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在雲端》這部電影?

我最喜歡的片子,突然想看看和聽聽大家的想法。


曾經很喜歡過的一部電影。可以說在那個特殊的年紀看了它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和生活方式。

至今記得裡面男主角的獨白:「人際關係對我們都是負擔」。

在雲端爭奧斯卡的那一年,恰值剛上高中。用現時矯情的微博段子來說,就是慢慢學會摒棄對所有人的依賴心,漸漸懂得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而男主角就是那樣一個角色。他內心強大,一個人在世界範圍內來來回回地飛行。他不在意是不是閑下來能有個聊微信的人,他不在意是不是有人愛他,他不在意在他失意時是不是有人能幫助他。因為他的世界裡只有他自己。他有一個足夠精彩的精神世界可以讓他在裡面一個人存活,人際間的感情對他來說就像高山大海天空河流一樣,都是背景。他是自己的主角,卻是這整個世界的旁觀者。

但有一次,他的平衡被打破了。他遇到了女主角。他以為女主角跟他是同類人。所謂同類人,就是他們懂得保持彼此的距離。他們可以擁吻,可以一起看雪景,回母校,可以同路並肩,但他們很懂得不去過多地介入彼此的生活。他們很小心地不在他們之間建立任何感情,即便在一起很久他們也就像在飛機場里飛機晚點時偶然遇到的同路旅客一樣,一覺醒來就可以揮手離開,不帶一點眷戀,也不會有生活中一部分離開了的失落感。我很喜歡那一段他們兩個在一起嬉樂的場景,隔著不遠不近的距離,像是貓捉老鼠的遊戲,他們甚至不試著去進一步退一步的試探,因為他們以為彼此懂得。不需要言語就可以保持合理距離的懂得。

但是男主角犯規了。當他看到女主角的家庭時,心情大約就像是剛上高中的我吧:沒有人可以被信任,被依賴。任何人都無法理解任何人。所有人都是一座座孤島。我們可以相約同路而行抱團取暖,可以轟轟烈烈不死不休。但劇終夢醒時,你依然是一個人。永恆的,一個人。你要學會去面對這樣的孤獨,享受這樣的孤獨,因為這就是人生。你或者像其他人一樣自欺欺人,或者像男主角一樣,勇敢地面對自己,一個人生活,一個人旅行。

就像yol叔說的,希臘悲劇式的結局。人生永遠痛苦,唯有尋找到燦爛的幻象才能生存。很多電影是那個「幻象」,而在雲端不過就是用一種明艷的語調描述了真實的人生。它的畫面不灰暗,所以你不覺得它殘酷。但是結局以後,卻覺得它徹骨寒冷。

所以雖然後來再回頭來想這部電影並沒有那麼出彩,但是現在回想來,正是那段時日對它產生的共鳴才讓我變成了現在的我。本能地保持著和陌生人不產生過多情感的社交方式,任何時候斷了聯繫都不會有眷戀。一個人生活,一個人旅遊,在人群中咋咋呼呼好像享受著一群人在一起的溫暖和快樂,但我始終知道,一個人就是一個人。劇終時,你終要自己去尋找那個阿波羅的幻想。

其實我知道很消極。回頭看一遍,這篇文字大概比高一時寫的影評還要消極。但既然看到了這個題目,就偶爾誠實地面對一下自己吧。


-
簡單說兩句。

旅行電影、公路電影,一直是電影史上重要的分類。

近年來好萊塢最棒的發展,就是開發了一堆新的「公路電影」片型,在我眼中,「雲端」「陽光小美女」「宿醉」,大體都是這種類型上的產物,各撣其長。

雲端一開始,是描述一個中年男人無止盡的旅程,到最後,隨著故事推演,觀眾發覺了(他自己也發覺了)原來主角自己成了惡毒的瘟疫、病菌,這個人存在於世的目的,就在於散布不祥的謊言和毒害,最終,如此毒害甚至反過來傷害了他自己……。

不但是首創了「空中」的「公路電影」,又能呼應到希臘悲劇的原型,人自身和命運的糾纏,想擺脫而求之不得的苦境,(自我的否定和懷疑論,陷於命運的捉弄,一直就是希臘悲劇的兩大元素)。

加上運氣很好,趕上了美國的經濟滑坡,呼應到了殘酷的現實……。

簡單地說,雲端是一部很棒的電影。

不偉大,但卻能叫人過目不忘。

-


我對這個電影本來是沒有任何期待的,只是對於這個題材感興趣。

一個一年飛行三百天的老男人,工作兼旅行在世界各地。他的工作就是跟別人說,you"re fired!face the reality!

