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的詩歌有哪些是後人偽造或者誤傳的?
還原真實的倉央嘉措情詩
近來,讀了朋友微信朋友圈裡的一段分享,是一段沙畫視頻名字叫做《我問佛》署名倉央嘉措。 我對倉央嘉措了解不多,印象最多就是知道他是達賴。後來後期安心研究了一下這位活佛,他被後人打傷了很多的標籤,例如「情僧」之類。對於他的詩歌,在此之前也不曾讀過,但今日,單純對於他的詩歌而言我希望能還原一個真實的倉央嘉措。
目前帶有倉央嘉措標籤的「詩歌」最耳熟能詳的就是《問佛》、《見與不見》《那一天》《十戒詩》幾首。這裡我先不說著詩到底是誰寫的,從倉央嘉措日此人入手吧。
倉央嘉措(藏文:?????????????????,威利:Tshangs dbyangs Rgya mtsho,1683年3月1日-1706年11月15日),第六世達賴喇嘛,西藏著名詩人,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為歷代達賴喇嘛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
(引自中文維基百科
第六世達賴喇嘛)
其實達賴的詩歌在拉薩一帶廣為流傳,人們口耳傳唱。(本人沒有去過拉薩,沒做過實地考察,不了解當地風物。)倉央嘉措的文學創作以詩歌為主,傳世70首左右, 全部由藏文寫就,本人不懂藏文,對藏低文化不是很了解,按下不表。
倉央嘉措最著名的漢語翻譯有三個版本,分別為白話文直譯的于道泉譯本,在於道泉譯本上加工改造為七言絕句的曾緘譯本,另有劉希武的五言絕句譯本。最早翻譯倉央嘉措詩集的是著名學者于道泉先生,著有《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情詩歌》一書,書城於1930年,收錄詩歌62首,是第一次將倉央嘉措詩集翻譯為漢語,同時於老先生還將此詩集譯為英文版。圖為于道泉老先生的簡介。
https://early20centurytibetanstudiesinchina.wikischolars.columbia.edu/Yu,+Daoquan+(%E4%BA%8E%E9%81%93%E6%B3%89)
參閱百度百科:于道泉于道泉_百度百科
而且於老先生對這樣一位傳奇達賴的詩篇也存在疑慮,在其譯本中的引言部分他這樣寫道:
下邊62節情歌,據西藏人說是第六代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所作。是不是這位喇嘛教皇所作,或到底有幾節是他所作[1],我們現在都無從考證。但是西藏人既一致地?認這位神聖的教皇是這些「愛情之歌」的作者,那麼這位聖人的事迹一定是讀者所願意知道的。不過關於這位喇嘛生平的事迹我費了許多工夫只找到了一些零星的記載和傳說。因為關於他的專著在西藏文中雖有幾種[2],只是在北平我還一種也未能找到。在北平印行的西藏文書關於倉央嘉措的記載較多的只有《隆德喇嘛著作集》一種。中文書中關於這位喇嘛的記載極少;《西藏圖考》和《衛藏通志》都未有隻字說到他的事。《東華錄》、魏源的《聖武記》和張其勤先生的《西藏宗教源流考》[3]關於他有一點記載,可是也不過寥寥數語。西文書中記載他的事迹較?的有:(1)德國舒爾曼的《歷代達賴喇嘛史》[4];(2)美國羅克希爾的《1644至1908年間拉薩達賴喇嘛與滿洲皇帝之關係》[5];(3)英國貝爾氏的《西藏之過去及現在》[6]。
於先生參考文獻:
[1]如第45、54兩節和其餘各節中的思想頗覺不倫不類,疑非一人所作。
[2]據西藏友人云,《倉央嘉措傳》最好者乃阿拉善旗印行。
[3]即商務印書館出版之《東方文庫》第十一種《西藏調查記》之前半卷。
[4]Die Geschichte der Dalailamas,von Günther Schulemann,於1911年在德國Heidelberg出版。為《宗教科學叢書》之第三種。
[5] The Dalailamas of Lhasa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the Manchu Emperors 1644-1908,by W.W.Rockhill,系在1910年之《通報》Serie II.vol.XI發表,有重印之單行本。
[6] Tibet Past and Present,by Sir Charles Bell,於1924年在Oxford出版。
而且翻譯過程中也解釋了情歌為什麼能在藏區流傳下來:
倉央嘉措的《情歌》乃是西藏最流行的歌謠之一。我所遇見的西藏人大半能將歌詞成誦。大概第一因為歌中的詞句,幾乎全系俗語,婦孺都能了解;第二因為歌詞多半是講愛情的,又寫得十分佳麗,人人都感興趣,所以能傳得普遍。
據西藏友人說西藏的歌曲一般有下列幾種:(1)gral-glu,意為「排歌」。歌者都坐下擺列成排,同聲唱和。歌詞多為吉祥語,新年或婚嫁時用以祈福,平時無人唱。(2)bshad-chen,意為「大歌」。鄉間農民農事畢後,宴樂時用之。以歌詞冗長故名。(3)sgor-bshad,意為「環歌」。唱時男女攜手成一大環,左右旋轉?同聲合唱。(4)ka-bshad,意為「字母歌」。乃以西藏文之30個字母,依次作歌詞中各句之第一字,故歌詞以30句為限。在西藏愛間的唱和,多為此種歌,故歌詞多為男女愛慕之語。(5)gtang-thung-bshad,意為「短歌」。普通每節四句,每句六個綴音。西藏人日常口頭隨便唱的,及跳舞時普通所唱的歌曲,都是這一種。倉央嘉措的《情歌》即系此種。
對與最早藏文版本的倉央嘉措的詩集考究如下:
我最初翻譯時所用的原文,是一位西藏友人從拉薩帶來的一本梵式小冊子。全書共有歌詞237句。原文只每兩句分為一段,並不分節。為讀時方便起見,我乃照歌詞?的意思分為54節。後面自第1節至第54節全系從拉薩本抄出。我譯完了拉薩本以後,從一位友人處借到了一本達斯的《西藏文法初步》,乃見該書《附錄》第33頁中也有倉央嘉措的《情歌》。我將兩本對照著看了一遍,彼此微有不同。拉薩本共有237句,達斯本共有242句。現在為比較時的方便,也將達斯本劃分成節,則拉薩本共有54節,達斯本共有55節;而拉薩本中又有六節和達斯本不同。拉薩本的第11、23、24、26、27、45節為達斯本所缺,而達斯本在54節以後多出了七節。今合兩本所有,共得61節。據一位西藏人說,全本還不止此數,至少比這還多四分之一。他說在第29節後,應有「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致相戀。第二最好是不相識,如此便可不用相思」一節。今將此節寫在第61節後,作補遺。
而且在於先生之前,英國已經有人翻譯過達賴的情歌了,於老先生也對自己的文筆表示抱歉了,畢竟他也剛開始學習藏語不久。
據我所知,只有英人貝爾氏曾將後邊的第1、3、4、5、6、57各節及第50節中間的四句譯為英文,載在《西藏之過去及現在》第38、39兩頁。此外還未見有別人譯過?貝爾氏說西藏原文詞簡意豐,不容易以同樣簡潔的文字譯為英文;我在翻譯時乃只求達意,文詞的簡潔與典雅、非我才力所能兼顧。
圖為藏文,應該是情歌第一首:
從東邊的山尖上,
白亮的月兒出來了。
未生育我的少女的臉兒
在心中漸漸顯現。
于道泉註:[未生娘]「未生娘」系直譯藏文ma-skyes-a-ma一詞。據西藏人云系「少女」之意。的臉兒,
我反覆查找未曾得見最早這一版漢譯本詩集,反覆求索只得於老先生的序言和引言兩篇。英譯本也沒有找到,英譯本作者署名是Paul Williams,書名叫做《SONGS OF LOVE, POEMS OF SADDNESS-The Erotic Verse of the Sixth Dalai Lama》亞馬遜售價28.8美金。
以上二圖截自另一本英文譯註,作者不詳。但從概述可以看出,倉央嘉措的詩歌的確是四言詩歌。
接下來另一位學者也醉心於藏地文化,希望翻譯倉央嘉措的詩集,名字叫做曾緘。
引自百度百科曾緘曾緘_百度百科
曾緘,191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受教於黃侃,對古文學和詩詞造詣頗深,北大畢業後到蒙藏委員會任職,倉央嘉措情歌就是任職期間從民間流傳的情歌中搜集、整理、由藏語譯成。該版本為現行漢譯譯古本中公認成就較高的版本。他自云:「在民國十八年(1929年),余重至西康,網羅康藏文獻,求所謂情歌者,久而未獲,頃始從友人處借得于道泉譯本讀之,於譯敷以平話,余深病其不文,輒廣為七言,施以潤色」。
曾緘譯本錄有66首,目前情詩網收集的倉央嘉措請詩集(六十六首)應該是曾緘譯本,倉央嘉措情詩集(六十六首)
