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少日本電影演員的表演都相對比較誇張?

A:覺得《圖書館戰爭》中演員的表演很誇張。
B:《影子武士》男主角的表演很多時候覺得就像演話劇


-
日本演員的演技,跟他們的生態環境是離不開關係的。

一、
首先,日本(包括韓國),媒體圈是以經紀公司為大,很多演員都是領月薪的,生死存活,全憑經紀公司的支持和扶助。作為演員,除非少數特例,不然漫長的職業生涯中,都有起伏。尤其是小演員養成的階段,沒有那麼多的電影電視機會,只能靠劇場演出存活。

在日本,劇場演出一直常盛不衰,那個生態是很健全的,演員只要服從公司安排,總有表演機會,總有一碗飯吃。(前提是你有經紀公司簽約)。

長久的舞台演出,造成很多演員身上,都有一股濃厚的「劇場化表演習慣」,日本國人自己見多了,也就習以為常。

二、
這些年,在中國當紅的日劇,都有點「瘋狂」的元素在裡面,例子原諒我不多舉證了,就是一個正常的戲,比如「神探伽利略」,主角(福山雅治)演技正常,可他的實驗室里,都要配個演技誇張的助手(栗林宏美),這其實就是為了戲劇效果。

真的看多了日劇(包括電影和電視),其實,全部用平和、正常的表演方式,完成全部演出的表演,還是有很多。多到不可勝數。(其中最著名的,是以「拘謹美學」傳世的「小津安二郎」。)

從這一點上來看,劇目的品類,導演對角色的設計,主配角表演的刻意差異化,等等等等,有太多的理由,也是造成這種「誇張表演」的偌大原因。

三、
題目所提的「圖書館戰爭」 ,那是科幻品類的輕小說,先有漫畫(2007),再有動畫(2008),最後出來電影(2013),還有廣播。它的屬性,以及系列衍生物的出現,已經決定了這樣的作品,不可能正經到哪去。

極誇張的表演,說穿了,就是我說的「日本瘋狂表演」的第三個源頭:也就是「動漫的影響」。

因為日本是地球上,最愛看動漫的民族,從浮世繪的傳統,到現代的大量動漫作品,幾代人,幾十代人的耳溽目染下,現代影視真人作品,被浮世繪、動漫式的誇張元素浸潤,也是一種文化上,民族學上,社會學上的必然。

四、
說到底,誇張式的表演,不見得是日本影視作品的恥辱,往好處想,那是他們大和民族的堅實遺產。

用「包含的態度」去欣賞,也能看出日本人的真性情(以及歷史傳統)。

在我眼中,不見得是件壞事。

-


日劇表演容易誇張,日本電影表演往往內斂。
日本的電影和電視劇基本是兩個圈子,演員基本是兩撥人(當然有時也有相互串場的)。
日劇競爭激烈,為了加強戲劇性和感染力,演員表演會比較誇張(借鑒舞台劇技巧)。這些外在、誇張的表演 (語氣表情等) 沿襲下來,成為不用動腦筋去揣摩的程式,為一般演員熟用。
日本電影繼承了本民族空寂的美學,加上日本電影安靜的經典傳統,演員表演自然內斂。


這問題問出了我的心聲。真受不了日本演員一陣陣自行莫名驚詫的樣子


每個國家的影視劇表演風格都深受他們國家舞台劇的表演風格影響。


日本劇中誇張的表演成分要追溯到19世紀的一個轉變,就是新派劇的出現。新派劇是日本在明治維新逐漸衍生的一個劇種,一般出現在比較誇張的鬧劇表演里,又叫Shimpa,英語中翻譯為「New School」。一般認為呢,新派劇也是一個混合劇種,包含傳統歌舞伎表演與西方的話劇表演形式,最開始用在政治劇當中,後來更多的是家庭悲劇和社會風情劇,用來表現誇張的情感。
有趣的是新派劇影響中國和朝鮮非常厲害。比如民國時期的春柳劇社,發起人就是弘一法師,還有柳亞子等人。說到朝鮮,二戰後朝鮮希望摒棄日本殖民統治的所有痕迹,但是保留了新派劇。現在去看看朝鮮的革命劇(類似中國的樣板戲),還是新派劇的形式,原因之一可能是情感的表達需要吧。
(其實我沒怎麼看過太多日本電視劇,不過最近在讀一本朝鮮戲劇和電影表演的書。)


