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是從小聽話懂事的嗎?

孩子從小學習《弟子規》,《三字經》這些懂禮貌做人的道理,為什麼開國皇帝大都是違背這些道理呢?———附加問題:我身邊從小調皮搗蛋的人,社會適應能力很強,從小學習懂禮貌,懂規矩的人,往往在社會中被騙的很多,反而那些調皮搗蛋的人不好騙!現階段社會,孩子教育上是不是應該讓他有小偷的機警,土匪的膽大,強盜的勇敢等特質?


劉邦是個大腦袋,腿上長了一片黑痣,是個熱愛吹牛逼的人,他吹牛逼說他腚上那不叫黑痣,是七十二地煞。他還是龍子,因為有一回大家隱約看見他身上有龍,所以他的意思是他可能讓龍日過。他爹天天罵他,說他有活不幹,遊手好閒。他仰慕信陵君,想投到信陵君門下,結果信陵君死了。又投奔信陵君原先的門客張耳,跟張耳成為知音,結果張耳成了通緝犯。
劉邦只好回到沛縣,當了街道辦主任。他這個主任也不是憑空得來的,因為他有見識,能辦事。這跟他外出遊歷有很大關係,他能一步步混到皇帝,是因為從一開始他就滿懷著對勞動人民「勤勞」這種特質的鄙夷。

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他罵人,他打架,他喝酒,他嫖娼。
但他是漢朝的開國皇帝。

朱溫擁有唏噓的胡茬子,從小以力大無窮著稱。他爺爺是教書先生,他爹是教書先生,他是撕逼聖者,打架之王。小時候沒爹,就去偷,就去摸,偷了僱主家的鐵鍋,準備賣了喝點兒,結果被僱主發現,挨了一頓胖揍。他和他二哥朱存都很二逼,是愣頭青,在鄉里為非作歹,橫行霸道,屬於那種走路你碰他一下,他就能把你揍得滿臉是血的人才。

勇有力,而溫尤兇悍。
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里人多厭之。

他揍人,他耍滑,他偷竊,他打架。
但他是朱梁的開國皇帝。

聽話成不了開國皇帝。
看起來非常聽話的,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李淵七歲襲唐國公,及長,倜儻豁達,任性真率,寬仁容眾,無貴賤鹹得其歡心。但這不意味著他聽話,早在當刺史的時候,他就廣交天下豪傑,想幹什麼不知道,但這麼干,隋煬帝注意到了他。他讓李淵前來面聖,李淵回信說我生了大病,下不了炕,隋煬帝心說「你可以去死么?」但終究沒有宰了他。

題目補充中是這樣說的:

孩子從小學習《弟子規》,《三字經》這些懂禮貌做人的道理,為什麼開國皇帝大都是違背這些道理呢?

首先,《三字經》成於南宋,《弟子規》成於清乾隆年,中國從古至今(民國以前)的皇帝沒一個聽說過《弟子規》的。其次,政治和人事鬥爭這種事,跟懂禮貌的關係就如同卡巴斯基和巴基斯坦的關係。
不過我估摸著題主的意思是歷朝歷代皇帝小時候接受儒家教育,難道就不懂得「聽話」二字么?
題主你可能不知道儒家文化里,爹不是最大的,縣長不是最大的,連皇帝也不是最大的,天才是。
皇帝再牛逼,也只是天子。違背了天道,天下就能伐之。所以古代起兵用的都是這個理由,但也僅僅只是為了冠冕堂皇一點而已。
同樣的道理,我們從小學習《思想品德》課,什麼對,什麼不對,分得太清,於是我們把世界上的人分為好人和壞人。但長大以後,你就會發現道德有時候是那麼的不切實際,好人並沒有傳說中那麼無暇,有時候也做過惡,壞人居然也有孝順的,而純粹的好人,竟沒有好報。這是因為,道德是可以被利用的,而在需要法律來維護道義的時候,人們往往選擇付諸道德的審判,當道德再度被利用者狠狠打臉時,大家就又陷入了「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感慨之中。過度道德遭打擊,無德則遭唾棄,因為這兩者都是「過猶不及」。
而尼采所言似乎更加有趣。
他講:

站在道德的初階,會為不道德感到慚愧;站在道德的頂端,會對自己的道德也感到慚愧。

過度的道德感並沒有什麼屌用,相反,利用大眾的道德感、踐踏道德甚至並不會有效執行的法律,都可以賺得盆滿缽滿,這才有用。
那些能建立企鵝帝國、黑度帝國、藍翔布魯斯特帝國、新東方廚師烹飪學校帝國的開國者,他們的能力並非拜《思想品德》所賜,他們本身就很有能力。他們只不過是在很有能力的基礎上,對人性和規律進行了合理的運用,而且在恰當的時機,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這不關乎道德。


謝邀……
作為一個生活的和諧社會裡的普通人,從小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力爭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起碼是政治正確的選擇
然而如果是生活在亂世,碰巧又是某個目標一統天下的武裝集團首腦,你要做的就只有不擇手段地把擋在你面前地主甲農民乙土匪丙統統送進地獄,至於你在後世的聲名,完全不必擔心。因為根據我國成王敗寇的優良傳統,最後活下來的勝利者才有資格談仁義道德,或者說


勝利者就是仁義道德

——————以下是扯淡……其實以上也是——
題主把孩子朝著開國皇帝培養是打算幹嗎= =


謝邀。
遙想隋唐時期,各路英雄輩出,生靈塗炭,卻也是佛教文化興盛之時。隋朝之初各地建大興教寺,武后之時興大雲寺。大肆屠戮之際,朝代更替之時,需要靠佛教教化人心,安分守己。和其他模式同,浮於表象之際,只是一種工具。於己老莊玄黃,對外釋儒寬厚,而實則峻法血泊。嗚呼哀哉。


因為聽話懂事的只能給別人干,不聽話的才給自己干——當然大多數不聽話的首先會被別人干——你以為教你《弟子規》《三字經》那些的人是想幹嘛?還不就是想干你。


除了劉秀,其他開國皇帝都沒文憑。聽話個毛。


開國之君們是因為他們當上皇帝之後才變得自私冷酷專橫無情,還是因為他們自私冷酷專橫無情所以才能當上皇帝?
在線等,挺急的!


那孫子要聽話好好種地別想著看點書搞個大新聞,哪特么有那麼多事


題主的問題細思恐極


這個跟據皇帝的出身有兩極化的表現。

簡單的說,就是出身好的,往往從小就是好孩子,而出身不好的,從小就是問題少年。

這裡我們不光拘泥於開國皇帝,要把範圍擴大到帝業的實際創業者來說。

出身高的例子太多了,王莽,老曹(年輕剛正不阿,棒打當權宦官子弟),楊堅,李淵李二,他們出身很高,青少年時期的好名聲容易讓他們獲得上層圈子內的聲譽,從而開拓各種資源,給他們事業助力。

而出身貧寒的,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流(you)氓(xia)劉三,參(zao)軍(fan)的趙大朱八,又流氓又參軍的寄奴(年輕欠賭債被人吊起來打,後來參加亂世流民組成的北府軍),還有朱溫等一大票梟雄。

他們往往由於出身低賤,如果循規蹈矩,難免成為老實巴交的農民或者挨打受氣的丘八。他們必須有蔑視規則敢打敢拼的精神才能有那麼一絲絲的機會,所以青少年時期就是問題少年,吃喝嫖賭抽煙燙頭總之看起來就不是什麼好人。

當然也不是沒有例外。搞定出身高貴的全國青年道德模範王莽的,居然是一個出身低賤的青年道德模範……


開國皇帝都「懂事」,酌情「聽話」。
他們內心不會受制於人。


那叫造反啊


題主啊,開國皇帝啊!開國皇帝哪來的?造反來的啊!
聽話的人會造反嗎?我覺得不會。如果你要說他們是因為官逼民反,那我只能說,真正聽話的人,只會永遠聽話,他如果選擇反抗,說明這個人還沒有「聽話到家」,不是一個聽話的人。
但他們一定懂事

漢:劉邦
劉邦懂事嗎?我覺得是懂事的。漢高祖懂事應該是出了名的。這裡的懂事我是指他的情商。他懂得收買人心,體恤將士,正是因為他懂事,天下群英才願意為他效力,對抗項羽。要知道,項羽的壓迫感可是如山一般高,如海一般深的啊,張良蕭何夏侯嬰願意與威震天下的戰神做對,效力於出身低微的劉季,除了自小的感情之外,他對別人心理的把握應該也是一個原因,他懂得如何讓人死心塌地效忠於他,懂得如何讓天下萬民歸順於他,我們難道能說他不懂事嗎?不懂事的人,有多大的可能性成為開國皇帝呢?
但是,劉邦絕不聽話。