摘錄如下:
其一
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
(此言倩影之來心上,如明月之出東山。)
其二
轉眼榮枯便不同,昔日芳草化飛蓬,饒君老去形骸在,變似南方竹節弓。
(藏南布丹等地產良弓,以竹為之。)
其三
意外娉婷忽見知,結成鴛侶慰相思,此身似歷茫茫海,一顆驪珠查德時。
其四
邂逅誰家一女郎,玉肌蘭氣鬱芳香,可憐璀粲松精石,不遇知音在路旁。
(松石藏人所佩,示可避邪,為寶石之一種。)
其五
名門嬌女態翩翩,閱盡傾城覺汝賢,比似園林多少樹,枝頭一果騁鮓(?)妍。
(以枝頭果狀伊人之美頗為別緻。)
以上兩位大家的翻譯應該是最著名最好的兩個版本了。
後來中央民族大學庄晶收錄了124首,據說還有譯本手抄本收錄了440首,這兩版我未曾考證。(智悲佛網:還原一個清晰真實的倉央嘉措還原一個清晰真實的倉央嘉措 )
後來則有劉希武五言絕句版的譯本,參閱百度百科:劉希武劉希武_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中對《情歌》韻律做了一些解釋:
《倉央嘉措情歌》,是藏族詩壇的奇花異卉。作者雖然是宗教領袖人物,但他敢於寫出人的內心矛盾和對現實生活的理想,突破了宗教對人性的束縛,大膽地向傳統勢力挑戰,表現了詩人巨大的勇氣。這些作品不但思想內容是積極進步的,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技巧。格律結構上,《情歌》採取了諧體民歌的形式,除個別六句、八句外,基本上都是每首四句,每句六個音節,兩個音節一停頓,分為三拍。即「四句六言三頓」,節奏響亮,琅琅上口。 《情歌》多取比興,直抒胸懷,自然流暢,通俗易懂,為藏族詩歌創作開拓了新的詩風。
於、曾、劉三版比較:
【于道泉】
從東邊的山上,
白亮的月兒出來了。
少女的臉兒,
在心中已漸漸的顯現。
【曾緘】
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
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
【劉希武】
明月何玲瓏,初出東山上。
少女面龐兒,油然縈懷想。
離現代最近,最忠實原著的一版是當代中國出版社的《六世達賴情歌-倉央嘉措請詩集》作者署名是倉央嘉措,譯者是于道泉老先生,後面加了一個「蒼溟水文」,應該是在於老先生譯本的基礎上蒼溟水文做了進一步的解釋說明,這本是比較尊重原版書之一了。
圖片源自網路
原文摘錄如下:
自己的意中人兒,
若能成終身的伴侶。
猶如從大海底下,
得到了一件珍寶。
想起童話《海的女兒》。曾經很長一段時間不理解,小人魚那樣美且善良可愛,恰又是王子的救命恩人,王子為什麼不愛她?況且,王子與她是故事的男女主角,在所有的故事裡,男女主角不都應該相愛的嗎?後來,漸漸明白,沒有哪種愛是理所應該、當仁不讓的。
古希臘的神祗們愛情生活豐富多彩,頂可愛的一段,就是海皇波塞冬手執三叉戟,驅趕海豚遨遊數千海里,逮住了心儀的海仙女安菲特里忒。安菲特里忒亦是耿直,當真做了波寒冬的新娘,還生了一子一女。每當看到這裡,哈哈大笑之餘,就會想起某些舊的演義評書譬如薛仁貴徵東征西之類,那些男主攻城掠地時必得碰上一位「身手好生了得」的「美嬌娘」,二人纏鬥來去,愈看愈對眼,男主便將刀槍劍戟往地上一插,唱聲「呔」,又道「娘子,不如隨了我唄」!於是乎,那女主就連同城池兵卒一道「隨了他」,雄糾糾氣昂昂一同並肩殺向下一個城池。這種中國式男人的意淫層出不窮,外國的故事就實在得多。阿波羅愛上了女神達芙尼,也學波塞冬撒開了腿兒追,但這位美麗的女神愣是不買最多才多藝、最英俊瀟洒的太陽神的賬,被追得急了,搖身一變化做月桂樹,徒留傷心又無奈的阿波羅對樹發獃。可見愛情絕不是對等的,也不似梁羽生先生筆下的「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很多時候就是畸形的三角、N角,或者?角。於我等凡人,稍有不慎,便成為角落旮旯的那個角色,自以為是的現世情,終究成為彼岸花。
據傳倉央嘉措在世時,他的情詩便已廣為傳唱。難以想像,當他穿著俗人衣裳戴著長長的假髮溜出布達拉宮,自由快活地放歌時,他是怎樣的心情;當他身著袈裟,搖動轉經筒,遙聆遠方歌聲時,又是怎樣的悵然?他是「布達拉宮裡的王」,唯獨沒有談愛情的資格。溫莎公爵棄江山傍美人,尚可博得半世佳話,同樣的情況放在古代中國,那是叫萬人唾棄鄙夷、御史觸柱死諫的「誤國之舉」,更惶論以統治精神領域為要旨的宗教,人性與神性的抗爭從來都是以失?告終。倉央嘉措也曾作過那樣消極的抗爭,然而,從開始到最終,他明白清晰地知道結果——那是只屬於他一人的單角愛情故事。
他的那一句句的情歌,多麼像一場場絢爛的煙花秀,水低星暗,夜空浩淼,剛剛出口,已然結束。
到底,不過就是,一生彈指渾無語。
介紹完情歌譯本歷史,我想基本可以確定《問佛》及《見與不見》這兩首詩已經是後人杜撰的了。
先來說《見與不見》吧: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此詩成名於《非誠勿擾2》一片,片中李香山之女在他的省錢追悼會上朗誦的一篇。通過上述漢譯本考證,倉央嘉措的情詩為gtang-thung-bshad式,意為「短歌」。普通每節四句,每句六個綴音。西藏人日常口頭隨便唱的,及跳舞時普通所唱的歌曲。且不說句式明顯不對,而且這麼晦澀難懂有深度的詩歌在當時還是農奴制的藏區怎麼課能婦孺皆知的傳唱?而實際是,經考證此詩實為廣東一名網路女作家扎西拉姆.多多(本名談笑靖)2007年的作品集《疑似風月》,原名應叫做《班扎古魯白阿瑪的沉默》。
請參閱百度百科《班扎古魯白阿瑪的沉默》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
作者關於此詩的靈感在原文中也有記述:
這一首的靈感,是來自於蓮花生大師非常著名的一句話:「我從未離棄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雖然他們看不見我,我的孩子們,將會永遠永遠受到我慈悲心的護衛。」我想要通過這首詩表達的是上師對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真的跟愛情、跟風月沒有什麼關係。
而且,2011年的時候扎西拉姆多多發現一本署名子非著的《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倉央嘉措的請詩集抄襲了自己的《班扎古魯白阿瑪的沉默》並註明作者為倉央嘉措。談女士一紙訴狀將出版社告上法庭,並且最終勝訴。
新華網新聞鏈接如下:法院判決廣東女子系《見與不見》作者 而非倉央嘉措
綜上所述,流傳謬誤最大的《見與不見》並非倉央嘉措所作。
然後再來看另一篇《我問佛》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麽美可以抵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她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麽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怎麽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確,一個人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 明年才懂得珍惜.
我問佛:你多大?
佛說:我就算一歲,我也是佛你就算100歲如果固守自己的心靈那也是人.
我問佛:世事本無常是什麼意思?
佛說:無常便是有常,無知所以無畏.
我問佛: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
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佛曰: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
佛曰: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佛曰: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門,早已超脫涅(磐)。
我再拜無言,飄落,墜入地獄無間.
