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豆瓣影評熱衷於貶低中國電影?

不讓你潸然淚下的電影,可能其實十分淺薄(國產電影的影評,無論經典與否);
讓你昏昏欲睡的電影,可能卻引發你思考人生(西方電影的影評)。

類似這種例子不勝枚舉,為什麼很多豆瓣影評熱衷於貶低中國電影?是不是要藉此來提升自己的逼格?

補充:本人並沒有想為《富春山居圖》《大電影》之類的低質電影翻案,就是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夾帶私貨的影評還能被推那麼高。之所以不舉實例僅為避免大規模撕逼。

PS:如果撕,請理性撕。


一開始,他們拍出小時代的時候,我沒有說話,因為我覺得大家不會喜歡拜金ppt,他們拍出爸爸去哪兒的時候,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看圈錢綜藝電影,他們拍出匆匆那年的時候,我沒有說話,因為青春電影腦殘一點無傷大雅。現在,連何以笙簫默攜帶960戰術核顯卡的性能力影帝和畫外音影后都大賣了,我就知道不去豆瓣知乎bibi幾句,只要活得夠久,多低的下線,多爛的製作都會不斷出現。
so 就為了不讓更多的影迷去看,拉低國內影迷智商水平。也為了不讓更多中國電影去效仿,影響國內電影的整體水平。
我不知道貶低是什麼意思,我帶著怒氣,但並無惡意。我也不奢望我的一篇影評幾句吐槽能改變中國電影什麼,僅僅是為了讓它好起來,我只是固執的相信,每個人罵上幾句,爛片就能少上幾部,僅此而已。


最初我也有筆者一樣的想法,可是後來,我看到國外電影也有一大批被國人打3分,4分,0.5分的,我就明白了。
國外有很多電影,你關注到的,已經是經過篩選的電影,能夠傳播的電影,所以他們平均分已然很高。而國內電影,幾乎所有通過廣電的你都有機會看到,什麼電影院啊(據說國產片是有份額的)還有電影頻道啊,而當中有很大一部分電影,估計外國人一點都不知道,所以良莠不齊,而你看到的是平均分。
你就是拿全部中國電影的平均分在和國外部分電影的平均分比,而且那部分電影還是優秀的那部分。



高票答案已經回答得很好了,我說個點的問題,國內的電影,大多還不懂得情感的內斂,用力過猛。請參考唐山大地震中徐帆的情感大爆發和放牛班的春天最終未激烈爆發出來的情感哪個更讓你回味

------------------------------------------------------------------------------------
補充的分割線
之前大家都在認認真真的回答題主提出的問題,為什麼豆瓣影評崇洋媚外對國產電影評價低於國外電影。幾輪迴答下來,題主覺得大家都不懂他,又修改問題,說他問的是為什麼影評夾帶私活那麼受歡迎,大家讓他舉例,他顧左右而言他的說了個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說好的國產電影呢?題主是太健忘了吧???邏輯只混亂請參閱問題下的評論。最後,題主一言蔽之大家都沒有懂他,讓大家認真研究他的問題。我也是醉了。
那麼我們就來說說夾帶私貨的問題,首先,題主又是主觀判斷別人的影評是別有用心的夾帶私活,但是,他又給不出來夾帶私貨的定義。其次,影評本來就是個人觀點的表達,夾帶自己的觀點,不是很正常的么?題主為黑而黑,邏輯混亂,典型的先有固定判斷,不問是不是,只問為什麼。

如上。


請你舉例,哪部你覺得應該評分高的國產片分數低了?霸王別姬、鬼子來了等等國產片分數不低,暮光之城之類的歐美片評分也未必高,請不要企圖把什麼都往崇洋媚外、國民劣根性上扯。


差就是差,難道還不允許讓人說嗎?活著,霸王別姬,飲食男女等等一些真正好的中國電影在豆瓣也是受到很多人追捧,不是嗎?
沒有刻意貶低,只是真的很差


能上豆瓣的,大抵是對文藝審美有點主動意識的人。
這種人不是院線上什麼就看什麼,他們看片有自己的標準。
這種標準是建立在接觸了世界各國優秀電影之後的眼界上。
當你有了這個眼界,你會發現,國產片雖然偶有佳作,總體上是真爛。
他們不是故意貶低,只是說實話而已。


我給分手大師、小時代等打一星,給闖入者打五星,給推拿打四星,只能說爛片就是爛片,與是否國產無關,打分只看質量,看的外國電影從不打一星,因為看前就篩選過。


沒有啊,低分片你去看就知道了,是因為真的爛,但是出現好片,豆瓣分同樣高,比如去年的《親愛的》


我靠……他自己長的丑,我說實話還是我心理有問題了?

