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文字有多一針見血?

可以理解為「先生有多會罵人?」 哈哈,是很喜歡很敬重先生的。


【從來如此,便對么?】
——《狂人日記》

【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傷逝》

【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鄉》

【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娜拉走後怎樣》

【看別的書也一樣,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觀察。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即使自己覺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實是已在逐漸硬化,逐漸死去了。】
——《讀書雜談》

【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且介亭雜文附集》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記念劉和珍君》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魯迅《熱風》

【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人的。】
——《紀念劉和珍君》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於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野草》題辭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野草》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無聲的中國》

【但願不如所料,以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卻每每恰如所料起來。】
——《祝福》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自嘲》

【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事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於世故」,也不是好話。】
——《南腔北調集?世故三昧》

【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祝福》結尾

【中國人沒記性,因為沒記性,所以昨天聽過的話,今天忘記了,明天再聽到 ,還是覺得很新鮮。做事也是如此,昨天做壞了的事,今天忘記了,明天做起來 ,也還不是「仍舊貫」的老調子。】
——《老調子已經唱完》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
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
對面是弄孩子,
樓上有兩人狂笑,
還有打牌聲,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而已集?小雜感》

【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鬥的,獨有叫喊於生人中,而生人並無反應,既非贊同,也非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搓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呵,我於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
——吶喊,自序

【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所賣掉。】
——魯迅《娜拉走後怎樣》

【只有那暗夜為想變成明天,卻仍在這寂靜里奔波。】——《明天》

【微風早經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銅絲。一絲髮抖的聲音,在空氣中愈顫愈細,細到沒有,周圍便都是死一般靜。兩人站在枯草叢裡,仰面看那烏鴉;那烏鴉也在筆直的樹枝間,縮著頭,鐵鑄一般站著。】

【然而黑暗又會吞併我,然而光明又會使我消失。】
——影的告別

【我沒有負著虛偽的重擔的勇氣,卻將真實的重擔卸給她了。她愛我之後,就要負了這重擔,在嚴威和冷眼中走著所謂人生的路。】
——《傷逝》

【我將用無所為和沉默求乞。我至少將得到虛無。】
——《野草.求乞者》

【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於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野草.序》

【惟願偏愛我的作品的讀者也不過將這當作一種紀念,知道這小小的丘隴中,無非埋著曾經和過的軀殼。待再經若干歲月,又當化為煙埃,並紀念也從人間消去,而我的事也就完畢了。】
——《墳.寫在《墳》後面》

【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野草.墓碣文》

【天地有如此靜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靜穆,我或者也將不能。】
——《野草.序》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野草.序》

【記得有人說過,回憶多的人是沒有出息的了,因為他眷念從前,難望再有勇猛的進取;但也有人說回憶是最為可喜的。】
——《華蓋集?忽然想到九》

【我新近才看出這圈套,就是從「青年必讀書」事件以來,很收些贊同和嘲罵的信,凡贊同者,都很坦白,並無什麼恭維。如果開首稱我為什麼「學者」「文學家」的,則下面一定是謾罵。我才明白這等稱號,乃是他們所公設的巧計,是精神的枷鎖,故意將你定為「與眾不同」,又藉此來束縛你的言動,使你與他們的老生活上失去危險性的。】
——《華蓋集?通訊》

【所以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戰具比我們精利的歐美人,戰具未必比我們精利的匈奴蒙古滿洲人,都如入無人之境。「土崩瓦解」這四個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多有「不恥最後」的人的民族,無論什麼事,怕總不會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樑。 】
——《華蓋集.這個與那個》

【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一隻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甚麼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來改革之外,也再沒有別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而對於『現在』這一個題目,都繳了白卷,因為誰也開不出藥方。所有最好的藥方即所謂『希望將 來』的就是。】
——《兩地書》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譏諷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但悲壯滑稽,卻都是十景病的仇敵,因為都有破壞性,雖然所破壞的方面各不同。中國如十景病尚存,則不但盧梭他們似的瘋子決不產生,並且也決不產生一個悲劇作家或喜劇作家或諷刺詩人。所有的,只是喜劇底人物或非喜劇非悲劇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一面各各帶了十景病。】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我覺得中國人所蘊蓄的怒憤已經夠了,自然是受強者的蹂躪所致的。但他們卻不很向強者反抗,反而在弱者身上發泄,兵和匪不相爭,無槍的百姓卻受兵匪之苦,就是最近便的證據,再露骨的地說,怕還可以證明這些人的卑怯,卑怯的人,即使有萬丈怒火,除弱草之外又能燒掉甚麼呢?】
——《雜憶》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然看到微茫的希望,真正的勇士將奮然而前行。】
——《記念劉和珍君》

【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彷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上海的兒童》

【無論是何等樣人,一成為猛人,則不問其「猛」之大小,我覺得他的身邊便總有幾個包圍的人們,圍得水泄不透。那結果,在內,是使該猛人逐漸變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趨勢。在外,是使別人所看見的並非該猛人的本相,而是經過了包圍者的曲折而顯現的幻形。至於幻得怎樣,則當視包圍者是三稜鏡呢,還是凸面或凹面而異。假如我們能有一種機會,偶然走到一個猛人的近旁,便可以看見這時包圍者的臉面和言動,和對付別的人們的時候有怎樣地不同。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猛人的親信,謬妄驕恣,很容易以為該猛人所愛的是這樣的人物。殊不知其實是大謬不然的。猛人所看見的他是嬌嫩老實,非常可愛,簡直說話會口吃,談天要臉紅。】
——《而已集?扣絲雜感》

他去世前寫的《這也是生活》中的一些:
【街燈的光穿窗而入,屋子裡顯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識的牆壁,壁端的稜線,熟識的書堆,堆邊的未訂的畫集,外面的進行著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第二天早晨在日光中一看,果然,熟識的牆壁,熟識的書堆……這些,在平時,我也時常看它們的,其實是算作一種休息。但我們一向輕視這等事,縱使也是生活中的一片,卻排在喝茶搔癢之下,或者簡直不算一回事。我們所注意的是特別的精華,毫不在枝葉。給名人作傳的人,也大抵一味鋪張其特點,李白怎樣做詩,怎樣耍顛,拿破崙怎樣打仗,怎樣不睡覺,卻不說他們怎樣不耍顛,要睡覺。其實,一生中專門耍顛或不睡覺,是一定活不下去的,人之有時能耍顛和不睡覺,就因為倒是有時不耍顛和也睡覺的緣故。然而人們以為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不看。】