這是一份憑經驗和資歷,坐著動動嘴巴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他不似乎不用負任何責任,落座,說完,走人。工作之餘是自由的個人時間,游泳、泡吧、艷遇,他擁有美國航空公司的黑卡,希爾頓的vip,工作之餘還演講做心靈導師,演講的主題就是,人生不需要背負那麼多沉重的東西,你需要的其實沒有那麼多。WTF!這真是讓人夢寐以求的工作。


電影醞釀了一個好盛大的邂逅啊,女主不負眾望的出現了,該擁抱了,該驚喜了吧,該happy ending了吧?

alex站在門口,茫然的看著ryan,臉上風平浪靜,甚至連一絲慌亂都被小心的抹去了。背後孩子的嬉鬧聲漸漸淡入,而後是一個男人的聲音,「親愛的,外面是誰?」

「沒有,問路的而已。」

門關上了,外面漫天飛雪,ryan轉身消失在雪裡。

誰也沒有欺騙誰,誰也沒有辜負誰,都知道是過客,誰讓你不堅持自己的生活。認真,你就輸了。

莫名想起藤原亮司倒下時,徑直往前走的雪穗。故事當這裡應該可以結束了,但是導演偏不,我冷眼旁觀想看影片最後如何收場。

在飛經某城市上空時,ryan終於達到了他的目標:1000萬英里。他是做到這件事的第七個人,也是最年輕的的一個。在機長問他感受時,我祈禱他千萬不要說自己已經不想要了,並且幡然醒悟飛行不是他想要生活。

不負眾望,ryan只是笑了笑。飛機繼續飛,地球上每個人都在過著自己的生活,而ryan的繼續穿梭在茫茫無際的雲海中。白天,他了無痕迹的飛過,夜晚,是繁星中最亮的那一顆。

有本事選擇洒脫,就請你享受寂寞。


有一陣子,我對某些城市的機場特別熟悉。去登機口有多久,哪裡有便宜的快餐,休息室在第幾個轉彎處,有沒有折扣店值得一逛,在哪裡蹭WIFI……
然後,所有的機場都差不多。非要分,有三種不同類型。一種超大型的,五花八門,豪華、乾淨、寬敞,空氣里有著一絲香氣,漂亮的人們行色匆匆;一種中型的,一般有兩翼登機口,有些略顯粗糙但又刻意在營造高級感的咖啡座;還有那種很小的,一棟屋頂稍高的大平房而已,幾個登機口,過了安檢就能即刻走到,最多一個茶座,都懶得裝點自己,東西賣得還很貴。

後來,看《在雲端》的時候,商務酒店、單身公寓、偶爾相逢又分手的人和碩大但又狹小的飛機還有安檢口,這些場景,我熟悉得像是一個人在照鏡子。


曾經最愛的一部片子。《在雲端》開篇就拋出一個「背包理論」引發觀眾思考

如果你背著一個背包,裡面裝有你心愛的蘋果手機、名牌衣服……,它還允許你放入更多,房子
車子。背包已經很重了吧?你的背包何止可以裝這些,還有你的人際關係,愛人親人的囑咐與責任,甚至你的虛榮心你的面子,感受到壓力了嗎?物質上的精神上的東東,如果每天背著這麼多東西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是不是會覺得很累?像我一樣,把裡面的東西統統倒掉,或者瀟洒的把背包燒毀,輕裝上陣你會沒有任何壓力,會感覺生活很美好。這就是我們本片主人公瑞恩經典的背包理論。

崇尚背包理論的瑞恩是一名裁員專家,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飛來飛去的為公司解決人事糾紛問題-不斷的裁掉人。他是一個快樂的單身漢,推崇及時行樂,不留任何負擔。在工作中他精明獨立冷酷,每次裁人時最常說的話就是「那些曾建立霸業,改變世界的偉人們,也有過你這樣的遭遇,也正因為他們經歷過,他們才能做到更好……」

