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戶口+年薪120萬人民幣 VS 美國綠卡+舊金山年薪20萬美元,如何選擇?

對於國內出身農村的窮二代大學生來說,選擇其中哪一個更好?
更具體的,可以假設上海的工作是陸家嘴金融白領,舊金山的工作是大型IT公司碼農。
-------------------------------------------------------------------------------------------------------------------------------
2015.3.3更新:補充信息如下
本人是帝都top2大學理科在讀本科生,上述兩人均為學長,在一次校友活動中相識。
上海工作的學長,本校碩士畢業後進入基金公司做行業研究員,目前工作8年,已升任基金經理。據該學長說,剛工作前幾年很辛苦,每天睡眠不到5個小時,現在沒那麼累,但業績壓力較大。
美國工作的學長,本科畢業到美國讀博士,目前在舊金山某IT巨頭公司工作6年。

以上兩人現在的狀態是我奮鬥的目標。
我想問的是,選擇哪種職業和生活方式更好,各自的前景如何?或者什麼樣的人分別適合上述兩種截然不同的職業路徑。


非常贊成大家合理的友善的質疑。凡是有數據支持的,我都會儘力修改,以提高結論的準確度。

---------------------------------------------

我們從消費水平難度兩方面來看:

1. 消費水平

通過Free Income Tax Calculator - Estimate Your Taxes | SmartAsset 可以計算出20萬美元實際收入為$130,789,通過上海市五險一金及稅後工資計算器 計算出120萬人民幣實際收入為¥820381(摺合$119,222)。乍看一下似乎20萬美元更多,算上購買力平價後就不是如此了。

以Prices - Price level indices - OECD Data 為購買力平價,可以看到美國的Price Level與中國之比為113:63。也即¥820381相當於$213,843在美國的購買力,甚至直接超過了稅後20萬刀的年收入。而$130,789隻相當於¥501528在中國的購買力。120萬人民幣在中國的消費水平比20萬美元在美國高出了64%左右。

當然,兩地物價細分是不同的。舊金山昂貴的是房租,醫療,教育和公共交通,上海昂貴的是衣服首飾,手機包包,牌照車價等。

那麼上海年薪120萬人民幣在舊金山相當於多少呢?我用上述計算粗略估算了一下,相當於年薪35萬美元的消費水平,這個年薪對大多數舊金山碼農實在高不可攀,只有高階的醫生律師可以達到這個水平。

2. 難度

The Institute for Old Economic Thinking 一文對比了舊金山和紐約的收入分布。 從圖中可以看出舊金山年薪20萬以上的家庭佔了13.3%,也就是每7-8個家庭中就有一個年收入超過20萬。(美國的收入統計以家庭為單位,不以個人為單位)

而從上海市薪資水平報告 (2016) 中我們知道月薪3萬以上已經在前3.1%的位置了(可用100%減去其他收入分布),也就是每32人中才有1人月薪超過3萬。如此估計,年薪120萬人民幣會少於1%。

而對舊金山的稅前20萬刀的家庭而言,你如果在上海按人口比例大概可以拿到1.5-2萬月薪。

那麼1%收入在灣區大概有多少呢?Here#x27;s the income required to be among the top earners in San Francisco 給了我們統計數據:

Top 1%: $558,046

Top 5%: $349,693

Top 10%: $238,855

Top 25%: $141,790

Top 50%: $78,086


綜上所述,上海120萬年薪消費水平約相當於舊金山35萬美元的年薪,難度約相當於舊金山56萬美元年家庭收入。

-------

注: 上海的年薪只包含工資獎金等勞動性收入,舊金山的家庭收入還包含了房產股票等資產性收入,因此120萬年薪的人實際年收入可能大於120萬。(感謝 @Linyi Li )


這問題好像很適合我回答。我家老公剛剛放棄灣區的30w刀舉家搬回國內來拿120w元了。
至於哪邊比較好這個問題,實話生活沒有發生什麼質的變化。
國內房租真的很便宜,我們在國內二線省會城市租260平別墅只要14000元,我在灣區同樣面積的房子友情超低價租給朋友都要3500刀。
國內吃的有多好就不敘述了大家都懂。真是隨隨便便路邊10平米不到的小店吃碗羊肉湯都那麼好吃!!
霧霾暫時對我們生活沒產生什麼明顯影響,回來一個月了沒看到很強的霧霾,是因為我們在南方嗎?
國內方便,各種方便。
人工便宜,找保姆不心疼,給我省了很多事情。