艹艹艹艹艹艹艹艹割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
我補充下噢,原題大概(記不住原文)是「豆瓣上給國產電影低分的人都是什麼心理?」,現在改了題了。


0.我們崇洋,但不媚外。

1.國內電影工業水平遠低於歐美甚至日韓,整體敘事能力水平低,拍攝手法與角度陳舊,故事老套新意不足。當別人在站在舞台之上高談闊論之時,國內還在為怎麼講故事發愁。

2.電影審核制度不完善,導致大部分成片質量底下的電影上映,嚴重拉低電影下限,影響觀眾對國產電影的印象與口碑。多年以來的觀影經驗使得觀眾不再願意觸碰國產電影。「國產出品,必屬爛片」已隱隱成為部分觀眾對於國產片衡量的標準。

3.倖存者理論使得國內觀眾看到的歐美日韓電影普遍高口碑高票房,那些爛片已經在外國市場被轟殺成渣,又被機制結結實實擋在了門外,使得國內觀眾長期接受相對優秀的外國電影,提升對外國電影評價。

4.國內觀眾的觀影習慣和口味已經被外國電影培養出來,對於外國電影不在有文化上的隔閡。而國內電影在佔了地利的條件下無法拍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票房口碑雙贏的電影。常常出現爛片賺的盆滿缽滿,佳片卻乏人問津的情況。

5.豆瓣這種偏左的社區,出現國內電影被噴個狗血淋頭,歐美電影被捧臭腳的情況不是一天兩天。我們承認國內電影與國外有差距,但是國內電影正在路上,正在起步,一切都會好的。

以上。


因為你看的電影還太少,

國外的優秀電影都是經過層層篩選才脫穎而出進入中國觀眾的視線的,

沒有龐大的爛片基數是沒辦法產生優秀的作品的,

中國電影之所以落後是因為中國電影發展的時間太短缺成熟的太快,

沒有豐富的藝術底蘊熏陶,

不僅觀眾的水平跟不上來,導演自己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魚龍混雜,

(主要原因是抗日+文化大革命,導致很多文化落後),

再加上中國整體大環境的影響,

和廣電總局的制約,

SO,

外國的優秀影片經過層層篩選進入國人視線,

國產的垃圾影片經過層層篩選進入國人視線,

所以就會造成中國電影惡評如潮的假象,

假如你生在他國,或大量翻閱他國電影,

你會發現國外的爛片基數和中國相差無幾,甚至更甚。

補充:豆瓣是一個小眾的應用,豆瓣電影更是小眾電影的傳播地。

小眾這個東西 有時候會讓人產生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假象,

豆瓣影評雖說綜合來講還比較客觀,

但是既然是群體就一定會有共性和盲點,

對中國電影評分大部分是抱著哀其不爭的批判心理,

往往面對鋪天蓋地的海報和虛假的宣傳會對電影本身產生較高的期待,

而實際內容卻乏善可陳,

就好比你去一家餐館菜單上寫著:碧玉翡翠999/元,

結果點菜上來發現是拍黃瓜,

觀眾比之這樣的心理刻薄一些在所難免。

反而由於沒有受到國外廣告的洗腦,

對國外電影期待值較低,寬容度也就提高了,

這也是為什麼豆瓣上國外特效電影、科幻電影、超級英雄電影、動作電影等主題空洞也並無內涵的商業片評分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了。


就是爛啊 跟國不國產有半毛錢關係?