他的生存哲學註定他缺乏平常人所推崇的家庭親情觀念,他唯一的樂趣與人生目標就是乘坐飛機積攢1000萬公里數的航空里程數,從而成為航空公司的終身超白金尊享會員。他不相信愛情,也不希望被親情束縛,他的生活非常簡單,一個人拖著行李,在各個機場穿梭,在雲端俯瞰下面,孤傲不近人情。直到某天公司給他安排了一位新搭檔,一位對生活充滿希望並憧憬愛情家庭的女孩,與搭檔緊密的工作關係讓他懂得了人生的意義不僅僅是工作還有很多。直到他遇到了她,一個帶給他不僅僅是床笫之歡的露水情人,她讓他對婚姻有了一絲憧憬……。於是在妹妹婚禮的那個晚上,受到親情感染的他,在那個雪花飄落的夜晚,終於感性了一回,頭腦發熱的乘坐飛機直奔情人家門口來表達對她的愛。戲劇性的是當滿心歡喜的瑞恩敲開房門時才意識到情人是個有夫之婦……。他再次獨自一人返回酒店,夜裡孤獨眺望窗外那異常璀璨的燈光,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似乎體會到了一絲孤獨的氛圍。某日,瑞恩終於完成了1000萬公里的飛行旅程,面對機長與空姐的祝福,獲得夢寐以求的白金會員後,卻發覺自己沒有一絲預想中的激動,沒有預想中的歡呼與驚喜,反而發覺生活似乎變得瞭然無趣,除了工作他似乎不曾擁有過什麼,一切是那麼的平淡。這一刻他重新審視了生活的意義,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背包理論。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你可以感悟人生美好,也可以咒罵人生,不就是上學工作結婚,生一堆孩子
然後頭髮脫落 身材臃腫,最後他媽的死去嗎?但這些平常的生活不正是你我他,我們每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我們每一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所生存的真正的意義嗎?不正是這些瑣事這些看似無聊的事這些夢想幻想構成了我們人生的全部意義嗎?

絕大部分的觀眾都期待著這是一幕中國式的皆大歡喜的圓滿劇情,一位男主人公痛改前非幡然醒悟與女豬腳私奔,然後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唯美浪漫劇情。但結局卻是如此的悲涼,而又如此的現實。當瑞恩重新理解人生的意義時,當他真正的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他卻體會到了未曾有過的孤獨。人生不是當你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時,就一定會有好結果。不是你認為接近終點時,你就會如願取得成功。人生更不是童話,只有經歷人生的幸福,品嘗過人生的殘酷,你才會更加懂得珍惜生活,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往往也會造就最強盛的生命力。人生不是小說里勾勒出的和諧唯美社會,也不是悲觀主義者描述的黑暗壓抑世界。真實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心裡感受到的東西,是我們每一個人不同人生階段內心所反饋投影給我們的真實心理影像,經歷了感悟了失去了,你自會體會一些東西。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人喜歡孑然一身,沒有人可以藏身雲端,沒有人天生冷酷無情,沒有人敢自稱自己是超人。無論是英明的偉人,還是普通的百姓,甚至是冷血的獨裁者都需要感情的慰藉,需要至親之人的陪伴,區別僅在於每一種人所偽裝的方式不同而已。人生的意義也許正是你背包里所背負的愛與責任,這也是人類繁衍至今唯一不變的方式

「夜晚當星星從白天隱藏的角落 慢慢的爬升出來時,天空會有一道光亮閃過,這不是你曾許願過的流星,而是我乘坐飛機划過夜空的痕迹,當你萬家燈火家人團聚時,而我依舊孤座雲端……。」


前兩天剛看了《在雲端》,我認為這是一部強調家庭重要性的電影。最深刻的是兩個點,一個是男主人公去找女主人公發現她其實是有家室的人;還有就是他勸說妹夫如何回到婚禮上,以及姐姐說你終於回來了。
真正的單身主義者有沒有,我想應該是有的,但是人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在眾多生物中脫穎而出而成為人,應該是人的社會性和那種感情促使的。姐姐說,你終於回來了,很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很值得品味。我們現在很多人也是這樣的,出來上學也好,工作,在外打拚,太久沒有跟家人好好的聊一聊,幫助家人分憂,似乎我們只有在孤獨困難的時候才想起他們是我們的家人。我們忽略了太多,總以為家人能夠憑藉家人這種關係來放縱的我們的不關心,來解釋我們忙沒有關心過家人。這實際都是借口。這一個小點我認為作者在強調人對家的歸屬感。
和女主人公的曖昧不清到最後的落寞,最後雪天他從她家門口出來,聽到她老公,看到她孩子,一個是溫暖的家庭一個是寒冷的冬夜,你可以看出家是多麼的重要。
在雲端,最後他的歸宿還是飛機上,飛機上那也是家,一個特殊的家,一個他心靈蛻變的家,那裡他一直堅信單身,也是從那裡可能改變他的單身。而並沒有講他是否脫單,所以這裡我們似乎可以把這個家的概念再引申一下,就是人的歸屬感問題。
我們在世界上永遠不能單獨的生存,只有歸屬在某一部分,有一個地方棲息才是我們的生存之道。如果一個人沒有歸屬感的話那是相當的痛苦的額,《海上鋼琴師》是很強烈的歸屬感的電影。在雲端,這是一個介詞短語,表明一個地點,你也可以知道他在老闆宣布取消飛行的計劃時那種憤怒,甚至是手足無措,說明他依賴的歸屬感已經受到了威脅,他不淡定了。總之歸屬感來解釋在雲端的話我認為是在適合不過了。