我這個回答是大年初一寫的,感嘆下在國內過年好開心!
我們太多年沒在國內過年了,之前每年美國過年都是我三十做六道菜,包一些餃子,等老公下班吃個晚飯,群里發點紅包,看看春晚的重播,洗洗睡了,畢竟第二天還得上班。
今年不一樣了,在婆家過年,四室同堂,滿滿當當兩桌人,跟外婆,婆婆,姨媽一起包餃子,熱熱鬧鬧的吃年夜飯,喝點小酒。吃完年夜飯一起打牌,打半宿,輸輸贏贏幾百塊錢,圖個開心,電視里響著的春晚跨年倒數了,我們牌局結束出門象徵性的放點鞭炮。在一片噼噼啪啪的炮仗聲音之中大家嘻嘻哈哈的跨入新的一年。
新的一年開啟新的生活,新的一年我們回到中國生活了!
在美國,每年,就跟前一年一樣,沒什麼太大變化。
今年,我對我們家的生活充滿了期望!


當然是上海120萬月薪啦 分分鐘滬上上流人士圈子 國內好吃好玩的什麼買不到 買好地段的電梯樓或者上海郊外的別墅 買高檔車子任性的排量 泡上海來自全國各地的妹子 走上人生巔峰。在舊金山 儘管華人很多全美華人最不受歧視的地方 但還是有天花板等 在白人眼裡你還是個Asian 畢竟不是自己老家


謝@何嘉文 邀。

這種問題,就跟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看中的東西、判斷的標準不一樣,可以做出對每個人自己完全合理但又完全不一樣的選擇。

我覺@Ni Yun 提供的從消費水平和難度兩個維度去量化這兩個選項固然是一個方法。但是這種選擇什麼樣的生活的主觀問題,又豈能是這麼簡單的兩個維度量化了可以判斷的?


你的一生是由無數個細節組成的,就憑收入這一個數字,和「上海、「舊金山」、「綠卡」幾個關鍵字就決定自己人生的走向,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情。


題主完全可以把這兩個選項對應的生活,具體到一個個細節然後寫下來,然後對比一下哪一種你更喜歡,選擇你喜歡的那個就好了。

比如說

在吃上:

  • 上海:
    • 可以幾乎在任何時間吃到任何口味的正宗中國菜,還可以叫外賣
    • 食品安全可能有隱患,但情況在慢慢改善
    • 月收入的千分之一,可以吃到一頓不錯的正餐
  • 舊金山
    • 各種食物也能很方便吃到,但是到了晚上沒有夜宵吃
    • 食品絕對安全
    • 月收入的千分之一,可以吃到一頓不錯的沙拉

在工作上:

  • 上海:
    • 上升通道還存在,有做到高層的可能
    • 人際關係比較複雜
    • 校友資源廣,創業環境比較好。
  • 舊金山:
    • 玻璃天花板明顯
    • 人際關係比較簡單
    • 校友資源少,創業比較困難

在住上:

  • 上海
    • 月薪的10%,可以租到上班30分鐘內,很不錯的一居室
    • 十年的年薪,可以買到內環內像樣的一套房
  • 舊金山
    • 月薪的10%,租不到太好的房子
    • 十年的年薪,可以買到環境很好的街區的一套別墅

在個人生活上:

  • 上海:
    • 另一半的選擇很多,但親戚朋友的干擾也很多
    • 周末節假日的去處很多且便宜,但是人多
    • 低技能勞動力便宜,各種服務用起來不心疼
    • 親戚朋友多,過年過節比較開心(或者煩躁)
  • 舊金山:
    • 另一半的選擇(如果是華人)比較少,但好處是價值觀都比較相似
    • 周末節假日的選擇不多,但是環境好
    • 親戚朋友少,過年過節比價寂寞(或者清凈)

這個比較的清單還可以很長很長很長,裡面的內容、每個人的偏好也可以完全不一樣。但是列這個清單的重點在於:你活著,是為了自己去體驗無數個精彩的細節,而不是活成別人嘴裡的數字和關鍵詞。


剛好看了片採訪,轉過來感受下。

記者採訪了三位IT男,他們或在美留學,或有在大型互聯網公司工作的經歷。雖然都從事IT行業,他們的選擇和目前的境遇卻各有不同,有的即將開始在美國的工作,有的正為工作簽證發愁,有的選擇在跨國公司中國區發展,對「美國夢」也各有感觸。

  以下為採訪實錄(Z、C、W為不願透露姓名的採訪對象,就職公司也應要求隱去):

  Z,1988年生於四川,2010年畢業於一所985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本科;

  在上海的幾家外企工作後,2014年秋赴美國新澤西市留學,攻讀計算機專業碩士,學霸一枚;

  2016年秋畢業,已得到一家美國大型跨國互聯網公司的Offer。

  記者:你現在的工作狀態怎樣?