佛曰: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 冰化了,我才發現緣沒了 。
我信緣,不信佛。緣信佛,不信我 。
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
佛,菩薩,聲聞,緣覺, 天,
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
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迴,從中體驗痛苦。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 才能得到永生。鳳凰,涅槃。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曰: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這裡說實話對這種長詩基本可以肯定已經不是原本那66首情歌了,但是倉央嘉措一生著作頗豐,另有其他典籍傳世,保不齊這是例外的一首長詩,而且我也不是佛學專家,對佛學的事不甚了解,但詩中確實有幾點謬誤。這也是我看了一位名叫楚楚雲兒的博客才明白的。
第一點,第四問中,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此為1993電影《青蛇》主題曲《流光飛舞》的歌詞,詞曲黃沾,編曲雷頌德,演唱陳淑樺。
第二點「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迴,從中體驗痛苦。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鳳凰,涅盤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此段要從藏傳佛教與中土的漢傳佛教遺迹南傳佛教的不同說起。
藏傳佛教是中國佛教三大系統(南傳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之一,自稱「佛教」或「內道」,清代以來漢文文獻中又稱之為「喇嘛教」。藏傳佛教以手印心法為主,共分五大教派如下: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噶當派。寧瑪派(rnying-ma-ba)是藏傳佛教最古老的一個派別。 「寧瑪」(rnying-ma)藏語意為「古」、「舊』,該派以傳承弘揚吐蕃時期譯傳的舊密咒為主,故稱為「舊」;其法統與吐蕃時期的佛教有直接傳承關係,歷史淵源早於後弘期出現的其他教派,故稱為「古」。通稱「舊譯密咒派」。薩迦派採用款氏家族世代相傳的傳承方法。薩迦派在顯教方面注重經論的翻譯及辯經。顯宗方面有兩個傳承,一個倡導唯識見,傳授法相學;一個主張諸法性空,傳教中觀應成學說。噶舉派是藏傳佛教支派最多的教派。「噶舉」(bkav-rgyud),藏語意為「口授傳承」,謂其傳承金剛持佛親口所授密咒教義。格魯派(dge-lugs-pa)中的「格魯」一詞漢語意譯為善規,指該派倡導僧人應嚴守戒律。又因該派認為其教理源於噶當派,故稱新噶當派。格魯派既具有鮮明的特點,又有嚴密的管理制度,因而很快後來居上,成為藏傳佛教的重要派別之一。噶,藏語指佛語;當,指教授。噶當,意為將佛的一切語言和三藏教義,都攝在該派始祖阿底峽所傳的「三士道」次第教授之中,並據以修行。噶當派由於教理系統化、修持規範化,因而對藏傳佛教其它各派都有重大影響。(此段文字來自旅遊-國內游-樂途旅遊網)
倉央嘉措是藏傳佛教的最高領導人,他主要是紅衣喇嘛(寧瑪派),但也兼修了藏教其他灌頂,解脫之傳授,經教,不論顯密,全都曾加以習聞。這樣一位藏傳活佛怎麼可能會在詩里直接寫佛經段落呢?就算要以詩歌警醒世人,也會是以淺顯之慧喻來教化眾生吧?
(關於倉央嘉措的派別詳述見:http://www.lebang123.com/space/getArticlePage.action?articleId=16771)
更何況,倉央嘉措早逝,使他在今世名聲大噪的詩歌都是他的情歌,且都是藏族民歌,可吟可唱,而第5問中的「十界」、「六道」、「八苦」,這些均為凈土宗、禪宗佛教佛經之義。
後面的「坐亦禪,行亦禪」和「語默動靜體自然」出自《永嘉大師證道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出自《華嚴經》。這都是出自禪宗的教義。看來抄襲拼湊者也是不懂佛學派別之人。
另有知乎用戶嬴尋赤考證《那一天》《十戒詩》原文如下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祈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瞬,我飄然成仙,不為求長生,只願保佑你平安的笑顏。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歌,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日,我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世,我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只是,在那一夜 我忘卻了所有,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迴 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己 失去舊日的光澤
來源:前一段出自1997年朱哲琴專輯《央金瑪》中的歌曲《信徒》的歌詞,詞曲作者是何訓田。或許因為《央金瑪》中另有一首歌名為《六世達賴喇嘛情歌》,因而這首歌詞被人繆傳成「倉央嘉措情歌」之一。後面的詞句,估計為網友的仿作(曾在江南小喬的作品見過)。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來源:「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和「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是倉央嘉措的同一首詩歌(原文是藏文)的不同譯本。中間的「第三」到「第十」,據作家桐華稱,為其讀者「白衣悠藍」觀看書《步步驚心》後的續寫。因一共十條,被網友冠以《十誡詩》之名,倉央嘉措的原詩並沒有名字。
據我考證源自於道泉譯本第六十二: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曾緘譯本情歌第六十六: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辛苦作相思。
不多贅述
現在人們大多通過網路,電視,電影接觸文化,了解文化,但對於這類快餐似的文化供給方式,很多人不求甚解,謬誤一旦出現,有符合大眾的文化心理的需求,很快就以訛傳訛,更有許多不負責任的作家名人等,不深考究,就把詩歌東拼西湊寫成自己的,更有甚者寫作別人名字,招搖撞騙,實在是不負責任,不知這類書籍是如何付梓的。也有名人,有影響力的人不去深究,隨意引用了謬誤的東西,誤導了大眾,可悲可嘆。我是一名理科生,平時不怎麼讀詩歌,今天之前也沒接觸過倉央嘉措,對佛學也是一竅不通,但本著嚴謹的態度,考究了一下午,翻越了一點資料就知道這些所謂的「情歌」並非倉央嘉措之原作,希望這些作家學者名人編劇等文化引領者能有一個認真負責的態度,做好文化傳播的工作。尤其是現在好多國產雷人劇的歷史謬誤硬傷,實在讓人生氣,其實就是找兩個我這樣的實習生查上兩天資料就能解決片中絕大部分硬傷。同時也希望大眾能有選擇性的接受流行文化,懂得識別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補充幾處謬誤的批判文章:
中國青年報:誰在誤讀倉央嘉措
誰在誤讀倉央嘉措
新華網:倉央嘉措:一直被誤讀,從未被了解
倉央嘉措:一直被誤讀,從未被了解
迎風一刀斬
———————————————————————————————————————————
20160829修改
謝謝大家關注,有人說圖片看不了,因為是一年前寫的,舊的圖片找不到了,於是補了一些相關照片。
不回答這個問題簡直是對不起我的ID。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生平簡介:
倉央嘉措系藏南門隅之拉沃域松地方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第巴桑結嘉措正式認定為上世達賴喇嘛之轉世靈童。 於浪卡子宗隨五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益西出家,受沙彌戒,迎至布達拉宮的司西平措殿堂坐床。康熙四十年(1701年),拉藏汗與第巴桑結嘉措不和,矛盾日益惡化。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拉藏汗派人誅殺桑結嘉措。事後,拉藏汗派人赴人北京向康熙皇帝報告桑結嘉措「謀反」的經過,並奏桑結嘉措所立的倉央嘉措不是真正的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平日里耽於酒色,不守清規,請求廢黜六世達賴喇嘛。後皇帝命令將倉央嘉措執送北京。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應詔赴京,卒於青海湖畔,時年24歲。倉央嘉措是西藏歷史上很能有才華的詩人。其所創作的多首詩歌,描寫男女戀情,諷刺封建禮教,內容純樸自然,富有民歌風味,膾炙人口,在藏族群眾中廣為流傳。
——《歷輩達賴喇嘛與班禪額爾德尼年譜》
至於誤傳的,現在大家多數耳熟能詳的,都是誤傳。例如《那一天》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我轉過所有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了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日,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這一世,轉山不為輪迴,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卻了所有,
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迴,
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以上這三段文字,是流傳最廣的倉央嘉措情歌,很感謝這三段文字的作者,沒有他們,大多數人無法記住倉央嘉措這個名字。它不是倉央嘉措寫的,而是個現代的漢族人書寫的,卻被大多數人以為是倉央嘉措寫的。其實,它最早出現於一個歌曲《信徒》,典型的張冠李戴了。
還有一首《見或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 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 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好聽嗎?不是倉央嘉措寫的。這首詩最早廣為人知是因為《非誠勿擾》,在楊冪演的《宮鎖心玉》里也出現過,其實那個時候就已經被大家誤以為是倉央嘉措寫的了,其實完全不是,所以這首詩不可能出現在清朝。《見或不見》真正的作者叫做扎西拉姆·多多,一位平靜溫婉的女詩人。
當然,倉央嘉措寫過不少很優秀的詩,但是大家能成功翻譯出來的卻不多,所謂的數目,都是漢譯過程中人為劃分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倉央嘉措寫的詩基本上都是長詩,好多卻在翻譯的過程中被譯者主觀的人為腰斬了,截成了一段段的短詩,所以他具體寫了多少,還真的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除非能找到于道泉譯本的原本。
隨手摘抄一段倉央嘉措的詩:
徹悟後,便去水中撈月
沿途花事輕浮,謊話香艷
我在起點與終點之間兩全其美
卻無法禪定於一夜琴聲
直至悠悠的琴聲被暗香淹沒
我才剛剛趕到岸邊
片刻之間
已被一縷清風綉在水面
————————————————
你穿過世事朝我走來
邁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一座空城
這時,一支從來世射出的毒箭命定了我
唯一的退路
————————————————
這種種意境,種種情意,簡直不能再美了。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祈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瞬,我飄然成仙,不為求長生,只願保佑你平安的笑顏。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歌,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日,我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世,我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只是,在那一夜 我忘卻了所有,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迴 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己失去舊日的光澤
來源:前一段出自1997年朱哲琴專輯《央金瑪》中的歌曲《信徒》的歌詞,詞曲作者是何訓田。或許因為《央金瑪》中另有一首歌名為《六世達賴喇嘛情歌》,因而這首歌詞被人繆傳成「倉央嘉措情歌」之一。後面的詞句,估計為網友的仿作(曾在江南小喬的作品見過)。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來源:「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和「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是倉央嘉措的同一首詩歌(原文是藏文)的不同譯本。中間的「第三」到「第十」,據作家桐華稱,為其讀者「白衣悠藍」觀看書《步步驚心》後的續寫。因一共十條,被網友冠以《十誡詩》之名,倉央嘉措的原詩並沒有名字。
問佛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迴,從中體驗痛苦。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鳳凰涅槃。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曰: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驀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一個人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我問佛:世事本無常是什麼意思?
