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哪個才是李白本色?


大家對李白的誤會還是很深。

李白雖然被稱作詩仙,但終歸是一個人,而不是真的就飛仙了。《與韓荊州書》,是李白當年求職時候的作品,說是作品,實際上就是一封求職信,和現在大學畢業生寫的請求信沒啥區別。不信我給你翻譯一下:

李白希望得到韓朝宗的舉薦,本質就是你非常想辦成一件事,自己辦不到,需要求於人。李白不是糊塗蛋子,求人的時候還擺出一副大爺的樣子。這一點做的就比禰衡好,禰衡老師的簡歷都爛掉了也沒投出去,他幾乎沒有瞧得起的達官貴人。

這裡涉及到群眾對李白的又一個誤解,這個我以前說過。李白其實是有不低的政治智商的,而且他要做出一番事迹來的野心從來都在心底沒有停歇,哪怕最黑暗的時期,都留著一絲火焰。李白在朝廷,與朝臣議事每每中的,眾人嘆服。後來辭職是被噁心的,因為才華太高,備受賞識,有幾個人老是針對他,他提前寫了辭職信。他本身是詩歌的天縱奇才,性情放浪不羈,辭職的時候,自然也會直言不諱地說出當時想說的。

文字表達的是自己當時的心境,而且只需要表達當時的心境。心境並不是人需要一生恪守的格言,是會隨著時間變的。你不會相信一個剛墜入愛河的人說的「就Ta了,一輩子」的誓言,也不會相信剛失戀的人「這輩子孤獨終老」的言論。

那麼,你為何非要相信李白的醉話呢?

但這不叫撒謊,因為他當時就是這麼想的。以後怎麼想,那是以後的事,你是以後的人,所以知道後來的事,他不知道。所以永王招募人才,他又重燃了自己的信念,又要「為輔弼,使區宇大定,海縣清一」去了。他撒謊了嗎?沒有。他這叫無恥嗎?不叫的。剛失戀的,要「孤獨終老」的人,後來不又戀愛了嗎?

人年輕時,立志要做一番事業,在心裡寫下無數個豪言壯語。後來被生活操得爬不起來,就要罵「我操你大爺」。然而在他的心裡,始終還有理想在,他不願意承認理想的破產,說放下,卻從未甘心。

這是李白。

也是你啊。


其實這二句並沒有什麼矛盾。
前一句見《與韓荊州書》,是李白借著流傳在社會上的一句「風謠」來稱頌韓朝宗的:「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其實李白在干謁權貴時常常用此模式,如給安州裴長史的信中,他這樣說道:「故時節歌曰:『賓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門。願得裴公之一言,不須驅馬將華軒。』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聲於壤之間,豈不由重諾好賢,謙以得也?」李白為什麼要借用此繞著彎的法子去稱頌對方,原因很簡單,那叫眾口一詞,「您老人家」在社會上的名聲那是杠杠的,我是慕名而來,投書於你。此效果遠遠大於一己之美辭。
李白大概從二十來歲干謁蘇頲始,大半輩子穿梭於權貴之間,總不見得如意,時常也發發牢騷,於是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中來了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意思是說,我怎麼能夠總是低三下四、卑躬屈膝去干謁權貴、討好權貴,讓我沒有開心的時候。我以後不幹了,我要換個活法了。
但李白剛發完誓,轉身碰到了永王李璘、御史中丞宋若思、江夏太守韋良宰等,又把持不了自己了。


李白聽說自己當官了之後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被貶了以後還說「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為近臣」。所以說,李白從來沒掩飾過自己想當官,但是他要牛逼閃閃的當官,不要委屈自己伺候別人。就是這樣?(???????)?


其實了解一下李白生平就知道,李白這個人非常愛慕權貴,總是想建功立業封妻蔭子,但是多種原因下總是搞不成事,同時李白這個人用今天的話說是頗有幾分傲嬌氣質的人。他這人挺高傲,不太願意低聲下氣地求人,尤其是低聲下氣求人之後還沒什麼用,更覺得丟人,所以會在事後擺出一副很高傲的態度去說反正我也不是很想要這個東西,你不給我就算了,哼!

