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的「春秋」二字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沒有「夏冬」?
記得我以前也同樣對其有此疑慮,不僅春秋,還包括商、夏、周等,後來拜讀了「諸葛長青」的博客後,算是明白了點點,現摘抄諸葛長青博客中的一段文字,以助你解惑。
以下為摘抄
原來有兩個原因:一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史官把當時各國的重大事件,按照年月日記載下來,一年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編寫;二是古時大事件多發於春、秋兩季。所以,人么一般把編年史稱為「春秋」。
孔子根據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
孔子編訂的《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魯襄公十四年(公元前841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的起止年代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大體相當,所以歷史學家就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始於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的那一年(公元前770年),止於公元前476年戰國前夕。
古時大事件多發於春、秋兩季。春天是播種和祭祀的季節,而秋天是收割和戰爭的季節。古語「一年之計在於春」,而到了秋天,各個諸侯國都有了糧食,就開始打仗爭地盤了,古代的士兵都要穿厚厚的盔甲,夏天穿太熱,冬天穿活動不開,所以秋天是最合適不過了,而且此時糧草源源不斷,還可以通過打仗掠取他人的糧草。所以,在這兩季里,史官也特別忙碌,在春時記載祭祀大事,在秋天記載戰爭事件(也是諸侯王的偉績)。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說,前770年~前403年),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春秋時期之後是戰國時期。
春秋時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訂《春秋》而得名。這部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現代的學者為了方便起見,一般從周平王元年(前770年)東周立國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為止,稱為「春秋時期」。
中國諸葛智囊顧問
http://sdw39.blog.163.com/blog/static/15115212009125158092/
說起來春秋這兩個字的由來有許多說法。
《三統曆》說的是:
春為陽中,萬物以生;秋為陰中,萬物以成,故名春秋
《春秋說》說的是:
始於春,終於秋,故曰春秋
杜預認為:
故史之所記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時,則錯舉以為之名也
意思是截取春秋兩字表示整年。杜預的這個說法曾經很流行,但後來也有過質疑。
劉知幾認為:
儒者之說春秋也,以事系日,以日系月;言春以包夏,舉秋以兼冬;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所記之名也。苟如是,則晏子、虞卿、呂氏、陸賈其書篇第,本無年月,而亦謂之春秋,蓋有異於此者也
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裡面提到:
甲骨文中亦稱年為春,以武丁時卜辭中所見為多......又稱年為秋字......
既然春和秋都能單獨表示年,真相便也欲發撲朔迷離。
所以,大家還是自己選吧。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春主祭祀
秋主兵戎
昔者中國無夏冬之謂,一年分為春秋二季,故以春秋稱一年。
周代諸侯皆有史,有稱《紀》者,亦有稱《春秋》者,魯從周,稱《春秋》,故孔子作史,謂之《春秋》。
後人區分春秋戰國,以孔子《春秋》獲麟年為分割,之前稱「春秋」,之後以《戰國策》之名為「戰國」
因為夏冬拍《琅琊榜》去了
在《唐磚》裡面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中國自古以農業立國,從平王東遷到現在已經經歷五千多個春播秋收。
古代史家認為歷史是由一系列事件組成的,而每個事件都有其原因和結果,一事件的起因常常是另一事件的結果,所以事件的起因相當於春播,事件的結果相當於秋收;像本年度收穫的種子是下一年春天播種的種子那樣,本年度發生的某一事件的結果也可以是次年一個事件的起因。所以中國遠古學者傾向於把歷史叫做「春秋」。
主要還是大事件都發生在春秋兩季。贊同線上螞蚱的表述
春天播種祭祀,秋天收割打。古人夏天和冬天都窩在家裡。重大事件基本上都發生在春秋兩季。
再提供一個說法,春是諸侯國去朝見天子的季節;秋是收穫季節。是一年中兩件大事,所以以「春秋」指代
來自魯國修的史書《春秋》,加上孔子無比強大的死後影響力,其所記載的時期就被稱為春秋鳥
因為魯國的史書《春秋》是這一段歷史的主要史書
來自孔子寫的魯國史《春秋》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時間段或者說是時代的命名,「春秋戰國」實際上與「東周」在時間段上相差無幾。
簡單的說,「春秋」二字作為一個時代的命名就是根據相傳是孔子修訂的魯國編年史書《春秋》命名的,《春秋》一書簡要記載了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這段時間的歷史(簡要出了」春秋筆法「這種要人命的東西)。一般我們認為的春秋時代是為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至公元前476年。
看到了吧,這兩個時間段在開始和結束的時間點上比較接近,所以就說這一個時段為」春秋「。
當然了,作為」春秋時代「的起始和結束的時間點,在學術界還是有爭論的。不過即便是爭論,依然不能改變以《春秋》命名」春秋「這個原始的初衷。
朱自清寫的一本書裡面講得很清楚,當年各個諸侯國的史官所著的書都是春秋,而孔子傳下來的僅僅是魯春秋,其他國家的春秋基本都佚失了,於是後世就把魯春秋當做春秋了。
春秋時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訂《春秋》而得名。這部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現代的學者為了方便起見,一般從周平王元年(前770年)東周立國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為止,稱為「春秋時期」。
中國國家地理2010年第十一期的卷首語可以為你做解答,答案不一定唯一,全看自己思考,希望滿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b0d010100mwcb.html
春,即舂,推也
夏,中華之人也
秋,五穀熟也
冬,四時盡也
農業社會以農時為準,春秋是播種、收穫的季節
每年播種收穫情況如何如何
春秋就成了每年記錄重要事件的代名詞
以後逐漸把記錄的內容增多
各國都有自己的春秋,但是後來只保留了魯地的春秋
因為是孔子編著的
貌似是孔子著春秋。
源於孔子的春秋。為什麼叫春秋,錢穆說的是春秋是春夏秋冬的簡稱,代指一年。
直接搬磚自《中國斷代史-春秋史》
那段時間各個諸侯國國史名都是《春秋》
推薦閱讀:
※為什麼投降時候要肉袒牽羊,不牽馬、牛或其他動物?歷史上有哪些君主這樣做過?
※我們的戰國七雄和權力的遊戲裡面的七大王國,怎麼對應?
※春秋戰國時期是不是周天子封地的臣民最幸福?
※中國古時候關於縱橫家有名的案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