他的遺囑:
【(一) 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錢。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 趕快收殮,埋掉,拉倒。
(三) 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
(四) 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
(五) 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六) 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七) 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後記:魯迅,現代文學巨匠,有人說:魯迅的意義,正是文學的意義;魯迅的價值,正是文學的價值。魯迅先生筆下太多深刻的文章,字字犀利、句句揭穿、一針見血。當我有了一點點時間的沉澱和一點點閱歷的積累,再重讀魯迅:百草園、三味書屋、阿Q、孔乙己、祥林嫂……才會慢慢了解一點點他想表達的東西,他的批判、諷刺、「吃人」等同樣適用於當今社會,於我,未嘗不是一種警醒......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吳,楊妃亂唐的那些古老話。我以為在男權社會裡,女人是決不會有這種大力量的,興亡的責任,都應該男的負。但向來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出息的男人。——《阿金》

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戰具比我們精利的歐美人,戰具未必比我們精利的匈奴蒙古滿洲人,都如入無人之境。「土崩瓦解」這四個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華蓋集·這個與那個》

自稱盜賊的無須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稱正人君子的必須防,得其反則是盜賊。——(《而已集?小雜感》

他是知道中國的一切事萬不可「辦」的;即如檔案罷,任其自然,爛掉,霉掉,蛀掉,偷掉,甚而至於燒掉,天下太平;倘一加人為,一「辦」,那就輿論沸騰,不可開交了。結果辦事的人成為眾矢之的,謠言饞謗,百口也分不清。——(《而已集?談所謂「大內檔案」》

錢這個字很難聽,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們所非笑,但我總覺得人們的議論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飯前和飯後,也往往有些差別。凡承認飯需要錢買,而以說錢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裡面怕總有魚肉沒有消化完,須得餓他一天之後,再來聽他發議論。——(《墳?娜拉走後怎樣》

我們的乏的古人想了幾千年,得到一個制馭別人的巧法:可壓服的將他壓服,否則將他抬高。而抬高也就是一種壓服的手段,常常微微示意說,你應該這樣,倘不,我要將你摔下來了。求人尊敬的可憐蟲於是默默地坐著……——(《華蓋集?我的「籍」和「系」》

奴才做了主人,是決不肯廢去「老爺」的稱號的,他的擺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還十足,還可笑。——(《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

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名人被崇奉所誘惑,也忘記了自己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漸以為一切無不勝人,無所不談,於是乎就悖起來了。其實,專門家除了他的專長之外,許多見識是往往不及博識家或常識者的。——《且介亭雜文二集?名人和名言》

歷來都竭力表彰「五世同堂」,便足見實際上同居的為難;拚命的勸孝,也足見事實上孝子的缺少。而其原因,便全在一意提倡虛偽的道德,蔑視了真的人情。——(《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禦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同是一種東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此,蓋不但電氣而已。——《電的利弊》(若是對解讀有疑問,可以去看看原文:電的利弊_百度百科)

—————————————————————切莫神化魯迅,也不要以他的話為聖人之言。我的評論區可以作為大家一個討論的平台,觀點可以迥然不同,但是請注意禮貌。評論我都會看,但我一般不回復,如果大家看到可以幫我回復的地方,就多說一句吧。————————————————————

我自然不想太欺騙人,但也未嘗將心裡的話照樣說盡,大約只要看得可以交卷就算完。……因為,我還沒有這樣勇敢,那原因就是我還想生活,在這社會裡。——(《墳?寫在〈墳〉的後面》

我的相關回答:

有哪些已經功成名就的作家放到現在依舊能夠登頂神壇? - 知乎
我一直覺得魯迅作為文學家的話的文筆很糟糕,你怎麼看? - 江旅的回答 - 知乎


魯迅在一九二五年的《論辯的魂靈》中,辛辣的嘲諷了當時一些保守派中間非常流行的觀點,並且對其中一些可笑的觀點進行了總結,部分如下:

「洋奴會說洋話。你主張讀洋書,就是洋奴,人格破產了!受人格破產的洋奴崇拜的洋書,其價值從可知矣!但我讀洋文是學校的課程,是政府的功令,反對者,即反對政府也。無父無君之無政府黨,人人得而誅之。」

「你說中國不好。你是外國人么?為什麼不到外國去?可惜外國人看你不起……。」

「你說甲生瘡。甲是中國人,你就是說中國人生瘡了。既然中國人生瘡,你是中國人,就是你也生瘡了。你既然也生瘡,你就和甲一樣。而你只說甲生瘡,則竟無自知之明,你的話還有什麼價值?倘你沒有生瘡,是說誑也。賣國賊是說誑的,所以你是賣國賊。我罵賣國賊,所以我是愛國者。愛國者的話是最有價值的,所以我的話是不錯的,我的話既然不錯,你就是賣國賊無疑了!」

「丙講革命是為的要圖利:不為圖利,為什麼要講革命?我親眼看見他三千七百九十一箱半的現金抬進門。你說不然,反對我么?那麼,你就是他的同黨。嗚呼,黨同伐異之風,於今為烈,提倡歐化者不得辭其咎矣!」

「丁犧牲了性命,乃是鬧得一塌糊塗,活不下去了的緣故。現在妄稱志士,諸君切勿為其所愚。況且,中國不是更壞了么?」

「戊能算什麼英雄呢?聽說,一聲爆竹,他也會吃驚。還怕爆竹,能聽槍炮聲么?怕聽槍炮聲,打起仗來不要逃跑么?打起仗來就逃跑的反稱英雄,所以中國糟透了。」

-------《論辯的魂靈》

說真的,當年我第一次在魯迅全集里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都看懵了…………我認為這篇文章如果成為中學必修語文書中的課文的話至少會凈化七成以上的互聯網言論,中學讀一次高中再讀一次,至少應該把前兩段給背下來,讓這篇文章成為類似孔乙己一樣全中國人都知道的東西。這樣我認為等到學生們能夠第一次上網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去噴人時,至少能夠不再使用這種一百年前就用爛了的邏輯去噴人,並且能夠順利的分辨出這類智障邏輯,然後在每一個使用這種邏輯進行論辯的人的帖子下用魯迅的原文去回復這個人,告訴他:你這邏輯也就是小學生學歷了,因為中國的初中教材中這篇文章是必修。


