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有哪些失敗的地方?是不是還可以寫的更好?

【神鵰很好,我也喜歡神鵰,但是我現在問的是神鵰失敗的地方,不要脫離原題】我認為神鵰俠侶金庸成功(注意:是成功)的作品裡邊最失敗的一部。原因如下:1.沒有很好的結合歷史背景,或者說背景不夠宏大。成功的作品比如天龍八部和射鵰英雄傳都是在特定的的時期,特定的歷史,才發生了傳奇的故事,沒有宋遼紛爭蕭峰的母親也就不會死,也就沒有整個天龍的故事。金兵不欺壓百姓,郭嘯天也不會被金兵殺死,也就不會有郭靖楊康的故事了。而神鵰就算沒有歷史紛爭也能很好的發展,楊過參加襄陽大戰就是幫個忙打醬油的。射鵰中大金國是怎麼衰落的?蒙古是怎麼崛起的?如果把這兩段交代的更清楚並且結合主角楊過和小龍女去寫不是更好?2.對郭靖的形象變化沒有交代清楚。郭靖是怎麼從射鵰中一個傻頭傻腦的小子變成萬人敬仰的郭大俠的?是怎麼擔當抵抗蒙古國的重任的?再結合歷史背景,這裡邊有多少故事可以寫!3.對楊過性格的形成也就是童年時期沒有詳細描寫。射鵰中穆念慈的存在感是比較低的,神鵰中恰好可以大加筆墨,而神鵰中穆念慈一出場就死了,原著中只是一筆帶過,說是得了瘟疫,大家知道楊過的性格跟大俠是不一樣的,性格怪癖,不是光明磊落的,會偷雞摸狗,會想暗殺郭伯伯,是什麼樣的童年使他形成這樣性格的?是不是從小跟著娘打零工吃盡了苦頭?是不是娘死後自己無法謀生只能去偷雞摸狗?娘又是怎麼得病的,再結合歷史,這裡邊得有多少東西可寫啊!4.情節單調加入了過多與主體故事不相干的內容。開篇第一回寫的是李莫愁殺陸家一家,短短一回描述了許多人物,而這些人物中陸展元何沅君已經死了,剩下的是陸無雙的父親陸立鼎,而陸立鼎一露面也死了,武三通愛不愛何沅君又有什麼用呢?阿沅也死了。把這些筆墨描寫郭靖穆念慈不是更好?這一段故事就像橫插進來的一樣。再比如說王重陽與祖師婆婆,王重陽本是射鵰中的人物,故事都發展到神鵰還把王重陽拿出來說是不是實在沒什麼可寫的了?包括後邊獨孤求敗,按理說前一代的事已經定了,這個人物是哪來的?這些「節外生枝」是不是真因為沒什麼可寫的了,故意增加情節?
總之感覺神鵰該寫的沒寫,不該寫的加了一堆。


我一直覺得《神鵰》的最大失敗之處是前面有《射鵰》。

當你提前知道了楊康歐陽鋒郭靖黃蓉的事情以後,再去讀《神鵰》,樂趣本來就少了很多。而且太容易看主角不順眼了。


小說不需要事無巨細把所有東西都謝了。無數人討論金庸,把這個武俠世界通過作者留下的蛛絲馬跡一點點補全也是一種享受。另外金庸從來不想重複自己,神鵰的主題很明顯,就是愛情。
所以裡面寫了一堆的愛情故事。李莫愁可以算這個故事的主線,是線索人物,所以他的故事的由頭的背景愛情故事也顯得比較重要了。 每本書的基調都是不同的,神鵰本來就是愛情故事,他是獨立的作品而不是你所認為只需要解釋讀者關心的前作的人物命運就好了。