佛說:無常便是有常,無知所以無畏。
我問佛:為什麼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
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佛曰: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
佛曰: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佛曰: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我問佛:何為緣?
佛曰: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
冰化了,我才發現緣沒了。
來源:
這一段是現代某人收集。
最明顯的證據有3處:
1.第4問的回答:「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此為電影《青蛇》主題曲《流光飛舞》的歌詞,詞曲黃沾,編曲雷頌德,演唱陳淑樺。
2.第5問中的「十界」、「六道」、「八苦」,這些均為佛經的經義。
3.第5問後面的「坐亦禪,行亦禪」和「語默動靜體自然」出自《永嘉大師證道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出自《華嚴經》。
暫且不論最明顯的第1點,作為藏傳佛教的最高領袖,倉央嘉措怎麼可能堂而皇之將2、3兩點的佛學常識、其他教派的經義,作為自己創作的詩歌?
越傳越多的「倉央嘉措情歌」究竟有多少是出自其口?一代達賴喇嘛真的是傳言中的情聖嗎?——
倉央嘉措:我沒說過那些情話|大象公會
文|尼洋
你見過這些「倉央嘉措情詩」嗎?
這些被推崇為「最唯美情詩」的,雖然常被誤認為倉央嘉措作品,其實作者都另有其人。
《見與不見》原名《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原作者為廣東女作家談笑靖,詩歌表現的是藏傳佛教的蓮花生大師對信眾的不離不棄,與人們理解的愛情無關。
《那一天》則出自歌手朱哲琴於 1997 年發布的專輯《央金瑪》,原名《信徒》,作者為何訓田。
▍音樂節目中將《那一天》的作詞標為倉央嘉措
網上的「倉央嘉措情詩」都是訛傳嗎?
其實也不是,比如同樣被改編為眾多版本歌曲的《在那東山頂上》和《潔白的仙鶴》,就都是正宗的「倉央嘉措情歌」。
▍《倉央嘉措情歌(1)》,王沂暖譯本
▍《倉央嘉措情歌(57)》,王沂暖譯本
更為知名的「第一最好不相見」則是另一種情況,它被《倉央嘉措情歌》收錄時只有四句,後來在網路上卻被增加篇幅,變成了《十誡》。
▍網路上流傳的精美配圖版《十誡》,《倉央嘉措情歌》中的原版為:「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至相戀;第二最好是不相識,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那麼,身為六世達賴喇嘛的倉央嘉措為何會寫下這樣的情詩呢?
「情歌」還是「道歌」
一個常見的解釋是:這是翻譯的問題,誤給倉央嘉措詩作加上了愛情意味。
不少研究指出「倉央嘉措情歌」中的「情歌」這一翻譯並不準確。原文中的「????????」一詞,僅指「歌謠」,不僅沒有「情歌」之意,反而多指包含一定的哲理的歌謠。因此,所謂的「倉央嘉措情歌」,完全可能是弘揚佛法的道歌。
順著這一邏輯,很多詩節的具體翻譯也受到質疑。
比如,《在那東山頂上》一節原文中的「???????????」翻譯為「年輕姑娘」、「少女」等就被認為是錯譯。這個詞的準確意義是表示「非身生的母親」或「未生育的母親」,加上句中的「面容」一詞還使用了敬語,因而有學者指出,這裡應該是指菩薩的面容,這節詩也應該是表現作者觀想本尊的道歌。
▍「在那東山頂上」一節原文
▍位於拉薩八廓街的瑪吉阿米餐廳,常被廣大遊客聯想為當年倉央嘉措與情人瑪吉阿米(??????????? 音譯)的幽會之所,但這家餐廳實際上建於 1997 年
不過,無論是「菩薩」還是「少女」更準確,《倉央嘉措情歌》的翻譯都沒有故意扭曲原意的嫌疑,其漢文版本里也不乏直接體現佛教義理的詩節。
▍《倉央嘉措情歌(43)》于道泉譯本
▍《倉央嘉措情歌(54)》于道泉譯本
而剩餘的大部分詩節,確實明顯是以男女愛情為主題的情歌,用「誤譯」來解釋這一切完全說不通。
事實上,最初譯介倉央嘉措詩歌的藏學家于道泉,也是出於對詩歌題材的整體把握,才總結性地採用了「情歌」這一翻譯。
所以,倉央嘉措真是穿著僧袍,心懷愛情,寫下了那些情詩?
人民的倉央嘉措情歌
1930 年,任職於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的于道泉,翻譯了第一個漢語版本的《倉央嘉措情歌》,他參照的原文主要是拉薩流傳的「倉央嘉措詩歌」木刻本。
▍1930 年出版的于道泉譯本《第六代達賴喇嘛倉洋嘉錯情歌》
此後,一直有人不斷將「倉央嘉措詩歌」翻譯為新的版本,譯本中的倉央嘉措情歌也從最初的 62 節,增加到上百首,甚至更多。除了從一些手抄本中選取較高水平的詩節外,這些譯本還會收集一些民間口傳的「倉央嘉措詩歌」。
然而,這些並不是什麼靠譜的來源。
▍圖書網站上眾多版本的《倉央嘉措情歌》
上世紀 80 年代,同樣是翻譯「倉央嘉措詩歌」的庄晶,在其譯本序言中談及在中央民族學院發現了包含 360 多首詩歌的《倉央嘉措詩集》手抄本,他質疑道:「從抄本的文風看來,前後極不統一,大多比較粗糙,內容也雜亂無章。」
但這也不是 20 世紀後期才出現的問題,早在於道泉翻譯其第一個譯本時,採用的來源就不嚴謹。如前面提到的「第一最好不相見」一節,就僅僅來自「聽西藏友人說」。
而他主要依據的拉薩木刻本,也只是一個西藏友人從拉薩帶回的梵式小冊子。這一印本並未採用高僧名人作品刻印常見的長條木板,而是相對短小的木刻版本。而且除了小冊子的名稱,並沒有別的特徵顯示它的作者就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1930 年于道泉譯本的原文,拉薩短木刻印版《倉央嘉措詩歌》第三頁
于道泉還在其序言里抱怨:他所依據的藏文木刻本錯字非常多,54 節中沒有錯字的只有 7 節,有時一節中有七八個錯字,翻譯非常困難。
所以,就連他自己也直言:「這 62 節歌,據西藏朋友說是第六代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所作。是否是這位喇嘛教皇所作,或到底有幾節是他所作,我們現在都無從考證。」
▍最早翻譯倉央嘉措情歌的藏學家于道泉先生
而這些藏文「倉央嘉措詩歌」的可疑之處,不止來源不明與錯亂甚多,在句式、風格上也很不對勁。西藏的上層僧侶和文人,都系統學習過印度詩歌理論著作《詩鏡》,照其指導,他們在創作時多使用注重結構和詞藻修飾的「年阿」體。「倉央嘉措詩歌」的原文卻並非如此,而是與西藏的諧體民歌如出一轍。
我們甚至能夠在西藏的民間歌謠中找到一些與「倉央嘉措詩歌」相似的原型。
▍「倉央嘉措情歌」中與西藏民歌相似的詩節對比例舉,據張超:《「倉央嘉措系宗教叛逆」質疑》
因此,沒有任何可靠證據表明「倉央嘉措詩歌」真的是出自他本人之手,把它們看成西藏民間藝人附會到他身上的作品更為合理。
然而,倉央嘉措究竟做了什麼,才會讓民歌手如此熱愛他呢?