毛主席曾對魯迅先生有過兩次評價: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魯迅先生的地位可不是靠小學課本刷存在感刷出來的,韓國文學評論家金良守評價魯迅先生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正如題主所用「一針見血」,當真是一針見血了。也許是文字太過犀利,人們對魯迅先生的評價多有高度,少敢深度。曾質疑魯迅先生成就的人,約莫是沒有看到過回答區里的文字,只認為《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魯迅寫的。


現在看了依舊會痛的文字,才擔得起一針見血。回答只取一句,也許會斷章取義,但絕對發人深省,並帶著時代性傳承而下。這裡只選兩句最愛,共勉。

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最後,留下這一段並不是因為它出名,而是希望各位留意魯迅先生用「哀痛者」與「幸福者」這兩個辭彙的精絕!魯迅先生何曾是需要依靠社會價值而捆綁在文學上的人兒?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滿足著,即一天一天的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

在事實上,亡國一次,即添加幾個殉難的忠臣,後來每不想光復舊物,而只去讚美那幾個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過之後,也每每不思懲凶,自衛,卻只顧歌詠那一群烈女。彷佛亡國遭劫的事,反而給中國人發揮「兩間正氣」的機會,增高價值,即在此一舉,應該一任其至,不足憂悲似的。

——摘自《論睜了眼看》魯迅1925年作品

魯迅先生文字的深刻之處在於,他早已預見了文明發展的趨勢。

這番批判放到九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是適用的。


「自由結婚未免太過激了。其實,我也並非老頑固,中國提倡女學的還是我第一個。但他們卻太趨極端了,太趨極端,即有亡國之禍,所以氣得我偏要說『男女授受不親』。況且,凡事不可過激;過激派都主張共妻主義的。乙贊成自由結婚,不就是主張共妻主義么?他既然主張共妻主義,就應該先將他的妻拿出來給我們『共』。」

「你自以為是『人』,我卻以為非也。我是畜類,現在我就叫你爹爹。你既然是畜類的爹爹,當然也就是畜類了。」

——《論辯的魂靈》


但偶爾也有例外的用法:或表驚異,或表感服。我曾在家鄉看見鄉農父子一同午飯,兒子指一碗菜向他父親說:「這不壞,媽的你嘗嘗看!」那父親回答道:「我不要吃。媽的你吃去罷!」則簡直已經醇化為現在時行的「我的親愛的」的意思了。

——《論「他媽的」》


天下太平或還能苟安時候,所謂男子者儼然地教貞順,說幽嫻,「內言不出於閫」,「男女授受不親」。好!都聽你,外事就拜託足下罷。但是天下弄得鼎沸,暴力襲來了,足下將何以見教呢?曰:做烈婦呀!


宋以來,對付婦女的方法,只有這一個,直到現在,還是這一個。

——《堅壁清野主義》

今年的考官之流,頗在講些中學生的考卷的笑柄。其實這病源就在於瞎寫。那些題目,是只要能夠鈔刊文,就都及格的。例如問「十三經」是什麼,文天祥是那朝人,全用不著自己來挖空心思做,一做,倒糟糕。於是使文人學士大嘆國學之衰落,青年之不行,好像惟有他們是文林中的碩果似的,像煞有介事了。
 

但是,鈔刊文可也不容易。假使將那些考官們鎖在考場里,驟然問他幾條較為陌生的古典,大約即使不瞎寫,也未必不繳白卷的。我說這話,意思並不在輕議已成的文人學士,只以為古典多,記不清不足奇,都記得倒古怪。古書不是很有些曾經後人加過註解的么?那都是坐在自己的書齋里,查群籍,翻類書,窮年累月,這才脫稿的,然而仍然有「未詳」,有錯誤。現在的青年當然竭無力指摘它了,但作證的卻有別人的什麼「補正」在;而且補而又補,正而又正者,也時或有之。
 

由此看來,如果能鈔刊文,而又敷衍得過去,這人便是現在的大人物;青年學生有一些錯,不過是常人的本分而已,但竟為世詬病,我很詫異他們竟沒有人呼冤。

「鈔刊文」:科舉時代,刊印中試前列者的八股文章,以供應試人作揣摩之用,如《三場闈墨》之類,稱為刊文。「鈔刊文」就是在考試時直接鈔襲刊文上的文章。

——《考場三丑》


同一例子的還有所謂「罵人」。假如你到四馬路去,看見雉妓在拖住人,倘大聲說:「野雞在拉客」,那就會被她罵你是「罵人」。罵人是惡德,於是你先就被判定在壞的一方面了;你壞,對方可就好。但事實呢,卻的確是「野雞在拉客」,不過只可心裡知道,說不得,在萬不得已時,也只能說「姑娘勒浪〔意為「正」〕做生意」,恰如對於那些彎腰拱手之輩,做起文章來,是要改作「謙以待人,虛以接物」的。——這才不是罵人,這才不是諷刺。
 

其實,現在的所謂諷刺作品,大抵倒是寫實。非寫實決不能成為所謂「諷刺」;非寫實的諷刺,即使能有這樣的東西,也不過是造謠和誣衊而已。

——《論諷刺》


我看了幾年雜誌和報章,漸漸的造成一種古怪的積習了。
 

這是什麼呢?就是看文章先看署名。對於這署名,並非積極的專尋大人先生,而卻在消極的這一方面。
 

一,自稱「鐵血」「俠魂」「古狂」「怪俠」「亞雄」之類的不看。
 

二,自稱「鰈棲」「鴛精」「芳儂」「花憐」「秋瘦」「春愁」之類的又不看。
 

三,自命為「一分子」,自謙為「小百姓」,自鄙為「一笑」之類的又不看。

四,自號為「憤世生」「厭世主人」「救世居士」之類的又不看。
 

如是等等,不遑枚舉,而臨時發生,現在想不起的還很多。有時也自己想:這實在太武斷,太剛愎自用了;倘給別人知道,一定要搖頭的。

然而今天看見宋人俞成先生的《螢雪叢說》②里的一段話,卻連我也大驚小怪起來。現在將他抄出在下面:
 