說白了你不喜歡這個故事,所以你會認為寫這些人物的筆墨沒有必要。神鵰在金庸七部長篇大作里,算是爭議最多的一部。喜歡的人喜歡得要死,討厭的人亦然。正如楊過一般。


我同意神鵰是金庸最不好的一批小說之一,不僅不如天龍、笑傲、倚天、射鵰,甚至也不如碧血、連城、俠客、飛狐。但神鵰不好的原因不在題主說的任何一個原因,而在於結構上的失誤影響了格局。

金庸的小說除了天龍結構散亂(非貶義)之外,其他的小說基本都走的是標準的線性結構,也就是常說的「打怪升級」結構。以主人公的經歷為主線,設計了一個個關卡和矛盾,層層累進,最終推向推向高潮。如射鵰,即使不翻原著也可以回憶起大致的關卡設置(大漠—北京—太湖—桃花島—海上—明霞島—臨安—鐵掌幫—臨安—蒙古—華山),每一個關卡都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boss。即使是中短篇的碧血、連城、飛狐也是如此。

而神鵰的失誤就在於,絕情谷這一個關卡耗費了太多筆墨。從三聯版第二卷後半進入絕情谷,到第四卷前半才完結,幾乎佔了全書一半篇幅。這一半篇幅里只有一個主要矛盾,就是楊過能不能得到絕情丹。中間雖然穿插了襄陽和重陽宮兩場大戰,但最出彩的確是作為配角的郭靖。這種設計也造成了另一個結果,楊過在成為神鵰俠的16年前,只打過兩個小boss(李莫愁、公孫止)和一個實力極度不穩定的大boss(金輪法王)。無論從「武」還是從「俠」,神鵰的格局都太小,配不上四卷書的篇幅。試想神鵰是個4小時的rpg遊戲,其中2小時都在一關,從頭到尾只有3個boss,玩家恐怕都要摔手柄了吧。


我同意題主提出的大的看法,神鵰俠侶是金庸那幾部久負盛名的高人氣小說里水準比較低的一部(我心中的另外一部是天龍八部,這個和很多金迷的看法不一樣)。

我認為神鵰俠侶的水準低,主要是在結構上分析。當然我也不喜歡神鵰里的人物刻畫,像小龍女,十六年等等情感的烘托我都不喜歡。但是既然想客觀的分析他的不好,我就盡量不從這些主觀的地方說起。就說他的結構,問題真的非常大。

1.絕情谷篇幅過大
這一點有另外一個答主回答了,我就不多說了。但是我在這裡也是深表同意。絕情谷那一段已經影響了整個故事的流暢程度

2.耶律完顏等人的虎頭蛇尾
就是楊過出古墓尋找姑姑,到去大勝關找郭伯父郭伯母之間,楊過經歷的那些事里,如果說陸無雙的故事還能融入主線的話,耶律齊完顏萍那一段就完全是虎頭蛇尾寫不下去了,整體來看那一段簡直就是番外篇。
而且最後寫不下去了乾脆把耶律完顏這波人拉給郭芙大小武拉郎配,這就更加莫名其妙了。如果說耶律齊配了郭芙還算是有挖掘的價值的話,剩下倆女的配大小武就完全是寫到哪是哪最後省事湊一個結局了。
這就是金庸當時寫作是連載形式的弊病,總是有些情節是寫著寫著寫不下去了只能宕開一筆的,射鵰這樣的問題出現在程家大小姐那一段(所以巧合的是程瑤迦最後也給拉郎配給了陸冠英),但是射鵰那一段好歹也算強行推動了情節讓郭靖學全了十八掌,草蛇灰線了兩個丐幫長老留在君山大會再出來。而且那一段的人物刻畫,黃蓉洪七公歐陽克還有兩長老,這些性格刻畫都比神鵰這一段要高。神鵰這裡完全是與主線毫無聯繫還弄出了耶律妹和完顏萍兩個大醬油。