國產電影和諸多外國電影相比差距是存在的。


以亞洲電影為例,印度,韓國電影在近年來進步神速。國產電影和進口電影差距最大的並不是小眾偏文藝的藝術電影,恰恰是做為大眾消費文化的商業電影。因為此類電影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相對於藝術類、cult film&<和藝術類電影相似但仍有諸多不同&>、試驗類電影相比),門檻較低,市場需求巨大,投資回報高。但國產商業電影在拍攝技法、後期剪輯、劇本本身、以及演員表演等因素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裡也就不一一舉例了,假若日後時間充裕,會補充更新),導致嚴重影響消費體驗,以至於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

與國產商業片爭鋒相對的當屬好萊塢電影,國內引進的商業片之絕對主流就是來自於美帝國主義好萊塢。不光中國,其實在世界電影市場上,最主流的電影也就是好萊塢電影。(扯句題外話,中國電影市場的進口片份額,甚至是中美關係里關於商貿部分的重要一環)。也許有人會說,好萊塢電影也不過如此,除了四處兜售視覺特效外近乎毫無營養可言。關於這個問題,本人想談的是:

首先,對任何一部電影,先不談其類別。對其評價和認可,既可以來自於專業電影人或者電影協會頒發的某某獎項;亦可以來自於大眾之票房(商業性)和口碑(藝術性)上的雙豐收(歷史上亦不乏諸多這樣的例子:如《指環王》,甚至漫畫改編的《蜘蛛俠2》都於影評人和觀眾群體中獲一致之好評)。退一步而言,商業電影作為面向普羅大眾的大眾消費文化的一種,其水準確實應求高而非趨低,但現實是商業電影自身其存在價值對於大部分喜歡看電影的觀影者來說,本質上還是提供消遣、使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寓教於樂的途徑之一,此乃放之四海皆準。只要電影作品自身在大體的敘事結構,演員表演和拍攝手法上不要過於另類求新求異或者出現嚴重的失誤,都暫且可以稱為一部合格的電影。但各類票房的差異性除了電影本身的主觀因素外,客觀上更源於電影市場觀眾群體自身的口味。

其次,縱觀成功的好萊塢商業片,不光中國電影市場,在海外其他國家的電影市場里也是大殺四方,都有風靡全球之大趨勢。我們不得不佩服美國電影人和電影工業在把握觀眾心理的分寸,如何取悅這個地球上不同文化、種族、及信仰的觀眾們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他們收穫的成功。為何國產商業片完全缺乏這樣的能力呢?好萊塢再爛,劇本再俗套的產品,由於近百年來成熟電影工業積澱,無論從業者數量、素質上來講都要勝過國內大半截。稍微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出自好萊塢的電影百分之九十以上能講完一個完整的故事,擁有流暢的觀影效果,以及前文談到的各種電影細節的處理上不會有太大的硬傷,這是普通觀眾最為關注的電影元素,也是考驗一部合格商業電影作品最基本的元素

就如同速食麵也許並不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味可口的麵條,製作也並不複雜。但是能做出讓大眾都能接受(注意此處是接受,而不是滿意)的速食麵,卻是一件極其不易的事情。

國產商業電影,以目前的實力而言,僅僅需要懂得取悅國內這個相對封閉的市場內的觀眾(由於進口片限額及自身水平的問題),做出讓普通中國觀眾能夠接受的「速食麵」就算合格。而以好萊塢的標準而言,他們面對的是全球性的商業片市場,要取悅如此多的觀眾,更要飄揚過海與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各國本土商業電影競爭。不難想像這些電影人在取材時只有在泛科幻、魔幻類,全年齡段的動畫類或者雖然會引起共鳴、思考,但只觸及美國本國的現實題材。只有如此,才不會讓電影在他國政府的送審環節給做掉。反之,過於美國化的電影又會因文化造成隔閡,影響海外票房收益。因此,不難想像包括中國觀眾在內的全球各地的觀眾們,最後在電影院看到的進口片會是怎樣的一些題材和內容。

關於國產電影,關於電影本身的技術性而言,這些都不是問題。中國電影的通病和中國大部分其他行業一樣:盲目跟風、甚至是生硬的套用於抄襲。很不幸,直到今天,國內目前佔據熒幕主流的國產商業電影無非以下幾類:

其一,2000年後跟風李安先生《卧虎藏龍》的武俠類電影。

結果大家都知道,是這個樣子的:

廣義上來說,早期的中國武俠類電影更偏功夫片和動作類的寫意和寫實流派。雖然《卧虎藏龍本》這部片子本身打著的是中國最具特色的電影——武俠片(動作和功夫成分較少,注重「俠」文化本身);但《卧虎藏龍》這部電影本身來說,武俠元素的瓜皮外頭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西式的電影的內瓤。


然後,在中國大陸有三位先生覺得一定是李安這小子也不過如此嘛!