「今人生子,妄自尊大:多取文武富貴四字為名,不以思賢為名,則以望回為名,不以次韓為名,則以齊愈為名,甚可笑也!古者命名,多自貶損:或曰愚,或曰魯,或曰拙,曰賤,皆取謙抑之義也;如司馬氏幼字犬子,至有慕名野狗,何嘗擇稱呼之美哉?!嘗觀進士同年錄:江南人習尚機巧,故其小名多是好字,足見自高之心;江北人大體任真,故其小名多非佳字,足見自貶之意。若夫雁塔之題,當先正名,垂於不朽!」
 

看這意思,似乎人們不自稱豬狗,俞先生便很不高興似的。我於以嘆古人之高深為不可測,而我因之尚不失為中庸也,便發生了寫出這一篇的勇氣來。

——《名字》(此篇為全文)

都閃開我要放大招了——

現在的報章之不能像個報章,是真的;評論的不能逞心而談,失了威力,也是真的,明眼人決不會過分的責備新聞記者。但是,新聞的威力其實是並未全盤墜地的,它對甲無損,對乙卻會有傷;對強者它是弱者,但對更弱者它卻還是強者,所以有時雖然吞聲忍氣,有時仍可以耀武揚威。於是阮玲玉之流,就成了發揚餘威的好材料了,因為她頗有名,卻無力。小市民總愛聽人們的醜聞,尤其是有些熟識的人的醜聞。上海的街頭巷尾的老虔婆,一知道近鄰的阿二嫂家有野男人出入,津津樂道,但如果對她講甘肅的誰在偷漢,新疆的誰在再嫁,她就不要聽了。阮玲玉正在現身銀幕,是一個大家認識的人,因此她更是給報章湊熱鬧的好材料,至少也可以增加一點銷場。讀者看了這些,有的想:「我雖然沒有阮玲玉那麼漂亮,卻比她正經」;有的想:「我雖然不及阮玲玉的有本領,卻比她出身高」;連自殺了之後,也還可以給人想:「我雖然沒有阮玲玉的技藝,卻比她有勇氣,因為我沒有自殺」。化幾個銅元就發見了自己的優勝,那當然是很上算的。但靠演藝為生的人,一遇到公眾發生了上述的前兩種的感想,她就夠走到末路了。所以我們且不要高談什麼連自己也並不瞭然的社會組織或意志強弱的濫調,先來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罷,那麼,大概就會知道阮玲玉的以為「人言可畏」,是真的,或人的以為她的自殺,和新聞記事有關,也是真的。

但新聞記者的辯解,以為記載大抵采自經官的事實,卻也是真的。上海的有些介乎大報和小報之間的報章,那社會新聞,幾乎大半是官司已經吃到公安局或工部局去了的案件。但有一點壞習氣,是偏要加上些描寫,對於女性,尤喜歡加上些描寫;這種案件,是不會有名公巨卿在內的,因此也更不妨加上些描寫。案中的男人的年紀和相貌,是大抵寫得老實的,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一個女孩兒跑掉了,自奔或被誘還不可知,才子就斷定道,「小姑獨宿,不慣無郎」,你怎麼知道?一個村婦再醮了兩回,原是窮鄉僻壤的常事,一到才子的筆下,就又賜以大字的題目道,「奇淫不減武則天」,這程度你又怎麼知道?這些輕薄句子,加之村姑,大約是並無什麼影響的,她不識字,她的關係人也未必看報。但對於一個智識者,尤其是對於一個出到社會上了的女性,卻足夠使她受傷,更不必說故意張揚,特別渲染的文字了。然而中國的習慣,這些句子是搖筆即來,不假思索的,這時不但不會想到這也是玩弄著女性,並且也不會想到自己乃是人民的喉舌。但是,無論你怎麼描寫,在強者是毫不要緊的,只消一封信,就會有正誤或道歉接著登出來,不過無拳無勇如阮玲玉,可就正做了吃苦的材料了,她被額外的畫上一臉花,沒法洗刷。叫她奮鬥嗎?她沒有機關報,怎麼奮鬥;有冤無頭,有怨無主,和誰奮鬥呢?我們又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那麼,大概就又知她的以為「人言可畏」,是真的,或人的以為她的自殺,和新聞記事有關,也是真的。

——《 論「人言可畏」 》

附上作品簡介:
《論人言可畏》出自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1935年阮玲玉自殺的消息傳出後,整個上海乃至全國都為之震驚。海內外之急電交馳,所致唁誄哀輓之辭,不可勝數。市民觀眾也奔走相告,咨嗟嘆惜,相率赴吊。魯迅得知阮玲玉自殺的消息後,懷著悲憤的心情寫下了《論「人言可畏」》一文抨擊當時的小報記者。


高中老師曾經在班上講過,中學生語文最怕三樣: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這話很有意思。上了幾年大學,讀了魯迅先生一點文章,我越來越覺得沒有一點社會經歷和一定的閱歷,難以讀明白魯迅,至少對於初高中時的我來說太難了。可能我也比較愚鈍吧。

我以前非常不喜歡魯迅的文章,每次考卷上把他的文章拿來做閱讀題,都頭疼得要命。但是,當我慢慢接觸社會,再回來讀魯迅的文章時,真的被先生看待問題的一針見血深深折服。

所以,我想真誠地告訴那些學生們:請你們以後一定要重新認真地讀讀魯迅,他不是課本里一個枯燥單一的標籤,他是個活生生的,有趣的人啊。

個人愚見,大家見諒啊。【害羞臉】

————————分割線————————

今天看到條新聞

我有個不成熟的小問題——


為什麼非要強調「美女」?直接「兩會女記者」不好嗎?你告訴我是不是就是為了奪眼球?!