如果配上一個淚眼婆娑美少女圖片是不是很傲嬌的感覺


李白讚美楊貴妃的三首命題作文詩

清平調詞三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干

一千年以後

一位詩人同樣寫道:獻給在座的江青同志

文人的話,你信?那還不如信一千年前李白就預測日本要忘

我喜歡看儒林外史,就是喜歡看裝逼犯如何被雷劈


我覺得題主最後一句問得尤好:「哪個才是李白本色?」

李白是浪漫的,也是複雜的。

他受儒家「兼濟天下」思想的影響,以「濟蒼生,安社稷」為己任;

他又受莊子影響,「投汨笑古人,臨濠得天和」,蔑視世間一切;


他又受遊俠思想影響,「託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


作為世家庶族出身的知識分子,無視世家門閥那一套宗族禮法,時刻準備著一鳴驚人,平交王侯,立抵卿相,所以根本不屑科舉出仕;


少學縱橫家,讓他習慣了縱橫捭闔與誇張,所以「高冠配雄劍,長揖韓荊州」;


他之所以覺得韓朝宗能夠推薦自己,是因為他一直以來就追求俠士存交重義,慷慨然諾的品格,並且推己及人;

盛唐的繁榮昌盛培養了他不受羈絆的豪邁與熾熱,所以他可以「仰天大笑出門去」……


李白既任俠縱酒,又心懷天下,既嚮往功名,又以謫仙自居,作為時代孕育的驕子,他真正的理想是像魯仲連,呂尚那樣建不世奇功然後歸隱。

他有趨俗的一面,從政治的角度看,他天真而又幼稚,有的更多的只是詩人的意氣;所以顯得幼稚而又迂闊」……

哪個是李白本色?

哪個又不是呢?


我不知道李白的出生月份,但他的確表現得特別像雙子座。


他積極要求從政,又熱烈嚮往山林隱逸生活;他渴望為國家建功立業,又蔑視富貴利祿,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


在唐代,道教非常盛行,得益於老子(李耳)正好姓李,被李姓皇族認為始祖,追尊為玄祖皇帝,《道德經》也被奉為經典,同儒家經典一起列為科舉參考書目,一些道教人士深受皇家禮遇。


不僅如此,唐玄宗本人也信奉道教,這宮中設壇煉丹,追求長生不死。出家修行成為一種時尚,玄宗的兩個妹妹(西寧公主和玉真公主),宰相李林甫的女兒李騰空(好名字),都以貴族身份出家做道士。


因此,進入道教精英的朋友圈是成為唐代公務員的一大捷徑,同他們交往更容易在上層社會建立聲譽。求仙訪道成為李白社交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不僅如此,早年李白與著名道士司馬承楨的會面就讓他獲得了極高的聲譽。為此,他專門寫了《大鵬賦》,極盡鋪張地描寫了「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的大鵬形象,把自己豪邁的氣概和遠大的抱負展示得淋漓盡致。


其實唐朝承襲隋制,科舉取士受到知識分子的歡迎。但李 白對此非常不屑。早年被當地太守推薦參考科舉考試,他拒絕了。他不願意通過科舉考試踏入仕 途,然後緩慢地往上爬。更希望能像唐太宗時的馬周,唐玄宗時的張九齡那樣,一介布衣卻依靠自己的才能官至宰相。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本質還是如最高票答案說的建功立業的「求職信」,希望能進入唐朝公務員體制內,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他的傲岸本性,也是他所推崇信奉的道家思想的體現。


資深鐵粉杜甫描述偶像當年李白應召入長安後的表現是: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他這樣的性格,即使在包容開放的盛唐也不為所容,更何況現在。

他短暫的成為翰林院編外人員的經歷,也成為他唯一一份正式工作。安史之亂爆發後,命運跟他開了個大玩笑,玄宗第16子永王李璘熱情地邀請他成為幕僚,這算李白第二段和政治有關的工作。然而,這個永王又很快被親兄弟唐肅宗定為「叛將」,李白分分鐘被定位「附逆罪」,流放夜郎。

2年後,遇大旱大赦天下。李白被免罪。

公元762年,李 白病重,把一生的著作全部交付當塗縣令李陽冰。李陽冰編成《草堂集》十卷。這個集子沒有流傳下來。這年11月,李白與世長辭,終年62歲。

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心酸,難以抗拒的宿命吧。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李白這樣,千金散盡,詩書百篇,傳世千年。1300多年過去了,我們仍在吟誦他的詩篇。


