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鋼琴家彈奏時比較誇張的表情動作是內心的情緒流露還是出於表演性質?

我是看完下面這個視頻,有感而發出這個問題的。視頻封面郎朗胸口碎大琴彈忐忑!視頻


之前看過一個訪談,有照片和視頻為證,其實郎朗從小就習慣這樣彈琴,可以說是天生的「表情帝」和「姿勢帝」了……早些年他彈拉三的時候表情和動作確實有點誇張,現在雖然有所收斂,但總的來說他彈琴的樣子在鋼琴家裡還是屬於比較誇張的。
對此,我的解釋是,其實每個演奏者彈出來的音樂和他們演奏時的表情以及動作都反映了他們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以及他們最深處的內心世界,這正是所謂「琴如其人」。郎朗的性格向來比較外向,而且從小就熱愛表演,喜歡錶現自己,好勝心特彆強。他的那些誇張到甚至有點雷人的動作,與其說是表演,不如說是他性格的一種真實反映。我見過很多熱愛音樂的人的演奏,當他們演奏音樂的時候,其實大都會進入一種旁若無人的境界,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因此會露出那樣陶醉的神情,郎朗也是如此。其實我覺得,只有進入這種境界的人,才能演奏出震撼心靈的音樂。郎朗也說過,在受到批評和質疑後,他嘗試過改變自己的演奏習慣,但結果是彈出來的音樂也受到了影響,失去了自己的風格。
所以,我更願意相信郎朗所做的一切並不是表演,而是他投入自己的音樂世界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狀態。當然,有人不喜歡也是正常的。只是,欣賞音樂,用的是耳朵而不是眼睛,若是看不下去,可以閉起眼睛仔細聆聽,或者直接聽CD,但沒有必要因為一位鋼琴家的動作而否定他的音樂。


其實如果是外國人彈鋼琴表情誇張,大家就不覺得奇怪反而要誇讚有藝術共鳴了。黃種人總是自我要求太多。


其實朗朗現在表情已經好好好好多了。。
我覺得這肯定和小時候學琴的經歷有關,咱們有多少鋼琴老師教學生彈琴要【搖頭晃腦】【前俯後仰】諸如此類過分強調肢體動作的?動作和表情應該是由情感帶出來的,而不是刻意表現出來的。
當然,朗朗的技術還是比較給力的,而且音樂主要還是以聽為主。郎朗也絕對不是唯一一個表情誇張的鋼琴演奏家,還有那種一邊彈一邊哼哼的演奏家(我很喜歡的一位),照樣是大師。
大部分表情流露當然是情感的表達,但我覺得朗朗年輕的時候那種誇張的表情有很大程度是表演的成分,因為現在他表情就「收斂」多了嘛


彈琴時有誇張表情,並非始自郎朗。十九世紀的李斯特就是典型。二十世紀動作表情誇張的大師更多。這種動作表情,西人謂之曰「mannerism」,一種作態。Mannerism 是可以賞玩的。換句話說,有好的 mannerism,有壞的 mannerism。

古典音樂是情感非常強烈的音樂,其中的情緒波動幅度遠在大部分美國流行音樂和搖滾樂之上。聽的人受情緒帶動,產生表情和身體動作,這是自然反應。古典音樂演奏家本身也是聽衆,所以也會有這種自然反應,但他們同時還是表演家,那就要考慮好不好看的問題了。所以才說是作態,因爲表演場中的動作全都是設計出來的,全都是刻意爲之。這適用於所有表演者,不只是郎朗。

「感情投入到無法自控」這種事情一般不會在舞臺上發生。平日辛苦的練習,就是爲了讓演奏者能夠控制情感,保持肉體不失控。說老實話,一首曲子反復練了那麼多遍,早就審美疲勞,直接的情感反應肯定不會像最初那麼強烈了。光是這一點也能說明舞臺上的身體動作有設計成分。

說回郎朗。他的問題不在於身體動作大或是表情誇張,而在於這動作和表情的醜,和陋。而這種醜和陋,對於聽得懂音樂這種語言的人來說,閉著眼睛聽也能從音樂中感受得到。這是很糟糕的 mannerism。

我想以郎朗彈的 Prokofiev 第七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爲例。這首曲子很有名,一是難度高(尤其最後部分),二是 Pollini 在 DG 錄過一個名滿天下,難以超越的版本(http://www.youtube.com/watch?v=5rfle8wSwJM),三,則是郎朗彈的版本被賽車遊戲 Gran Turismo 5 選作開場音樂了。這曲子節奏感很高超(Autechre 應該會喜歡),平時不聽古典的人也應該能聽懂。我們來看看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9XhrSmqCPI

  .景情的 hi 仔騾屌哥龍暴的裡《劇喜俗低》翔浩彭像想我讓都上繹演和情表 ,作動在像錄段這


我真的完全不介意一個人彈琴時動作誇張,下面是我最愛的一位鋼琴家:

(圖片來源:http://JonathanRosenbaum.com)只是朗朗的動作傳達出太多虛浮、誇張、假意、庸俗的感情,沒法視而不見。


作家阿城在「愛情與化學」中寫到:(以下均為摘錄)
1.我認識的一個小提琴高手,凡拉憂鬱的曲子,褲檔里就會硬起來,為此他很困擾
2.我初次見馬友友演奏大提琴時的面部表情,很被他毫無顧忌的類似性行為時的面部表情分神。演奏家,尤其在演奏浪漫派音樂時,都控制不了他們自己的面部表情。
3.音樂可以不經由性器而產生中樞神經放電導致快感,因為不經由性器,所以道德判斷為「高尚」,所 以我們可以一遍一遍地聽而無「耳淫」的壓力,所以我們說我們得到「凈化」。孔子說聽韶樂後不知肉味,你看,連「進食中樞」都被抑制了,非常凈化,不過孔子說的是實話。