在此之後一系列的盲目跟風模仿之作,堪稱中國商業電影史上的首次系列跟風災難:

《英雄》 2002 張藝謀

《無極》 2005 陳凱歌

《夜宴》 2006 馮小剛

這三部跟風作品作為當代中國三位著名導演「跟風作」之代表。除了張藝謀的《英雄》基本合格之外(票房也證明了此點,《英雄》以2.5億賀歲檔票房拿下2002年票房冠軍),剩下的兩部除了服裝道具,以及花大價錢請來的帥哥、美女在裡面扮靚扮酷扮不(Zhuang)懂(Bi)這三大元素能夠粗淺地吸來第一睛之外,卻無一例外地在劇情和某些演員的表現上造成整部電影晦澀難懂,觀感慘不忍睹,為大部分觀眾所詬病 —— 簡單來說就是「看(Tai)不(La)懂(Ji)」。

2005年,結果又是這樣的,大家也知道:(斷背這樣的題材,你們這些跟風狗狗接著來啊!)

這下你們這些逗比還玩的轉我選的題材嗎?

而包括本人在內的大陸觀眾的對這三部電影的反應是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曾經有為西洋大拿說過:世界上的事情上的第一次是杯具,第二次是笑劇。也許是第一表現中規中矩,讓張大導演有了更上一層樓,明(Guan)天(Zhong)會(Shi)更(Sha)好(Bi)的感覺。於是有了張氏古裝三連擊,trilogy硬生生的變成了trigedy

請注意!請注意!請注意!重要的事情先說三遍:這部仍然是武俠題材!

請注意!請注意!請注意!重要的事情先說三遍:這部轉動作了,偏動作!(也許張藝謀導演發現了武俠屬於那種並不是自己能夠嫻熟地掌握的題材)

請注意!請注意!請注意!重要的事情先說三遍:這部又轉了,暫且稱為魔(What)幻(The)現(Fuck)實(Is)主(That)義吧!(這會張藝謀導演發現了只要是古裝,均不屬於自己能夠嫻熟掌握的題材)

時至今日,仍然有不顧廣大人民群眾強烈反對,依然將大無畏精神發揚到底的前赴後繼者,似乎大有要玩砸中國電影一枝獨秀於世界的武俠題材:

(為什麼我沒有繼續用度娘,因為百度連分都沒有,小於零!)

就連劉家良+徐克這樣的99克拉純金組合也疲軟了。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2015.6.9首次更新--------------------------------------------------------轉載請註明

接下來我們要談的是另一波跟風海嘯——泛青春和都市愛情題材。是的,當2013年趙薇的《致青春》橫掃整個中國的時候,雖然其作為趙薇處女作的確存在一定的瑕疵,但卻讓中國電影在這類青春題材上,既告別了《頤和園》式的已經老去——60、70後的舊式青春;又終結了對《不能說的秘密》里中學時代校園地下戀情那幾分意猶未盡的回味;最後還理所當然地掙了個盆滿缽滿。第一次拍片的趙薇,除了在票房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外,對中國電影的另一個貢獻恐怕就是:在青春校園電影這一商業片的格式上,帶給了同行們無限的「靈感」和「創意」。

青春校園題材其本身不過是對過去的舊念,導演和觀眾們都知道,這類電影通常一開場就會牽起那脆弱的回憶,盡量往其中添加單車、雙馬尾、吉他(愛情的衝鋒槍——此話源於我的高中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等元素;再塑造一下校園裡的草坪、食堂、圖書館、門口的小旅館,哦,差點忘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流婦產科醫院。(題外話:我知道有的人一定會給我提網吧,我想說對不起!如果你的大學時代大部分時間是在網吧度過的,我想你也不必去看此類電影了。你在大學門口的網吧里當單身狗之餘,旁觀別人花前月下,酒店旅館還不夠多嗎?何必再花幾十塊錢給自己再添點堵呢?)只要上述一個個那具有過去式的元素和場景一一出現,外加劇情不要太狗血的話,這類電影就已然成功一半。

