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參」與「商」是哪兩顆星呢?
查了一下,有說法是這兩顆都是金星,但應該是不可信的。商一般認為是心宿二,參似乎有參宿一和參宿四兩種說法,究竟是哪兩顆星呢?
文人的事情,樓上的講法是不對的。尤其查唐代的星圖是不可取的。
簡單說這件事就是,杜甫用了左傳中轉述的高辛氏二子失和的典故。
- 杜甫是怎麼認識參商的?
- 左傳中是怎麼認識參商的?
- 高辛氏二子是怎麼認識參商的?
中國文人的用典,本身就是取一種象徵意義。就好比說付梓,付梓的意思是雕版印行,但是我們現在根本不雕版,也說付梓的。杜甫說參商,他本人完全可以根本不看星空光看左傳。他完全可以根本不知道或者不認識任何一顆星星的。他的觀點,實際上最不重要。
這個問題,應該轉化為唐代(乃至唐代附近時候)人們是如何認識這參商的。
- 商星:
左傳昭公元年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後帝不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
史記鄭世家
高辛氏有二子,長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曠林,不相能也,日操干戈以相征伐。後帝弗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
二者所述幾無二致。
後代人是怎麼解讀的呢?商星解讀基本沒有爭議,就是心宿二。
春秋左傳正義:
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丘,宋地。主祀辰星,辰,大火也。
疏:
正義曰:《殷本紀》稱相士,契孫,是湯之先也。襄九年傳云:「閼伯居商丘,祀大火。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辰即大火星也,故商大祀辰星。商,謂宋也。宋,商後,故稱商人也。
史記三家註:
【集解】:賈逵曰:「商丘在漳南。」杜預曰:「商丘,宋地。」服虔曰:「辰,大火,主祀也。」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集解】:服虔曰:「商人,契之先,湯之始祖相土封閼伯之故地,因其故國而代之。」
春秋左傳正義注為杜預所作,疏為孔穎達所作,可以代表一時之主流觀點。
閼伯,子姓,名契,就是陶唐氏的【火正】同時也是殷商的遠祖:
史記殷本紀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於商,賜姓子氏。契興於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詩經商頌玄鳥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左傳襄公九年:
是故咮為鶉火,心為大火。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商人閱其禍敗之釁,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
夏小正
初昏大火中。大火者,心也
夢溪筆談
天事以辰名者為多,皆本於辰巳之辰,今略舉數事:十二支謂之十二辰,一時謂之一辰,一日謂之一辰,日、月、星謂之三辰,北極謂之北辰,大火謂之大辰,五星中有辰星,五行之時,謂之五辰,《書》曰「撫於五辰」是也,已上皆謂之辰。
七月流火的典故不用再講吧?
被稱為商星,完全是因為殷商那個商人祭祀這顆星星。
貞,隹火,五月。
被解釋為五月觀測大火星的記錄。至於甲骨文中多次出現的帝心,就是帝(禘)這種祭祀來祭祀心宿了。商人祭祀心宿二,是很明確的事情。所以關於商星的問題,鏈條是這樣的:
- 出土甲骨文表明殷人祭祀大火星,
- 左傳說殷人祖先祭祀辰星,又說殷人祖先祭祀大火星,當時宋國可能還延續這種祭祀,
- 時代相近的諸如夏小正、詩經、公羊傳中都提及過大火星,後世也有提及,是心宿二無誤,
- 後世到唐代,諸版本註疏多有確信殷人祭祀的就是大火星,
- 唐後世的宋,夢溪筆談中說大辰為大火星。
所以我們大概可以回答前面的三個問題了
商星的概念,遠邁上古,下及唐宋,沒有什麼分歧,就是指心宿二。
- 參星:
高票回答中:
============上面是截圖=============
這句話實際上是我不潛水而回答問題的原因。我真是……所以說,別總談文史無用……我真的真的第一次見這樣論證「必然還包括其他部分的」……
史記三家注
參為白虎。【正義】:觜三星,參三星,外四星為實沈,於辰在申,魏之分野,為白虎形也。參,色林反,下同。三星直者,是為衡石。【集解】:孟康曰:「參三星者,白虎宿中,東西直,似稱衡。」下有三星,兌,曰罰,【集解】:孟康曰:「在參間。上小下大,故曰銳。」晉灼曰:「三星少斜列,無銳形。」【正義】:罰,亦作「伐」。春秋運斗樞雲「參伐事主斬艾」也。為斬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小三星隅置,曰觜觿,為虎首,主葆旅事。
司馬遷行文段根本沒有什麼所謂「必然還有其他部分」,文言文釋讀問題不解釋。正義、集解均明確提到參三星。漢書大體延續史記設定。
罰星亦名伐星,就是獵戶座大星雲,看起來上小下大,古人認為是三顆星。
伐三星明確吧?