嗯,我愛李白。


前一句話,李白說話的時候是他求官開始政治生涯的時候。
後一句話,是他得罪了高力士等達官貴人(實際上應該是被唐玄宗不喜)被貶。
你可以理解為,李白那個人,就是無論什麼狀態,都會給自己一個十分牛逼的解釋,並且讓自己覺得這是最好的選擇和狀態的時候。
就好比被追著屁股打的老家沒有了被迫逃竄要改名叫戰略性轉移……
一句話,李白是個相當看中實用,幹啥都有理的人。
姿態低得,牛逼吹得,不露怯。
這種心態相當好玩,我想設計一個人物在小說里寫一寫。


都是。
很多人在很短時間內讀完了一個人的全部作品,之後憑藉此時的世界觀和思想去思考它分析它,發現有矛盾的地方往往就有迷惑。
可他們忘了一點,他們可能只花了一天看完的東西,是人家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寫出來的


李白是人不是仙
做不到寵辱不驚
兩個都是李白本色


一封求職信與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沒有留爺處,爺去當神仙。


人的偉大就在於他是複雜的,沒有人是非黑即白的,李白也是,他也有想去攀附權貴的時候,而且在唐朝這種借權貴上位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比如孟浩然就干過拍張九齡馬屁的事,那首著名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李白即有不那麼光彩的一面,但他也有光輝無限的一面,蓬蒿人這樣的話不是每個曾經企圖攀附權貴的人都可以說出來的。李白的偉大就在於此,看破才是王道。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哪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文公愈


不要這個問題下撕逼好不好嘛…

問題很簡單啊,你再情懷再浪漫你也要吃飯有志向有政治抱負啊?

要不然怎麼會《南陵別兒童入京》的時候那麼嘚瑟…

男人不止一面,咳咳。


李白雖然嘴上說著輕王侯,但是內心還是希望出將入相名滿天下的。可惜一個只有浪漫主義情懷的人做不了好官。如果題主問哪個是李白,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一個人的思想和境遇會有很大的改變,所以不能用一種前後矛盾的話來評定一個人。最終的,要看他的具體作為。

年輕的時候,我們會認為這個人表裡不如一,是偽君子;後來經歷過世事,我們覺得,這是人之常情,因為我們也是如此;最後,我們發現,越到最後越真性情的,才是真男人,自嘆弗如。


這就是所謂的代償心裡,自己怎麼也得不到,就越想騙自己騙別人自己不在乎!
舉一個大家熟悉的例子,你喜歡一個人,她對你很冷漠,你失望透了,是不是想表達,我才不喜歡她,她又不是特別好看,把自己當成誰了!


那個時候的文人都是渴望出將入相,治國平天下的。然而大多眼高手低,而且政治覺悟比較差。李白也是其中之一。
其實相比「但願一識韓荊州」,更能表現這種渴望的是「仰天大笑出門去 我輩豈是蓬蒿人」,然而李白畢竟naive,根本沒看出來只是個御用文人,無法施展抱負。
而影響了他一生的,也是他性格集中體現的應該就是入幕永王李璘了。安史之亂來了之後李白以為終於可以大展拳腳了,永王向他拋去橄欖枝他就樂顛顛的接了,之前寫的詩還是一副老子要隱居的了調調(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然而永王抗詔,自己招兵買馬,稍微有點政治覺悟的也能嗅到氣氛不對,那時候很多名士收到邀請都拒絕了,可惜禮拜沒這個腦子。寫出的永王東巡歌十一首更是把永王吹上天,還有「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這種赤裸裸的句子。在我看來他人性中既有渴望攀附權貴仕途坦蕩的一面,也是個充滿了幼稚的掃清六合席捲八荒夢想的熱血男兒,可惜自己毫無能力,這兩點都做不到。
不過我還是很喜歡李白的,寫的詩文有的氣吞山河,有的細膩動人。被我們這些後來人膜拜的李白是文人李白而不是政治家李白。甚至私心有點慶幸李白是個仕途不順的人,不然也許我們就會少讀到很多李白優美的詩文。老話怎麼說的來著,詩人之不幸,詩壇之大幸。


前面是李白聽人家說的,下面才是他自己寫的。你說,哪個更是一個人的真心話?