政治塑造的一代「情僧」
倉央嘉措之所以成為「一代情僧」,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繫。
1634 年,五世達賴喇嘛為發展格魯派勢力,統一西藏政教,邀請蒙古和碩特部進駐西藏,作為格魯派在政治軍事上的支柱。但在統一西藏政教之後,和碩特部的固始汗卻一心想把持西藏統治權,此後的西藏政局就陷入了達賴喇嘛與和碩特部勢力之間的長期鬥爭中。
▍大昭寺中描繪五世達賴喇嘛的親信桑結嘉措會見固始汗的壁畫
五世達賴圓寂後,攝政王桑結嘉措為了避免西藏政教大權落於和碩特部的汗王手中,把消息秘而不宣,只是暗中尋訪靈童,確立倉央嘉措為六世達賴喇嘛。
但在康熙獲知實情之後,他不得不密奏原委,並在 1696 年康熙親征噶爾丹時公布了五世達賴圓寂的消息以及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身份。
為顧全大局,康熙沒有加罪於桑結嘉措,而是承認了倉央嘉措的地位。1697 年 10 月 25 日,倉央嘉措於布達拉宮坐床時,康熙還親派章嘉呼圖克圖參加典禮,並「御賜聖物眾多」。
雖然新的達賴喇嘛已經確立,但西藏的政治鬥爭仍在繼續,和碩特部的拉藏汗和準噶爾部的策妄那布坦就分別向清廷上奏稱倉央嘉措是假達賴,希望清廷廢除,並意圖扶植受自己控制的另外人選,桑結嘉措也在鬥爭中被拉藏汗所殺。
▍《聖武記》載策妄那布坦和拉藏汗分別上奏稱倉央嘉措為假達賴
事發後,拉藏汗因為在噶爾丹叛亂事件上站在清廷一邊,並未受到懲治,反而被封為「翊法恭順汗」,而倉央嘉措則被要求「執獻京師」,並死於進京途中的青海境內。
▍青海剛察縣境內為紀念倉央嘉措建起的倉央嘉措文化廣場
在這場政治鬥爭中,倉央嘉措不幸成為犧牲品。拉藏汗實際針對桑結嘉措的討伐即始於對倉央嘉措行為不端的指責,「情僧」的名聲便由此不脛而走。
由於特殊的成長經歷,十五歲才被正式確立的倉央嘉措也確實可能存在一些超越戒律的行為。但在確立地位之後,此前就在修習佛法的他,在五世班禪、格隆嘉木樣查巴等高僧的教導下接受更加嚴格的教育,進一步學習名目繁多的的經典。
身為強調戒律的格魯派的宗教領袖,即使存在一些行為出格的地方也不可能太過分,尤其面對當時緊張的政治局勢,更不會以大量情歌創作高調宣揚。
▍倉央嘉措在奏摺中向康熙表達專心研習佛法的決心,來源: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宮珍藏曆世達賴喇嘛檔案薈萃》
不過,對於擁戴和同情六世達賴的藏族人來說,被異族勢力宣傳出來的「作風問題」本就算不得什麼大事,反倒值得把這一罪名浪漫化,給予倉央嘉措特殊的人格魅力。
此後數百年間,在一些可能為倉央嘉措所作詩歌的基礎上,人們將一些民歌附於倉央嘉措名下,逐漸成集。
那麼,有沒有確證是倉央嘉措創作的詩歌呢?
其實是有的,只不過其主題與風格,跟我們平時見到的「倉央嘉措詩歌」有不小差異:
馬頭明王運用智慧之威
制伏了魔鬼粉碎了邪索
紅羅剎之軀在火中狂舞
燃燒的木棒在劍下落墜
醜惡之頭用腸連成串珠
用剝下的嫩皮做成衣服
不滿足飲下流出的心血
塵埃與污物使身染血污
▍倉央嘉措所作贊詠馬頭明王制伏惡魔的讚詞片段,載於桑結嘉措著《六世達賴喇嘛金穗傳》,多爾吉、蕭蒂岩譯
※ 本文主要參考了黃顥、吳碧雲主編《倉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資料彙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年。
目前流傳的基本是偽造的,大概有兩種偽造方法:
一、假借翻譯的名義,套上現人的想法和語氣,硬是把一個西藏宗教領袖變成了精通現代漢語的江南文人。很多流傳的詩有明顯的問題,遼闊高原上怎麼出來活出來一個江南小生的?比如前面有人舉例的「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嗯,轉世後一定是張宗昌。這樣的翻譯,純粹就是托古寫詩,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二、將今人的作品套上倉央嘉措的名義賣書,讀來讀去,一股現代文藝女青年的氣息迎面撲來,這樣的東西很多。
個人認為,必須有對藏語有很深了解,並且漢語也過硬的人來翻譯,才來在漢語言體系里領略倉央嘉措的詩歌,否則全是假的。
前面的回答都很棒,我說點別的吧。
倉央嘉措的考證工作我做了很多,所謂的瑪吉阿米純粹是炒作了。在那東山頂上這首詩按照藏語字面來理解完全是思念母親的詩。八角街的黃房子以前應該屬於帕拉家族大院和擦榮家族大院的緩衝區,鑒於這倆家族與歷屆達賴喇嘛的關係,這裡很可能住過達賴喇嘛。
在江孜白朗地區聽老人說,倉央嘉措相當於愛神或者送子觀音,當年戰亂(應該是與蒙古人的大小戰爭),作為西藏的大糧倉,這塊地區的人口銳減對西藏的穩定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倉央嘉措下了一道命令,大家別管倫理道德了,互相干吧,只要別讓女人的肚子閑著。現在當地還流傳著很多淫歌穢曲,據說是倉央嘉措留下的,以刺激性慾。當地人還會拜倉央嘉措來求姻緣和孩子。
這些歌詞怕舉報就不發上來了。
說明:本文是我在微信公眾號上一篇關於倉央嘉措的文章,因為自己非常喜歡倉央嘉措的詩所以捨不得拆開直接把全文放上,如果只是想看哪些誤傳或偽造的詩,可以直接拉到最後一節。
西藏:如果沒讀過他,你就不曾真正來過這裡
01 轉世靈童
公元1682年2月25日,在剛剛重建煥然一新的布達拉宮裡,一位老人安靜地、永遠地閉上了眼睛,這位老人就是執掌西藏最高權力的五世達賴。
輔佐達賴的最高行政長官桑結嘉措為了利用五世達賴的權威,秘不發喪,繼續以五世達賴的名義統治西藏。同時為了應對真相泄露後的繼承問題,他秘密派人到民間尋找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按照藏傳佛教的教義,五世達賴的靈魂一年後會轉世到一個新出生的嬰兒身上,這就是所謂的轉世靈童。
在藏南一個偏遠的村莊,一位農奴的兒子被選中了,這個嬰兒被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為了防止五世達賴已經圓寂的消息泄露,此事只有極少數人知道,連這個嬰兒的父母也不知道,甚至直到他們去世,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就是未來的達賴。
02 寫給初戀的詩
這個被選中的嬰兒就是後來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因為秘而未宣,除了攝政王及其親信外無人知曉,所以這時的倉央嘉措還是相對自由的。他無憂無慮的享受著青春,享受著自由,騎最快的馬,喝最烈的酒,也在他最美的青春里遇到了他一生最愛的人。
這位多情的詩人戀愛了,愛情也激發出了這位天才詩人的創作靈感,他開始在他短暫的人生中寫出一首首美麗無比的詩篇。
在一個夜色溫柔的晚上,一輪皎潔的明月高高升起,月光如潮水般湧入了倉央嘉措的房間。中原的詩人在《詩經》之後,幾乎很少有人讚美愛情。李白看到這月光如水寫得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寫得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蘇軾寫得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只有倉央嘉措,看到動人的月色想起他心愛的戀人。這位詩人毫不避諱,拿起他熱情而又奔放的筆讚美他美好的初戀、讚美他心愛的情人。
在那東山頂上,
升起皎潔的月亮。
瑪吉阿米的面容,
時時浮現在我的心上。