  Z:已經拿到了公司的offer,大概會在2017年3月初正式入職。這家公司工作強度很大,被批為「血汗工廠」,前段時間還有個華裔因為工作壓力跳樓。

  記者:找工作困難嗎?經歷了幾輪面試?

  Z:我運氣比較好,只有兩輪,而且都是做題。感覺找工作不是很容易。我找工作的時候不是很上心,沒有大量投簡歷。身邊的同學有投上千封簡歷也沒有得到什麼面試機會的。最後找到正常工作的也不是很多,只能到這邊的consulting公司,就是人力外包公司。

  記者:你讀研時成績怎樣?比如在本專業大概排名多少?

  Z:排名是沒有,不過成績還算比較好,10門課,9門A,一門B+。

  記者:你在國內大學本科畢業前也考上研究生了,但是沒有入學。大學時你成績怎樣?

  Z:大學時候都是以及格為目標啊,那時候也沒有想過要出國,不知道本科學分績點的重要性。

  記者:找工作時比較不上心是不是因為研究生的成績比較好?

  Z:性格就是這樣,沒有特別想去爭取,比較隨性。很多同學都讓我去面Google,Facebook這種公司,說我能力肯定行,但是我覺得能進這家公司已經足夠了,不想再費勁去拼了,所以這些頂級公司我都沒投簡歷。

  記者:你的專業里中國(或亞裔)的同學多嗎?大概佔比多少?相比來說歐美國家的學生成績比中國/華裔/亞裔的成績怎樣?

  Z:學計算機的,中國人和印度人最多,可能各佔1/3,印度人稍微多點,剩下才是白人、黑人等。中國人普遍成績最好是肯定的,其他都差不多吧,也沒仔細比較過。


  記者:你覺得美國學生對互聯網行業的工作,或者此行業的熱情程度怎樣?現在國內很多人創業熱情很高,很多都集中於互聯網行業。

  Z:我在美國東部,紐約這一帶,感觸不是很深,這邊start up的公司比較少,大部分還是老牌公司。創業的應該在灣區一帶比較多吧。

  記者:你們專業有多少人?前一段時間美國大選,同學們都關心嗎?支持誰的比較多?

  Z:專業人數不清楚哦。美國大選同學們還是比較關注的,不過學生都是看個熱鬧。我在新澤西州是民主黨的州,但是感覺身邊有投票權的華人都是支持川普的,應該是民主黨對拉丁族裔和非法移民特別的照顧,引起了很多華裔的不滿。

  記者:你在學校里參加業餘活動多嗎?美國或其它國家的學生願意與你們交流嗎?

  Z:幾乎不怎麼參加。不過在課堂上,老外一般都很放得開,也願意交流。但是私下幾乎沒有。我自己感覺主要是語言文化上有隔閡,畢竟出來的晚,語言上沒有那麼順暢。就像在國內遇到會講中文的老外,平時工作交流沒問題,但是私下還能跟上中國人節奏聊天交流的畢竟是少數。所以中國人愛抱團一起,我感覺有些已經過來很多年入籍了的而且還混得不錯的中國人,社交圈也還是亞裔為主。

  記者:你找到的工作大概年收入是多少?方便講嗎?比如5-10萬美元,10-15萬美元,15-20萬美元,或者更多?

  Z:稅前10-15萬美元一年。我所知道的稍微知名點的公司的新畢業研究生全都是這個範圍。身邊同學了解到的,差一點的也在7萬美元以上。在美國IT行業起薪應該算是挺高的了把。這個不是秘密,很多論壇上都是公開的,上下不會差很多。

  記者:你之前也在上海的外企工作過,這裡的工資肯定沒有你那裡高,你覺得這主要跟什麼有關?