如果單看《與韓荊州書》中的一些文字,很容易會覺得,寫得比較諂媚,暗地下覺得,「李白,你不是『謫仙人』么?原來一切都是假的。」「製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這樣的話,客觀來講,古今中外,也沒有幾個人可以稱得上這樣的評價。作為求職信,誇對方几句,也不是絕對不可以。但是,這樣誇,不過分么?

在我看來,問題也許正是在單看這些文字,沒有通盤的看整個文章,甚至了解李白這個人。

很多評價里都說,李白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另一個高峰。詩人是浪漫的,雖然李白有時候也看得清現實,也比較現實。比作《遠別離》中,他看到安祿山的心懷異心。但是,請注意,這是李白。他夢想成為誰呢?魯仲連、謝安。想著一步登天,登上「黃金台」,然後,「為君談笑凈胡沙」、「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深藏功與名」。你說,這現實么?雖然這是寫詩,但也是他的人生規劃啊。政治可以、可能這樣平順、瀟洒么?

李白的浪漫是骨子裡的。

他理想的政治路徑是什麼呢?我推測是被識見之人(是皇帝最好)賞識,推薦做官,而且是做比較大的官兒,像諸葛亮那樣的成為一個千古美談。這可能么?當然,以前書上是這麼寫的,書裡面反正是可能的。

李白是憑著怎樣的心緒寫這封信呢?我想,信裡面也表明了很多,信中比較多的著墨在古人進賢者與被薦者的佳話,韓荊州是如何的禮賢下士,而且成功率頗高。這說明白仙人也想著成為傳奇中的一員,也因為聽聞韓荊州推薦成功率高,而夢想著一中的第。

如果以這樣的心態來帶入,就很容易明白,在一定程度上,李白把韓荊州理想化了,自覺或者不自覺的。覺得韓荊州很牛逼,自己也很牛逼,大家都這麼牛逼,一定會讓大家、後人也覺得我們都很牛逼。牛逼的「我們」關係必然十分的鐵,推心置腹自不必說,「儻急難有用,敢效微軀」,你有什麼用得著我的地方,我一定像古代的忠志義士一樣,不遲效勞。

自薦信一定要說自己的好。李白怎麼說自己的呢?說自己是今天的毛遂,誇自己「倚馬可待」,說自己是「青萍、結綠」。這樣的自誇,也是夠可以。

可是,「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這些話是什麼意思?希望你不要因為身處高貴的身份而驕傲,不要因為我身份寒微而忽略我?你為什麼不能推薦我,讓我揚眉吐氣,平步青雲,一展才華呢?這是什麼話!這怎麼看上去都不太像是友善的勸告,倒有些警告的意味。為什麼要這樣說話?應該在潛意思里,李白還是平等地看待韓荊州的。認為這樣的說辭,韓荊州一定可以理解。畢竟,自己這樣想以「國士報之」,他為什麼不能以「國士待之」呢?

至於信裡面一些自謙的話,那不是諛辭。一個牛逼的人不是誰都看不起,而是對自己看得起的人不卑不亢,平等相待,同時,也謙虛的起來。謙謙君子,這是美德,懟天懟地,那是瘋子!

其實,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李白是不會向任何權貴低頭的,哪怕一句奉承的話,也不能說。否則,這人設豈不崩塌!這也是對李白的所謂刻板的印象。但是,人畢竟還是生活在現實中的,人是複雜的。說奉承話,不是說就是奴才相。對自己的愛人難道也要兇巴巴的,說幾句好話,大家開心未嘗不可?只要原則不丟,就是有人格的人。

而如果你看《上安州裴長史書》,裡面有「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什麼王公大人的門不可以藉以鯉魚跳龍門呢?多麼的瀟洒,但也可以很容易想見這樣說的下場。

同時,這封推薦信,很有些戰國時縱橫家文字的味道,誇奇狂恣。這樣的文風下,文字是有些驚人的。

此外,我有些懷疑,李白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不是喝了幾杯,甚至喝high了,至少應該是在比較興奮的狀態下寫的。