為什麼非要給新聞里的女性加上些描寫!

你們說,我這樣算不算上綱上線啊,害怕…


能寫出這種文字的人,不可謂不深刻。


底層的人們,也會互相傷害的。他們是羊,同時也是凶獸;但遇見比他更凶的凶獸時便現羊樣,遇見比他更弱的羊時便現凶獸樣……
——《華蓋集·忽然想到·七》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華蓋集·雜感》

看看中國的一些人,至少是上等人,他們的對於神,宗教,傳統的權威,是「信」和「從」呢,還是「怕」和「利用」?只要看他們的善於變化,毫無特操,是什麼也不信從的,但總要擺出和內心兩樣的架子來。
——《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

大約滿口激烈之談者,其人便須留意。(《書信集,致姚克》)激烈得快的,也平和得快,甚至於也頹廢得快。(《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

從指揮刀下罵出去,從裁判席上罵下去,從官營的報上罵開去,真是偉哉一世之雄,妙在被罵者不敢開口。
——《而已集·革命文學》

倘是獅子,誇說怎樣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豬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頭。
——《瑣憶》

做奴隸雖然不幸,但並不可怕,因為知道掙扎,畢竟還有掙脫的希望;若是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歎、陶醉,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南腔北調集》

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而已集·小雜感》

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戰士和蒼蠅》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旦己亡殷,西施亡吳,楊貴妃亂唐那些古老的話。我以為,在男權社會裡,女性是絕不會有這麼大的力量,興亡的責任都應該由男的負。但向來男性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出息的男人。
——《且介亭雜文·阿金》

亡國一次,即添加幾個殉難的忠臣,後來每不想光復舊物,而只去讚美那幾個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過之後,也每每不思懲凶,自衛,卻只顧歌詠那一群烈女。
——《論睜了眼看》

「先生。這回因為我有功,主人誇獎了我了。你先前說我總會好起來;實在是有先見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興地說。
「可不是么…」聰明人也代為高興似的回答他。
——《聰明人,奴才,和傻子》

但倘若一定要問我青年應當向怎樣的目標,那麼,我只可以說出我為別人設計的話,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
——《華蓋集·北京通信》

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

我先前總以為人是有罪,所以槍斃或坐監的。現在才知道其中的許多,是先因為被人認為『可惡』,這才終於犯了罪。
——《可惡罪》


竟然沒有人提到《墳·題記》:

說話說到有人厭惡,比起毫無動靜來,還是一種幸福。天下不舒服的人們多著,而有些人們卻一心一意在造專給自己舒服的世界。這是不能如此便宜的,也給他們放一點可惡的東西在眼前,使他有時小不舒服,知道原來自己的世界也不容易十分美滿。蒼蠅的飛鳴,是不知道人們在憎惡他的;我卻明知道,然而只要能飛鳴就偏要飛鳴。我的可惡有時自己也覺得,即如我的戒酒,吃魚肝油,以望延長我的生命,倒不儘是為了我的愛人,大大半乃是為了我的敵人,──給他們說得體面一點,就是敵人罷──要在他的好世界上多留一些缺陷。君子之徒曰:你何以不罵殺人不眨眼的軍閥呢?斯亦卑怯也已! 但我是不想上這些誘殺手段的當的。 木皮道人說得好,「幾年家軟刀子割頭不覺死」,我就要專指斥那些自稱「無槍階級」而其實是拿著軟刀子的妖魔。即如上面所引的君子之徒的話,也就是一把軟刀子。假如遭了筆禍了,你以為他就尊你為烈士了么?不,那時另有一番風涼話。倘不信,可看他們怎樣評論那死於三一八慘殺的青年。

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於舊狀況那麼心平氣和,於較新的機運就這麼疾首蹙額;於已成之局那麼委曲求全;於初興之事就這麼求全責備? —— 魯迅《這個與那個》

《論辯的魂靈》

自由結婚未免太過激了。其實,我也並非老頑固,中國提倡女學的還是我第一個。但他們卻太趨極端了,太趨極端,即有亡國之禍,所以氣得我偏要說『男女授受不親』。況且,凡事不可過激;過激派都主張共妻主義的。乙贊成自由結婚,不就是主張共妻主義么?他既然主張共妻主義,就應該先將他的妻拿出來給我們『共』。 丙講革命是為的要圖利,不為圖利,為什麼要講革命?我親眼看見他三千七百九十一箱半的現金抬進門。你說不然,反對我么?那麼,你就是他的同黨。嗚呼,黨同伐異之風,於今為烈,提倡歐化者不得辭其咎矣!

案例:

知乎是不是男權風氣日趨嚴重?為什麼?

搜索「 女權五姐妹被逮捕」事件

如何看待中大女生為了維護 LGBT 權益起訴教育部反而被學校威脅不能畢業?

如何看待北電阿廖沙師弟「北電侯亮平」在微博舉報宋靖、吳毅為首的教授們多次潛規則女大學生貪污受賄的事件?

如何看待徐曉冬的微博被銷號?


&<&<而已集.小雜感&>&>
...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貴乎上很多答案就是因為寫了白袖子,就被當成私生子和諧掉了。

我不是說苟這種。


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彷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上海的兒童》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無聲的中國》

中國人沒記性,因為沒記性,所以昨天聽過的話,今天忘記了,明天再聽到 ,還是覺得很新鮮。做事也是如此,昨天做壞了的事,今天忘記了,明天做起來 ,也還不是「仍舊貫」的老調子。
——《老調子已經唱完》

我覺得中國人所蘊蓄的怒憤已經夠了,自然是受強者的蹂躪所致的。但他們卻不很向強者反抗,反而在弱者身上發泄,兵和匪不相爭,無槍的百姓卻受兵匪之苦,就是最近便的證據,再露骨的地說,怕還可以證明這些人的卑怯,卑怯的人,即使有萬丈怒火,除弱草之外又能燒掉甚麼呢?
——《雜憶》。


