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喜劇電影的「無厘頭」風格是怎樣演化成現在這樣惡俗的?對港產喜劇片有怎樣的傷害?

每年都能夠看到一些惡俗的無厘頭喜劇,香港喜劇電影是否過於關注無厘頭風格,而喪失了其他喜劇類型?
無厘頭風格最終會有一個怎樣的去向?


自從周星馳和李力持不再做「無厘頭」電影之後,香港再無好的「無厘頭」電影,這充分證明:「無厘頭」電影不是誰都可以拍的。

星爺和他的一班搭檔為什麼可以把無厘頭電影發揚光大,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做的很認真,是用心去搞笑,在搞笑的背後,或激勵或諷刺,將小人物背後的辛酸,通過喜劇的形式表現出來,用心,認真,是真真正正在給觀眾講一個好笑又感人的故事。
而現在的無厘頭電影,乾乾癟癟,不僅面上不好笑,內里也毫無內涵,可謂糟糕。

為什麼拿星爺舉例,是因為星爺做的無厘頭電影做的最好,王晶早期的作品也不錯,但後期追求數量放棄了質量,片子一部比一部爛。其實星爺中期的大內密探零零發和算死草,都已經算是比較勉強的無厘頭的,喜劇效果已經沒有中早期那麼強,當然星爺也很聰明,他看到了這種趨勢,算死草之後,星爺主演的影片已經更加趨勢於小人物內心的刻畫,而不是純粹的搞笑了。

現在的所謂無厘頭電影,很大程度上是製片方和導演覺得喜劇會賺錢,而勉強拍攝出的,不論是演員的表演、導演的功力還是編劇,早已無法和無厘頭鼎盛時期相提並論,出來的產品粗製濫造,既無口碑也無票房,也是情理之中了。

未來無厘頭電影不好說,因為觀眾的口味在變,而且無厘頭電影,需要等待一個能將它重新激活的人,現在的所謂無厘頭電影,頂多只能稱為「港產搞笑片」了罷。


當年寫企業內部喜劇小品劇本的時候,我很尊重的一個領導曾經指示:惡俗和搞笑只有一線之差。
這是他的感悟,我也表示很認同。

度娘上找到這段話(經潤色):

根據詞典,」無厘頭「的詞目和釋義:故意將毫無聯繫的事物進行莫名其妙的組合串聯或歪曲,實現搞笑或諷刺的一種方式。無厘頭粵方言本應寫作無來頭,因粵方言」來「字與」厘「字讀音相近故寫作無厘頭。

我沒有嚴格考證這個解釋對不對,不過個人感覺比較靠譜,不會太無厘頭。

從以上解釋看,既然惡俗和搞笑只有一線之差,而無厘頭的方式又是通過莫名其妙的歪曲串聯(文縐縐一點的說法,其實是解構和重構),就更加考驗創作者的感悟力,比一般喜劇難度更大。
很多人評價星爺的工作方式,是經常會冒出新想法,甚至不惜推翻原來已經完成的工作,就為了更好一點點的效果。因為歡樂和惡俗真的只有一線之差,包括一句台詞,一個表情,一個運鏡,甚至後期的剪輯,都不得不以如履薄冰的態度去創作。

演化成現在的惡俗,也許無他,就是創作態度發生了變化,沉不下心,想掙快錢,恨不得一刻不停地給觀眾撓痒痒,多撓就多賞錢。同時,無厘頭的形式上看著比較胡搞,很多創作者就會產生錯覺,認為是最容易模仿的一種類型。這種態度的結果,就導致了惡俗遍地。

至於對港產片喜劇的傷害,應該就是少了一個賺錢的類型,缺胳膊少腿了,並非毀滅性打擊。
至少彭浩翔的喜劇,並不是無厘頭風格,但也算接過了港產喜劇的大旗。
又比如《一路向西》,其實不是簡單XX的三級片,算是性喜劇吧。儘管這不是一種獨立的風格類型,但在華語電影中,也算是港產喜劇所獨有的東西。只是賺不到太多外埠人的錢罷了。


無厘頭風格本來就惡俗。


但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們的視野有限,寫劇本的人能寫出來的東西有限,觀眾看過的段子更加有限。本來就不太過分的段子,你看一兩次,也還覺得有趣。


現在互聯網時代,語言和段子的下限一再突破,而越是惡俗的段子越容易傳播,被演繹到泛濫,再出現在電影中,你一看,本來就這麼惡俗的段子,電影里還用,就覺得索然無味了。


我之所以懷念90年代的港片,就是因為他「俗而有趣」。
現在也俗,只不過是窮極無聊不好玩而已


子非越人,安知粵之無厘頭?
喜劇是因為社會腐朽的縮影


惡俗是什麼?可以吃的嗎


不光是無厘頭電影,還有好多類型的電影都不能和以前比了。


推薦閱讀:

2013 年年底的賀歲檔影片,是不是比往年少?
徐克近年為什麼這麼喜歡用林更新?
團購的電影票,票房按購買價算還是按原價算?
《少林足球》這部電影如果放到現在的電影環境會過10億嗎?
為什麼不少日本電影演員的表演都相對比較誇張?

TAG:電影 | 香港 | 喜劇 | 無厘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