所以,李白還是那個李白,那個極度自信、張楊的李白,那個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

不是李白太現實,而是你不懂他骨子裡的理想主義。

利益相關:李白鐵粉。


國考招國士,號召之下,萬千考生紛紛攜筆報名。

其中有被岳丈罵「忠厚沒用」的范進,有被婆娘白眼的朱買臣,有心中女神期待佳音的張生……

當然,還有天子喚來不上船的詩仙李白。

名人李白,字字句句都是文學的範本,可他的政治生涯卻是公務員的反面範本。

諷刺的是,現在大佬們愛用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明願景。

而李白的一生卻是七曲十八彎,破什麼浪、濟什麼海的,都是笑話。

這裡不是野史,別急,且聽壹權謀君給您慢慢道來。

大唐盛世,詩人、文豪都想通過科舉功成名就。

像王維最高做到了尚書右丞,白居易則做到了太子少傅,王勃、岑參、陳子昂等人也都進士出身。

詩仙李白也有這樣一個夢。

大家都知道,小時候的李白在小溪邊,碰到磨很粗鐵杵的老婆婆,告訴他「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不知小李白有沒有因在下游天天喝鐵水,而把老婆婆踢進河裡,反正勤奮了起來,才華增長是杠杠滴。

後來,周邊朋友都去趕考了,李詩仙卻不屑於科舉之路,認為我乃千里馬,怎能與你們同場競技。

其實,李白是寶寶心裡苦、說不出啊。

原來報考要查戶口,雖說李白祖上是涼武昭王九代孫也。

涼武昭王是李淵的五世祖,那麼李白應該是皇親。

可年代久遠,李白不僅沒戶籍證明,家裡還有前科,又有經商的嫌疑,是不能參加考試的。

還有一說是,唐朝的科舉已經很規範了,主要考帖經、詩賦、試策,與李白強項不對路,他不去是為了藏拙。

帖經,有些像現在的行政能力測試,需要熟背儒家經典,李白那飄逸風格,未必能受得了死記硬背的折磨。

試策嘛,有點像申論,主要是談對國家計劃謀略,要有見解、有乾貨的。好像李白也沒寫過啥濟世扶危的好文章。

最後,詩賦本該是李白最強、天下無敵了。可考試你懂的,對詩的題目、內容、形式,以及字數的多少,都有著嚴格的規定。

李白的文章怕也要PASS了。

考試難、難於上青天!

並非我等才學淺,實乃考題太無邊!

考試選人,本就為籠絡人才而設置的。

唐太宗每逢科考之時,看到一批批新進士魚貫而出時,都會樂開花,「天下英雄都到我碗里來了!」

為了走這條路,士子們在正統教育中默默苦讀,做酸了學問,學銹了大腦。

千年時光,變了很多,但這條獨木橋卻依舊是血雨腥風。

據說,現在考公務員最熱的崗位三四千比一。

考試的大軍中,既有為生計發愁的啃老族,也有應丈母娘要求開豪車來的富二代,還有屢考屢敗、屢敗屢考的「考堅強」……

這種漫長的選拔制度,經常讓一個人一生都耗費在考試的路上。

一次不中接著考,再不中再考,久而久之,命好的還能像范進一樣,突然中舉、抽一次羊癲瘋,命差的就只能越活越悲傷直到悲傷死。

當然,現在國考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了,但那也是人生最好的時光。一個人只是滄海一粟,耽誤你的一生無傷大局!

這裡,還是願每個考友都如願吧!

有人說,命里缺什麼名字就起什麼,同樣詩人的句子寫什麼,人生就差什麼。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傳頌極廣,而他的一生其實都在「事權貴」而不得。

李白不是不想做官,而是不想做小官。

他不想一步一動來,想像姜太公、諸葛亮那樣出則拜相,有一鳴驚人的戲劇效果。

為了不走獨木橋,他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路——入贅。

李白相貌堂堂,自是美男子一枚,倒插門到安陸許家,成了曾任過宰相的許圉師的孫女婿,這算是拿到進入上層社會的一個入場券吧!

後來,他手持許圉師的舉薦信,四處謀求官差,不料卻屢遭拒絕,滿腔抱負,竹籃打水。

李白無奈開始打他的第二張牌,用華美文筆寫信自薦。

他的才華不用多說了,余光中《尋李白》這樣評價:

酒入牽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他在放飛詩歌的同時,也想仕途飛升。

他「北漂」無果,看來飯要一口口吃、路還是要一步步走的。於是,他就退而求其次,開始獻媚幾個地方官。

求的多大官呢,不過於現在的廳局級幹部,李白卻將他們吹捧為文章高手、道德君子,學問大家。

當然,妙筆最後,不忘可憐巴巴地說,您幹嗎不給我一小塊立足之地,讓我也風光風光呢?