3.全文第一反派金輪法王的刻畫失敗
至少在新修版出來之前,金輪法王是金庸的幾部高人氣小說里最蒼白的第一反派,全文下來幾乎是為了搗亂而搗亂沒有一個反派內心細膩的刻畫。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金輪法王沒有大奸大惡,所謂的反派就只是所屬陣容不同,各為其主而已。
這樣塑造反派行不行,當然可以。並不是所有反派都要像成昆一樣惡得有因有果,也不是所有惡人都像花鐵干一樣純粹人品成渣。但是這樣寫一個全文第一反派大boss,就撐不起文章了。

所幸,後來有兩件事幫了金輪法王,讓這個形象更深入大眾
其一是影視改變,金輪法王一個番僧形象很容易在視覺上給人以不明覺厲的感覺。歷來影視劇,奇形怪狀的反派總能讓觀眾印象深刻。
第二是金庸新修版的改編。既然故事結構無法大改,金輪的惡註定了就只能主要是立場不同,那乾脆金庸就強化了這方面,也算是給這個人物開出了另一條路。新修版里金庸對金輪和郭襄的故事有了更多的筆墨,藉此讓讀音深刻體會到金輪的慈愛。這也算是將錯就錯,另闢蹊徑走出一條新路了。金輪法王既然做不成一個徹底的惡人,就做一個無奈的反派吧。雖然從整個小說的結構上我依舊覺得這是功能缺失,但是金輪這個人物算是豐滿起來了,也不錯。

4.題主自己提到的最後一點,小說人物出現得莫名其妙,這一點我特別同意。
耶律完顏這種說過就不說了,像什麼陸立鼎這種完全就是累贅,都不知道呀為什麼金庸要陸展元病死再出來個陸立鼎被殺,還不如像95版那樣,李莫愁直接殺陸展元,既簡練又更有感染力。還有林朝英這人物出來的也挺莫名其妙。

5.主角開掛太過頭,瑪麗蘇傑克蘇太過火
這一段算是主觀判斷,就說得少一點。像什麼一見楊過誤終身什麼的,還有最後郭芙結婚十多年了,過去的事都過去了唄,還要她特意頓悟自己愛楊過,這些都太過分了。小龍女什麼永遠年輕的設定也是瑪麗蘇得飛起。還有楊過小龍女才在大勝關雙劍合璧就打退第一反派金輪,這掛開得也是醉了,搞得金輪這個boss形象根本沒法樹立。

6.邏輯硬傷
這是我附帶的,所有小說難免會有bug嘛,神鵰的bug恰好我不太能忍受。
像趙志敬的壞水都顯露無疑了,尹志平還要把掌教傳給他。像郭靖把楊過託付給丘處機結果丘處機不讓尹志平帶居然讓趙志敬帶,這些我是看著不太舒服的。不過對於小說來說,不算是大問題


金庸的武俠小說,我指看過兩部
神鵰和射鵰,先說一下兩者看完的用時,射鵰用了一學期。。。神鵰只用了十五天,其他的小說我沒讀過,沒有發言權,但單就這兩部而言,我更喜歡神鵰。雖然他有很多缺陷,這也是我讀完後深感遺憾的地方,總覺得可以寫的更好。
現在來說一下神鵰的不足
整部書對小龍女的描寫所佔篇幅甚至還不如郭襄,有些喧賓奪主。其實從出了古墓以後小龍女的篇幅被嚴重壓縮,所以每當我讀到小龍女重新登場的段落也會比其他地方讀的更細。雖然篇幅變少,但刻畫的很好,總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正是一次次的分離使得楊龍二人的相聚變得珍貴,但是,後期,即小龍女在古墓中被郭芙誤傷到她從斷腸崖跳下這段,楊龍二人始終在一起,如果說之前是因為小龍女離場而鮮有描寫的話,那麼這一段中,小龍女始終是在場景之內,但很少去描寫其心裡變化與語言。而且最後還是黃蓉讓她勸楊過求生,這怎麼讀怎麼感覺她像是打醬油的