「瑪吉阿米」是個武則天看了會沉默(武則天曾創立日月當空照的「曌」字),劉岩看了會流淚(劉岩曾創立飛龍在天的「?」字)的詞語,這個詞是倉央嘉措的獨創,曾有評論家評論這個詞「只有倉央嘉措這樣天才的詩人才能創造出來」。瑪吉阿米在漢語中沒有對應的詞語,意思是雖未生育我、但卻像母親一樣,形容男女之間一種美好的愛情。如果非要找個詞語來對應,大概就是年輕姑娘、少女,因此這首詩也可以這樣來讀:
在那東山頂上,
升起皎潔的月亮。
年輕姑娘的面容,
時時浮現在我的心上。
這首詩後來在西藏流行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整個西藏幾百年間口耳相傳,幾乎人人都會吟唱這首詩。流行程度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周杰倫+張學友+李宗盛+汪峰+···,豆瓣評分9.9,公眾號閱讀量10萬+,收視率打破新聞聯播。
初戀是一場革命,他遇到她的一瞬間,一切都被摧毀和打破了。這種玄之又玄無聲無息,卻又如影隨形入骨刺心的感覺,這種甜蜜的痛苦,倉央嘉措是這樣描寫的:
第一最好不相見,
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
如此便可不相思。
和胡適先生的「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幾次細思量,情願相思苦」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倉央嘉措是幸運的,美麗的姑娘接受了他,成為了他的戀人。愛情給了倉央嘉措太多的幸福,當然要再來一首:
自己的意中人兒,
若能成終身伴侶。
猶如大海底下,
得到一件珍寶。
可惜好景不長。1696年,康熙帝在平定準噶爾的叛亂中得知五世達賴已圓寂多年,他立即下旨對攝政王桑結嘉措進行訓斥。1697年,倉央嘉措正式被宣布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從藏南迎到拉薩。倉央嘉措,就這樣從一個農奴的兒子變成了佛祖在人間的化身。
這種幸運,也許是無數人的夢想。但對於倉央嘉措,這是他人生悲劇和不幸的開始。倉央嘉措突然變成了達賴,他的朋友和初戀情人都被要求起誓不再和這位新的達賴來往。他也要馬上受戒,再也不能接觸女人。因此,渴望自由、渴望愛情的倉央嘉措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他只想留在這裡和他的戀人、他的朋友在一起。我本無心求富貴,奈何富貴逼人來。功名利祿、富貴榮華於倉央嘉措,不過浮雲而已。
但是人生本就是一場無可奈何,他無力反抗,他的情人更無力反抗,他們都只是命運一枚小小的棋子。所有曾經的幸福在此刻都變成了痛苦,並且加倍還給了他。如果能重來,他寧願不再遇到她。他只有忍著失去初戀姑娘的痛苦,寫下詩句安慰自己。
花開的時節已過,
蜜蜂兒並未傷心。
同愛人的緣分已盡,
我也不必難過。
但事實上,在他短暫的一生中,這位多情的詩人從未忘記他美麗的初戀情人,在他圓寂前他還為這位姑娘寫下一首離別的詩。
他一直愛著她,偶爾也愛別人。
在她們像她的時候。
03 世間最美的情郎
在牆院高深的布達拉宮,這位年輕的達賴被要求遵守嚴厲的佛教戒律,每天主要的活動就是學習佛經。從後世的資料和研究來看,天資聰慧又悟性極高的倉央嘉措佛法造詣是非常高深的。但是身為西藏的最高權力者,他只是個傀儡,所有權力都掌握在攝政王桑結嘉措手中。另一方面,年輕的倉央嘉措曾享受過美好的愛情和自由的生活,而此時他就像被關在籠子里的鳥兒,這讓他漸漸生出厭倦情緒,想逃離布達拉宮的生活。他渴望有所改變,渴望生命中能有一絲陽光和雨露,他渴望愛情,渴望自由,渴望發生點什麼。
我行遍世間所有的路,
逆著時光,
只為今生再與你相遇。
於是在黃昏後,他悄悄從布達拉宮的後門溜出去,流連在拉薩的街頭酒鋪店肆。他又開始了他新的生活,他又愛上了拉薩一位美麗的姑娘。但是他是達賴,他不能愛上任何人。他無法給他愛的姑娘應該擁有的一切,他甚至沒有成為一個丈夫的權利。禮法和自由的抉擇讓他深深的痛苦,佛法和所愛的姑娘,他只能選擇一個。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很多人的愛情不被父母認可,很多人做的事被自己的內心鄙視,很多人的夢想屈服於現實,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找自己的雙全之法。
他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他是佛祖在人間的化身。但是他不愛江山,只愛他的美人。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只有在情人的懷裡,才能給他因被禁錮而疲憊的靈魂一絲安慰。但是這一切卻只能在偷偷摸摸中,他不能像一個正常人一樣享受愛情,結婚生子,過平淡的生活。白天的他只是個演員,而夜晚流浪在拉薩街頭的才是真正的倉央嘉措。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這佛光閃閃的高原,
三步兩步便是天堂。
卻仍有那麼多人,
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
他每天黃昏後偷偷溜出去和情人約會,清晨再悄悄回到布達拉宮。然而一天早晨,蒼茫的青藏高原,飄起了一場悄無聲息的大雪。他回到布達拉宮,看到身後留下的腳印,出賣了他剛從拉薩街頭回來的秘密。大雪紛紛揚揚卻又安靜無比,好像全世界的雪都落在眼前,他在漫天大雪中寫道:
夜裡去會情人,
早晨大雪紛飛。
保不保密都一樣,
腳印留在雪地上。
真要命,這首俏皮可愛又略帶無可奈何的詩,明明讀起來就像一首打油詩,但卻繞過眼睛,穿過喉嚨,直擊心臟。
04 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閑事
1705年,桑結嘉措的政敵拉藏汗發難,打敗並處死了這位統治西藏幾十年的攝政王。拉藏汗向康熙皇帝報告桑結嘉措謀反,並奏稱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不守清規,耽於酒色,請康熙帝予以廢黜。康熙准奏,下令將倉央嘉措押解至北京。
從布達拉山頂上,
聖心所化光輝照四方,
我身化作一賢者,
到藏地的北方再北方,
為度無怙蒼生離孽障。
在押解北京的途中,行至青海湖畔時,年僅24歲的倉央嘉措不幸染病去世。沈從文說,一個女子在詩人的詩中永遠不會老去,但詩人自己卻老去了。而倉央嘉措,這位天才的詩人,永遠定格在了美麗的青海湖,就像一縷清風綉在水面,永遠停留在了他的24歲,永遠不再老去。
世間事,
除了生死,
哪一件不是閑事。
05 不是倉央嘉措的倉央嘉措
因為倉央嘉措富有感染力又別具特色的詩,很多類似風格的詩被誤傳為他所寫。以下兩首在網路上傳播甚廣,其實並非倉央嘉措所作。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裡,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寂靜 歡喜。
這首詩在馮小剛的電影《非誠勿擾2》里出現後,引起全國大熱,誤傳為倉央嘉措所作。後在楊冪主演的《宮鎖心玉》中又作為片尾曲,由何晟銘演唱,詞作者也署名為倉央嘉措。但其實這首詩是廣東女作家扎西拉姆·多多,本名叫談笑靖的一位姑娘所作。
那一世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誦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這首詩最早出現在一首叫《信徒》的歌曲中,詞和曲的作者都為何訓田,也非出自倉央嘉措。