不知這些長官,對李白的自薦信,是不是當廁紙甩了呢。

只有你成了達官顯貴,或者像馬雲那樣成功的時候,你的文章才有人願意花功夫去看,還點贊說好有道理。

有個長史對李白不待見,差衙役將李白當作神經病五花大綁,丟在路邊。

李白的一世英名就此澆了瓢大糞,自薦成了自賤。

所有的恨都由愛而生,怨都由憤而出。

李白官路崎嶇,便發出了驚天動地的怒吼「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表明了,這是爺不想干、不是幹不了。

當然,憤怒發泄完之後,李白還是把碎了一地的玻璃心,一片片拾起,一次又一次的舔舐好傷口,幾乎終其一生,朝著虛幻的政治夢艱難跋涉著。

萬萬沒想到,命運之神還是對李白露出了笑臉。

天寶元年,唐玄宗接連三次下詔,徵召李白進京。

原來,是大名鼎鼎的道士昊筠和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鼎力推薦,粉絲多有好處。

看來還得需要有關係的人,在關鍵時刻給你說關鍵的話啊!

苦苦等到42歲,李白被召進宮,滿心歡喜、得意洋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個表述啥意思呢,用網劇《萬萬沒想到》里王大鎚的話,「不用多久,我就會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唐玄宗很快召見了李白,被李白非凡的儀錶、超群的文才震到了,隨即封了李白一個「翰林待詔」,讓他做了一個御用文人!

李白這段寫了不少詩,如「清平樂三章」「樂府詞」等,都是充滿著獻媚氣味的。

每次都要說得口乾舌躁、牙齦腫痛、喉嚨生煙,換得皇帝、貴妃盡開顏。

李白的朋友,就尖銳地指出:「新詩傳在宮人口,佳句不離明主心。」

一次,唐玄宗酒酣耳熱之際,問李白:「小李子啊,我和武則天任人有何不同?」

李白想了一下,回答說:「則天皇后任人,好比小兒買瓜,不管香味如何,只挑肥大的。陛下任人,卻好比淘沙取金,剖石采玉,得到的都是最好的東西。」

文人一般不拍馬屁,但要拍就要拍得很高雅,很有藝術性,無疑李白也是箇中高手。

李白這樣,當個文聯主席蠻不錯的,可他還是對自己的御用文人生活感到厭倦,感到像和身邊那些鬥雞高手、撞球大師一樣,只是皇帝老兒的一個寵物。

後來,他的張狂或清高症犯了。

單說高力士,那是何等人物,偏偏李白就不知深淺,趁著酒興讓高力士脫靴,以致高力士深感恥辱,一抓住李白的把柄,就在楊貴妃面前詆毀他。

至於貴妃磨墨,就有點野史戲說了。

李白在長安呆了三年,沒等皇帝撕破臉面收拾他,他就於極度失望中上書唐玄宗,請求「還山」,唐玄宗很快批准了他,結算工資走人。

陝西軍閥陳樹藩說,「在他人手下做官,第一要有牛馬精神,第二要有土匪心腸,第三要有妓女態度。」

李白三者都不具備。看來,考試難、蜀道難、官路更難啊!

文人經常有一種情懷和自負,幻想著能夠一己創造一個輝煌。

像李白心裡,老是幻想自己是個政治家,還不是一般的政治家,是一個高級政治家,現實啪啪打臉後,就陷入一種自怨自艾的心理迷宮。

李白儘管憤然離開長安後,他常在現實世界和幻想的世界之間轉換,轉換的結果是歡樂與痛苦的交替。

喝醉酒的時候,夢遊的時候,沉迷在俠客情境之中的時候,他是歡樂的,是激昂的;但醒來之後,明白之後,將是更加深重的痛苦。

後來,發生了安史之亂,大唐所謂的盛世一下子從高峰跌入低谷。

唐明皇在狼狽逃難途中,把帝位傳給了太子,任命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唐明皇還有個兒子永王,居四鎮之重,有點野心,也騷動了起來。