喬治·克魯尼的演技帶火了整部影片

影片導演賈森·雷特曼(Jason Reitman)的作品大多以殘酷為背景,2005年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感謝你抽煙」憑藉強勁的口碑以及拿下兩項金球獎提名而為他的導演事業順利開啟帷幕,2007年的第二部電影「朱諾」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後好評如潮並一下包攬獲奧斯卡最佳原創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導演四項提名。而這位喜歡叨逼叨外加荒誕諷刺風格的70後導演在本部影片也就是他的第三部長片中,再次強有力的證明了對現代題材的掌控能力,並發揮著類似西恩潘大叔的絕佳口才來宣傳著他那「給你一個行李箱把你的人生通通裝進去感受一下它有多沉」的經典言論,在諷刺層面的成熟度比上一部影片又拔高了一個層次,也以此拿下金球獎最佳編劇。

用不少影迷朋友的話來說,2015年在第72屆金球獎獲得終身成就獎的喬治·克魯尼 (George Clooney)憑藉已經無法用精湛這種通俗詞語來形容的演技帶火了整部影片。此人憑藉「急診室的故事」開始首度嘗到走紅的滋味,而讓他與米歇爾·菲佛一同躍登當年銀幕最登對性感偶像的便是那部充分展現了其不太循規蹈矩魅力的影片「一日鍾情」,此後更是因出演了「紅色警戒」「完美風暴」「十一羅漢」等眾多賣座影片後躋身於好萊塢一線演員陣容。喬治·克魯尼在本片不到109分鐘的時間裡, 僅靠著劇本里的隻言片語成功演繹了另一段迥異的人生,塑造了一位不同於「聞香識女人」中阿爾帕西諾缺陷完美的商務男人形象。

扮演商務美女亞歷克斯的維拉·法米加(Vera Farmiga)憑藉「深入骨頭」中生活困窘的吸毒母親角色而獲得了聖丹斯電影節和洛城電影節評論家協會的最佳女演員獎,此後出演的「諜網迷魂」中參議院的女兒,「持續驚恐」中保羅·沃克飾演的不法分子的妻子,以及「解構生活」中富有幽默感的妓女都讓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本片中對於既能扮賢妻良母,又能在外同鑽石王老五鬼混的角色設定和情緒表達都拿捏的很准。

飾演大學生新人娜塔莉的安娜·肯德里克(Anna Kendrick)從「暮光之城·暮色」中的女配角,成長到了一個能和前輩同場的發揮的女演員,本片的角色恰好與維拉?法米嘉呈現除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女性。安娜·肯德里克恰如其分地演繹出了隨時準備為伴侶和家庭犧牲一切的職場新人角色,理性和感情都為影片增加了不少亮色。

每個孤獨的大叔都是悶騷的逃兵

不誇張的說,一個敏感的導演總是善於抓住時代的脈搏並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講述出來,而在如今這個經常叫囂著「經濟危機」的年代裡再沒有比裁員、失業更能激起共鳴和傷感的話題了。於是導演將同名原著小說中的主人公被改賦了裁員專家這種本身就具有新奇性和爭議點的罕見職業,就像「請你抽煙」中的煙草、武器公司律師一樣在一出場就以奇談怪論抓眼球。喬治·克魯尼飾演的男主一年中有320多天扮演在不同的地方表演按部就班的套路和招數的空中飛人,而唯一改變的則是所面對的失業對象。

影片一開場就不斷地展示那些被告知失去崗位的消息後所產生的各種「臨終遺言」和各式表情,而男主則以一種看似區別對待實則頗為機械的言行處理這些裁員事務。同時影片也用幾個不間斷的穿插鏡頭,來展示男主這種日復一日盡忠職守地過著打包、刷卡、取票、安檢、登機、起飛、著陸、裁人、飛往下一個目的地這一流水線式的機械生活,以至於不想被束縛也沒有親情與愛情的他將「英里數達到1000萬並晉陞為終身超白金尊享會員」視為終極目標,也以此來得到自我身份的認同。