這些詩雖然不是倉央嘉措所作,但卻廣為誤傳出自他之手,這也說明人們對倉央嘉措詩作風格的喜愛。他的詩樸素真摯,通俗優美,已經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傳播到全世界,並深受藏族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喜愛。
讀過倉央嘉措,讀過這位西藏最偉大的詩人、西藏人民最熱愛的達賴,也許才能更懂西藏。一如外國人讀過孔子和李白,才能更懂中國。
當你走在拉薩街頭,走過倉央嘉措曾走過的路,吟誦起他曾在這裡寫過的詩,也許會忍不住為這位天才的詩人淚流滿面。
就像一個不解風情的少年。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法律那些趣事」歡迎關注,這裡也許是聊文學最好的法律公眾號。
倉央嘉措的情詩和傀儡的一生。
10年電影《非誠勿擾2》上映,那時候我是沖著孫紅雷去看的,片中的李香山還是很有型,很有戲。那時候哪裡會知道他會成為今天的帥雷雷和孫漂亮。(當然我依然相信,他是個好演員)
我仍記得片中電影里是在李香山死前給自己提前辦的葬禮 上,他女兒讀出來的,影片上映不久之後,網路上開始瘋 轉《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裡,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這首幾乎沒有形容詞的詩讓人感覺到一種偉大的愛情力量 ,而在當時它還被賦予了另一種身份。
這麼美的詩是誰寫的,他寫給誰的,於是我們開始認識一個人倉央嘉措。
那時候我第一次接觸這個名字,我只知道他是六世達賴喇嘛,他是活佛,卻為什麼要寫情詩?我帶著滿腦子的不解又卻查看網傳的倉央嘉措詩集,那是他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個多情的佛爺,能用詩敲開你的心門。
直到前幾天,我讀到《倉央嘉措》的書,一本包含了歷史 、習俗、詩集作品等集合的書,我忽然想起當年讀到的「 網傳」情詩竟沒有收錄。
而後我才知,那並非出自他的手筆,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 。
我僅僅以漢族文化理解,倉央嘉措是個極具詩意的名字, 當我們了解到他「活佛」的身份,我們想像著一位英俊瀟 灑年輕的雪域之王,在宮殿中在青春的年紀,想像著他心中的姑娘卻又受到自己身份的束縛,如何普度眾生,又如何成全自己?在兩難中,他如何才能「不負如來不負卿」 ?才寫下這麼美的情詩,這是我們願意相信的。
而歷史並非如此。
有人曾誤解,他只是個不守清規戒律的假活佛,但如果你了解他一生的背景便可理解這一切。
他原本是那個叫阿旺的少年,生長在一個寧瑪派紅教家庭 ,紅教是允許結婚生子的。
事實上他從小有位青梅竹馬,一個叫做卓瑪的姑娘。直至五世達賴喇嘛圓寂,第巴(俗稱:藏王)遵照五世達賴喇 嘛生前旨意對外保密,從此第巴桑結嘉措獨掌大權。起初為的是制衡蒙古人,以保證黃教在藏區的地位。
認定活佛,就是誰家的孩子抓到了五世達賴喇嘛生前用過的東西。最重要的是尋找靈童的使者觀湖看到的影像,影像能指引他們找到靈童所在的地方。
一切都指向了這個門巴族少年阿旺,他被認定為轉世靈童,被秘密送往寺廟學習。
對人們來說,活佛是引導者,不是拯救者。真正能拯救人們的,是人們自己。
直指康熙皇帝了解到內幕,少年阿旺才被正式公開認定為活佛,拜班禪為老師,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即 「善慧寶梵音大海」,那一年他14歲,他的父母早已離世 ,生前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竟是活佛。
而從那一天起,少年阿旺不在了。成為了倉央嘉措後的他住在宮殿里學習佛法,天資聰穎,然而因為第巴桑結嘉措得到了權利,就像迷藥一般,再不想交給別人,所以倉央嘉措縱然住在雪域的最高殿堂,他對外給人摸頂祝福,人們給與他無限崇敬,但卻不知他已經開始了傀儡的一生。
他青梅竹馬的卓瑪被第巴有意指給蒙古人當王妃,從此二人再沒能相見。但世間有因果也在這裡有所體現,在權力的對抗中,第巴桑結嘉措敗給蒙古人,並最終死於卓瑪的手中。
第巴掌權期間,倉央嘉措只能做一個傀儡。他常常偷偷跑到拉薩街頭飲酒,所有姑娘都迷戀他,他在拉薩是宕桑旺波。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第巴桑結嘉措死於他先找人向蒙古汗王拉藏汗投毒失敗, 事情被稟報於康熙皇帝,而倉央嘉措也難辭其咎。第巴死 ,拉藏汗向康熙皇帝稟報說他是個貪戀酒色的假達賴喇嘛 ,康熙皇帝出於政權平衡的角度考慮,准拉藏汗押倉央嘉措到京城問罪。
半路途中,康熙皇帝再次書信給拉藏汗,認為活佛進京無處安置,於是便有了倉央嘉措生與死的各個版本。
史書上認為,倉央嘉措23歲圓寂於青海湖,但人們更願意相信,是好心的解差放走了倉央嘉措,他先後到多地傳教 ,與詩酒過完餘生。
倉央嘉措因其特殊的身份,他的詩歌就像是世間最美的梵音,又如世間絕美的情詩,在西藏,人們口口相傳。
《那一世》被認為並非倉央嘉措所寫,但如同我前文所言 ,人們更願意相信,這首詞屬於倉央嘉措。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月,
我輕轉過所有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細翻遍十萬大山,
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卻了所有,
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迴,
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而對人們來說,倉央嘉措是活佛,也是最浪漫的詩人。
對人們來說,活佛亦是人,他,倉央嘉措也曾經歷世間最美好的情感,活佛是引導者,他不是拯救者,真正能拯救人們的,是人們自己。
這篇文章同步於我的個人公眾號不告(ID:fugao_2)有興趣歡迎來看看。
納悶了好久,以我對佛教的了解,我就說為什麼倉央嘉措的文字會是這種味道。
就算他本人再怎麼離經叛道,也不可能會有這樣撲面而來的「瓊瑤體」風味。。當代漢人的痴情太深,完全不能理解藏傳佛教的深邃內涵,也就罷了。但至少做文人的得有點基本的學術底線吧?寫傳記編詩集得尊重歷史原型吧?這種自作多情的曲解文意、半生不熟的故作風雅,偏偏又迎合了大多數無知的當代人口味,簡直無異於誹謗。
我也許言語比較激動,只是因為挺同情他的。因為這些文字的流傳我有相當長的時間覺得他也挺「幼稚」的。單純論詩品也沒有造詣很高的樣子(好像居然有人將這些文字和納蘭性德相提並論。。。)得了先向他道個歉了,汗。居然有很多人知道了文字多系訛傳後,依然沉迷於自己的一廂情願中,不願自拔,真堪說是執迷不悟。
作為看詩寫詩熱愛詩的後生,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所有認為「是不是真的不重要」的人:詩歌是詩人表達內心的方式,作為讀者,你都不願意去探究一個真實的倉央嘉措,你還能說是「欣賞」他嗎?其實只是自戀而已。。
言笑晏晏,空有當年舊煙月
如果當初不曾與你相見,你臉上笑靨如花,我便不會墜入情愛的網,只願與你相戀。
如果當初不曾與你開懷暢飲,促膝長談,我便不會將你擁入懷中,從此讓你住進我的心裡。
當初你我四目相對,你步履輕盈,眼波微轉,彷彿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你的眼底漾開,我亦自甘沉淪,寧願從此「平生只為兩行淚,半為江山半美人」。從前我的悲傷靜止了時間,而你的出現靜止了我的時間。
當初月下相會,我們彼此相依,清風捎來我的問候,明月也能聽得見我們的竊竊私語。