這個永王一手抓起槍杆子,同時他也知道,光有槍杆子是不夠的,還要有筆杆子。

為了給自己大造輿論,就花了「五百金」,不算太大的投資,把李白招致門下。

不久,太子自立為皇帝,即是唐肅宗李亨,怕永王和他爭奪皇位,就下達了討伐令。

永王兵敗自殺,李白成了俘虜,被以「附逆作亂」的罪名投入監獄。

這個罪名,有點像文化革命期間所說的「上了賊船」。

快六十歲了的老頭子了,還戴上這樣的一個帽子,其處境之狼狽,可想而知。

有人常講,「做官要三思」!什麼叫「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變,世界如此混亂,你卻胡亂投靠,一下撞到高壓線上了吧!

一把年紀了,你說枯藤老樹昏鴉,空調wifi西瓜,夕陽西下,葛優那樣一趴,多好。

再後來,朝廷下令特赦,李白也在其中,他還激動萬分地寫出了一首千古絕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看來,他又做起了他的政治美夢,他一直用自己的偶像姜太公的事迹激勵自己。

勵志界祖師姜尚70歲的雞湯,支持著李白追尋遠方的理想!

其實,他該品品今天的另一碗毒雞湯「年紀越大,越沒有人會原諒你的無能!」

他也不看看,小鮮肉都沒工作了,更何況有「前科」的呢。

失意之中,李白只能在洞庭湖一帶轉悠,最後病死在途中。

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離世前不久,感嘆「才將命不偶,命與時相背,獨立山海間,空老聖明代。」

會否想:如果再活一次,我還要搞政治……

可政治是那麼好搞的嗎?或許,這狂熱的「政治戀情」,才是造成自己一連串人生悲劇的根本原因。

同樣,古希臘有個哲學家柏拉圖,想搞政治,先搞過兩次都不成。

第三次他走上層路線,找到了國王,國王帶他上了一條船,一發信號,大船載著他揚帆遠去,他已被賣為奴隸。

幸虧他的朋友拚命追上販奴船,將他買了回夾…

所以柏拉圖最終只能搞他的哲學,李白一生,最好還是搞他的文學。

李白的一生,做了一輩子的政治夢,但每一次都做不圓。

他一直用文人的一根筋去撞擊官場,結果把自己撞了個人仰馬翻,還險些遭遇滅頂之災。

究其原因,除了現實的黑暗無道之外,最主要的恐怕就是李白一點也不懂政治,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聰明的傻子。

官場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李白呢?

很明顯,皇帝希望他的滿腹才華,能為自己天天唱頌歌、樹碑立傳。他不想干,有的是人想干!

於是,李白淪為一個無用的棄子。

壹權謀君想,這是歷史的不幸,也是歷史的大幸!

畢竟,歷史上蠅營狗苟的政客太多,而恣意浪漫的李白僅有一個!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壹權謀,我們一起透過歷史看人生!


微信公眾號: 公子說書

------ 01 逐段解析 -------

第一段,毫無意外的戴高帽;戴的方法有套路;"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要吹捧別人,不要說 自己覺得如何如何,而應說 別人都講如何如何, 粉絲們都說如何如何.....我還有疑問 「怎麼就這麼牛呢」 「我本來還不相信」 等等再次加強這種感覺, 然後引出 「今日得見果然如此.....」 &<鹿鼎記&>的 「平生不識陳近南 便是英雄也枉然「, 是不是就模仿李白這一句來的 ^_^

你要是能夠 "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 那我也就不客氣 毛遂自薦了 ; 李白把自己比喻成了毛遂,可這也就把韓朝宗比喻成了戰國四君子的平原君 趙勝, 韓朝宗怎麼膽敢被人稱作是盛唐的「平原君」呢? 這種比喻不是給人家找麻煩嗎?