  Z:我膚淺的回答,工資就是和當地的生活水平物價相關吧。亞馬遜在加拿大,中國都有分部,但是工資相差也很大。即便是在美國本土,在矽谷,西雅圖或者德州紐約的分部,工資標準也是不一樣的啊。

  記者:現在中國互聯網行業很紅火,不少人也是在美國的大公司工作後就回國創業,你現在想過今後回國創業嗎?

  Z:現在想的還是就在這邊好好工作。創業還是得有路子。也許以後在這邊看到合適的門路,也可以帶回國嘗試。

  記者:在國內的前同事和你有聯繫嗎?他們對你的收入怎麼看?

  Z:有聯繫,如果不問我不主動說,不然會顯得太顯擺,也就是暫時工資高點,又不是拿了諾貝爾獎。問到了就回答一下,也不會有什麼特別反應。

  記者:當初你在上海也在幾家外企工作過,有一家印度公司I,你覺得印度公司有什麼特別的企業文化嗎?

  Z:到上海第一家公司就是I,就做了一年不到,當時對企業文化沒有什麼理解,其實現在也沒有,不知道企業文化到底是個啥……就覺得一些規定比較奇怪,比如中午不能趴在桌上睡覺,寫個代碼還穿正裝。

  C,2005年從北京一所211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在北京的外企擔任測試工程師、開發工程師十年;

  2015年秋赴美國西雅圖留學,攻讀計算機專業研究生;

  現在在一家跨國網路設備供應商任軟體工程師。

  記者:你同專業的學生裔多嗎?畢業後工作好不好找?

  C:我們這屆同專業學生大概100個左右,中國學生大概15個,印度學生大概佔了70%。感覺今年就業的行情不如我剛來美國時好,畢業時找工作不太容易。

  現在還有很多同學因為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延期申請畢業,因為如果畢業了再找不到工作,就不會有合法身份,不得不回國。所以有些人仍然在學校維持著學生身份找工作。

  記者:你現在在國內已經成家,在北京有房有車,考慮在美國定居嗎?

  C:沒想太遠的事情,只是覺得再多學點東西吧。如果在IT/互聯網行業從事開發工作,肯定還是在美國收入高。

  記者:你的同學找到工作的,大概收入是在什麼區間?

  C:我在西雅圖,這邊研究生畢業,起薪都是8萬美元(每年,稅前)以上。Google給的最高,可能會到13萬美元。


  記者:你覺得在美國讀IT的學生努力嗎?創業的心態強不強?

  C:如果是從中國來的學生,就要看什麼心態。像我來美國是有一定家庭原因,家人覺得我有能力在美國發展,於是我就來美國讀書。

  記者:你業餘時間和研究生同學交流多嗎?他們對中國看法怎樣?

  C:上學時我與同學們住一個樓,中國留學生之間交流挺頻繁的。也會參加一些和國際留學生的聚會。中國學生15%,印度的70%,基本就是兩個團體,多數都是在團體內部玩。大家主要關心的,第一是自己的國家,第二是美國,對別的國家關注的不是很多。

  記者:你的同學們對大選關注嗎?支持哪個人的多一些?

  C:感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美國人支持希拉里的占絕大多數。這次特朗普勝選我感覺就是「農村包圍城市」,廣大的底層、包括藍領階層都支持他,包括亞裔團體。但我周圍的人沒有一個人支持特朗普。

  我個人來講就是看個樂子,但我也不太喜歡希拉里。


  記者:找工作是怎樣的流程?

  C:找工作大家肯定首選是大公司,因為能解決身份問題。但是大公司難度大。

  大公司首輪就是要做題,演算法題,之後面談。說白了,找工作就是一條路:刷演算法題。只要在半小時之內能做出幾道演算法題,筆試就可以過。

  記者:有沒有人投了很多簡歷沒有結果?

  C:有的。有的人成績不錯,做題也很好,但投了很多簡歷沒有音訊。

  記者:你在美國住在什麼地方?自己租的公寓還是校內的學生公寓?

  C:我來的那一年(2015年)學校的學生公寓還沒有完全建好,2016年建好的。現在學生公寓價格是1000美元一個月,並且要兩人共用,而我自己在校外租房只用980美元/月,面積能有60平左右,這樣我家人來了也方便些。

  記者:說說你現在的工作吧。

  C:這學期是從2016年9月底至2016年12月,我一半在上班,一半上學。2016年9月30日,入職,研發崗位,軟體工程師。

  記者:你收入大概是多少?