不敢從多高的角度評價神鵰,只能從個人角度說,不喜歡神鵰俠侶…很多人說張無忌是射鵰三部曲裡面最不像大俠的主角,但老實說,至少讀完後我覺得張無忌是個真實的人,只不過是性格普通了一些,而楊過是什麼?從他身上我只看到了孤僻和冷漠,整部小說,我就沒明白金庸想塑造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張無忌,郭靖,令狐沖這些人都曾在很多環節中表現出他們的人性閃光點,楊過這裡我就很少有佩服他的地方,也不明白這樣的人是如何交到那麼多的朋友,並被前輩高人垂青的,總覺得人物單薄且情節不通,比如依他楊過的性格,郭襄在風陵渡聽到的那些故事真的是他做的嗎?倒不是說人人都得有郭靖那樣的政治覺悟,你也可以醉心武學或者玩世不恭,但既想遺世獨立,又想有個大俠的美名,至少在我這一個讀者看來,金庸這部書沒能完成任務…


小時候讀金庸,每每耽溺於作者營造的幻想世界,一不留神便讀得晨昏顛倒、廢寢忘食。那時缺乏判斷小說質量優劣的能力,覺得每部金庸作品都是劇情緊張激烈,打鬥驚心動魄的佳作。如今年齡漸長,審美能力和生活經驗也有所增加,再讀金庸時,許多過去從未意識到的問題,彷彿河底沉積多年的雜物,終於漸漸浮出水面。所謂「代入感」、「沉浸感」之類的閱讀體驗,也相對少了很多,這種感受讀《神鵰俠侶》時最明顯,原因在於它的缺點十分突出,而優點還達不到「瑕不掩瑜」的程度。

《神鵰俠侶》中大概有兩處最明顯的缺陷:

一是武俠類型元素的自我重複。《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之所以經典,原因之一是它們構建並拓展了金庸武俠世界的原型系統,從此金庸小說中的種種設定,被後世許多武俠作家爭相學習模仿。而《神鵰俠侶》只見繼承,不見創新,幾乎全盤延續了《射鵰英雄傳》的世界觀和江湖體系,比如華夷之爭的歷史背景,由全真派、丐幫、桃花島等門派構成的武林體系,五大高手及其弟子之間的人物關係等,就算稍微新鮮點的古墓派和絕情谷,也不過是全真派和鐵掌幫的外延。就類型小說的創作探索而言金庸完全是在原地踏步。

二是對愛情的刻畫浮於表面。《神鵰俠侶》的主旨是「問世間情為何物」,即探討愛情的本質,因此金庸設計並展覽了大量五花八門,形態各異的愛情狀態,其中既有奇情,也有虐戀。然而無論是楊過小龍女一別十六載互不相負,還是李莫愁相思無果終成變態,無論是郭靖黃蓉相敬如賓,還是公孫止裘千尺相愛相殺,主要作用是為故事提供離奇曲折的情節,豐富敘事的多樣性。導致上述極端的愛情關係形成的人性和心理因素,小說中的交代便十分欠缺,陷入單相思的人所在多有,何以李莫愁會發展成反社會人格?婚後出軌的夫妻很多,何以公孫止和裘千尺會用最惡毒的方式報復彼此?既然小說旨在討論「何為愛情」,便不能繞過對愛情深層緣由的挖掘揭示,否則如何讓讀者信服作者的敘述?誠然通俗小說娛樂性第一,追求的是好看而不是深刻,註定無法接近真理的邊界,既然如此,又何必在小說中擺出「問世間情為何物」這樣天問般宏大的命題呢?