第二段 ,生平簡介

" 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 " 干:干謁,對人有所求而請見。諸侯:此指地方長官。歷:普遍。抵:拜謁,進見。卿相:指中央朝廷高級官員。 遍干諸侯, 歷抵卿相,就是到處拜謁地方長官和卿相顯貴 ;

這個簡直就是失敗的簡歷了,用創業的話來說就是 「我到處見了很多投資人,但是都沒有投我….」

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 「雖然我身高不滿七尺,但我的心志超過萬人;雖然我公司現金流狀況一般,但是我有理想啊 ,」讓我們為理想而窒息「

第三段,赤裸裸的吹捧了 「製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 聽聽,聽聽,筆參造化,學究天人,這韓朝宗聽著這不知道是否覺得臉紅,我這局外人聽著都覺得 吹捧過了; 「您投資項目簡直是有天眼啊,別人投資是個技術看技術看團隊,您投資那是藝術啊...」

「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 「您身為大都督長史兼襄陽刺史的韓大官員,為何要吝惜您侯門階前的一尺之地,不讓我李白揚眉吐氣、而一展於青雲之上呢?" 您那麼大的大人物,隨便一個機會我也就揚眉吐氣了!

第四段 繼續吹捧逢迎


從前 王允 如何如何推薦人,山濤 如如何推薦考查選拔了 , 都是為前代所讚美的。 您自己也先薦舉過..............這些人都對你感恩戴德」 倘使您在急難之際,有用得著我李白的地方,我自當獻身效命。

最後一段,謙虛一下

「人非堯舜,誰能盡善」 我也不是十全十美; 李白我在謀略策劃方面,怎麼能自負呢(可能還差一點)? 但是在文章寫作,已經積累成捲軸了,倘蒙垂顧,願意看看,我就重新謄寫一遍 給您送過去;您就給個機會吧......

------ 02 -------

這篇文章, 文采飛揚沒的說

但是文章目的是自薦,別人推薦你什麼呢? 你這簡歷適合當官嗎?因為你吹捧有方,別人就推薦你嗎?之前見了那麼多地方長官,都沒人敢推薦,為什麼我要推薦呢?我為啥要冒這個風險? 再說,好好的科舉你不去參加,老想走捷徑被推薦當官你這算怎麼回事啊?

要您是韓朝宗,看了這封信,您會推薦李白去做官嗎?

------ 03 -------

李白祖籍甘肅天水,出生在四川;24歲出川,謀求發展,實現遠大抱負「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仕途不順,寫這封自薦的時候,李白大約已經32歲了

韓朝宗看了這封自薦信後,提拔李白了嗎? 沒有!基本上對這封自薦信束之高閣、存而不論,沉默以對,並沒有給予李白顯山露水的機會

一直到42歲,李白詩文才被唐玄宗看到 讚不絕口 ,召見進宮;成為 」御用文人" 但並不得志, 「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 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

清平調詞三首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44歲,李白厭倦了御用文人的生活,行動上有所表現 」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 讒謗於玄宗,最終被排擠出去,離開了權力圈子(或者說,其實從來也沒有真正進入權力)

被排擠出長安之後,遊歷山東,寫了一首長詩《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想不想當官? 當然想啊! 24歲出川開始 就想當官 「學而優則仕」,做官似乎是古代社會文人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途徑,別無他途

李白委屈嗎?當然委屈!24歲出川 32歲還沒有什麼結果;一次次被拒絕,寫自薦的時候能不誇張?能不逢迎? 馬屁拍的震天響,文采飛揚,可是 這沒用 ! 都說 」偉大是熬出來的 ,胸懷是委屈撐出來的,痛苦是男人的營養;出來混就是要會做孫子放低身段」 李白做了嗎?都做了;忍了嗎?都忍了? 有效果嗎? 沒有!

李白無奈嗎?深深的無奈.....;44歲離開了長安,天賦+人生經歷讓他發出了歷史中回蕩的強音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 多少 年少的清高由此而來

(可小時候讀書的時候,老師可沒有講這麼多歷史這麼多背景,可沒告訴我們這是在 經歷過 摧眉折腰事權貴 之後 發的牢騷; 在職業生涯的初期,他多少有點 想有機會 去摧眉折腰事權貴 而不得的感覺 )

李白不走正常的唐朝科舉的渠道,想通過詩文結識權貴獲得推薦而蒙受帝王的賞識,這路本來就是靠運氣了;何況 做官 和 作詩是完全兩回事,這個也怪不得唐玄宗韓朝宗,治理地方能靠寫詩嗎? 空有文章驚四海 ....

還好李白沒有做成官........

有興趣的朋友 繼續交流 微信公眾號 「公子說書」


推薦閱讀:

古人為失戀寫過那些詩詞?

TAG:名人 | 李白 | 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