而在接下來的故事中,導演詼諧幽默的讓這位迷戀推崇流動性生活方式,甚至面對各大公司高管冷靜鼓吹輕裝上陣這一「背包理論」的男主遇上了與他截然不同且足以改變此後生活軌跡的兩個女人。與同樣奔波徘徊於陌生城市間把攢里程視為樂趣,且習慣在百忙中抽空與男主約炮的歡喜冤家亞歷克斯不同,娜塔莉則是一個因為愛而選擇留在陌生城市甚至一入職場就提出用網路辦公模式減少公司辦公85%費用的實習生。也正因如此,這位大學生白領對把永無止盡的航班號為程式化生活貼上一個個數字和字母標籤的男主並不感冒,甚至在一起出差裁員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少價值觀上的摩擦。

與多年從事裁員工作而變得麻木不仁卻經常用諸如「我還會聯繫你」陰險小手段脫身的男主不同,經驗本就不多的娜塔莉經常面臨被要被辭退的員工真情流露搞得精神崩潰的局面,甚至在得知對方要跳樓自殺後只能通過逃離來緩解良心帶來的種種譴責。而奉承「躲避與人相處,哪怕是血肉至親」人生哲學的男主也在潛移默化的感染中有了些許改變,他開始到一處處名勝景點完成家人假想蜜月旅行的心愿,會帶著理想伴侶亞歷克斯重回母校回憶學生時代的趣事,也會在用「責任論」勸導逃婚小夥子的過程中決心嘗試一段真正的感情。

豈料導演卻和男主開了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黑色幽默,當男主瑞恩在講座上突然意識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拋開一切坐飛機趕到遠在芝加哥的亞歷克斯門前時,卻得知了心愛的女人其實是有夫之婦的「噩耗」。而就在男主經歷愛情失意和女助手娜塔莉因接受不了被解僱員工自殺的良心責備而離開公司的雙重精神壓力下,卻在因公司網路解僱計劃失敗而繼續開始「周遊列國」的旅途中完成了湊齊1000萬英里數這一期盼已久的終極目標。

影片的結局沒有向老套的愛情大團圓發展而是在最後一刻戛然而止,面對滿屏花花綠綠航班序列心生茫然的男主將自己的里程數轉給了想要旅行卻因經濟條件完不成心愿的家人,並在夜班飛機上發表了一段傷感卻不乏樂觀的內心獨白:今夜人們回家,迎接他們的是歡呼雀躍的小狗和孩子們,他們的愛人會噓寒問暖然後安然入眠。夜幕低垂,斗轉星移,有一束光格外耀眼,那是我的機翼划過的痕迹。

請繼續俯視芸芸眾生

影片的片名「在雲端」的一語雙關無疑暴露了它的主題,既指向男主沒著沒落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同時也以另一種表達方式詮釋出宣揚並認同「對生活的樂觀,對家庭的責任,對親情的呵護」這一美國傳統的價值觀。當然影片也挑起了一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兩難話題:到底是安穩可靠的家庭重要,還是無拘無束的自由重要?結婚無疑在收穫親情的同時增加了壓力和羈絆,而看似輕鬆自在的單身生活也同時會帶來孤獨與空虛。

作為一個現代人來說,能支撐生活的無疑就是事業與感情,事業可以用來安身立命並實現自我價值,而感情則是在與自己親密人群的互動中獲取幸福感。影片中的男主在工作上極度抗拒與他人合作,輕裝上陣的打著「給予人重新追求夢想的機會」的旗號將「炒人」進行到底,又在美利堅的土地上四處宣揚他的「背包理論」。在愛情上則與「找個人共度餘生」「養兒防老」等主流念頭完全相悖,而是傾向於相信所謂對真愛的理解都是隨時間而改變的。以至於在遇到了亞歷克斯並維持著不穩定的性伴侶關係時,也絲毫沒有考慮未來的意思。

而對於家庭的理解更是與最後出現的七位失業者「雖然丟失了工作,但生活的信念不會被磨滅」的態度完全不同,男主對家庭的理解停留在只有循環空氣、人工照明、全自動果汁機、廉價壽司和千篇一律式的禮儀式問候的機場中。傳統意義上的家庭對於想要切斷與所有人之間的羈絆的他來說明顯是一種負擔,甚至對家人的婚姻都毫無關心,而他也在培訓中反覆告誡要扔掉意味著付出、壓迫、束縛的心理包袱來「輕裝上陣者」。然而不用擺脫家庭包袱的我們真的可以最好地享受生活樂趣嗎?