魯迅先生倘若活到當下,靠著一針見血的語言,針砭時事,必是網路上的紅人,比如對2016發生的一些時事的評論。

1、年初,全面二胎實現,魯迅先生摸了摸廣平的肚子,說咱就不生了,「中國娶妻早是福氣,兒子多也是福氣。所有小孩,只是他父母福氣的材料,但並非將來的「人」的萌芽,所以隨便輾轉,沒人管他,因為無論如何,數目和材料的資格,總還存在。


2、過了幾月,先生常用的一個標榜用戶多少億的網站大賣廣告,間接導致一個青年的死亡,先生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整整在椅子上坐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起來,兩眼通紅著,身子發抖,他拿起一張紙,感嘆人心不古,所謂的標誌著新和科技的網站也是一樣,都是冒著吃人的目光,當場寫下:「包好,包好!這樣的趁熱吃下。這樣的人血饅頭,什麼癆病都包好!」


3、看到一個拍電影的女子,不滿足民眾對她的「謙謙君子」說不滿的話,間接或直接地利用起自己的資本力量,一一刪除。
先生忍不住笑笑:「凡走狗,雖或為一個資本家所豢養,其實是屬於所有的資本家的,所以它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不知道誰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見所有闊人都馴良的原因,也就是屬於所有的資本家的證據。即使無人豢養,餓的精瘦,變成野狗了,但還是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的,不過這時它就愈不明白誰是主子了。」

4、G20舉行,幾國紛紛過來,冉冉呼有朝拜之禮,杭州裝點的是金碧輝煌,路上都不知誰是便衣誰是警察,先生見此如此,想噴上一番,但有人告誡,大boss定了話,再噴,就不好了,先生就拿墨一繪,在微博上寫道:「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然後,用小號在後面評論: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


5、廣平過生日那天,先生覺得最近咳嗽頗多,可能時日無多,想到她老時怎辦,不由翻起了養老政策,當看到新的政策上寫,從2015年開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職工和居民應當推遲1年領取養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遲2年,以此類推,到2030年實現女性65歲領取養老金,不由驚起。
細數起以前「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1985)、「計劃生育好,政府幫養老」(1995)、 「養老不能靠政府」(2005)的口號變化,先生不由笑笑:說過的話不算數,是中國人的大毛病。


6、先生的一個農民工朋友,因為討薪,盛怒之餘對官老爺們出了手,就和著一群同樣的農民工兄弟人被公開宣判,先生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大怒,怎地不叫不給薪的人公開判刑?他寫了封信,給農民工朋友寄了過去,說:「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先該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打,在這可詛咒的地方擊退了可詛咒的時代。」


7、當聽到女排在奧運會再攀高峰時,先生心裡還是頗為高興的,他眼睛裡閃了一道光,他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而沒過多久,關於足球的消息又傳了來,先生拿起煙捲,又不由抽了起來。


8、一日,同是諾獎提名的一文人過來,沖著先生腹抱怨說,米國一搞民謠的獲得諾大獎了,我真是不服氣,先生看出他的憋屈,但知其重名利,就在私下告誡自己的孩兒,「巨大的建築,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我們何嘗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9、閑來無事時,除了關心文學獎,先生也常關心外事,聽說美國進了一位不同以往的總統,先生笑說:哈兒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嚴厲。

10、先生住的地方,起了大霧霾,強度達到無法接受的程度,先生想說話,被廣平攔下,說,你發了也是被刪,何必?先生想想,也是,就沒發。可這天,有一個弄攝影的,扛著攝像機跑到一個衚衕里要拍些什麼,一群老頭老太太們,將他圍起來,大聲呵斥:「憑什麼拍我們的霾?交出攝像機。」先生氣的三天三夜沒戴口罩,以此減壽,他再也忍不住,敲起鍵盤,連發幾條。

「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其實,中國人並非沒有『自知之明』的,缺點只在有些人安於『自欺』,由此並想『欺人』。比如病人,患有浮腫,而諱疾忌醫,但願別人胡塗,誤認他為肥胖。《立此存照》」


11、先生看到有女學生裸貸,先生首先想到的是:「敵人是不足懼的,最可怕的是自己營壘里的蛀蟲,許多事情都敗在他們手裡。」,可後來又覺得,不妥,便又發了新言:「哀其不幸, 怒其不爭。」之後又發生了先生的孩子在學校被欺負的事,先生一向愛護青年,對孩子更是護愛,他不由動怒,罵這些人,「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而至於其中關於為了孩子在網上寫文的,先生已無評語。

12、最後,看到某報對影評網站豆瓣的批評,先生想,這是要把我這一年來的評論都刪除的節奏啊,不由怒道,聯合了一批有志氣的評論家和雜文選手,在某報下面寫了千條萬條評論,還用鮮艷的紅字在其官網聲明:以無賴的手段對付無賴,以流氓的手段對付流氓!

好了,2017到了,先生「噴」了一年,不時覺得疲倦,躺在靠椅上,夾著根大煙,看著人民日報關於給青年的新年寄語,不由輕嘆一聲: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以下哪段話放到現在不一陣見血?

如果你遇見社會上有不平事,萬不可挺身而出,講公道話,否則,事情倒會移到你頭上來,甚至於會被指作反動分子的。如果你遇見有人被冤枉,被誣陷的,即使明知道他是好人,也萬不可挺身而出,去給他解釋或分辯,否則,你就會被人說是他的親戚,或得了他的賄路;倘使那是女人,就要被疑為她的情人的;如果他較有名,那便是黨羽。例如我自己罷,給一個毫不相干的女士做了一篇信札集的序,人們就說她是我的小姨;紹介一點科學的文藝理論,人們就說得了蘇聯的盧布。親戚和金錢,在目下的中國,關係也真是大,事實給與了教訓,人們看慣了,以為人人都脫不了這關係,原也無足深怪的。

所以,你最好是莫問是非曲直,一味附和著大家;但更好是不開口;而在更好之上的是連臉上也不顯出心裡的是非的模樣來……

然而倘說中國現在正如唐虞盛世,卻又未免是「世故」之談。耳聞目睹的不算,單是看看報章,也就可以知道社會上有多少不平,人們有多少冤抑。但對於這些事,除了有時或有同業,同鄉,同族的人們來說幾句呼籲的話之外,利害無關的人的義憤的聲音,我們是很少聽到的。這很分明,是大家不開口;或者以為和自己不相干;或者連「以為和自己不相干」的意思也全沒有。「世故」深到不自覺其「深於世故」,這才真是「深於世故」的了。這是中國處世法的精義中的精義。