請LZ按每年旬報十佳電影看兩年, 再來提問。


對啊,尤其是反派演的極其誇張,前一段去日本一趟,與他們接觸,發現他們日常生活中交往,言語形態也比咱們誇張很多,應該是民族文化問題吧。看日劇看多了看習慣就好了


我是覺得呢,日本這個民族真的是既變態又萌點多多的,看日劇,他們都很有禮貌,講話的那種可愛感即使是看翻譯過來的日本文學都會感受到。那種譯文風格就是非常細膩溫柔的,而且始終有對青春話題的偏愛。校園劇是我最喜歡看的啊摔!
因為霓虹文化里就是有少年崇拜啊,動漫里永遠熱血的少年啊,日劇里永遠不止息的青春情誼啊,宅男們你們都不愛AKB48了嗎!!!
以上都是先說一說背景,再說回演技的話,一切就順理成章了。以前我也特別受不了堺雅人的演技啊,覺得超做作超浮誇有木有!現在覺得,嗯,其實日劇本來就有一股天真又熱血的勁頭在,所以這樣漫畫般誇張的演技表現出的弱智的萌感不要太配好不好!何況其實他們平時講話都這樣啊,而且太多日本妹子講話的語氣啊表情啊都很簡直要誠摯得把人溫暖死啊啊啊啊啊。參考宮崎葵好么。她太會賣萌了!!!


不得不指出
1對演技的看法不止一種 我個人認為 演戲和還原生活是兩種不同的需求 第一種是演的很有感覺但是你能意識到他在演戲 第二種 代入感很強 彷彿就是身邊的事
2不同的民俗與措辭方式 這一類可見樓上 講的挺有道理
3製作組以及背後投資人對產品的定位是什麼 面向的觀眾群是什麼


這是個好問題。贊同@yolfilm 的回答。下面做一些補充

不僅日本演員的表演會有這樣的感覺,其它國家包括韓國、中國、泰國、法國、義大利等等國家的部分電影中都會出現一些戲劇化的誇張表演。然而一般我們都會認為美國電影里的演員演得很自然,不做作。以下是我個人的思考與觀點。

第一大原因是民族文化問題。人們日常習慣中的表情、舉止、語氣等等特徵都是與文化和語言有著密切的聯繫。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常常鞠躬、捂嘴、歪脖子、點頭、以及用半蹲和誇張的面部表情來表示情緒;而中國人則喜歡擺定格Pose、回眸一笑、仰面流淚;阿拉伯人說話著急時就喜歡雙手攤開伸向前方等等。這些東西都在本民族電影中體現。

其實類似的情況在東南亞、西歐和中東的電影里都可以發現,當地的人日常生活中往往就是那個樣子,而電影只是又進行了一次誇張的藝術加工。美國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有很多文化交匯融合,加上我們從小就看美國大片,因此我們會認為大多數美國大片里的演員演得很自然,不做作。

第二大原因是戲劇文化問題。各民族對於電影的認識不同,目前大多數的導演都是寫實主義,力求表演真實自然,貼近生活。但有些國家的部分導演則會追求電影的戲劇感,也就是將本國的戲劇元素融入電影中,比如《西遊記》你就可以看到很多京劇的成份,《亂》里又常常會出現歌舞伎的影子。這些元素因為本民族觀眾經常接觸,那麼放在電影里就不會感到奇怪,但是其它國家的人就會覺得過於誇張了。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民族化、戲劇化的電影越來越少了,主要原因是國際文化大融合與美國文化的強勢入侵,電影都趨向於寫實主義了,過於民族化的電影很難在國際市場上吃得開。這一點可以通過比較現代電影和幾十年前的電影輕易看出,比如《賓虛》里那些演員念台詞時濃濃的歌劇味。不過有些導演還在不斷嘗試復古風格的電影,比如《芝加哥》完全就是百老匯的歌舞劇,法國的《藝術家》則是向黑白電影的致敬。。。