  C:每年算下來稅前接近9萬美元,是研發工程師里最低的一檔。

  記者:像這樣的外企在中國也有崗位,你在外企工作了10年,也很熟悉,但相比工資會低很多。

  C:同工不同酬,這也很正常,畢竟美國用人成本貴。

  記者:在你那邊買房貴嗎?均價大概多少?

  C:我不是很了解。我同事里買房的還比較少,都是租房,而且都傾向於離公司近些。有的人月租金2000多美元也要租。買房的主要是已婚的,特別是有小孩的才買。

  記者:所得稅怎麼樣?

  C:我在華盛頓州,這個州是美國為數不多的不收州所得稅的州。像加州要收9.5%的州所得稅,外加23%的聯邦所得稅,兩樣一加就是30%多了。10萬美元一年算下來,拿到手成6萬多了。

  像我的收入就是要扣23%的聯邦所得稅。

  記者:醫療保險怎樣?

  C:留學生肯定學校強制上醫療保險。工作以後公司會給員工上一個有折扣的,自己要交一小部分,能覆蓋自己、妻子和小孩。每月醫保我不交錢,牙醫要交10幾美元。

  有一定自付金額,超過這個線給報銷90%。我這種保險有一定風險。還有一種就是每月大概交500美元,沒有免賠額,不管什麼病都給報銷90%。

  記者:在美國有車嗎?堵車嗎?

  C:我剛來美國時(2015年)買了一輛二手車,2009年出廠的。堵車,早晚高峰期時擁堵程度跟北京有一拼。我現在住在距離西雅圖51公里的小城市Tacoma,準備今年搬到離公司近一點的地方去。

  記者:準備在美國定居嗎?

  C:我4月份會去申請工作簽證,綠卡是更遠的事。而且綠卡有排期,在這邊排隊申請綠卡的人非常多。現在我危機感也很強。

  記者:公司里華裔或中國籍的多嗎?

  C:這家公司華人或中國籍員工非常少,有也是在美國很多年的人。不僅是華人(中國籍或已加入美籍的華人),連非美國人都比較少。

  記者:加班多嗎?

  C:基本不加班,沒有加班文化。不僅不加班,感覺上班的人都少……北京是周一與周五最堵車,而這邊是周二和周四。感覺美國人不是很愛上班,如果項目不忙,周一或周五會有不少人遲到、早退,甚至不來的也有。

  感覺大家還是靠自覺,美國人是該休息就休息,前提是不耽誤工作。項目緊急的時候也會很忙,但我覺得這邊人家庭生活與工作平衡一點。

  加班文化還是國內比較狠。美國這邊跟國內有一拼的就是A公司。工作氛圍挺像國內的互聯網公司,一個比一個晚走。

  記者:做開發的工程師有沒有一干到底的想法?有沒有年齡很大的工程師,就愛做研發。

  C:有。我親眼所見,65歲退休的工程師,滿頭銀髮。

  W,2004年,畢業於北京一所211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一家老牌跨國軟體公司的北京研發中心工作至今;

  現帶領一10人技術團隊,負責公司一款產品的中國區技術支持。

  記者:能談談你的工作內容嗎?

  W:我們公司有一款雲產品,我們負責從開發環節到生產環境的技術支持問題。我是團隊里的Tech Leader。

  記者:同職責的團隊還有嗎?

  W:在全球有很多,我們只負責中國區的產品問題。

  記者:你在這家公司已經服務了12年多,現在你的團隊里新人多嗎?學歷怎樣?

  W:有幾名新人。都是本科或碩士,博士還沒有。

  記者:你的同事里工作後出國的多嗎?都是什麼想法?

  W:完全是基於個人和家庭的價值觀。回來的不回來的都有。

  記者:你的同事對在北京買房有壓力嗎?

  W:有啊,誰沒壓力。

  記者:你做技術支持以及研發的同事里外籍人士多嗎?

  W:在北京的辦公區域都是中國人。

  記者:你們是美國老牌的IT企業,你們公司對美國大選關注嗎?有沒有傾向?同事之間討論多嗎?

  W:稍微糾正你一下,我們公司之前是一家傳統的巨型軟體公司,從2016年開始轉型為認知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及雲平台提供商。關於美國大選,也關注,但主要是看熱鬧。今年這麼歡樂,黑天鵝這麼多。

  記者:你同事里出來創業的多嗎?