《考工記》
熊旗六斿。以象伐也。《註》熊虎爲旗,師都之所建,伐屬白虎宿,與參連體而六星。
參與伐連體而六星,6-3=7?
參星確實有一段時間就是指三星。因為「參」和「叄」本就是同一個字,在先秦時期就可用來表示數目3。
詩經唐風綢繆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毛傳》:「三星,參也。」
《毛詩註疏》:「參中三星橫列,故謂之參。」《詩演義》:「參三星,謂之參者,以三相參也。」
(按,毛詩代表當時人的認知,關於三星是否全指參宿,我保留意見。不過考慮到前面高辛氏二子裡面有個恰好佔了個唐,此例子還是極好的)
詳細論述參考: @趙瑾昀 的答案「參」和「叄」這麼像,它們有何淵源? - 趙瑾昀的回答
但是唐代比杜甫稍早寫的李淳風所寫的:晉書天文志
參十星……參,白獸之體。其中三星橫列,三將也。東北曰左肩,主左將;西北曰右肩,主右將;東南曰左足,主後將軍;西南曰右足,主偏將軍。中央三小星曰伐,天之都尉也……
是將史記、漢書中的參三星、伐三星、其外四星共計十顆星星整合在一起的。目前主流觀點是,陳卓整理星官之後官方星官一直到明都沒有什麼變化,所以參宿定為十星,至晚定於陳卓。此外,開元占經引石氏曰參十星,巫咸曰參為衡。為衡則是同史記所述為獵戶座腰帶三星。石氏所言,也許晚至後漢呢呵呵。
關於參星,我們可以回答前面問題中的兩個:- 陳卓以後人說參星為參十星,
- 先秦人和漢代早期說參星一般是說參三星,
- 左傳唐人祭祀參星和詩經綢繆「三星在天」可以認為有一點關係,但是論證起來不是很強的證據,
- 唐代人(三家注)知道先秦人說的是參三星,
- 周時代之前的人怎麼認識還不知道。
===========================================
前面說的,基本上可以認為商是指心宿二亦即大火星,參是指參宿三星亦即獵戶座之腰帶三星。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古典文獻來看,比較早明確提到二十八【宿】是呂氏春秋,當然曾侯乙的墓葬漆箱更早。而文獻則對稍早時候的星並不明確提出【宿】的概念。
我前面行文盡量注意了不提商宿這個說法(實際上應該不存在這個說法)。【參星】和【參宿】在意義上是有重大區別的,需要注意。
直接上圖
這兩位是兄弟的可能性不大。
來個段子終結這個坑吧,更一半我就煩了……這麼長。
昔阿當氏有二子,伯曰亞伯,季曰該隱。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後帝不臧。
參與商並非具體的指哪顆星,而是兩個星宿名,參即參宿,主要在今獵戶座;而商則是心宿(又稱商宿),主要在今天蠍座。此外如果認為是「參 (星官)」和「心 (星官)」兩個星官也無不可。
記得小時候看的一本書上說分別是參宿四和心宿二,幾為所誤。但答題前查了部分資料後又一度以為是參宿一,但最後我還是認同參與商並非具體的指哪顆星,而是兩個星宿名的答案。同時,還發現維基百科中的一些說法似有不妥。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贈衛八處士》。參商兩者在天空中彼此相對,此出彼沒,不得相見。形容人生聚散無常。
我先來一一排除問題補充中的幾個答案:
這兩顆都是金星,怎麼會不相見?難道是說一天或一年中不同時候的金星?而金星有「太白」,「啟明」或「長庚」等別稱,無論如何也找不到「參」,」商「的稱呼。
商一般認為是心宿二,參似乎有參宿一和參宿四兩種說法:參如果是參宿一,看起來似乎有道理,「一」么,排行第一當然可以作為一個星宿的代表。但其實這是按位置順序而非亮度來的,參宿一視星等2.0,即使是同樣處在獵戶座腰帶上的參宿二,視星等1.70也比它亮,而且參宿二位於腰帶三星正中,帝王居中,為何不以參宿二為主星?同樣的,參宿四位置不如參宿二,亮度(變星,視星等0.3 to 1.2)不及參宿七(視星等0.18),也不能代表整個參宿。
更早的,參商的典故出自於《左傳·昭公元年》子產說的話: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後帝不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主參。
雖然這裡面出現了」商星「,卻不能就因此認為就是指一顆恆星,比如王勃《滕王閣序》中有」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當要提到某顆星時,一般為有固定名稱的亮星,比如會說「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而不是用其所在星宿加個「星」。