最主要的還是受戲劇影響,日本演員在研修戲劇或者自學表演時,會參考本國古典戲劇的表演方式。而以能劇、歌舞伎為代表的日本傳統戲劇中,對於表演的認知有點類似於中國古典戲劇,對於視覺審美要求很嚴格,每個動作,每個表情,每段台詞都要儘力做到精短但準確,所以演員表演需要採用誇張的處理才能很好地表達文本內容。這樣的表演方式也浸潤到了影視表演當中,尤其在老一輩演員中很常見。(題外話,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半澤直樹》中飾演黑崎檢察官的片岡愛之助老師的表演毫無違和感,就是因為在這樣的表演環境中,誇張的表演會被認為是符合語境的處理)。

中國古典戲劇的表演跟現代影視表演的從業人員基本上是脫節的,因此中國影視劇的演員不會有太多戲劇表演的痕迹,很多演員即使是修戲劇的,都是以西方戲劇為主。西方的戲劇表演其實就是電影表演的前身,由於電影起源於歐洲,所以在電影演員的誕生之初,很多戲劇演員便轉行拍電影。我們現在看到的西方電影的影帝級表演,基本上都是西方戲劇的表演特色,追求真實的感情和細膩的模仿。

其他的原因也有環境的影響,日本的普通民眾很難出現電影表演的誇張神情,接觸過的都知道,日本人說話聲音不大,沒有誇張的表情和肢體語言,隨時保持謙卑而剋制的儀態。影視劇作為虛擬的世界,也讓日本人有了一個宣洩的空間。

PS:樓上有提到小津安二郎的,的確小津的電影之所以讓人覺得平易近人,能體現人的真情實感,就是因為他創造了一個「反常規」的電影創作風格,避免演員的大幅動作與鏡頭搖擺,降低電影人物的對立和衝突,熱愛真實的生命,並為此感到哀傷。他也影響了諸如山田洋次甚至一些西方導演的創作理念。


可能有點跑,這個問題讓我一下子想到了曾和家人一起看的一個日本電影《入殮師》,起初以為是個搞笑的片子,看完的時候整個人都麻了,我爸哭的不行,沒見過我爸那麼哭過,我雖然沒看哭,但是真的也是被深深震撼和感動了,感覺電影里講的事情是那麼赤裸裸的真實,那種震撼太直接了,有那麼一瞬間你甚至會覺得那就是自己的故事。
嗯,說回來。所以說,我覺得題主可能以偏概全了,一個民族一個文化,一個文化一種看法,可能日本人看我們的東西也有納悶兒的地方,但這種鴻溝並不是給一個文化風格判刑的依據,只能說還不習慣,不了解。或許,人家本國人會多些感受呢。不是有句話叫「所有翻譯都是謬誤」么,其實,翻譯一種文化,翻譯一個民族又何嘗不會產生誤差呢,一定會的。所以說,多歧為貴,不取苟同。
另一方面講,我相信一點:只有用心的表演和不用心的表演,除去文化差異這層外衣後,人類靈魂深處的東西是共同的。打動人心的表演,一定是全世界人都感同身受的。所以說,求同存異,大雅共通。


就是舞台劇化的表演啊,不好嗎?