導演顯然在諷刺那些瘋狂追求物質生活卻對愛情不抱有幻想的中產階級,甚至連喬治·克魯尼本人甚至都在導演的諷刺範圍之內,於是當男主終於選擇安定之時才發現一段玩玩就好的情感遊戲也僅僅只能以玩玩告終。好在奉承真實卻不殘忍的導演在最後還是給了一個充滿希望的結局,儘管男主仍然在往返於各大城市的飛機上過著脫離家庭且沒著沒落的生活,但在對幸福的定義和「包袱理論」的觀念上卻有了很大的轉變,他不再執迷於堅持所謂虛幻甚至得到也沒人跟他分享的目標上,而是把成就分給需要的家人。

如果地球到月球的距離以25萬英里來計算,那一千萬英里相當於在兩者之間穿梭20個來回;如果上海到紐約的直飛距離估算為9000英里,那得在兩地間飛行1000多次才能將里程數積累至一千萬英里。不管怎麼樣,一開始選擇了浪蕩而後卻又想回歸安穩的你必須做好最好和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是你在想安穩的時候碰巧遇到了一個能滿足你安穩目標的對象,而最壞的則是你想安穩的對象和你並沒有同樣的共識……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可刪除)

金融界不務正業的電影發燒友一枚

專註於各式影片毒辣點評

關注「金融界追劇喵」微信公眾號,來一起玩兒吧!


看了很久 很多橋段都忘了 但是記得那種感覺
人到中年,微微疲倦,憂傷就像是矯情,心有餘力而不足的感覺。軟的,模糊的。
只記得這片子展現的人性是溫柔的真實的。我喜歡這樣的手法,不喜歡上來就要剖析個透底的。


浪子回頭 眾人就得捧著你護著你愛著你么?電影給了我們一個不一樣的答案。(老喬很性感,這種生活也是我有些期待的,所以這並不是在批評,只是一種闡述而已)


反正大叔跑了那麼遠去找大媽卻換回一句:just play 的時候我知道大叔把自己原有的生活步調和節奏玩兒脫了


中年人談戀愛,就像老房子失火……


雲端之上有夢,雲端之下有你。


想一場夢,又想起告誡人們不要存在於自己的世界


《在雲端》是個有內容的電影,試圖闡明一個道理,即:親人最重要。不過個人認為敘事到位,但不精彩;表演到位但不出彩;揭示的問題很是在,但又不夠深刻。

作為一部用心的作品值得肯定,比普通的情感電影要好。但又夠不上經典也不夠奇怪。什麼都很到位,一切都很平淡。


2013年年初 我找到一份工作 內容我就不說了 但是就說要出很多差 在準備拿offer的時候 我把片子看了一遍 心裡很害怕 那種回到家的空蕩很壓抑 到2014年 我每個月出差至少一次 每次至少一周 我對機場所有的流程都熟悉 甚至對坐飛機都麻木了 我在香港生活 每個月上五千的房租 我試過把就是空著那個小房子一個月 就是空著 每次回來 回到沒有人的房間 我很怯懦 我甚至有時候連收拾它的心情都沒來得及就又要上路了 我去過亞洲很多地方 住過很多酒店 很髒的很好的只有一個人的 甚至有時候自己在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回到酒店也是空空蕩蕩的 我不去酒吧不去亂搞 我並不喜歡這種的揮霍 我穿梭在不同的城市卻無法駐足它的美景 而讓我深刻感覺到的 就是寂寞 或許我是個需要被陪伴的人 在這一年我堅持下來了因為有個人在一路支撐著我 而2014年 那個人剛剛離開了 我沒有勇氣 拿著行李箱踏進機場 心裡空空的 就像那種精神支柱一下子沒有了 我害怕回到家裡那種空蕩蕩 每當這時候我就想起了喬治打開家門那一刻的情形 我很矯情 我害怕自己的生活就是這樣 但我也嚮往能出差的日子 雖然過程很苦 我不知道2014第一站會在哪裡 我只知道那時候 我會很痛 很孤單


高貴的孤獨

這是難得的一部探討孤獨的佳片。

很有意思的是,現今説自己孤獨的人越來越多,但孤獨分好多種,大多數人的孤獨都有一定的被動性,如被朋友圈孤立、找不到能傾訴的對象、懶於甚至畏懼社交等等。但Ryan的孤獨是他的人生信念,他自己主動選擇了孤獨,他能夠遊刃有餘地應付得了這種孤獨,並樂在其中,所以他的孤獨是高貴的。

現代社會,能像Ryan這樣相對獨立工作的人已經不多了,我們的工作、學習或多或少地都要與他人發生聯繫,即使你的工作具備一定的獨立性,你也可能因為有不明白的地方向別人請教。如果你足夠牛逼到不需要依賴別人,那不可避免的,別人就可能會向你求助。工作中不存在獨立的個體,學習也是一樣。