如果當初不曾與你十指緊握,我便不會日夜思念你的音容笑貌。
如果當初不曾與你相伴相對,也就不會有爭吵,爭吵之後的嘆惋孤獨,心中也許不會有內疚、辜負
如果相愛,卻無法相濡以沫,不如當初不必依偎在彼此的懷裡,不如不見……
可我們既已相知相許,又如何忍受得了訣別之苦?除非你我二人陰陽相隔,死生兩茫茫。
你可曾知,那時的我苦苦尋求心中的白衣度母而不得,然後我就遇見了你,你的出現讓整個酒館失了顏色,我卻像個孩子手足無措。後來,你的眼,你的臉,你的手,你的心,在我身邊,在我眼角,在我眉宇間。可我仍怕,怕我的執著抵不過世人的指責,怕我給你帶來的快樂的背後是更深的痛苦。
從前我的參悟佛法,盼轉世輪迴,如今我只想執你的手,聽你溫柔低語。我彷徨,我的前世今生註定了我要端坐於佛堂之上,我的心卻想深埋於溫柔鄉中;我迷茫,修佛本該心無旁騖,卻又無法阻止向你靠近的腳步;我愧疚,我向佛不忠誠,愛你又有欠缺。若我從不屬於這布達拉,我們是不是就能琴瑟在御,歲月靜好;若我只是一介布衣,我們是不是就會像尋常人家,言笑晏晏,賭書潑茶,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你又可曾知,我也曾遠觀了你的生生世世。時光流轉,我換了一副又一副皮囊,躲過了一碗又一碗孟婆湯,所以輪迴的記憶都在我的記憶深處。就在那一個輪迴里,你把自己丟失,遍尋不得,我看著你踉踉蹌蹌,踉踉蹌蹌地在輪迴里行走,只為找尋最初那份真情。後來你含恨放棄尋找,選擇轉世,我為你所打動,追隨著你步入人間。
天地輪迴,生生不息,這一次我修成女兒身,追隨著你。世間愛恨糾纏永無休止,我終於能夠伏在你身邊。你描繪的夢是那麼易碎,絲毫不知緊皺的眉頭將你心事泄露無疑。我不知怎樣才好,不會埋怨,也不乞求,若你放棄修法,我願和你逃至深山,遠離紅塵。
他,是端坐在布達拉中人們的信仰,是雪域高原最顯耀威赫的王。她,是瓊結來的平凡女子,是他心中白衣度母的化身。他和她,在八廓街上的小酒館,於醉人的酒香與豪邁的酒歌中相遇。只是那一回眸,他心中沉眠已久的愛之花,亦輕輕聳動枝葉,破開了蒙蔽多年的塵埃。愛,自然而然降臨,沒有對不對,只有好不好與願不願意。
長夜未央,情愛綿長,倉央嘉措不忍看見瑪吉阿米眼中的不舍。這段真摯的感情來之不易,每一夜彼此特別珍惜這段幸福的時光。如同命運捉弄,大雪出賣了倉央嘉措的秘密。那一串串深淺不一的腳印,向世人昭示著本應於深宮修行的佛爺夜間出遊,和著坊間的流言蜚語,盛怒之下的第巴下令囚禁了倉央嘉措,處決了瑪吉阿米。倉央嘉措得知情人被抓,想盡辦法卻無法挽救她,眼睜睜看著悲劇發生卻無可奈何。雪花掩蓋了大地的威嚴,可誰來掩蓋倉央嘉措的寂寞與失落。
倉央嘉措,你走向青海湖,是不是為了她。青海湖底的宮殿里,是否住著你的瑪吉阿米。若你奔走遠方,那格桑花開之處是不是你走過的天涯。你們的靈魂是否在一切凡間的糾纏後伴在彼此左右,延伸著原來的幸福,抑或是在人生的輪迴里選擇了停留,只為那刻骨銘心的愛戀?
一別之後,兩地相思。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balabala
……
我真的無語,這作者明明是扎西萊姆多多。結果每次一提倉央嘉措,都提這首
明明是個好問題沒多少回答,前幾個答案都很好,卻沒多少人點贊
那一天,問佛,十誡詩,見與不見,面的答案都說完了,這些詩歌都有明顯的漏洞像參雜其他教派的東西,倉央嘉措的詩歌絕大多數是四行的,極少數六行,好像是有一首八行吧,超過這個數字就可以認為偽作了
第一最好不想見不是他寫的
十誡詩(真心沒那麼多句......)
倉央嘉措的《十誡詩》,年幼翻看雜誌時,赫然寫立在扉頁。當時只覺字句公整,並無它念。如今回看,卻也逐漸懂得箇中滋味。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全詩描述的是一種凄美的愛情,愛之深,痛之切,心理變化的真實描繪,即便是讀詩之人也能感受到心口的微疼。情意綿綿,愛意至深,卻不得面對分與斷。外表是極致壓抑近乎絕情的冷若冰霜,內心卻在千萬次的期盼。相見——相戀——相知——相思——相伴——相欠——相惜——相憶——相愛……每一個「相」都包含著對自我尊嚴的保留和對珍貴愛情的尊重。
但是此詩並非完全出於這位西藏詩人之筆,嘉措的原詩是藏文,翻譯成漢語只有四句: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然而單是這四句,大概也足夠表達這份躊躇與絕望。
從來不曾相見,於是自然不會有下文。
即便是不得倖免地相見了,那麼不相知也是好的,依然也可以停留在路人。
原文鏈接:第一最好不相見
歡迎關注原創微信公眾號:少年白日夢
其實,是誰寫的並不重要。重要的內容;《我問佛》就說是廣東的女作家她寫的。但很多人民並不認可。有什麼用?就像很多人相信世界上有鬼神一樣。這是一種信仰,一種對佛和愛情的膜拜。其實,倉央嘉措有這首詩歌的。後事之人經過翻譯出現了很多版本。其實,我從心裡鄙視那個女作家的。為了金錢和名譽什麼都做出來!就是勝訴了有什麼用?還不是默默無聞。
朱哲琴《信徒》的歌詞。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那一月,我經過所有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很多人都是因為這個歌詞愛上倉央嘉措,不知道原作者會否鬱悶呢哈哈哈住進布達拉宮,他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這是我個人整理的關於我了解的我世界裡的倉央嘉措,詳情大家看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8493643
其實樓下回答點贊最高的哪位小夥伴的信息非常全,大家可以參考下。那一首見與不見「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這裡,不悲不喜」這首並不是倉央嘉措所寫,而是一位現代女詩人因為禪師的某一句話所獲得的靈感,大多數人會以為是倉央嘉措的作品。
倉央嘉措作為一位時代較遠的藏語詩人,很多作品都有些不確定,還有很多是因為翻譯和理解造成的,所以我現在買的一些詩集或多或少都有些亂入或者感覺不對的詩。掃描有關倉央嘉措的二維碼,或搜索Sukhavati0108,回復「誤傳」就知道啦。
剛好我整理的有。
http://weixin.qq.com/r/IES4oCPE3X6irWfD9xEy (二維碼自動識別)
樓上的朋友知識廣泛,學習受教了
本人觀點:其實大家都想知道六世達賴喇叭倉央嘉措是什麼樣的,其實可以先去看看寫他的書,只要喜歡他,欣賞他就好。
最近關注倉央嘉措,偽作一首七言 問佛 。律韻不通,將就看
嗡嘛呢唄咪吽,
梵音香霧頌真言。
我本工布少年郎 ,
坐床法王仁波切。
奈何多情損梵行,
遊戲雪域美情郎。
我願女兒好容顏,
佛曰曇花蒙俗眼。
已賜女子心純凈,
奈何凡世多蒙塵。
我問世間多遺憾
佛曰婆娑一世界。
若無世間諸煩惱,
哪得解憂多快樂。
又願我心不孤單,
佛曰生來是殘心。
只為待得有緣人,
疏忽錯過注孤生。
又問不負有緣人,
佛曰留愛在人間。
有情人做快樂事。
莫問是劫亦是緣
再願睿智如佛祖,
佛曰輪迴歷苦難。
未來佛是過去人,
參悟真諦得永生。
再問人生有八苦,
莫難過愛欲憎怨。
佛曰相皆由心生,
心不動萬物不動。
註定彼生為此間。
萬法生皆是緣分,
緣起緣滅終成空。
推薦閱讀:
※爛作作者白落梅的文學水平真的高嗎?
※100 字內能寫出什麼樣的諷刺故事?
※一男一女流落荒島故事會怎麼發展?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參」與「商」是哪兩顆星呢?
※韓愈等人提倡的「文以載道」,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