以上僅為文章的片段摘錄。還是建議提問者看下全文。《愛情與化學》 阿城


「傅雷先生在這一段提到彈琴動作問題,說傳說李斯特彈琴時伴隨戲劇性的動作是不實的,他應該是如磐石般的。這讓我想到先前看過一個節目是幾個小孩同台表演鋼琴演奏,中間的一個孩子動作尤其劇烈,看似尤其投入。當時我還和旁人說,看那孩子多專業,其他的都太呆板。現在看來我又外行了,其他孩子固然呆板無感情,中間那孩子也必不是專業,只是為了動而動罷了。看來這些孩子在學習時並沒有遇到好的老師,告訴他們哪些是必須的哪些是不必的,畢竟不是人人都如傅聰般有傅雷這樣的父親,老師,朋友。」引自傅雷家書1(關於彈琴動作)_dudianhaoshu_新浪博客


我和@阿魯卡多 的意思差不多。不能贊同@Lawrence Li 說的所以才說是作態,因爲表演場中的動作全都是設計出來的,全都是刻意爲之。

動作賞心悅目或是醜陋都是主觀的東西。甚至音樂的美與丑也是相對主觀的觀念。因人而異。

一個音樂家(包括任何一個專業種類)在表演與演奏甚至創作的時候所產生的生理體態,肢體動作與表情神態都和個人長時間的表達習慣,外界影響,以及自我映像在腦海的投射有關係,是非常個人的,很難有準確客觀的評判標準。那麼任何一個音樂家表面肢體表現出來的動作的,神態的種種並沒有必要跟音樂家發出的樂音有絕對關係。音樂家對於音樂的理解,演奏技巧的理解和運用,是會對產生的音樂產生直接影響的因素。

舉一例,若是讓所有聽眾從音樂響起前帶上眼罩來聽音樂,每個人腦海中自然都會對演奏者的身份,外觀,性別,行為,動作等等投射出不同的一個形象。然而這個形象又跟實際音樂家的形象有別。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認為 lawrence li所說的:「而這種醜和陋,對於聽得懂音樂這種語言的人來說,閉著眼睛聽也能從音樂中感受得到。」 有些絕對和片面。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對音樂,或者再簡化一步說,聲音,的感受都是有出入的,這也是音樂藝術偉大的地方之一。若是找不到賞心悅目又動聽的音樂家,覺得音樂家動作神態擾亂了自己欣賞聲音,那麼請閉眼客觀的聽一下,音樂家到底對聲音做了什麼。不要因為視覺拋棄了聽覺。


這種現象其實學琴的人應該都能理解 是一種張力的表現形式 記得小時候老師要求我們感情投入 充分表現鋼琴曲中每一樂章甚至每個音符的感情 但年齡不大的小孩子又不能理解 只好就裝模做樣地時而皺眉時而後仰 時而享受時而低頭 後來等到成熟些 自己能夠通過節奏快慢或者整體韻律等感覺到曲子的感情色彩 再通過自己的表情 也讓聽者更容易更深入地跟隨節奏感受一首曲子


我還記得horowitz說,I don"t do those things, because it"s all inside not outside, when it"s come out, it comes at the fingers not on face, I"m not very interested in that.
其實還是個人習慣啦~


對音樂的陶醉,,,我覺得挺正常,至於程度,就因人因素而定了。古典樂都是樂器演奏,很少像搖滾樂一樣的用的是RIFF,RIFF沒有太多情感變化,而SOLO傳遞的是情感,故事。RIFF多的是節奏旋律。所以你很難以置信一個重複掃弦的哥們兒在那邊表情很嗨,那絕對是腦殘!


我是一個業餘舞者,這種事情和我們聽了幾十遍一樣的音樂然後是去刻意卡點是一樣的。樓上有人說是人為設計的,這是事實,只是有高級低級之分,有些舞者可以把一套動作設計得自然嫻熟,而有些舞者則顯得蹩腳做作。這種事情是不是真實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不管設計與否)我們不能切身體會,但是是否真實地表達了音樂,表達了舞蹈,我們能夠感受。當然樓上有說真情流露,動作全然不知的,我表示贊同freestyle有很多東西會突破原來設定的動作。是否刻意而為,我們真的不能知曉,我贊同的標準是是否真正的在表現音樂。


1 在訓練時需要一些額外的附加代入情景,而後條件反射。
2 舉個例子,足球練習時,為掌握模擬一些明星肌肉的拉伸頻率和幅度時,通過大量觀摩,強制將技術動作場景與音樂節奏聯繫在一起是一種捷徑。而後在訓練時通過音樂代入狀態,時間長了自然條件反射,詳情可見小羅帶球時的手部動作和臉部表情。
3 猜測音樂的演奏者為了能更加接近作者或以自己的情感演繹,練習時需要先冥想帶入意境,時間長了就條件反射了。
4 親身示範
練習1—在線播放
練習3—在線播放
練習5—在線播放
狀態不是很好,多多包涵。


就一個現場看過他演出的觀眾角度而言,感覺他這種風格的刻意表演成分居多。


看朗朗彈鋼琴,學癲癇病分類(笑笑就好)視頻封面看朗朗彈琴 學癲癇分類視頻


推薦閱讀:

莫扎特的裝飾音到底該怎麼彈?
為什麼鋼協總是第一樂章比較好聽流行和流行?
郎朗彈琴時表情為什麼那麼奇怪?

TAG:鋼琴 | 感情 | 音樂家 | 郎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