《神鵰俠侶》還有一些問題,是存在於金庸小說中的通病,無論讀哪部金庸,這些問題都會時不時地暴露出來,讓人忍不住扶額哀嘆,比如頻繁通過人物智商下線和低級誤會來製造劇情衝突,比如太多的巧合,主宰了故事的走向,使得很多情節的內在邏輯完全不可信。

我無意把《神鵰俠侶》批判一番,這部小說雖然問題多多,卻也有它不可磨滅的閃光之處,而我認為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它貢獻了《風陵夜話》這樣一篇可讀性極高的章節,並對後來的武俠小說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從文學技法來看,《風陵夜話》通過多名龍套角色的口述,以側面描寫的方式刻畫了「神鵰俠」令人神往的豪俠形象,同時在短短一章篇幅內,完成了小說時間線整整十六年的跨越,不但營造出飛逝、歲月如流的滄桑之感,也為下文開啟了全新的劇情線。這種在故事的中後段進行大幅時間跨越的手法被後來許多武俠小說借鑒,例如《英雄志》中盧雲被困大瀑布十年,《崑崙》中梁蕭遠赴西亞、中東遊歷十年等。

總而言之,我個人並不喜歡《神鵰俠侶》這部作品,如果按喜好程度把金庸的十五部小說排序,它大概排在六七名的位置。


不以為然,鄙人認為"神鵰"是金庸"射鵰三部曲"中最好的一部。純個人觀點,至於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也不會改變咯╮(╯▽╰)╭


私以為加上題主所談及的那些內容整部小說改為《射鵰英雄後傳》更為妥當,但事實上叫《神鵰俠侶》,這也說明了《神鵰》一書並不會著墨過多與《神鵰》無關的內容,換句話說,《神鵰》中哪些適合寫進來哪些應該省略應該看是不是有利於推動主線劇情。
比如題主提到的要寫郭靖的成長變化,但是過多的著墨可以增加楊過與小龍女故事的張力嗎?是更能凸顯前期以郭靖為首的禮教對抗,還是能夠更加透徹的體現郭靖對楊過的慈愛並不清楚。至於如果是「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體現,個人認為射鵰結尾的鋪墊已經足矣。同樣的,金國衰落蒙古崛起射鵰的交待同樣足夠沒有必要在神鵰中敘述。
第二點是,題主認為應該加強穆念慈的情節從而交待楊過的性格形成,我想從穆病死後楊過一人漂泊以及桃花島加全真教經歷夠了吧。
第三點是題主認為像王重陽李莫愁陸展元之類的情節不該多寫,但這恰恰是有利於推動情節的呀。王重陽不敢破禮教為楊龍破禮教做鋪墊,而陸展元的故事更是為本書重要人物李莫愁的行為註解,個人覺得如果刪掉的話楊龍感情的經歷會很單薄。
最後是歷史背景不夠宏大的問題,不知道題主怎麼看《笑傲江湖》?個人認為如果金庸所有小說都要宏大背景未免全是《天龍八部》了。
最後設想加上上面的全部內容,《神鵰》大概要第十回姑姑才有機會出場了吧。

說了這麼多好像還沒說到正題:《神鵰》有哪些缺點或者不如意的地方呢?縱觀《神鵰》,「英雄大宴」之前,主要突出了楊過的悲慘經歷以及「天底下只有姑姑對我好」,「英雄大宴」後幾章是寫禮教束縛,情不由己。後來楊過知道殺父仇人一直到「危城女嬰」,主要是寫楊過從復仇到俠義認知的轉變,再從斷臂到重陽宮到絕情谷,這一塊內容就充實的多,一是楊過實力的強化,二是通過斷臂等事情再次強化「只有姑姑對我好」,三是寫楊龍感情百轉曲折。絕情谷跳崖至十六年後,是楊過到神鵰俠的轉變,這一段不管作者刻意與否,最成功的當是郭襄。最後到結局重會,襄陽大戰。我們會發現《神鵰》雖然寫愛情,但是故事並不單薄,主角成長寫的很紮實。如果真要挑毛病,不知道楊龍愛情描寫不足算不算。全書大多是以楊過的心理感受即通過周遭冷酷然後感悟「天底下只有姑姑一個人對我好」,而直接體現楊龍感情或者小龍女想法的並不多,英雄大宴以前的古墓生活仍然是師徒情重於男女情,儘管這部分是萌芽。而再到後面就是絕情谷和重陽宮的戲了,然而這部分著重體現的是情路之苦而非情緣之深。兩者愛情似乎正如許多人認為的那樣:楊龍二人恩重於情。甚至有人覺得郭芙楊過才是真愛,可見楊龍戀仍有發揮空間。
再者就是一個小小的內容:大小武和完顏萍耶律燕的感情有強行湊對之嫌,瞬間有各自備胎之感。不過這也還算符合現實吧:到了待嫁之齡,沒有合適的人那就相個親好了。
以上為個人淺薄看法,如有不當懇請各位指正。如願探討歡迎之至。