為了直觀體會,身臨其境,我用了軟體模擬。軟體名Stellarium,用了好幾年了,建議初級天文愛好者和偽愛好者必備。時間為公元759年3月15日(年月精確,日為取的月中間值),地址為西安(即當時的都城長安,事實上當時杜甫不在長安,但在一個不遠的縣)。到了那晚23時左右,我們會得到這樣的兩幅圖像:
(為了看清地下的星空我把地面去掉了,即圖片中間的亮條)
可以看到,確實是東方的將要升起而西方的將要落下,真乃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也。以下與題無關,只為說明對維基百科的質疑:
參宿詞條有這麼一句話:
古代參宿只包括獵戶腰帶的三顆星,又稱福祿壽三星、將軍星,參宿一是其中的壽星。所謂「三星高照,新年來到」,當夜晚八點鐘左右看見三星高掛南天,正是中國春節之時。後來才加上肩足四星成為現在的參宿。
我無論是從古籍中,還是用現代軟體模擬,都不能得出這一結論。
《觀象玩占》云:
參七星伐三星曰參伐。
唐代王希明版本的《步天歌》云:
總 有 七 星 觜 相 侵 , 兩 肩 雙 足 三 為 心 , 伐 有 三 星 足 黑 深 ,
玉 井 四 星 右 足 陰 。 屏 星 兩 扇 井 南 襟 , 軍 井 四 星 屏 上 吟 ,
左 足 下 四 天 廁 臨 , 廁 下 一 物 天 屎 沉 。
此外,《史記·天官書》也有
參為白虎。三星直者,是為衡石。下有三星,兌,曰罰,為斬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小三星隅置,曰觜,為虎首。
既然有「三星直者」,必然還包括其餘部分,只是這三星很特殊單獨拿出來說而已,直到今天,「獵戶腰帶」還是相當出名,也無怪乎英文翻譯「參宿」為「Three Stars」。
天蠍座詞條有這麼一句也未找到出處,無論是認為「參」是星宿還是星官,都至少應包括七顆星:
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中,天蠍座身體部位的三顆星稱為商星,獵戶座腰帶處的三顆星稱為參星。天蠍和獵戶分別是夏天和冬天最顯著的星座,剛好一升一落,永不相見,不可能同時出現在天空上。
不一而足,哪位科班內行,對中國古代天文學史精通的麻煩確認下,如有誤則編輯下,謝。
高票說了參宿和心宿(商),其實還有一個故事:
左傳 昭公元年:
子產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後帝不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史記 鄭世家也引用了相同的記載。
不是具體的哪兩顆星星,而是兩個星座,當然是中國古代的星座,大致是現在的夏日大天蠍和冬日最醒目的獵戶。因為它們倆分居天球的兩側,相差180°左右,一個升起,則另一個已然到了地平線以下,所以他倆永不會相見。
每次讀起這句詩,都特別的傷感啊
這兩句詩多感動人啊,當年把這兩句放在qq簽名里,同學看到了,就莫名的有要聯繫我們大家的衝動,最終,當然是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了。
回頭說參商,參商就是二十八星宿的參宿和心宿(商),看圖(左下角心宿,右上角參宿)
兩個星宿一在東、一在西,幾乎不會同時在星空里出現。這就是詩里用參商來比如朋友天各一方的道理。
對同學來說,畢業以後如果不聯繫,幾乎就像是這兩星宿,就算是生活在一個城市裡,也永遠的不會在現實中碰面了,這個世界很小,可是有時候也很大,等到你功成名就、事業大成想起聯繫同學的時候恐怕已經是 訪舊半為鬼了,也只能被動的感到驚呼熱中腸了。
其實,不僅僅是同學。。。。。。。抓緊時間吧。
做一個補充
這是一顆星的兩個方位…………這顆星星叫什麼我忘了…………
其實獲贊最多的那個答案已經將兩個星宿說的很詳盡了,非常喜歡杜甫的這首詩,寫得多感人啊,哀而不傷是不是。
參宿在獵戶座,商宿在天蠍座,參星在西商星在東,千百年來地球上的人們從未同時見到參宿和商宿,當一個上升另一個便下沉,永不相見。所以「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於我心有戚戚焉。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整篇 贈衛八處士 通篇都是古樸真摯,越上年紀讀起來越是心有慼慼。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畢業許久,咁多物是人非。
推薦閱讀:
※韓愈等人提倡的「文以載道」,有什麼問題?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兩個師父,他對哪個感情比較深?
※有哪些令人感動的家書?
※如何評價韓寒的小說?
※為什麼《白鹿原》里白嘉軒的前六個老婆都死了?第七個為什麼活了下來?