——魯迅文集·雜文集·南腔北調集


我們習慣了,一說起讀書,就覺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實這樣的讀書,和木匠的磨斧頭,裁縫的理針線並沒有什麼分別,並不見得高尚,有時還很苦痛,很可憐。你愛做的事,偏不給你做,你不愛做的,倒非做不可。這是由於職業和嗜好不能合一而來的。倘能夠大家去做愛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飯吃,那是多麼幸福。但現在的社會上還做不到,所以讀書的人們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強強的,帶著苦痛的為職業的讀書。

——讀書雜談


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而已集.小雜感


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兒性;無妻性。 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兒性的混合。

——而已集.小雜感


與名流學者談,對於他之所講,當裝作偶有不懂之處。太不懂被看輕,太懂了被厭惡。偶有不懂之處,彼此最為合宜。

——而已集.小雜感


自稱盜賊的無須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稱正人君子的必須防,得其反則是盜賊。

——而已集.小雜感


劉邦除秦苛暴,「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而後來仍有族誅,仍禁挾書,還是秦法。

——而已集.小雜感

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名人被崇奉所誘惑,也忘記了自己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漸以為一切無不勝人,無所不談,於是乎就悖起來了。其實,專門家除了他的專長之外,許多見識是往往不及博識家或常識者的。

——且介亭雜文二集?名人和名言


天下太平或還能苟安時候,所謂男子者儼然地教貞順,說幽嫻,「內言不出於閫」,「男女授受不親」。好!都聽你,外事就拜託足下罷。但是天下弄得鼎沸,暴力襲來了,足下將何以見教呢?曰:做烈婦呀!
宋以來,對付婦女的方法,只有這一個,直到現在,還是這一個。
——堅壁清野主義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讚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

我又願中國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會這冷笑和暗箭。

男人兩大愛好:拉良家婦女下水,勸風塵女子從良。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無聲的中國》

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面在街上轉,闊人的孩子,妖形妖勢,嬌聲嬌氣的在家裡轉,長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會轉,同他們的父親一樣,或者還不如。——《隨感錄二十五》

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一隻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甚麼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來改革之外,也再沒有別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而對於『現在』這一個題目,都繳了白卷,因為誰也開不出藥方。所有最好的藥方即所謂『希望將來』的就是。——《兩地書》

我先前總以為人是有罪,所以鎗斃或坐監的。現在才知道其中的許多,是先因為被人認為『可惡』,這才終於犯了罪。——《可惡罪》

無論從那裡來的,只要是食物,壯健者大抵就無需思索,承認是吃的東西。惟有衰病的,卻總常想到害胃,傷身,特有許多禁例,許多避忌;還有一大套比較利害而終於不得要領的理由,例如吃固無妨,而不吃尤穩,食之或當有益,然究以不吃為宜云雲之類。但這一類人物總要日見其衰弱的,自己先已失了活氣了。——《看鏡有感》

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滿足,即一天一天的墮落,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在事實上,亡國一次,即添加幾個殉難的忠臣,後來每不想光復舊物,而只去讚美那幾個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過之後,也每每不思懲凶,自衛,卻只顧歌詠那一群烈女。——《論睜了眼看》

中國人的雖然想了各種苟活的理想鄉,可惜終於沒有實現。但我卻替他們發現了,你們大概知道的罷,就是北京的第一監獄。這監獄在宣武門外的空地里,不怕鄰家的火災;每日兩餐,不慮凍餒;起居有定,不會傷生;構造堅固,不會倒塌;禁卒管,不會再犯;強盜是決不會來搶的。住在裡面,何等安全,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缺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北京通訊》

中國各處是壁,然而無形,像『鬼打牆』一般,使你隨時能『碰』,能打這牆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勝利者。——《碰壁之後》

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彷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海上的兒童》

說話到真人厭惡,比毫無動靜來,還是一種幸福。——《「墳」題記》

戰士死了的時候,蒼蠅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營營地叫,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死了,不再來揮去牠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牠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的確的,誰也沒有發見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戰士和蒼蠅》

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於舊狀況那麼心平氣和,於較新的機運就這麼疾首蹙額;於已成之局那麼委曲求全;於初興之事就這麼求全責備?——《這個與那個》

中國人不疑自己的多疑。——《我要騙人》

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即恐懼顫抖),他們就看了滑稽劇。北京的羊肉鋪常有幾個人張嘴看剝羊,彷彿頗為愉快,人的犧牲能給他們的益處,也不過如此。而況事後走不幾步,他們並這一點也就忘了。——《娜拉走後怎樣》

我總覺得洋鬼子比中國人文明,貨只管排,而那品性卻很有可學的地方,這種敢於指摘自己國度的錯誤的,中國人就很少。——《兩地書之廿九》

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裡,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捽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經驗》

中國人自己誠然不善於戰爭,卻並沒有詛咒戰爭;自己誠然不願出戰,卻並未同情於不願出戰的他人;雖然想到自己,卻沒有想到他人的自己。——《一個青年的夢譯者序二》

在要求天才的產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未有天才之前》一九二六年

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冷笑家的贊成,是在見了成功之後……——《中國語文的新生》


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在路上遇見人類的迎娶儀仗,也不過當作性交的廣告看,不甚留心
曹娥,和她父親的屍體,最初是面對面抱著浮上來的。然而過往行人看見的都發笑了,說:哈哈!這麼一個年青姑娘抱著這麼一個老頭子!於是那兩個死屍又沉下去了;停了一刻又浮起來,這回是背對背的負著。」

好!在禮義之邦里,連一個年幼--嗚呼,「娥年十四」而已--的死孝女要和死父親一同浮出,也有這麼艱難!

你怎麼會姓趙!——你哪裡配姓趙!