我覺得金老爺子忘記給程英寫一個好歸宿了,她是那麼好的一個姑娘


哎呀,我倒是想看楊過後期,郭襄。。。峨眉,少林三豐武當那些


以前收集的幾個天涯仗劍罵《神鵰》一書的帖子。

http://bbs.tianya.cn/post-no17-11009-1.shtml

http://bbs.tianya.cn/post-no17-28617-1.shtml

http://bbs.tianya.cn/post-no17-33206-1.shtml

http://bbs.tianya.cn/post-no17-69539-1.shtml

http://bbs.tianya.cn/post-no17-46533-1.shtml#23

http://bbs.tianya.cn/post-no17-31006-1.shtml


  《神鵰》整部書的結構,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小龍女和楊過在不能不分開的情形下分開,黃蓉編了一個謊言,使楊過充滿希望,等了十六年。這十六年,對一個深切認識到愛情是什麼的人而言,是極度痛苦的煎熬。結果是十六年後,小龍女、楊過重逢,喜劇收場。
楊過在《神鵰》中,自始至終,是一個悲劇性格的人物,小龍女也是,因為他們和當時社會,完全不能相合。楊過、小龍女重逢,對讀者而言,是一個大喜訊,人人額手稱慶,但對整部小說而言,卻是敗筆。試看小龍女再出現後,哪裡還有什麼江芒可言?遠不如讓楊過一直悲劇下去好得多了!
  作為讀者之一,如今說得口硬,但在看《神鵰》時,也希望小龍女、楊過重逢,雖然在掩卷之後,一再認為悲劇可以使《神鵰》更完整,也相信金庸在創作開始時,也以悲劇為主旨,不然,何必讓小龍女給一個毫不相干的道士姦汙?金庸在寫《神鵰》的時候,喜劇收場,絕對可以諒解,因為那時,正是《明報》初創時期,《神鵰》在《明報》上連載。菲是小龍女忽然從此不見,楊過凄凄涼涼,鬱郁獨生,寂寞人生,只怕讀者一怒之下,再也不看《明報》。


我部分同意題主的觀點,《神鵰俠侶》原名《天殘地缺》,暗指小龍女與楊過的愛情。單從題目來看,本書的主題就是一個「情」字,而且是殘缺的,不完美的情。

從神鵰開篇的何沅君,李莫愁,武三通一干人等的糾葛談起,直到最後楊過小龍女隱居結束。這中間,有太多的情,既有李莫愁,裘千尺,尹志平等(甚至包括楊龍二人在內)為情所困的悲劇人物;也有老頑童與瑛姑和好如初,郭靖與黃蓉的伉儷情深等亮色。對比之下,更凸顯了本作核心主題「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而整部作品始終圍繞此中心一氣呵成,又不時穿插俠義家國情懷的描寫,可以算作是金老小說中的上品。

開篇我說過,不完全同意題主的觀點,那麼再來說說同意的部分。

總的來講,神鵰隸屬於射鵰三部曲,並且是其中承上啟下的部分,既要承接射鵰中大多人物的結局,又要開啟倚天屠龍的篇章。射鵰本就是世界觀龐大的一部小說,想在續作裡面面俱到的交代無異於天方夜譚,縱然可以部分留白,任務量也非常龐大,更不必說本作還要提及倚天的開篇。(楊過斷臂前開掛一般學遍天下精妙武功的主要原因)