  W:創業的不少。

  記者:現在對大公司有一種很刻板的印象,好像大公司就不會有創新。

  W: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講創新。在公司內部對產品的創新和迭代非常快的,也需要拚命做事。現在互聯網思維有兩句話:小步快跑,快速試錯。我們也是一樣的。

  記者:公司里有沒有失敗的項目?你參與過嗎?

  W:有項目不進行了,很正常。我在公司里這些年換項目組不太多,現在還沒有參與過失敗的項目。

  記者:有人說大企業會養閑人,你怎麼看?

  W:有一回有個別的公司的人,特別不屑跟我說,「你們公司不是特閑么,我想以後去你們公司養老——當然那時候這公司也不一定在中國有分公司了,跟Adobe一樣」。我就笑笑不說話。

  企業大了會有自己的毛病,閑人有,忙人也有。就我所看到的,非常拚命的人很多。

  記者:你們拚命時是怎樣的工作狀態?

  W:趕項目時到凌晨才回家,通宵也是經常的事。

  記者:現在加班多嗎?

  W:每天9點上班,晚上經常加班。

  記者:你在美國的同事加班多嗎?好像美國人沒有加班文化?

  W:American Dream聽說過吧?就我所知,我們公司在美國的工程師很多也是很拼的。

  記者:現在中國的互聯網行業發展這麼迅速,你或你的同事有沒有選擇加入高增長的互聯網企業?

  W: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加入創業公司的打算,大公司里內部創業的機會還是挺多的,另外,一家陌生的創業公司也無法識別出是否就一定是高增長的。不離開原因很多吧,合作的人,做的事,處的圈子,企業文化。況且公司對我還是挺好的。

  記者:你已經在大公司進行研發12年多,有沒有考慮過轉型做管理崗位?

  W:每個人價值觀不一樣,階段也不一樣。各種機會都有,到我這個階段,完全看個人想法,這些都是可以跟老闆溝通的。在Lab(實驗室)里這點挺好的。我認識的大部分老闆都是你提出問題,Ta會真心地幫你想辦法。如果有新的工作機會,自己也要努力勝任。

  記者:感覺到有天花板了嗎?

  W:天花板肯定有,不過離我這個級別還很遠。

  記者:問你個實在的問題,年終獎怎麼發?

  W:這就涉及到績效考核了。會考慮到員工的成長,員工也有市場價值的么。我們大概年底會發1-4個月工資。不過從2017年開始,執行新的績效考核方式,大家都在調整和適應。


一年前的題目莫名其妙被炒起來了。
作為一個圈內人士,再補充一點吧
現在國內大基金120真的不是很高的數字,我司優秀研究員的標準已經變成畢業3年100了,中庸點5年也差不多有這個數了。國內金融業的發展速度驚人,最近都在說移動支付已經全球領先了,其實有更多子領域也在及其快速的發展,帶來從業人員急速上升的機會,120W的難度正在逐年降低。

另外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值得一提,影響力和社會地位。
現在一般工業企業想和30多歲的基金經理坐一桌吃個飯怎麼也得董監高,這種社會地位是你在美國極難獲得的(即使你在華爾街當礦工),而在美國拿20w恐怕你得受各個人種的夾層氣。所以這兩個選項儘管收入,生活可能還有一比的空間,但社會地位給一個30歲的基金經理和一個30歲的灣區碼農所帶來的的氣質,自信差距是天壤之別。

簡單說,如果你不是過好自己日子,不與人爭長短的性格,
選1,二代他爸一年一個小目標,你一年120萬,你和二代他爸還是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二代得敬你酒
選2,二代可能看都不會多看你一眼


我個人的價值觀里,綠卡比上海戶口值錢。

而且舊金山未婚高質量華人男女比例和上海完全是反過來的!如果是妹子,妥妥選舊金山。。。


看樣子這是兩年前的問題,那個時候肯定選美帝,但是現在情況已經大不相同了。如果是今天面臨選擇的話,顯然選上海日子過的會比較滋潤。選舊金山的話,不僅房價房租更貴,日常用品更貴,你的稅後工資折算成人民幣更低,小孩還會在上學的時候被隱式提高分數線,工作的時候被AA(現在很多IT企業已經傾向於不招聘亞裔畢業生了),走在路上被少數民族當白人罵(見新聞),沒有任何好處。