在這裡我們要恭喜趙薇,她第一次就做到了,不像有的人一個系列拍四集,除了那隨隨隨便便張口閉口的幾個億和從上到下的一線奢侈品大牌;伴隨著有時浮華虛無卻又是淺陋直白到令人發笑的台詞,對不起這還真不是我們的青春。

還好剩下的那些個打算緊跟在趙薇身後撿點殘羹剩飯的人卻並不愚蠢,他們果斷的選擇了趙薇,而不是後者。他們臨摹的是致青春里幾乎所有的元素,但卻紛紛想在劇本上出奇制勝。不知道是這種劍走偏鋒的極端,還是諸多類似題材帶來的麻痹感是觀眾感到厭倦。很慶幸,在今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已經不大能夠看到這樣的題材繼續霸佔著我們的電影屏幕,他們沒有繼續四處兜售那逝去的青春,所以大家也大可不必擔心我們的青春因為無限制的抄襲和跟風以至於泛濫到無處安放的地步。

我們不得不佩服中國電影觀眾的獨特口味,除了進口片里的反恐懸疑、動作題材和災難片,國產愛情片居然如此出其不意地在青春這個戰場上獨闢蹊徑地收復半壁江山。


因為就整體而言,華語電影水平就是低,歐美影片質量就是高。這種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還有一個原因是,歐美的爛片被國內觀眾看到的概率要小一些,能被國內觀眾觀看並討論的外國片肯定是有一定水準的,這方面存在一定的倖存者偏差。

而目前的華語電影市場,不尊重觀眾、不尊重市場,不注重影片質量、無比重視宣傳造勢。大部分華語電影,都給我一種圈錢的感覺。不論好壞,起碼從基本的誠意這一點上,許多華語電影都不及格。

去年的《綉春刀》、今年的《闖入者》,更早的《大明劫》,這些豆瓣好評如潮的作品,票房表現慘不忍睹,可見豆瓣也沒有去熱衷於貶低國產電影。
而像《分手大師》、《富春時代》、《私人訂製》這種動輒票房過億的國產大片,難道還指望豆瓣用戶去跪舔?
另外也存在許多諸如《心花路放》、《白日焰火》、《一步之遙》這樣的票房、豆瓣評價都還過得去的影片。

關於題主的舉例:
「讓你昏昏欲睡的電影,卻讓你思考人生」,這種電影不就是文藝片嗎,豆瓣不就是文藝青年的根據地嗎,這種類型的電影在豆瓣受到歡迎不是很正常嗎。

而「淺薄的讓人 然淚下的」電影,不正是與文藝片相對的嗎,沒有內涵,在豆瓣受到差評不也很正常嗎。

沒人故意貶低國產電影,這種貶低也沒有什麼心理,有的國產電影就是爛,僅此而已。

6年豆瓣用戶,謹代表個人觀點


貶低的中國電影多數都是商業化形勢下的快餐品,那些不知名的導演加上幾個知名的不一定有實力的演員加單單的幾個月的時間就能創造出一部電影。昏昏欲睡的電影除了那些文藝片,紀錄片等,其實有很多內榮可以挖掘。只是你習慣了接收快餐式的感官攝取,才會覺得無聊而已。


其實就是一句話:國產片大多數確實爛!


我一直很遺憾一件事,就是所有的評分網站都沒有負數這個設置!

國內的有很多電影已經爛到我沒辦法用正數的分數來評價!

對於那些爛片,我真的就想對他們說四個字

「負分,滾粗!」


追求真理的赤誠之心,敢怒敢言的勇敢之心,規勸影迷的善良之心,怒其不爭的好事之心。


我之前一直是國產電影無腦黑,直到看到《鳥人》中的那個資深女影評家----我是不是一直在充當她這樣的角色?


推薦閱讀:

豆瓣上這樣的圖片怎麼做?
豆瓣影評是不是喜歡貶低國產電影?為什麼?
如何看待央媒點名批評豆瓣惡意評價後豆瓣三部國產片一夜之間下降近0.8分?

TAG:豆瓣電影 | 影視評論 | 豆瓣 | 中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