這就使得神鵰的位置顯得尤為尷尬,金老既要寫楊龍二人所受的苦難之深,愛之不易。又要兼顧其他方面。這使得書中很多部分顯得拖沓,譬如絕情谷的經歷,譬如楊龍的無限分分合合,譬如射鵰中大量boss級人物的突然登場,卻只是來打個醬油,或是幫主角升了級就一走了之。(因此為維護故事的平衡性,楊過斷臂)愈到後篇,愈是明顯,愈是顯得力不從心。小龍女中毒不治,卻只是靠尋常的蜂蜜白魚就可抑制就是略顯敷衍的例子之一。

綜上所述,從三部曲的角度來看,本書精彩有餘,且幾乎完美的完成了承上啟下的任務;但單從一書的角度來看,不少地方反而顯得拖沓,甚至有些牽強,好在無傷大雅。

單是談失敗之處,只能怪神鵰處於三部曲中篇的尷尬位置了。


題主的問題有原教旨主義色彩。

你預設的前提是金庸小說好就好在歷史大背景對主角的影響,讓他從小人物得以機緣巧合成為傳奇。

然而,射鵰三部曲從《射鵰》到《神鵰》到《倚天》,主角作為「俠」的不同表現體現了金庸對武俠世界理解在不同時期的變化。郭靖對於國家,歷史是緊密地參與,他是正氣之俠,道義之俠,家國之俠的象徵;到了楊過,家國不是第一主題了,而是對於傳統禮教的質疑和挑戰,直到書中結尾,楊過成為的也只是邊緣化的大俠,帶著不關心和糾結的大俠,他並非一直發自內心認為自己該做大俠,而是與傳統大俠的觀念碰撞中最終敗下陣來;張無忌在道義上則是無法成為大俠的普通人。

這一切都是設定好的,代表了金庸本人對俠和家國關係的理解用三本作品的篇幅進行了探討。歷史大環境在射鵰里是極為重要的,它成就了俠;神鵰里它讓小魔頭沒有走上「歧途」;在倚天里則是把主角成為俠的可能性抹除得一乾二淨。

個人認為題主對於金庸小說的理解是點狀的,聯繫上下文和金庸創作思路的轉變才能真正理解金庸或有意或無意的創作語言。


能給可憐的郭破虜加點戲份嗎?


神鵰結尾處楊過離去,只描寫了郭襄姑娘的不舍之情,可是當時無雙,程英也在的啊!


題主可知道人世間有件事叫腦補。而且小說作者迎合讀者口味來設計劇情的話,發生的事和我們想像的都一樣,這書還能看下去嗎 。
對一步作品,其實和追你的男孩子一樣,喜歡他他做什麼都覺得感動,不喜歡他他做什麼都滿身不是 。作者當年創作這小說的時候也沒打算征服所有的觀眾。


金庸心太軟了。。。如果不理讀者的強烈反對,讓小龍女在十六年前直接掛掉,楊過殉情就完美了。


最失敗的地方是
小龍女被強姦了
淑女劍被紫薇軟劍斬斷了
楊過都答應郭襄不尋死了
完事兒小龍女又活了
理由竟然是奇葩的白魚配蜂蜜能治情花毒
有這麼扯的么,這牽強的理由告訴鬼鬼能信?


推薦閱讀:

如果郭靖黃蓉的第一胎是兒子,他會是什麼樣的?
如何評價神鵰俠侶中的黃蓉和郭靖對子女的教育?為什麼明知女兒刁蠻任性闖禍無數卻也不好好管教?
為什麼耶律齊和完顏萍沒有在一起?
假如楊過要納妾,小龍女會同意嗎?為什麼?

TAG:神鵰俠侶 | 神鵰俠侶書籍 | 神鵰俠侶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