生活中呢?Ryan父母去世應該相對較早,這也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孤獨人格的養成。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父母與我們之間的強聯繫讓我們根本無法保持孤獨感,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千方百計地介入你的生活,希望你儘快找到人生的另一半,形成「完整」的人生。再加上與朋友之間的聯繫,生活中,我們似乎也無法孤獨。

在這樣很難保持孤獨的情境下,Ryan的孤獨感就顯得尤其高貴。

本來以為Ryan和Alex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我們都是同類人」,享受著孤獨,也享受著偶爾的陪伴,但永遠不會深陷其中。但最後Ryan敲門、Alex開門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高貴的孤獨一旦擁有了就很難回得去了,因為高貴的很有可能只有你一個人,你很難再尋覓到與你同樣高貴的個體,更難尋覓到與你同時想回歸世俗、回歸塵埃的高貴個體。

Ryan註定永遠高貴地孤獨著。


派拉蒙拍的這種商業片比許多以文藝電影自詡的獨立電影還要精緻


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前前後後欣賞過很多遍,克魯尼飾演的角色適合我們這種孤獨症患者。全劇最大的諷刺是,一個向外輸出單身主義的男人,最後發現對於他而言是否結束單身已經不再是一個選擇;換言之,孤獨終老早就是他必然的命運。
《在雲端》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因為我曾經用「Ryan」悄悄稱呼我的男神(或者說我的role model)並且發現他很受用。第一次和他見面的時候,他身上穿著是淡藍色的Up in the Air的T-shirt,這件事我記憶猶新。多麼奇妙的巧合啊。


有這樣一幅絕對:寂寞守寒窗寡室安容賓客寓,逍遙逰遠道適逢邂逅遇迷途。上下聯每字用同一偏旁,很是精妙。而把這幅對聯的意思用在電影《在雲端》(Up in the Air)里竟是十分貼切。


《在雲端》主要討論了這樣一個話題:對一個人來說,到底是安穩可靠的家庭重要呢,還是無拘無束的自由重要?結婚可以收穫親情,但同時也會增加壓力和羈絆;單身生活輕鬆自在,但同時也會帶來孤獨和空虛。這是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兩難問題,已成為現代人普遍意義上的「蘇菲的選擇」。


喬治·克魯尼飾演的男主角一開始是獨身主義的忠實擁躉,並且到處發表他的「背包理論」:所有的家庭責任、人際關係都是你自己加到肩膀上的累贅,只有卸下這個沉重的背包,才能隨心所欲享受生活。但是在經歷了一回露水情緣、參加了一場家人婚禮、進行了幾次意義爭論之後,他的人生信念也開始動搖了。而在他決心開始追求一段真正的感情時,生活又給他開了一個玩笑。或許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終極答案,每個人都只能在不斷嘗試摸索中明白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據說某個哲人對此給出過這樣一個答案:結婚會後悔,不結婚也會後悔,反正都會後悔,不如試著做一次,以增加生命的厚度。確實,生命在於過程的體驗,錯過了就沒有機會讓你再來一次。而且絕對自由就絕對幸福了嗎?未必。就像電影中卸下了「背包」的男主角,只能永遠漂浮在虛無縹緲的雲端,無所憑藉和依傍。反而那些擔起責任、許下承諾的人,心態更加積極,生活更有盼頭。有時候,生命中的輕比生命中的重更難承受。


很有意思的一個情節是男主角的妹妹妹夫經濟拮据,無法蜜月旅行,於是就叫親朋好友將他們的剪紙肖像拿到美國各地與當地的著名景觀合影,無論到哪裡兩人都幸福相擁,雖然未曾親臨實地、親眼目睹,但在他們心中卻似乎已然攜手走遍了天涯海角。反觀男主角,事業有成,可以到處免費飛來飛去而且還享受各種貴賓待遇,但是各個城市的風光都無法讓他駐足停留欣賞,他的旅程只是為了達成一個虛幻的目標——積滿一千萬英里的里程數,旅行的情趣都被冰冷的數字所代替,就像《拆彈部隊》里拆彈成癮的男主角一樣,他拆彈並不是為了戰勝敵人,而是將拆彈本身當作了生活的意義。於是當他大功告成,他也沒有獲得期待中的滿足,眼神反而更加落寞和迷茫。