魏:曹操、曹丕

晉:司馬炎(司馬懿)
隋:楊堅
唐:李淵(李世民)
宋:趙匡胤
元:鐵木真(忽必烈)
明:朱元璋
清:努爾哈赤

我想說,這些人如果各個聽話,歷史恐怕不會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這好像是句廢話。。。),是更好還是更糟,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如果那樣,這些開國皇帝都該是前朝忠臣百姓才對。他們不聽話但都懂事。

這裡我只說了各位大帝對於前朝是否聽話,而沒有說他對下(文臣武將),對外(萬國蠻夷?)等等,原諒俺知識水平不夠。

謝謝閱讀。


為什麼父母要子女學習《三字經》,《弟子規》這些東西??
有這麼幾種情況:

一是父母都很傻很天真,什麼都不懂,人云亦云,如果沒有父輩蔭庇就是人生平庸妥妥的。而「專家」說讀《三字經》好,那就聽專家的咯,讓子女學,至於為什麼要學,呃,不知道也,可能比較厲害吧……這種父母是平庸的比例挺高,子女平庸的比例也不低!

二是父母其中一方很聰明,很自私,一切圍著自己轉,知道學了《三字經》和《弟子規》後子女會變成庸才盧瑟,但是……

這樣才能一輩子老老實實聽自己話呀思密達~!~!~!

難道要自己培養個壞壞的梟雄然後跑到阿妹你看或泥轟撈世界??那自己的尿盤誰來端???深思熟慮後,還是培養個普通子女算了,又聽話又乖,多好……至於子女的野望什麼的,那是他的命咯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劉秀啊……超級學霸……
連造反都是因為聽哥哥的話……


哈哈,建議關閉此問題~~開國之君多處於社會的不穩定態,故以無道德方能成就大業;立國之後,需要社會轉成穩定態,故教化民眾以道德。一言以蔽之 ~利也,勢也

如此容易引起社會不和諧的問題,關掉也好……


最近在看一些傳記,我覺得聽話這個詞用的太狹隘了。一個人如果想要干成大事需要的是在一個好的方向上面越走越遠。不聽話的人往往更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家長老師們也應該以培養小孩的獨立思考能力為主。開國皇帝幾乎都是很有想法的人,他們中有的聽話,有的不聽話,但是他們在少年時期幾乎都已經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因為這些所謂的「教大家做人的書」的目的就是讓大家安分守己,認真接受統治,盡到一個被統治者的義務,從而配合皇上的統治

反著說,如果按這些書說的做就能做皇上,豈不是給自己樹立了無窮無盡的競爭者,皇上也不傻,普天之下就一個人能上崗,還是自己上班,讓別人該幹啥幹啥去吧


豈止開國皇帝,每一個皇帝都算上有幾個聽話的?歷代祖訓無一不是要勤政愛民、要讓祖宗基業萬代不朽。皇帝真聽話的話孫中山推倒的就不是清朝而是秦朝了。
開國皇帝乾的就是造反的事,能聽話?聽話的話會造反?


暫時不探討《弟子規》和《三字經》的實際教育意義,就其宣揚的目的而言,是教你做人,而開國皇帝是人上人。


題主只是想討論乖孩子好還是不乖的孩子好吧,和皇帝不皇帝的沒關係,懂禮貌,守規矩一定是對的,可能當前社會浮躁,不守規矩的反而吃香,這是一種同流合污,惡性循環,社會環境風氣只會愈發惡劣,但這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並無對錯,法無禁止即為自由,只要不犯法就行了,但是選擇不顧規矩,隨波濁流的人也不要總抱怨國內這不好那不好,你自己就不咋地,大家都不做好自己,只用環境如此,別人都這樣為借口,久之必亡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慶封(齊國左相)?
諸葛亮在被劉備三顧茅廬之前,到底在幹嘛?
如何客觀評價李鴻章?
怎樣評價漢景帝?他究竟是不是個好皇帝?

TAG:歷史 | 教育 | 歷史人物 | 怎樣做人 | 中國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