仲代達矢是俳優座(話劇演員)出身。

所以他的舞台劇風格非常濃。
這正是他的優點啊。他身上有含蓄、憂鬱、高貴、深沉,這樣的氣質。
不誇張啊。很美的。表演風格比較西化。

不想後來的演員,對著鏡頭很鬆懈的樣子。

據說影武者最早打算讓勝新太郎來演……
那就徹底變能劇了。


感覺日劇是全球整個影視劇生態系統裡面發展的很健康的一部分了
題材也從原來的愛情、友情、生命向更細節更專業的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進行滲透了。長年不衰的推理偵探類劇也能拍的很多視角和側重點(以前的《紳士刑警》、長青的《相幫》等,都能對社會問題進行很深的思考)。
而且個人覺得日劇特別側重劇本的社會哲學和心理學,台詞很考究。劇情很能契合日本當下的傳統、現代文化的交集。一般能猜到一個細節確往往猜不到結局,編劇和導演也展示了強大的自信和各行業專家般的認知。
而且日劇要續第二季的比較難。反響很好的一般才能續集,而且不太看當紅演員(木村拓哉這幾年的劇都不錯不過好像都只有一季)。 日本觀眾的品味都比較成熟。
每年感覺都有十分突出的日劇能讓人眼前一亮,像今年的《半澤直樹》。表現手法創新點頗多,這點與美劇主打親情溫暖和科幻不太一樣。
不過最羨慕的還是他們能褒貶社會啊,而且內容寬泛深入,邏輯強還帶有東方國家強烈的人文禮文化。畫面也簡單幹凈,雖然英語聽著彆扭,但看著他們認真說的樣子還真不好嘲笑啊。(深田恭子在演機場塔台調度官的時候英語說的不錯)
哈哈 想到哪裡說到哪裡 勉強一瞥吧


我倒是覺得跟日本人平時比較操勞壓抑有關,社會群體的表面和實際存在的反差巨大。


題主覺沒覺得中國人的演技都很誇張,尤其是電視劇,現實中出現個那樣說話的你一定覺得ta是神經病


日本電影對人性的挖掘和思考可能是全球電影界最深刻的,沒有之一。在感情方面具有亞洲人天生的敏感性,在思想方面也擁有足夠多的自由(想我大天朝,人材濟濟,卻被一些你懂的的原因給束縛著),在創作方面也擁有更加大的資金支持。這麼牛逼的環境為什麼會幼稚——這讓人想到一個問題:我大河南去外省看人家也是極其幼稚的,我大農村人進城看人家也是極其幼稚的。


不要深究什麼原因了,這個題目本身就不成立~這不是都的問題,而是lz接觸的片子有問題。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有其特性,如果lz多接觸日本的影視劇,其實你會發現,誇張的其實是少數,尤其是電影。根據其定位不一樣,演員演出的風格必然也是不一樣的,就如同東成西就與東邪西毒一樣。一個好的演員必須要能駕馭各種風格。拿竹中直人來說,基本上能很好的詮釋這個問題,對比一下東京日和和談談情跳跳舞。
當然還有一個可能比較容易把lz誤導的地方是現在日本的商業電影劇本匱乏,尤其是日劇,很多時候是靠漫畫題材改的,所以如果這幾年接觸日劇多的話··也是會有這樣的感覺,但這絕對也不是大多數。


日本偵探劇來說
日劇很多誇張的表演屬於搞笑的成分
其餘的情節基本正常,誇張成分很少
例如古畑任三郎里的今泉桑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堂本剛版裡面堂本剛
圈套裡面山田和教授
富豪刑事裡面深田恭子的爺爺和同事
名偵探守則裡面的主演
迷裡面的石原里美
怪胎刑警裡面的刑警
上鎖的房間裡面的律師和女助手
相棒前幾季裡面的那個男助手
木村拓哉的腦偵探
推理要在晚餐後的主演
遙控刑警里的深田恭子

還有基本是敘述性講故事的,不太有搞笑的成分,誇張的表演也很少
金田一耕助系列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松本潤版
白夜行
嫌疑犯x的獻身
東野圭吾短片四部
unfair
時效警察
絕對零度
Specialist


表演是否誇張主要還是看導演想把劇弄成什麼樣的風格


這個問題我首先就想到了藤原龍也。。。
懸疑驚悚片領域的當紅小生,由於是劇場出身,演技也是相當的「浮誇」,永遠少不了歇斯底里的表演
印象中日劇裡面的人物經歷情緒的大波動,比如憤怒或者悲傷 都會表現十分明顯,和平日拘謹的作風完全相反,情緒會突然失控……


推薦閱讀:

怎麼看《盜墓筆記》豆瓣評分4.9比《小時代2》還低?
你覺得《銀河護衛隊》里最戳心的情節是什麼?
如何評價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幕後紀錄片?
為什麼伏地魔要殺哈利·波特的父母?
哪些電影可以作為場面調度的教科書?

TAG:電影 | 日本文化 | 文化 | 日本電影 | 演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