在這次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中另外有一部影片片名與本片差不多,就叫《Up》,也就是《飛屋歷險記》。開頭那一段執手偕老的生活片段已足夠讓人唏噓,到後來男主角翻開那本探險日誌的後半部分,人生剪影一幕幕再次浮現,更是令人感嘆不已。於是我們和男主角一樣都如醉方醒、似夢初覺:沒有你,游遍世界又如何?旅行是一種對未知世界的迷戀,但看過了再多美景,累積了再多飛行,挑選了再多紀念品,最終還是會迷失在地圖上短暫的光陰。只有與相知相愛的人一起度過那點點滴滴再尋常不過的人生,那才是最浪漫的探險、最充實的旅程。這也是為何《在雲端》的男主角進行了一千萬英里的實際旅行還是百無聊賴,反而是他妹妹妹夫那貼滿地圖的笑容中透露出令人欣羨的強烈幸福感。


其實從人的生物屬性來講,兩性結合、孕育繁衍都來自一種地球上最古老基因的遺傳,都符合這個世界最自然的生命節律。可能你會拉著旅行箱在機場有一時的猶疑彷徨,但是相信隻身飛過一段旅程之後,你的內心的原始渴望最終還是會讓你尋覓到一個安穩的落點,然後牽著另外一隻手走過人生的真正旅程。


昨晚又看了一遍,感覺很之前的思考不是特別一樣。
喬治克魯尼的背包理論,其實蠻對的,拋掉一切,獲得自由,所以他混的那麼理性優雅多金有范兒,包容小姑娘就跟包容自己閨女似的。不過人性還是很落後,一旦遇到真愛就不行了,就屈服了。屈服於什麼呢?肉慾?安全感?寂寞?估計都有。後來被傷害了,好吧,背包空不空都不好,這樣主題矛盾就在那了。其實克魯尼這條線就是這麼簡單的一點事。

小姑娘那條線更有點意思,她代表新一代,電影里有點No Country For Old Man的意味,世界是我們,但終究是你們的。你們更酷,更理性,不談感情,只講效率。人類更像機器了,這算是人類的進步吧?但是,「她為你打工是你的福分」,這是擋不住的,大家各安天命罷了。

===================之前回答的分割線=============================

12年2月寫的一篇影評。。。權做答案吧:)

喬治克魯尼總是在雲端,他一年飛行350萬英里。當他成為第7個飛過1000萬英里的人的時候,留著一字鬍鬚的酷酷的老機長問他家在哪裡,他說「I am from here」----他的家在飛機上。漂泊中的心靈,沒有家。哪裡是家呢?心安處即為家。

  他有一個背包理論,他說當人們把零碎的小物件,傢具,鋼琴,房子放進背包的時候;然後他魅力十足的一笑:你能感受到背包帶扣在肩上的壓力嗎?後來他更新了他的版本,他說其實更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朋友的朋友,朋友,男女朋友,愛人,家人,當把他們都放進背包的時候,你能感受到背包的壓力嗎?他建議放下背包。他說也許別的動物可以背著同伴共度一生,但是人類不是,走的越慢死的越快,我們不是優雅的天鵝,我們是鯊魚。

  在紐約,奧馬哈,北京,上海,我們都需要一顆冷酷的心,要先保護好自己,才能帶給別人溫暖。我們要去做對的事情,不論這個事情是否殘酷。為什麼很多殘酷的事情是對的?因為這個世界原本殘酷,達爾文的進化論已經講過了,經濟學大概講的也是一個意思。把自己保護的越好,人與人之間越淡薄,心裡越孤單。當喬治克魯尼獵艷的時候,他只是太孤獨罷了,當他的一夜情人告訴他她已經開始和人約會的時候,他甚至開始痛苦,好像雪夜中的乞兒被奪走了最後一件衣裳。

  他從事著一份殘酷的工作,他只有變得同樣殘酷才內心無愧。但他是人類,他需要來自同類的溫暖和愛。他教別人不要付出,但是後來當他遇到那個神秘迷人的艾利克斯的時候,他完全放棄了自己的理論----「你感受過被一個人看透靈魂嗎?在她看你的時候,整個世界安靜了」。他從演講台上逃開,在冰雪之夜裡奔向她的家。但是結局就好像多次在現實中遇到的那樣,付出真情的人被重重的傷害,只留下他徹夜無眠的落寞的影子。。。動什麼別動感情。

你是要做嗜血的鯊魚,還是要做優雅的天鵝?無論你選哪一樣,都是輸家。


推薦閱讀:

影史上,經典的「屌絲」形象的角色有哪些?
同樣是喜劇,為什麼看完《羞羞和鐵拳》雖然好笑,但就是不如周星馳的喜劇,為什麼?
有沒有哪部電影有描述電影拍攝過程的?
怎麼評價電影《大鬧天竺》?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影視評論 | 在雲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