除非到50萬刀吧。只要不是打仗了,一切的痛苦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逃


作為一個既有上海戶口,又有美國綠卡的人來回答你。
職業規划上來說,如果是去美國的第一代移民,那基本不可能做到國內的成就和社會地位。所以以從職業上來說上海更適合對職業有夢想的人。

生活方式來說,上海和舊金山各有各的好和不好。通俗來說中國好臟好亂好開心,美國好山好水好寂寞。不同性格的人適合不同樣的生活方式。這裡另外說一句: 上海的公共衛生系統和公立教育系統完爆舊金山的公共衛生和公立教育。

LZ既然在TOP2,人生規劃應該早作打算。 好了 我要擼爐石去了

=============================================
我小時候一直在想長大後考大學是進清華好還是進北大好


建議廣州+120萬人民幣,畢竟我廣是四大一線城市消費最低(房價比杭州水平略高,低於北上深),而且教育水平不低(有華南師大附中這種超級中學,省實驗,執信,廣雅,二中,仲元也都算名校,入讀小孩上一個985基本上問題不大),醫療條件全國第三的水平(有中山大學醫學部撐著)。包容程度應該僅次於深圳。氣候溫暖(冬季一般15℃~20℃),空氣質量基本都處於良好~優秀之間。而且廣州中小企業發達,有非常之多的創業機會,而且粵商比較實在,大家都想掙錢,想自己做老闆的人非常之多。我的父母就是因為下海廣州,改變了他們的命運。既然學長作為Top2的大神,我覺得不妨來廣州看看,如果喜歡則留下。
下面回歸主題,我覺得第一代移民在美國比較容易成為中產階級,也就是一輩子也就20wusd+一套大房子+2倆豪車,子女就讀美國top50的名校。而且由於我們的膚色,我承認,我們很難擠入美國的主流社會,真的很難。所以,上海,擁有全國第二的醫療條件,非常好的教育條件(和廣州比,上海的四大名校更強)。醫療有復旦和上交兩家的醫學部撐著,經濟屬於全國的中心(雖然很多命脈還是北京把持)。但是,從升遷方面考慮,以及未來創業,中國市場的上升期考慮,考慮下父母(由於您說您來自農村,我想您的父母應該不會太適應美國的生活。我的父母也不太喜歡美國生活,雖然有蒙特利公園,阿罕布拉,柔似蜜,歐文這些亞裔社區,但是還是沒辦法和中國一樣熱熱鬧鬧生活,而且父輩他們的朋友圈非常容易斷掉)。而且您作為名校畢業生,前途寬廣,不一定要一輩子打工。在創業這一塊,我國的環境還是比較不錯的。
但是我建議您還是出國走一走,讀一個美國的博士,然後工作幾年,再回來。結合中西方的思維,處理一些事情還是會靈活一些,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也可以讓自己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哪裡更好是需要你自己體驗後才能知道的。你到底喜歡舊金山的生活方式還是上海的?

從購買力上來說,上海120萬一定更強一些。當然了,很多人會覺得拿個綠卡會比拿上海戶口更好。

你自己內心的想法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別人來幫你選擇未來的生活。橙子和蘋果是無法比較的,因為根本不是一個東西。


覺得上海好些, 話說 在美國,一個人打拚,各種空虛寂寞冷。。加州的房價 消費也真心不低。 環境自然是秒的國內渣渣都不剩。看個人吧,不過還是覺得同樣的薪資 在國內可以更任性一些,如果自身成長的環境與國外接觸不多,就留國內吧。。


男生去上海,滿街是高質量女生,有120的收入人生無限可能,生活也豐富。女生到灣區,遍地饑渴碼農,就算丑也不怕,東西方審美差距大,醜女到灣區反而可能找個美國老公。不過灣區拿到20萬offer的難度是遠遠小於上海拿120萬的


作為一個很喜歡美國生活的人,我覺得還是上海120萬生活的要好很多。因為高端的東西中國還是要便宜(所有涉及到人力服務的活動)。


需要考慮因素太多了。之前的匿名用戶已經總結過關於個人成就或者辛苦程度的建議。
補充一點,題主描述里有「窮二代大學生」。如果有二老有兄弟姐妹還是留在國內比較好,美帝20w刀真的就中產水平……而國內120w(稅前)的標準能在上海小康+一年買車五年全款買房(內環外中環內)了(假設一家四口,爸媽+弟弟or妹妹)。


