的一種策略而已。
慢即是快,
少即是多,
「我不會渴望加入一個願意收我為會員的俱樂部。」
以及本題所說的,其實是一回事呀。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