……今天才看到的,真心覺得這才是真牛逼:「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著,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


但是戰士已經戰死了,不再來揮去他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它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


分享魯迅先生一些沒有廣為流傳但一針見血的文章段落:


1. 我們中國人總喜歡說自己愛和平,但其實,是愛鬥爭的,愛看別的東西鬥爭,也愛看自己們鬥爭。 ——《觀斗》

2. 所以中國人倘有權力,看見別人奈何他不得,或者有「多數」作他護身符的時候,多是兇殘橫恣,宛然一個暴君,做事並不中庸,待到滿口「中庸」時,乃是勢力已失,早非「中庸」不可的時候了。一到全敗,則又有「命運」來做話柄,縱然為奴隸,也處之泰然,但又無往而不合於聖道。這些現象,實在可以使中國人敗亡,無論有沒有外敵。要救正這些,也只好現行發露各樣的劣點,撕下那好看的面具來。 ——《通訊》

3. 所以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這個與那個》

4. 中國人的對付鬼神,兇狠的是奉承,如瘟神和火神之類,老實一點的就要欺侮,例如對於土地或灶君,待遇皇帝也有類似的意思。 ——《談皇帝》

5. 驕和諂相糾結的,是沒落的古國人民的精神的特色。 ——《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

6. 「面子」,……是中國精神的綱領,只要抓住這個,就像二十四年前拔住了辮子一樣,全身都跟著動了。 ——《說「面子」》

7. 中國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這「面子」是「圓機活法」,善於變化,於是就和「不要臉」混起來了。 ——《說「面子」》

8. 什麼叫「國粹」?照字面看來,必是一國獨有,他國所無的事物了。換一句話,便是特別的東西。但特別未必定是好,何以應該保存?
譬如一個人,臉上長了一個瘤,額上腫出一顆瘡,的確是與眾不同,顯出他特別的樣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據我看來,還不如將這「粹」割去了,同別人一樣的好。 ——《隨感錄三十五》

9. 中國的國魂里大概總有這兩種魂:官魂和匪魂。 ——《學界的三魂》

10. 我覺得中國有時是極愛平等的國度。有什麼稍稍顯得突出,就有人拿了長刀來削平它。 ——《徐懋庸作(打雜集)序》

11. 中國有許多妖魔鬼怪,專喜歡殺害有出息的人,尤其是孩子;要下賤,他們才放心、安心。 ——《我的第一個師傅》

12. 劉邦除秦苛暴,「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而後來仍有族誅,仍禁挾書,還是秦法。
法三章者,話一句耳。 ——《小雜感》

13. 自有歷史以來,中國人是一向被同族和異族屠戮,奴隸,敲掠,刑辱,壓迫下來的,非人類所能忍受的楚毒,也都身受過,每一考查,真教人覺得不像活在人間。 ——《病後雜談之餘》

14. 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時常還不能饜足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慾望。……暴君的臣民,只願暴政暴在他人的頭上,他卻看著高興,拿「殘酷」做娛樂,拿「他人的苦」,做賞玩,做慰安。 ——《隨感錄六十五·暴君的臣民》

15. 孔夫子曾經計划過出色的治國的方法,但那都是為了治民眾者,即權勢者設想的方法,為民眾本身的,卻一點也沒有。這就是「禮不下庶人」。

16. 「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的解剖我自己。」

--
待續。


「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只可惜沒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這便是文化競爭失敗之後,不能再見振拔改進的原因。」
「他們把國里的習慣制度抬得很高,讚美的了不得,他們的國粹,既然這樣有榮光,他們自然也有榮光了!倘若遇見攻擊,他們也不必自去應戰,因為蹲在這影子里張目搖舌的人,數目極多,只須用mob的長技,一陣亂噪,便可制勝。勝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勝了,若敗了時,一群中有許多人,未必是我受虧。大凡聚眾滋事時,多具這種心理,也就是他們的心理。他們舉動,看似猛烈,其實卻很卑怯。」

「不去拖人下水,反以自己的醜惡驕人。」

「我們一舉一動,雖似自主,其實多受死鬼的牽制。」(魯迅所引文)

「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喜歡。」

「要人沒有反撥,總須不加刺激,鄉下人捉進知縣衙門去,打完屁股之後,扣一個頭道:謝大老爺!這情形是特異的中國民族所特有的。」

「人們因為能忘卻,所以自己能漸漸地脫離了受過的苦痛,也因為能忘卻,所以往往照樣地再犯前人的錯誤。」

實話說,這種東西不勝枚舉,與其在這裡看些零零碎碎的小撮信息,看評論區智障大發高論,不如買份全集研讀幾遍,不如鼓勵好友以及影響到更多的人研讀先生的作品,有生之年,能改變多少是多少,總之在努力,就盡量獻出自己的價值。


「我寄你的信,總要送往郵局,不喜歡放在街邊的綠色郵筒中,我總疑心那裡會慢一點。」——魯迅《致許廣平》


越讀魯迅先生文章愈覺「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雖不能至 心嚮往之」。魯迅先生對國人劣根性的評價確可稱得上是一針見血。

譬如勇士,也戰鬥,也休息,也飲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點,畫起像來,掛在妓院里,尊為性交大師,那當然也不能說是毫無依據的,然而,豈不冤哉?

——《「題未定」草》

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著,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戰死了,不再來揮去他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它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
的確的,誰也沒有發見過蒼蠅的缺點和創傷。
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華蓋集·戰士與蒼蠅》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無聲的中國》


一個人如果一生沒有遇到橫禍,大家決不另眼相看,但若坐過牢監,到過戰場,則即使他是一個萬分平凡的人,人們也總看得特別一點。

——《兩地書》


我先前總以為人是有罪,所以槍斃或坐監的。現在才知道其中的許多,是先因為被人認為「可惡」,這才終於犯了罪。

——《而已集》


對「教育當局」談教育的根本誤點,是在將這四個字的力點看錯了:以為他要來辦「教育」。其實不然,大抵是來做「當局」的。

——《而已集》


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裡,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捽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

——《經驗》


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多看我兩眼呢?


推薦閱讀:

為什麼錢鍾書的《圍城》被譽為「新儒林外史」?
有哪些類似(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詩句)讀起來霸氣磅礴的詩句?
中國的戲曲在現代算不算一個雞肋?

TAG:文學 | 魯迅 | 中國文學 | 中國現代文學 | 民國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