上面各位都說得很詳細了,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探討:
假設上海120萬人民幣在純生活水平和美國25萬美元差不多(因為評論大多覺得前者較好),那麼,在美國拿到多少錢,你會義無反顧拋棄上海120萬的收入?
拋磚引玉,個人來說,要拋開中國的人文環境、親情、生活習慣、自我認同來美國享受現代化養豬生活,得加錢!
30萬年薪和20萬年薪扣稅後在灣區並沒有本質差別,無非前者可能在南灣買房,後者得去東灣偏一點。那麼40萬以上?50萬?這意味著必須在fg做到staff以上,那實在太。。。


看來這個問題下的回答者以IT和非金融業從業的居多。問題也過火了很久,本答案對提問的前提來提點小意見。

那位清北出來做到基金經理的學長說的120萬簡直是太謙虛了,120可能只是8年賣方+買方工作之後的基本工資+bonus底限,實際稅前遠遠不止這麼些。目前最高贊,按照PPP來計算購買力的方法我很讚賞。但是實際上就算按照名義匯率,清北積累8年做到的基金經理有極大的幾率實際拿到手也比20萬美元(150萬)多,遇到15年這樣的牛市就遠遠超過150萬了。

社會關係和人際能量方面,排名靠前買方的基金經理與FLAG程序員之間差了好幾個層次。

能當上基金經理(不算小作坊基金)比做FLAG程序員要難太多了。這兩個選項根本就不是同一個難度的。


從女生的角度答一個,前幾天和我媽聊天,我一直以為我們家的長輩三觀特別正,從小沒聽說過鬧出軌的。我聽我表妹說她爹在微信上搖周圍的人,被我姨媽搶過手機罵了對方一通,我還當個樂子和我媽講,結果我媽說起來身邊混的稍有人樣的男性長輩,原來都多多少少搞過婚外戀,幾個姨媽都結結實實的遭遇過婚姻危機,也去對方家裡鬧過的,一點都不搞笑。只是跟我們小孩從來不講這些事,就算講了也刪節了最尖銳慘烈的細節,只挑搞笑的部分講罷了。我忽然意識到人性原來真的就是那樣,男人都是有三妻四妾夢想的,且不說男生了,就最傳統的女生,身邊要是總有男人奉承著,也是得意洋洋,不會主動拒絕這種樂事的。

我表弟是個小富二代,基本上集齊了國內那些喜聞樂見的毛病,妥妥一條小神龍,他剛到美國的時候,正趕上我老公找到蘋果的工作,我們搬到灣區開始新生活。我弟就問我老公,姐夫你現在進了蘋果了,怎麼還不換個更漂亮的老婆啊?就算你不主動肯定也有妹子撲你吧?我在旁邊聽了又氣又樂,怎麼滴你還看不上你姐姐,你以為灣區隨便就能劃拉一個你姐姐這個水平的啊?我弟說,你懂個屁...我後來常想,是個人就是喜歡異性奉承環繞的,多多益善,男人嘛,稍微混出點成績,自然就開始飄飄欲仙,要是在國內,稍微有點心的妹子稍稍奉承一下,那還不跟小狗子似的跟著火腿腸就跑了。然鵝灣區這個男女比例擺在這裡了,能熬得住一波波學業+工作+簽證摧殘留下的妹子已然不多,會打扮會投機的妹子更是鳳毛麟角,限制了各個老少爺們轉角遇到愛的可能。只要不是天生愛勾搭的人,保個清白還是挺容易的....

簡單來說,灣區是個很適合無風無浪,安安靜靜過家常日子的地方。有房,有車,孩子努努力可以上更好的大學。掀不起蠢蠢欲動,在茶杯里起風浪的大志向。


關鍵是買上海房子可以一年翻1.5-2倍,120萬變成300萬了


國內:美食+美女任君選擇 vs 美帝:便宜的大牌衣服+便宜的豪車

食+色 vs 衣+行

勸LZ還是以人為本。


推薦閱讀:

芝加哥藝術(SAIC)和舊金山藝術大學(AAU)學服裝設計哪個好?
怎樣一個月突破新SAT閱讀?
如何備考SAT?
上海天道留學怎麼樣?

TAG:上海 | 美國 | 留學 | 留學美國 | 薪酬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